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飲食文化—德國✨🇩🇪🥢
德國(已傳)
位於歐洲中部,其整個地形可分為5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前沿地帶;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而且德國處於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也分布在一年四季。
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德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比較高。
不同國家的人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有種說法非常形象地說:」
法國人是誇獎廚師的技藝吃。
英國人注意著禮節吃。
德國人考慮著營養吃。
義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這一語就道破了德國的飲食觀念。
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
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德式的湯一般比較濃厚。
德國人生性比較簡朴。著名的德國美食還有」德式清豆湯,德式生魚片,德式烤雜肉,德式肉腸,酸菜,德式蘋果酥,煎甜餅等。
三餐中德國人最講究的,最豐富的而是早餐。
其早餐的內容一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各種果汁,牛奶等。主食為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
德國人午餐一般多在單位食堂或快餐館解決。
德國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內容也比較豐盛,一盤肉食的拼盤,鮮嫩可口的蔬菜。
除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國人還喜歡在下午4,5點鍾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塊蛋糕或幾塊餅干。中上層家庭喜歡邀請朋友來家裡品茗聊天,客人可以嘗到飲譽四海的德國糕點,德國婦女一般都練就了一手烤制點心的手藝。
德國飲食特點:
據說,德國日耳曼民族屬維京民族的旁支,個性豪放,彪悍,在飲食方面喜好大塊肉,大碗酒的吃法。
在德國菜肉類製作人有獨特的方法,單是火腿,熏肉,香腸等製作就不下數百種。特別是在巴伐利亞省所產的,其數量及品質均堪稱第一。在世界美餚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德意志人很講究食物的含熱量。
德意志人用餐時也很講究餐具。
此外,德國也盛產葡萄酒,大多在萊茵河區域。但啤酒等產量更大,大多在萊茵河域,德國每年的九十月都在慕尼黑市舉辦盛大的啤酒嘉年華會。總是吸引數百萬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前來參與。
德國美食:
香腸,麵包:」德國是一個名副其實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每年人均豬肉的消耗量為65公斤,居世界首位。
據統計德國香腸有1500多種,如」格廷根和雷根斯堡的香腸從中世界起就已享有盛名。
另外,圖林根的紅腸,肝泥香腸,黑香腸,咖喱香腸,柏林粗香腸,法爾茨灌腸加上土豆也成為一道德國美餐。
在面板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德國每天出爐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和長麵包就有1200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類型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主食,他們也是世界上吃麵包最多的民族之一,平均每人每年超過80公斤。而且麵包主要是在早餐食用,這是德國的文化特色。
馬鈴薯:
雖然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主食,卻不是德國餐桌上的主角。在德國馬鈴薯並不僅僅是蔬菜而已,由於容易給人飽足感,它在德國的地位可與中國的米飯並駕齊驅。
德國人吃土豆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吃法都是世界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兩餐吃土豆。光馬鈴薯就有30多種。
以馬鈴薯色拉來說,除了德國南部喜歡加上葡萄酒醋外,大部分地方則是以水煮的方式來處理馬鈴薯。
在德國超市裡一年四季都賣土豆。有些小商店和小快餐店還出售土豆快餐。
德國啤酒和葡萄酒:
德國的啤酒,葡萄酒在全世界享有盛名,也是德國國家必備的飲料。朋友相聚必有酒來助興,所以德國是世界上飲酒大國,酒類年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啤酒的銷量居世界首位。
德國啤酒因為種類繁多而聞名於世,大約有超過4000種不同的牌子。其釀造啤酒的最高原則就是純,而且對於純度的要求還有相關法令的約束。德國人飲啤酒堪稱「海量」,據稱日耳曼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口渴,啤酒則是越喝越渴,由此使得德國人的飲酒量越來越大。
在德國,喝啤酒最厲害的當數「巴伐利亞人」。
德國啤酒被分為20多個種類,1500多個品種,由於釀酒配方的多種多樣性,所以產生出如此之多的啤酒種類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般來說,德國北方人喜歡飲」熟啤酒。
南方人偏愛小麥啤酒,淡啤酒,黑啤酒,無哭味的啤酒。
無論是哪個品牌的啤酒,在小酒館,飯店和啤酒花園里都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此可見,啤酒在德國人飲食生活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啤酒的三大著名產區乃以是:
」慕尼黑為中心的拜恩區(Bayern)、
」漢堡(Hamburg)、
」北部多特蒙德(Dortmund)、
各區均有地道的啤酒出產,桶裝生啤更是愛酒人士的首選。
馳名的地方啤酒有:
」杜塞爾多夫的」陳年啤酒(Altbier)」及科隆的」科爾許」。
南部特產的」Weizenbier」啤酒,酒味略帶酸,豐富的泡沫香氣飄逸,現已成為德國人民愛飲的啤酒。
德國的氣候條件也很適合葡萄生長,全國有13個葡萄種植區,60個大型種植場,2600個小型種植地,主要集中在德國西南部和北部的」阿爾河,萊茵河七峰嶺,及摩澤河兩岸。
德國葡萄酒法規定:只有在品種,特性,成熟度,爽口度和外觀等各方面達到要求的葡萄酒才可獲得優質葡萄酒的標志。葡萄酒行家對酒瓶上的瓶貼看得很重,瓶貼上不僅標明詳細的生產地,還標有官方的檢驗號。特製的上等葡萄酒按其不同的釀造年份可存放許多年。一瓶百年陳酒可賣到幾片甚至上萬克的高價。
總之,酒瓶外觀典雅,酒味醇厚迷人,可以說是德國葡萄酒的典型特徵。
葡萄酒對德國人來說不光是飲料,還是治病強身的葯品,古時人們用葡萄酒來治癒霍亂和傷寒,今天適量地飲用葡萄酒可治療低血壓症和心肌梗塞。
具有代表性的葡萄酒區有:
萊茵河(Rhein Wine)是酒味溫和的白酒,與薏絲琳(Riesling)有點相似。一般儲藏在茶色酒瓶中。
摩澤爾河(MoselWine),有濃郁的鮮果酸味,容易入口,儲在長長的綠瓶內。
巴登(Baden Wine),是費賴堡(Freiburg)與巴登—巴登(Baden-Baden)的土產酒。酒呈紅色,非常美味。
法蘭克尼亞(Franken Wine)裝在一種獨特的酒杯名為」Bocksbeu-tel」或裝在扁圓瓶內,酒區散布在符滋堡(Wurzburg)一帶。
騎士餐:
騎士餐的共同之處就是材料朴實,內容以烤肉為主,並配上紅椒和胡蘿卜等生菜及水煮馬鈴。
德國傳統菜餚:
醋燴牛肉:常常被人認為是最典型的德國菜。
柏林的咖喱香腸:」德國北部最普通實惠,快捷的便餐。
方形餃子:德國南部的斯瓦本人的方形餃子。
脆皮豬肘: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州的名菜。
法蘭克福熱狗腸:也被稱作」維也納小香腸。
漢堡的什錦海鮮:
漢堡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港,海鮮自然是漢堡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餚。這道菜十分豐富,包括」海龍蝦,牡蠣,魚子醬,小海螺,蛤蜊,海帶,小明蝦等等。
什錦海鮮的配備佐料一般是馬乃司醬和荷蘭醬。
土豆色拉:
「布蘭登堡州」盛產土豆,是德國重要的土豆生產基。當地人以此為主食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德國人聲稱,德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土豆色拉。
土豆色拉原料如:」酸黃瓜,洋蔥,鹹肉,鯡魚,煮雞蛋等等。
梅克倫堡的烤全鵝:
食用烤全鵝就等於攝入相當多的熱量,所以此菜是冬天的佳餚。紅葡萄酒是這道菜餚的好伴侶。
煎羊排骨:特別是德國最北部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有著長長的海岸線,沿海草放養著一群群綿羊,由於這些羊群始終都在海邊的鹽鹼草地上生長,屬羊肉中的上上品。「石荷州」的典型地方菜就是煎羊排骨。
德國各地名吃:
漢堡:Labskaus是典型的海員菜。
諾威:鹹肉是漢諾威的一道特色菜。
柏林:威廉國王宮廷式土豆湯是一道典型的柏林菜。
法蘭克福:法蘭克福的綠色蘸汁非常有名,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B. 德國飲食特點
你了解德國嗎?那麼對德國飲食特點你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有關於德國飲食特點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德國飲食特點【1】
德國人飲食有自己的特色。
德國人多屬日爾曼族,愛好“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費量達66千克,居世界首位。
德國人愛吃豬肉,也喜歡自己養豬。
在德國最大的工業區魯爾,盡管區內處處是高樓大廈,然而居民都在大樓之間辟出一個個養豬場,每年都僱傭屠夫宰殺自家養的豬,一家人吃上大半年。
由於偏愛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及火腿。
除了豬肉,德國人均麵包消費量也高居世界榜首,每人每年要吃掉80千克麵包。
提起德國,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啤酒。
的確,德國的啤酒如同汽車、電器、足球一樣,舉世聞名,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王國。
德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第一啤酒肚”。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他們在“吃”和“請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德國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豐盛的。
在旅館或政府機關的餐廳,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
有主食麵包、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品種非常豐富,且色澤鮮亮悅目。
麵包有精粉的、黑麥的、燕麥的、白面和雜糧摻和的等等。
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牛油等,都裝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內,撕去表面軟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費。
辦公室內大多都設有專門煮咖啡和茶的房間,職工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有20分鍾的喝咖啡或茶的'時間,他們同時還要吃一些糕點。
這種點綴,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飢餓而過量飲食,是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
德國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豬排、牛排、烤肉、香腸、生魚、土豆和湯類等。
在德國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擔憂,因為酒宴上,德國人互不勸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為。
即使喝啤酒,他們也是先問你是否要,若不要絕不會給你送來。
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會用麵包將盤內的肉末或湯汁蘸著吃盡,絕不浪費。
德國的飲食特點是營養豐富,方便省時,文明科學,吃飽吃好。
德國城市的街頭小吃攤點滿目皆是,車站廣場上出售煎香腸、比薩餅、漢堡包的,隨時可見。
街上的大小餐館很多,還有義大利、法國、土耳其、希臘、西班牙餐館,當然中國餐館也可見到。
不過在中國餐館里,中國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
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盤里夾菜,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國人請客,在我們看來,幾乎是吝嗇。
德國的一個國家機構為中國一個學習班學員結業舉行的宴會上,宴請大菜不過3道,形式隆重。
晚上休息時,一位去過中國的德國朋友說:“你們也許覺得午餐不夠豐富,但我們的國務秘書請客也不過如此。
”在州里宴請,只有部長以上的官員有權因公事請客送禮,其他官員一律自費請客。
德國有個規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飲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錢。
德國人招待客人講究節約、簡單,飯菜僅夠主客吃飽,營養足夠就可以了。
例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技術工程部負責人為訪問學者舉行正式宴會。
參加宴會前會見和商談的人很多,但宴會開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飯去了。
宴會上只有一湯兩菜,剛好夠吃,一點也不浪費,主人也不覺得這樣做就顯得小氣了。
德國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們不僅本國社會福利種類多,而且還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
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精打細算真是令人佩服。
德國飲食特點【2】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和中國差不多,一天吃三餐,早餐、午餐、晚餐。
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
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不同的是三餐的著重點不一樣,中國人看中午餐,而德國人講究早餐。
在德國的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不僅品種豐富,且色香味俱佳。
在普通百姓家,不論其家境窮富,其早餐的內容一般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各種果汁、牛奶等,主食為各種麵包,
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
德國人吃飯的效率很高,往往十分鍾內就能解決早餐,營養足夠他們早上的工作量。
中國人看重的午餐在德國往往是一個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幾塊肉組成的拼盤,外加一杯飲料,或者是面條加一杯咖啡,他們簡化午餐是為了節約時間。
中國人晚餐一般就是粥等容易消化的,一般不會特別豐盛。
而德國人不一樣。
德國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內容是很豐盛的:一盤肉食的拼盤;鮮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蘿卜、西紅柿、黃瓜;新鮮的水果,如葡萄、櫻桃。
有的家庭主婦還擺出各種風味的於酪,主食是麵包。
晚餐時間比較寬余,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邊吃邊聊。
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國人習慣在下午四五點鍾“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塊蛋糕或幾塊餅干。
中上層家庭還喜歡邀請朋友來家裡聊天吃點心。
德國婦女一般都會做很棒的甜點。
德國飲食特點【3】
一般來說,德國人講究順序、隱私並嚴守時間。
你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是對客人的不敬,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
所以,在與德國客人相處時一定要注意這些。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
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
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
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
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另外,你問到家裡需不需要單獨准備衛生間的問題,我想如果不便,則大可不必。
但是保持室內干凈整潔卻是十分必要的。
飲食方面,我認為德國客人不遠萬里而來,其目的主要是想全方位地感受一下真正的中國生活,當然應包括體驗中餐。
我國有八大菜系,隨便哪一樣德國客人都會樂不思“薯”的。
如果他實在吃不慣,洋快餐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另外,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
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
而且,德國人喜歡肉食, 他定會對名揚海外的北京烤鴨贊不絕口。
至於聊天交談方面,可以涉及到有關德國的事和足球等,不要談籃球,壘球和美式橄欖球等。
通常,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所以交談時不要詢問人家的私事(如問女性的年齡、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
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C. 世界各國的飲食文化,喜歡吃什麼,禮儀,特色。
一、日本人的飲食習俗
日本人的膳食以米飯為主,喜歡清淡、不油膩、味鮮不呈鹹味的菜餚。偏愛中國有廣東菜、北京菜、上海菜,對不很拉辣川菜也喜歡吃。愛吃牛肉、雞蛋、雞肉、海鮮和魚。尤其喜歡吃生魚片,吃時配芥末。喜歡吃豆腐、青菜和咸魚。日本人還愛吃醬湯、醬菜、紫菜和酸梅等。愛吃納豆(納豆是我國傳統發酵豆製品豆鼓的前發酵階段產品),近年來,日本人將我國和豆鼓裝入膠囊,稱為「食前粒」作為對膳食的營養補充。日本人愛喝清酒和我國和黃酒,不喜歡吃肥肉和動物內臟。吃冷盤時喜歡在菜裝盤後再撒一些芝麻或紫菜末、生薑絲等,用以點綴和調味。
二、新加坡人的飲食習俗
新加坡人偏愛廣東菜和西餐,愛吃的菜餚有:炒魚片、炒蝦仁、油炸魚、咖喱牛肉等,主食為米飯、包子等。愛吃桃子、荔枝、梨等鮮果,喜食點心。
三、印度人的飲食習俗
印度人的口味特點是淡而清滑,主食是印度烙餅和咖喱飯。喜歡虼的肉類是雞、鴨、魚、蝦,蔬菜是番茄、洋蔥、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愛吃土豆。印度人喜食咖喱,常用的咖喱粉有二十多種。印度人地烹調時所用的調料繁多,如咖喱雞要用二十七種調料,燉菜用的調料也很多。
印度人不吃牛肉,不喝酒,但有飲茶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有少數人吃豬肉,忌食蘑菇、木耳等菌類。
四、泰國人的飲食習俗
泰國人的主食是大米,副食主要是魚和各種新鮮蔬菜。早上喜歡吃西餐,烤麵包、黃油、果醬、咖啡、牛奶、煎雞蛋等。愛吃粵菜和川菜。愛吃辣椒,魚露和辣椒為常用的調味品。喜食民族風味的咖喱飯,有飯後吃水果的習慣。
五、英國人的飲食習俗
英國人口味清淡,喜食鮮嫩、焦香的食物,吃的東西少而精,不愛吃帶黏汁和辣味的菜。愛吃烤麵包,喜食濃湯、新鮮蔬菜、水果等。愛吃牛羊肉、雞、鴨、野味。愛喝葡萄酒、啤酒和烈性酒。愛喝牛奶、紅茶。現在英國人的飲食習慣正朝有益於健康的方向改變,主要表現為:減少糖和奶油的攝入,增加糧食蔬菜,適當吃牛肉、魚、禽肉,減少咖啡飲用,多喝果汁及低脂肪牛奶。
由於宗教原因,大多數歐洲人星期五正餐經常吃魚。歐洲人由於肉類攝入量高,對膽固醇懷有恐懼心理,所以基本不食用動物肝臟。一般來說,帶皮、帶刺、帶骨、脂肪裸露的菜餚也不喜歡吃。
六、法國人的飲食習俗
法國烹調用料講究,花色品種繁多,特點是香濃味厚、鮮嫩味美,注重色、形和營養。烹調原料非常廣泛,如豬、牛、羊肉,家禽、鵝肝,蛋類、香腸,蝸牛、魚蝦、牡蠣等海產品多種新鮮蔬菜。法國是著名的「乳酪之國」,干、鮮乳酪世界聞名,是法國人不可缺少的食品。主食以法式麵包為主。法國人酒量驚人,居世界首位。法國的葡萄酒和礦泉水產量很高,質量上乘,香檳酒享譽世界。
七、義大利人的飲食習俗
義大利人喜歡吃通心粉、餛飩、蔥卷等麵食,菜餚特點是味濃、香、爛,以原味原汁聞名,烹調以炒、煎、炸、紅燴、紅燜等著稱,愛吃牛、羊、豬肉和雞、鴨、魚蝦等,習慣吃六、七成熟的菜。飯後吃水果,如葡萄、蘋果、橄欖等。義大利人每餐通常有兩道菜,飲酒略多。
八、德國人的飲食習俗
德國人的早餐比較簡單,以麵包、乳酪、牛奶為主;午飯是主餐,喜歡吃肉,如牛肉、豬肉、火雞、雞、鵝、鴨及野味,並搭配蔬菜,蔬菜以生食、煮食為主;重視晚餐。德國的肉腸種類很多,是日常消費最多的肉製品。德國肉類食品的消費量相當大。德國菜餚口味清淡,果醋被廣泛食用,涼拌蔬菜口味偏酸,喜歡吃蛋糕等到甜食,喜歡虼微辣的菜。因存在過敏現象,有些人怕吃味精。喜歡吃中國菜。德國人以嗜飲啤酒而著稱於世,年人均啤酒消費量為世界之冠,每年月日10月舉行聞名世界的慕尼黑啤酒節。
九、俄國的飲食習俗
俄國和東歐各國的飲食習慣接近,以麵食為主,愛吃酸味的食品,酸黃瓜是大眾化的菜餚。甜菜湯、黑麵包、牛奶都要吃酸的。口味較重,喜歡燜、煮、燴,也吃烤、燒、炸菜,土豆燒牛肉、羅宋湯是著名的「俄式菜」。愛吃青菜、黃瓜、番茄、土豆、蘿卜、洋蔥、酸白菜、魚、乳酪、水果,喜食冷火腿、灌腸、黃油、黑麵包、黑紅魚子醬。「俄式大菜」享譽世界。俄國人喜歡吃中餐的糖醋魚、辣子雞、香酥雞、烤羊肉等菜餚。俄國人愛喝酒,伏特加是聞名世界的高濃度白酒。
十、美國人的飲食習俗
美國人的飲食比較隨便,邊吃邊談。喜歡吃西餐,對粵菜也很偏愛。愛吃豬排、烤牛排,糖醋魚、咕嚕肉、烤雞、炸仔雞等。愛吃牛肉、羊肉及青豆、菜心、豆苗、刀豆、蘑菇等蔬菜。習慣把醬油、醋、鹽、味精、胡椒粉、辣椒粉等放在餐桌上自行調味。美式快餐是美國飲食的一大特色,如肯德基、麥當勞(漢堡包、炸雞、熱狗、炸薯條等),長期食用,影響健康,被國際營養界稱為垃圾食品(junk food)。為此,美國政府在1996年公布了「食物指南金字塔」向東方膳食結構靠攏。[ 本帖最後由 資料員1 於 2008-2-18 16:00 編輯 ] 北京, 川菜, 上海, 上海, 西餐, 飲食習慣
D.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
德國人喜歡酸菜,豬肘子,啤酒,香腸還有一鍋出。也喜歡吃餃子。喜歡吃烤麵包。
德國人還喜歡生吃大蒜,德國人不可一日無蒜。德國人還特別喜歡蔬菜沙拉。德國人和法國人義大利人不同,不大喜歡咖啡,而把啤酒作為飲料。
E. 德國人吃醬油嗎
德國人吃醬油的,德國人也是吃醬油的,醬油是很多菜里都可以放的大眾調理,德國人也是吃的
F. 德國人飲食有自己的特色,德國的飲食風情是什麼你知道嗎
德國坐落於歐洲中間,99%為德意志人,其他1%是丹麥人與猶太人,住戶關鍵信仰天主教和天主。德國菜並不像法式風格菜那般繁雜,也不像法式菜那般口味淡,它是以質朴無華、便宜實惠的特徵不同於西餐廳食壇中。
德國人招待客人注重節省、簡易,飯食僅夠主位吃飽了,營養成分充足就行了。比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專業技術技術部責任人為出國訪問學者舉辦宣布宴會。參與宴會前見面和商討的人許多,但宴會逐漸,主人家層面做伴的就只有5人,所有人都回家了吃飯去了。宴會上僅有一湯兩菜,恰好夠用,一點也不消耗,主人家也不覺得這么做也顯得小家子氣了。
德國當今世界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不僅該國社會保障制度品種多,並且為眾多發展趨勢中國家提供援助。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省吃儉用真的是令人佩服。
G. 德國的飲食都有什麼特色
德國的飲食,人們首先會想到啤酒。雖然德國的地區並不大,但這幾乎是四川省,但德國共有上千家啤酒廠,而且是世界上第二大啤酒生產商,種子生產的種子有超過五千。我們經常說德國啤酒包括:白色啤酒,啤酒,黑啤酒,宇宙,出口啤酒和酒精啤酒。除了啤酒,德國人還有一個獨特的香腸勢頭。如果你去德國超市,你會在貨架上找到令人眼花繚亂,各種香腸。
你可以看看這張早餐圖片,是非常豐富嗎?所以每個人都去德國旅行或學習,你必須找到有機會感受德國的早餐。即使在普通的德國家庭,當他們吃早餐時,他們也會准備各種成分,當然,香腸和黃油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德國,有許多香腸種類,為德國早餐提供更多選擇。
H. 德國人的生活習俗是什麼
德國人的生活習俗
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習慣,德國雖然是個相對來說比較民主國家,可人們依舊有不少特別的習俗。作為外國人,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有助於與他們更多的交流和接觸。
德國是十分尊重女性的國家,男士如果是和一位女士初次見面,若不是女士主動伸出手,男士不要主動和女性握手。在她們看來,這是鹵莽和不禮貌的。第一印象會大打折扣。
德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這和他們信奉基督教有著很大淵源。如果某個月的13日偏巧又是個星期五,那每個人都會過的小心翼翼,聊天辦事時也會盡量避開這個數字,和他們接觸時,尤為應該注意。
在國內,朋友生日臨近時送份禮物並祝生日快樂,友人必定興高采烈的感謝和笑納。可這在德國可不行,而且會起到相反的結果,按照這里的習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關於遲到的問題無須多說,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都討厭遲到,尤其是德國人。
德國人喜歡聚會,尤其是家庭聚會。如果你組織了一次,你會發現除了遲到的之外,你同樣不會看到任何朋友提前敲門。德國人的習慣是提前幾分鍾就把車停在樓下,在車子里等到時間正好再出來敲門。理由是:若是早去必然回打攪人家的正常准備工作。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德國的一些老房子有著巨大的煙囪,所以有一類專門清理煙囪的工人。德國人認為,路上遇到煙囪工人的話一整天都會順利。若是有煙囪工人擦身而過,並且碰了自己一下,那一定會交好運氣。這是因為德國人以前的房子的爐灶,煙道都很簡陋,很容易引起火災,而煙囪工人的工作就會避免這種災難。這就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吉兆。
探訪朋友時不要搞「突然式襲擊」,要事先打好招呼,定好時間,准時到達。若非主人許可,不要自行參觀,不要隨意翻動桌上的書本和物品。若是探病,除了顯而易見的外傷或者感冒發燒之類的症狀之外,不要詢問病情。
尊重他人隱私是非常重要的。年齡,職業,婚姻情況,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個人收入等等等等都是屬於個人隱私,不好隨便打聽。尤其是對女性。在這里,共事多年卻對對方一無所知的比比皆是。還有,若是看上別人買的一樣東西,就算再喜歡,也不要詢問價錢。
德國是個太注重個人隱私的國家,記得有一次,我因為半夜手機鈴聲太響被鄰居報警,六個膀大腰圓的警察敲我的門,說明來意後,非常溫和的詢問我是否方便讓他們進房間看看。離開的時候,其中一個客氣的對我說:抱歉,打攪了,請把手機改成震動。
I. 歐洲人平時吃什麼 他們吃醬油嗎
歐洲我最了解的德國,自己國家會產些調料,不過有很多(香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阿拉伯,土耳其各種各種的調料。。。可以德國人不會做飯。主要吃香腸,麵包,(偏愛黑麵包),義大利面和pizza就算好吃的東西了。德國的酸菜也是特色,慕尼黑的白香腸,紐倫堡的小香腸等等。。
早餐,以土司,麵包,或者土司麵包為主,各種果醬,黃油,你每天可以吃個夠,中餐稍微搞得「復雜」點,亂頓一通,再來個蔬菜沙拉,不好吃。。午餐後3點多會有下午茶時間,大部分人習慣喝咖啡,再來塊蛋糕。或者有些其他布丁甜點,種類不少。晚餐還是回到麵包,就香腸或者幾片蔬菜(蘿卜,西紅柿。。)酸黃瓜。。黃油,果醬隨便吃。。
醬油他們有種叫做maggi的調味品,看起來滿像醬油的,其實味道差很多。主要調味品是胡椒,maggi,洋蔥,奶油,鹽,香料,辣椒和生薑有從中國進口。
西班牙人吃的類似,不過他們晚餐吃得很晚,9點,中餐和晚餐已經相對比較接近中國人的口味了,會做一點點東西,,不過還是每天都有冷冰冰的蔬菜沙拉。我就住過這兩個國家。
J. 為什麼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飲食文化
因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家風俗習慣,且不同國家所處的地區氣候不同,產物就不同,即餐飲產品就不同,從而最終的飲食文化就不同。
比如法國人和義大利人追求高雅浪漫,注重享樂,所以其美食都是精緻美味的,並且講究餐桌禮儀。而中國飲食不但講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養、補」的特點。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
(10)德國人為什麼吃醬油擴展閱讀:
飲食文化的中西比較
1、規范與隨意
西方人於飲食強調科學與營養,故烹調的全過程都嚴格按照科學規范行事,牛排的味道從紐約到舊金山毫無二致,牛排的配菜也只是番茄、土豆、生菜有限的幾種。再者,規范化的烹調要求調料的添加量精確到克,烹調時間精確到秒。
中國的烹調與之截然不同,不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風味與特色,就是同一菜系的同一個菜,其所用的配菜與各種調料的匹配,也會依廚師的個人特點有所不同。就是同一廚師做同一個菜,雖有其一己之成法,但也會依不同季節、不同場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加以調整。
2、機械性與趣味性
由於西方菜餚製作之規范化,烹調成為一種機械性的工作。再者,西方人進食的目的首在攝取營養,只要營養夠標准,其他盡可寬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廚師在食客一無苛求極其寬容的態度下,每日重復著機械性的工作,當然無趣味可言。
在中國,烹調是一種藝術,一如女作家三毛在《沙漠中的飯店》一文中說的:「我一向對做家事十分痛恨,但對煮菜卻是十分有興趣,幾只洋蔥,幾片肉,一炒變出一個菜來,我很欣賞這種藝術。」
做菜既是一門藝術,它便與其他藝術一樣,體現著嚴密性與即興性的統一,所以烹調在中國一直以極強烈的趣味性,甚至還帶有一定的游戲性,吸引著以飲食為人生之至樂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飲食文化的中西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