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葡萄酒的發展
德國葡萄酒業的遺憾
德國是世界十大葡萄酒生產國之一,已有兩千年釀酒歷史。十九世紀末,一瓶上好的摩澤爾河(Mosel)的雷司令(Riesling)令人咂舌。而如今,不要說法國、義大利,就是「釀酒發展中國家」如美國、智利、南非、澳大利亞的名氣都比德國響亮。國際著名的葡萄酒作家Robinson女士形容德國的葡萄酒時說:「令人失望地落後於時代,甜甜的像止疼葯一樣的白葡萄酒,雷司令。德國葡萄酒在海外的形象已經被無所顧忌的標著Liebfraumilch或者類似字樣的糖水不可修復地毀壞了。德國正在建立一套新的體制,希望重振中等價位干酒的概念形象。同時,一些頂級酒庄正在把甜得過分的葡萄酒改造成無可比擬的、更加優雅的白葡萄酒。」
悠久的葡萄酒文化
去過德國的人,都會羨慕造物主對這個國家的厚愛。被無數的詩人、畫家、音樂家贊頌過的萊茵河谷如詩如畫:充足的日照,溫和的氣候,河水清澈豐溢,山坡上有著大片大片的葡萄園……因其美麗的風光,地靈人傑,每當葡萄成熟的時候,德國葡萄酒產區便遊人如織。
素有「啤酒王國」之稱的德國,其葡萄酒雖然沒有啤酒那麼大的名聲,但也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德國種植葡萄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那時,羅馬帝國佔領了日耳曼領土的一部分,就是現代德國的西南部。羅馬殖民者從義大利輸入了葡萄樹以及葡萄栽培和釀酒工藝。中世紀的時候,葡萄和葡萄酒主要是由修道院和修道士發展起來的。此後德國的葡萄酒文化同基督教有密切的關系,至今有些種植區還在主教的所有權之下或者留下了主教教區的名稱。到了19世紀德國的葡萄酒商業比較發達,總種植面積大於今天的幾倍。但是後來出於工業革命和戰爭等各種動亂的原因,德國的葡萄酒業衰退了許多。如今,葡萄酒在德國已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韻味,從酒杯酒具,酒館酒吧,到各種葡萄酒節,以及葡萄酒品嘗會,專題講座等活動,每一個享用葡萄美酒的場合都充滿著浪漫氣息。德國葡萄酒文化也與音樂生活緊密相連。一年一度豐收季節的德國葡萄酒女王選舉和仲夏時節在葡萄酒產釀區舉行的音樂會,更是把德國葡萄酒文化渲染到極致,吸引著無數遊人酒客流連忘返。
德國共有24萬英畝葡萄園,葡萄酒年產量約一億公升,以白葡萄酒為主,約占總產量的87%。因為德國的葡萄酒產區分布在緯度47—52度之間,是世界上緯度最北的葡萄酒釀造地區。靠北的地理位置讓德國的氣候比世界其他地方的葡萄產區要更加寒冷,所以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比紅葡萄酒的產量要高,而且類型非常豐富。從一般半甜型的清淡甜白酒到濃厚圓潤的貴腐甜酒都有,另外還有製法獨特的冰酒。德國葡萄酒的種植區以及葡萄的品種與其它國家相比,德國葡萄酒最大的特點是清新、透明。
德國沒有像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那樣好的自然條件。該國溫度較低,不能到處都發展葡萄種植。然而德國有萊茵河、摩澤爾河、美因河、內卡河、阿爾河及納厄河等眾多的河流和支流的大片河谷地。在河谷地帶,日照充分,氣候溫和濕潤,冬季的適當低溫又滿足了葡萄枝蔓休養生息的條件。而且河水在白天可以吸收熱量,晚上釋放熱量,葡萄園由此獲得相對較高的溫度。因此,德國的葡萄園全部建在河谷地帶,在河谷發展葡萄園,成了德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的一大特色。
德國酒在世界上的地位
德國葡萄酒業雖然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過去,德國的葡萄酒在國外一直被歸入廉價雜牌酒。
由於德國葡萄酒的生產和消費與歐洲其他地方不同,多數人都知道德國是個啤酒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德國人年平均啤酒消費量是127公升,但是葡萄酒消費只有23升。前面說到的歐洲國家都是以葡萄酒作為日常的酒精飲料,因而日常飲用葡萄酒產量較高。相對而言,在德國,因為啤酒是日常的酒精飲料,所以對日常葡萄酒需求不高。德國葡萄酒的聲譽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在很多世界大都會里還是無人問津。
在巴黎、羅馬、東京、莫斯科或紐約的一流餐館里都有著相同的說法:德國葡萄酒沒有地位。專家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德國葡萄酒不善於做廣告。德國廉價酒如「nun」對德國葡萄酒的形象有害無益。的確,在80年代Num.「藍仙姑」把微甜的葡萄酒帶給世界,流行一時,然後就是一大堆更為蹩腳的復製品,讓所有人幾乎忘了德國很多地方出產細致優雅的各種帶有Terroir特點的葡萄酒。
在巴黎,只有行家才會看中德國葡萄酒,而在塞納河邊的一流餐館里卻不大見到德國葡萄酒,即使是個別的餐館有,也很少有人問津。這也難怪,在葡萄酒的天堂法國,當然是自產的葡萄酒地位至高無上。
在比利時,德國葡萄酒同樣是行情不好。在高檔餐館里,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都是點法國葡萄酒。通常,餐牌上只列有三種德國白葡萄酒和一種德國紅葡萄酒,而德國的葡萄酒種類實際上有2000多種。
在羅馬,德國葡萄酒的境遇也好不了多少。一位在羅馬工作的德國著名廚師說:「我們只提供很少種類的德國葡萄酒,因為客人們更喜歡義大利葡萄酒。不過,義大利人倒是喜歡德國的冰酒(Eiswein)」
在紐約一些著名的酒店,如瓦爾多夫阿斯托麗亞大酒店,餐牌上根本就看不到德國葡萄酒。只有誰在那裡舉辦晚會時,才可以點德國葡萄酒,但是這要提前三周預訂。在42號大街的希亞特大酒店和百老匯的馬里歐特馬奎斯大酒店,德國葡萄酒則名不見經傳。
德國葡萄酒在莫斯科也賣不動。莫斯科堪平斯基大酒店的餐館總管說:「我們雖然供有德國葡萄酒,但卻沒人會點它。」與此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智利或南非的葡萄酒在莫斯科很受歡迎。在日本,60%的進口葡萄酒來自法國。而且,智利和美國加州的葡萄酒在日本正越來越受到青睞。
倫敦是世界上唯一能在一流酒店和餐館的餐牌上看到德國葡萄酒字樣的大都會。在那裡,常見的是莫澤爾、萊茵谷地和萊茵地區的葡萄酒。
葡萄酒法急待維新
導致德國葡萄酒在國際上地位不高的原因,德國的酒法自然「功不可沒」。
德意志這個名字聽起來總給人一點冷冰冰,甚至有些機械的感覺。總覺得德意志民族乃至他們的產品都有著一點嚴謹甚至古板的科學精神,德國的釀酒業亦是如此。德國的葡萄酒法律相當繁瑣,這一點繼承了德國人嚴謹的作風。德國酒標的取得程序極為嚴格,通常做法是:不以出產地作為質量檢測標准,而是以瓶中盛裝的成品酒為檢測對象;所有成品酒裝瓶後,生產者必須持樣品和有關材料送往官方主管機構進行全面理化分析和感官測定;每種酒按照檢查後所獲評分方能得到相應的可使用酒標。反映到酒的標簽上就是一大堆令人雲里霧里的德文符號。德國葡萄酒酒標看上去非常復雜冗長。從一瓶酒的標簽上,只能看到生澀難懂而又饒舌頭的詞彙。上面布滿各種各樣有用沒用的法律要求的信息,再加上巴洛克式的字體,給人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
於是,德國酒碰到與義大利酒同樣的困難,使得不懂德語的人面對異常復雜的酒標,感到非常迷惑。在購買德國酒時,消費者自然會產生兩種心理,第一是只買最流行和廣為人知的產品如「Liebfraumilch」,其次是害怕會吃虧,而不買貴價酒。結果便是局限了該國葡萄酒業正常的發展。
我想很少有人會認真研究德國酒標上每一個字代表的意思,因為那就要說起繁文縟節的德國酒法,更增加了德國酒給別人的刻板印象了。很長一段時間,德國葡萄酒價錢一再暴漲。專家們都把責任賴在1970年的德國酒法(Das;deutsche;Weingesetz)上,特別是其中對葡萄酒的分級,更是眾矢之的。
這個酒法把葡萄酒分作兩大類:普通酒(亦稱餐酒)和高質酒。高質酒對原料、加工等都有明確、細致的規定,要經過嚴格、繁瑣的檢驗。而普通酒除去常規的食品檢查,不受特別的質量限制。
德國酒法不僅規定了在哪個地區適宜栽種什麼葡萄品種,同時還規定了葡萄收獲的日期和含糖量。
加不加糖,這是個關鍵。德國人是個愛干凈的民族,喜歡講究純潔,這也體酒法中。德國的啤酒有所謂的「純凈原則(Reinheitsgebot)」,即:在德國生產與出售的啤酒中,除了水、大麥與酒花,什麼也不許加。1970年的酒法對葡萄酒也特別講究單純。葡萄要含有充足的糖分,就需要日照。但是,中歐的氣候偏偏是陰雨連綿,難見天日。種出來的葡萄,往往糖分不足。所以,在釀造時需要加糖。這卻是德國的消費者與立法人不能接受的。所謂高質酒,第一大忌諱就是加糖。原則上講,一切高質酒都不許加糖,發酵全要靠葡萄本身的糖分。但是,因為氣候的原因,這樣規定未免太苛刻。所以,酒法特地網開一面,在高質酒加入了「特定種植區的高質酒(簡稱QbA)」一級。QbA允許在釀造時加糖,但其對葡萄品種和種植區域的選擇、釀造工藝等等,都有嚴厲的規定。
而恰恰矛盾的是,德國酒法又規定,只要葡萄足夠成熟,含糖量夠高,就一定能釀出好酒。此法一出,不論優劣,大家都爭著造甜酒。只要葡萄熟、糖分高,都可以入極品。其實,在評定葡萄酒優劣時,要靠那些超級鼻子和超級舌頭,再精密的儀器也派不上用場。葡萄酒好喝不好喝,除去其中的糖、酸與酒精,很多測不出來的元素,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它們之間相互的配合,更是個心裡知道,嘴上說不出的東西。但是德國酒法恰恰違背了這個原則,企圖用物理、化學測量來代替人的嗅覺和味覺。他們特地培養了很多早熟、高產、抗病力強的雜交品種。大部分原來種植雷司令(Riesling)的地段,都改種這些「新品種」了。結果,酒味越來越淡,喝起來象甜酸汽水。加上眾多釀制精細、有特色的小酒農紛紛倒閉,工業化大批量產品充斥市場。
杜工部有句詩說「戶大嫌甜酒」,消費者喝多了這種甜而無味的「酒」,也厭了。尤其是年輕人,並不太喜歡甜酒,再者甜酒只適宜當餐前開胃酒或餐後甜點,與現今喝酒是隨興的消費型態有所沖突。於是,德國葡萄酒的名聲一落千丈,價格也跟著跌下來。價格越低廉,酒農的盈利就越少,就更被迫提高產量,而高產又反過來壓低酒價。年景不好,酒農收入當然不好;而好年景,產量高,價格下跌,酒農的日子又不好過。於是,年年靠歐共體補貼。如此惡性循環,不可遏止。
雷司令葡萄酒的革命帶來希望
幾十年來,德國的葡萄酒一直被外界嘲笑為味甜、廉價。德國種植葡萄的農民希望這一現象能一去不復返,正試圖改變德國葡萄酒在國際酒業眼中低廉、刻板的形象。一些有勇氣、有遠見的酒農,看到問題的關鍵,重新恢復雷司令的種植,精工細作,降低產量,強調特色,拒絕大路貨,才使得德國葡萄酒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回升。薩爾河畔有個小小村子,名叫Wiltingen,這里有位叫Egon Müller的年輕酒農,經營著一片13公頃的雷司令園。他釀出的特選品雷司令酒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幾年前在世界名酒拍賣上,一瓶1990年的Egong Müller zu Scharberghof的Riesling Auslese竟達到了三十多萬美金的價格。他是德國新酒農的典範。
「雷司令葡萄酒的革命」似乎並非源自名流顯貴們的心血來潮,據說雷司令是現代清淡菜餚的理想佐餐伴侶。除此以外,幾乎沒有任何一種葡萄酒像它這樣與亞洲和中美洲烹飪技術最佳地協調起來。雷司令酒的純凈度,以及果香味、清鮮和不上頭都是它廣受歡迎的原因。
雷司令葡萄酒的復興無疑要歸功於在國際葡萄酒業起定調作用的美國葡萄酒雜志。它稱贊2001年釀造的雷司令酒是「30年來最佳年份的葡萄酒」。布魯斯·桑德松在《葡萄酒旁觀者》上撰文說,他在德國隨機品嘗了425次雷司令酒,其中超過60%可以評90分以上。這使雷司令以及整個德國葡萄酒突然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而且馬上就反映在出口方面。據德國葡萄酒研究所消息,德國葡萄酒對主要市場出口在銷量及金額方面均有大幅增長。以雷司令為主要品牌的德國葡萄酒已進入全球高檔酒市場。
奠定雷司令成功的基礎是葡萄園以及現場措施。德國種植葡萄的農民追求的不是高產值。他們把每公頃的葡萄酒產量嚴格定在低於100百升的水平之下。產量壓縮的更低。所謂頂級頭等葡萄酒必須出自嚴格界定的頭等葡萄園。
無論如何,對古老的德國名貴品種雷司令酒而言,這一成功是期待已久和當之無愧的。雷司令的成功是遵循一種內在邏輯,因為這一經典品種的再度輝煌並非偶然或市場的變化無常,而是以嚴格的質量要求為基準的,它也是對所有人付出的辛勞的一種回報。
然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清楚的意識到,無論技術領域如何革新,也無法彌補葡萄酒體系本身所留下的遺憾。
「德國製造」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因為,德國產品規定嚴,做工精,反復檢查,一絲不苟。但這只適用於工業產品。農產品的質量常常不能用物理、化學標准來衡量,而是徹頭徹尾的「口味問題」,這里特別需要農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但德國苛刻的酒法卻給釀酒業帶來了很多的限制,要在遵循這些繁瑣而不合理的規定下釀造出香醇的美酒畢竟是任何釀酒師都難以做到的。
因此,勸戒德國酒界,不僅要靠質量取勝,德國酒法的維新更迫在眉睫。
Ⅱ 葡萄的歷史有什麼
這是葡萄酒的歷史:一般認為大概在公元前7000-5000年,人類和葡萄酒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同時那個時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葡萄原產地定居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人們轉變以往的生活方式,學習馴養動物和種植莊稼,同時為了儲備足夠的食物過冬,人們學會了製作葡萄酒。考古學家指出,第一批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人類可能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區一高加索山脈南部地區,黑海和裏海之間。這個地區位於當今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境內。
這個時期的閃族人為葡萄酒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是閃族人的兩大貿易夥伴。埃及人記載葡萄酒年份和葡萄園,這對葡萄酒初期的歷史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而腓尼基人對葡萄樹的栽培和飲用則給當今的葡萄酒帶來了更加深遠持久的影響!在古代文明中,希臘人對葡萄酒文化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希臘人通過殖民拓展了葡萄種植區域,發展了葡萄酒釀造和葡萄栽培的技術,並向大眾推廣葡萄酒。希臘文化的衰退後羅馬人開始在歐洲地區擴張,羅馬人用手稿記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了解土壤、坡度和葡萄園方位的重要性,並發展了歐洲的葡萄酒貿易,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歐洲葡萄園也得到廣泛拓展,在柏油公路出現之前,河流是最有效的交通悶梁路線,所以羅馬人在主要的河流沿岸建立了很多葡萄種植區。羅馬人對當今一些歐洲地區的葡萄酒發展算是功不可沒,這些地區包括:法國勃艮第(Burgundy)、波爾多(Bordeaux)、香檳(Champagne)、阿爾薩斯(Alsace)、隆河谷(Rhone)等等。中世紀時期 (On the Middle Ages)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羅馬文化衰退,帝國消失之後,歐洲進入了所謂的「黑暗時期」,與羅馬帝國相比,這個時期的葡萄酒更加的具有地域局限性。而基督教修道士在這個時期為葡萄栽種和葡萄酒的釀造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葡萄酒也稱為基督教聖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督教的兩個分支:本篤會和西多會在維護和發展葡萄酒文化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富裕的、有學問的本篤會對文獻求之若渴,他們記載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的重要資料。通過接受捐贈,他們聚集了歐洲一些最好的葡萄園,其中一些葡萄園仍然在法國和德國境內經營,而勤勞的西多會修道士也建立了很多重要的葡萄園。15世紀之後,很多非宗教的內容逐漸引入葡萄酒行業,新世界大門的敞開後,增加了栽培葡萄的機會,葡萄酒行業也在南北美洲境內新的人口聚居地迅速發展,修道院的葡萄園如雨後舂筍般湧出,同時為了滿足教堂和商人的需要,商人們在港口城市設立店鋪為歐洲和美洲人提供葡萄酒。19世紀末,優質葡萄酒的緊缺在歐洲地區滋生了很多犯罪行為,假冒偽劣猖獗,為了保護葡萄酒行業,各國政府被迫採取措施預防假貨,保證酒標上地理產區的真實性。到了20世紀頃模30年代,法國已經建立了一套監 控地理產區命名(酒標上標出的地理產區)的法規,後來成為葡萄酒行業的國際標准雀罩緩。經歷了葡萄酒的黑暗時期,歐洲和新世界的葡萄酒行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新技術(例如不銹鋼容器)的出現也提高了葡萄酒的釀造標准,全球旅行使得消費者享有更多的體驗,對於葡萄酒飲家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興奮的時期!
Ⅲ 我想要關於葡萄的資料,很急,求解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名醫別錄》:葡萄,生隴西五原燉煌山谷。
2、《綱目拾遣》:瑣瑣葡萄,出吐魯番[1],北京貸之,形如胡椒,系葡萄之別種也。按《紫桃軒雜綴》,瑣瑣葡萄,神農九草之一,中土久有,不俟博望從西域[2]帶來也。
葡萄屬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實,為落葉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葡萄原產於歐洲、西亞和北非一帶。據考古資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大約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也開始了葡萄栽培。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
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並進行葡萄酒釀造國家是希臘。[3]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產,主要產於新疆、甘肅、山西、河北、山東等地。莖蔓長達10~20米。單葉,互生。花小,黃綠色,組成圓錐花序。漿果圓形或橢圓形,因品種不同,有白、青、紅、褐、紫、黑等不同果色。果熟期8~10月,中國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歷史,相傳為漢代人張騫引入。
葡萄品種很多。全世界約有上千種,總體上可以分為釀早旅斗酒葡萄和食用葡萄兩大類。世界栽培品系有歐洲品系(European grape)及美洲品系(Fox grape)兩大系統,根據其原產地不同,分為東方品種群及歐洲品種群。我國栽培歷史久遠的「無核白」、「牛奶」、「黑雞心」等均屬於東方品種群。「玫瑰香」、「佳麗釀」等屬於歐洲品種群。鮮用或陰干備用。
葡萄(28張)
在果品中,葡萄的資歷最老,據古生物學家考證,在新生代第三地層內就發現了葡萄葉和種子的化石,證明距今六百五十多萬年前就已經有了葡萄。有的學者認為在23000萬年前至6700萬年前就有類似葡萄的植物。
「提子」即廣東語「葡萄」的意思,是商品名稱。從廣義上講,紅色的葡萄即為紅提,黑色的葡萄稱黑提,青色的葡萄則叫青提。但是,「提子」的叫法是在近幾年引入美國紅地球葡萄後才開始在國內流行的。人們只把從美國引進的紅地球等葡萄稱為「提子」,而對巨峰、玫瑰香等還叫葡萄。
「水晶明珠」是人們對葡萄的愛稱,因為它果色艷麗、汁多味美、營養豐富。果實含糖量達陸磨10%~30%,並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又有增進人體健康和治療神經衰弱及過度疲勞的功效。
編輯本段人工栽培生態條件【地形條件】
1.緯度和海拔: 世界上大鎮汪部分葡萄園分布在北緯20-52度之間及南緯
葡萄樹上(9張)
30-45度之間,絕大部分在北半球。海拔高度一般在400-601米。中國葡萄多在北緯30-43度之間海拔的變化較大,約200-1000米,河北懷來葡萄分布高度達1100米,山西清徐達1200米,西藏山南地區達1500米以上。緯度和海拔是在大范圍內影響溫度和熱量的重要因素。
2.坡向和坡度: 在大地形條件相似情況下,不同坡向的小氣候有明顯差異。通常以南向(包括正南向、西北向和東南向)的坡地受光熱較多,平日氣溫較高。坡地的增溫效應與其坡度密切相關。一般坡地向南每傾斜1度,相當於推進1緯度。受熱最多的坡地角度約為20-35度(在北緯40-50度范圍)。葡萄因較耐乾旱和土壤薄,可以在相對不大范圍內發育根系,所以比其它果樹更適宜在坡地上栽培,然而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嚴重,因此,在種植葡萄時應優先考慮坡度在20-25度以下的土地。
3.水面的影響: 海洋、湖泊、江河、水庫等大的水域,由於吸收的太陽輻射能量多,熱容量較大,白天和夏季的溫度比陸地低,而夜間和冬季的溫度比內陸高。因此,臨近水域沿岸的氣候比較溫和,無霜期較長。臨近大水面的葡萄園由於深水反射出大量的藍紫光和紫外線,漿果著色和品質好,所以選擇葡萄園時盡量靠近大的湖泊、河流與海洋的地方。
【土壤條件】
葡萄可以生長在各種各樣的土壤上,如沙荒、河灘、鹽鹼地、山石坡地等,但是不同的土壤條件對葡萄的生長和結果有不同的影響。
1.成土母岩及土心 :在石灰岩生成的土壤或心土富含石灰質的土壤上,葡萄根系發育強大,糖分積累和芳香物質發育較多,土壤的鈣質對葡萄酒的品質有良好的影響。世界上著名的釀酒產區正是在這種土壤上,如香檳地區和夏朗得—科涅克地區等。但土層較薄且其下常有成片得礫石層,容易造成漏水漏肥。
2.土層厚度和機械組成 :葡萄園的土層厚度一般以80-100㎝以上為宜。沙質土壤的通透性強,夏季輻射強,土壤溫差大,葡萄的含糖量高,風味好,但土壤有機質缺乏,保水保肥力差。粘土的通透性差,易板結,葡萄根系淺,生產弱,結果差,有時產量雖大但質量差,一般應避免在重粘土上種植葡萄。在礫石土壤上可以種植優質的葡萄,如新疆土魯番盆地的礫質戈壁土(石礫和沙子達80%以上),經過改良後,葡萄生長很好。
3.地下水位:在濕潤的土壤上葡萄生長和結果良好。地下水位高低對土壤濕度有影響,地下水位很低的土壤蓄水能力較差;地下水位高、離地面很近的土壤,不適合種植葡萄。比較適合的地下水位應在1.5-2米以下。在排水良好的情況下,在地下水位離地面0.7-1米的土壤上,葡萄也能良好生長和結果。
4.土壤化學成分:對葡萄植株營養有很大意義。一般在PH為6—6.5的微酸性環境中,葡萄的生長結果較好。在酸性過大(pH接近4)的土壤中,生長顯著不良,在比較強的鹼性土壤(pH為8.3-8.7)上,開始出現黃葉病。因此酸度過大或過小的土壤需要改良後才能種植葡萄。此外,葡萄在果樹中,是屬於較抗鹽的植物,在蘋果、梨等果樹不能生長的地方,葡萄能生長的很好。
【氣候因素】
是葡萄品種區域化的主要指標之一。法國人認為,只有在某種特定的土壤中栽培的葡萄,才能釀造出具有特殊風味的世界名酒。但對世界廣闊的葡萄產區來講,這種以土壤進行葡萄區劃的情況、不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影響葡萄品質和葡萄酒質量的因素是綜合性的。僅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是氣候對葡萄的生長、結果和葡萄酒的優劣起主導作用,氣候因素已成為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光照、量度、降水等天氣條件都是葡萄生長和結果所必需的,特別是夏秋季的天氣狀況。
1.光照:太陽能是葡萄進行光合作用唯一的能源.是葡萄進行能量和物質循環的動力,葡萄產量和品質的90%—95%來源於光合作用。真正消耗於光合作用的太陽能在許多情況下,還沒有達到太陽總能量的1%。在我國一般葡萄園太陽能的利用率僅為0.5%左右。 葡萄是喜光作物,幾千年來人們為它搭架和整形修剪,以便使它獲得更充足和合理的光照。
2.溫度:溫度(熱量)是影響葡萄生長和結果最重要的氣象因素。葡萄屬暖溫帶植物,要求相當多的熱量。葡萄生長期(從明芽至槳果成熟)需要的月平均氣溫在10度以上的活動積溫、因品種不同而存在差異。溫度對葡萄生長、結果的進程也產生重要影響。高溫能對葡萄造成危害,但程度遠遠不如低溫,低溫對葡萄的傷害是世界葡萄栽培中常遇到的問題、低溫限制了葡萄的栽培區域。葡萄一般栽培在北半球北緯20—51℃之間。歐洲葡萄品種的栽培北限是德國的萊茵河流域,栽培的南界伸展到了印度。在南半球、葡萄主要栽培於南緯20—40℃之間。歐洲葡萄的種植范圍朝赤道方向擴展的限制因素是高溫、病害和缺乏足夠的低溫誘發葡萄的休眠。歐洲葡萄向兩極方向擴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生長季節短、不足以保證果實和枝蔓成熟以及抵禦冬季低溫。
3.降水:降水的多寡和季節分配,強烈地影響著葡萄的生長和發育,影響著葡萄的產量和品質。在某些地區,對某些栽培品種、降水量季節性的變化是葡萄品種區域化的最重要的氣候因素之一。降水量季節性的變化,因世界不同的氣候類型.而表現出顯著的差異。地中海氣候的降水量季節分配的特點是:夏秋乾旱.冬春多雨。而我國主要葡萄栽培區的氣候為季風氣候(除新疆外),夏季高溫多雨,南方春季陰雨天氣更加重了葡萄栽培的難度。除新疆外,對葡萄不利,水分脅迫現象對葡萄表現十分顯著。生物學特性【溫度】
葡萄各種群在生長各個時期對溫度要求是不同的。如早春平均氣溫達10℃左右,地下30cm土溫在7-10℃
時,歐亞和歐美雜交種開始萌芽;山葡萄及其雜種可在土溫5-7℃時開始萌芽。隨著氣溫增高,萌發出的新梢便加速生長,最適於新梢生長和花芽分經的溫度是25-38℃。氣溫低於14℃時不利於開花授粉。漿果成熟期最適宜的溫度是28-32℃,氣溫低於16℃或超過38℃時對漿果發育和成熟不利,品質降低。根系開始活動的溫度是7-10℃,在25-30℃時生長最快。不同熟期品種都要求到有效積溫,如早熟品種莎芭珍珠有效積溫需21℃,中熟品種葡萄園皇後需25℃,晚熟品種龍眼需33℃才能充分成熟。
對低溫的忍受能力因種類和器官不同而異,如歐亞種和歐美雜種,萌發時芽可忍受-3至-4℃的低溫;嫩肖和幼葉在-1℃、花序在0℃時發生凍害。在休眠期,歐亞品種成熟新梢的冬芽可忍受―16℃至―17℃,多年生的老蔓在-20℃時發生凍害。根系抗寒力較弱,歐亞群的龍眼、玫瑰香、葡萄園皇後等品種的根系在―4℃至―5℃時發生輕度凍害,-6℃時經兩天左右被凍死。北方地區採用東北山葡萄或貝達葡萄作砧木,可提高根系抗寒力,其根系分 可耐-16℃和-11℃的低溫,致死臨界溫度分別為-18℃和-14℃,可減少冬季防寒埋土厚度。
Ⅳ 種植葡萄的季節是幾月份到幾月份
春季發芽前爛沒半個月左右(魯南碼畝地區,3月中旬),一般是1月-2月扦插,3-4月份出苗移栽。
葡萄種植後2~3年結果,生產期可達20年。根系發達,吸收根集中在20~60厘米土層中。歐洲葡萄根系在土溫7~9℃時開始活動,12~14℃時發生新根。冬芽一般在春季氣溫達10℃後萌發抽生新梢。
葉腋中的夏芽萌發成副梢。生長期要求溫暖、陽光充足、夏季長期乾燥等。最適宜溫度為25~30℃。氣溫高、晝夜溫差大,養分積累多、果實著色好、含糖量高。葡萄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地下水位低於1米,大多土壤均可種植,含鈣質多的最為適宜。葡萄主要用扦插、壓條繁殖。
(4)德國什麼時候開始種植葡萄擴展閱讀:
歐洲葡萄起源於地中海、黑海和裏海沿岸。在5000年前敘利亞、埃及、伊拉克、南高加索飢模納,與中亞細亞等地即有栽培。後向西沿地中海傳到西歐,向東傳到東亞。
栽培最多的國家為西班牙、義大利、蘇聯和法國;其次為土耳其、葡萄牙、阿根廷、羅馬尼亞和美國等。中國主產區在新疆,約佔全國栽培面積30%以上。
Ⅳ 雷司令的種類
著名的雷司令葡萄酒包括: 藍姑雷司令 波里博士酒庄雷司令 藍色德堡雷司令 洛溫斯坦雷司令。 雷司令葡萄酒具有濃郁、獨特的果香和花卉香氣。他們殘留糖份很高,因為它們含有大量的天然酒石酸。 雷司令葡萄酒1400年或更早的時期,德國就開始種植雷司令葡萄。這種用途廣泛的葡萄可製成下列白葡萄酒品種: 干白 半干 半甜 起泡酒 甜酒 冰酒雷司令葡萄土壤特性非常強,即在個別種植雷司令葡萄的地區,土壤對酒的個性影響很大。 雷司令葡萄酒的窖藏時間很長。據報道,有些雷司令葡萄酒經過上百年的窖藏仍然味美甘甜。很多人認為雷司令最好的白葡萄酒。雷司令葡萄有時被稱為: 約翰內斯堡雷司令 萊茵河 白雷司令。
Ⅵ 莫澤爾是德國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每年都會有很多大大
百利生
德國一共有13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分別是阿爾,巴登,弗蘭肯,黑森貝格施特拉瑟,中萊茵,莫澤爾,納赫,普法爾茨,萊茵高,萊茵黑森,薩勒-斯特魯特,薩克森和符騰堡。這些產區多位於德國西部地區,最著名的是莫澤爾和萊茵高產區。
莫澤爾產區
莫澤爾產區陡峭的葡萄園
莫澤爾是最著名的德國葡萄酒產區。莫澤爾的葡萄酒產量在13個德國官方產區中排名第三位。2世紀時,羅馬人開始沿著莫澤爾河在特里爾城種植葡萄。目前,該地域的葡萄園都在河邊陡峭的山坡上。世界上最陡峭的葡萄園就位於這個地方,傾斜度達到65度。
莫澤爾產區屬於涼爽的北方大陸性氣候。把葡萄種植在斜坡上,有利於讓葡萄藤更多的暴露在陽光之下,從而加速葡萄的成熟。不過在斜坡上無法使用各種機械設備。與平地上的葡萄園相比,斜坡上的葡萄園需要花費7倍多的人工操作。在斜坡上的葡萄園工作,也更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莫澤爾產區以雷司令葡萄酒聞名世界,不夠該產區也廣泛種植穆勒-圖爾高葡萄。莫澤爾的雷司令白葡萄酒可躋身世界最優葡萄酒之列。
萊茵高產區
萊茵高約翰山堡葡萄園。這里是最早大規模種植雷司令的葡萄園之一,也是德國貴腐酒的發源地。
萊茵高產區只有大約3100公頃的葡萄園,佔德國總葡萄園面積的3%。但是該產區的高品質葡萄酒為德國葡萄酒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在萊茵高,最多的葡萄品種是雷司令,佔80%的份額,其次是黑皮諾(12%)和穆勒-圖爾高(2%)。有文獻可查的葡萄種植開始於1435年。
萊茵高屬於偏冷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攝氏度,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643小時,年平均降雨量只有536毫米(與加州納帕谷相當)。該產區地質五花八門,有板岩、石英岩、砂岩、礫石、黃土等,對葡萄酒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與莫澤爾產區的陰柔風格不同,萊茵高產區的優質葡萄酒通常更有陽剛氣息。萊茵高葡萄酒在結構和質地上更加穩定,具有可辨別的酸性骨幹。最好的萊茵高雷司令葡萄酒通常更有深度和力量,而最好的莫澤爾葡萄酒則更優雅華麗。二者都可躋身世界最佳白葡萄酒之列。
Ⅶ 葡萄栽培歷史
在瑰麗多姿的百花園中,葡萄是一種古老栽培果樹。在埃及古墓中曾發現葡萄的種子和描繪葡萄的圖案,證明人類栽培葡萄的歷史,至今約有5000-7000年,而在我國,葡萄的栽培歷史至少也有2000年之久。據《史記》記載:「宛左右,以葡萄為酒,漢使取其實」。後魏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一書也記載:「漢武帝使張騫至大宛,取葡萄實,於離宮別館旁盡植之。」但實際上,比此更早一些時候,生活在我國西北邊疆的少數民族早已從事葡萄種植。後來,隨著經濟活動的開展,逐步向內地移栽。其傳播路線大致先逾蔥嶺,傳入南疆,然後進入玉門關,過河西走廊,經隴坂高原,最後傳入內地。葡萄被引進我國之後,由於它原是一種起源於亞熱帶的果樹,耐寒能力較差,因而開始引種到我國華北、東北地區時很難越冬生存。但是,在我國勞動人民精心培育下,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創造了坑埋葡萄藤蔓越冬的方法,保證了葡萄安全越冬。同時,還創造了葡萄的貯藏技術,為北方寒冷地區發展葡萄生產提供了可能條件,從而使葡萄這個來自遠方的珍果,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紮根繁衍並迅速發展成為我國溫帶地區「園植戶種」分布廣泛的果樹。
公元七世紀,我國又從鄰邦回紇引進優良的葡萄品種「馬奶」,並學會了釀制葡萄酒的新方法,從而又使我國葡萄的種植面積進一步迅速擴展。到唐宋時代,我國的廣西、雲南、四川等省葡萄種植也相當廣泛,數量之多,也可與桃李、柑桔蜚聲齊名,並且遠運各地,「售之四方」。明代我國北方的河北、山東、山西等省,葡萄栽植規模更為擴大,品種也增多,有「龍草珠」、「馬奶頭」、「水晶球」、「紫葡萄」等四種。
到滑桐激了清代,我國栽種的葡萄品種已發展到15種之多。從上述可見,我國葡萄栽培歷史相當悠久。
在我國,除了引入的外來的葡萄品種外,還有一種土生土長的野生葡萄,在東北、華北地區叫山葡萄信襪,在南方各地叫做葛藟。至今大部分呈野生狀態,分布在天然的灌叢林中,常常被採集來釀酒、制葯,也是作為嫁接改良葡萄品種的重要砧木。
人類利用和栽培葡萄的歷史悠久。
考古研究表明,早在 5 000〜7 000年前,在古埃及、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 域、外高加索、中亞細亞等地即有葡萄栽培。裏海、黑海和地 中海沿岸國家是世界葡萄栽培和釀酒最古老的中心地區。
葡萄栽培遍及世界五大洲,全世界葡萄栽培面積接近1 000萬公頃,年產超過6 000萬噸,居世界水果產量第二位。世 界上葡萄產量和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依次是:義大利、法國、美國、西班牙、中國、土耳其、阿根廷、伊朗、德國、智利、南非、羅馬尼亞、希臘、澳大利亞。
多年來,世界葡萄的發展趨勢是 穩定栽培面積,著重提高產量和品質。
葡萄栽培的歷史葡萄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樹樹種 之一。
從考古發現的葡萄葉片與種子的化石推測,在幾百萬 年以前,葡萄就已遍布歐洲、亞洲和美洲。人類栽培、輪稿加工 葡萄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5 000〜7 000年以前。
從公元前 2 500年古埃及的古墓壁畫上,就發現有人們採摘葡萄、壓榨 取汁及釀酒整個加工過程的詳細描繪。 中亞細亞南部及鄰近 的東方各國是歐亞種葡萄的發源地,由這里沿地中海向西傳 播至歐洲,地中海地區優越的生態條件使其很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產區。
我國是葡萄屬植物的原產地之一,迄今已發現有34個野 生種和5個變種。野生葡萄存在的歷史恐怕比人類歷史還要 久遠,但引進栽培歐亞種葡萄的歷史只有2 000多年,據記載 是公元前138〜公元前]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大 宛國(今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盆地)帶回西安的,因此新疆 等西北地區有比內地更為悠久的葡萄栽培歷史。
早期內地的 葡萄作為西域珍果,主要栽種在王公貴族的園林中,待進入 尋常農家栽培,也只有千餘年歷史。 。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我國是在漢武帝時從中亞細亞引人 葡萄並且開始栽培的,至今已經有2 000多年的歷史了。
古 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栽培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在多 種古農書中都有記載。著名的《齊民要術》中記述了葡萄的 來源、特性、覆土防寒方法以及葡萄的採摘、加工和貯藏方 法。
《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葡萄的不同品種。但直到新中 國成立,我國的葡萄發展仍非常緩慢,處於落後狀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葡萄生產開始迅速發展,在20世紀 50年代後期、70年代、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現了幾次發 展 *** 。如1980年我國葡萄栽培面積為3。
16萬公頃,產量 為11萬噸;到1990年底我國葡萄栽培面積達12。 26萬公 頃,產量達85。
8萬噸;2002年全國葡萄栽培面積達33。 44萬 公頃,產量達367。
97萬噸。但人均佔有量不足3千克。
說 明我國葡萄生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目 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葡萄主栽品種單一,管理較粗放,單位 面積產量較低,重產量、輕質量。
所以,我國必須加快葡萄生 產發展速度,提高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以趕超世界葡萄生 產先進水平。我國著名的葡萄產區有新疆吐魯番、河北、遼寧、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近年來南方各省葡萄生產發展速度也 很快。
我國在葡萄栽培和育種上取得了較大進展,栽培技術 不斷改進和提高,選育出了很多優良品種,同時也從國外引 進了一些優良品種,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品種資源。隨著改 革開放市場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 的葡萄栽培事業必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大澤山葡萄的種植始於何時並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但是當地傳說唐太宗李世民為避諱將龍眼葡萄賜名獅子眼,亦無史料可考。但編撰於清康熙五年的《平度州志》,已把葡萄列為主要水果之一。據此推算,大澤山葡萄栽培歷史至少在300年以上。三山東頭村、譚家夼村、潘家村、團石子、韭園等村是為種植最早的村莊。清末,已較普遍和大面積種植,品種主要是龍眼(獅子眼)、柳子,一直為原青島葡萄酒廠供應原料,20世紀80年代後葡萄種植成為大澤山鎮主業,糧食作物停止種植,釀酒品種發展較快,煙台張裕、青島華東、中糧等葡萄廠家在該鎮設有種植基地。大澤山葡萄栽培面積達3萬余畝,擁有200餘個品種,年產量5000萬公斤以上。當家品種「澤玉」「澤香」「玫瑰香」,釀酒葡萄當家品種為「北醇」、「莎當妮」、「赤霞珠」。葡萄產業已成為大澤山鎮農民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大澤山葡萄套袋技術大面積推廣,使葡萄品質大幅度提高,向無公害、綠色無污染邁出重要一步。
葡萄屬落葉藤本植物為葡萄科Vita-ceae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INN.的果實,是地球上最古老得植物之一,也是人類最早栽培得果樹之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葡萄,漢書作蒲桃,可以造酒入酺,飲人則陶然而醉,故有是名。其圓者名草龍珠,長者名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漢書言張騫使西域還,始得此種。而《神農本草經》已有葡萄,則漢前隴西舊有,但未入關耳。」由此得知我國栽培葡萄甚古,品種也多。據近代文獻指出葡萄多分布於溫帶至亞熱帶地區,葡萄屬植物全世界約六十種,我國約二十五種。世界栽培品系有歐洲品系(European grape)及美洲品系(Fox grape)兩大系統,兩系雜交,育種後品種愈多,品質愈優良,其中有分食用品系和釀酒品系。葡萄在全世界水果類生產量幾佔四分之一。葡萄是當今世界上人們喜食的第二大果品,在全世界的果品生產中,葡萄的產量及栽培面積一直居於首位。其果實除作為鮮食用外,主要用於釀酒,還可製成葡萄汁、葡萄乾和罐頭等食品。
葡萄不僅味美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成熟的漿果中含有15%-25%的葡萄糖以及許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葡萄是一種滋補葯品,具有補虛健胃的功效。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的人,多吃些葡萄或葡萄乾,有助於恢復健康,因為葡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卵磷脂、維生索及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糖分的含量很高,而且主要是葡萄糖,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
老年人胃氣虛弱,胃陰不足;或患有慢性胃炎,胃口不好的人,每次飯前嚼食葡萄乾6-9克,既能開胃口,又可補虛弱。胃虛嘔吐的患者,可取葡萄汁一小杯,加生薑汁少許.調勻喝下,有止吐的功效。
聲音嘶啞的患者,可取葡萄汁與甘蔗汁各一杯混勻,慢慢咽下,一日數次,也有一定輔助治療的作用。對於高血壓患者,則可取葡萄汁與芹菜汁各一杯混勻,用開水送服,每日2-3次,15日為一療程。
民間用野萄萄根30克煎水服,用於治療妊娠嘔吐和浮腫,有止吐和利尿消腫的功效。還有人用新鮮葡萄根30克煎水喝,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法。
葡萄葉可用於治療嬰兒腹瀉。取葡萄葉適量,洗凈,煎水兩次後去渣濃縮成糊狀,加麵粉和白糖各半,拌勻後製成軟粒,再烘乾或曬干。l歲以上的,每次服3-6克,日服2-3次;1歲以下的酌減。
品種有:
藤稔 康太 紫珍香 京亞 金優 瑰香怡 夕陽 雙豐 早瑪瑙 甜峰 晚紅 秋紅 先鋒 紫豐 黑奧林 乍娜 北醇 龍蛇珠 康可 赤霞珠 佳利釀 87-1 康拜爾 意斯林 京優 京亞 愛神玫瑰 康太 京玉 公釀二號
京秀 秋黑 紅臉無核 巨峰 龍眼 潘諾尼亞 吉香 白羽 里扎馬特 雙優 澤香 金星無核 瑰寶 紅蜜 火星無核 新玫瑰 無核白雞心 早玫瑰 紅寶石無核 紅雙味 葡萄園皇後 玫瑰露 森田尼無核 伊豆錦 鳳凰51號
無核白 大粒紅無核 法國藍 早生高墨 玫瑰香 布朗無核 紅瑞寶 紅木納格 白玫瑰 紅義大利 京早晶 紫玫康 黑玫瑰 鄭果大無核
大紅球 鄭州早玉 瑞必爾 美國紅堤黑堤 秦龍大穗 興華一號 白雅
參考資料:中國葡萄網
本果苗場——金華陳氏葡萄良種果苗場,以出售葡萄苗為主,成立於2002年,至今已有6年的歷史,種植管理技術逐年提高。6年的種植經驗,不僅提升了我們的葡萄苗種植管理技術,產品得到廣大客戶的認可,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根據市場需求增加葡萄苗品種。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們則以「誠信為本,信譽第一」為立業之本,很基本而實實在在。
葡萄苗品種有:藤稔、美人指、京玉、維多利亞、早玫瑰、金手指、紅地球、高妻、比昂扣、天峰、早甜、夏黑、巨玫瑰、紅玫瑰、紫地球、南玉、甬優1號、野貝達、SO4天峰、SO4藤稔等.
主要品種如下:
SO4嫁接品種:藤稔、天蜂、醉金香、高妻、甬優1號、維多利亞;
普通砧木品種:藤稔、夏黑、美人指、紅地球、維多利亞、京玉、高妻、比昂扣、金手指、巨玫瑰等;
自根苗:醉金香、早甜、天峰、巨峰等。
專業葡萄苗基地,可為北方地區代栽培釀酒葡萄品種,如"解百納"原料的赤霞珠,品麗珠等。
本果苗場位於浙江金華市婺城區乾西鄉湖頭村,乘坐304路,39路公交車到湖頭西直達。我們的成長不僅需要我們勤勤懇懇的勞作,精湛的果苗管理技術,更需要您的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歡迎廣大新老客戶前來實地考察選購,或來電咨詢洽談。
大澤山位於平度市北部,是我國著名的葡萄產地,據史料記載,已有2100多年的葡萄種植歷史。
1995年,大澤山鎮被命名為「中國葡萄之鄉」,現已被確定為「全國農業標准化示範區」。
葡萄什麼時候成熟
從地域來看葡萄什麼時候成熟,南方的葡萄一般六、七月就熟了,新疆吐魯番的葡萄則是八、九月份 成熟。雖然葡萄的成熟時期不盡相同,但是在北方我們看到一到夏季,葡萄都開始上市了。
根據葡萄成熟的時期,葡萄一般分為早熟,中晚熟,晚熟等品種。但是大致來看,各種葡萄成熟的時期都在 7月——10月 。
葡萄吃起來酸甜可口,所以天氣一熱,吃貨們都在揣摩葡萄什麼時候成熟,迫切想飽嘗葡萄的美味。葡萄不僅美味,營養價值也很高。葡萄含糖量高達10%-30%,以葡萄糖為主。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於消化,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更可貴的是,葡萄酒中含有8種「必需氨基酸」,是任何水果和飲料無法比擬的。
葡萄營養價值雖高,但是俗話說「病從口入」。買來的葡萄要好好清洗才能吃,最好用的清洗葡萄的方法是把葡萄放在水裡面,然後放入兩勺麵粉或澱粉,不要使勁的去揉它,只需來回倒騰,然後放水裡來回地刷篩洗,麵粉和澱粉都是有粘性的,它會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給帶下來。
葡萄的營養價值
1、葡萄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能很快的被人體吸收。當人體出現低血糖時,若及時飲用葡萄汁,可很快使症狀緩解
2、法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葡萄能比阿斯匹林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並且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3、葡萄中含的類黃酮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可抗衰老,並可清除體內自由基。
4、葡萄中含有一種抗癌微量元素( 白藜蘆醇),可以防止健康細胞癌變,阻止癌細胞擴散。葡萄汁可以幫助器官移植手術患者減少排異反應 ,促進早日康復。
葡萄的適用人群
【宜食】葡萄適宜冠心病、脂肪肝、癌症、腎炎、高血壓、水腫患者食用;適宜神經衰弱,過度疲勞、體倦乏力、形體羸瘦、未老先衰者食用;適宜肺虛咳嗽、盜汗者食用;適宜風濕性關節炎、四肢筋骨疼痛者食用;葡萄乾含糖量與含鐵量較鮮葡萄多,適宜兒童孕婦和貧血患者食用,。
【忌食】糖尿病患者及便秘者不宜多吃。陰虛內熱、津液不足者忌食。肥胖之人也不宜多食。
葡萄的吃法
在食用技巧與吃法方面,葡萄在種植過程中噴灑了化學物質,因此要仔細清洗,但要與自然生成的白霜區別開來。用剪刀將小串連莖一起取下,否則莖會干,單個葡萄會變皺。葡萄可生吃,也可以用來製作水果沙拉等甜品,鮮榨的和發酵現制的葡萄汁都廣受人們喜愛。
常見的葡萄吃法就是葡萄酒、葡萄乾和葡萄果醬。葡萄酒營養成分豐富,能夠維持和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葡萄乾中鈣鐵含量豐富,有助於緩解疲勞,還能夠消除肥胖;葡萄果醬可用來塗抹於麵包和吐司上食用。
葡萄無核化技術雖然在我國還是一項新技術,但日本早在20 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開始用於生產。
葡萄無核化技術首創於日本。1958年,日本岸光夫和田崎首 次發表用赤黴素處理玫瑰露品種,獲得無核葡萄的研究報告。
從 此開始有了葡萄無核化技術和葡萄無核化栽培。 兩年以後,即1960年,日本玫瑰露品種的無核化栽培面積 就達400公頃,再過兩年(1962年)達到1100公頃,占當時玫 瑰露栽培面積的20%; 70年代更達到6000公頃,70%的玫瑰露 葡萄都實行了無核化栽培,其中包括一部分溫室栽培。
岸光夫和田崎的文章發表後,引起日本國內和國外許多果樹 和植物生理工作者的濃厚興趣,紛紛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不 同的品種上進行試驗(因玫瑰露品種在別的國家栽培很少),試 圖在其他品種特別是大粒、優質或當地主栽的品種上,找到 實用的無核化技術。 但是令人奇怪和遺憾的是,整個60年代和 70年代,都進展緩慢,除了日本在蓓蕾玫瑰及以玫瑰露為親 本的雜交後代和玫瑰露的芽變品種等幾個品種上表現較好外,意 義重大的葡萄品種,無核化效果一直不理想。
主要問題是無核率 不夠高,果粒顯著變小,有大量小青粒和穗軸果梗硬化,容易掉 粒,因而不能在大面積商品性生產中應用。 這個時期,我國在這 方面的研究情況,也與此類似。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和80年代,除巨峰外,日本又相繼有 許多大粒品種注冊,投人生產。我國也先後引進。
把大粒、優 質、早熟、無核等優點結合在一個品種上的誘人前景,使許多人 孜孜不倦地繼續研究葡萄無核化的技術。 此時,品種更多了,特 別是四倍體品種更易無核化;同時,無核處理的葯劑也從單用赤 黴素向多種激素甚至非激素類葯物的配合應用發展;此外,對無核化機制和葡萄無核化栽培的生長、結果和生理特點的研究,也 引起人們的重視,並根據這些研究結果,制訂出在許多方面有別 於常規栽培技術的無核化栽培技術,使無核化的效果更好。
到80 年代中期,在日本,除玫瑰露和高尾這一特殊品種外,先鋒這一 品種的無核化效果較好,應用面積較大。巨峰這一品種的無核 化,雖然也有應用,但日本巨峰的溫室栽培和露地栽培所生產的 葡萄,不僅品質優良,而且從5月份起就不斷有供應,很受消費 者的喜愛,價格一直較高,因此,無核化的必要性相對地就比較 小了。
只是那些生長過旺的園和樹,常規栽培坐果不良,實行無 核化,經濟效益有保證。葡萄無核化栽培,至今雖然已有40多年的歷史,但技術還 是不十分完善的。
預計今後將會有較快的發展。
Ⅷ 雷司令的釀造歷史
德國葡萄酒的釀造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年。那時羅馬人佔領了日耳曼領土的一部分,就是現代德國的西南部,羅馬殖民者就在這塊土地上開始釀造葡萄酒。釀酒經驗豐富的羅馬人別具慧眼地發現了摩澤爾河流域像匹茲伯特金葡萄園(Piesporter Goldtröpfchen)那樣種植葡萄樹的風水寶地,並且在那裡進行了葡萄栽培。考古學者在匹茲伯特發現了一個公元400年葡萄酒壓榨遺址,這是迄今為止在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發現的最大的羅馬人葡萄酒壓榨遺址。
我們雖然還不完全清楚雷司令葡萄樹最初如何來到世界,她還保持著那層神秘的面紗,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她起源於德國。關於雷司令最早的歷史記載是於1435年3月13日,萊茵黑森一個叫呂澤思海姆的地方,有個卡森伯根公爵從一個叫克萊菲舍的人那裡購買了六株雷司令葡萄樹。1463年,有文獻記載位於特里爾的聖雅克布濟貧院購買了1200株雷司令葡萄樹。此後,1511年一個叫費德斯海姆的地方出現了「雷司令葡萄園」這樣的稱呼,這顯示雷司令已經開始傳播開來。
雷司令作為「德國的葡萄」開始繁榮的最重要的階段是從萊茵高地區天主教本篤會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開始的。1716年,富爾達侯爵購買了這個已經破落的修道院,在隨後的五年中,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那些之前完全被荒廢的葡萄園又被整修,重新開始種植雷司令。1720至1721年間,就有294,000株雷司令葡萄樹被種植在該修道院內,這些雷司令是從呂德斯海姆、艾伯巴赫和佛勒斯海姆購買來凱絕的,這又一次證明了當時雷司令分布之廣。當時人們都仿效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的做法,爭相種植雷司令。有些地區還頒布法令,強調酒農只能種植雷司令一種葡萄樹。比如1744年,在美因茨的紅衣主教克里斯朵夫·馮·胡頓就堅持銷毀埃爾布靈葡萄樹,全部以雷司令取而代之。尤其是在1787年5月8日,特里爾地區的候選人溫茲斯勞斯(Clemens Wenzeslaus)宣布所有下等的葡萄品種都要連根拔起,而代之以高貴的雷司令。摩澤爾地區還每年在這一天慶祝溫茲斯勞斯所發布的這個著名的雷司令申明。
184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赴萊茵高訪問,她發現了德國雷司令後如獲至寶,並把這種葡萄酒稱為「豪客」(Hock)。至今在英國, 人們人仍用「豪客」來稱呼雷司令。這個詞原指萊茵地區豪客海姆所種植的雷司令。
由於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和溫茲斯勞斯對於雷司令的大力提倡,在萊茵高和摩澤爾地區掀起了雷司令繁榮興旺的新篇章。用雷司令釀的酒很成功,致使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的修道士在18世紀末宣布在萊茵高不允許其他葡萄釀酒,只能用雷司令。在19世紀末,在萊茵高地區,雷司令占絕大多數,而且她還大量進入德國其他葡萄種植區。櫻如那時作出的關於種植雷司令的決定,對後來的德國葡萄酒業影響深遠,還奠定了今日世界雷司令葡萄種植的格局。由於當時的許多修道院竭力推廣雷司令的種植,擁有一批著名葡萄園,所以宗教寺院在德國的葡萄酒文化中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這里還有個關於雷司令貴腐類甜酒起源的逸事。事情與萊茵高的約翰內斯貝格修道院在1775年延誤採摘有關。相傳,富爾達侯爵所派遣的傳達採摘命令的信使由於在路上被搶劫拘禁,耽誤了行程,當他到達修道院葡萄園的時候,所有葡萄都爛在地里,並被感染了一種叫貴腐霉的黴菌,後來修道院就將這些葡萄丟棄不用,給了農民。農民們用這些看上去腐爛的、感染了貴腐霉的葡萄釀制他們自己的葡萄酒,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發現這些晚摘的爛葡萄含有很高的糖份,又保持了酸度,由於感染黴菌,具有極其特別的風味,由此雷司令餐後甜酒就誕生了。用雷司令釀造的貴腐類餐後甜酒一直盛行至今,她們按糖份含量的高低分別被稱為精選、逐粒精選和貴腐精選雷司令葡萄酒。
令人悲哀的是在上世紀初,雷司令作為優勢葡萄受推崇的地位遭到了逆轉。由於德國酒農受所謂科學潮流的影響,人們企圖用物理、化學測量來代替人的嗅覺和味覺,特地培養了很多早熟、高產、抗病力強的雜交品種。大部分原來種植雷司令的地段,開始試種其他葡萄「新品種」,比如西亞瓦納(Silvaner)。至1930年,萊茵高產區只有57%的葡萄樹是雷司令。
之後雷司令又經歷了一段挫折,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德國的葡萄酒的形象在海外受到嚴重損壞,原因是德國酒商無所顧忌地生產大量甜味的勾兌葡萄酒例如盯頌姿藍仙姑(Blue Nun)和聖母之乳(Liebfraumilch)以供出口,可悲的是,這種糖水味的、平庸廉價的葡萄酒在國際間成為了德國葡萄酒的代名詞。然而在德國國內,人們仍然釀造和品味高質量的葡萄酒。許多德國人跟本就從沒聽說過這兩個牌子。雖然有時侯這些酒的生產中會用些雷司令葡萄,但是這個類別的酒跟真正的雷司令葡萄酒毫無關系。
慶幸的是今天依靠德國廣大酒農的努力,這種情況已經獲得改變,雷司令正經歷著一場復興。像摩澤爾和萊茵高這樣以釀造頂級雷司令而久負盛名的產區,由於在葡萄酒釀造歷史和葡萄栽培方面的重要地位,它們在世界范圍內再次得到了廣泛認同。自然這些產區和其他產區的酒農也再次意識到雷司令終究是德國最偉大、最重要的葡萄品種。德國雷司令葡萄酒再一次在世界范圍內成為可以信賴和質量保證的代名詞,又一次躋身世界最昂貴白葡萄酒行列。
來自德國葡萄酒學院的國外市場推廣總監四史蒂芬·辛德勒先生發言說:「在過去幾年中德國葡萄酒獲得了極大的聲譽。那些世界最知名、最具權威的酒評人都為頂級雷司令而振臂吶喊,從紐約到悉尼,許多高檔餐廳則都隆重推薦德國雷司令。此外,世界60%的雷司令種植在德國,德國的酒農從這場雷司令的復興中則理所當然地獲益最多」。根據最新統計,2006年德國雷司令的出口創歷史最高紀錄,越來越多精美的雷司令佳釀通過各種渠道越過大西洋,重新奪回本來就屬於她的美名。
Ⅸ 最早開始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哪裡
大約五六千年以前,在今埃及、敘利亞、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亞地區已開始栽培葡萄和進行葡萄酒的釀制,後來向西傳入義大利、法國等西歐各國,向東傳播到東亞。
人類栽培葡萄、釀造葡萄酒和創造葡萄文化的歷史悠久,而中國是世界上葡萄較早栽培地之一。中國古代的栽培葡萄,是外來的物質文明,其原生地在黑海和東地中海沿岸一帶及中亞細亞地區。
先秦時期,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已開始在西域傳播,自西漢張騫鑿空西域,引進大宛葡萄品種,中原內地葡萄種植的范圍開始擴大,葡萄酒的釀造也開始出現,葡萄、葡萄酒有關的文化逐漸發展。
(9)德國什麼時候開始種植葡萄擴展閱讀:
葡萄的適應性較強,一般來說,在山地、灘地或平地建園都可獲得較好的收成,但在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地勢、不同的坡向條件下,葡萄的生長、產量、品質等都互不相同,這和葡萄生長所處的生態條件密切相關。葡萄性純州喜陽好漏光和疏鬆的土壤,最忌光照不足和潮濕教重的土壤,在園地的選擇上必須考慮到葡萄對環境要求的這一特點。
在栽植葡萄前要對當地的地形、土壤、水源做襪蔽以及交通、市場銷售等方面的情況做詳細的調查,揚長避短,選擇合適的園地,為葡萄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國華中、華北南部溫暖多雨地區,一定要注意選擇向陽的山地、坡地和易排水的。
另外,在選擇園地時還要注意不與糧棉爭地,盡量開發利用農村庭院空地和機關單位的零散土地。光照條件不好、土壤過分粘重、潮濕和通風透光條件不良的地塊不宜栽植葡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葡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葡萄屬
Ⅹ 德國的葡萄最旺盛的季節時,那麼該地區該季節的氣候特徵是什麼
德國?不是法國?
葡萄生長季節還是收獲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