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正步走的起源在哪
正步走是軍隊或其他組織的隊列行進的一種步伐,在英語里叫做goose_ stapping 是鵝步的意思。其特點是像鵝那樣高抬腿向前邁步。如果比較一下正步走和鵝的走路方式就會發現兩者的基本要領是相同的。這種走步的方式是德國統一前的普魯士軍隊操練行進時最早開始使用的。千百人的方隊正步走由於整齊劃一動作鋼勁有力,氣勢磅礴,因而具有強烈的震撼和炫耀效果。普魯士軍隊在當時的歐洲可以說是最職業化的軍隊.內部組織等級嚴密, 是一套典型的高威權體制.軍隊上下紀律極其嚴明,效率很高,調動力強,戰鬥力出眾.普魯士職業軍人則素以極強的職業操守和規范而著稱.普魯士得以擊敗法國,正因為其強大的軍隊 普魯士軍官出身多為貴族.地位很高, 在國內是領導階層。德國統一後,普魯士職業軍人繼續在德國的軍事體系中處於領導地位.把普魯士軍事傳統發揚廣大.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納粹德國時代。 眾所周知,納粹德國有非常強大的陸軍. 納粹德國在軍事操演/閱兵式中把普魯士鵝步(正步走)發揮到了極致, 而且通過現代媒體--電影影像--傳播到了全世界各地. 德國軍隊的職業化,專業化,森嚴的紀律,強大的戰鬥力量以及權威, 以及在強大統一的極權體制下個人對組織的絕對服從,都在他們無與倫比的正步走中體現了出來。這給世界人民(確切地說,是西方人),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強烈印象。加之德國人在歐洲侵略,每成佔領一國,都要進行這種閱兵式,展現其軍威。德國陸軍在巴黎的正步走閱兵式,已經成了世界歷史影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國的兵學思想和軍隊管理對世界影響較大,後來很多國家紛紛效仿,並根據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規定自己正步走的動作規范。例如,蘇俄軍隊正步走是昂著頭用力擺手臂,而北韓軍隊則昂著頭不擺手臂;法國軍隊外籍軍團有點像邁四方步,英國的則像跺腳,美國的要比齊步走稍微板正一點,等等。但是很多國家對閱兵式卻十分謹慎,如美國、英國、丹麥、比利時、現在的德國、義大利、加拿大等國。因為這些國家都極力防止軍隊對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干預和影響。而有些國家對閱兵式樂此不疲。例如,蘇聯幾乎每年都要在莫斯科進行規模宏大的閱兵式展示政權的武力,印度也是喜歡搞閱兵式的國家之一。其中搞得最出色的是中國大陸、朝鮮和蘇聯。
㈡ 正步的世界各國正步
歐洲諸多走正步的國家,主要是受到德俄兩國的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歐洲國家已逐步摒棄了正步這一行進形式。受到德國影響的國家有:法西斯時期義大利;受到俄羅斯影響的國家有: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東歐(現多舍棄)的眾多社會主義國家。
德國
德國作為正步的發揚地,在普魯士之後統一的德意志政權中得以一脈相承,實際上在二戰結束前德軍一直保留著接受檢閱走正步的傳統。希特勒認為正步走能夠強有力地整頓紀律,於是1920年代,希特勒在納粹黨沖鋒隊內部率先推行普魯士軍隊的正步走。在1933年,納粹黨執政後,正步正式成為了納粹黨衛隊和德國國防軍的步法。1937年,墨索里尼在訪問柏林期間,對德軍的正步走十分崇拜,隨之也把正步帶到了義大利。二戰結束後,西部的聯邦德國把正步當做納粹主義的象徵之一而徹底廢除,而東部的民主德國仍保留著正步的傳統。1990年,統一前的民主德國也廢除了正步這一規定。
俄羅斯
在沙皇時期,普魯士正步傳入俄國,並作為閱兵的唯一正式步法。十月革命後,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稍作修改後繼承了沙俄的正步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隨著超級大國勢力的擴大,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均將正步列入了軍事操練技能中。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原來蘇聯時代的正步,大型的慶典(如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仍保持正步的傳統。 蒙古、越南、寮國、阿富汗、亞塞拜然等社會主義國家或原社會主義國家受到的是蘇聯式的影響,伊朗受到德國的影響。
中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重視正步的訓練,認為這是建立軍隊紀律性和體現軍威的重要形式,所以對正步的行進步法有著苛刻的要求。有人說解放軍的正步源於蘇聯,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它是源於古老的普魯士操典,與納粹德國正步最像,只不過擺臂動作大,抬臂高而平,其它的基本一致。其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解放軍起先走的是英式正步,這從開國大典閱兵式中可以看出來。建國60周年獻禮片《鐵流1949》里有一段台詞描寫:「軍委首長連夜開會研究後一致認為,蘇式正步不適合中國軍人,最後決定放棄蘇式正步,採用劉伯承司令員親手制定的步兵操典。「這套步兵操典正是以德軍正步為模板,並借鑒蘇聯的經驗,加以改動,主要是增加了手臂的擺動,將步幅調整適合中國人的體型。1964年,解放軍《隊列條令》中首次出現閱兵條款。
解放軍正步走的規范姿勢,是蕭克將軍親自製定的標准。1950年,根據中央提出的軍隊要統一指揮、統一制度、統一編制、統一紀律的要求,時任軍訓部部沖漏長的蕭克組織有關人員著手編寫紀律、內務、隊鉛判頃列三大條令。三大條令得以頒發執行,為我軍正規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槐陸的保證。至今,三大條令仍然是我軍依法治軍的基本依據。
朝鮮
朝鮮接受了蘇聯的正步隊列條例,並加以改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朝鮮人民軍在正步行進時不擺臂而高踢腿成直角,前進時重心在兩腳間逐漸交換,很有氣勢但難度較大 。 除古巴受到蘇聯的影響外,美洲的正步主要是受到了德國出色軍事教官的影響,如阿根廷等國。
美國
雖然美國也有大型閱兵,但是美國認為正步是舊時代大陸獨裁政權的象徵,並從訓練難度以及人體工學考量,在美軍隊列規定里沒有正步。 衣索比亞和安哥拉受到的是蘇聯的影響。
㈢ 軍人為什麼走正步,走正步有什麼用
是為了禪宏閱兵時有氣勢。
正步走是軍隊或其他組織的隊列行進的一種步伐,在英語里叫做goose_ stapping 是鵝步的意思。其特點是像鵝那樣高抬腿向前邁步。這個英文名詞最早見於1806年。然而,鵝步並不是正步走的原名。原來,正步走原名來自德神襲埋文的「閱兵步法」(Paradeschritt)。它起源於中世紀歐洲的一種民間舞蹈,特點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當今的愛爾蘭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跡)。十七世紀起,流行於普魯士。十八世紀中,由弗里德里希大帝率先在普魯士軍隊閱兵式中採用這種民間舞蹈中的行進步法,正式稱為正步走。此後,在普魯士(後來是德國)軍事教官的傳播下,正步走逐漸傳到其他國家,包括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國家。1920年代,希特勒在國社黨的沖鋒隊率先推行普魯士軍隊的正步走。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在德國上台之後游螞,把正步走推廣成為納粹黨衛軍和德國納粹軍隊的正式步法。1937年,墨索里尼在訪問柏林期間,對納粹德國的正步走十分崇拜,回國後就決定,作為義大利向納粹德國靠攏的一個步驟,正式在意軍和意納粹黨中實行正步走。千百人的方隊正步走由於整齊劃一動作鋼勁有力,氣勢磅礴,因而具有強烈的震撼和炫耀效果。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採用正步走方式通過天安門廣場。 正步主要用於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
㈣ 踢正步是納粹德國乾的 軍國主義乾的
踢正步和走隊列早在一戰之前就有了,在排槍戰術時代為了鼓舞己方人員士氣,雙方排槍隊往往都排著隊列,端著燧發槍,昂首挺胸踢著步子靠向對方。
一戰時期普魯士最早將這種步子用在閱兵上,並被各國採納。
而由於膛線的發明和栓動步槍的出現使得排著隊,端著槍,踢著步子的戰斗方式越發的危險,於是被棄之不用。
如今踢正步,走隊列成為了閱兵的專用。
無論怎麼看,踢正步和走隊列都不是納粹德國發明的。
㈤ 德國正步為什麼踢得這么好
德國人發明的。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料顯示:德國是正步的發祥地,在二畝廳戰結束前德軍也保留著接受檢閱走正步的傳統,德國人認為,迅茄隱要想震懾敵人,就先提高自己的納孫戰鬥力,所以德國正步踢得好。
㈥ 誰知道正步走和齊步走啊
約75厘米,當聽到齊步走的口令時,左腳向前邁出約75厘米,按照先腳跟後腳掌的順序,身體重心稍向前傾。右腳照此法動作。邁左腳的同時,右手向前伸出。向前擺臂時,手臂伸直,小臂稍向里合。四指輕輕握攏,大拇指貼於食指第二關節處。
手腕打直,位於四至第五衣扣之間。距身體約25厘米。向後擺臂時,手臂稍向外擺,距身體30厘米。行進時,手腳協調,上體保持正直,兩眼目視前方。
正步要領:左腳向正前方踢出約75厘米(腿要綳直,腳尖下壓,腳掌與地面平行,離地面約25厘米),適當用力使全腳掌著地,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右腳照此法動作;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於食指第二節。
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沿擺到高於最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著夏季作訓服時,約與第三衣扣同高;著冬季作訓服時,約與第四衣扣同高;著水兵服時,手腕上沿距領口角約15厘米),離身體約10厘米。
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
歷史發展
正步走是軍隊或其他組織的隊列行進的一種步伐,在英語里叫做goose stapping 是鵝步的意思。其特點是像鵝那樣高抬腿向前邁步。這個英文名詞最早見於1806年。然而,鵝步並不是正步走的原名。原來,正步走原名來自德文的「閱兵步法」(Paradeschritt)。
它起源於中世紀歐洲的一種民間舞蹈,特點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當今的愛爾蘭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跡)。十七世紀起,流行於普魯士。十八世紀中,由弗里德里希大帝率先在普魯士軍隊閱兵式中採用這種民間舞蹈中的行進步法,正式稱為正步走。
此後,在普魯士(後來是德國)軍事教官的傳播下,正步走逐漸傳到其他國家,包括智利、阿根廷等南美國家。1920年代,希特勒在納粹黨沖鋒隊率先推行普魯士軍的正步走。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上台之後,把正步走推廣成為納粹黨衛隊和國防軍的正式步法。
1937年,墨索里尼在訪問柏林期間,對納粹德國的正步走十分崇拜,回國後就決定,作為義大利向德國靠攏的一個步驟,正式在意軍和義大利法西斯黨中實行正步走。千百人的方隊正步走由於整齊劃一動作剛勁有力,氣勢磅礴,因而具有強烈的震撼和炫耀效果。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採用正步走方式通過天安門廣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齊步走、網路-正步
㈦ 正步主要用於
正步主要用於閱兵分列式和其他禮節性場合中行進的軍人。正步最初是普魯士軍隊在19世紀初期在閱兵中使用的。如今,各個地區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但行進時的主要特徵均為,每個人上身直立,兩腿綳直和兩腳著地用力,隊伍遵循一定節奏整齊前進。
正步時上體正直,微向前傾;手輕輕握攏,拇指伸直貼於食指第二節;向前擺臂時,肘部彎曲,小臂略指碼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手腕下啟歷沿擺到高於最唯旁哪下方衣扣約10厘米處(著夏季作訓服時,約與第三衣扣同高;著冬季作訓服時,約與第四衣扣同高;著水兵服時,手腕上沿距領口角約15厘米),離身體約10厘米;向後擺臂時(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側距褲縫線約30厘米。行進速度每分鍾110-116步。
㈧ 據說踢正步'走隊列是納粹德國發明的'是嗎
是普魯士,不是納粹德國。被視為軍 國 主義唯薯和極 權 主義的族基象徵。
所以,踢正步在現在絕大多數國指穗者家也是一個帶有貶低意味的(收西方國家的影響。)。
㈨ 現代德國聯邦國防軍 怎麼不踢正步了
其實類似樓上說法
因為正步本來就是德國特色流傳開的東西
早在普魯士時期就有這種展示君威的步伐了
到了納粹德國更甚。
德國戰敗後在西德展開了徹底的去納粹化運動。所有敏感的東西都去除。正步這種尤其聯想到納粹德國的東西自然消除。東德被蘇聯接管所以保留,德國重新統一以後自然還是以聯邦德國為准
至今為止德國的反納粹還是比較嚴格的。不要說納粹符號 敬禮了,就連被新納粹使用的基督教符號凱爾特十字都禁止在公眾展示。
正步這個東西訓練不易 花費多 所以很多國家都不搞了
㈩ 各國軍隊的步法(齊步、正步)
看別國的都有點搞笑。俄國正步就是手貼褲縫不動,就腳踢正步。德國是「鵝步」,手臂擺動沒有我們高。印度的正步腳踢得高。這是幾種比較有名的步伐,還有很多,樓主可以去優酷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