❶ 二戰,德國要怎麼打才能贏
一,首先在敦刻爾克不要暫停進攻。陸空配合一鼓作氣把英法聯軍吃掉.
二,在不列顛空戰中不能糊塗的放棄對英國戰斗機基地和工廠的轟炸而改炸倫敦。炸平倫敦也沒有,英國人的抗德慾望很高。但是只要優先打擊英國戰斗機部隊。
三,別去打蘇聯。兩線作戰腹背受敵,這是兵家大忌。
❷ 二戰德國侵略戰爭的過程
數年時間,每年寫一千字的話,要好幾千
❸ 二戰德國的覆滅
1941年6月~1945年5月蘇聯反對法西斯德國侵略的正義戰爭。蘇聯稱之為偉大衛國戰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1941年春,德國軍隊席捲了西歐大陸、北歐和巴爾干半島,控制了歐洲16國的人力、物力資源。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為首的蘇聯共產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展開了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新階段。德國的戰略企圖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閃擊戰」從數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把蘇軍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戰爭開始時,德國總兵力約730萬人,侵蘇兵力為550萬人(含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等國軍隊)。計陸軍190個師(內19個坦克師,14個摩托化師),坦克約4300輛,火炮4.72萬門;空軍作戰飛機4980架;海軍作戰艦艇192艘。德軍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3個集團軍群分別向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3個方向實施突擊,另以德軍「挪威」集團軍和芬蘭兩個集團軍分別向摩爾曼斯克和列寧格勒方向實施突擊。1941年6月,蘇軍總兵力為537.3萬人,部署在西部各邊境軍區的兵力共268萬人,計陸軍170個師另2個旅,火炮(50毫米以上)3.75萬門,新型坦克1475輛和大量舊式坦克;空軍新型作戰飛機1540架及大量舊式飛機;海軍作戰艦艇396艘。蘇聯最初的作戰計劃是,以邊境掩護部隊抗擊德軍的突擊,保障蘇軍主力的集中和展開,以進攻消滅突入的德軍,並將戰爭推進到敵國領土。戰爭進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1.6.22~1942.11.18)德國發動戰略進攻,蘇軍實施戰略防禦。戰爭初期,德軍利用暫時有利因素(突然進攻、武器裝備上的優勢、軍隊早已動員和集中並有作戰經驗)和蘇聯判斷失誤、戒備不足的弱點,一舉突破蘇軍防禦,長驅直入,迅速佔領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全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並於9月封鎖列寧格勒,攻佔基輔。蘇軍最初企圖以進攻對付德軍進攻,但一開始就遭受嚴重挫折和損失,陷入極端困難的處境,被迫轉入戰略防禦。9月底,德軍大舉進攻莫斯科。蘇軍在敵後廣泛遊擊戰爭的配合下,以積極防禦疲憊和消耗德軍,於12月初轉入反攻,消滅和擊潰德軍大量兵力,翌年4月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初步穩定了蘇德戰場局勢,擊破了德國的「閃擊戰」計劃。1942年5、6月,蘇軍在哈爾科夫地域和克里木的進攻作戰失利,德軍隨即向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展開進攻,企圖從東南方向迂迴莫斯科,並攻佔外高加索的蘇石油產地,切斷蘇南部地區與莫斯科的聯系。蘇軍節節後退,被迫再次轉入防禦,經激烈而頑強的戰斗,至11月中旬守住斯大林格勒,為集結兵力轉入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1942.11.19~1943年底)蘇軍展開戰略反攻,蘇德戰爭發生根本轉折。1942年,蘇聯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軍工生產已經恢復並有一定發展,給軍隊提供的新式武器裝備逐漸增多,敵後游擊運動開展得更加廣泛,同時蘇聯還得到美英戰略物資和武器裝備的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消耗和鉗制了日本陸軍主力,減輕了蘇聯的後顧之憂。在這種形勢下,蘇軍於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大規模反攻,至1943年2月2日合圍並殲滅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主力,從而根本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使蘇德戰爭出現了歷史性轉折。爾後蘇軍繼續向頓河上游、庫爾斯克方向和哈爾科夫方向發展進攻,解放了庫爾斯克等地。同年1月,蘇軍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同時,在高加索方向轉入進攻,至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區。7、8月間,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又取得重大勝利。從此,蘇軍完全奪得戰略主動權,德軍被迫轉入全面防禦。8月,蘇軍在大盧基到黑海長達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展開進攻,到11月為止,收復近一半失地,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輔等城市。 第三階段(1944.1~1945.5.9)蘇軍展開全面戰略進攻,法西斯德國徹底失敗1943年,美英等國軍隊在義大利南部登陸並計劃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歐洲各國人民抵抗運動和人民起義風起雲涌。在這種形勢下,德國企圖以戰略防禦拖延對蘇戰爭,同美英單獨媾和。蘇軍在巴倫支海到黑海的整個蘇德戰場上發起戰略進攻,連續進行解放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戰役、白俄羅斯戰役等一系列大規模進攻戰役,消滅大量德軍,收復全部失地,佔領芬蘭和挪威的部分領土,並攻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國領土。上述東歐各國和阿爾巴尼亞人民抗德武裝力量,在蘇軍支援下解放本國全境或部分領土,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獲得解放。1945年春,蘇軍在波羅的海至多瑙河全線發起進攻,先後進行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東普魯士戰役等進攻戰役,並於4月16日對柏林發起總攻(見柏林戰役),消滅蘇德戰場殘存的德軍,佔領德國東部和奧地利東部。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獲得徹底解放。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參見彩圖1945年5月8日,德國代表在柏林近郊簽字投降) 在長達4年的戰爭期間,蘇軍消滅和擊潰德國及其盟國軍隊共607個師,佔德軍及其盟軍在整個戰爭中所損失的全部師數的77.5%以上。德軍損失達1000萬人,約占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部損失的80%。德軍75%以上的武器裝備亦被蘇軍擊毀或繳獲。蘇軍在戰爭中戰斗減員約1600萬人。蘇聯人民戰勝法西斯德國,對勝利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作出了重大貢獻。中、美、英等各國人民對蘇聯戰勝法西斯德國給予了巨大支援。蘇德戰爭表明:戰爭初期突然襲擊和防突然襲擊,是戰略指導的重大問題,德國利用突然襲擊,在初期獲得重大勝利;蘇聯缺乏准備,初期遭受嚴重損失,但在形勢不利時能及時轉入戰略防禦,從而贏得時間使國家迅速轉入戰時體制,粉碎了德國的「閃擊戰」計劃。由於戰爭中武器裝備和物資的巨大消耗,軍隊對後方和後勤的依賴性越來越大,經濟因素和科學技術對戰爭進程影響很大。正確選擇主攻方向十分重要。德國在初期突擊獲勝的情況下,多次不適當地改變主攻方向,失去了有利戰機;而蘇聯在反攻和戰略進攻中,能正確選定主攻方向,不給德軍以喘息機會,並集中主力連續實施一系列戰略性進攻戰役。隨著戰爭規模空前增大,必須依靠巨大的軍隊集團才能完成戰略性任務。蘇軍的方面軍群戰役和德軍的集團軍群戰役已成為戰略性戰役的基本樣式。及時組建強大的戰略預備隊並在關鍵時刻將其使用在主要方向上,以及在敵後開展大規模的游擊運動都對戰爭有重大影響,蘇聯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❹ (二戰)德國 要想征服歐洲,最佳戰略路線從那開始打起走
在二戰中德軍實際佔領了除英國、冰島以及少部分蘇聯歐洲部分外的整個歐洲。事實上美軍反攻歐洲是從冰島——英國本土以及北非——義大利這兩條線路進行的。因此並不能保證德國在佔領整個歐洲之後,美軍絕對無法進攻第三帝國。況且德國海軍無能力象英國皇家海軍守衛不列顛島一樣嚴密地守衛歐洲。一是歐洲海岸線更加漫長,更重要的是德國海軍水面艦隊實力太差,而其引以為傲的潛艇部隊並不適合防禦,而是適合於攻擊、封鎖。而且1942年5月以後德國潛艇部隊就損失大增,風光不再了。所以德國即使佔領歐洲,也擋不住美軍反攻的腳步。
此外要想全部佔領歐洲,必然和蘇聯開戰,象蘇聯這樣的集權國家,其人民頑強、勇敢。不可能像西方那些國家一樣一擊就潰。只能希望從內部攻陷堡壘,依靠其內部矛盾使得這個強大的國家崩潰。但是依照德軍的佔領區政策,只能不斷激起蘇聯人米哦你的仇視和反抗。不會有任何勢力與德軍合作。烏克蘭從歡迎德軍把他們從斯大林的暴政下「解放」到發展為最大的游擊隊基地的轉變,就是最好的例證。
德日合作擊敗美國的可能性為零。畢竟德國開戰的時候在國力的各項指標上都是屬於弱的,所以有人說德國打的是一場「窮人的戰爭」,日本就更不要說了,比德國還差。兩國加起來國力也不及美國。怎麼消耗得起?法西斯國家初期的軍事勝利是由於其專制的政體,使得其在國力運用上比較容易統一。因此在短期能爆發驚人的能量,民主國家則在初期力量容易分散,但是打了一段時間以後,由於戰爭國內力量會逐漸團結、整合一致對外,到此時其力量才會顯現出來,不是這幾個法西斯國家可以比擬的。
從德日兩國各自的法西斯宣言以及歷史經驗來看,在消滅了所有敵手之後,必然為了重新分贓而大打出手。當然德國在歐洲的戰爭和日本在亞洲的戰爭不是一個檔次,若有決戰,必然是德軍獲得勝利。
但是樓主似乎完全沒有考慮蘇軍的存在,蘇聯可是連著德日兩國的(雖然這桑果本來不接壤,但是通過一系列罪惡的戰爭——蘇德瓜分了波蘭,日軍霸佔了我國東北,於是可恥地接壤了。)因此蘇聯必然對此兩國稱霸的企圖產生重大影響。且蘇聯並不是一個好對付的敵人,可以和美國有一比。
綜上所述:1、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中佔領整個歐洲和亞洲都是不可能的,除非利用蘇聯的國內矛盾使其發生內部奔潰。
2、美軍在德軍佔領全部歐洲的情況下也可以發動反攻。
3、若掃清一切敵手,德日避諱一戰。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觀點,請樓主指正。
❺ 二戰時,德國是如何戰敗的
1944年上半年,蘇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德軍一再潰退,希特勒只得把大量的預備隊和西線兵力調往東線阻止蘇軍。這為盟軍開辟歐洲第2戰場創造了有利條件。丘吉爾召集英美參謀長會議討論了登陸地點,最後確定法國北部的諾曼底是最佳登陸地點。經丘吉爾和羅斯福商定,艾森豪威爾為盟國遠征軍總司令,英國空軍上將泰德為副總司令。
為確保登陸成功,盟軍曾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到1944年6月6日登陸作戰時,英國已經准備好的大量的軍隊、飛機和船隻,計有39個師,美國還有四五十個師要源源不斷地運來。為了迷惑敵人,盟軍統帥部還根據丘吉爾的建議,廣泛採用了疑兵之計。它集結了一支假艦隊,發出大量電訊,造成假象,彷彿盟軍司令部設在肯特,並讓美軍少將喬治•巴頓閑步肯特街頭,而德軍情報人員正斷定他是盟軍總司令。進攻前夕,英國飛機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誤以為,好像有一支盟軍艦隊正開往加萊。而實際上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是諾曼底。
6月6日凌晨,盟軍利用漲潮時機和剛剛出現的短暫的好天氣,開始在諾曼底地區登陸。美英2395架運輸機和847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師向南疾飛,到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空降著陸。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勒阿佛爾和瑟堡之間事先選定的敵軍海岸的10個堡壘,投彈5853噸。
天亮以後,美國第8航空隊的轟炸機開始出擊,1083架飛機,在部隊登陸前半小時,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彈1763噸。然後,盟軍各類飛機同時出擊,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太陽升起之後,盟軍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
大約早晨6時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在這之後,英國和加拿大軍隊也陸續在事先選定的海灘登陸。到了6日夜晚,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已經上岸了,後續部隊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希特勒大肆吹噓的「大西洋壁壘」被突破,從而為摧毀西線德軍奠定了基礎。
當天下午,丘吉爾便發電報給斯大林,通報了順利登陸的情況。
斯大林收到英國首相的電報後,十分高興,當即回電表示熱烈祝賀。按照德黑蘭會議協議所組織的蘇軍夏季攻勢,將於6月中旬以前,在前線某一重要地段開始。蘇軍的總攻將隨著部隊之陸續轉入進攻而逐步展開。
空降著陸和步兵登陸都非常成功。德軍雖組織了反攻,但規模有限,無法把盟軍趕下海去。而且盟軍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補給物資不斷增加,灘頭陣地逐漸擴大,逐漸向縱深發展。在盟軍的強力推進下,法國迅速解放了。與此同時,蘇軍在1944年夏己經開進中歐和東歐。
然而1944年底,西線出現了對盟軍不利的戰況,德軍在阿登地區反撲,突破盟軍防線向前推進了90公里。這種情況迫使丘吉爾於1945年1月6日向斯大林求援,請求俄國在東線發動強大攻勢。蘇軍於1月12日重創德軍,德軍只好中止在西線的攻勢。這次蘇軍進攻到了離柏林只有70公里的地區。
❻ 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佔領法國的
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實行全國總動員。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凱旋門,但法國節節敗退。
1940年6月22日,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
1940年6月德國法西斯佔領法國後,戴高樂將軍和法國共產黨先後發表宣言,號召人民起來抗擊入侵者。1944年初,法國的主要抵抗組織聯合組建內地軍。武裝部隊發展到50萬人。6月,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德軍節節敗退。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內地軍游擊戰爭日益發展成為全民的武裝起義。8月10日,鐵路工人舉行總罷工,使首都與外地的交通陷於癱瘓。19日,巴黎人民在巴黎解放委員會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數萬名內地軍是起義的核心力量,12000名民警隊的官兵也參加起義。當時,巴黎城內有2萬多名德軍和80多輛坦克。起義者浴血奮戰,8月24日,幾乎全殲在巴黎的德國守軍。24日晚,盟軍第二裝甲師開進巴黎,與內地軍相配合共同消滅德軍殘余據點。
1944年8月25日,戴高樂的法軍第二裝甲師從巴黎的南門和西門進入首都。這天下午,法國勒克萊爾將軍奉艾森豪威爾之命,在巴黎接受德軍投降,巴黎全部解放。戴高樂將軍以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的身份進入巴黎。1944年8月30日,戴高樂宣布法國臨時政府在巴黎成立。
❼ 二戰時期德國是怎麼投降的
5月7日二戰德國投降日,德國二戰投降全過程如下:
1945年5月7日,今天早晨,整個歐洲獲得了解放。凌晨2點41分,德國按盟國的要求,在一個儀式上宣布投降。除了捷克斯洛伐克戰場之外,所有戰場都安靜了下來。
2014年二戰德國投降日
投降書是在蘭斯的一所很小的紅色教學樓里簽署的。這座不起眼的建築一直是艾森豪威爾將軍的總部。然而,艾森豪威爾卻沒有親眼看到簽字儀式,參謀長沃爾特-貝德爾-史密斯中將在場。蘇聯、法國和大不列顛都出席了簽字儀式,德國代表是約德爾-古斯塔夫將軍和漢斯-弗里德堡海軍上將。
盡管投降條件還沒有公開發表,但人們認為,必須解除所有德軍的武裝,戰犯要接受盟國政府的裁決。囚禁在盟國中的戰俘將做為勞動力重建備受蹂躪的歐洲各城市。盟國有可能分割德國,以迎合波蘭和蘇聯的要求。但這只有在具有廣泛意義的和平會議之後才能實現,而這個會議可能要在幾年之後才能召開。在此期間還可能出現一些臨時性的調整。
瑞典邊境的納粹軍隊在朝奧斯陸靠近,准備投降。挪威的納粹軍隊也同意採取同樣行動,盡管一位指揮宮抵制說:「我們並沒有被擊敗,我們仍擁有強大的力量」。布拉格的德軍在黃昏時分仍在頑抗,但最終也會放下武器。
與德國戰爭終於結束了,美國人民歡慶這一天的到來。然而,羅斯福總統的逝世又使整個美國沉浸在悲痛之中。也沒有人忘記太平洋戰爭還在繼續。
而歐洲對勝利的反響則更為壓抑。老百姓蜷縮在那曾經是他們家園的廢墟之中,疲憊不堪,無力慶祝戰爭的結束。大概只有在都柏林才能看到喧鬧的慶祝活動,三一學院的學生們爬到房頂,插上英國和其它盟國國家的國旗,他們高唱著「統治吧,大不列顛。」
❽ 請問二戰納碎德國發動的戰爭全過程,求詳細!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波蘭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波蘭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英、法對德國宣戰後,沒有對德國法西斯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致使波蘭軍隊孤軍奮戰。
1939年9月,波蘭覆亡。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1940年4月9日攻佔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佔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大部分撤入英國境內,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22日,法國投降。1940年7~10月,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命令(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企圖迫使英國屈服。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陰謀。德國遭到了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首次失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1941年9月6日,德軍進攻莫斯科,蘇聯軍隊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奮力抵抗,粉碎了德國軍隊迅速佔領莫斯科的企圖,這就是莫斯科保衛戰。1942年初,蘇軍展開反擊,殲滅德國軍隊50萬人,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的失敗,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❾ 誰能講講二戰前的德國狀況
德國 大量囤積戰爭物資,到開戰時,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全國食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油、腌肥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的飼料用燕麥、玉米。還囤積了很多皮革、布匹和絲綢(可以用來製作降落傘等戰爭物資)。
1939年10月1日德國:麵包和麵粉配給制度開始實施德國品嘗食品配給的滋味
盡管德國人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他們在國內卻面臨限制。食品配給卡在8月28日開始使用,現在范圍包括肉類,奶製品、糖、蛋、麵包、穀物和水果。對於不同類型的食品有不同顏色的卡片。
利用可資利用的東西來好好持家是帝國食品和農業部給德國消費者的信息。納粹急於避免上次戰爭中遇到的食品短缺;從1939年8月宣傳就集中於自給自足,農民被告知盡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戶主們被力勸種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給(大約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經導致黑市商人出現,對此從上年 9月份開始嚴厲懲罰。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羅馬尼亞卡羅爾國王達成協議,德國將從羅馬尼亞豐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獲得供應,而1940年5月27日卡羅爾同意進行甚至更緊密的合作。德國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達成的協定而得到進一步保障,根據該協定它將從俄國的高加索獲得石油。德國也大量生產合成石油。
盡管盟國計劃中的轟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政治復雜化而放棄,而攻擊羅馬尼亞在這個國家仍保持非交戰狀態時不能作為一個選擇,但對德國的海軍封鎖正阻止德國從其他地區輸入石油。
德國同英法開戰後,雖然市面物價並不十分騰貴,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戶口配給的購物券或購物許可證才能買到,如果要購買超過許可證數額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價錢。從1939年夏天開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給量是麵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黃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醬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製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婦和兒童可以購買全脂牛奶)。德國人的飲食本來像其他歐洲人一樣以肉類為主,每周只配給700克的話,做熟之後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鮮蔬菜和魚也很難看到。在肉鋪和地貨鋪的門前,常常可以看到排著長隊、手持菜籃的主婦。如果看見婦女帶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煙紙店前則是衣冠楚楚的男士們,他們排上一兩個鍾頭的長隊,只是為了買幾支雪茄或者一聽香煙。要是這些癮君子們運氣好,買到了想要的商品,想進酒館喝杯啤酒透透氣,那麼他們除了酒錢外還要再加一種「戰時附加稅」。
柏林街頭的公共汽車是難得看見了,電車也大多改成了女司機,其中有不少妙齡少婦,因此搭車的男人們突然增多。女人們都放棄了皮鞋,改穿木底布面的女鞋,走在人行道上「踢拖踢拖」好像日本女人的木屐。拜戰神之賜,在街上牽狗而行的女人也少見了,所以柏林街道上著名的狗屎也少得幾乎沒有了,因此大受清道夫歡迎。
柏林,39年11月12日下發了衣服配給卡,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人的臉都拉長了。男人、婦女、男孩、女孩和嬰兒的配給卡都各不相同。除了嬰兒的配給卡外,每個人的卡上都有100點。買一雙短襪或長襪只花5個點,但是你每年只能買5雙襪子。一套睡衣要花30點,幾乎相當於配給卡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你買睡袍的話,就可節省5點。一件新大衣或西服套裝將花掉60點。普通成年人衣服配給卡(購買衣服還要受季節限制),從12月1日到4月1日可以購買:兩雙短襪,兩條手絹,一條圍巾和一副手套。從4月1日到9月1日:一件襯衫,兩副衣領和一套內衣。在一年的其他時候:兩條領帶和一件汗衫。從此以後嬰兒也必須使用服裝配給卡。當一個國家連尿布也短缺時,它的經濟確實是夠緊張的
40年聖誕節,德國政府在聖誕節對配給制也稍微放鬆了一些。每人可得到四分之一磅奶油、100克額外的肉,在聖誕節這一周可得到4個雞蛋,而非以前的 1個雞蛋。——額外26盎司(750克)大米和蔬菜,加上剛過1磅(500克)的糖、果醬和咖啡。但是額外配給不能阻止黑市上不斷出現的食品和禮品交易,多特蒙德(Dortmund)的黨衛軍本月的一份機密報告說:「追捕野味和家禽在一段時間之前就開始了,並且高價出售」。每磅鵝肉要花費10個帝國馬克。
聖誕樹開始出售了,但立即被人們搶購一空。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地企圖使這個聖誕節看上去與和平年代一般無二。在櫥窗里擺著那麼多好東西,但是人們卻不能買,因為按照政府的命令,將它們擺在那裡只是為了展覽。德國人在聖誕節往往會相互饋贈衣飾、肥皂、香水、糖果等禮品,但今年這些東西都實行了配給,他們必須送別的東西。今天在擁擠不堪的商店裡,他們大多是購買書籍、收音機、留聲機、唱片和珠寶。
40年的元旦,希姆萊突然決定取消允許咖啡館和酒吧在新年夜通宵營業的決定,而且警告公眾在那天晚上不得過量飲酒,所有人都必須在新年夜凌晨1點前關閉店鋪。
40年的冬天寒氣逼人。窗戶外氣溫低到零下15度。德國一半的人口都在家中、辦公室或工廠里挨凍,因為沒有煤。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用童車推著或肩膀扛著一袋煤回家。每個人都牢騷滿腹。沒有什麼會像持續寒冷這樣消磨士氣。實際上半年的配給制度和物資短缺,已經極大打擊了德國民眾的士氣和對納粹政權的忠誠度,如果不是40年德國在西歐的閃電戰的勝利大大豐富了國內供應,德國的士氣才重新得以鞏固。
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柏林市場倒是繁榮了一陣,大量原本銷往英國的雞蛋、牛油、煉乳和鹹肉被運往德國,其價值達8000萬克朗之巨;再加上從挪威運來的青魚,大大緩解了柏林的食品危機。從9月底開始,每周又平均有2.5列火車滿載荷蘭的農產品在柏林郊區的幾個車站卸貨。通過搶劫富得流油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希特勒保證了首都的老百姓餐桌上看上去不那麼寒酸。
法國的投降令柏林人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人們紛紛議論說同英國的和平大概也要實現了。
事實上,與英國在1940年窘迫的處境相比,德國人民的生活在該年達到了戰時的最高水平。從被佔領國家運來的大量農產品、肉類和奢侈品繁榮了德國的市場,被佔領國家支付的巨額佔領費更使得德國得以將這些國家的消費品市場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簡單,往往是一份燉蔬菜或蔬菜煎蛋卷。他當然得算是素食主義者、禁酒主義者和禁煙主義者。他往往會邀請一個小圈子裡的人共進午餐,包括三四名副官、赫斯、新聞官迪特里希博士,有時也包括戈林。在這種宴席上,會擺上一種專門為希特勒釀制的酒精度僅1度的啤酒,有時也會擺上一種用酸白菜釀制的叫作「赫爾夫」(Herve)的飲料,其中加了一點摩塞爾河(Mosel)葡萄酒調味。
記者威廉·夏伊勒在940年12月回憶:
德國已經被封鎖了一年半了,但是封鎖既沒有給德國國內帶來飢荒,也沒有影響德國的戰爭機器的運轉,德國人的伙食還是勉強過得去的,雖然也許在美國人看來這樣的伙食難以下咽,但是由於一個世紀的磨練,德國人已經習慣了以土豆、捲心菜和麵包為主的飲食結構,而這些食品的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他們所缺乏的是肉類、脂肪、黃油和水果,現在他們每個星期只有一磅的肉類,四分之一磅的黃油或者人造黃油的配給,沒有和平時期多,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接受,只是富含維他命的水果短缺的矛盾比較尖銳,去年冬天的嚴寒摧毀了德國大部分的水果作物,現在市面上唯一能買到的水果只有蘋果,而且還都是為小孩、病人、孕婦們預留的,去年冬天我們根本沒有見過香蕉和桔子,這個冬天看來也不會有這些東西,所以劣質的維他命葯片就配備給了軍隊和孩子。德國人沒有咖啡、茶、巧克力和水果,每個星期他們只能吃一個雞蛋和很少的肉類和脂肪,但是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補缺,所以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德國也不會發生飢荒。
如果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那麼衣物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德國的羊毛製品以及棉花幾乎都是全部依賴進口的,現在德國對於衣物的分配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的:所有德國人的衣櫃里儲備衣服都足夠堅持到戰爭結束和封鎖解除的時候。絲織品的短缺不但普通的民眾有切膚的體會,就是軍隊也感到情況吃緊,每到冬季軍隊為士兵准備的防寒外套總是不夠用,希特勒的勞動服務組織穿的都是從捷克繳獲的制服,這個叫做「托特 」的組織里有幾千人從事的工作都是本來應該軍隊里的勞動部門承擔的工作,而他們甚至連制服都沒有,夏天我在前線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穿的都是由粗麻布製成的平民服裝。為了緩解原材料的緊缺,絕望的德國人研發出了人造絲織品,特別是由纖維素製成的絲織品,德國號召家庭主婦捐獻不需要的破布和衣服用以再利用。這樣它們就可以被用來製造再生毛和棉絮——兩者都可用於人造纖維和人造絲的生產。
但是我卻不相信他們能讓8000萬德國人都穿上用木料製成的衣服。
至於那些進行戰爭所必須的原材料,情況是這樣的:德國的鐵礦含量豐富,從南斯拉夫和法國德國也能取得足夠的鋁礦來滿足巨大的飛機生產的需要,但是銅和錫卻非常短缺,但是德國有希望從巴爾乾和俄國來密布這一短缺的現狀。
至於石油,德國主管石油事務的Schell將軍說他對此一點都不擔心,當然即使他擔心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以下事實:
1. 德國空軍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賴進口的。所有德國飛機的發動機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國以煤為原料自己生產的,現在德國的合成燃油的年產量大概是400萬噸,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所需的燃油數量。英國如果要使德國陷入危機,那麼就可以攻擊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廠,事實上英國也正在嘗試,他們擊中了萊比錫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廠,但是這樣的破壞程度遠遠不足以癱瘓整個德國的人造石油工業體系,甚至連實質性的影響都沒有達到。
2. 德國已經控制了羅馬尼亞用於進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還和蘇聯達成協議,至少每年可以從俄國進口100萬噸石油,但是我懷疑在戰爭開始之後,蘇聯是否真的向德國輸送了這么多石油。
3. 在戰爭開始之前,德國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而且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的陷落也使德國在石油上揀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幾乎被削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私人轎車和沒有實際運載能力的卡車是不允許開動的,而且當局嚴格禁止使用石油進行取暖。
據我個人的猜測,德國的石油是夠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獲得足夠的石油來滿足軍事上的需求,至少在兩年之內,德國不會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農民不受配給制度的限制而礦業工人由於是「重體力勞動者」得到的量比較大。燃油也是從戰爭開始就進行配額限制,反映出德國很關注其在盟軍海上封鎖下貿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給:
340克麵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麵包(重體力勞動者)。
70克肉類(普通平民)或170克肉類(重體力勞動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體力勞動者)。
每日所需熱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4652大卡
國防軍士兵:平均3600大卡,戰時4500大卡(德國聯邦國防軍野戰食品迄今仍沿用這個熱量配給標准)。
各個被佔領國家和衛星國在向德國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國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鐵礦石、硫、硅、氮都來自被佔領國家。從1941年開始,德國有規律地用火車將在蘇聯繳獲的戰利品運回國內,以保持他們的生產速度。在德國人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下,歐洲每個國家都要為供養龐大的德國而耗盡力量。
俄羅斯提供勞動力和各種原料,烏克蘭提供小麥玉米和肉類,丹麥和荷蘭提供乳酪、肉類和黃油,挪威提供電力,和對生產裝甲鋼至關重要的鉬礦.瑞典提供鐵礦石,瑞士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匈牙利提供鋁礬土,羅馬尼亞提供石油和小麥,捷克斯洛伐克提供軍火,比利時提供鋼鐵和機器,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鎢,鉻等戰略金屬.法國則提供從糧食、酒類到鋼鐵、鋁、武器、引擎、汽車……當然,與戰爭無關的私人小汽車、電冰箱、真空吸塵器和鋼琴等消費物品在戰爭結束前,都不準再生產。
使用配給卡的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標准從1942年底開始降為2078大卡,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士兵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降為1980大卡,1944年底降為1670大卡,德國投降後的1945年底降至最低,1412大卡。1942年底,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青年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
巴爾乾地區:1305大卡
比利時:1320大卡
法國:1080大卡
荷蘭:1765大卡
波蘭:855大卡
荷蘭的每日熱量配給之所以較高,除了因為與德國同屬日爾曼民族,更重要的是荷蘭在戰爭中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兵員!
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對美食的熱愛因新頒布的有關什麼可以吃喝的限制而受到打擊。在賓館和餐館里進餐被限制在兩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銷售將被限制在每星期四天。為防止囤積,在銷售的罐頭上用釘子打孔。在家裡吃飯也不例外:配給卡將開始使用,包括麵包、法式糕點和巧克力在內的食品或者被限制,或者乾脆被禁止銷售。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不做激烈運動的前提下,每天消耗1800大卡熱量,因此,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不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於是,歐洲黑市猖獗,人們只能以10倍於正常的價格購買必須的食物.飢餓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肆虐歐洲大陸!
肉食品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歐洲的消費肯不得不越來越依賴素食。飢餓的現象出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餓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這種情形只限於歐洲的非日耳曼人。德國不顧佔領區糧食的匾乏,徵收了大量的糧食,不是運到德國去,就是供應佔領軍。
戰爭爆發時,德國必須養活將近八千萬人。在戰爭過程中,有一千二百多萬人被動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對工業或農業生產沒有貢獻,卻必須配給他們從二千七百五十至三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口糧。應征入伍的人中,有七百萬人由外國工人和戰俘所代替。他們雖然多半隻靠劣質的和單調的飲食來糊口,可是如果要他們到工廠和農場去乾重活,那就不得不給他們足夠定量的澱粉質食物。因此,在戰爭期間,平民和軍隊所需要的糧食總數比戰前的水平至少高出了百分之二十。國內供應量和總需要量之間的差額全靠在佔領區大肆征糧來彌補。
最受歧視的是猶太人。1942年9月以後,猶太人不準獲得任何肉類、肉製品、蛋品、糕餅、白麵包、全脂牛奶、脫脂牛奶或任何不經特別許可而分配的食物。發給猶太人的麵包證只准購買黑麥麵包。猶太兒童和青少年只獲得一般消費者的麵包配給量,他們沒有人造蜂蜜,沒有可可粉,沒有額外配給的果醬,他們也沒有資格獲得全脂牛奶。凡是德國人有權享受的所有其他補充配給,同等身分的猶太人則一概沒有。
1943年以前,德國國內對所有消費品實行嚴格的配給,再加上被佔領國家源源不斷的貢款,以及衛星國的進貢,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其他歐洲國家還是比較高的,僅次於美國,德國人民的飲食也是在戰爭進入了1944年後才逐漸變壞。
隨著戰爭局勢進一步惡化,柏林的供應再度變壞,而且家庭婦女們還受到號召,交出家裡的「多餘」衣物、廢銅爛鐵、鋁鍋鋁盆。甚至連勃蘭登堡門也不能在戰時徵集活動中倖免:1943年2月,一群柏林消防隊員爬上門頂,將勃蘭登堡門的銅皮屋頂全部拆下來送去熔化。
德國被迫將動物蛋白質改為植物產品。德國人的總的食品消費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葷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則有百分之四十。德國人的大部分蛋白質消費量來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大部分蛋白質則來自葷食品。
,德國為了解決糧食的嚴重不足,就開始研究利用培養酵母菌來生產蛋白質.其方法是將木材和造紙廢水轉化為糖,由於這種酵母蛋白經壓榨後很像豬肉和牛肉,所以被譽為"人造肉"年產量最高達50000噸,
與此同時,在牛奶的利用方面也厲行節約。由於全脂牛奶的消費限於兒童、母親和從事有害健康的工種的工人,因而出產的牛奶大部分可以用來製造黃油。盡管這樣做並沒有改變牛奶中含有的脂肪總量,卻增加了可以得到的脂肪的供應,從而在戰爭時期一直維持了令人相當滿意的脂肪配給。
油料作物、土豆、蔬菜這些適於種植的農作物的增產,影響了德國牲畜的總數,尤其因為海外供應的濃縮油被封鎖切斷了,而國內供應的敖皮也由於出粉率高而有所減少,在戰爭的五年中出粉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以上。奶牛主要靠家庭的飼料喂養,因此牛奶的供應保持在高水平上,但是豬的總數不得不減少。到戰爭結束時,總數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大約百分之六十。豬肉和豬油的產量下降得比豬的總數甚至還要多,因為缺少穀物和土豆作飼料、屠宰下來,豬肉重量和豬油含量都減少了。
43年後的麵粉供應開始緊張,必須在國民吃的麵包中摻用大麥粉和土豆粉以及其他成分,食品生產在德國就無法跟人口的增長同步,因此在戰爭開始時它馬上就陷人了供應不足。從1914年10月起,所有德國的磨坊都必須加緊碾磨穀物。麵包師必須在白麵包中添加一定量的黑麥。黑麥麵包中則經常摻入土豆粉。戰時麵包的常用縮寫為「K麵包」,不久以後,就有一批規定協調這種麵包的生產。這時,白麵包中必須含有至少10%的黑麥面;黑麥麵包中又必須至少摻5%的土豆粉或澱粉。盡管如此,麵包供應依然很緊,在戰爭進程中越來越不足。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游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製造氣體。」
德國的消費品配給嚴格而有效,不僅食品列入配給,從衣服,鞋帽,香煙和烈酒都列入配給名單.
德國每人都有一本供應卡,例如,在餐館就餐,點菜後除交納現金,還需要從供應卡扣除飯菜已經明碼標定的食油,肉和蛋的定量,在購買衣服,鞋帽時也是同樣,例如,每年供應兩件襯衣,那麼,在付款時必須有供應卡的布票,但是,買30馬克的高級襯衣還是15馬克的襯衣有選擇的自由.
由於德國缺乏橡膠,因此從軍靴靴底到軍帽帽檐一律改用皮革製造,省下寶貴的橡膠製造輪胎!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41年的冬天,德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破滅了,此時,德國國內,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要響應政府的號召為軍隊捐獻過冬衣物,還不得不忍受冬季取暖煤炭供應的削減,為了戰爭消耗,德國人開始體驗節衣縮食,挨冷受凍的滋味!
當盟國一知道德國在俄國作戰的第一個冬天嚴重缺乏寒衣的情況後,就開始大規模地采購寒衣。在1942年中,以一千萬英鎊的價值買迸了總數近二萬五千噸的物資,采購范圍從羊皮外套和羊皮襯里的手套到羊毛舊衣和牛毛。德國搶購這些商品被認為是它的儲存減少,處境日益困難的明證。
經濟作戰部的意見是,雖然在它早先對德國物資匾乏情況所作的估計有時過於樂觀,但無疑已發現這時德國在對俄戰役中的衣著供應上是真正窮於應付了。
德國政府告訴每一個家庭,土豆現在應當只以帶皮的形式上桌,」它說:「最重要的是,在飯館和餐廳里,不可使用土豆削皮器。」
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橙子從此在德國人的餐桌消失了.
44年底,蘇聯幾乎收復了包括烏克蘭的全部國土,法國也為盟國解放,於是,肉,雞蛋和葡萄酒從德國人的餐桌上大大減少了!
從41年到45年盟國對德國城市毀滅性的轟炸,使得50萬德國平民喪生,數百萬人房屋被毀,無家可歸,納粹德國政府表現出非常的高效率,每當大轟炸剛剛結束,那些情緒低迷飢腸轆轆的難民,很快會看到,廢墟和瓦礫得到快速的清理,傷員受到妥善救治,政府的卡車迅速運來大桶的熱湯,抹著厚厚黃油夾著雞蛋和香腸的三明治,以及各種衣物,甚至還有兒童玩具,這堅定了德國人民在整個二戰期間對政府的信心.
德國人43年工作周的平均工時從47小時增加到了49.2小時,數量不斷增加的外國勞工以及戰俘將被迫在德國工廠工作。軍工仍居於最優先的位置,納粹當局以煙草或者白蘭地的形式向軍工工人提供生產效率津貼,並承諾為參加工作的母親們改善條件。但在生產率驅動中也有更嚴厲的一面:勞動力也被包括轉移到集中營在內的對「懈怠」進行懲罰的多種威脅所驅動。
1944年的德國配給標准,普通平民每人每星期
麵包2000克,
肉食或香腸900克
食糖140克
油脂140克
奶油80克
咖啡30克
雞蛋1個
香煙20支或雪茄10支.
1945年的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對於許多柏林人是難忘的,主要是在這天發放的額外配給
香腸500克,大米500克,豌豆250克,蔬菜罐頭一個,黃油50克,咖啡50克-----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配給,是無法堅持到10天後柏林戰役結束的!
在戰爭的頭五年裡,德國人的飲食一直是單調的和不太可口的。它充斥著體積大、長氣力的食物,而缺乏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不過並不嚴重缺少任何重要的質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四分之三,可見的和不可見的脂肪下降到三分之二。對一般消費者的供應量始終就不十分充足,但是對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說,飲食通常至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最低營養。
德國人民的健康並沒有由於缺少食品而受到損害。工廠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並不過高。在出現這種情形時,主要是由於工作過度和在猛烈的空襲下生活條件普遍惡化,而不是由於營養不良。在1943—1944年的冬天,流行性感冒席捲了德國,而到戰爭結束時,還出現了某些輕微的皮膚病。在其他方面,德國人民的健康和營養情況,在戰爭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得非常好。甚至在德軍最後崩潰而帶來的苦難時期,多虧了地方緊急配給,人民還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應,從而避免發生騷動。
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元,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當然有佔領下西歐的經濟支持,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 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3年達到了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後來多生產虎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二戰期間共生產24000輛坦克。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軍事上寡不敵眾,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一戰之後,德國全部工業生產下降了40%,對外貿易額下降60%,鐵產量減少70%,造船工業產值下降80%,失業率不斷上升。但是,希特勒上台後,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經濟措施,失業率直線下降,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從1933年到1939年,德國重工業和軍火工業增長2.1陪,消費資料生產也增長了43%,國民經濟總值增長超過100%,同時完成了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重整了重工業基礎體系,還裝備了一支現代化軍隊。德國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超越了當時的英美等強國,而一躍成為了當時的頭號強國。
一戰之後的德國,被英、美、法等國死死的壓住,毫無翻身的機會。但是,這個世界的另一個集團正逐漸的向德國靠攏,他們有著超人頭腦、敏捷的思維。正是他們向德國注入大量資金,而使德國有了血液重新復活。他們就是居住在歐洲大陸的另一端的美國華爾街銀行家們。當時的世界形勢使英國是世界的老大,控制著全球的經濟命脈,其他國家都要看英國臉色行事。美國為了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也看中了當時的德國,英國為了防止蘇聯的崛起也看中了德國。於是美國向德國注入資金,英國也放鬆了對德國的監管。德國有了足夠的空間和力量,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堅強的精神和毅力,德國很快又重新站了起來。
碰上了經濟蕭條...
❿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基本立場和做法
二戰德國(納粹德國或稱德意志第三德國),希特勒帝國夢的基本藍圖是:先將一戰結束後凡爾賽和約中德國所受一切不平等條約中所割出去的地佔回然後再入侵法國、英國。最後再入侵蘇聯(希特勒藍圖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後佔領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對猶太民族實施種族滅絕政策等。因為一戰後英法想把德國玩崩潰還不想自己擔責任,希特勒不給他們點教訓,英法(尤其是法國)不知道天高地厚
事實做法有:
1935年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實施普遍義務兵制。英美視而無睹
1936年再次撕毀《凡爾賽和約》,佔領萊茵非軍事區。英美視而無睹
1936年干涉西班牙內戰。
1938年再次撕毀《凡爾賽和約》中德奧永遠不得合並的條款,吞並了奧地利。
1938年9月簽署把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的協議,英法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1939年3月德國吞並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4月-8月,英美蘇開始進行談判(由於互相不信任,英美蘇三國集體安全落空)與此同時為了防止英美蘇形成戰線積極展開外交在1939年8月,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英法「禍水東引」陰謀宣告破產。
1939年9月,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蘇聯趁火打劫。10月,波蘭速亡。
1940年5月,入侵法國,義大利趁火打劫。6月,法國速亡。
1940年7月,入侵英國,執行《海獅計劃》,空襲英國本土。德國西線進攻宣告英法長期綏靖政策的破產。
1940年9月,德意日結成三國軍事聯盟。(後匈、羅、保先後加入)同時制定入侵蘇聯計劃《巴巴羅薩計劃》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蘇聯「禍水西縱」陰謀宣告破產。
德國:希特勒實施種族主義理論,瘋狂迫害猶太人,著名的集中營有:
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里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達豪集中營
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80公里處,1933年建成,1938年擴建。它是德國納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營,曾被作為培訓德國黨衛軍集中營軍官的教學基地。這里先後關押過21萬人,包括許多猶太平民和蘇聯戰俘,其中近3.2萬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槍殺。1945年4月29日,集中營被解放,3萬多名在押人員重獲自由。
薩克森豪森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德國首都柏林附近,是二戰期間德國佔領區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地。集中營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的要求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營。從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獲得解放,這里關押過20多萬來自歐洲各國的共產黨人、社民黨人、抵抗運動戰士、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蘇聯戰俘,他們中的半數死於苦役、疾病或被槍殺和焚燒。
布痕瓦爾德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建於1937年。 二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
在集中營內,以德國共產黨人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戰士一直堅持與納粹分子進行斗爭,他們秘密籌劃通過武裝起義贏得自由。1945年4月,他們發動武裝起義,並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控制了集中營,使近2.1萬人獲得自由。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建於1938至1939年間,位於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戰期間,這里共關押過13. 3萬名婦女、兒童和青年。他們被強迫從事修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部分婦女被用來進行醫學試驗。在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這里之前,約有近5萬人被迫害致死。
貝爾根―貝爾森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建立於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了該集中營。在集中營存在的5年間,德國納粹在此共殺害了約7萬名被關押者。
毛特豪森
納粹德國1938年3月吞並奧地利。始建於1938年8月的毛特豪森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反法西斯人士[5] 及無辜平民的主集中營。這座集中營及奧地利其他地區的49座附屬集中營共囚禁過20萬人,有10萬人被迫害至死,其中包括至少5名中國人。2003年5月11日,毛特豪森集中營舊址舉行了中國遇難同胞紀念碑揭幕儀式,深色的大理石紀念碑上鐫刻著:「紀念在此集中營遇難的中國同胞」。
布倫東克
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里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在1940年至1944年的4年間,這里關押的3500多人中有164人被槍殺、21人被絞死,約100人被折磨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