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中國為什麼要援助德國

中國為什麼要援助德國

發布時間:2023-04-27 04:44:28

1. 為啥民國時 國軍有很多德國裝備聽說有很多是援助給咱們的

什麼報恩都是胡扯。不過國民政府確實得到了大批德國裝備,不過大部分是軍購不是援助,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德國援助。德國在晚清時期就經常拉攏中國,主要是因為最早英國的勢力在中國較強,德國希望制衡英國。而到民國時期,蔣本來就喜歡德國的制度,多次派學生去德國學習。但隨著二戰爆發,德國和中國的關系就基本中斷了。畢竟在國民政府內部,老蔣是堅定的親美派。更何況德國和日本做了盟國。

2. 中華民國時期,德國與中國的關系為何那麼好

當時德軍形勢所迫,需要糧食和礦產的支援。中國當時環境,也需要外軍的戰略指導和武器裝備的支持。一百多位德國顧問來到中國提供服務幫助和並肩作戰。

一、當時德軍擴充,軍需緊張,需要大量物資。

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國軍完成了近一百個師的訓練編制和武器裝備,軍事上的發展,這在抗戰歷史上取得了突飛的成績,德國顧問起到了對內軍事的擴展和軍事戰略上的支持,這一開端讓國軍的軍事戰略和裝備初步形成,讓國軍有了對抗外敵的資本。

由於德國為中國提供了戰略和武器裝備,而且先後派出多名顧問,在後期德國也在暗中多次幫助中國,多名顧問回國後從沒有泄露軍事機密,守口如瓶,中國也為德軍提供了礦資源和糧食支持,中國和德國的關系結下了深刻的外交關系,所以當時兩國關系如此好。

3. 二戰之前的德國,面對破敗不堪的中國,德國為何要伸出援手

二戰之前的中國破敗不堪,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更是比那個時候的中國更加破敗不堪。兩個同病相憐的國家開展貿易,互惠互利,哪裡有德國援助中國一說。

德國這個國家和中國的關系很有趣。如果有人告訴你,德國和中國政府的關系一直很好,你會相信嗎?實際上,德國從晚清的時候,尤其是中國興起洋務運動之後,就已經是和中國關系最好的國家。

因此,落後就要挨打,是不可違背的公理。後來,德國也加入了瓜分中國的列強的行列,八國聯軍的統帥也是德國人。那段短暫的友誼就此夭折了。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了戰敗國,而中國卻成了戰勝國。為了德國在山東的主權問題,中國還爆發了“五四運動”。中國從德國得到了戰爭賠款,軍閥張作霖還從德國購買了軍工廠,成立了遠東第一大兵工廠。

4. 中國與德國關系如何

總的來說,德國和中國的關系還算是西方國家裡面最好的。
雙方歷史積怨不多,現實地緣政治利益上沒有沖突,決定了雙方政治關系不會起太大風波。德國除了偶爾在西藏問題上嗆一嗆中國的肺管子,也不會有其他的矛盾。目前雙方有中德法制對話,而且德國還在協助中國制定商法典和民法典。
在經貿關繫上,多年來德國一直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從2002年開始中國超出日本成為德國在亞洲最大貿易夥伴。德國現在是對華提供發展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歐盟中對華提供政府間援助最多的是英國),兩國政府簽訂有《財政合作協定》。財政合作領域主要涉及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醫療、扶貧、軌道交通及金融等領域。截至2011年底,中德財政合作累計生效資金94億美元。從1982年起,雙方還簽訂了《技術合作協定》,援助形式有技術合作項目、糧食援助、緊急援助、項目外獎學金生和資助研討會。德國是歐洲對華技術轉讓最多的國家,截至2012年4月底,我從德引進技術累計16796項,金額557.3億美元。
德國也是北約成員國中和中國開展軍事交流合作最為活躍廣泛的國家。從1997年開始到目前為止,工具性了13輪兩國國防部工作對話,從2002年開始已經舉行了5輪防務戰略磋商,2005年首屆中德高級軍官安全政策研討班在德舉行,目前已成功舉辦7屆。此外,兩軍在軍兵種、後勤、測繪、後備力量建設等領域的往來與合作富有成效,人員培訓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

5. 從晚清到二戰初期,德國為何能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大家都知道我國清朝時期,有著我們無法忘懷的悲痛過去,當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而這只軍隊最高統帥便是德國人的瓦德西,而德國也是當時侵略清朝的國家之一。但是在這之後德國和中國之間並沒有戰爭,反而兩國的關系有了一定的恢復,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這其中可不是因為德國同情中國才改變的,而是因為利益才做出的改變。

隨著合作的不斷加深,中國與德國之間的關系也越發密切,但是隨著二戰的爆發,德國選擇走法西斯侵略的道路,但是愛好和平的中國對此卻無法接受,隨著立場的變化,兩國之間的合作也沒有辦法繼續。隨著七七事變的爆發,中日關系可以說是極具惡化,而德國作為日本的盟友,也使得兩國關系再次疏遠,直到二戰結束後,兩國都沒有再次的進行任何交易往來。

6. 二戰之前的德國,面對破敗不堪的中國,德國為何要伸出援手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受到一戰戰敗的影響,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國在歐洲的地位非常低,歐洲國家普遍都用敵視的眼光來看德國。當時的德國為了緩解經濟危機,獲得足夠的經濟訂單,將目光放到了亞洲的中國。從一戰結束到二戰爆發,中國一直都處於軍閥割據的局勢下,由於歐洲列強通過一系列的條約禁止向中國出售武器,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一直都比較落後。

德國在二戰前幫助我國發展軍事實力,其本質目的是為了從我國賺錢,當然德國對我國提供的軍事援助,也在我國抗戰前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淞滬會戰時期,我國憑借著精銳的德械師抵抗日軍三個多月,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只能說二戰前德國對我國的軍事援助是各取所需,我國依靠著的德國的援助得到了發展軍事實力的機會,德國得到了足夠的金錢,雙方都在援助中得到了好處。

7. 為什麼二戰之前德國和中國關系那麼好

當時希特勒希望同中國結盟從西邊和南邊夾擊蘇聯,蔣介石也是希望通過德國人之手來建立強大的國家。其次,德國從中國獲得稀有金屬,中國從德國獲得軍事援助。早在一戰結束後民國政府就開始請德國顧問,到法肯豪森已經快二十多年了,這段時間也是中國政府在經濟,基礎設施,民生發展最快的時候。蔣介石還通過各種談判廢除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也希望通過德國人的幫助建立一百個德械師。而一戰後的德國被戰勝國各種欺凌,跟當時中國的過一樣,同病相憐,所以當時德國人是真心幫助中國,中國將各種原料便宜賣給德國,通過相互幫助實現互強。但希特勒上台後,覺得日本軍力比中國強大,又不想等中國發展,中日戰爭爆發後,國內納粹黨戈林為首的親日派壓抑住了以國防部部長佛洛姆貝格為首的親中派,也是使得希特勒放棄中國的一大原因

8. 納粹德國為何在中日戰爭前與中國關系如此密切甚至在戰爭中秘密給中國提供幫助

主要是中國和德國有相互合作的利益關系,德國想要中國的資源並牽制蘇聯,中國需要先進的技術和武器,希望德國的幫助。
德國有求於中國的是稀有戰略金屬——鎢礦砂,它是製造鎢合金鋼的關鍵材料,與製造槍炮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時亞洲的產量佔全球產量的80%,中國華南地區的產量又占亞洲第一,中國的鎢產量佔有世界舉足輕重之地位。雙方議定用以貨易貨方式來進行貿易,中德兩國通過這樣的雙邊經濟往來均深蒙其惠。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阿道夫·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聯顧問、與蘇聯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圍剿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等行動與其堅決反共的立場非常合拍,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而且作為蘇聯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國軍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而且第四任德國軍事總顧問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上將(他是歷任德國軍事總顧問中最受蔣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員長委託人」的身份,代表蔣介石向國民黨政府各部門首腦下達指令!)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面,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7.7事變後,德國顧問沒有對華北抗戰給予支持,列強及德國都不願意調停中日戰爭,只有蘇聯支持中國,雙方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為防止中蘇聯合,德國被迫參與調停中日戰爭,在淞滬抗戰失利,南京陷落後,日本侵略戰爭野心膨脹,在德國陶德曼調停中提出中國無法接受的亡國條件,遭到拒絕。德國的調停失敗後,1938年初,其國內的親日的法西斯勢力大增,控制了國防和外交,他們認為中國已經失敗了,所以親日的里賓特洛甫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德日關系中的幾大障礙——承認滿洲國問題、在華軍事顧問問題和軍火出口問題。1938年2月21日,德國承認滿洲國為獨立的國家。同年3月3日,德國決定在中日戰爭結束前不再接收中國軍事學員,並遣散現有的中國在德軍事學員。4月22日,令在華的德國軍事顧問返回德國。可以說隨著在東北、山東以及華北有德國利益的中國領土落入日本手中,以及江南富庶地區被攻佔,德國法西斯政權認為同中國政治、經濟上的往來都是沒有價值了,而完全和日本侵略者勾結起來,中德兩國關系逐步由合作轉為敵對。

9. 國民政府為何在抗戰期間能同時得到德蘇美三國的援助

眾所周知,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最大的援助來自美國,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在抗戰爆發初期,其實中國的主要援助來自於德國與蘇聯。在德國於1937年因與日本結盟斷了援助後,蘇聯就接過了援助中國的接力棒,直到蘇德戰爭的爆發。

至於這兩個國家援助了中國多少物資,大家可以上網去查,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那麼,為什麼國民政府,能在抗戰期間先後獲得德國、蘇聯、美國這幾個死敵國家的分別幫助呢?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緣由。

德國的困境

其實,德國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從清朝末年就已經開始了,清朝編練新軍的武器就是從德國進口的,而到了民國初年,德國軍火幾乎已經壟斷了中國市場。為什麼德國會成為中國最大的軍火供應商呢?那是因為德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基本沒有海外殖民地,所以對中國這個市場格外看重,不像英法,有自己的巨大殖民地市場,而且德國貨質量上乘、故障率少,自然也受到了中國的歡迎。

而在國民政府時期,與德國的合作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國民政府不僅派軍官去德國學習,還用德國裝備組建了20個德械師,還有稅警總團,德國也派了大量顧問到中國幫助訓練中國軍隊,而德國原計劃為國軍裝備80個德械師,只是後來抗戰爆發打斷了這一計劃。

但德國人對中國其實也有所求,主要是戰略物資。像製造坦克需要的鎢、桐油、豬鬃都需要向中國進口,而桐油是橡膠的替代品,當時橡膠產地被英法控制,而豬鬃呢是中國特產,主要用於刷洗大炮的炮管,也就是擼炮管用。

所以,德國對中國的援助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其實都是很有必要的。只不過後來,德國和日本結成了同盟,在日本強烈的抗議下,不得不中斷了對中國的援助,所有的德國顧問也撤回了德國。

蘇聯對華援助

抗戰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就與蘇聯簽訂了援助條約:

第一筆5000萬美元,於1938年3月簽訂;

第二筆5000萬美元,於1938年6月末簽訂;

第三筆1.5億美元,於1939年6月簽訂。

而這些援助都是以蘇聯貸款的形式簽訂的,國民政府以戰略物資實物形式進行償還。同時,蘇聯還援助了1000多架飛機,同時派出了包括飛行員在內的約5000名志願軍事人員來華參戰。據統計,後來蘇聯飛行員擊落日軍飛機1049架,同時犧牲了200多位飛行員。可以說,在德國的援助之後,在抗戰最激烈的1938年,蘇聯的軍火援助是國民政府能支撐下去的勇氣之一,這些援助也給了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飛虎隊

所以,國民政府在抗戰期間能夠得到德蘇美三國的援助,是由當時的世界形勢和各國的自身利益決定的。不過,這也使我們再次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將我們自己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保障國家領土的完整,人民生活的幸福。

在國際交往中,還是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國家利益!

閱讀全文

與中國為什麼要援助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