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以前的德國是怎麼樣

以前的德國是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4-24 12:50:29

⑴ 納粹時期的德國,國內經濟、人民生活水平怎麼樣

納粹統治下的德國人,物質生活並不是很好,但是他們精神向上。就像新中國剛成立時在搞各大運動之前的我國人民和列寧統治下的蘇聯人民。總體還算是比較快樂的。(至少不是渾渾噩噩的生活),他們全部奉行國家社會主義價值觀,講究人要積極向上的活著,干一件事就要干到最好,一掃舊德國時期紮根於人民群眾中的各種腐朽沒落思想。當時全德國收入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但是社會貧富差距小,人人有工作,人民不必為教育,醫療等事煩心。德國當時的GDP位居世界第三,在美國和蘇聯之後。

希特勒上台後,政治方面,實行全面的一黨專政,將德國政府由原來的資本家,職業政客,軍人,無政府主義者組成的一個混亂的集合體,在很短的時間內改造成了一個大部分由納粹黨員組成,秉持國家社會主義思想為執政方針的黨員政府。是德國變得和蘇聯一樣,黨的最高領袖就是國家的最高元首(但是他33年上台時,最高元首並不是軍隊最高指揮官,當希特勒把勃姆羅堡整下台後,就完完全全和蘇聯一樣了,元首是德國黨政軍三方最高領袖)。把整個德國日耳曼化(驅逐猶太人),把日耳曼人納粹化(奧地利回歸就是他納粹化擴大的一個結果)。

希特勒上台後的經濟,並沒有完全學習蘇聯採用絕對的計劃經濟體制,他的政策像是更激進一點的羅斯福新政。他奉行軍事經濟政策,即為滿足國家各項需求,經濟大部分為計劃經濟。但在滿足國家要求前提下,允許市場經濟和私營企業的存在(其表現為,在戰爭中,德國所有裝備的獲得幾乎都是以向軍火商下訂單的方式進行,表面上是和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一樣的,實際上這些軍火商都受到納粹的嚴密控制,沒有多少自由。比如福克武爾夫公司本來想在維持現有戰斗機生產線情況下,自行研製轟炸機與噴氣機。納粹得知這一決定後,立刻叫停。原因是他們認為這會干擾到這公司的戰斗機生產。並且,在戰爭末期,斯佩爾接管德國經濟後,乾脆就取消這一做法,變得完全和計劃經濟一樣,下指標給各廠)

⑵ 德國的歷史是怎樣的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10世紀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18世紀初奧地利和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於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1871年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分別由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翌年5月23日,合並後的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的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德國作為一個地理單元在歷史上曾經幾經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末,當時德國分裂為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The Gelman Demokratik Republik, GDR)、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lal Republik of Gelmany, FRG)兩個國家。並於1990年10月3日再次統一。
3.2.古代歷史
據推測,日耳曼部落的進化發生在青銅時代或者最晚是鐵器時代。公元前1世紀,部落開始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德國北部逐漸向南、向東和向西擴散,與伊朗人、波羅的人、凱爾特人的高盧部落以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發生接觸。除了史料記載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以及考古發現外,科學家對早期日耳曼人歷史知之甚少。在奧古斯都的統治時代,羅馬帝國軍隊開始入侵德意志地區,日耳曼部落在抵抗過程中逐步掌握了與羅馬軍隊相類似的戰斗戰術。公元9年,舍羅斯克人首領阿米紐斯(Arminius)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戰勝瓦盧斯所領導的羅馬軍團,位於萊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區才得以獨立於羅馬帝國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萊茵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據了如今德國的大部分地區。3世紀,出現了許多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蘭克人、薩克森人和弗里斯蘭人等。 嚴格意義上的德國歷史開始於公元919年。在這一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東法蘭克王國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國。亨利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繼承王位後為了取得所謂上帝授予的皇權,於公元962年強迫教皇約翰十世在羅馬給他加冕,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始終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隨著地方封建勢力日益強大,皇帝的權力便不斷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國。德意志是第一個戰勝羅馬帝國的民族。在這四分五裂的帝國中,最大的兩個邦國是普魯士和奧地利。
3.3.近代歷史
在17-18世紀時,它們都發展成為當時歐洲大陸的強國。19世紀初,當拿破崙佔領德意志時,取消了德意志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有名無實的神聖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19世紀後半期,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國在普魯士控制下的統一。1864年對丹麥戰爭後,普魯士(德國)和奧地利迫使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在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戰爭中,奧地利敗北,於是奧地利不得不脫離德意志邦聯。德意志邦聯解體後,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內的、由普魯士主導的北德邦聯。普魯士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是為「德意志第二帝國」,這是德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德意志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史稱「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這個由阿道夫·希特勒統治的法西斯德國號稱「德意志第三帝國」。1939年3月法西斯德國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軍突然襲擊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世界大戰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20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9000多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
概況:日耳曼人(German)是歐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紀起,分布在北海和波羅的海周圍的北歐地區,古羅馬人稱之為日耳曼人。大約在公元前半個世紀,大部分日耳曼人開始

定居在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的廣大地區,地區稱為「日耳曼尼亞」。

公元800年,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大帝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成為法蘭克大帝國。大帝國中有許多講德語的日爾曼部落,這些日爾曼部落人所講的方言被稱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蘭克帝國隨即分崩離析,在瓜分各種遺產的過程中,形成了東、西兩個王國。這兩個王國的政治分界線大致就與德語和法語之間的語言界限相當。講法語的西法蘭克王國後來演變成今天的法國,而講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的居民在此後的長期生活中也逐漸產生了一種「同屬一國」的感覺,他們不但用「德意志」來稱呼自己的語言和人民,還用它來命名自己的國家。

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和一個共和國。1、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第一位德意志國王。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2、第二帝國是指1871-1918的德意志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於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鐵血宰相貝斯邁功不可沒,第一次統一德國。3、第一共和國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第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由於共和國憲法是在魏瑪城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過的,因此這個共和國又稱為魏瑪共和國。4、第三帝國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帶領納粹黨上台執政,魏瑪共和國結束。第三帝國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國,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第三帝國宣告完結。德國為美、英、法、蘇分區佔領。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並的西佔區通過《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同年1O月,蘇聯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 1990年7月實行了貨幣統一,1990年10月3日實現了政治統一,即國慶日。

⑶ 1935年的德國是什麼樣子的

全民公決。

1935年1月薩爾重回德國;同時德國軍隊開進非軍事區萊茵蘭,從而違背了《凡爾賽和約》,繼而退出國聯。在國際上受到譴責,可在國內卻受到大眾的普遍歡迎。

1938年進而吞並奧地利,德國人認為這是實現了1848年革命的理想,把希特勒看成是實現民族統一的偉大英雄。當希特勒在維也納英雄廣場高聲宣稱:「我們先人九十年前為之奮斗和流血的事業,而今終於完成了!」整個民族都為之歡呼雀躍。

(3)以前的德國是怎麼樣擴展閱讀

1935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宣布重整軍備,為發動侵略戰爭做准備。希特勒在國內加劇對猶太人的迫害,1935年9月頒布法律剝奪了猶太人的公民權力,後來又頒發了13條補充法令,剝奪了猶太人在德國謀生的權力。

1936年德國與東條英機領導的日本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加入這個協定,於是形成了德、日、意三國軸心。

1936年3月他命令德軍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同年7月夥同義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持佛郎哥取得西班牙政權。

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實施兼並。同年希特勒進一步獨攬陸、海、空三軍指揮權,擔任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他實行法西斯式恐怖專政,仇視且排斥其它非納粹政黨和思想,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即為關押共產黨之用,他還鼓吹民族優越,仇視其它民族。

在國內建立沖鋒隊、黨衛軍、蓋世太保等獨立於國防軍外的納粹軍事組織。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德國以及其佔領國領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營,猶太人以及其他人種的遭到了大屠殺。

⑷ 希特勒時期的德國經濟怎麼樣當時的德國人民生活水平怎麼樣

當時世界的生產總值是美國37%,德國14%,英國12%,法國10%,德國是個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尤其是戰爭必須的煤和鐵,儲量是非常豐富的,品質也很好。
德國地處中歐平原,土地平坦,適合發展農業。
德國的人口基數還是相當不錯的,由於工業時代經濟發展比較快,人口增長也快,二戰前它的人口比法國和英國這些傳統歐洲強國都要多。而且由於德國很早以前就強調了教育,它的全民教育水平相當高,因此其勞動力的素質也是歐洲最高的。
德國在歐洲工業國里,起步最晚,因此擁有了後發優勢,它使用的技術一般都是最先進的,尤其在二戰前,德國靠大量外國貸款興建的工廠,技術水平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效率很高。
德國處在歐洲中心,連接東歐,南歐和西歐,而且由於長期面對兩面作戰威脅,它的國內交通體系極其發達,再加上德國二戰前興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國內還有水運可利用,因此它的運輸條件非常好。
德國是歐洲最早實行總體戰的國家,其國家建設在平時就考慮到了戰時需求,對全民動員和戰時經濟的把握也是歐洲最好的,當然,它還是不如社會主義的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在動員效率和動員速度上的優勢無可比擬,盡管德國的戰時經濟和社會主義在某些程度上有一致性。
最後,由於以上的一些原因,德國的工業底子很好,它當時是歐洲第二大工業國(第一還是蘇聯,但是優勢不大,如果算人均那還是德國厲害些),世界第三大工業國(第一當然是美國,優勢極大),而工業能力才是決定一國戰爭潛力的主要因素。
首先德國是歐洲的後起之秀,工業基礎和技術力量雄厚,國力軍力和法國基本相當。雖然一戰後衰弱的很厲害,但是底子好,如果底子差的話就是有錢想在短短二十年起來也難。

再就是德國的經濟是歐洲國家裡恢復最快的。中國人因為ZF導向的原因一提經濟就是GDP,甚至連清朝GDP世界第幾都喊出來了。GDP(國內生產總值)是近幾十年才搞出來的東西。當時類似的概念是GNP(國民生產總值),德國超過了英法,排在美國之後。衡量經濟的指標還有很多,比如失業率,對外貿易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德國的資源算是比較缺乏的,對外貿易,工業產值的增長是物資的重要保證。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德國的經濟雖然強勁增長,但由於經濟政策是為了侵略擴張服務的,德國的經濟是畸形的經濟,ZF拉動經濟的最大需求就是軍工。到了戰爭爆發時,德國的軍費支出是財政收入的一半,非常驚人。當然犧牲就是麵包了。同樣經濟實力檔次的國家,軍費的多少對於軍事實力也可以有較顯著的影響。再看法國人,軍費花的少還有一半修了馬奇諾。

此外,發動戰爭擴大領土和人口,可以掠奪資源(包括人口)以戰養戰。德國的人口約7千萬,這個數字不小。 但中歐西歐的資源比較有限,北歐也就是鐵礦。德國的資源和人口經不起長期大規模戰爭的消耗,這確實是個弱點。
----------------------------------
當時的德國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都是歐洲第一,在世界上也在前列。 中國比較無恥,無論經濟如何都會拿人均產值比較,而不是全民分配值。

⑸ 德國是怎樣崛起和衰落的

二戰時,作為法西斯的德國可以說是被炸得滿目蒼夷。整個人都充滿了垃圾,有人說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過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迅速成為全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國家。那為何德國能夠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國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國內法西斯主義的分子





首先德國政府推動歐洲統一建設,緩解法國的矛盾,並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徹底打通整個歐洲,而且德國對於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並制定一系列的經濟政策。

⑹ 200多年前的德國是什麼時代

應該是軍事帝國時代。

⑺ 德國曾經分為東德和西德,兩者曾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

德國原來分為東德和西德,其實是被分裂出去的。兩國的人們大多屬於同一個民族,凝聚力很強。後來的東德和西德也一直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往來,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和平統一,接下來給大傢具體說明。3.東德和西德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往來。
上面已經說到,因為特殊的民族文化,東德和西德的民眾都想合並。而且兩國之間進行著密切的經濟貿易往來,各種聯系都非常密切。所以後來經歷各種曲折,兩個國家還是實現了和平統一。所以對於這兩個國家來說,因為二戰而分開,又因為民族文化等原因又和平統一。


總而言之,德國因為二戰失敗,加上美國的特殊目的,所以被操縱分裂為了東德和西德。但其實兩國的民族文化影響深遠,兩個國家的民眾凝聚力也很強,所以後來兩個國家進行著密切的經濟和文化往來,又隨著各種曲折的經歷,兩個國家最終實現了和平統一。

⑻ 不僅經濟差,環境更差,曾經的東德究竟是怎樣的

在以前,德國又分為東德和西德。以前的東德經濟條件還是非常好的,環境也不錯,而且軍事力量強大。但是現在的東德不僅經濟差,而且環境更差,接下來給大傢具體說明。3.以前的東德環境也很不錯。
德國是戰斗民族,每個人都不怕輸,勇於奉獻國家。又加上很多國家支持德國的經濟發展,所以德國的經濟慢慢就復甦了,環境方面也做得很不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但是反觀現在,經濟可能有點差,環境更差。但是好在東德和西德又和平統一了,如果兩個國家能夠一梁歲起經濟建設,嚮往世界和平,應該是雙贏的結果。


總而言之,以前的東德經濟條件非常好,軍事實力更是強大。這跟德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關系,也跟德國人民的思想的關系。而且以前的東德環境也不錯。但是現在經濟條件差,環境更差,只要願意追求和平,一般都是雙贏的結果。

⑼ 在二戰前,納粹希特勒統治下的真實德國究竟是怎樣的

在希特勒的統治下德國和以前沒有什麼區別。

在運輸設施方面,當時基本上只有德國。在人們的生活方面,他們的娛樂方式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當時,德國有定期的賽車比賽,與今天的比賽沒有什麼不同。從這里可以看出,德國整體上正在由上而下蓬勃發展。所有這些都是在希特勒的統治下實現的,這也是為什麼希特勒在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提出戰爭的原因。畢竟,希特勒在德國人民心中的形象非常偉大。

⑽ 一戰前的德國是什麼樣的。

統一後德國經濟飛速發展。1870—1890年,德國的工業發展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德國安全戰略選擇有所改變。影響國家安全戰略選擇的因素有:1.國家所處的安全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實力對比、相關國家的政策取向等;2.國家對威脅的主觀判斷;3.國家對自身安全利益目標的界定。

德國崛起於舊的歐洲體系的中心,它的建立沖擊著周邊國家的利益,並改變著各大國之間的相對地位。德意志人居住的空間,恰好位於歐洲的中心地帶,在歐洲是鄰國最多的國家。歐洲的主要國家大都有其天然疆界,俄國則得益於其地理位置偏遠。而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北部的北海和波羅的海雖可做天然屏障,但其東、西部幾乎是完全開放的。兼並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給德國采礦業帶來巨大的變化,洛林的褐鐵礦蘊藏量估計為7億噸,而德國其他地方的總蘊藏量不過3億噸。這就使德國保護這一地區成為維護其安全利益的主要內容之一。法國的威脅並沒有因為法國在普法戰爭的失敗而減弱。而德國的東鄰俄國,經過1859年的農奴改革後,實力有所上升,它向東南擴張,蠶食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它的擴張本性對德國的威脅仍然是巨大的。德國東西邊界上弱小國家很少,很難獲得新亂滲的領土,而且容易造成東西兩線作戰的局勢。

統一後,促成德國工業化的第二個高潮。這個時期德國正處於工業化時期,經濟發展迅猛。到一戰前,德國經濟已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了。德國工業結合高技術的發展,已經控制了大部分歐洲的工業力量。到1903年時,德國已是個潛在的霸主了。這個時期德國工業從內向型向外向型轉變,貿易額隨之大增。1913年德國佔世界貿易比重的13%,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德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要求與之匹配的是更為豐富的原料產地和更加廣闊的市場,工業化時期積儲起來的巨大工業生產力(物力、財力),本國市場已遠遠不能容納。歐洲對於德國來說,擴展空間極小,要維護並擴大其經濟安全利益,保護德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發展,只有把目標瞄向海外。1914年德國資本輸出高達440億,德國工業開始插足於世界市場的競爭。

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德國對安全利益的要求范圍手陪早也在不斷擴大畢雀。康恩的「逐步升級戰略」理論認為,利益強度的認定與一個國家的實力程度相關。當德國統一後實力與日俱增,對利益等級的認定就會升級,利益的范圍更廣,受威脅的程度更高。所以德國統一後,先是選擇了建立制約性的同盟體系來維護帝國的安全,後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又選擇了進攻性的外交政策,爭取世界霸權。前者是謀求力量的平衡,後者是謀求支配那些反對它或是可能威脅它的國家。進行這樣兩種戰略選擇,其實質都是想通過減損他國的實力來增大自身的安全。

德國實施了「大陸政策」和「均勢外交」,其重點是削弱和孤立法國,阻止法俄接近,避免東西作戰,阻止俄向中歐和南歐發展,形成英、法、俄、奧、意在歐洲的相互制約。19世紀70年代,俾斯麥試圖進一步削弱乃至摧毀法國。俾斯麥於1874年寫道:「誰也不應抱有幻想。法國再次強大之日,就是和平結束之時。」為了防止俄法聯盟,東西作戰,1873年,德國促成締結俄國、奧匈、德國三皇協定。1887年,德俄簽訂「再保險條約」,德俄關系保持著穩定。1890年,德國政府不再續訂再保險條約,認為它已不能阻止法俄聯盟的形成。德俄關系開始公開走向惡化。德國由於爭奪海外殖民地,同英國的關系開始由冷淡走向惡化。爭取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殖民帝國並在一些經濟落後的國家中奪取「勢力范圍」,已成為德國對外政策一項新的戰略任務。德國在亞洲、中近東、遠東都進行了殖民擴張。1897年,武力強佔了中國膠州灣。德國在瓜分中國的活動中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

最後,以德國為主的歐洲列強間的緊張局勢繼續惡化。國家間利益擴張空間的接近,資源稀缺與利益增長之間的矛盾是沖突成為現實,並且不斷加劇的原因。一戰終於爆發。

閱讀全文

與以前的德國是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