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作為一個島國,英國人是不是打心眼裡很看不起歐州大陸例如法國人德國人,同時也很反感美國人
不會的。不是因為島國。
而是英國曾經是最發達的國家,所以看不起別國。
B. 二戰初期,英國明顯處於劣勢,為何多次拒絕德國和談請求呢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人在歐洲大肆侵略,歐洲各國紛紛淪陷,連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的法國也被德國幹掉了,最後只剩下英國一家和德國火拚。德國人知道英國人不好對付,因此不管是在敦刻爾克還是倫敦大轟炸,德國人都放了英國人一馬,一直試圖和英國講和。但英國人根本不買賬,寧可魚死網破也不願意和德國合作。那麼英國為何不同意德國講和?
第三,希特勒狂妄的以為法國投降後英國就不敢跟德國打了,會向德國主動求和。沒想到遇到丘吉爾這頭倔牛,英國被炸成了就是不服軟。更讓德國沒想到美國人竟然也摻合進來,美國大力支持英國,武器彈葯、後勤補給源源不斷往英國運,所以英國人腰桿才那麼硬,非要和德國干到底。
第四,英國世世代代是貴族,而德國只是暴發戶。在英國人眼中,德國人就是鄉巴佬,英國人打心底看不起德國!所以英國人不願意向德國人低頭,非要和德國死磕。結果英國佬被打下神壇,直到現在都沒緩過來。
C. 英國人看德文看的懂嗎
沒學過看不懂,頂多能猜出幾個詞的意思來,因為有些詞源是一樣的。啟緩
雖然英語和德語同屬於一個語系,但是語法上是兩碼事:英語的名詞沒有性,而德語中有陰陽中三性;英語的動詞就是一個詞,但德語有大量的可分動詞,必須拆開放在句子中;英語的語序比較隨便,但德語有動詞二位培戚的規則和「框架結構」;英語的名詞或代詞在句子中做主格或賓格,但是德語的卻有一二三四格……
沒學過德語的英國人是看不懂德文的。如果能無師悄中模自通,那是天才。
D. 一戰後英國為何接受德國崛起而壓製法國稱霸
至今英國人心中最大的創傷是一戰而非二戰。然而一戰結束後,英國對戰場上敵人德國的態度遠比對盟友法國寬厚。英國歷史學家羅伯特·博伊斯在他的新書中宣稱,一戰里損失慘重的英國能在情感上能迅速地接受德國重新崛起,而壓製法國稱霸,更多原因是出於歐洲不同人種之間的復雜爭斗。歐洲佔主導地位的為三大人種:以法國為代表的拉丁人種,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斯拉夫人種,以及以英德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種。羅伯特·博伊斯在新書中提到,英國和德國屬於同一種族,大部分英國人認為一戰是一場錯誤的戰爭,他們之所以與德國作戰,是因為當時的德皇威廉二世執行軍國主義擴張政策,脫離了盎格魯-撒克遜的民主政治路線。一戰結束後,德國成立民主政府,在英國人看來,戰爭使德國重新回到了盎格魯-撒克遜的大家族。因此在賠款問題上,英國傾向於袒護德國。賠款是一戰之後最復雜、影響最深遠的問題。巴黎和會上各國就賠款的問題明爭暗鬥,其中英法唱主角侍頃中。當時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在一戰後的議會選舉中,公開表示要求德國賠償戰爭的全部損失。勞合·喬治的同僚更是宣稱:「如果自由黨能夠再次當政,那麼德國將要賠償我們為戰爭付出的每一便士。我們要像擠壓檸檬一樣,擠出德國的最後一滴財富。我擔心的不是我們的政府能否對德國執行強硬的政策,而是德國是否有足夠的財富來賠償我們的損失。」1919年初,英國提出德國應支付總共250億英鎊的賠款要求。然而這種誇張的賠款要求只是英國的策略。在法國提出對德國的領土要求和賠款要求後,勞合·喬治很快改變態度,指責法國對德國的不合理要求將會使德國投向布爾什維克主義。接下來的幾年中,勞合·喬治在公開場合多次宣稱,一戰是法國為1870年德法戰爭復仇所挑起的。他和大部分英國人認為,英國是被迫加入一戰的。法國是英國的協約國夥伴,英國需要給予法國一定的支持。但英國人同時也認為,法國是他們天然的敵人,是一個同英國完全不同的種族。另一方面,德國雖然因為「德皇威廉的愚蠢」和他在擴張上的野心犯了錯,卻是英國天然的兄弟。一戰中英國有100萬人犧牲,英國的精英階層認為是法國將英國拖入了戰爭,他們認為是法國的拉丁人,為實現法國復仇的願望,收復法國在1870年德法戰爭中失去的領土,稱霸歐洲大陸,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用拉丁人的自私、狡猾和不道德的品質」,將英國拖入了同自己兄弟的戰爭之中,為法國的國家利益服務。法國在乎哪一戰後希望肢解德國,使德國失去任何復興的機會,但英國反對任何肢解德國的做法,甚至反對任何嚴厲懲罰德國的措施。英國人在一戰後不願意相信英國和德國之間還會進行任何戰爭,因此英國反對法國在歐洲大陸的激進行為。在英國人看來,德國有最具活力的種族,而拉丁人和斯拉夫人則是麻煩的製造者。羅伯特·博伊斯認為,法國在賠款問老山題上的激進行為同樣可以用人種進行解釋,尤其是對魯爾區的軍事佔領,可以說是人種沖突的體現。德國在1922年沒有按時提交賠款,美國和英國對此採取了寬容的態度,法國在尋求英國和美國支持失敗之後,得出了「盎格魯人無法滿足法國在大陸的利益要求」的結論。法國採取激進的軍事佔領德國魯爾區的決定。魯爾危機發生以後,英美兩國都傾向於偏袒德國,法國在高昂的佔領成本的壓力下和外交孤立的形勢中,撤出了魯爾區,喪失了一戰之後暫時取得的歐洲大陸的主導權。羅伯特·博伊斯的結論是,歐洲三大人種中,不同的種族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理念。文化上的同源性,使得英國在指責德國的同時,更注重抑製法國在歐洲大陸稱霸。傳統觀點認為,這是英國「大陸均衡」政策的實施。但羅伯特·博伊斯認為,從德法兩國的實力對比和國內資源來看,法國有天然的競爭劣勢,法國缺乏工業發展必需的能源,工業基礎在戰爭中被摧毀,國庫空虛只能依靠外國資本,因此法國不具備稱霸歐洲的實力。反觀德國,作為西歐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具備在歐洲取得優勢地位的資源。因而僅用「大陸均衡」政策,無法解釋為何英國在一戰後,尤其是魯爾危機之後,執行偏向德國的政策。(杜河禾)
E. 英國人與德國人談判風格的對比,或者文化的差異都可以,要求詳細一點的,分數不是問題
英國人的談判風格
1、英國人不輕易與對方建立個人關系;
2、重視禮儀,崇尚紳士風度;
3、不能按期履行合同,不能按期交貨;
4、做成生意的慾望不強。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為眾人所知。由於民族工業的發展,航海技術的發達,強權加外交形成了帝國聯邦,多少年來形成嚴格的等級觀念及不同禮儀。英國人善於交往,對人和善,容易相處,談判較靈活,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在商務談判中富有「外交色彩」。由於「外交色彩」也使談判達不到商務談判的節奏。
對英國談判者自應禮儀相待,否則不夠「修養與風度」,兩者交往會有距離。英國人喜歡對方與己「同級」亦具「紳士的風度」,對話會更容易。否則,「紳士風度」的另一面------高傲,也會被「外交色彩」掩蓋著悄然而出,戲耍你一番而不解決問題。此外,應利用其「修養與和善」,揭露其技術、價格上的問題,使其窘迫而放棄所持立場向自己靠攏。只要保持禮貌相等,適當直率從事也可以使其松垮態度得到改善。
如何與英國人做生意?
談到英國人和他們的談判作風,我們可以看出,英國各地區有某些共同的特徵。你應該注意,聯合王國由四個民族組成,而不是一個,現在這四個民族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
英格蘭當然是最主要的民族。事實上,其它國家提出英格蘭時,往往本意就是指聯合王國。而且,大多數英國人在談論英國時也用英格蘭代替,但有時這樣做並不適當,他們不自覺地漠視了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人的情感。因此,不要把英格蘭人叫做英國人。
英國商人有一個共同特徵,這就是他們對出口的幾乎所有產品經常延遲交貨。進口英國商品的商人對這一點一致抱有不滿的態度,並且也是各地的商人都知道這一點。英國人對這個問題已有很多論述,並且也作了很大努力去改變這一點。但是,英國依然沒有什麼改進,也沒有採取什麼有力措施,那種拖延意識依然牢固地存在於現代出口貿易中,要使這種局面改觀,得需要好多年。此外,要使世界各國的客商消除對英國的這一印象,即使用不了幾代人的時間,至少也需要很多年。英國為什麼有這種壞名聲呢?我不知道。很多在英國建廠的美國和日本公公司已經設法使他們的出口產品的交貨日期符合國際標准,但即便是福特和通用汽車公司,也不能徹底根除這一問題。
當英國經理在國外談判時,這總是一個問題。有了這個公認的缺點,英國談判者很被動,經常不得不接收一些本來是過於苛刻的交易條款。談判者會在一份英國合同上就交貨訂立索賠條款,因為只有這樣才可靠。即使英國人保證准時交貨,對方也會以下列問題反擊:「如果你確實可以准時交貨,那麼,你不必害怕索賠,而你如果害怕索賠,你顯然不能保證按時交貨。」
英國是19世紀初期第一個進入工業化的國家,那時英國的公司在技術上占據世界領先地位,並在舊殖民帝國體系中取得壟斷地位。這種情況可能使他們養成了不遵守交貨時間的習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1945到 1955年,英國再次擁有一個壟斷市場,它的很多競爭對手已退出商業領域,直到後來治好戰爭創傷。另外,當時英國所生產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賣掉,這又使英國人忽視了作為現代貿易國家應該遵守的基本要求。如果交貨條件是貿易的唯一標準的話,那麼,除非英國能夠做出改進,否則它在出口貿易中會遭受滅頂之災。幸運的是,交貨條件只是英國產品出口的條件之一,在很多情況下,這個條件也不是很重要的條件。
英國是一個貿易大國,雖然它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份額不斷下降,但其出口絕對量依然在擴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第一,英國的工業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二,英國人具有較強的科學和技術發明創造能力,這使得英國貿易商可以將其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可是科技不再由英國壟斷了,「朝陽」工業(如通訊工業)對英國是個挑戰。一旦競爭對手掌握了新技術,英國就再也不可能有技術能力避免其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迅速下降。
在這種不幸的結果(對英國人而言)到來之前,不能說英國談判者已進入了死胡同,人們指責英國「交貨道德很低」,(換句話說,英國的貿易夥伴不信任英國所做出的承諾(但人們又覺得英國的技術不錯,這是英國談判者在與世界其它國家進行交易時經常碰到的。只要他們能在優點缺點之間取得有利於他們的平衡,他們就會長期占據國際貿易舞台。
另外,在最近,大多數面向出口的商業談判者採取了與他們的外國客戶建立經常的直接聯系的做法。毫無疑問,英國公司相對於他們的競爭對手來說不善於從事日常的業務訪問。也許英國公司為了在這方面與競爭對手競爭,他們也開始改變了做法。毫無疑問,如果你要在出口市場上保持較高的銷售量,經常派出高級經理人員去各國訪問是極其必要的。這樣不僅加強了和客戶的聯系,而且也是間接提高了胸在當地代表機構的地位和干勁。
英國談判者有另外一個弱點,即除了說英語以外不會講其它語言。把英語當作母語的人總有點傲慢自負,他們設想世界上其它人都會講英語或學英語。他們是不會很快改變的,因為許多國家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只有法國是例外。
英國人口有5600萬,其中4600萬是英格蘭人,他們在國際貿易中代表英國。英國人素有紳士風度,在交易中即使形勢對他們不利,他們仍保持高度誠實,盡管他們大部分人並不是真正的紳士。例如,英國經理中有 80%以上的人不合格,僅有7%具有大學學歷。他們的經營方式缺乏正規的標准,和國外經理相比,他們的素質很差。
他們在進行談判時,事先准備很差,在談判的關鍵階段又非常固執已見,也不願花費很大力氣。英國大部分有能力、有成就的企業家都不是在英國出生的,這並不是偶然的。戰後許多外國人從國外移居到英國,許多人成了商店老闆和小企業家,有的成績顯著並成功地取代了當地的企業家,這一現象最好說明了英國人經營管理能力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英國人在美國生活得很愉快,工作也相當出色,這說明問題的症結在於文化傳統而不是在於天生的素質。
從英國談判者的頑固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們缺少商業管理素質。他們採取一種非此即彼,不允許討價還價的態度。因此,很多傳統企業被新型企業家接管和重組,是不足為奇的,因為這些新型企業家了解世界市場的變化並准備嘗試新的方法。投資不力,忽視質量,拖延交貨和不守信譽不應該成為英國人驕傲的資本。
如果英國公司把這些缺陷改正,他們可以在世界上作出奇跡來。英國談判者締結的很多合同給他們帶來了很多利潤,並爭取到了持續不斷的業務,這說明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了。作為一個國家來說,不應自暴自棄,要克服掉本身的弱點。
蘇格蘭人可分為兩部分:有一部分生活和工作在蘇格蘭,另一部分分散在世界各地。我們可以想像第一部分人很具有理財意識,這使他們非常小心謹慎,只是有時太過分,致命使企業不能繁榮。另一部分人在所處的社會中保持很高地位,同時也保留了他們的理財意識。
在蘇格蘭,很少有機會建立一個真正大的企業。它的經濟只佔英國的1/10,很多關鍵的企業是其它國家建立的,只有愛丁堡的金融中心是個例外。並且,它的很多資金投到其它國家和地區。因此,大多數有才能的談判者都移居他處,在新環境中發揮他們的出色才能。蘇格蘭人總是把精力放在錢的問題上,但由於他們缺少貿易資源,所以在國際貿易中不佔有重要的位置。
在和英國人交談時,應注意不要涉及愛爾蘭的前途,共和制優於君主制的理由,喬治三世治理英國經濟的方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承擔義務最多的國家以及大英帝國的崩潰原因,等等。
安全的話題包括天氣、英國的繼承製度和皇室家族條注意不要說「英格蘭的女王」,尤其在威爾士和蘇格蘭更不能這么說。要說「女王」,或正規地說「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
在夏季(即從學樣放假開始的7月初到8月底)貿易活動不太多,另外,從聖誕節到元旦這段時期也是如此。英格蘭從1月2日開始恢復商業活動,但在蘇格蘭,一般要到1月4日以後。去英國做生意時,可以打幾次高爾夫球,很多合同就是在打高爾夫球期間簽訂的。
一般講,除了個別例外情況,英國旅店、餐館和商店向你提供的服務,其標准比不上美國。但是,遇到這些情況時,你也不必小題大作,怨天尤人,因為他們的服務水平就是這樣,並不是針對你一個人的。
英國人總是悶悶不樂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比其它國家的人更少得到服務。這種狀況你是無力挽回的,因為他們的這種性格已經根深蒂固。
德國人的談判風格
1、思維縝密,考慮問題周到,有計劃性;
2、十分講求效率;
3、十分自信、自負;
4、重合同、守信用;
5、對待個人關系非常嚴肅。
德國人與英國人的談判方式迥異。德國人的談判特點是准備工作做得完美無缺。
德國人喜歡明確表示他希望做成的交易,准確地確定交易的形式,詳細規定談判中的議題,然後准備一份涉及所有議題的報價表。
在談判過程中,德國人的陳述和報價都非常清楚、明確、堅決和果斷。他們不太熱衷於採取讓步的方式。
這種談判方式與德國人的性格有著驚人的相同之處,他們考慮問題周到、系統,准備充分,但缺乏靈活性和妥協。
如果經驗豐富的談判人員運用這種方式的話,它的威力是很強大的,這在報價階段尤其明顯。一旦由德國人提出了報價,這個報價就顯得不可更改,討價還價的餘地會大大縮小。
與德國人打交道的方法,從程序上看,最好在德國人報價之前就進行摸底,並做出自己的開場陳述。這樣可以闡明自己的立場。但所有這些,要做得快速。因為德國人已經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備,他們會非常自然、迅速地把談判引入磋商階段。
如何與德國人做生意?
德國人有一種名符其實的講效率的聲譽,他們有巨大的科技天賦,對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他們企業的技術標准極其精確,對於出售或購買的產品他們都要求最高的質量。如果你要與德國人做生意,你一定要讓他們相信你公司的產品可以滿足交易規定的各方面的一貫高標准,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對你在談判中的表現的評價取決於你能否令人信服地說明你將信守諾言。
他們在進行商談之前肯定要進行充分的專業准備。這種准備不僅針對你要購買或銷售的產品,而且也包括仔細研究你的公司,看你是否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商業夥伴。例如,他們想知道你的公司資信到底如何,你的建議是否反映出這種資信。在資金問題上,他們特別保守,不願冒風險。因此,你應該准備回答關於你的公司和你的建議的詳細問題。
他們的企業融資大多依靠銀行(和英國不同,他們不依賴證券市場來籌集企業資金)。世界上的銀行都是小心謹慎的典範。
德國能夠發揮作用,在於它具有經濟勢力——堅實的貨幣(憲法規定貨幣由聯邦銀行而不是由政府控制)和強大的生產力,就是這種實力的兩個象徵,而這種實力並不是建築在高度投機性的投資之上的。德國人只對牢靠的項目投資,使用妥善的融資手段,從而穩固地獲取收益。他們選擇合作的外國公司,必須是可以提供一些當地沒有的東西,並且必須是不會使德國的經濟力量受到損害。
因此,德國人寧願購買本國產品,並不是純粹出於民族主義(不像法國人那樣)。國內公司比國外公司受到更仔細的審查。德國公司一般在當地都已取得信譽,因此如果它能達到必要的標准,它就比國外的公司更容易得到生意。但德國並非在所有的技術和產品方面都處於壟斷。如果外國人在技術方面有德國比不上的優勢或者外國人的產品具有德國人所要求的高標准,他們也會購買這些外國產品。
你要向他們表明你公司的產品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而做到這一點是很艱難的。不要認為你可以輕易地把你那具有獨特價值的產品賣給德國人,雖然這種產品是他們急需的。他們可能是渴望購買你的產品,但是從他們的談判方式上,你絕看不出這點。
德國人非常善長商業談判,他們一旦決定購買就會想盡辦法讓你讓步。德國談判者經常在簽訂合同之前的最後時刻試圖讓你降低價格,因此,你最好有所提防,或者拒絕,或者作出最後讓步。他們會對交貨日期施加壓力,尤其是當你從英國的美國分公司向他們供貨的時候(英國人不按時交貨的特點使它在歐洲聲名狼藉)。他們的理由是他們自己有極其嚴密的生產計劃,因此你必須保證按時交貨,以滿足此種生產計劃。因此,為了做成生意,你不僅要同意遵守嚴格的交貨日期,可能還要同意嚴格的索賠條款。為了保護他們自己,他們甚至可能會要求你對產品的使用期作出慷慨的擔保,同時提供某種信貸,以便在你違反擔保時他們可以得到補償。
事實上,當你處身於德國人所安排的風暴如畫的談判環境地——例如在一間漂亮的並且可以俯瞰四周綠色田野的房裡——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地接受任何條件,大部分德國的工業企業都是在戰後重新建立在現代化的建築之中(內部和外表是如此),周圍的風景通常很優美,特別是在巴伐利亞州。
德國人最善長討價還價,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爭強好勝的個性,而是因為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無論你的企業在你自己的國家裡多麼有信譽,他們都要調查你的企業的情況,只要可能,還要讓你的產品在他們的或你的工廠中作實際演示。在他們開始討論你的產品價值之前,正要向你和技術人員及客戶了解情況。因此,你在交易的初期不能太著急。
在德國做生意麵臨一個競爭的環境。談判者會利用這一事實對你的價格施加壓力,他們經常提到潛在的競爭,使你不至忘記這一點。由於他們和你做生意是因為他們目前不能在當地得到你的產品,所以他們會利用其他人的競爭來向你的產品進行挑戰。競爭是真實存在的,而你對市場的佔領可能只是暫時的,所有這些因素加起來,你必須下定決心才能避免在價格上作出過多讓步。
為了打入德國市場,你一定要在各方面都幹得十分出色。為了保住市場,你必須保持技術上的領先。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達到並保持高質量標准。否則,你的技術就會被德國競爭者獲得並加以改進。
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系是很嚴肅的,他們希望你也如此。如果你和德國談判對手不熟悉,你要稱呼他「史密特先生」(或「史密特博士」),而不要直呼其名「弗里茨」如果對方是20歲以上的女士,你應該稱呼她為「史密特夫人」,穿戴也要正規,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無論你穿什麼,不要把手放在口袋裡,因為這被認為是無禮的表現。
如果你在商業談判時遲到,那麼德國人對你那種不信任的厭惡心理就會溢於言表。因此,你要准時到達,並牢記他們通常比美國上班時間更早(早上八點以前),而下班更晚(有時到晚上8點)。 只要你的產品符合合同上的條款,你就不必擔心付款的事情。德國人對其商業事務極其小心謹慎,在人際關繫上又正規刻板,並且從外表就可以看出那種天生具有的競爭性。
F. 二戰後,歐洲人如何看待德國人
二戰後,德國做的很好,他們承認國家中那些納粹、那些敗類,他們為此感到羞恥,這種認識也成為了他們整個民族的觀念,而且,他們虔誠的向受害國賠罪,賠款!所以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德國是個友好,熱愛和平的德國,而反觀日本,其政府對其醜陋的歷史遮遮掩掩,欲蓋彌彰,拒不承認戰爭責任,更談不上賠款,影響了中日兩國人民的交流,隔閡與分歧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這種不了解和不信任加深了相互之間的仇視。
G. 歐洲的德國人,和英國人從外貌體征上能區分開嗎
英國人的長相是歐洲最丑的,普遍像魯尼那樣的粗壯,白胖。德國人的長相就明顯比英國人好看,發色更淡,五官更精緻(純種的,混血除外)。在身高方面,德國人也顯然更挺拔。
另外英國人比較幽默,健談。而德國人較冷。
另外德國人內在更堅強,他們不僅一次次戰敗後崛起,而且在體育比賽方面,德國顯然比英國人更加頑強。英國人雖然表面禮貌,但是內在確實不是什麼好人,古板,傲慢.
H. 英國人看法國德國人 是不是和中國人看日本韓國人一樣
這個我沒法給出肯定答案,說實話我個人感覺這種問題恐怕只有英國人或者深入研究過英國人文的人才能給你准確答案。不過從常理上來推測的話我認為是不一樣的,因為兩邊的歷史經歷不一樣,英法在世界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一對好基友。你看當年火燒圓明園就是這對好基友一起干下的,後來法國被希特勒打下來戴高樂也是逃到英國申請的流亡政府。兩個國家法國近代時期一心想當歐洲大陸的霸主,而英國一心想當海上的海洋霸主,所以也沒有過大的利益沖突,沒有打過什麼太大的仗沒有什麼仇恨,反而幾乎每次涉及到歐洲大戰的時候都還是盟友,一起揍過德國。當然德國和英法之間的關系就肯定很微妙了,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和這對好基友在對立方,而且還有其它很多次戰爭也是。但是他們的關系再緊張也沒有中日關系那麼緊張,中日之間的仇恨從近代開始應該說到現在日本還在搶中國釣魚島,以前網上看到過有人描述中日關系有個詞,叫世仇,我感覺其實也差不多,雙方看對方不順眼的都很多(日本那邊討厭中國是他們教育宣傳的功勞,當初是中國侵略日本日本被迫反擊)。至於韓國,你就看看現在的薩德問題和中韓之間的緊張關系,肯定和英法是沒得比的,英法也有利益之爭,但是從近代到現在在國家領土安全的問題上這對好基友目前都還是共進退的一個態度。
I. 英國人和德國人有什麼恩怨嗎
英國說到歧視的話真心除了英格蘭威爾士其他地方都會被其實,包括愛爾蘭和蘇格蘭德國人讓英國人失去了帝國和世界霸主的榮光,但是他們的王室和人民卻又是息息相關的。英國人特別自大,說德國人特別俗氣
J. 為什麼英國人那麼恨德國人為什麼英國人寧願展示自己的軍旗而不是國旗
這個簡單啊!因為英國人被德國人欺負過
展示國旗是示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