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德國怎麼才能從事會計這個職業
德國界定會計人員有嚴格的要求,可以不問專業出身,但特別重視實踐能力。培訓和教育手段也多種多樣,如講座、製作光碟、開辟網頁、現場指導等;並根據不同層次人員的接受能力進行有差別的培訓和教育。
國家法律有特別規定
會計審計師是德國會計專業領域層次最高的行業人員。他們通常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在有10年專業實踐的基礎上參加考試。如果大學學制是4年,他們需參加3年的專業實習;如果學制是3年,則需參加4年的專業實習。考試合格後,他們還要經過一定的程序,證明其能履行相關的責任與義務,並按規定投保個人相關保險後,才能成為一名會計審計師。
由於會計審計師職業要求較高,培訓及繼續教育就顯得相當重要。德國法律特別規定,會計審計師每年至少要參加20個學時的再培訓。培訓有面向剛進入實習單位的高校畢業生的培訓,也有針對國家考試考前輔導的培訓,還有大量針對專業人員知識更新的再培訓,其時間不等,大多都是利用休假等空餘時間進行。
德國的中初級層次會計人員類似我國的中初級會計人員,他們稱核算員和會計主管。與會計審計師必須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中初級會計人員可以通過職業教育途徑接受技能訓練。一個中學畢業生畢業後,要想從事會計職業,首先必須在職業學校接受3年的工業銷售專業學習,期間有一大半的時間要在企業進行相關工作的實踐鍛煉。
他們學習的課程有會計學、數學、企業經濟管理基礎知識等,畢業後他們通常會在企業做主要工作人員的助手。工作1年至2年、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後,他們可參加再培訓,並通過總賬會計的考試。這項筆試的內容既涉及銷售、采購、物流、營銷等與會計相關的經濟知識,還涉及成本核算、企業財務管理、稅法知識等,要求考生根據聯邦法規、國際法相關法規製作報表,同時對有關報表進行分析評價,針對有關數據從管理角度給決策層提供意見和建議等。考生通過考試取得證書後,才能從事總賬會計也就是會計主管這一崗位的工作。
多由權威機構組織發起
德國會計人員的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通常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由德國會計標准制定委員會(DRSC)負責。該組織是會計標准制定的權威機構,因為其職能還涵蓋制定企業會計標准,與國際會計標准制定委員會以及其他地區委員會有緊密的合作,並使德國的會計規章制度盡快與國際標准相協調,這對於會計領域的最新標准、前沿領域的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是由德國聯邦會計師審計師協會(IDW)組織。該協會相當於我國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其主要職能是拓展會計審計師的工作范圍,培訓青年會計審計師,支持他們的日常工作。
三是由德國工商總會(DIHK)發起,由其下屬機構組織包括對會計的監管和培訓教育工作在內的各行業的職業教育等。
四是由德國聯邦稅務代理人協會(GCTAA)的會員承辦。該機構是稅務代理人、稅務顧問和稅務咨詢工作者的協會組織。該協會的主要任務和職能是,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對會員進行培訓和繼續教育,同時對會計人員和稅務咨詢人員的工作交流實施監管,以保證其充分履行職業義務,並負責財稅人員的職業培訓以及資格認證。
會計人員主動要求更新知識
在德國,參加培訓機構組織的業務培訓已經成為會計從業人員一種自覺的行為。這不外乎以下兩個原因所致:一是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針對性強,能夠及時地滿足參訓人員的需求;二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要求高,壓力大,所以必須參加相應的培訓和學習。因為他們如果不及時更新知識,一旦工作出現失誤,就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
企業里的核算員,要想成為主管會計,也必須參加嚴格的考試。考試因此成為檢驗培訓機構培訓效果和受訓人員業務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試成績還是用人單位衡量會計人員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
既注重實踐經驗的積累,又注重嚴格的考試,這成為德國人才培訓的鮮明特徵和成功經驗。
這與我國會計人員被動地參加職業培訓、甚至需要通過嚴格的課堂點名的現狀形成了鮮明對比。
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培訓體制沒有完全市場化,過多注重理論知識,忽略實踐知識,針對性不強,使被培訓者無法從中掌握太多實用的知識,且社會缺少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育經驗的多棲教師的挖掘和培養,以致會計職業教育培訓工作之路越走越窄,無法滿足會計從業人員的需要。
⑵ 德國會計專業的基本概況
很多留學生到德國留學的時候都會選擇會計專業,會計德國大學專業是德國很好的專業,未來就業基本不用發愁,隨著國際經濟形勢不斷發生變化,專業的會計人員更受企業公司的器重,市場急需這方面畢業生,目前會計方面學生已經成為胡御德國就業市場的寵兒。因此會計德國專業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德國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第一類是德國會計委員會負責教育培訓,委員會是整個國家會計領域最權威的組織,它主要是負責會計標準的制定,與國際會計委員會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使德國的會計標准能夠與世界保持一致,委員會主要是從事會計標准和會計新領域的教育培訓,德國留學生在這里可以學到會計最前沿的知識,會計是德國留學專業選擇的一個推薦專業。
第二類是會計師協會,這也是會計行業一個非常權威的組織,相當於我國的會計協會,它的主要工作是對會計的領域進行拓展,培養青年會計師,並且為他褲謹岩們的日常工作提供幫助。第三類是德國工商會,它主要負責會計監督和會計職業教育,第四類是德國稅務協會舉辦的培訓,它主要是對會計人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同時提供會計的職業培訓,對會晌神計的等級資格進行認定,德國留學生未來免不了與這些機構打交道,因此要同這些機構維持好關系,對於留學生未來找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⑶ 在德國從事會計行業,考ACCA用處大么
2019年06月24日
ACCA證書有什麼用?為什麼選擇會計專業的大學生都會考ACCA?再送大家一個2019ACCA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自提,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內部講義+解析音頻
ACCA是"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的簡稱,是世界上領先的專業會計師團體,也是國際學員最多、學員規模發展最快的專業會計師組織。ACCA會員資格得到歐盟立法以及許多國家公司法的承認。
ACCA證書主要有三大優勢:
求職
ACCA證書在HR眼裡是一個黃金標簽,ACCA證書是求職者對財務知識掌握的證明,也是求職者學習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的證明,這些都是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自然也是最吸引HR的東西。
升職
ACCA作為一張稀有且高含金量的財會類高端證書,一直以來,都被視為財務管理層崗位招聘條件之一。特別是在外企或是涉及跨國業務的本土企業,ACCA會員掌握的國際會計准則一直是企業財務報告的剛需。在四大中,畢馬威的咨詢版塊一直將ACCA視為升經理的qualification之一,ACCA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跳槽
ACCA證書是資深財務人最好的證明,一大原因在於,在拿下ACCA證書多年後可以直接變為FCCA,即資深ACCA會員。別人簡歷上寫「5年財務管理經驗」,而你,寫的則是「8年ACCA會員」,一下就從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了。
ACCA證書在求職、升職和跳槽時均能發揮不同的價值,這也是ACCA證書倍受財務人青睞的一大原因。ACCA證書會幫助財務人在職場中走的更穩,更遠。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⑷ 會計模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會計模式有什麼區別
這幾種會計模式的區別主要在於:
美國會計模式遵循公認會計原則,主要是保護投資人,尤其是保護潛在權益投資人的利益;
英國會計模式注重真實和公正,會計制度主要是保護債券、股票持有人和債權人;
德國會計模式是以德國及北歐國家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以強調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規則應面向公司、保護公司利益;
法國會計模式是以法國及周邊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以強調會計處理應服從稅法稅則的要求、並與其保持一致;
社會主義會計模式是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會計實務為典型代表,這種會計模式隨著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國家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而逐步消失。
世界各國採用的會計規范在具體形式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英美等英語國家普遍採用的會計准則的形式;另一種是以德國和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法系國家所採用的有關會計立法和會計制度的形式。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形勢的發展,核老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會計規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國家會計規范改沖升形式轉化的趨勢。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德國與法國等近年來相繼成立了會計准則委員會。
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大都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公認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
體系介紹
①國際財務報告准則
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FRS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是由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B -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制定的,包括30項准則和注釋。
由於各國會計體系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各國會計准則的制判碼定和頒布方式的差異,使得國際會計准則在各國被採納的程度有所不同,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甚至不願接受國際會計准則。在日本,會計准則是由日本政府制定的,而日本政府尚沒有意向採用國際會計准則。在英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制定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的會計准則,然而,如果他們覺得本國的會計准則更好,則會保留自己的會計准則,同時讓國際會計准則在實踐中試用三至五年後重新考慮是否採用國際會計准則。代表較高會計水平的美國,目前則要求外國公司必須採用美國會計准則或調整至美國的會計准則。美國甚至希望國內公認會計准則能為全球所接受,等等。
歐盟決定採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歐盟國家的上市公司自2005年起使用該准則,除此之外,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還為許多國家的會計准則提供了基礎,譬如南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中國等。會計師在為歐盟公司及其聯營公司、子公司做賬或者審計時,都會用到國際財務報告准則。
②美國公認會計原則
會計師在處理美國公司或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的賬務時,
⑸ 德國做會計累嗎
累。隨著全世界科技的進步,所有的國家運段之間晌敗都擁有相同的工作,其中德國地區的會計員工,宴悄顫與國內的會計員工是一樣的,都需要每天工作8小時,並且經常加班導致實際上班時間更長,所以在德國做會計員工也是非常累的。會計是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指在公司企業中負責計算賬務的人員。
⑹ 德國會計模式的特點
一、德國會計的外部環境
在西方各國中,德國以其實行社會市場經濟制度而聞名於世。在各國會計模式中,德國的會計模式具有獨特的特點,突出表現在會計制度及實務深受公司法和稅法的影響,強調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面向公司,保護公司利益,並且會計程序和方法具有統一性的特點。德國會計模式對荷蘭、瑞士、瑞典、以色列、丹麥等國產生很大的影響,通常國際會計上把這些國家的會計模式統稱為「德意志會計模式」。
各國會計模式的形成都是多種外部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決定了會計模式的具體內容。要研究某國的會計,首先要分析其面臨的環境因素。下面就對深刻影響德國會計的經濟、法律以及文化環境進行分析,以期更深刻理解德國會計。
1、 經濟環境
(1)「社會市場經濟」模式
德國實行「社會市場經濟」模式,這是一條既不同於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也不同於集中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的「第三條道路」。在這種經濟模式下,國家的職能是維持良好的秩序,使經濟在既定的框架下面運行。國家要建立各項與社會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以保障經濟運行。因而,德國會計規范主要是由政府來制定,具有較強的剛性。
(2)發達的銀行體系和相對不成熟的證券市場
德國政府對銀行業的管制大大松於英、美等國,銀行業獲得空前發展。德國的銀行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投資信託公司於一身。一些主要的銀行影響和控制著整個國家的金融系統。它們向企業提供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務,絕大多數的股票交易業務是由銀行而不是各投資公司經營的,全國工業企業的絕大部分資本也是由銀行提供的。
相比之下,德國的證券市場不能與德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地位相匹配。在1975年至1990年,德國企業以發行股票方式籌措的資金僅占外部資金的5%左右。在這十五年間,股票發行額每年約60億馬克,股票市價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僅為10.7%,而美國則為49.8%。雖然近年來,德國股票市場有了較大發展,但其證券市場依然難以與銀行業對經濟的影響相提並論。
由於銀行有自己的渠道,獲取所需有關企業經營的各類信息,而股票投資者的力量又比較薄弱,企業很少有壓力去增強財務報告的有用性及披露更詳細的信息,以滿足更廣泛的報告使用者的需要。發達的銀行銀行業必然使得德國會計主要是以保護銀行利益為目標,在會計核算上採用過分的謹慎原則。
⑺ 屬於北歐會計模式的是
維護企業利物搏山益
世界五大會計模式為:(1)側重股份有限公司的「真實與公正」觀點銀明的英國會計模罩中式(簡稱英國模式);(2)具有「公認會計原則」的美國會計模式(簡稱美國模式);(3)保證稅收的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會計模式(簡稱法國模式);(4)維護企業利益的北歐會計模式(簡稱北歐模式);(5)計劃經濟的蘇聯社會主義會計模式(簡稱蘇聯模式)。「五大會計模式」最早是由美國會計學會(AAA)在1977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來的
⑻ 德國會計的基本特徵,哪些因素導致了這些特點
會計環境
(一)政治環境因素
德國的政治環境是根據憲法規定的。德國憲法稱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於1949年5月生效。1956年、1968年曾作過大修改。1990年8月,兩德「統一條約」對《基本法》某些條款又作了適應性修訂,10月3日起適用於全德國。《基本法》規定,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德國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聯邦總統為國家元首,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基本法》還規定了三權分立的原則,即國家權利分別由相互獨立、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構行使。
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
聯邦政府行使行政權,由聯邦總理和聯邦部長若幹人組成。社民黨和綠黨於1998年10月27日組成聯合政府。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行使執法權,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 德國政府管理國家與美國不同,不僅在宏觀上管理國家,微觀上也參與管理。不僅立法對微觀經濟的原則進行直接干預,甚至政府直接立法規定會計處理、財務報告格式等細節。但是德國政府幹預微觀經濟的方式也不同於法國,沒有單獨制定《會計法》、《會計總方案》等,將會計問題單獨立法管理。
(二)法律環境因素
德國與以英美為代表的「盎格魯一薩克遜」普通法體系不同,德國法律體系屬於典型的大陸法系,是建立在羅馬法系基礎上的成文法。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是由憲法保障的。憲法一方面強調在德國建立市場經濟所需要的「自由原則」,為其提供法律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又規定國家對社會市場經濟進行干預的「社會原則」,提供國家保障經濟健康、協調發展以及社會公正和安全進行干預的法律依據。德國政治法律制度影響社會市場運行的顯著特點是經濟政策法制化,影響會計環境的主要法律包括《商法 HGB》、《股份公司法AktG》(又稱《股份公司和兩合公司法》)、《公告法PublG》、《股份不公開公司法GmbHG》、《稅法》以及《歐洲引導法》等,會計活動必須遵守這些法律。在德國,《商法》規定了會計處理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股份公司法》、《股份不公開公司法》則是影響不同組織形式企業會計具體處理的最主要因素。在德國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使用不同的公司法,不同的德國公司法對會計處理的規定有所不同。《稅法》是稅務會計的基礎,它對年度財務報表產生很大影響。《公告法》是大型合夥企業必須遵守的披露要求。《歐洲引導法》是歐盟國家必須遵守的法律。
目前,德國對會計行為的規范寓於有關的法律之中。例如,1985年12月19日頒布的《會計指令法Bilanzrichtlinien-Gesetz》是《商法》的第三章,1990年頒布的《銀行會計賣敏指令法》、1994年頒布的《保險指令法》是對商法典有關會計的規定進行修正後,編纂人《商法》的。因此,德國會計處理是法律規定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要求德國會計處理保證合法性是順理成章的。在德國商法中,根據企業的不同法律形式有不同的會計法規。
(三)文化環境因和指素
德中棚枝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詩人、藝術家、思想家和哲學家,德國文化對於世界的貢獻,可以說是眾多精神產品和精神領袖,對世界文化產生過很大影響,尤其是康德、歌德、席勒、貝多芬、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等,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優美的詩歌和樂章,還為人們認識客觀世界提供了諸如形而上學理論、辨證論、唯心論、唯物論、辯證唯物主義、共產主義等理論。從德國「啟蒙運動」以「理性主義」為核心,提倡科學,提倡批判精神和維護人類尊嚴思想的特點,可以看到德國文化中蘊藏的嚴謹的思維邏輯,不滿足於現狀的探索精神。 二次大戰後,為了解決德國面臨的社會發展問題,德國「經濟奇跡之父」路德維希〃艾哈德教授提出了一種啟動並快速推進西德經濟現代化的社會市場經濟理論。
⑼ 在德國學會計
嚴格來說並沒有國際會計師一說,只是比較知名一些,或是在某個地域比如說英聯邦國家承認,如此而已,不要相信網上炒作的噱頭,不過德國應該是採用的國際會計准則IFRS,現在中國的會計准則和IFRS也是蠻接軌的,你回國後想要從事會計或審計,就得考會計證和CPA,這是中國的規矩,你要是不想留在德國,學成回來就業也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有海外名額的招聘的
⑽ 會計模式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會計模式有什麼區別
歐洲大陸
一、歐洲大陸留存收益會計模式 在歐洲大陸,許多國家為了約束公司過量分配,往往從法律上要求公司必須留有一定積累,以利公司持續經營,維護債權人利益。歐洲大陸國家對留存收益的規定主要體現在《商法》和《公司法》中。通常預先提留「盈餘公積」,即按法律規定提取一定比例的留存收益作為盈餘公積。 (一)德國模式 在德國,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權益項目下列有盈餘公積,盈餘公積下面又列有四個子項:法定盈餘公積(Legal reserve)、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Reserve for own shares)、規章性的盈餘公積(Statutory reserves)、其他盈餘公積(Other revenue reserves)。 法定盈餘公積用於彌補虧損和轉增資本。這個做法與我國是類似的,所不同的在於計提比例不一樣。根據德國《股份法》第150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應將年度盈餘減除上個年度的虧損結轉後的5%劃入法定盈餘公積(Legal reserve),其數額最高可達資本金的10%或者達到章程上規定的更高比例為止。上述規定表明:公司每年把當年利潤彌補上年虧損後,將余額的5%作為法定盈餘公積,並且還規定了計提上限10%.一般來說,當資本公積與法定公積之和不超過股本比例的10%時,可用法定公積彌補本年度虧損或以前年度虧損;當資本公積與法定公積之和超過股本的10%時,除了彌補虧損外還可以轉增資本。 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其數額為「自己股票」(相當於國際慣例中的「庫藏股票」)的市值,主要是用於當自己股票再出售、再發行、注銷時,或當自己股票價值按一個較少價值調整時,減少或注銷該盈餘公積。規章性盈餘公積,主要是根據公司的規定自主計提的盈餘公積,或根據法規計提法定盈餘公積與資本公積之和超過10%的部分。由於有這樣兩種來源,所以它可以由公司按其規章使用或按法弊衫定盈餘公積規定的用途使用。其他盈餘公積類似於我國的任意盈餘公積,由公司自主決定計提比例,主要是為了穩定股利的分配,確保小股東在公司盈利時能分得一定的股利。 (二)法國模式 法國對留存收益的規定同德國相似。根據《1966年7月24日第66-537號關於商事公司的法律》第345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制公司,應從當年會計年度利潤中,減去過去的虧損數額之後,提取至少1/20的款額用於設立准備基金,稱為法定準備金。在准備金數額達到公司資本1/10時,凳尺上述款項的提取不再具有強制性。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德法兩國對計提法定盈餘公積的規定實質是相同的,甚至連計提比例也相同。 法國在資產負債表中將盈餘公積列示為:棗卜高法定盈餘公積、由條例或規則規定的盈餘公積(Reserves required by articles or Reserves required by regulatlons)、其他(任意)盈餘公積。與德國相比,法國的盈餘公積少了「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這一項。同時,法國財務報表附註中還要求對盈餘公積進行更詳細地披露。
英美
二、英美留存收益會計模式 在英美會計模式中,公司的利潤分配由公司自行決定。對留存收益,法律上沒有強制要求公司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這是與歐洲大陸模式最大的一個差別。公司對於因特定目的而需要保存的留存收益,只能是暫時的,在特定目的達到或不再需要時,應轉回供利潤分配之用。而在歐洲大陸模式中,公司每年按法定比例固定提留的盈餘公積,則是永久性的,不能轉入未分配利潤。 (一)英國模式 根據英國《公司法》第117條規定:董事會在提出任何股息前,可從公司盈餘中提取他們認為適當的數目作為一項或多項儲備金,董事會可以自由決定把儲備金使用於最適宜使用盈餘的任何地方,在使用期間董事會可根據同樣的自由決定權,或是把它用在公司的業務上,或是用於董事會認為合適的投資(除公司的股份外)上。董事會也可為謹慎起見,將他們認為不宜分派的任何盈餘結轉下屆而不提作儲備金。上述規定表明:公司對於因特定目的而需要保存一部分留存收益時,決定權在公司董事會,並且認為有必要時才提。 由於英國對盈餘公積的計提不作法定要求,因此英國的財務報告中不存在「法定盈餘公積」項目。但對於根據董事會決定提留的儲備則要求披露。在英國資產負債表中,要求披露「對自己股票的儲備」(Reserve for own shares)、「公司條例(或章程)所規定的儲備」(Reserves provided for by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等內容,並列於「資本和儲備」(Capital and reserves)欄下的第四部分「其他儲備」(Other reserves)中。如果公司當年根據董事會的決議不提取這些儲備,則不用披露,靈活性很大。 (二)美國模式 同英國做法類似,美國也沒有要求公司計提法定盈餘公積,留存收益的分配由公司自己決定。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留存收益分為「已分撥的留存收益(Appropriated rerained earnings)」和「未分撥的留存收益(Unappropriated retained earnings)」。 在美國,股份公司在進行留存收益的分配時,如果不用於支付股利而被指定為其他用途,並從當年稅後利潤中扣除,稱為留存收益的分撥(Appropriations of retained earnings),或稱為限制用途(或指定用途)的留存收益(Restrictions of retained earnings)。這個「其他用途」包括:用於公司股票回購(同德英兩國「對自己股票的盈餘公積」)用於公司擴張的內部融資以及公司章程的限制等。公司的稅後利潤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和用於指定用途之後,剩下的才是可分配給股東的留存收益,即未分撥的留存收益。在《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第171條「特殊用途儲備金」中規定:董事可從該公司資金中劃撥出一部分,作為一項或多項儲備金,用於任何適當目的下的股息支付,且可對一項或多項儲備金子以撤銷。 美國的財務報告中有一張專門報表用來反映留存收益,即留存收益表(The statement of retained earnings)。這張表中涉及了留存收益的期初、期末數及股利分配情況,但對留存收益的分撥情況沒有披露。公司往往在資產負債表中對留存收益的分撥進行說明,一般是在「留存收益」項目後面加括弧註明分撥的金額及用途。另外,在財務報告附註中也對分撥情況予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