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佔領區分為五大板塊,二戰德國是怎樣區分這些「佔領區」的
自1939年9月1日德國發起閃擊波蘭的戰役開始,其後數年德國領土開始了急劇膨脹,尤其是在1941年蘇德戰役開打之後,德國佔領區幾乎囊括了整個西歐。
而為了能夠對如此龐大的佔領區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避免出現政令不通的混亂,德國 *** 依照親疏關系把「佔領區」分成了5個大板塊,即合並區、民政長官管轄區、附屬區、佔領區、作戰區。
合並區
合並區顧名思義就是立即並入德國本土版圖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二戰開打前的德國和鄰國的領土爭議區,這些土地在歷史淵源上都曾有段日子是歸屬德國和其前生普魯顫侍士。
並入淵源大致分為歷史爭議、語言歸屬2種。譬如歸屬於波蘭走廊的「但澤-西普魯士」並入德國版圖,將德國飛地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連通,以及德國拿回一戰戰敗後割讓給波蘭的波森地區是典型的歷史爭議,即那塊土地過去歸屬德國。
比利時的聖維特市並入德國版圖的主要原因,則為該地區自己就是德語區,雖然國籍是比利時,但是無論是語言還是習俗都跟德國人相差不多。
民政長官管轄區
民政長官管轄區是一種預備納入德國本土版圖的過渡模式,被納粹德國歸入此類的地區,一般在歷史上跟德國並沒有多大的關系,並入它的出發點是,為以後的大納粹帝國提供安全可靠的地緣空間。
其中波蘭比亞威斯托克省是最典型的「需求運用」,1941年德國軍隊殺進蘇聯,不久蘇聯烏克蘭部分納入了德國佔領區,而為了能夠在行政上盡快將其收為己用。
德國決定把跟其臨近且接壤東普魯士的波蘭比亞威斯托克省,歸入民政長官管轄區,使其成為德國通往烏克蘭的橋頭堡,蠶食蘇聯的「尖兵」,因而比亞威斯托克的民政長官,不但是東普魯士的行政長官還是德國駐烏克蘭的專員。
附屬區
附屬區通俗點講就是德國近日並不打算直接納入本土版圖的地區,此類地區納粹 *** 給予他們「自治權」,即可以有著自個的 *** ,並在部分民用經濟領域跟德國保持著相對平等的關系。
主要形式包括由忠心於納粹的地方權貴組建的「總督轄區」、德國專員遙控指揮的「自治區」,以及戰前跟德國 *** 達成某種共存協議的「保護國」。囊括的主要地區為「自治區」的烏克蘭、白俄羅斯,「保護國」的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
佔領區
佔領區一般設定在對德國進行過頑強抵抗,地區反抗局勢嚴峻,迫使德國不得不用軍隊進行高壓處理的地區。行政上並未納入德國的行政系統,一般由軍事司令官進行協同管理。
這類地區主要包括比利時、丹麥、法國北部。為了能夠降低佔領成本,對於這些地區,軍事官員通常會強調,只要原有的當地 *** ,完全協調德國政策,就不會破壞當地的領土完整以及干涉政治獨立。
作戰區
作戰區是在1943年墨索尼里下台後,德國構建的有著「特殊地位」的地區分類,理論上是為了方便德國在義大利作戰,保證自個地區安全,不得不佔領的原義大利版圖。
為此希特勒還特意去跟墨索尼里解釋,德國並沒有趁機吞並義大利的意思,只是為了讓在義大利作拆含戰的德國軍隊,能夠獲得最大限度補給支援的權宜之策。並暗示道只要打退了美國人,作戰區會立即就取消,把領土歸還給旅洞笑義大利當局。
② 二戰後對德國的分區佔領是依據那次會議決定的如何佔領的
摘錄:二戰後美、蘇、英、法分區佔領德國和兩個德國的形成 二戰後歐洲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處理戰敗國德國的問題,這個問題越來越成為美蘇斗爭的焦點。德國投降後,蘇、美、英、法4國分區佔領德國:東區由蘇聯佔領,西北區由英國佔領,西南區由美國佔領,西區由法國佔領。大柏林也由4國分區佔領。但是由於各佔領國都想把德國問題的處理納入本國戰略方針的軌道,盟國管制委員會形同虛設。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美蘇都是各行其是。唯一的例外是1945年11月到1946年10月對德國戰犯的公開審訊和判決。戈林、里賓特洛甫等12名首要戰犯被判處以絞刑。在世界人民經歷了二次大戰的空前浩劫之後,任何國家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為納粹罪行辯護。但是,一涉及到戰後德國去向這一問題,美英與蘇聯的固有的不同利益就明顯暴露出來了。美國企圖扶植德國,藉助其物力、人力和戰略地位為自己的霸權政策服務,便逐步對德採取了分裂和扶植政策,強調德國的統一必須先實行經濟統一。1946年7月20日,美國提出合並佔領區的建議,得到英國的支持。簽訂了美英佔領區經濟合並協定。1947年1月1日成立了雙占區。這是美英分裂德國的重要一步。1948年2月至6月召開了美、英、法、比、荷、盧6國倫敦會議,提出一個分裂德國的「建議」。主要內容是:雙占區與法佔區採取協調經濟政策的措施,共同管制對外貿易;召開西佔區制憲會議;西佔區實行貨幣改革,參加「馬歇爾計劃」,國際共管魯爾。倫敦會議建議的中心是成立西德國家,分裂德國,並以西德為中心復興西歐,達到把包括西德在內的西歐全面納入美國戰略軌道的目的。6月18日,美英法宣布從6月21日起在西佔區實行單獨的貨幣政策,規定西方占區將發行一種新馬克即「B」記馬克。這是正式分裂德國的第一個重大實際步驟並成為引發「柏林危機」的導火線。針對美國分裂德國的計劃,蘇聯於6月22日在蘇占區開始實行貨幣改革,發行加上特別印記的「D」記新馬克,並於6月24日封鎖柏林,全面切斷了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和貨運,「柏林危機」由此爆發,並形成戰後第一次美蘇冷戰高潮。6月25日,美國派出大批飛機向西柏林250萬居民大規模空運糧食、煤和各種日用品。同時,美英法對蘇占區實行反封鎖。11月,蘇占區建立了柏林的市政機構。12月,西佔區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大柏林市正式分裂成兩個城市,各有獨立的立法、行政系統和貨幣制度。經過長達11個月的斗爭,雙方於1949年5月5日達成協議;取消一切封鎖;召開4國外長會議討論柏林形勢引起的諸問題。「柏林危機」暫趨緩和。美國利用「柏林危機」所造成的緊張局勢,加快分裂德國的步伐。柏林封鎖剛結束,西德於5月23日通過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根本法》,確定波恩為首都,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9月20日阿登納總理組成了第一屆聯邦政府。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憲法生效,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皮克為總統,格羅提渥為總理。從此,在德國的土地上出現了兩個德國。這對戰後歐洲和整個國際局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③ 德國歷史的盟軍佔領時期
軍事佔領 參見: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
德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戰爭結束後,美、蘇、英、法4國於1945年6月5日發表關於管制德國的聯合聲明,決定4國分區佔領德國,並由4國佔領軍總司令組成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雖然聲明強調在佔領期間應視德國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但各國在自己的佔領區內卻擁有自行其是的權力,潛伏著分裂的因素。
美英法3國的3個佔領區位於德國西部,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西方3國佔領區首先進行清除德國軍國主義及納粹分子的工作,審判了戰爭罪犯,解散了一些壟斷組織,但保留了按規定應拆除的軍事工業設備。
為了使德國的經濟迅速恢復,西方佔領國採取了「重建德國」的方針。 1946年12月美英達成協議,合並兩國佔領區,以促進經濟上的統一。1947年1月雙占區成立。1948年2月,美英把它擴大為類似國家的實體,成立了聯合州議會和行政管理委員會。6月7日,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6國簽訂了《倫敦協議書》,法國同意加入,成立了3占區。1948年6月20日,西方佔領國開始在3占區單獨進行貨幣改革,用新馬克代替舊馬克。為了發行和監督新的貨幣,成立德意志聯邦銀行。艾哈德根據其社會市場經濟的設想,取消了管制經濟的規定,促進了經濟的穩定和增長。西方3國的貨幣改革被蘇聯視為違反了波茨坦協定,蘇聯因此也採取相應的貨幣改革措施。東、西佔領區的經濟被完全分割開來。 政治分裂 與此同時,政治上的分裂也在加劇。1948年7月1日,西方3國駐德國軍事長官在法蘭克福召開西佔區11個州總理參加的會議,向各州總理散發 3個文件,後被稱為「法蘭克福」文件,闡明了西佔區發展的設想,並為未來西德的國家機構及其職權范圍定下了基本方針。會上還授權各州首腦著手召開立憲會議,制訂「基本法」。9月1日,在波恩成立了議會委員會,由基督教民主聯盟的阿登納任主席。議會委員會根據法蘭克福文件精神討論和制訂憲法。
1949年4月,西方3國制訂了對西部德國的《佔領法規》,規定西德國家成立後,軍政府將撤銷,代之以由3國文職高級專員組成的高級專員委員會,主管德國對外和安全事務,並對西德議會的一切行動有否決權。在國內問題上,德國政府則可以在盟國允許的范圍內自行制訂立法。5月8日,議會委員會會議結束,制訂出臨時憲法——基本法。新的國家以議會民主制的面貌出現,國家結構為聯邦制,其外交、國防、貨幣、海關、鐵路、航空、郵電等屬聯邦管理,並給予各州較大的自治權。基本法於1949年5月12日經西方佔領區的軍事長官批准,又經各州議會通過,於1949年5月23日公布生效。
④ 二戰中德國佔領區的統治模式大多是怎樣的
一禪棗稿般是三種
由納粹派人;2.納粹追隨者;3.保護岩租政府
第一種的幾乎全歐洲都是賀孝,不說了,第二種包括貝當基斯林也算一個吧,第三種是丹麥,斯洛伐克,摩拉維亞,波西米亞
⑤ 希特勒對佔領區是如何控制的
1936 年 3 月,希特勒在進軍萊茵非軍事區後宣稱「歐洲應該出現一種新 秩序」。隨著大戰爆發,德國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歐洲大部分地區淪落納粹 德國之手。為了控制佔領區人民,掠奪佔領區的財產,納粹政權推行一系列 措施,著手建立「歐洲新秩序」。
綜觀納粹政權在佔領區的行為,所謂「歐洲新秩序」可概括為:改變歐
洲原有版圖,合並所有德意志人居住區,建立「大德意志國」;以「大德意 志國」為中心,建立一個統一的,由納粹政權控制的歐洲;以德意志人為主 宰,將各民族按人種劃分等級;設立集中營,鎮壓共產黨,消滅猶太人,在 佔領區實行恐怖統治;控制佔領區經濟,掠奪其財產;強制推廣德語,摧殘 各國文化和民族語言等等。
對佔領區的行政管理
納粹德國攻佔大部分歐洲國家後,將其控制地區劃分成合並區、民政長 官管轄區、附屬區、佔領區、作戰區五大類進行統治。其中合並區和民政長 官管轄區屬「大德意志國」的組成部分。
合並區,由德國直接統治,以德國新行政區,或德國的邦、行政區或省
的增添部分的形式並入德國。在這些地區德意志人居多數。大戰爆發前成為 合並區的有:奧地利、蘇台德區和梅梅爾區。原屬波蘭,大戰期間成為合並 區的有:但澤—西普魯士行政區;瓦爾塔蘭行政區;並入西里西亞省的卡托 維茲專區;並入東普魯士省的澤希瑙專區;並入東普魯士貢賓南專區的蘇道 恩專區;並入東普魯士阿倫施專區的佐爾道地區。原屬比利時的合並區有: 聖維特市、歐本市、馬爾梅迪市。在合並區內,最高權力由接受內政部長全 面監督的行政長官兼總督行使,其中但澤—西普魯士行政區和瓦爾塔蘭行政 區,由於官方規定「所有行政部門」都歸行政長官兼總督管轄,所以該官員 又兼任諸如司法、財政、鐵道和郵電等「特殊行政機構」的首腦。
民政長官管轄區,在海關、郵電和鐵道管理方面,完全被當作德國的一 個組成部分,但未完全並入德國。它還需要在地名、居民姓氏和語言方面進 一步「德意志化」,這個過程約需 10 年。這類地區包括:並入東普魯士行政
區的原波蘭比亞威斯托克省;並入施蒂里亞馬克行政區和卡恩滕行政區的原 南斯拉夫下斯蒂里亞地區和上卡爾尼奧拉、米埃斯塔爾和西蘭鄉地區;並入 威斯特馬克行政區的原法國洛林摩澤爾省;並入巴登—阿爾薩斯行政區的原 法國阿爾薩斯上萊因和下萊因省;並入摩澤爾行政區的原盧森堡國。在民政 長官管轄區,最高權力由民政長官行使,然而在很多地方,民政長官往往由 上級行政區的長官兼總督兼任。民政長官只接受政府總理希特勒的指令,並 對區內除郵電,鐵道和海關以外的所有行政部門實行全權管理。
附屬區包含:波蘭總督轄區、烏克蘭專員轄區、奧斯蘭專員轄區(內含 白俄羅斯地區、愛沙尼亞地區、拉脫維亞地區和立陶宛地區)、波希米亞— 摩拉維亞保護國。
按照德國政府的聲明,總督轄區既不是德國的一部分,也不是大德意志 國的一部分,而是大德意志國的「附屬地區」,但經過改造,可以成為大德 意志國的一部分。波蘭總督漢斯·弗蘭克直接對希特勒負責,同時領導著全 部由德國人組成的總督轄區政府,在區內實行全權統治。
烏克蘭專員轄區和奧斯蘭專員轄區的地位一直不很明確。主管這兩個地 區的德國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部長羅森貝格曾設想讓烏克蘭成為一個同德國緊 密結盟的自治國,讓奧斯蘭成為一個殖民地式的「保護國」,由來自各日耳 曼民族國家的合適移民在那裡定居,使其德意志化。但結果烏克蘭成了殖民 地區,而奧斯蘭的大部分地區卻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當地原有的行政機 構保留了一部分管理職能。駐烏克蘭和奧斯蘭的德國專員科赫、洛澤是當地 最高民政首腦,但隸屬於德國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領導。
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比較特殊,它不是總督轄區,有名義上的自
治政府,但它是」德國關稅區」的一部分,並受德國法律的管轄,大體上屬 於附屬區的性質。它同總督轄區一樣,經過「德意志化」,可以成為大德意 志國的一部分。駐該保護國的德國保護長官牛賴特(1943 年 8 月由弗里克繼 任)是希特勒的直接下屬和「唯一代表」,直接接受希特勒的指令,但德國 政府的各個部門可以獨自在該地設立行政辦事處,不受保護長官的管轄。保 護長官的職責主要是監督「自治」政府的運行。
佔領區,在軍事和經濟方面受德國控制,但並不並入大德意志國。屬於
這類地區的是除上述三類地區之外的所有德軍控制區,包括:比利時、法國 被佔領區、荷蘭、丹麥、挪威、希臘、塞爾維亞。其中,挪威和荷蘭由德國 專員特波文和賽斯—英誇特統治,兩國原有的政府機構繼續保留;丹麥,自
1942 年 10 月起由德國全權代表通過外交途徑干涉其內政;其餘地區,都由
德國軍事司令官在文職人員協助下進行統治。 「作戰區」,指義大利向盟國投降後被德國接管地區。有亞得里亞海沿
海地區和阿爾卑斯地區。這兩個地區分別歸卡恩滕行政區和蒂羅爾——福拉 爾貝格行政區管轄,行政區的長官兼任「作戰區」的最高專員。作戰區的首 要任務是阻止盟軍進入,填補政治真空。
對佔領區的經濟掠奪
二戰全面爆發後,德國的經濟也從備戰經濟進入戰時經濟階段,整個國 民經濟都要受戰爭需要的支配。但在戰爭初期,也就是 1941 年底以前,納粹
德國並沒有實行總動員。希特勒認為依靠閃擊戰能迅速取勝,戰爭不會延續 很久。因而納粹政權依靠掠奪佔領區的糧食、石油、工業品、勞動力、武器 裝備等資源,來補充戰爭消耗,實行「以戰養戰」,其經濟實力有了相當的 提高。
納粹德國佔領了歐洲大部分國家,先後成立了「東方信託總局」(隸屬 德國政府)、「中央電業局」(隸屬四年計劃辦公室)、「全國票據交換所」
(隸屬經濟部)、「軍備檢查指揮所」(初隸屬於最高統帥部戰時經濟局,
1942 年歸軍備彈葯部領導)等機構來專門處理佔領區的經濟事務。 德國對佔領區經濟管制的方式,根據各佔領區在政治新秩序中的不同地
位,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已經或即將並入德國的地區,這類地區完全 納入德國本土經濟的的軌道。第二種是德國直接進行經濟管制的地區,包括 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波蘭總督轄區、蘇聯被佔領區和巴爾干諸國。 納粹政權把這類地區視作經濟掠奪對象,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生產能力。第三 種是德國進行間接經濟管制的佔領區,包括挪威、丹麥、比利時、荷蘭、法 國和義大利北部。這類地區的日常經濟管理工作仍由當地經濟管理部門負 責,但納粹政權在其之上設立相應的機構加以監督,左右其決策;同時還控 制重要經濟部門,接管為德國服務的企業和猶太人、敵僑的產業。
由於納粹當局忙於戰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有效地組織佔領區的經濟、
常常採取殺雞取卵式的野蠻快捷的經濟掠奪,以應付戰爭的急需。 佔領區的經濟資源和戰略物資是納粹當局重要掠奪對象。德軍控制歐陸
大片土地後,僅繳獲的武器裝備就可武裝 100 多個師。其餘還有數百萬輛各
式交通工具,15 億美元以上的黃金外匯,大量的工業製成品。德國的原料和 燃料也主要通過對佔領區的大量掠奪來補充,僅鐵礦石一項,1942 年德國就 從被它佔領的洛林和盧森堡等地掠奪了 1730 萬噸。在農產品方面,僅糧食一 項,就解決了德國戰時需要的 1/7 到 1/5。德國新老壟斷集團通過沒收、征 用或賤價收買股票等辦法,把佔領區 2/3 以上的大企業據為己有。大批地主 富農涌進波蘭、捷克等地,強奪農民的土地,建立起自己的庄園。1940 年, 希特勒以保護文物為名,委派羅森貝格設立「羅森貝格特別工作處」,負責 徵收法國和其它佔領國的藝術珍品。據羅森貝格的報告,從 1940 年 10 月至
1944 年 7 月,該機構徵收的各種文物共 21903 件,其中繪畫 10980 幅,手工
藝品 5825 件,雕像數百尊,17—18 世紀的傢俱 2477 件。僅從法國擄掠的文 物就價值 10 億美元。這些文物中的精品歸納粹頭目私人佔有,其餘分發給德 國各博物館。
德國佔領當局還以維持佔領軍所需款項為由,向被占國家勒索佔領費 用。據估計,整個大戰期間德國共搜刮到 600 多億馬克的佔領費。其中法國 繳納近 300 億馬克,荷蘭 70 多億馬克,比利時近 50 億馬克,希臘近 40 億馬 克。據估算,納粹德國在佔領區的掠奪總額至少 2000 億馬克,占戰時德國總 支出的 1/3。
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德國大批強勞動力被征入伍,軍需部門對勞力的 需求也日益增多,為了擺脫困境,納粹當局對佔領區實行了大規模搶掠、搜 捕居民到德國充當勞工。1942 年 3 月,希特勒任命圖林根行政長官紹克爾兼 任「勞動力分配全權代表」從佔領區,特別是波蘭和蘇聯,強征數百萬勞工。 在戰爭的最初階段,佔領當局往往強迫佔領區居民就地參加為德國戰爭經濟 服務的勞動,主要是修建防禦工事和軍事設施。從 1940 年春夏開始,實行了
把東方佔領區的勞動力強行運往德國的制度。在西歐佔領區,表面上以自願 的原則招募工人到德國當勞工,然而真正「自願」去德國的工人還不到 20 萬。納粹當局還違反日內瓦公約,強迫戰俘從事同作戰直接有關的勞動,甚 至逼迫他們去給轟炸機裝炸彈、運送軍火或挖戰壕。勞工從事的是繁重的奴 隸式的勞動,生活條件卻非常惡劣,得到的糧食往往少於最低限度的需要。 據統計,戰時德國強征佔領區勞工總數在 1000 萬左右。
⑥ 二戰德國佔領區
二戰時德國佔領完整的國土 西歐地區: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北歐地區:丹麥;挪威;中歐地區:奧地利; 東歐地區:波蘭;
二戰時德國未完全佔領國土:南斯拉夫;希臘;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⑦ 德國是如何統治西歐和北歐佔領區的
在西歐和北歐佔領區,德國的統治似乎比在中歐和東歐有所「節制」,主要通過兼並和同化實現德意志化。然而,隨著德軍在東線和北非的作戰失利,德國納粹分子在西歐和北歐的統治變得更為嚴厲。如在法國,共產黨員和抵抗運動的成員受到鎮壓;來往的郵件、信函受到檢查;德國人插手非佔領區的事務,派遣許多代理人到那裡進行監督,驅逐了一些原法國官員,新任命的官員須經德國人批准;在佔領區的幾個主要省份強制推行德語教學,禁止講法語,倘若有人講一句法語「您好」,就被立即罰款。
⑧ 二戰結束時蘇聯和美國是如何佔領德國的,是平分嗎
不是平分 蘇聯從東面攻入 佔領柏林 沒有向德國腹地發展 德國腹地及柏林以西大部分地區是被美英盟軍佔領的 後來又從美英佔領區劃出來一部分由法國佔領。 柏林也被一分為二 分別由蘇聯和西方控制。
其實關於攻打柏林的問題還有一些故事 當時的盟軍總司令 艾森豪威爾沒有下令盟軍攻打柏林 他認為攻打柏林代價太大 但丘吉爾卻說:這傢伙根本不懂政治! 事實上佔領柏林的政治意義自然很大 但看看蘇軍付出的代價 戰死者 就達到10萬之多!之後 蘇軍與盟軍 將柏林分為倆個部分 蘇聯還在冷戰時修築了著名的「柏林牆」。
⑨ 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統治自己佔領的蘇聯國土
德國佔領蘇聯領土後也是扶植傀儡政府來進行統治。特別是佔領區許多都是被蘇聯吞並的原獨立國家。如立陶宛,烏克蘭,拉脫維亞等等。他們原來就有一批爭取獨立組織。德國基本就利用了這些組織來搭建傀儡政府。表面上還是幫助他們獨立,擺脫蘇聯控制。所以一開始在這些地區有很多老百姓是歡迎德軍的。只是後來德軍過分掠奪和強硬控制。使他們慢慢認清了德軍並不真是為他們。這才也開始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