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亞包括哪幾個國家
東亞包括哪幾個國家?
東亞有哪些國家?有5個國家及其4個國家地區龔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澳門中國香港關島.
東亞的國家都有哪些?有5個國家及其4個國家地區
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澳門中國香港逗缺關島
從地理上看,中國/蒙古/俄國/朝鮮/韓國/日本/這些國家都可以理解為是東亞國家,他們中有的就是完全東亞國家,有的有一部分領土延伸至東亞,所以在地區意義上東亞可以分為六個國家所有,所以我們只要理順這些國家的關系,那麼東亞的區域合作甚至經濟一體化就能被提上日程。在這里最有爭議的所謂東亞國家,可能就是俄國,但考慮到俄國的領土有很大一部分延伸至東亞區域,所以拋開他來談也是不合適的,起碼在能源上俄國的遠東地區就可以成為東亞經濟強勁的推動力,還有廣博的西伯利亞地區的工農商三業潛力,所以俄國被排上東亞國家也是種無奈,是本人的無奈。
東亞是指哪些國家?東亞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主要包括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5個國家。
東亞有幾個國家東亞除了中國,日本,韓國還有那些國家東亞(EastAsia),亞洲東部的簡稱,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共五個國家。
ke./...b96HNa
東亞,東南亞,西亞,南亞,北亞,中亞,包括那些國家東亞,亞洲東部的簡稱,包括日本、蒙古、中國、朝鮮、韓國、共五個國家。.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山迅辯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越南、寮國、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
西亞包括的國家有伊朗、伊拉克、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黎巴嫩、塞普勒斯,共19國。
南亞指位於亞洲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它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位於0°―北緯37°,東經60°―97°之間,陸地基本在北緯10°―30°之間。南亞共有7個國家,其中尼泊爾、不丹為內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為島國。
北亞包括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狹義的中亞國家包括六國,即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和阿富汗斯坦。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昌者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此地區的居民多為突厥語民族,所以中亞也被稱為突厥斯坦。
中亞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圍存在多種界定。范圍最狹窄的界定來自蘇聯官方的定義,即僅指其下屬的五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克曼。蘇聯時期,這一界定在國際上也廣泛使用,但實際上阿富汗斯坦也屬於中亞范疇。
東亞一體化包括哪些國家有5個國家及其4個國家地區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澳門中國香港關島從地理上看,中國/蒙古/俄國/朝鮮/韓國/日本/這些國家都可以理解為是東亞國家,他們中有的就是完全東亞國家,有的有一部分領土延伸至東亞,所以在地區意義上東亞可以分為六個國家所有,所以我們只要理順這些國家的關系,那麼東亞的區域合作甚至經濟一體化就能被提上日程。在這里最有爭議的所謂東亞國家,可能就是俄國,但考慮到俄國的領土有很大一部分延伸至東亞區域,所以拋開他來談也是不合適的,起碼在能源上俄國的遠東地區就可以成為東亞經濟強勁的推動力,還有廣博的西伯利亞地區的工農商三業潛力,所以俄國被排上東亞國家也是種無奈,是本人的無奈。東亞一體化並不排斥區域外國家,美國雖然不是地理意義上的東亞國家,但鑒於其在東亞的重大利益和影響力,華盛頓對一個不包括美國在內的地區架構本能地感到不適。但是另一方面,美國也認識到,盡管東亞國家都希望跨太平洋關系是活躍而開放的,但即使是像日本這樣的盟友也對美國加入東亞峰會感到猶豫,擔心美國的加入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華盛頓主導東亞合作的議程,就象美國在APEC中的角色那樣。另一方面,一些東亞峰會成員國出於牽制中國的考慮,又希望對是否最終邀請美國加入持開放的態度,而美國對成為東亞峰會觀察員身份表現出的興趣,意味著這將是美國參與該架構的最終可能的安排。
東亞,西亞,南亞,中亞,東南亞分別有哪些國家?東亞通常是指亞洲東部,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和日本國等國家。亞洲西南部地理區。位於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內陸湖泊)之間,聯系歐洲、亞洲、非洲,故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小亞細亞半島。包括的國家有伊朗、伊拉克、喬治亞在亞洲的地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在亞洲的地區、土耳其在亞洲的地區、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在亞洲的地區、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葉門、阿曼、阿聯酋等國。面積約718萬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6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歐洲的2萬平方公里),約占亞洲總面積的16%。南亞共有7個國家,其中尼泊爾、不丹為內陸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為臨海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為島國。
中亞五國系指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2002年5月20撫,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
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各有什麼國家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5)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11)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
東亞、東南亞、南亞和西亞、中亞和北亞包含哪些國家?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5)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穿、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11)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北亞:俄羅斯(1)
亞洲有哪些國家,東亞,西亞,東南亞等等包括那些國家??東亞包括5個國家: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蒙古.和4個地區:香港,澳門,關島和台灣.
東南亞總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菲律賓、汶萊和東帝汶,其中東帝汶是經全民公決後,於2002年5月20日從印尼獨立出來的,是東南亞最年輕的國家。
南亞共包含七個國家:半島上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以及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兩個島國.
中亞地區共包含五個國家: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
西亞地區共包含19個國家:土耳其、敘利亞、喬治亞、塞普勒斯、約旦、伊拉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阿連酋、巴林、阿富汗、阿曼、葉門、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卡達、亞塞拜然、亞美尼亞。
2. 二戰德國對付歐洲,蘇聯,和日本對付東亞,東南亞,美國。哪個作戰難度大一些
單以作戰難度來說,日本對抗美國難度大,主要是作戰方式復雜,海戰、空戰、登陸戰等作戰方式比單純陸戰復雜。
3. 六方會談的六個國家是如何指定的
六方會談的國家是根據會談目的即解決朝鮮核危機而決定的,該目標涉及到朝鮮、韓國、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六個國家的利益或與之相關。
六方會談的目的是解決運運畝朝旁森鮮核危機。2002年朝鮮宣布要發展核武器,希望和美國進行雙方會談。美國拒絕這個會談方法,覺得會談應該包含所有有關的國家。兩國最後同意六國會談的方法,但是也同意在會談中間有朝鮮和美國直接會談的可能。
(3)德國如何談東亞的國家擴展閱讀
2007年第六次六方會談的成果有:
1、朝鮮半島無核化
根據9.19共同聲明和2.13共同文件,朝同意對一切現有核設施進行以廢棄為目標的去功能化。2007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對寧邊原子能研究中心5兆瓦實驗性反應堆、悄灶後處理廠(放射化學實驗室)及核燃料元件製造廠去功能化。
2、應其他方的要求,美方將牽頭實施去功能化,並為此提供起步資金。作為第一步,美方將於兩周內率專家組赴朝為去功能化做准備。
3、朝方同意根據2.13共同文件於2007年12月31日前對其全部核計劃進行完整、准確的申報。
4、朝美繼續致力於改善雙邊關系,向實現全面外交關系邁進。雙方將加強雙邊交流,增進相互信任。以及美國關於啟動不再將朝列為流氓國家程序及推動終止對朝適用《敵國貿易法》進程的承諾,美將按照朝美關系正常化工作組會議的共識,根據朝行動並行履行其對朝承諾。
4. 二戰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德國提出什麼
希特勒許諾納粹黨上台後立即廢止凡爾賽和約,重整軍備,收復失土,建賣茄立一個德意志民慎配彎寬悶族的日耳曼大帝國即第三帝國。
5. 中德合作的調停
全部德式裝備的中國士兵——頭盔, 防毒面具和毛瑟手槍在1930年代後期的德國政界中,老牌政治人物如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和外交部長牛賴特多採取親華態度,而新進納粹黨高官如里賓特洛甫,則採取親日態度。在德國政府內部親華與親日兩大陣營的交鋒中,親日派的雀罩地位逐漸上升。1936年11月25日,德國與日本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該協定還附有一份補充議定書和一份秘密協定,規定兩國結成共同反對蘇聯的軍事同盟。日本從此取代中國,成為德國在遠東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德日簽署防共協定後,蔣介石對德日合作的前景感到擔憂,並擔心日本祥枝據此干涉中國的「剿共」戰爭,於是在1936年12月1日令駐德大使程天放拜訪德國國防部和外交部,向其轉達國民政府對德日協定的疑慮。德方官員對程天放表示,德國政府非常了解中國的處境,以及蔣介石的堅定反共立場,因此在與日本締約當初就已屢次聲明,德國對中國毫無惡意,在將來也絕對不會讓日本把《反共產國際協定》當作壓迫中國的工具[23]。
1937年6月9日,參加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加冕典禮後歸國的中國財政部長孔祥熙順道訪問了柏林,同沙赫特、戈林、勃洛姆堡、馬肯森(外交部副部長)舉行了會晤,商討謹歲敏中德易貨貿易問題和德日同盟問題。6月13日,希特勒會見孔祥熙,表示德國和中國的貿易將使兩國互惠雙贏,德國在遠東既沒有政治目的,也沒有領土意圖,唯一的想法就是做生意。希特勒還希望中國和日本友好合作,不要發生問題。6月18日,日本駐德大使武者小路公共拜訪馬肯森,詢問孔祥熙此行有沒有提到軍火輸送問題,馬肯森表示否定。7月7日,中日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極大地損害了1927~1937年間一直處於密切合作中的中德兩國關系。希特勒的亞洲政策是毀掉中德合作關系的主要原因。由於日本軍事實力的優勢,希特勒選擇日本作為其對抗蘇聯的戰友。[24] 盡管中國政府官員和德國投資者在不斷的游說納粹政府,但希特勒一意孤行。他雖然同意合步樓公司將中國已訂購的貨物運往中國,但禁止任何人從中國進口貨物。另外,中蘇兩國於1937年8月21日簽訂的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希特勒的戰略完全相背。
中日戰爭爆發初期,德國外交部希望採取完全中立的立場,既不得罪日本,也不疏遠中國。雖然武者小路公共要求德國採取對華軍火禁運措施,但在1937年7月仍有7艘德國商船離開漢堡前往上海,向中國運去大批軍用物資,另有3艘商船准備起航。為穩住日本政府,德國外交部在7月25日謊稱已對中國實施軍火禁運,德國駐日武官奧特同時指責日本在華北的行動嚴重影響了德中經濟關系[25] 。
中國方面,在1937年7月21日至1937年7月28日的一周內,蔣介石先後會見了英國駐華大使許閣森、美國大使詹森、德國大使陶德曼、義大利大使柯萊、蘇聯大使波格莫洛夫和法國大使那齊雅等人,要求各國出面調停中日戰爭。但日方態度強硬,宣布不歡迎任何第三國的調停。1937年7月26日,陶德曼對蔣介石表示,雖然德國願意調停,但日本已聲明不願第三國干涉,因此調停不會收到成效。蔣介石指出,中日戰爭的繼續發展必將導致中國在中蘇關繫上發生轉變,以此來要挾德國出面調停。
這一談話傳回柏林後,德國政府不得不慎重考慮蘇聯插手的問題。1937年7月28日,希特勒指示狄克遜,要求他設法通過外交途徑阻止日本把中日沖突升級為戰爭。由於害怕蘇聯恢復對華影響,德國的對日態度逐漸變得生硬。德國外交部要求狄克遜向日本政府表明,日本企圖利用反共產國際協定來為其進犯中國找一個體面的借口是不合適的。德國認為「日本(對中國的)進犯違背反共產國際協定精神,妨礙中國穩定,促使共產主義在中國蔓延,並最終使中國投入蘇聯的懷抱」。同時表示拒絕終止對華軍火輸出,拒絕召回在華軍事顧問。
淞滬會戰中的國民黨軍隊,其頭盔與槍枝皆為德軍制式。1937年8月13日,日本軍隊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日本本企圖速戰速決,在擊敗中國軍隊後強迫對方訂立城下之盟。但是日軍在淞滬戰役中直接面對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即德械師和德訓師,因此在戰事中失利,遲遲不能攻佔南京。
淞滬會戰的爆發使德國認識到中日戰爭不可能只是華北的局部沖突,而將是一場長期的戰爭,因此在對日立場上有所改變,在新聞報導中對日本採取偏袒態度。8月21日《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尤其使德國震驚,沖擊了德國外交部中對中日戰爭採取中立態度的傳統派勢力。
1937年10月中旬,戈林和里賓特洛甫要求德國國防部終止向中國供應軍火,並要求外交部採取鮮明的親日立場。這一要求引起了國防部和外交部的強烈不滿。德國一旦調整其東亞政策,就將在中國失去許多重要的經濟利益,而日本方面卻不能保證德國在華貿易的優勢。在這樣的考慮下,戈林又改變了立場,指示德國供應商可以繼續向中國提供軍火,但需由丹麥貨船運送,並通過新加坡的一家英國公司中轉。
1937年9月以後,中日戰爭的形勢已經明朗化,這場戰爭不可能是一場短期的沖突,而必將成為一場長期的、耗費巨大的戰爭。經過多次反復,德國在中日戰爭的立場問題上逐漸採取了現實主義的態度。一方面,納粹黨中的親日派不希望日本的實力消耗在中國戰場上;另一方面,德國軍政界和工業界的保守派勢力也不希望日本完全佔領中國、壟斷中國市場和戰略原料。因此德國在1937年10月初表示,希望中日雙方通過談判盡快停戰。此時日本也出台了《處理支那事變綱要》,表示願意促使中國重新考慮中日關系問題,結束事變,恢復邦交。在這種情況下,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展開了調停工作。
1937年11月2日,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致電陶德曼,轉達了日本外務省提出的七項和平條件:一、內蒙古自治;二、在華北建立一個沿滿洲國國境線的非軍事區;三、擴大上海的非武裝地帶,由日本控制公共租界的巡捕隊;四、停止抗日政策;五、共同反對共產主義;六、降低對日關稅;七、尊重外國權益。1937年11月4日,陶德曼將日方條件轉達給蔣介石。蔣表示,只要日本不恢復到七七事變以前的原狀,他就不會接受日本的任何條件。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次日日本在北平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即「華北臨時政府」。由於取得了攻克南京的戰果,日本國內主戰派勢力抬頭,1937年12月20日,日本政府與大本營召開聯絡會議,修改了原來的條件,提出了四項更苛刻的和平條件,包括「日滿華合作」(即承認滿洲國)和「向日本作必要的賠償」。
雖然德國希望充當調解人促成中日和平,但南京的失守讓日本軍部的主戰勢力變得強大,日本政府已徹底喪失對軍方的控制力量,中日之間已不存在任何媾和的可能。德國先前的努力也化作了泡影。1937年12月28日,國民政府召開非正式會議,討論日本的第二次和平條件,最後一致認為中國無法接受如此屈辱的條款。當日,蔣介石通知陶德曼,中國拒絕接受日本的條件。
1938年1月14日,日本內閣會議達成了「不以國民政府為談判對手」的一致意見,並在1月17日下午發表了《對華政策聲明》,即第一次近衛聲明,徹底終結了中日媾和的一切可能。陶德曼調停以失敗告終。
調停失敗後,德國決定改變對華政策。1938年初,德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改組,國防部長勃洛姆堡和外交部長牛賴特均被撤換,親日的里賓特洛甫上台。此後德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德日關系中的幾大障礙——承認滿洲國問題、在華軍事顧問問題和軍火出口問題。1938年2月21日,德國承認滿洲國為獨立的國家。同年3月3日,德國決定在中日戰爭結束前不再接收中國軍事學員,並遣散現有的中國在德軍事學員。4月22日,陶德曼通知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返回德國。
在日本的堅持下,德國政府於1938年5月3日下令禁止一切戰爭物資發往中國。中國向德國訂購的2艘IIB型潛艇、8艘大型魚雷快艇和「戚繼光」號魚雷艇供應艦也遭扣押。滯留在德國的中國軍事訂貨總額達2.82億帝國馬克。德國國防部認為,這對德國的軍火工業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1938年6月24日,里賓特洛甫命令陶德曼大使立即回國。他在6月25日向蔣介石辭行,於26日從漢口乘飛機前往香港,從那裡返回德國。此後德國在中國只保持了代辦級的外交官員(中國則仍保留駐德大使),直至1941年中德宣戰。
此外,里賓特洛甫還通知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如有不遵元首指令、拒絕回國者,則被視為公然叛國,將遭受取消國籍及沒收財產之處分。在這種最後通牒下,國民政府只得同意無條件放回德國軍事顧問。馮·法肯豪森將軍在啟程回國之際,曾向蔣介石允諾絕不會向日本人透露任何他在中國期間的工作內容。7月5日,德國軍事顧問乘坐中國政府安排的專車離開漢口,經香港回國。
6. 二戰的兩大主戰場,歐洲和東亞,歐洲已經重歸於好,走向聯合。而東亞各國仍然互相爭斗,這是為什麼
先說歐洲西線,英法和德意之間1000多年來都是一個圈子裡的,百年戰爭都打過,所爭得不過是領袖的位置,所以談不上什麼重歸於好
其次是歐洲東線,俄羅斯從開國起就和西歐格格不入,文化、宗教等等都是分開的,所以別說和西歐重歸於好了,就是和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前華約國家至今仍談不上和睦
最後是東亞(一般來說東亞指的是中、日、朝韓、蒙古,不知道你所說的東亞是否涵蓋東南亞國家),爭斗的也就是中日了,爭的就是東亞的主導權,表現上就是政治和文化方面,經濟上到是沒看到怎麼爭,而且,這些其實和二戰真的關系不大。
綜上,不論是和好還是爭斗,無非是政治地位,文化圈子,經濟利益罷了
二戰什麼的無非是一輪競爭的結束,一個節點罷了,不要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