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客觀的評價一下二戰時的德國
樓上的回答我要糾正一下,事實上,第三帝國根本不是因為研製原子彈而滅亡的,要知道二戰時德國原子彈的全部研究經費也就幾百萬馬克,和虎式豹式坦克的研究經費相比算得什麼?德勁在武器研發上一項捨得花大本,例如虎式坦克,一輛造價就相當於十輛盟軍坦克,德軍裝備是很精良的,火力也很強悍,戰術也很新,如閃電戰,不然怎能六星期擊敗法國?眾所周知德國人是以嚴謹著稱的,德軍軍服至今仍被認為是一款不過時的很帥的軍服,具有濃厚的貴族氣質。至於紀律性,蘇軍老兵也不得不承認德軍的紀律性很強,戰鬥力驚人,尤其是後期參戰的黨衛軍。(蘇軍攻打國會大廈,全部德國守軍無一人投降,真是可敬又可怕)納粹政府酷愛神學,甚至在地圖上懸掛鐵錘,鐵錘向那邊晃就認為哪裡有盟軍艦隊。德國兩次向西藏派科考隊,想尋找雅利安人祖先,以及傳說中的地球軸心,藉此打造戰無不勝的神族部隊,排猶活動也是有一定迷信色彩的。還尋找過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希特勒認為亞特蘭蒂斯人是外星神族,藉助他們的幫助可以研製最先進的武器。至於結果至今仍未解密,但二戰時德國研製了一大批領先世界多年的武器,如超遠程火炮,飛碟,等等,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對亞特蘭蒂斯人尋找活動的結果。不要認為我是胡說,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專門有兩集紀錄片[納粹瘋狂計劃],講的就是這些。德國人戰斗精神很強,如電影白色虎式中那輛幽靈一般的虎式坦克就是德國精神的象徵。德國在一戰後被瓜分嚴重,因此復仇心導致了他們對二戰的擁護,也是英法自食其果。二戰德軍從政派觀點來看是罪惡的,但它們的精神與紀律是值得尊敬的。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是怎樣的
在英、法的壓迫與希特勒的威脅下於1938年9月雹氏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這一軍事要區劃分給了德國,這便是《慕尼黑協定》,但德國並不罷休1939年3月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頭指向了波蘭,1939年4月希特勒發布了「永遠消猛肆伍滅波蘭」的作戰計劃。9月1日德國出動了五十多個師,二千多輛坦克和二千多架飛機,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的枝或倉促應戰加之武器落後、裝備又差,且一味的依賴英、法兩國。而英、法指望德國擊潰波蘭後進攻蘇聯。由於波蘭是英、法的盟國,所以對德宣戰其實是宣而不戰。那時候德軍在西線只有二十三個師,而英、法擁有一百一十個師的龐大兵力,卻不出擊,出現了所謂「奇怪的戰爭」、「靜坐戰」、「滑稽的戰爭」的狀態。而其實,德國與蘇聯已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德軍進攻波蘭同時,據內幕消息,蘇聯也正式從東線進攻波蘭.蘇聯希望德國能與資產階級英法作戰。而英法也希望能」禍水東引」,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蘇這一心理,從中鑽了空子,不斷擴張獲取利益.當然我認為這是」第三帝國」何以興盛的主要原因.但對波蘭的戰爭中我們也已看出,除了這個原因外,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德軍自身的戰鬥力,不可否認希特勒的「要大炮不要黃油」的口號是有其效果的.德軍的裝備,戰鬥力,士兵素質,戰略戰術以及德軍的王牌――裝甲部隊都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這一點從對法國戰爭中表露無疑
③ 二戰期間關於德國的資料
德國 大量囤積戰爭物資,到開戰時,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全國食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油、腌肥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的飼料用燕麥、玉米。還囤積了很多皮革、布匹和絲綢(可以用來製作降落傘等戰爭物資)。
1939年10月1日德國:麵包和麵粉配給制度開始實施德國品嘗食品配給的滋味
盡管德國人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他們在國內卻面臨限制。食品配給卡在8月28日開始使用,現在范圍包括肉類,奶製品、糖、蛋、麵包、穀物和水果。對於不同類型的食品有不同顏色的卡片。
利用可資利用的東西來好好持家是帝國食品和農業部給德國消費者的信息。納粹急於避免上次戰爭中遇到的食品短缺;從1939年8月宣傳就集中於自給自足,農民被告知盡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戶主們被力勸種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給(大約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經導致黑市商人出現,對此從上年 9月份開始嚴厲懲罰。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羅馬尼亞卡羅爾國王達成協議,德國將從羅馬尼亞豐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獲得供應,而1940年5月27日卡羅爾同意進行甚至更緊密的合作。德國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達成的協定而得到進一步保障,根據該協定它將從俄國的高加索獲得石油。德國也大量生產合成石油。
盡管盟國計劃中的轟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政治復雜化而放棄,而攻擊羅馬尼亞在這個國家仍保持非交戰狀態時不能作為一個選擇,但對德國的海軍封鎖正阻止德國從其他地區輸入石油。
德國同英法開戰後,雖然市面物價並不十分騰貴,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戶口配給的購物券或購物許可證才能買到,如果要購買超過許可證數額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價錢。從1939年夏天開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給量是麵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黃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醬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製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婦和兒童可以購買全脂牛奶)。德國人的飲食本來像其他歐洲人一樣以肉類為主,每周只配給700克的話,做熟之後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鮮蔬菜和魚也很難看到。在肉鋪和地貨鋪的門前,常常可以看到排著長隊、手持菜籃的主婦。如果看見婦女帶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煙紙店前則是衣冠楚楚的男士們,他們排上一兩個鍾頭的長隊,只是為了買幾支雪茄或者一聽香煙。要是這些癮君子們運氣好,買到了想要的商品,想進酒館喝杯啤酒透透氣,那麼他們除了酒錢外還要再加一種「戰時附加稅」。
柏林街頭的公共汽車是難得看見了,電車也大多改成了女司機,其中有不少妙齡少婦,因此搭車的男人們突然增多。女人們都放棄了皮鞋,改穿木底布面的女鞋,走在人行道上「踢拖踢拖」好像日本女人的木屐。拜戰神之賜,在街上牽狗而行的女人也少見了,所以柏林街道上著名的狗屎也少得幾乎沒有了,因此大受清道夫歡迎。
柏林,39年11月12日下發了衣服配給卡,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人的臉都拉長了。男人、婦女、男孩、女孩和嬰兒的配給卡都各不相同。除了嬰兒的配給卡外,每個人的卡上都有100點。買一雙短襪或長襪只花5個點,但是你每年只能買5雙襪子。一套睡衣要花30點,幾乎相當於配給卡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你買睡袍的話,就可節省5點。一件新大衣或西服套裝將花掉60點。普通成年人衣服配給卡(購買衣服還要受季節限制),從12月1日到4月1日可以購買:兩雙短襪,兩條手絹,一條圍巾和一副手套。從4月1日到9月1日:一件襯衫,兩副衣領和一套內衣。在一年的其他時候:兩條領帶和一件汗衫。從此以後嬰兒也必須使用服裝配給卡。當一個國家連尿布也短缺時,它的經濟確實是夠緊張的
40年聖誕節,德國政府在聖誕節對配給制也稍微放鬆了一些。每人可得到四分之一磅奶油、100克額外的肉,在聖誕節這一周可得到4個雞蛋,而非以前的 1個雞蛋。——額外26盎司(750克)大米和蔬菜,加上剛過1磅(500克)的糖、果醬和咖啡。但是額外配給不能阻止黑市上不斷出現的食品和禮品交易,多特蒙德(Dortmund)的黨衛軍本月的一份機密報告說:「追捕野味和家禽在一段時間之前就開始了,並且高價出售」。每磅鵝肉要花費10個帝國馬克。
聖誕樹開始出售了,但立即被人們搶購一空。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地企圖使這個聖誕節看上去與和平年代一般無二。在櫥窗里擺著那麼多好東西,但是人們卻不能買,因為按照政府的命令,將它們擺在那裡只是為了展覽。德國人在聖誕節往往會相互饋贈衣飾、肥皂、香水、糖果等禮品,但今年這些東西都實行了配給,他們必須送別的東西。今天在擁擠不堪的商店裡,他們大多是購買書籍、收音機、留聲機、唱片和珠寶。
40年的元旦,希姆萊突然決定取消允許咖啡館和酒吧在新年夜通宵營業的決定,而且警告公眾在那天晚上不得過量飲酒,所有人都必須在新年夜凌晨1點前關閉店鋪。
40年的冬天寒氣逼人。窗戶外氣溫低到零下15度。德國一半的人口都在家中、辦公室或工廠里挨凍,因為沒有煤。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用童車推著或肩膀扛著一袋煤回家。每個人都牢騷滿腹。沒有什麼會像持續寒冷這樣消磨士氣。實際上半年的配給制度和物資短缺,已經極大打擊了德國民眾的士氣和對納粹政權的忠誠度,如果不是40年德國在西歐的閃電戰的勝利大大豐富了國內供應,德國的士氣才重新得以鞏固。
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柏林市場倒是繁榮了一陣,大量原本銷往英國的雞蛋、牛油、煉乳和鹹肉被運往德國,其價值達8000萬克朗之巨;再加上從挪威運來的青魚,大大緩解了柏林的食品危機。從9月底開始,每周又平均有2.5列火車滿載荷蘭的農產品在柏林郊區的幾個車站卸貨。通過搶劫富得流油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希特勒保證了首都的老百姓餐桌上看上去不那麼寒酸。
法國的投降令柏林人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人們紛紛議論說同英國的和平大概也要實現了。
事實上,與英國在1940年窘迫的處境相比,德國人民的生活在該年達到了戰時的最高水平。從被佔領國家運來的大量農產品、肉類和奢侈品繁榮了德國的市場,被佔領國家支付的巨額佔領費更使得德國得以將這些國家的消費品市場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簡單,往往是一份燉蔬菜或蔬菜煎蛋卷。他當然得算是素食主義者、禁酒主義者和禁煙主義者。他往往會邀請一個小圈子裡的人共進午餐,包括三四名副官、赫斯、新聞官迪特里希博士,有時也包括戈林。在這種宴席上,會擺上一種專門為希特勒釀制的酒精度僅1度的啤酒,有時也會擺上一種用酸白菜釀制的叫作「赫爾夫」(Herve)的飲料,其中加了一點摩塞爾河(Mosel)葡萄酒調味。
記者威廉·夏伊勒在940年12月回憶:
德國已經被封鎖了一年半了,但是封鎖既沒有給德國國內帶來飢荒,也沒有影響德國的戰爭機器的運轉,德國人的伙食還是勉強過得去的,雖然也許在美國人看來這樣的伙食難以下咽,但是由於一個世紀的磨練,德國人已經習慣了以土豆、捲心菜和麵包為主的飲食結構,而這些食品的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他們所缺乏的是肉類、脂肪、黃油和水果,現在他們每個星期只有一磅的肉類,四分之一磅的黃油或者人造黃油的配給,沒有和平時期多,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接受,只是富含維他命的水果短缺的矛盾比較尖銳,去年冬天的嚴寒摧毀了德國大部分的水果作物,現在市面上唯一能買到的水果只有蘋果,而且還都是為小孩、病人、孕婦們預留的,去年冬天我們根本沒有見過香蕉和桔子,這個冬天看來也不會有這些東西,所以劣質的維他命葯片就配備給了軍隊和孩子。德國人沒有咖啡、茶、巧克力和水果,每個星期他們只能吃一個雞蛋和很少的肉類和脂肪,但是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補缺,所以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德國也不會發生飢荒。
如果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那麼衣物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德國的羊毛製品以及棉花幾乎都是全部依賴進口的,現在德國對於衣物的分配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的:所有德國人的衣櫃里儲備衣服都足夠堅持到戰爭結束和封鎖解除的時候。絲織品的短缺不但普通的民眾有切膚的體會,就是軍隊也感到情況吃緊,每到冬季軍隊為士兵准備的防寒外套總是不夠用,希特勒的勞動服務組織穿的都是從捷克繳獲的制服,這個叫做「托特 」的組織里有幾千人從事的工作都是本來應該軍隊里的勞動部門承擔的工作,而他們甚至連制服都沒有,夏天我在前線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穿的都是由粗麻布製成的平民服裝。為了緩解原材料的緊缺,絕望的德國人研發出了人造絲織品,特別是由纖維素製成的絲織品,德國號召家庭主婦捐獻不需要的破布和衣服用以再利用。這樣它們就可以被用來製造再生毛和棉絮——兩者都可用於人造纖維和人造絲的生產。
但是我卻不相信他們能讓8000萬德國人都穿上用木料製成的衣服。
至於那些進行戰爭所必須的原材料,情況是這樣的:德國的鐵礦含量豐富,從南斯拉夫和法國德國也能取得足夠的鋁礦來滿足巨大的飛機生產的需要,但是銅和錫卻非常短缺,但是德國有希望從巴爾乾和俄國來密布這一短缺的現狀。
至於石油,德國主管石油事務的Schell將軍說他對此一點都不擔心,當然即使他擔心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以下事實:
1. 德國空軍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賴進口的。所有德國飛機的發動機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國以煤為原料自己生產的,現在德國的合成燃油的年產量大概是400萬噸,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所需的燃油數量。英國如果要使德國陷入危機,那麼就可以攻擊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廠,事實上英國也正在嘗試,他們擊中了萊比錫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廠,但是這樣的破壞程度遠遠不足以癱瘓整個德國的人造石油工業體系,甚至連實質性的影響都沒有達到。
2. 德國已經控制了羅馬尼亞用於進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還和蘇聯達成協議,至少每年可以從俄國進口100萬噸石油,但是我懷疑在戰爭開始之後,蘇聯是否真的向德國輸送了這么多石油。
3. 在戰爭開始之前,德國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而且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的陷落也使德國在石油上揀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幾乎被削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私人轎車和沒有實際運載能力的卡車是不允許開動的,而且當局嚴格禁止使用石油進行取暖。
據我個人的猜測,德國的石油是夠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獲得足夠的石油來滿足軍事上的需求,至少在兩年之內,德國不會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農民不受配給制度的限制而礦業工人由於是「重體力勞動者」得到的量比較大。燃油也是從戰爭開始就進行配額限制,反映出德國很關注其在盟軍海上封鎖下貿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給:
340克麵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麵包(重體力勞動者)。
70克肉類(普通平民)或170克肉類(重體力勞動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體力勞動者)。
每日所需熱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4652大卡
國防軍士兵:平均3600大卡,戰時4500大卡(德國聯邦國防軍野戰食品迄今仍沿用這個熱量配給標准)。
各個被佔領國家和衛星國在向德國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國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鐵礦石、硫、硅、氮都來自被佔領國家。從1941年開始,德國有規律地用火車將在蘇聯繳獲的戰利品運回國內,以保持他們的生產速度。在德國人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下,歐洲每個國家都要為供養龐大的德國而耗盡力量。
俄羅斯提供勞動力和各種原料,烏克蘭提供小麥玉米和肉類,丹麥和荷蘭提供乳酪、肉類和黃油,挪威提供電力,和對生產裝甲鋼至關重要的鉬礦.瑞典提供鐵礦石,瑞士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匈牙利提供鋁礬土,羅馬尼亞提供石油和小麥,捷克斯洛伐克提供軍火,比利時提供鋼鐵和機器,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鎢,鉻等戰略金屬.法國則提供從糧食、酒類到鋼鐵、鋁、武器、引擎、汽車……當然,與戰爭無關的私人小汽車、電冰箱、真空吸塵器和鋼琴等消費物品在戰爭結束前,都不準再生產。
使用配給卡的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標准從1942年底開始降為2078大卡,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士兵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降為1980大卡,1944年底降為1670大卡,德國投降後的1945年底降至最低,1412大卡。1942年底,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青年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
巴爾乾地區:1305大卡
比利時:1320大卡
法國:1080大卡
荷蘭:1765大卡
波蘭:855大卡
荷蘭的每日熱量配給之所以較高,除了因為與德國同屬日爾曼民族,更重要的是荷蘭在戰爭中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兵員!
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對美食的熱愛因新頒布的有關什麼可以吃喝的限制而受到打擊。在賓館和餐館里進餐被限制在兩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銷售將被限制在每星期四天。為防止囤積,在銷售的罐頭上用釘子打孔。在家裡吃飯也不例外:配給卡將開始使用,包括麵包、法式糕點和巧克力在內的食品或者被限制,或者乾脆被禁止銷售。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不做激烈運動的前提下,每天消耗1800大卡熱量,因此,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不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於是,歐洲黑市猖獗,人們只能以10倍於正常的價格購買必須的食物.飢餓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肆虐歐洲大陸!
肉食品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歐洲的消費肯不得不越來越依賴素食。飢餓的現象出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餓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這種情形只限於歐洲的非日耳曼人。德國不顧佔領區糧食的匾乏,徵收了大量的糧食,不是運到德國去,就是供應佔領軍。
戰爭爆發時,德國必須養活將近八千萬人。在戰爭過程中,有一千二百多萬人被動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對工業或農業生產沒有貢獻,卻必須配給他們從二千七百五十至三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口糧。應征入伍的人中,有七百萬人由外國工人和戰俘所代替。他們雖然多半隻靠劣質的和單調的飲食來糊口,可是如果要他們到工廠和農場去乾重活,那就不得不給他們足夠定量的澱粉質食物。因此,在戰爭期間,平民和軍隊所需要的糧食總數比戰前的水平至少高出了百分之二十。國內供應量和總需要量之間的差額全靠在佔領區大肆征糧來彌補。
最受歧視的是猶太人。1942年9月以後,猶太人不準獲得任何肉類、肉製品、蛋品、糕餅、白麵包、全脂牛奶、脫脂牛奶或任何不經特別許可而分配的食物。發給猶太人的麵包證只准購買黑麥麵包。猶太兒童和青少年只獲得一般消費者的麵包配給量,他們沒有人造蜂蜜,沒有可可粉,沒有額外配給的果醬,他們也沒有資格獲得全脂牛奶。凡是德國人有權享受的所有其他補充配給,同等身分的猶太人則一概沒有。
1943年以前,德國國內對所有消費品實行嚴格的配給,再加上被佔領國家源源不斷的貢款,以及衛星國的進貢,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其他歐洲國家還是比較高的,僅次於美國,德國人民的飲食也是在戰爭進入了1944年後才逐漸變壞。
隨著戰爭局勢進一步惡化,柏林的供應再度變壞,而且家庭婦女們還受到號召,交出家裡的「多餘」衣物、廢銅爛鐵、鋁鍋鋁盆。甚至連勃蘭登堡門也不能在戰時徵集活動中倖免:1943年2月,一群柏林消防隊員爬上門頂,將勃蘭登堡門的銅皮屋頂全部拆下來送去熔化。
德國被迫將動物蛋白質改為植物產品。德國人的總的食品消費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葷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則有百分之四十。德國人的大部分蛋白質消費量來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大部分蛋白質則來自葷食品。
,德國為了解決糧食的嚴重不足,就開始研究利用培養酵母菌來生產蛋白質.其方法是將木材和造紙廢水轉化為糖,由於這種酵母蛋白經壓榨後很像豬肉和牛肉,所以被譽為"人造肉"年產量最高達50000噸,
與此同時,在牛奶的利用方面也厲行節約。由於全脂牛奶的消費限於兒童、母親和從事有害健康的工種的工人,因而出產的牛奶大部分可以用來製造黃油。盡管這樣做並沒有改變牛奶中含有的脂肪總量,卻增加了可以得到的脂肪的供應,從而在戰爭時期一直維持了令人相當滿意的脂肪配給。
油料作物、土豆、蔬菜這些適於種植的農作物的增產,影響了德國牲畜的總數,尤其因為海外供應的濃縮油被封鎖切斷了,而國內供應的敖皮也由於出粉率高而有所減少,在戰爭的五年中出粉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以上。奶牛主要靠家庭的飼料喂養,因此牛奶的供應保持在高水平上,但是豬的總數不得不減少。到戰爭結束時,總數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大約百分之六十。豬肉和豬油的產量下降得比豬的總數甚至還要多,因為缺少穀物和土豆作飼料、屠宰下來,豬肉重量和豬油含量都減少了。
43年後的麵粉供應開始緊張,必須在國民吃的麵包中摻用大麥粉和土豆粉以及其他成分,食品生產在德國就無法跟人口的增長同步,因此在戰爭開始時它馬上就陷人了供應不足。從1914年10月起,所有德國的磨坊都必須加緊碾磨穀物。麵包師必須在白麵包中添加一定量的黑麥。黑麥麵包中則經常摻入土豆粉。戰時麵包的常用縮寫為「K麵包」,不久以後,就有一批規定協調這種麵包的生產。這時,白麵包中必須含有至少10%的黑麥面;黑麥麵包中又必須至少摻5%的土豆粉或澱粉。盡管如此,麵包供應依然很緊,在戰爭進程中越來越不足。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游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製造氣體。」
德國的消費品配給嚴格而有效,不僅食品列入配給,從衣服,鞋帽,香煙和烈酒都列入配給名單.
德國每人都有一本供應卡,例如,在餐館就餐,點菜後除交納現金,還需要從供應卡扣除飯菜已經明碼標定的食油,肉和蛋的定量,在購買衣服,鞋帽時也是同樣,例如,每年供應兩件襯衣,那麼,在付款時必須有供應卡的布票,但是,買30馬克的高級襯衣還是15馬克的襯衣有選擇的自由.
由於德國缺乏橡膠,因此從軍靴靴底到軍帽帽檐一律改用皮革製造,省下寶貴的橡膠製造輪胎!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41年的冬天,德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破滅了,此時,德國國內,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要響應政府的號召為軍隊捐獻過冬衣物,還不得不忍受冬季取暖煤炭供應的削減,為了戰爭消耗,德國人開始體驗節衣縮食,挨冷受凍的滋味!
當盟國一知道德國在俄國作戰的第一個冬天嚴重缺乏寒衣的情況後,就開始大規模地采購寒衣。在1942年中,以一千萬英鎊的價值買迸了總數近二萬五千噸的物資,采購范圍從羊皮外套和羊皮襯里的手套到羊毛舊衣和牛毛。德國搶購這些商品被認為是它的儲存減少,處境日益困難的明證。
經濟作戰部的意見是,雖然在它早先對德國物資匾乏情況所作的估計有時過於樂觀,但無疑已發現這時德國在對俄戰役中的衣著供應上是真正窮於應付了。
德國政府告訴每一個家庭,土豆現在應當只以帶皮的形式上桌,」它說:「最重要的是,在飯館和餐廳里,不可使用土豆削皮器。」
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橙子從此在德國人的餐桌消失了.
44年底,蘇聯幾乎收復了包括烏克蘭的全部國土,法國也為盟國解放,於是,肉,雞蛋和葡萄酒從德國人的餐桌上大大減少了!
從41年到45年盟國對德國城市毀滅性的轟炸,使得50萬德國平民喪生,數百萬人房屋被毀,無家可歸,納粹德國政府表現出非常的高效率,每當大轟炸剛剛結束,那些情緒低迷飢腸轆轆的難民,很快會看到,廢墟和瓦礫得到快速的清理,傷員受到妥善救治,政府的卡車迅速運來大桶的熱湯,抹著厚厚黃油夾著雞蛋和香腸的三明治,以及各種衣物,甚至還有兒童玩具,這堅定了德國人民在整個二戰期間對政府的信心.
德國人43年工作周的平均工時從47小時增加到了49.2小時,數量不斷增加的外國勞工以及戰俘將被迫在德國工廠工作。軍工仍居於最優先的位置,納粹當局以煙草或者白蘭地的形式向軍工工人提供生產效率津貼,並承諾為參加工作的母親們改善條件。但在生產率驅動中也有更嚴厲的一面:勞動力也被包括轉移到集中營在內的對「懈怠」進行懲罰的多種威脅所驅動。
1944年的德國配給標准,普通平民每人每星期
麵包2000克,
肉食或香腸900克
食糖140克
油脂140克
奶油80克
咖啡30克
雞蛋1個
香煙20支或雪茄10支.
1945年的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對於許多柏林人是難忘的,主要是在這天發放的額外配給
香腸500克,大米500克,豌豆250克,蔬菜罐頭一個,黃油50克,咖啡50克-----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配給,是無法堅持到10天後柏林戰役結束的!
在戰爭的頭五年裡,德國人的飲食一直是單調的和不太可口的。它充斥著體積大、長氣力的食物,而缺乏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不過並不嚴重缺少任何重要的質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四分之三,可見的和不可見的脂肪下降到三分之二。對一般消費者的供應量始終就不十分充足,但是對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說,飲食通常至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最低營養。
德國人民的健康並沒有由於缺少食品而受到損害。工廠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並不過高。在出現這種情形時,主要是由於工作過度和在猛烈的空襲下生活條件普遍惡化,而不是由於營養不良。在1943—1944年的冬天,流行性感冒席捲了德國,而到戰爭結束時,還出現了某些輕微的皮膚病。在其他方面,德國人民的健康和營養情況,在戰爭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得非常好。甚至在德軍最後崩潰而帶來的苦難時期,多虧了地方緊急配給,人民還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應,從而避免發生騷動。
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元,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當然有佔領下西歐的經濟支持,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 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3年達到了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後來多生產虎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二戰期間共生產24000輛坦克。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軍事上寡不敵眾,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45年,德國戰敗了,德國彷彿是被納粹和希特勒催眠率領著經歷了一次,絢爛輝煌而又結局黯淡慘烈的夢,當一切結束的時候,德國才發現,在揮霍了日爾曼的狂想,復仇,激情和努力後,收獲的仍然是貧窮飢餓與殘垣瓦礫。45年底德國人每天的食品熱量只有1400大卡,是1942年的一半!普通人連吃飽一頓黑麵包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侈,曾經幫助中國救護南京大屠殺中的難民的德國友人拉貝博士,此時,也在德國忍受著飢餓的煎熬,知恩圖報的國人為拉貝博士寄去了煉乳,巧克力和罐頭,以解燃眉之
④ 二戰時期德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動侵略戰爭的
二戰時期德國是從1939年9月1日開始發動侵略戰爭的。1939年9月1日04:40,德軍的軍隊閃擊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給予納粹德國48小時限期撤出波蘭領土。因為德國沒有理會英法的警告,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二戰從此爆發。
⑤ 二戰中的德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法西斯軍事家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軍事總決和創新。德國在面臨歐洲各大強國的包圍中,德國要想爭得歐洲的地主霸權,就要想辦法以最短的時間內將這些國家逐個擊敗,只能通過魯道夫夫子提出的總體戰,也就是後來的「閃電戰」。「閃電戰」是無情的毀滅性戰爭。魯道夫對這種傾家盪產,孤注一擲的做法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提醒德國當局一旦實施總體戰,就要盡快的想辦法結束戰爭,以免經濟困難引起人民分裂。對德國而言就等於失敗,因為德國經不起一場持久戰,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損耗。但有人願意用命賭一試,他就是戰爭狂人-希特勒!
是先有計劃好的,不是他一個人,當時德國當局有很重要的三個人物【希特勒-閃電戰的催促者】【烏德特-俯沖恐怖的第締造者】和【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俗話說「三人一台戲」挖掘機械化戰爭的巨大能量,共同成就一個「閃電」神話。
二戰德國在發動戰爭前,希特勒和他們的將領都是非常謹慎的,並竟吃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虧。但是在閃擊歐洲各國後,尤其是打敗了號稱「世界第一陸軍」法國後,使希特勒和他的將領越來越自信,認為德軍是不可戰勝的,四處挑起戰火。冒然向蘇聯發動進攻,之後「閃電戰」在蘇聯逐漸失去威力後,從而被迫兩線作戰。當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悲劇又重演。
德國戰敗跟希特勒有很大密切關系 ,不善與別人周旋,不喜歡和別人討論,甚至發布命令從不和別人商量,做錯事當然更不願聽批評,一向是我行我素 。狂妄自大,講話時完全陷入自我陶醉之中。對與一些膽敢直言不諱的將領就於撤換。
1941年,自冬季莫斯科戰役遭到慘敗後,希特勒開始不信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哈爾德-古德里安-包括布勞希奇在內的36名高級將領,由於與希特勒意見不合被撤職,1942年初,希特勒開始親自擔任德國陸軍總司令,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大會戰是就是他指揮的。保盧斯第6集團軍被圍
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時,面對保盧斯的哀求!希特勒切拍著桌子叫嚷道「不!我絕不離開伏爾加河,同俄國人打仗絕不能投降。」正是這個愚蠢的決定施保盧斯第6集團軍失去了生存的機會。
⑥ 二戰時期的德國歷史背景
二戰爛哪廳時期的背景:
1938年3月,德國並吞了奧地利。接著,希特勒以保護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德意志少數民族的利益為借口,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兩國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並與希特勒達成協議,希望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1938年9月,英、法、美、德、意四國首腦阿瑟·尼維爾·張伯倫、愛德華·達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國的慕尼黑開會,簽訂協議,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況下,強行把蘇台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歷史上把這次會議成為「慕尼黑陰謀」。至此,綏緩舉靖政策達到頂峰。慕尼黑協定的簽訂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德國更加肆無忌憚,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國軍事和經濟實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擴展的步伐。蘇聯對英、法兩國更加不信任,出於自己國家的安全考慮,1939年,蘇聯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二戰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飢隱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⑦ 二戰時候的德國到底有多厲害 二戰德軍戰術是什麼
1、德國在二戰時擁有領先於世界的軍事理論和思想,眾所周知地古德理安的閃擊戰,橫掃了整個歐洲。魯登道夫的總體戰理論直接引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戰略思想及其所採取的措施。2.強烈的民族自豪和自尊感及一戰戰敗後的民族復仇感。德國在二戰前經歷了三個帝國,也使得德國榮極一時,一戰的戰敗雖未使德國的綜合國力受到明顯的削弱,但這一失敗不僅把德意志民族爭霸世界的美夢打得粉碎,德國的人民空前團結,狂熱地支持希特勒發動這樣的一場侵略戰爭。德國人民對納粹的狂熱絕不亞於信念某種宗教的人們對宗教的狂熱。3.高度的職業化的軍隊,超強的紀律性和絕對權威的服從。無論是閃擊戰還是防禦戰,德國的軍隊留給人們的是他的如同鍾表般精準的作戰指導,頑強的作戰作風,嚴格的作戰紀律,對上級的絕對的服從。這樣的一支軍隊恐怕是二戰時的任何一個知名將領都想領導的軍隊。這樣的軍隊的戰斗能能不再上一個台階。綜上所述,可以說德軍盡到了他們的職責,雖敗猶榮。縱觀德軍,無論是它的武器裝備,戰略戰術,甚至於它的軍歌,制服,二戰中的德軍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支完美的軍隊。而它的高中初級指揮官所表現出的高超的指揮才能,以及德軍普通士兵所具有的頑強的戰鬥力,不能不讓人驚嘆不止。
⑧ 二戰時的德國
在工業時代,工業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從工業實力來看,德國的工業也並不遜色於美國。二戰前,德國已經是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第一經濟體,實力僅次於美國。二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法國、捷克、比利時等國家。這些國家都是著名的工業強國,工業水平很高,產能也很強,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以法國為例,二戰前法國的工業產值約佔世界總份額的4.3%。但實際上,法國的工業產能約佔世界總額的8%。法國工業產值低只是受大蕭條影響,法國開工率不足,如果開足馬力,法國的工業產值能增加一倍。二戰前,德國的工業產值就佔到世界總份額的13.2%,如果加上法國、捷克、比利時等國家的產能,其工業產能接近世界總產能的30%,與美國不相上下,其實力不比美國弱。如果二戰中,德國有美國那樣的環境,安心發展生產,其產能未必比美國差。德國後期節節敗退的主要原因就是美英的轟炸摧毀了德國的礦山和工廠,大大降低了德國的工業產能。如果德國沒有遭到轟炸,蘇聯想把德國趕出本土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⑨ 二戰時期,德國的全名什麼
虎王坦克
PzKpfw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戰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虎王」重型坦克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盟軍坦克、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產生了這么一個戰場上的可怕怪物。
⑩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叫德國納粹
社工黨與共產黨是兩個不同的政黨,而且彼此對立。社工黨能夠上台,就是興登堡希望藉助社工黨對抗當時在德國日益強大的共產黨。納粹是社工黨德文簡寫的音譯。
希特勒領導的政黨叫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德語為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縮寫為NSDAP).其中的國家社會主義德語為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為Nazi.音譯過來就是納粹.所以國家社會主義或者民族社會主義也較納粹主義
(10)什麼是二戰時期的德國擴展閱讀:
納粹主義最重要的來源被認為是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
希特作為德國愛國思想家,一生不斷地宣傳要求民眾覺醒、抵抗法國侵略者。1806年,柏林被拿破崙佔領期間,費希特發表了數篇《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激發了德國國家主義。文中,他繼續他早期作品中對宗教和法國大革命的辯論,並提出德國民族比其他民族更為優越。
在他其它的早期作品中,他稱猶太人將侵蝕德國,公開表示希望將猶太人驅逐出德國。他還對波蘭表示厭惡,宣稱他們的文化是野蠻的,波蘭人都是尚未開化的蠻族。
納粹主義主要的來源不是法西斯主義,而法西斯主義經典著作《我的奮斗》只能算是它的舊約而已。納粹主義此一歷史現象前所未有。它不像法國大革命,前仆後繼地由一大堆「哲學家」來為它做准備;法西斯「思想家」可謂鳳毛麟角。
事實上,法西斯一詞本身明示此一現象的本質:它是種種不同勢力的統合,其一致性、甚而其理念,都是先有事實然後成立的。法西斯獨裁者全憑經驗;「領袖」高高在上,他的行動就是群眾的表率,他的言語就是真理。
法西斯主義者到處都在對抗、揭發真正的或虛構的敵人,由他們所定義的敵人來印證自己;他們的爭斗主要是為了某種排斥。與此同時,他們也會追求一些目標,明定規劃,研擬出多少有一致性的思想。
所以法西斯是有共同理論基礎的,它是一種由所排除的與所建議的融合而成的混合物,類似某種復雜總體的最低要求,而在這個要求之上盡可有所變卦。
如果說法西斯主義曾是一種國際性現象,曾經為控制全世界而奮斗;如果說以它為名的所有國體和政權都擁有某種「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尋思;
如果說各個都自命反共卻並沒有組成另一個新「國際」,無論如何,在各種不同的國家,社會,種族環境下,主義到底是進展出來了,也有其實行的作法。
所以說法西斯主義的性質是單一的,同時也是多樣的。全都因國家主義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國家主義而彼此敵對--要不是在希特勒的鐵腕控制下,匈牙利的箭形十字團與羅馬尼亞的鐵衛隊一定會為特蘭西瓦尼亞而大打出手;
義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黨也曾長年彼此敵視,在奧地利與多瑙河盆地有所爭執;而在法國法西斯里,各派從來無法團結;墨索里尼所攻打的希臘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權,等等。
各個法西斯主義達到執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雖然他們都受到同類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國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為求有所節制,僅舉一例:反猶太主義在義大利出現得很晚,如同是從德國進口的一般。而我們想要研究出來的也就是這些法西斯主義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