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辛丑條約》到底賠了多少錢
在辛丑條約中,中國賠償11個國家的戰寬燃迅爭賠款高達9.8億兩白銀。那麼,9.8億白銀對清朝意外著什麼呢?根據資料記載,當時清朝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才8000萬兩白銀。如果國民一分錢不花,也要12年才能還清。根據換算,這些錢放在今日,也要有2500億人民幣。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既然打仗了,當然不能賠款了。在二戰中,隨著日本侵略中國的加劇,中國沿海大城市均已淪陷,關稅悉數被日軍劫奪, 於是英、美等國於1938年紛紛停止索要賠款。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於中國戰場的特殊地位,為了能使國民政府堅持抗戰,1943年英美和中國簽訂新約, 決定退還之前索要的賠款,這些賠款返還給中國後,主要用在中國的教育方面,最早用於留學美國的學生學雜費、成立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創立清華大學、山西大學等。
根據權威專家統計,《辛丑條約》中,中國總計實付之數為6.64億白銀,扣除美英等國退款等,中國實際支付的賠款數額共5.76多億兩,約占應付總數的58%。
這驗證了「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是不變的真理,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
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關於德國戰敗賠款問題,協約國各國有什麼樣的看法
德國賠款問題也是巴黎和會上爭執激烈的問題。法國要求德國賠償戰勝國的全部戰費和全部褲汪損失,以此作為削弱德國的重要手段,並提出伍純森德國賠款總額為6000~8000億金馬克(摺合150~200億美元)。巴黎和會專門委員會建議的賠款總額為4800億金馬克(120億美元),英美主張賠腔畝償數額應與德國支付能力相適應。
❸ 世界大戰,德國兩次戰敗,一共需要賠多少錢
協約國的賠款會.議(簽訂《凡爾賽合約》)也是在法國布洛涅召開。會.議指出,德國作為軸心國主導國,應賠償2690億金馬克,其中利息為30億金馬克,總計每年還⑥4億金馬克,分42年還清。
而1公斤純金等同於2790金馬克,也就意味著,德國需要還約9.6萬噸黃金,約等於⑥40億美元。當然,這些並不包括每月向戰勝國繳納的200萬噸煤。
而1921.年4月27日,關於德國的賠款會.議再次召開,將戰爭賠款減少到1320億金馬克,同時償還時間也延長至66年。
二戰結束前夕,英美蘇三方首.腦舉行了著名雅爾塔會.議,這其中就有關於德國戰爭賠款的事宜:
蘇聯:100億美元:英美:80億美元;其他:20億美元
二戰結束後,德國境內已經成為一片廢墟,賠款也無從談起。於是,同盟國決議,不再走一戰的老路,換以實物賠償。
不過,一切在1947年有了變化。美蘇雙方不可調和的矛盾,引發了冷戰。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是為西德。而後,蘇聯也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是為東德。
在實施馬歇爾計劃以後,美國宣布免除德國的賠款;而另一方的蘇聯則將德國的機器作為實物賠償運回蘇聯。到了1950年,德國所賠摺合下來已經有36.58億美元。而應東德要求,蘇聯將剩下的賠款減少一半,也就是說還需要還31.71億美元。
❹ 關於一戰後德國賠款問題。
一戰後,德國戰敗,以法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主要戰勝國向德國索取大量賠款。 (1).戰後,法國企圖獲得最大限度的賠款,以削弱德國,英美則希望吧德國變成其商品傾銷市場,希望德國經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復甦,以牽製法國。 (2)面對德國「魯爾危機」和法國財政困難,美英開始操縱德國賠款問題,「道維斯計劃」為德國為德國經濟製造了條件。 (3).「楊格計劃」大大縮減了德國賠款問題,使德國收回一些經濟上財政上的橘悄主權。 (4).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國財政困難,美國擔心德國經濟崩潰會影響歐洲政治經濟秩序和投資利益,頒布「胡佛緩債令」各國被迫接受。 (5).1932年《洛桑協定》後,德國不再支付賠款,芹伍扮希特勒上台後乾脆取消賠款義務。德國賠款問題最終不了了之。 德國賠款問題的最嫌灶終解決,是美英扶徳抑法政策的具體反映。是主要戰勝國之間矛盾加深和經濟危機的必然結果,是美國維護其歐洲利益的具體體現。
❺ 1.3萬億美元!波蘭要求德國賠償二戰損失,是否會被德方拒絕
波蘭要求德國賠償二戰損失直接會被德方所拒絕,因為這筆賠償款對於整個德國而言是非常巨大的,約合人民幣大約9.07萬億元,如果真的賠償了這筆賠償款,那麼世界上會有更多國家要求德國就手祥二戰進行相應賠償,所以德國政府在收到相關信息之後直接第一時間明確表示德國拒絕賠償。
波蘭政府所提出的讓德國就二戰時期對波蘭所造成的傷害進行賠償這一要求直接遭到了德國政府拒絕,並且明確表示賠償問題已經解決,不過最讓德國政府所擔心的是波蘭起頭以後會有其他國家接連不斷的要求德國政府進行賠償。
❻ 德國拒絕波蘭巨額二戰索賠!賠款問題是否早就解決了
根據德國政府的回應,關於波蘭說的二戰索賠問題,早在1953年的時候就解決了的,還是當時的波蘭政府自己不要賠償的。
總的來說,目前來說,德國政府和波蘭政府在二戰期間的賠償問題早就已經解決了,而且還是1953年的時候,波蘭政府是在德國政府的再三確認下不需要賠償的。
❼ 二戰哪個國家要德國賠償款最少
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雅爾塔舉行的會議,但關於德國賠償問題並未得到解決。
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德國完成了二戰戰爭賠償的義務。但是針對個人的賠償卻依然在進行之中
二戰還沒結束時,盟國即開始討論由德國對納粹受害者賠償的事宜,授權德國的新政府先沒收納粹政府所掠奪的一切財產。戰後,管制委員會即著手將沒收的財產物歸原主,但僅限於財產,當時賠償還沒延伸到從肉體和精神上遭受納粹迫害的受害人
70年之後,德國還在為二戰埋單。日前,憑借反緊縮主張上台的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提出向德國追討二戰期間從希臘央行強行借走的貸款及戰爭賠款。根據希臘政府的說法,德國應賠償1620億歐元(約合1830億美元),超過希臘所欠債務總和的一半。
齊普拉斯說:「對希臘人民、歷史以及所有歐洲人民來說,希臘都背負道德義務。這些人民對抗納粹時頑強斗爭,付出血的代價。我們有義務向德國追回佔領時期的貸款和賠償金。」
事實上,這並不是希臘第一次提及二戰賠款。去年4月份,希臘財政部報告顯示,希臘認為德國欠其1620億歐元,其中包括德國在佔領希臘期間造成1080億歐元的基礎設施損失,還有希臘向德國提供的540億歐元無息貸款等。
而德國對此事的回應卻是:絕不可能。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去年訪問希臘時表示,賠償問題已畫上句號。除「道義上的債務」外,希臘提出的賠償要求是不現實的。如今,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西格瑪爾·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也強硬回應,稱還款可能性是「零」。
齊普拉斯聲稱的賠款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德國總統說二戰賠償問題已經畫上句號?距離二戰結束已經過去了70年,德國究竟為這場世界大戰付出了什麼代價?又是以什麼方式進行了賠償?
意見不一
希臘與德國的「恩怨」始於75年前。從1940年夏天到1941年5月,德國和義大利一面同英國爭奪歐洲,一面入侵巴爾干半島。希特勒在入侵南斯拉夫的同時,發起了對希臘的進攻。德軍沿著南斯拉夫境內的瓦爾達爾河南下進入希臘境內。1941年4月27日,雅典淪陷。5月20日,德國空降部隊經過十天的激戰後,佔領了克里特島。
此後直到1944年底,雅典才迎來解放的勝利曙光。希臘人民為此作出了重大的犧牲,有40.5萬人死亡,也把30萬侵略軍牽制在希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尾,各同盟國大國開始構建戰後世界體系。在1945年2月舉行的雅爾塔會議上,同盟國首腦圍繞戰後處置德國、波蘭問題、遠東問題和建立聯合國等重大問題展開討論。
在考慮德國的賠償問題時,同盟國的政治家們沒有忘記一戰後的20年間在德國發生的戲劇性轉變。因此,如何處理德國的賠償問題面臨著兩難選擇:一方面,要盡可能削弱德國工業的生產水平,從而保證德國不會重新崛起並威脅世界和平。
另一方面,如果懲戒和索取賠償的程度太重,以至於德國的工業水平根本不足以滿足德國人民生活的需要,則很可能會導致社會動盪,重新把德國推回到一戰後的那個危機四伏的局面,再度成為世界安全的巨大隱患。
在這個問題的權衡上,美英對賠償的態度趨向於寬容。在雅爾塔會議中,丘吉爾明確表示:「我的腦子里浮現出飢餓不堪的德國的魔影……我們是安穩地坐在那裡說:『你們活該挨餓呢』,還是想法子讓他們活命呢?如果讓他們活命,這筆錢由誰來付?如果你有一匹馬,要它拉扯,你就得喂它一些糧草。」
而蘇聯則傾向於嚴厲的賠償。究其原因,在於蘇聯在戰爭中的損失更為慘重。根據官方統計,蘇聯有700萬人在戰爭中死亡,還有千百萬人殘廢。絕大多數城鎮淪為廢墟,蘇聯歐洲地區很大一部分鄉村也成為一片瓦礫。舉例來說,頓涅茨克的煤礦完全被淹,有2500萬人完全無家可歸,住在窯洞、戰壕和泥舍里。
因此早在1942年,斯大林就提出實物賠償,特別是用機床賠償的方案。在雅爾塔會議上,蘇聯代表團第一次正式提出賠償問題,他們要求德國總共賠償200億美元,其中50%應歸蘇聯,賠償的一半用拆遷的工廠支付,另一半應在十年內以當年產品支付。針對丘吉爾馬和糧草的比喻,斯大林反駁稱:「一定不要讓馬踢你一腳。」
而美國對於德國賠償的態度始終搖擺不定。美國國力雄厚,也未受到戰爭破壞,並不期望從德國獲得大量賠償,只是為換取蘇聯在波蘭問題上的支持,對200億美元的賠款數額表示了原則性同意。
當英國人堅決反對定出任何具體的賠償數字時,美國總統特別助理霍普金斯給羅斯福遞了一個條子說:「既然蘇方在這次會上做出了這樣大的讓步,我以為我們不應當讓他們失望。如果英方不同意,就隨他們的便。」
雅爾塔會議後,盟國在莫斯科設立了由英美蘇三方組成的賠償委員會,負責研究出具體計劃,以蘇聯提出的數字「作為初期研究時的討論基礎」。
分區賠償
雅爾塔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德國賠償問題在5個月後得到了解決。1945年7月,英、美、蘇領導人召開波茨坦會議,確立了「分區賠償」的原則。
所謂「分區賠償」原則,即美、英、蘇三國從各自在德國的佔領區獲得戰爭賠償。蘇占區面積較小,境內主要為農業與輕工業;西佔區經濟更為發達,擁有魯爾區這一重工業基地。
事實上,在波茨坦會議召開前後,4個佔領國,特別是蘇聯已經開始以不同形式索取賠款,如要德國支付佔領費、拆卸工廠設備、沒收德國在國外的財產、使用德國勞工等。
戰後的德國雖然一片狼藉,但在一片瓦礫堆下有很多重要的機器設備仍然完好無損。1945年的魯爾地區的煤炭工業日產量只有2.5萬噸,而戰前平均日產量為40萬噸。
再者,1944年以前,德國靠掠奪歐洲各國發了橫財,其他各國所受損失更甚於德國。戰爭期間,有20萬台機床拆遷到德國。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在戰爭期間大大提高。在歐洲,包括英國和蘇聯在內,唯有德國1944年的工業總產值高於1938年。
由於各國擅自開始賠償活動,美國領導人爭論說,盟國之間的公平分配已經成為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惟一滿意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四國各自從其佔領區內提取賠償。由於大概有40%可資利用的工廠坐落在蘇占區,這就使得問題比較容易得到解決。如果再從西佔區60%的工廠中抽取10%給蘇聯,那麼就能滿足蘇聯占總數一半的賠償份額。
蘇聯最初並不同意這一原則,但美國把對德賠償問題與波蘭西部邊界問題綁定在了一起。只有蘇聯同意「分區賠償」,美國才會在蘇聯邊界問題上讓步。由此蘇聯不得不接受了「分區賠償」。
據估計,到1950年為止,蘇聯人拿走價值41億馬克的固定設備,以及價值64億馬克的現有產品,還有價值9.7億馬克的食物,共計114.7億馬克。按照盟國戰爭賠償管理局規定的四個馬克等於一美元的匯率折算,蘇聯人獲得了超過28億美元的賠償。
1945年12月,在巴黎賠償會議上18個西方盟國依照在戰爭中的損失,規定了從西部佔領區獲取賠償的方法及份額分配。他們總共從西佔區獲得價值5.023億美元的物資,其中美、英、法分別分獲1.24 億美元、1.06 億美元和8700萬美元。
減免債務
希臘也參與了巴黎賠償會議的談判,並在分配方案中享有2.75%的A類賠償以及4.35%的B類賠償。但希臘等國堅持,《巴黎協議》並非一勞永逸地排除了德國對各盟國的其他賠償義務,他們有權分別就德國單獨提出賠償申請。
在「分區賠償」政策實施沒多久之後,德國陷入了分裂。隨著冷戰的到來,為了復興德國對抗蘇聯,美英千方百計削減西佔區的賠償計劃,不斷調整工業水平計劃。正是由於拆遷工廠數量的不斷減少,德國西佔區的生產能力不但沒有遭到嚴重削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得以保持和增長。
1952年5月,聯邦德國與西方盟國簽訂《波恩條約》,結束美、英、法三國的軍事佔領(柏林除外),停止拆卸,免除聯邦德國的所有賠償義務。為不給西方留下貪得無厭的印象,同時避免因過分剝削,引發民主德國的更大騷亂,蘇聯在1953年也宣布放棄對民主德國的一切賠償要求。
與此同時,聯邦德國為了盡快融入國際社會,與美、英、法等23個國家在倫敦開始債務談判,討論聯邦德國需要支付的外債總額和獲取國外貸款的額度。聯邦德國能否恢復信用、獲得國外貸款在此一舉。
1953年2月,經過為期一年的談判,包括希臘在內的國家與聯邦德國簽訂《倫敦債務協定》。聯邦德國需要償還的外債總額從293億馬克縮減到145億馬克,期限為1953年到1994年。德國戰前債款的資金總額從83億馬克降到60億馬克,戰前債款中的利息欠款從44億降到14億馬克。
從1951年至1952年的經濟狀況來看,聯邦德國似乎負擔不了這種重擔。但幾年以後的事實表明,聯邦德國可以毫不費力地從它繁榮的對外貿易中以日益增長的外匯收益來支付上述款項。《倫敦債務協定》規定的債款交付期限本來延長至1994年,但聯邦德國在1966年就提前歸還了全部債款。
與此同時,《倫敦債務協定》還同意將二戰賠償問題推遲至德國統一和最終和平協議確定後再行決定,但同時規定聯邦德國必須從1953年起對納粹德國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進行賠償,約定支付賠償金600億馬克。
從1959年到1964年間,聯邦德國同12個國家締結一攬子賠償協定。1960年,聯邦德國和希臘達成雙邊協議,為希臘的納粹受害者賠償1.15億馬克,條件是從此德國不再受理來自希臘的個人對受害的索賠。
1990年,包括希臘在內的歐洲國家簽訂了《建設新歐洲的巴黎憲章》。《巴黎憲章》宣布歐洲對抗和分裂的時代已經過去,歐洲從此將走向合作與團結,並歡迎《關於解決德國事務的最終條約》。根據該條約,4個二戰同盟國宣布放棄此前在德國所持有的所有權利。
此時,兩德統一時距二戰結束已45年,再提出賠償申請已經明顯不合時宜。因此《巴黎憲章》宣布歐洲各國不應再被歷史束縛,而應團結起來共同走向未來。德國認為《最終條約》和《巴黎憲章》已經終結了一切和二戰有關的法律賠償義務。
民間賠償
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德國完成了二戰戰爭賠償的義務。但是針對個人的賠償卻依然在進行之中。
二戰還沒結束時,盟國即開始討論由德國對納粹受害者賠償的事宜,授權德國的新政府先沒收納粹政府所掠奪的一切財產。戰後,管制委員會即著手將沒收的財產物歸原主,但僅限於財產,當時賠償還沒延伸到從肉體和精神上遭受納粹迫害的受害人。
這類財產的清單讀起來好像一家成批回收廢品店的存貨單,處理的產權包括:1113個教堂里的鍾,2000條駁船,110隻小船,700個火車頭,1670匹馬,2800輛鐵路貨車……
1947年美國實行的一項軍管法規定,這些財產或物歸原主,或給予被掠奪者相應補償。此後,該法成為德國聯邦政府制定一系列賠償法的指導性原則。
1951年,阿登納總理將剛成立的聯邦德國的立場歸納如下:「納粹政權以全體德國人的名義犯下了滔天罪行,對此,我們有義務進行道德和物質的賠償。」同年,德國聯邦議會發表聲明,表示德國將「在德意志償付能力的限度內」對猶太人在二戰中因法西斯德國的迫害所蒙受的物質損失給予賠償。
1952年3月,德國同以色列在海牙開始會談,並於同年9月10日與以色列就賠款問題簽署了「盧森堡協議」。根據該協議,德國向以色列支付30億馬克,向「猶太人要求德國提供物質賠償協會」支付4.5億馬克。這筆賠款雖是以國對國的形式完成的,但以色列實際上是作為一個國家來接受德國對受迫害猶太人的個人賠償。
此次賠償執行的最普遍方式是,以色列駐科隆代表團根據以色列政府指令向聯邦德國的工廠出具訂單,聯邦政府為此付款,貨物最終由德國航運公司運往以色列。聯邦政府在每年4月15日和8月15日分兩次撥款,經過財政部長同意後,款項匯入以色列代表團在德意志聯邦銀行的賬戶。
除此之外,德國公民個人或基金會還向戰時的勞工支付了約7500萬馬克。根據1954年制定的《聯邦補償法》以及1965年制定的《聯邦補償終結法》,德國向第三帝國時期因種族、宗教、出身和意識形態等原因而受迫害的個人特別是猶太人支付了總計為784億馬克的賠償。
1992年5月1日,德國統一兩年後,《繼聯邦德國隊納粹佔領區受害人賠償法》出台。根據新法,那些在前聯邦德國時期因故不能得到賠償的納粹受害者可以重新提出申請,特別是那些以前居住在民主德國的受害者。
在納粹統治時期,德國一些知名大公司也都曾不光彩地使用過所謂的「強迫勞工」。其中大部分是從佔領區抓來的猶太人、吉普賽人和東歐人。「納粹勞工」總數為1000萬-1400萬人,他們大部分在第三帝國的軍工廠、礦山、企業和農場被管制勞動。
聯邦德國成立後,昔日的納粹勞工開始向曾經奴役壓榨過他們的德國大企業發起訴訟,要求它們支付賠償。來自國內外輿論的強大壓力也迫使這些大企業以賠償的形式來洗刷自己的罪惡。為了洗刷自己的罪惡,這些大公司也積極參與賠償。
1999年,施羅德總理與柯林頓聯合倡導了一個稱為「紀念、責任與未來」的公共基金會,基金發起者包括大眾、魯爾煤炭、巴斯夫這樣的大公司。德國政府及德國企業向基金會捐贈了100億馬克,用於向戰時被德國奴役的勞工發放賠償,其中也包括戰時德國企業的過失補償。
2000年1月,德國政府內閣開始討論制定一部《強制勞工賠償法》用於「紀念、責任與未來」基金會的運作規范。當年7月,來自德國、美國、以色列、俄羅斯以及波蘭、捷克、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東歐國家的代表在德國首都柏林簽署了納粹勞工賠償協議。這是經過長達一年半的談判後,德國政府與有關國家就納粹勞工賠償問題簽署的最後文件。
德國總理施羅德在簽字儀式上表示,協議的簽署標志著納粹罪惡歷史的最後一個章節的結束,德國所肩負的歷史和道德責任能夠在這項協議中經受住檢驗。
❽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為什麼不要德國的賠款呢
因為各方面因數的制衡,就讓蘇聯和美國沒找德國要錢。其實德國本身就錢了,這么多人去找它拿,它拿命來給你錢?
要是真從金錢角度講,美國和蘇聯還真不差錢。首先是美國,美國各個戰場都去插了一腳,尤其是太平洋戰場,還是它的主場,自然不差錢。其次就是蘇聯,蘇聯光靠著賣石油就賺了不少的錢,要不是戰爭,蘇聯的發展還真說不定。
❾ 現在德國還清二戰賠償了嗎
現在德國還清二戰賠償了。2010年10月3日,德國才終於還完一戰最後一筆欠款。
這巨額的戰爭賠款就像套在德國人民頭上的一把枷鎖,也為德國後來發動二戰埋下了隱患。法國為了提前拿回戰爭賠款,於1923年聯合比利時出兵十萬佔領了德國魯爾區。在英美等國的支持下,魯爾區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德國經濟瀕臨崩潰,連帶歐美各國的經濟都受到影響。於是法國受到了其他各國的一致指責,在國際上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為了挽回損失,在英國的建議下,賠款委員會成立了一個以美國銀行家道威斯為主席的專家委員會。1924年,該委員會正式向賠款委員會提出了「道威斯計劃」,由外國資本引導德國經濟重新走上正軌,從而使德國可以償還賠款。
1928年,德國借口經濟困難,要求修改「道威斯計劃」。新的委員會以美國金融專家楊格為主導,又提出了「楊格計劃」。在「楊格計劃」中,德國的賠款總額被降為1139.5億金馬克,分59年還清,每年至少償還20億金馬克。1929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德國經濟也受到很大影響。1931年,德國宣布暫停每年的戰爭賠償。希特勒上台後,更是徹底推翻了賠款條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再次面臨戰爭賠款的問題。根據《雅爾塔會議》的規定,德國共需要賠款220億美元。蘇聯主張,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讓德國用工廠、實物等進行賠償。
德國是舊賬未銷,又添新賬。1953年,在倫敦國際會議上,西德同意承擔德國二戰前發行的國際債券的責任。倫敦國際會議也表示,可以等德國統一後再開始償還債款,但要先付一筆利息。1990年,柏林牆倒塌後,德國重新統一,正式開始償還貸款。2010年10月3日,德國才終於還完一戰最後一筆欠款。
(9)哪個國家不要德國賠款擴展閱讀:
德國是世界上唯一 一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家。這兩次世界大戰,不僅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而且也將德國百姓拖入戰場的深淵。戰爭過後,因為德國是發動兩次戰爭的罪魁禍首,所以他們也面臨著巨額的戰爭賠款。這些賠款壓得德國百姓苦不堪言,直到2010年才還清一戰欠款。而二戰的戰爭賠款,德國還在努力還款中
1918年11月11日,協約國和同盟國宣布停戰後,雙方在法國巴黎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談判。在談判過後,以英法美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在法國的凡爾賽宮簽訂了《凡爾賽條約》。由於法國在一戰中的損失最大,所以他們決定對德國進行嚴厲的制裁,並希望能取得德國工業的控制權以彌補自身的經濟損失。英美則不希望看到法國一家獨大,所以竭力反對法國將德國一棒子打死。
後來經過三個大國的再次協商,終於明確了對德國的利益瓜分。在戰爭賠款方面,根據協約國戰爭賠款委員會作出的決定,德國共需要賠償2260億馬克,且以黃金支付。這些賠款換算成英鎊,相當於113億英鎊。德國政府對於這一處罰表示無法接受,賠款太多了,他們還不起。協約國也感覺要的有點多,便再次召開會議進行戰爭賠款的商談。
1921年,經過英、法、美、日、意等國的協商,最終將德國的賠償金額確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金馬克。
❿ 協約國對德國拒絕賠付債款採取了什麼措施
倫敦談判中斷,雙方僵持不下,未取得任何結果。8日,協約國採取德國拒付賠款的或宴制裁措施:比利時和法國軍隊佔領了杜塞爾多衫李銀夫、杜伊斯堡、魯羅爾特,不久又佔領了米爾漢姆和上擾態豪森,並且解除當地警察、武裝衛隊的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