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投幣長椅多少錢

德國投幣長椅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3-04-28 14:54:34

① 在德國上學的留學生放暑假可以做什麼

第一年暑假時我還很沒心沒肺,滿腦子計劃的都是吃喝嫖賭……啊不對,吃喝玩樂。於是在德國境內小轉了三四個城市,又跑了一趟巴黎,一趟巴塞羅那。期間寫了兩篇論文,兩個月時間就醬嬸地輕輕鬆鬆沒有啦。

第二年暑假時我開始反思自己了(!),於是去比利時走了一圈後,回來就報了駕校開始上理論課&背題目。無奈我在正經之路上總是太容易跑偏,中途遂拐去花了小半個月研製廣式月餅,最終弄出五六十塊來趕中秋節的場。又寫了一篇論文,去了次馬洛卡,第二個暑假就又撲了街。

如今我站在第三個暑假的門口,一邊熬著畢業論文,一邊跪求各路HR用工作合同甩我一臉,一邊面臨房子到期要去學校睡長椅蹭wifi的危機,一邊卡里刨去各種費用目測只剩下每天三個Brezel的錢……

「吶,我們出來混的人呢,早晚是要還的。」
——【德】 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哈哈開個玩笑。我這種憊懶鬼開的是散漫模式,不學也罷。

正經地說呢,即使是文科生,假期能做的事情當然也有很多。只不過,一般需要提前很久開始觀察爭取。

在上述的第一個暑假裡,我的一個同專業學長跟我一樣在旅遊,但他去的是肯亞……當了一個月的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
在上述的第三個暑假裡,我的另一個同專業學妹即將跑去巴黎實習:一個中法電影節即將在德國召開(我也不懂這什麼邏輯啊摔!),急求中文母語,精擅德語者來任字幕翻譯。

這些機會,散落分布在洶涌的網路信息洪流之中,且一般比暑假提前一兩個月發布。所謂功夫在平時,非有心者,不可得也。

不過這里萬萬沒有苛責你不用心的意思,出國沒多久的學生,哪個沒多少繞過幾個彎路呢。只希望這個答案能對你此後的幾個寒暑假安排有所幫助,看得出你是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少女(少年?),這樣的狀態很好。

既然暑假已經開始了,再臨時找實習不是特別現實。那麼,
第一條建議,是可以多刷刷萍聚等網站,看附近大城市暑假裡是否有展會安排,是否有公司尋找翻譯;
第二條建議,是看看學校信息板或網頁,看是否有人求中文家教或語伴,或其他你中意的打工信息;
第三條建議,是如果真心想打份工體驗生活的話,逐個店上門詢問是否有暑期工需要也是可行的;
第四條建議,是如果以上尋找全部落空,也不要陷入「是否一個暑假即將荒廢」的罪惡感。不如靜下心想想自己以後想從事哪方面工作?需要培養什麼技能?一個暑假足夠學習Excel和PS的基礎操作,努努力也能把《國際貿易實務》通讀一遍畫下重點。以後想在德國找工作的話,日耳曼文學專業的學生如果除了德語外沒有其他專業的知識,可是件蠻艱苦的事情。

當然了,還是要以能練到德語的機會優先。

下一個暑假如果還想做個短期實習之類,記得早點開始搜集信息。學校網站、系裡的信息欄、朋友的訊息都值得關注,甚至去問自家教授是否有機會提供都是可行的。把自己變身成小雷達,機會未必比F-22更難探測喲。

一下子先想到這么多,過些天有時間和想法的話再來補充唄。

② 德國有哪些不錯的湖泊園林

德國不錯的湖泊園林:
黑森林

黑森林,又稱條頓森林,位於德國西南巴符州山區,由於在南北長160公里東西長60公里連綿起伏的山區內,密布著大片的森林,由於森林樹木茂密,遠看一片黑壓壓的,因此得名。它是德國中等山脈中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這里到處是參天筆直的杉樹,林山總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黑森林是多瑙河與內卡河的發源地。山勢陡峭、風景如畫的金齊希峽谷將山腰劈為南北兩段,北部為砂岩地,森林茂密,地勢高峻,氣候寒冷。南部地勢較低,土壤肥沃,山谷內氣候適中。
哈韋爾河
乘坐輪船暢游哈韋爾河是年初到秋季時節柏林人最喜愛的休閑方式之一,柏林有165公里長的水路,有些城區只有從水上才能真正得到認識。暢游施普雷河,穿過老的市中心和新的建築工地,來到米格爾湖或者寧靜的護城河岸。而在哈韋爾河上,人們將進入普魯士的世外桃源。
棕櫚園
這是一個能夠觀發賞到多姿多彩的熱帶植物和異國情調鳥類的仙境,其中包括有300多種不同的棕櫚樹。
阿爾斯特湖
阿爾斯特湖本是漢堡市內的一條河,可這條河在永芳大街前通過倫巴底大橋(lombardbruecke)和肯尼迪大橋(kennedybruecke)時被分為兩半,在這里河面變寬。習慣上,人們將這一段阿爾斯特河譯成阿爾斯特湖。內阿爾斯特湖(inner alster/binnenalster)指的是永芳大街前到市政廳市場一帶的水面,這里是節日慶典舉行之地,湖中央的噴泉到了冬天才會關閉。
萊茵花園
萊茵花園象一塊碧玉鑲嵌在老城和萊茵河之間。不論外地遊客還是本地居民都愛到這里休閑散心。綠茵上三三兩兩的長椅是小憩的好地方

③ 孩子,別讓手機綁架了你!



網路時代,大部分人被被手機綁架,人不但不挺身而出奮起反抗,反而還樂在其中,盡享當「人質」的樂趣。

有人說:「手機中的世界可比現實 社會 要精彩,即使被綁架也是幸福的。」


有人說:「手機能讓人得到生活中得不到的樂趣,而且也不用花錢去經營!」

的確,手機中的頁面比現實中的白紙黑字更豐富多彩,手機中的 游戲 也比現實中平淡無奇的生活更讓人振奮,連手機中的人都比現實中的人要志同道合,親切得多。但是,手機終究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而已。當你按下關機鍵,抬起雙眼,你會發現,現實中你的人生是如此蒼白,而這一切,都源於你對虛擬世界的沉迷,對現實世界的冷漠。


1 中學小學生要遠離手機 對於中小學生而言,手機上有許多的不良信息,面對這復雜的信息網,處於中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明顯不足,便容易被壞的信息所誘惑。


如果每天瀏覽手機上的不良信息,這不僅對自己的 健康 有害,也會使我們的性格扭曲,不願與人交流,也就是閉鎖心理。


手機的吸引爛納力比較大,學生自控力不夠,從而荒廢學業。

長期玩手機,不與人交流,性格慢慢變孤僻。

與家人感情越來越淡,對家人的批評卻越來越敏感,生厭。

做作業不懂腦子,靠手機搜題,最後完成了作業,卻一無所知。


那些正確使用手機,在學習中實在不會做題,再用手機去搜,並且研究解題過程的同學畢竟很少,很多孩子自控力差,用手機打 游戲 ,上網,都成了"手機奴"。


很多孩子拿手機玩 游戲 的時間很長,用來學習的時間很少。


近日中山就有10歲的陽陽,媽媽是姿歷埋環衛工,拿媽媽的手機玩 游戲 時,用媽媽微信上綁定的銀行卡,把媽媽辛苦幾年攢下的4萬元打賞女主播,媽媽欲哭無淚。


南京孫女士的女兒晴晴,在玩一款「4399小 游戲 時」,用媽媽的支付寶賬戶給 游戲 充值13600元,女兒為了不讓她發現,就把所有的驗證碼信息和確認簡訊息全刪了,最後媽媽發現余額不對,孩子不承認,通過查資金流向才發現,孩子為 游戲 充值,100元,200元,500元,2000元......膽子越來越大。


全跡螞國知名學校率先下達了手機封殺令,嚴禁學生在校佩帶手機,發現學生在校使用手機一律收繳。


廣東省鶴山市某學校嚴禁學生使用手機,一經發現沒收手機,校長室都裝滿了三麻袋手機,並贏得了家長的廣泛支持,連律師都說此舉並無不妥之處。


一些政府官員、教育專家准備向人大會議提案,建議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在校中小學生使用手機。


很多網站手機的視頻、聊天、上網、下載、發簡訊、玩 游戲 等功能已遠遠超過了中學生的使用范圍。


手機應該是成年人使用的 娛樂 工具,把它交給辨別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強、貪玩心大、正處在學習知識關鍵時期的中學生,既損害他們的身體 健康 ,耽誤了他們的學習,也斷送了他們的前程。


這與家長們給子女佩帶手機的方便聯系的初衷背道而馳。


要想使我們的中學教育質量不滑坡,要想我們的孩子能成才,還想讓我們的學生在學校學點東西,禁止使用手機是大勢所趨。



2
大學生依賴手機

大學生活是每個人從學生時代與走向 社會 的一個中間過度,是每個大學生努力增長自己的 社會 實踐能力和提高自己掌控人生的能力的關鍵時期。


很多人認為考上大學就好像進入了保險櫃,生活不成問題,可以自由散漫了。


其實並非如此,考上了大學,僅僅是有了和別人共同競爭某個崗位的機會,但並不是考上了大學你就有了理想的生活。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加入了「癮君子」的行列。手機導致人們網路中的「朋友圈」不斷擴大,而現實的朋友圈卻在慢慢縮小。


現在流行一句話:「你的人生,活在別人的朋友圈裡。」家庭派對、讀書會、社交活動等都被「低頭族」們在手機里互刷朋友圈所替代。


調查顯示,79%的大學生表示出門忘帶手機會感到不安,越來越多人離不開手機,患了「手機依賴症」。而對手機的過度使用不可避免地對大學生的 健康 和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經調查,有33%的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後視力有所下降,27%的人表示使用手機後出現過眼睛干澀疼痛的情況,而剩下40%的大學生表示使用手機後曾有過眼部輕微不適。


然而,手機對身體的危害不止於此,手機產生的輻射對人體的傷害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加以重視。


據專家證實,在實驗室里,手機輻射會對人體DNA產生明顯的損害,由於破壞了DNA,手機輻射的危害自然會延續到下一代的身體細胞里。


另外,長時間使用手機還會影響大腦的功能,造成人們記憶力減退,並伴有失眠的症狀。


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好的生活來源於自己不懈的努力,不斷的學習和改變。


3


上班族也要遠離手機


手機讓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變得焦慮,變得懶惰,語言能力下降, 情感 匱乏,動手能力也變得很差。


低頭玩手機嚴重影響頸椎 健康 。調查顯示:低頭玩手機頸椎所承受之重可達垂直的3倍。


自從進入手機時代,年輕的一代 ;


下班後,回家不再出門,在家可以看朋友圈,刷微博,打 游戲 ,看劇。

吃飯也不用自己做,各種外賣的APP,隨時可以點外賣。

周末也不用看父母,可以和父母視頻,給父母買東西也是網購直接到家。

網路滿足了各種需求,好多人不找對象,不談戀愛,因為嫌麻煩。


有調查顯示,花同樣時間在手機上閱讀的人,沒有用書本閱讀的人幸福,手機容易讓人焦躁,豐富的界面容易轉移注意力。


手機時代大家習慣了晚睡,習慣了睡前刷微博,習慣了在朋友圈曬自己的幸福與不幸。社交網路提供了我們新的天地,阿里巴巴創造的傳奇,便捷的網購,這些是社交網路帶給我們的全新體驗。


4

社會 也在改變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千山萬水,而是我在你的身邊,你卻不了解我。


德國柏林有個公園很特別,裡面有十幾條吸引眼球的長椅,其表面布滿了四厘米長的錐形鋼刺,許多遊客說這樣的椅子中看不中坐。


唯有當地的居民知道,這十幾條長椅是最人性化的設計。


長椅的設計者是公園管理員法比安·布倫森,他年輕時是名設計師,退休後來公園做管理員。


他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條長椅上坐著兩個人,左邊的人看著手機傻笑,右邊的人則盯著手機狂喊「加油」。他們頂多相距50厘米,可內心世界像隔了十萬八千里,你聊你的天,我看我的球賽,互不幹擾。

經過一番思考,最終,布倫森向當地政府申請將公園的長椅改成「錐刺股」款式。得到允許後,他先 設計出一個投幣盒和一個連接著十幾根鋼刺的線路板。然後,在每條長椅表面均勻地鑽上十幾個孔洞,孔洞里安裝的正是那十幾根鋼刺。平時,這些鋼刺都是冒出的狀態。當人們往投幣盒投入50歐分後,鋼刺縮回到椅子中,人們就可以坐下休息。鋼刺縮回的時間是十分鍾,時間一到,椅子就會發出尖銳的警告聲,十幾秒後,鋼刺又會重新冒出來。對於散步疲憊的人們來說,十分鍾的休息已經足夠;而對於玩手機的人來說,十分鍾一晃就過,能有效起到「掃興」的作用。

每條長椅都有一條相同的標語:請別讓每天在此走路的距離小於手指滑動屏幕的距離。


5
改變自己


網路改變了世界,手機改變了我們。


如果你感嘆facebook的成功,就要有扎克.伯格的韜略。

如果你驚嘆阿里巴巴的傳奇,就要付出馬雲的努力。

如果你覺得摩拜抓住了最好的時機,請不要忽略胡瑋煒對市場的准確判斷。

如果有人說只要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那這只豬也要看準風向,恰逢時機的站在風口。


每一種成功都是有跡可循,絕不是莫名其妙,所謂的跡,就是他曾經付出的努力。


學院派的成功源於他們扎實的基礎,草根派的成功是因為他們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沒有哪一個渾渾噩噩,整天抱著手機的人能走向成功。


若你是中小學生,要遠離手機,你要知道要通過學習,才能增加自己的文化內涵,提高對事情氣息的判斷力。


若你是大學生,要遠離手機,因為大學是提高自己能力的黃金時間,能整天心無牽掛學習的最後機會。


若你是上班族,也要正確使用手機,因為人的青春不長,要找准自己的方向。


若你想成功,改變自己,別給手機當「人質」 。


毋庸置疑,看手機都是在看別人的秀,離開手機你的內心會很蒼白空虛。

人生就是要努力拚搏向前,成就自己,來演一場屬於你自己超級大秀。

④ 泰國窮游大概多少錢泰國窮游詳細攻略2017

泰國是一個令人心醉的夢幻國度,很多人都希望可以前往體驗一番,在泰國的旅程中享受時光,這里的人們性格溫和,大多是虔誠的佛教徒,各種泰式獨特的服務和娛樂表演讓你贊不絕口,下面給大家分享泰國窮游詳細攻略2017。

去年6月訂票,十一游,拖延症弄到現在才完成,有點羞愧。還好我記性好,好歹沒忘太干凈。不以實操手冊為主的游記不是炫耀就是廣告,我可不幹這事。人、事、物、過程、注意事項詳詳細細交代清楚,盡顯處女座本質(得意臉)

定行程?

出國游,東亞、東南亞是最便宜的,喜歡自然風光的我,將目的地鎖定在柬埔寨、泰國和越南。在6月那個一時興起的下午,只有泰國的時間是最合適的,果斷買下。窮游折扣網上的時間是9月31日下午出發,10月6日凌晨回來,天津飛曼谷的春秋航空的打折機票,2600含稅往返,單程紅眼航班(後來改成雙程,暈死)。其實滿打滿算在國外住4晚5個白天。去泰國無非那麼幾個地方:普吉島、曼谷、清邁、芭提雅。時間不夠,行程最終定為:沙美島--芭提雅--曼谷。?

出行前的准備工作相比AIRBNB,BOOKING,AGODA,最後選定了攜程。一是方便,不用翻譯評論;二是售後好。本來不能取消的酒店最後攜程在我提供申請材料後也幫我取消了。?

【住宿】第一晚、第二晚:沙美島旺德安度假村VongdeuanResort(推薦,早餐非常好吃,性價比高,但是服務態度一般)?

第三晚:芭提雅暹羅設計酒店SiamDesignHotelPattaya(推薦,有頂層游泳池,可以俯瞰芭提雅灣,酒店設計別具一格)

第四晚:曼谷諾富特芬尼克斯酒店NovotelBangkokFenixSilom(一般推薦,硬體環境一般,但是服務非常到位)

【簽證】TB搞定,兩個人470元,泰國可以落地簽,時間花費差不多

【電話卡】HAPPY卡,TB解決,上網超級方便,個人認為比租賃WIFI好

【換錢】在北京的工商銀行換了10000元的泰銖,1:5.19的匯率。後來發現少了,雖然很多吃飯購物的地方都可以刷銀聯或者是VISA卡,還是不夠用了,又在泰國本地換,但是匯率就不好了,1:4.99。建議兩個人12000-14000,如果你不在乎價差,那麼泰國這樣的旅遊國家換錢的地方到處都是,景點、地鐵里都有,很方便。

【美衣和比基尼、防曬和帽子】這條是給姑娘的,去玩一定要拍照,去拍照一定要買艷色的衣服,我的紅裙子就很應景,拍出來照片比黑的白的好看。一定要注意防曬,很容易就曬黑了啊!有個帽子既可以凹造型又可以遮太陽。

【提前訂票】你去浮潛,去哪裡玩,如果計劃好,提前在TB那裡啥都有,可以省很多錢。我在淘寶買的蒂凡尼秀的VIP票,99元一張,現場是大概人民幣200元左右一張。掘雹但是很多需要提前一天訂,一定要提前計劃好,在網上買好票,去了都能用,真的很實惠。

【吃飯】泰國是一個旅遊國家。在曼谷幾乎人人都會說英文和中文,完全不用擔心交流的問題。點菜菜單上要麼有中英文要麼有前散跡圖片。冬陰功什麼的是我的最愛。後來和同行的人交流,發現在國外大眾點評也能用,可以找到很多有意思的飯店。?

曼谷暹羅廣場

第一天:離開祖國媽媽

春秋航空的因為航空管制在一周之前將我的航班從下午4點改成凌晨12點,讓人猝不及防。然而不變的是依舊要先從北京去天津。?

出發去南站---轉地鐵---30分鍾左右就到了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不同於首都,人超級少,安檢很快,然而進去只有一個面館開著。還好正點起飛,和旅行團一行人的人踏上了同一班飛機。紅眼航班的行程很難熬,即便是提前准備了U型枕,依然沒能睡著,墜地,凌晨3點。?

頭一次出國不知道出境要等那麼長的時間,需要填寫說明單(最好提前准備筆)。和全世界的人(日本人、印度人、俄羅斯人)一起排隊出關。差不多有2個小時,終於我能找個機場的長椅躺下歇歇,仍然有蚊子堅持不懈的騷擾。老公精神好,在素萬那普機場到處轉悠,從便利店買回來了傳說中的MAMA泡麵先墊墊肚子。?

睡不著又沒精神,看看錶差不多5點多,准備去吃早飯。機場2層有很多特色小店,但是並不便宜,我慧並當時對泰銖沒有概念,吃完一算是100元人民幣,心裡一驚。回國後聽同事說在地下一層有個員工食堂,便宜還好吃。?

?第二天:去看我的小島

機場快線在機場地下一層,早上6點多開始運行,從機場快線轉天鐵去Ekkamai站,換乘大巴去羅勇府,去看我的小島。

(【提示】素萬那普機場沒有直達羅勇的大巴,如果行程為曼谷--芭提雅--沙美島,可以從機場直接坐大巴去芭提雅,從芭提雅再去沙美島,打車1000BA)?

曼谷地鐵卡

曼谷是個很堵車的城市,不亞於北京,所以所有的自由出行者幾乎都使用天鐵,類似於我們的地鐵。但是價格要比我們的地鐵貴一些,而且很多站點不能人工售票,你只能去人工換乘硬幣然後再投幣買,所以一定要把硬幣留著。一個小時後,終於到了Ekkamai,天軌下面就是汽車站。?

兩張去沙美島的車,立即出發!路上遇到了一個黝黑的泰國「姑娘」找不到位置,我老公熱心去幫她,她也超級熱心和我們聊天。「姑娘」加引號是因為後來聊天才曉得人家有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初中。?

可是完全看不出來好么。

媽媽那叫一個HOT,我這種居心不軌的人在上車時還懷疑人家的工作屬性,後來才知道時尚媽媽在外企工作,所以英文很好。

我和我老公與她侃天侃地,聊到曼谷,聊到北京,聊到她孩子,聊到她前夫是中國人

她樂觀而時尚,善談又有內涵,簡直是一見如故,無奈我一晚上沒睡睏倦襲來擋都擋不住,「姑娘」很善解人意,看出來我們精力不濟,讓我們趕緊休息。

我和我老公一睡就是兩個小時,起來後旁邊的座位已經空了,心裡一陣空落,後悔沒有留影或者加個facebook。?

羅勇碼頭

蔚藍的大海

旅行的魅力就在於你能夠遇見那些有意思的人,想想未來的歲月中我們也許再也沒有交集了,我依舊能夠記得她表情豐富的臉和她大笑兒子們吐槽她沒有一點媽媽該有的樣子。有點想念她,只能安慰自己:人生只是一瞬,相遇便是永遠。三個小時在車上養精蓄銳後終於落地羅勇的港口,我們的度假村有免費的船接送,無奈只在固定的時間開,所以只能等著。在小鎮上轉轉,吃點路邊的小吃,終於坐上了去旺德安度假村的船,搖搖晃晃在船上感覺過了一個世紀,終於到了。?

還沒上岸,就有工作人員來收上島費,一個人200BA,中國人都不想交,但是無奈一個個都沒逃過去,度假村的工作人員和制服收費員是一夥的,不繳費也不讓你登記。?

海水暖暖的,清清的,沙子軟軟的。旅途的疲憊一掃而光,我的假期正式開始啦!?

沙美島黃金海岸

沙美島

度假村的環境很好,400多元人民幣能夠在熱帶雨林這樣的環境中住一個獨棟。但是工作人員的登記效率真的不是一般的差:我被帶錯了房子,站著不到一分鍾被蚊子咬了七八個大包,對著工作人員提高分貝發了一通火(火氣太大沒辦法),終於到我自己的小木屋,小小的並不是很大,但是五臟俱全,洗個澡,換上我的大紅裙子,畫個妝,拿上GO-PRO(潛水必備,TB可租賃),出發啦!

度假村

沙美島景色

去海邊溜達,趟趟水,走走停停拍拍照,然後找個愜意的餐廳,沐著蒙蒙細雨吃燭光晚餐,看到類似於打鐵花一樣的島上的傳統表演,旁邊一桌是一大家子來度假的英國人,俊朗的金毛小孩看得好興奮

島上活動

後記小說明

1)泰國的公共廁所很乾凈,但是都很濕。每一個馬桶後面有一個長管手持水龍頭,沒有手紙也沒有垃圾桶,剩下的請自行想像?

2)泰國是個信佛的國家,人都很NICE。但是出門在外凡事還是多留個心眼。?

3)你會遇見很多中國人,別煩,哪裡沒有咱國人的身影啊!你可以找到搭伴遊玩的小夥伴,也是一種樂趣。?

⑤ 用瓶蓋改變世界的女孩

12歲的女孩桑米·萬斯是印第安納州韋恩堡市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2年前,桑米的性格十分內向,有時候想和夥伴玩,卻又不敢開口,因此她總是感到很孤單。另外,桑米還發現,學校里和她一樣有社交恐懼症的同學還很多。關注到這個情況後,桑米想,用什麼辦法讓自己和那些孤獨的孩子克服這一心理障礙呢?思來想去,桑米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2017年夏天,桑米看到一篇介紹「夥伴長椅」的文章,文章說:「那些感到孤獨的人,只要坐在這個椅子上,別人就會知道他需要朋友,主動上前來和他玩耍。」這個簡單、直接又貼心的方式一下子擊中了桑米,這個長椅不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辦法嗎?

桑米鼓足勇氣,向校長提出了在學校里安裝「夥伴長椅」的建議。校長雖然贊賞這個建議,但是學校無力負擔3把長椅2700美元的額外支出。

看著悶悶不樂的女兒,媽媽決定幫桑米一把。她多方打聽,了解到有一家工廠能夠將廢舊的瓶蓋融化製成可再生的長椅,如果客戶能夠提供足夠多的瓶蓋,就可以用250美元的價格買下一把可再生的長椅。

3把長椅需要重1200磅的塑料瓶蓋,大約是400000個。爸爸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岩雀的任務。但是重棗渣燃希望的桑米卻異常興奮,只要能建成長椅,她准備盡全力在一年內收集到400000個瓶蓋。

桑米轟轟烈烈地行動起來,她把這項計劃命名為「桑米的夥伴長椅工程」。首凳棗悄先,她號召老師和同學們加入進來,然後走遍大街小巷,向商店、葯店、賣場等地的老闆尋求幫助,只要可能收集到瓶蓋的地方,桑米都一一拜訪,就連動物園都不放過。漸漸地,整個韋恩堡都知道了桑米的「大計劃」,籃球隊也為她做宣傳,韋恩堡舉辦馬拉松比賽時,還專門給絲米留了一個位置放回收瓶蓋的垃圾桶。人們紛紛把自己家裡不用的瓶蓋收集起來送給她。

韋恩堡的瓶蓋幾乎都到了桑米手裡,但數量還是遠遠不夠。媽媽幫她在幾個媒體網站創建了主頁,宣傳桑米的計劃。人們被桑米的熱心所感動,都來幫助她。來自全國各地的瓶蓋紛紛通過郵遞員的小貨車聚集到桑米的家,而且隨著大家的轉發,全世界都知道了桑米的「夥伴長椅工程」。

桑米開始收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快遞,有來自德國、以色列的,還有來自非洲的,包裹里不僅有瓶蓋,還有他們親筆寫的鼓勵信。在全世界的幫助下,短短兩個月,桑米家就堆積了1600磅的瓶蓋,足夠製作4把長椅,超額完成了她的預想。

桑米把3把長椅送到自己的學校,多出來的一把送給了聖多蘿西學校。當桑米興奮地展示「夥伴長椅」的使用方法時,同學們激動地歡呼、鼓掌。

完成了最初的目標,變得開朗的桑米並沒有停下腳步,她要給幫助她收集瓶蓋的50個州製作夥伴長椅。現在,「夥伴長椅工程」已經進行了兩年,它的適用范圍不再局限於學生,成年人也被考慮在內。越來越多的長椅走進學校、公園,它不僅讓許多人認識了新朋友,還為環保事業做出了貢獻。

⑥ 德國第三大城市慕尼黑,沒有高樓,新市政廳竟比老市政廳還要舊!

說起這次歐洲行,事先沒做任何准備,與其說是為了逃避,倒不如說是為了討好自己。不過因為自己在某些方面總有不安全感,所以即便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我還是會在路上抓緊時間看攻略,畢竟在這片有著幾千年人類文明的土地上,我並不想做個完全與之無法對話的傻子,況且我還帶著父母呢。

飛機落地慕尼黑,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也是我們所熟悉的茜茜公主的故鄉,不過茜茜在成為奧地利皇後幾乎都沒有再住過這里。

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伊薩爾河畔的慕尼黑如今是德國僅次於柏林和漢堡的第三大城市,更是德國南部最大的城市,同時它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不過最被現代人熟知的,應該是啤酒節和足球隊了。

如果說慕尼黑濃縮了巴伐利亞的精華,那麼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絕對匯集了慕尼黑的精華,人們稱它為慕尼黑的「城市客廳」。從中世紀風格的伊薩老城門(Isartor)進入,一切好像回到了17世紀。

進入到瑪利亞廣場還需要順著這條街繼續向中心走,商店、餐廳遍布在這傳統街道的兩邊。老媽第一次來歐洲,看著與國內完全不同風貌的建築十分興奮。

沒有玫瑰窗花的聖靈大教堂(Heiliggeistkirche)是慕尼黑現存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裡面最大的亮點是科馬斯·達米安·阿薩姆創作的穹頂壁畫。教堂的斜前方,那個白色的尖頂的建築就是慕尼黑的老市政廳。看到它,就說明我們馬上要進入到慕尼黑的中心——瑪利亞廣場了。

在進入之前,從這里位置,可以看到一個像巧克力一樣顏色,但充滿著古老混搭風格的建築,那是聖彼得教堂(St.Peter),慕尼黑城裡最古老的教堂。早在1158年慕尼黑建城之前,此處已建有教堂。隨著時代的推進,建築風格的改變,教堂由巴伐利亞羅馬式擴建為哥特式,有了兩座92米高的的尖塔。不過18世紀的一場大火,高塔只剩下了一座,另外唱詩席也重修成了當下的巴洛克式。

穿過白色、看起來新得不能再新的老市政廳,就是瑪利亞廣場上,看起來老得不能再老的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了。是的,有點繞,但你沒看錯,這一老一新的市政廳有著貌似不太合理的樣貌。

之所以白色的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比黑漆漆的新市政廳看起來更新,是因為它在二戰中嚴重受損過,但直到1971年花了三年時間才得以重建好,比1904年建成的新市政廳還晚了近70年。所以實際上,它重建後的年齡也確實比那個看起來老老的新市政廳還要年輕。

不過老市政廳確實是貨真價實的老市政廳,在市政機構還沒有遷往旁邊那個舊舊的新市政廳以前,它都是慕尼黑的市政廳。這所建築始建於1310年,不過起初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和歐洲的大多數教堂一樣,它經歷過哥特式、巴洛克式。1938年11月9日,約瑟夫·戈培爾還在這里著名大廳Großer Saal里發表演說,自此揭開了「水晶之夜」的序幕。

而如今廣場上的主角——慕尼黑新市政廳,建於1867年,巍峨挺拔的棕黑色哥特式建築好像被撒了一層白霜。因其過目難忘的建築風格和鍾樓上那個對這座城市有著獨特意義的木偶報時鍾,使它都成為了慕尼黑無可替代的城市名片。

純哥特式風格的新市政廳建造時間持續了近40年,又尖又高的鍾樓是老城環路內除瑪利亞教堂外的制高點, 其他建築的標高都不能超越它。人們要使勁兒地退後,並蹲下來,才能把恢宏、繁瑣的尖塔和底部照全。可如果不帶個廣角,依然無法把超過90米寬度的新市政廳全部放到鏡頭中。

如果你去過英國或義大利,眾多經典的哥特式建築絕不亞於慕尼黑的新市政廳,但這里有著明顯的德國風,就是即便是市政廳,窗口的陽台上也都會用鮮花點綴滿。

新市政廳鍾樓的塔尖頂上,是一名穿著修道士長袍的慕尼黑男孩,他象徵著慕尼黑市名的由來。早在8世紀,這里就出現了「本篤會修道院」,因此慕尼黑這個地名在德語中有「僧侶之地」的含義。

鍾樓的第五層和第六層里,裝置了德國最大、歐四大的木偶報時鍾,每天中午11點和12點(每年5月至10月還會增加晚 17點和21點兩個時段)整點報時前,裡面的木偶會伴隨著瓦格納和勃拉姆斯的曲子轉著圈地舞動表演,這幾乎成了來慕尼黑 旅遊 的人們必看的場景。

這個木偶表演的由來,其實是再現了1568年威廉五世公爵大婚時的慶典場面。不過威廉五世並非為了招搖,而是為了恢復慕尼黑當時衰敗的人氣。

1516年,慕尼黑發生大鼠疫,全市幾千人喪生,恐懼的人們紛紛逃往他鄉,這里幾乎成了座空城。52年後,威謙五世為了重振慕尼黑,便借著大婚的由頭,遊行慶祝,與民同樂,慕尼黑也慢慢恢復了生機。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驅趕「衰氣」的大慶典,便在市政廳的鍾樓上安置了木偶報時鍾。每天時間一到,塔閣里的木偶就會按順序出來表演,再現當年公爵大婚的場面,時間持續10分鍾。

鍾樓的正面還裝飾有巴伐利亞國王和歐洲寓言傳說中的英雄、聖人等雕像,哥特式建築除了千塔林立的特徵,也從來離不開精緻的雕像。

新市政廳的前面是1638年為慶祝擺脫瑞典統治而修建的瑪利亞紀念柱,紀念柱的頂端是金色的聖母瑪利亞雕像,面向我們來的伊薩門方向。她左手抱著聖嬰,右手持著權杖,聖潔而端莊。

紀念柱基座上有四組青銅雕像,四位帶翅膀的小天使正斬殺著四個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妖怪:代表戰爭的獅子、代表瘟疫的蜥蜴、代表飢餓的龍,和代表無信的蛇。

瑪利亞廣場並不大,事實上,歐洲的廣場都不大,不過廣場周圍的氣氛很是輕松,長條的坐椅、賣藝的人們、在室外擺著桌椅的酒館、教堂傳來的鍾聲。有時候很喜歡就那麼靜靜地坐著,看著眼前的人來過往,什麼都不幹,也什麼都不想。

聖瑪麗廣場的西側匯集著眾多酒吧,德國人喝啤酒就像我們喝茶一樣普遍,尤其在慕尼黑,世界第三大啤酒產地,據說他們每年每人平均要喝掉230升,即460斤啤酒,相當於一天一斤多。每年十月的啤酒節,還有慶祝拜仁慕尼黑勝利的時候,這里都會熱鬧非凡。在這眾多酒吧中,還有一家是1923年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政變」的地方。

聖瑪麗廣場的南側,是我們在從老市政廳進來前看到的聖彼得教堂的另一側,也就是因為大火而只剩下的那座唯一的尖塔,不過尖塔不是巧克力色了。登到塔頂是俯瞰新市政廳和整個慕尼黑市內的最佳眺望點,不過老媽腰不好,我們決定不登塔了,就坐在廣場的長椅上,靜靜地享受著慢下來的時光。

老城的外面便是慕尼黑的新城區,說它新,也只是相對老城而言,這里沒有高樓大廈,只有被有軌電車布滿軌道的地面和像蜘蛛網似的頭頂。有時候我會幻想,或許哪裡會走出一位穿著茜茜公主衣服的貴婦人。

一家人開啟歐洲之旅的第一天,啤酒、豬蹄慶祝一下!

小貼士:

聖彼得教堂不收費,但如果登塔,成人3歐,學生2歐,6-18歲的學生1歐。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游!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駕游,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⑦ 布魯塞爾有幾個火車站,分別在什麼位置

官方給出火車站具體位置。

布魯塞爾有5個火車站,其中3個是國際車站:

北站(GareNord):開往荷蘭、盧森堡、德國等地;

中央站(GareCentrale):開往布魯日,也是國際列車的中轉站,到巴黎(1小時30分)、科隆和阿姆斯特丹等西歐大城市都有直達特快列車;

南站(GareMidi):奧地利方向的列車,從北部荷蘭南下巴黎的列車。由於去英國需要單獨的簽證,乘歐洲之星火車往倫敦像乘飛機一樣需要先CHECKIN辦理登車手續,並要經過海關查驗護照。所以要預備充足的時間。

(7)德國投幣長椅多少錢擴展閱讀

正布魯塞爾(BRUXELLES)是比利時(BELGIUM)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在這里通過航空、鐵路和公路,可以快速到達歐洲各地。

布魯塞爾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汽車、地鐵、有軌電車。公共汽車分為紅綠兩種車身,紅色走市區線,綠色走近郊線。

這座城市的公交車平均5-10分鍾就有一趟。公交車站是帶頂的、三面用玻璃圍起來的"小屋",裡面的長椅供候車人使用。

⑧ 介紹一些時文

地鐵里的閱讀風
《紐約時報》 2009年9月3日
作者 ALEXIS MAINLAND
這個身著黑色羊毛衫的中年婦女一直這么站著:雙腳以肩寬的距離分開、手臂微微彎曲、手掌輕輕握起,肌肉放鬆,但也保持著警覺。
她不是在准備跆拳道比賽,而是在千千萬萬的紐約人潮中,打戰一樣地上演著每天的地鐵上下班大戲——晚班的四路地鐵(D train)一直呼嘯奔向布魯克林,人們擁擠在車廂里認真的閱讀。
「我是紐約人,」54歲的婦女羅賓·科恩哈勃(Robin Kornhaber)乾脆的告訴記者這五個字。「我乘地鐵的時候可以做任何事情。」
在地鐵里閱讀是紐約城市文化的一個傳統。不僅對於家住公園坡(Park Slope),但卻在東外環(Upper East Side)工作的科恩哈勃女士來說,她乘地鐵的時候,可以閱讀很多裝幀漂亮的新聞報紙;對於常翻雜志的少女、背台詞的演員、籌劃方案的公司職員、剛剛適應環境的移民們來說,都是這樣。今天的紐約城裡,幾張揉皺的報紙也許早已不是這個城市的亮點,但自從地鐵撤銷網路和手機信號起,乘坐地鐵,已經成為快節奏的繁忙都市裡難得的輕松時段。因此,每個人都用這個時間讀書。
就算沒佔到座位,在陌生的人海中間擁擠著,甚至聽著身邊有人吹口風琴、或者稀里嘩啦的往投幣箱扔硬幣,或者和朋友喝完酒後,跌跌撞撞地回家,人們仍然不能改變在地鐵里讀書的習慣。
有些人在地鐵到站之前剛好能看完《紐約人》雜志中《大話城鄉》板塊的所有文章,有些人趁此時間細讀經典著作,還有的人隨身攜帶兩本小說,以便在緩慢的六路線上看完了第一本之後,就無所事事。布魯克林的一名律師前兩個月里把地鐵里乘客閱讀的書籍分了類,她把結果放到了博客上。「地鐵書會」、紐約新學院的一名學生花去整個暑假的時間向乘客們共發放了600餘本贈書,把自己閱讀的激情傳遞給更多的人。
還有人觀察著地鐵里的讀書人,想像著他們正在讀的故事。二路地鐵里穿正裝的那名男士正在讀《羅斯塔·石學三級義大利語》,他或許是要去拜訪未婚妻的父母;81號大街上那個讀兒童小說的女人是不是一名正在備課的老師?大多數人往往只會去猜猜就罷了,然而我卻花了12小時,在四個地鐵站之間穿來梭往,去了解他們正在讀什麼,為什麼喜歡讀手中的書。
學義大利語的男性鮑勃·艾德森(Bob Alderson),今年46歲,是一名專利律師,他沒有明確的旅行計劃,但卻一心嚮往去遠方。「我總有一天要去趟義大利,所以我想現在開始學學義大利語。」他對記者說。
那麼這個這在讀《玻璃城市》的女人呢?她是不是想到留著口水的惡魔和英俊瀟灑的男巫師?26歲獲得審判心理學學位的遛狗師吉姆波利·聶瑟(Kimberly Nessel)告訴我們,她在書店工作的時候,就開始痴迷科幻小說中的黑暗情節。
只是隨便翻翻
135大街三號地鐵 早上9:30
滿滿一個藍色袋子里裝著醫療機構的管理材料和文件,可是紐約哥倫比亞教會醫院癌症中心工作的德波拉·海斯頓(Deborah Hairston)卻一直在讀著每周商店郵寄給她的購物指南。
「有時會找到想買的東西,但大多數時候,只是隨便翻翻。」她邊說,邊翻過介紹吊珠羊毛衫的一頁。「我不想看那些讓人壓抑的新聞,因為我平時接觸的太多了。」
每天堅持讀一頁
96大街二號地鐵 早上10:00
為了學懂2711頁猶太教經典作品《塔穆德》,很多學徒每天堅持讀一頁,它幫助讀者找到自己學習的夥伴。哈里和大衛是家住華盛頓堡的曾家兩兄弟,一直堅持讀《塔穆德》,從家通往西外環工作地點的路上,都是他們學習猶太經典的時間。
星期三是哥哥哈里·曾的休息日。哥哥今年28歲,在72號西街上經營著一家名叫麥克酒吧的猶太小餐館。每周三,哈里·曾都會暫時放下《塔穆德》,研讀紐約時報飲食版的文章。
「除了《塔穆德》,我就讀這個。」他告訴記者,邊說邊把一本厚皮封面巴比倫圖書塞進送貨袋裡留著下次讀。「乘地鐵的時間讀這本書很合適。」
弟弟大衛·曾今年19歲,他也在學伊斯蘭語,但是這個暑假都在幫哥哥做事,他坐在一旁,正在閱讀關於亞拉姆的英譯論文。「我每天都要在地鐵里看看《塔穆德》,」他說。「星期三也不例外。」
繁忙的工作
23號大街一號地鐵 早上12:30
不管在擁擠的人群中間,還是在空盪盪的車廂里,多納雷·托馬斯(Donalay Thomas)都喜歡為自己開拓一片繁忙工作之外的私人空間。托馬斯掛著耳機,聽著K』Jon的《在海上》,膝蓋上放一本埃里克·傑羅姆·迪克(Eric Jerome Dickey)厚厚的新作《復活的午夜》(Resurrecting Midnight),低著頭認真地讀著,把一切喧囂都置之度外。
「我經常邊聽音樂邊讀書,音樂可以讓我很快融入故事情節。」21歲的托馬斯小姐告訴記者。從事很多職業的她,此時正從新澤西艾吉午市趕往西四大街,她要去參加下午的滑板大賽。「我讀書的時候,感覺自己是故事裡的一個角色。」
但她也不會痴迷在故事裡,而忘記了身邊的乘客。「我會和身邊乘客聊聊我們都喜歡的書。」托馬斯說。
然後她轉身向過道里一名女士說:「你快要到站了。」可見她也在注意著身邊的事。
地鐵舞台
42號大街二號地鐵 下午1:30
如果紐約的每家餐館都雇一個演員的話,那每列地鐵上,不論是准備去試演的,還是夢想去演戲的,至少要就有兩個。
25歲的女演員拉切爾(Rachel)認為戴墨鏡可以幫助自己進入角色,她乘坐在自洛杉磯始發的列車里,趕往各劇組試演。她現在要去《第一行動組》(The A-Team)試演蘇薩(Sosa)一角,《第一行動組》是上世紀80年代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將於2010年改編為電影上映。「蘇薩是國防部長的助理。」她向記者解釋。「我正在努力體驗這個角色。她很性感,但卻又是政府官員。」
地鐵過道里, 31歲的詹姆斯·萊特(James Wright)身著白T恤黑外套便裝,斜坐在扶桿上。他正在趕往《天翻地覆》(As the World Turns)劇組的路上,手中拿著已故劇作家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獲獎名作《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專心致志地閱讀。扮演畢夫(Biff)是他夢寐以求的事,他正聚精會神地為試演熱身。
幾分鍾後,演員安吉利卡·阿亞拉(Angelica Ayala)開始自言自語的背台詞、比手勢。這位有著多重性格的45歲婦女一點也不覺得在地鐵上這樣做有什麼不合適。「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情,」她說。「別人可能會投來奇怪的眼光,但我必須排練。」她的劇作《普克特里巴》(Peccatoribus)已經在布朗克斯區的普里國斯大劇院公演。
「這是一部反映人們自我抗爭的故事。」她對記者說。
用這段時間讀讀寫寫
59號大街十九路地鐵 下午4:30
乘早班地鐵回家的阿麗西亞·維拉斯(Alysia Vallas),剛剛讀完埃及作家埃德加·凱勒特(Etgar Keret)的短篇故事集《瘋獵人》(The Nimrod Flipout),她家在西外環。維拉斯打開自己的日記本,本子上記滿了她對紐約城整個夏天的印象。
「我一般習慣寫點東西記下每天難忘的事,」她說。「去過的好地方、地鐵里見到的奇人之類的,我都會寫下來。」
這本相貌平平的記事本上,也記下了她從紐約公立圖書館里抄下來的吉他和弦譜表。
維拉斯今年21歲,是愛荷華州格林耐爾學院的一名在校學生,今年暑假在皇後圖書館健康醫學聯合中心實習。她說自己特別喜歡用乘地鐵的時間讀讀寫寫。
「這段時間真正屬於自己,沒有繁重的任務,很輕松。」她這樣認為。「雖然我身邊都是陌生人,但他們都不會在意的。」
地鐵里的小讀者
42號大街二路線 下午5:00
幾名來自特里蒙聯合教會(Tremont United Methodist Church)五到八歲的野營小隊員看上去都筋疲力盡。他們從早上7:30開始就忙碌地奔波於各種活動間,其間還考察參觀了皇後區紐約科技館。
孩子們站在時代廣場的站台上,小小地策劃著怎麼去搶座位,如果座位少的話,誰抱著誰坐一個位子。兩個小女孩拉著手,頭靠著頭,藉此休息幾分鍾。
列車駛入42號大街車站,主持過六次野營的指導老師約瑟·弗格羅亞(Jesus Figueroa),招呼學生們上車,他告訴學生:「大家准備好自己的書。」一時間同學們紛紛從背包里拿出各式各樣的書——《吉吉和麥麥》(Jig and Mag)、《玫瑰、橋和黑野馬》(A Rose, a Bridge, and a Wild Black Horse)、《發明冰棒的孩子》(The Kid Who Invented the Popsicle)……
教會規定,如果小營員在地鐵里佔到位子,就要坐下來讀書。小營員們每天都會從教會圖書館里、或者從家裡帶一本書,按規定訓練自己在短時期內的讀書速度,不管在哪裡,必須讀20分鍾以上,然後在日記上寫下自己閱讀的進步。
「這么做可以讓孩子們在乘地鐵的時間里專心讀書,也有益於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20歲的弗格羅亞老師這樣對我們說。
地鐵車廂里,沒有找到位子的孩子也端著書看。八歲男孩克里斯多夫雙腳纏住拉桿維持重心,手捧《一起度過的時光》(Time Together)津津有味的看。他身旁七八歲大的史蒂文一隻手拉著弗格羅亞老師,一隻手翻開《孩子可以拯救地球的50件小事》饒有興致的讀著。
八歲的拉倫達坐在兩名看報紙男士的中間,手指著《瑪麗·安營救行動》中第四頁每一句話認真地讀,這本書是保姆俱樂部系列叢書中的一部。她抬起頭來很簡短的回答了我們的采訪。「作業很多。」她說。「但很好玩。」之後又低下頭看書去了。
加入讀書俱樂部
格蘭德大街四號線 下午5:45
乘客們也許不會注意到人群中的卡爾頓·克拉克(Carlton Clarke),已經被身邊熙熙攘攘的人們擾得快要崩潰。
他肩上挎著印有會計公司標記的包,左手端著一摞文件,給人感覺他像是把工作帶回家做。
其實,他手裡那摞紙是J·D·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小說的前三章,是克拉克從公司的讀書俱樂部下載列印下來的。這個俱樂部每星期聚會一次,每次聚會都會成為他和同事們的文學評論會。
「我只能在這段時間里看書,但也要看看下一站是哪裡,我是否要到站了。」列車駛過曼哈頓大橋,突然傾斜了一下,他抓住扶桿,保持著重心。
最近幾個月,公司讀書俱樂部成員都在讀阿特·賓德曼(Art Spiegelman)的莫斯(Maus)系列叢書的頭兩部。「這兩部小說文筆生動,讀來不一般。」克拉克告訴記者。「我還沒有見過這么獨特的體裁。」
提到《麥田裡的守望者》,克拉克記不清他之前是否讀過。 「也許在學校的時候讀過吧,不過現在讀來,感覺也不一樣。」 他回答記者,「我以前乘地鐵的時候肯定沒有讀過這部小說。」
鬧中悟靜
昆士博羅廣場七號線 下午6:15
疾馳去往傑克高地(Jackson Heights)的列車上,馬潘尼(Panee Ma)如坐禪般,獨自靜思。
兩年來,馬潘尼奔走在皇後和時尚街區之間,花了很多時間去搞自己的服裝串珠設計。她一直在讀六卷本的佛學名作《蓮花智慧》(The Wisdom of the Lotus Sutra)。這個溫暖的星期三晚上,她在地鐵里又端起了最後一卷佛學經典。
68歲的馬潘尼是土生土長的韓國人,1981年從泰國來美,她口音里夾雜著濃濃的方言。她讀書的目的很簡單,照她的話說:「多讀讀這些書,讓自己更包容,也可以把英語學得再好些。」
「我每天都在努力,」她又補充一句,沉思著世俗的紛繁和精神世界的合二為一。「放下雜念過好每一天,我不想浪費時間。」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為何放棄收復香港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165 更新時間:2009-8-17
中國收回香港是理所應當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後的第三天,遠東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在杜魯門總統的授權下,發布了第一號受降令:凡在中華民國、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之日軍,均應向蔣委員長投降。香港就位於北緯16度以北地區,而且在戰爭期間隸屬於中國戰區的廣州作戰區。這一切都說明駐港日軍應向中國軍隊投降,中國收回香港是理所應當的。

在接到盟軍的一號受降令後,蔣介石即任命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為接收廣州、海南、香港等地的受降官。命令張發奎的新一軍和十三軍集結於靠近香港的寶安地區,執行香港的受降事宜。

英國人的殖民主義嘴臉

對於麥克阿瑟的一號受降令,英國政府詭辯稱戰區不能覆蓋主權,明確表示拒絕中國軍隊在香港受降。

其實,恢復在香港的殖民統治是英國的既定政策。早在1943年中、英、美開羅會議上,丘吉爾曾就香港問題向蔣介石宣稱:「不經過戰爭,休想從英國拿走任何東西!」殖民主義者的嘴臉昭然若揭。

1944年初,英國政府成立了一個名叫香港計劃小組的機構,負責策劃重佔香港的事宜,並確定了戰後武力佔領香港的方針。同時,英國人很清楚,在中英關於香港歸屬的斗爭中,美國的態度是很重要的,美國的天平傾向於哪一方,香港就歸哪一方所有。1945年8月18日,英國新任首相艾德禮致電杜魯門總統,表示英國不能接受麥克阿瑟的一號受降令,強烈要求杜魯門指示麥克阿瑟重新發布命令,讓駐港日軍向英軍投降。

美國人的態度起著關鍵作用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是支持中國收回香港的,想通過此舉來鼓勵中國政府繼續對日作戰,以減輕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同時,也趁機將英、法勢力擠出遠東,並取而代之。因此,在開羅會議上,羅斯福總統曾敦促英國在戰後將香港歸還中國,使之成為中國控制之下的國際自由港,但遭到了丘吉爾的拒絕。

德國投降後,美國同前蘇聯在歐洲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美國需要英國的支持。因此,在香港問題上,美國支持中國收回香港的立場發生了改變。所以杜魯門支持英國重返香港。他通知麥克阿瑟:「為了更順利地接受香港地區日本軍人的投降,須將香港從中國戰區的范圍內劃出來。」

既然美國不希望中國收回香港,正乞求美國人幫他打內戰的蔣介石只好從命。但在放棄香港之際,蔣介石還想給自己爭點面子。8月20日,他在致杜魯門電報中改變了要求收回香港的初衷,僅要求作為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的自己,委派一位英國軍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在受降儀式後,英國人將在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的授權下,派遣軍事力量在香港登陸。

然而,美國人和英國人連這點面子也不給。蔣介石憤怒了,他告知杜魯門,不管英國方面接受與否,他都將以中國戰區最高司令的身份,任命英國太平洋艦隊海軍少將夏殼作為他的受降代表。同時,他表示,打算以武力來抵制英國人在中國戰區之內所採取的行動。

中國方面的態度令英國人感到不安。為了能重返香港,他們不得不接受蔣介石的建議,同意夏殼同時代表英國政府和蔣介石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

1945年8月20日,從菲律賓蘇比克灣開來的英國海軍特遣艦隊在香港登陸。9月1日,夏殼以香港英軍司令的身份成立軍政府。同日,蔣介石派遣的軍事代表團抵港,與夏殼達成協議:國民政府同意英軍佔領香港。1946年5月1日,香港淪陷後被日軍囚禁3年零8個月的前港督楊幕琦返港重任總督,恢復了英國對香港的統治。

酗酒與一個民族的災難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150 更新時間:2009-10-27

在俄羅斯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酒的「地位」並不亞於鹽和麵包。確實,無節制地飲酒給俄羅斯帶來了大量的社會問題。俄羅斯每年30萬起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數70%死於酒後駕車。總統梅德韋傑夫甚至將酗酒稱為民族的災難
「這是一個極為嚴峻和尖銳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我們國家而言。坦率地說,酗酒在我國已成了民族災難。」8月20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索契召開的有關降低俄酒類消費措施的會議上說。這是梅德韋傑夫首度如此嚴厲地公開批評國民的酗酒惡習。
在俄羅斯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酒的「地位」並不亞於鹽和麵包。有人說,俄羅斯人為了喝酒什麼都不顧。確實,無節制地飲酒給俄羅斯帶來了大量的社會問題。

死於酒後駕車的人數劇增

在俄羅斯的新聞節目里,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與酒有關的新聞,或者是醉酒駕車引發交通事故,或者因為喝酒過多露宿街頭凍死,或者因為酗酒鬧事、打架斗毆等等。
據統計,俄羅斯每年30萬起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數70%死於酒後駕車。僅今年上半年俄羅斯因酒後駕車導致的車禍就有五千起,死亡和傷殘人數達8千人。這對於人口僅1.42億的俄羅斯來說,確實不是個小數字。在俄羅斯中、東部氣候寒冷的地區這一現象尤其嚴重。在庫爾干州等地區,超過1/4的交通事故與酗酒有關。

酗酒成為俄社會一大公害

7月29日,俄羅斯「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4%的俄老百姓經常飲酒。在被訪民眾中,有13%的男性每周都要喝幾次酒;32%的男性每個月要喝兩三次酒;19%的男性每個月大約喝一次酒;只有18%的男性飲酒的數量少於每月一次,16%的男性基本不飲酒。此外,有3%的俄羅斯女性每周都要喝幾次酒;15%的女性每個月喝兩三次酒;18%的女性每個月大約喝一次酒。這一民調結果,再次顯示了俄羅斯民眾酗酒問題的嚴重性。
俄羅斯男子平均壽命排在全球第136位,酗酒是繼自殺和交通事故之後的第三大元兇。據俄羅斯衛生部的統計,俄羅斯1/3的成年男子和1/7的成年女子「喝酒上癮」。目前全國平均每天有100多人死於酒精中毒事件。
無獨有偶。據媒體日前披露,「在15歲至54歲的俄羅斯人中,男性死亡率比西歐高5倍,女性死亡率比西歐高3倍。俄這一年齡段的男性死者中,約有3/4的死亡原因是由酒精直接或間接造成;女性死者約有1/2是由酒精直接或間接造成的。」
俄內務部部長努爾加利耶夫曾證實,俄羅斯人的平均飲酒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所規定的最大限額一倍,這已嚴重威脅到了俄羅斯整個民族的健康。他說:「俄羅斯每年有4萬人因酒精中毒而死亡;每5起犯罪案件中就有1起案件的起因是醉酒。」
據俄衛生和社會發展部的統計資料,每個俄羅斯公民包括小孩子,每年要喝掉將近十八公升的純酒精,這比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有害人體健康和生命的標准高出一倍。「你們自己可以換算一下,這相當於多少瓶伏特加———會讓你大氣都喘不過來。這對國家衰退和人口下降造成了嚴重威脅。」8月20日,梅德韋傑夫對與會者這樣說。

禁與不禁從來都是問題

俄羅斯人喝酒不分時日、不辨季節、不挑場地、不求目的,也無需下酒菜,說喝就喝,常常整瓶、整杯一口下肚,一醉到底。隨著夏日的來臨,在林蔭道旁的長椅上、公共汽車的候車亭里、橋頭及河邊,甚至在人行道上,會經常看到手握酒瓶、邊走邊喝的人。
「可以這樣毫不誇張地說,伏特加已深深地融入了俄羅斯文化之中。俄羅斯人對伏特加情有獨鍾、喜愛有加。」一位長期研究俄羅斯文化的學者曾對記者這樣表示。但如今,伏特加卻成了俄羅斯領導人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禁酒歷來是擺在俄領導人面前的一道剪不斷、理還亂的大難題,有人形容說「不管誰當政,俄羅斯人永遠都是被伏特加劫持的人質。」俄歷史上曾發動過多次禁酒運動,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每次禁酒都會在民間遭遇強烈的抵觸,禁酒措施越是嚴厲,假酒越是泛濫成災,陷入了一個「越禁越濫」的怪圈。
1985年5月,戈爾巴喬夫頒布了《關於消除酗酒的措施》,從而成為俄羅斯(原蘇聯)歷史上第一個下令禁止飲用伏特加的領導人。沒有料到的是,禁酒隨即導致全國性的食糖短缺。人們搶購白糖是為了在家裡私釀白酒。鄉村的私人釀酒更是遍地開花。這種私人的燒鍋技術設備簡單,許多有害的物質不能過濾干凈,對人體的損害很大。
為了解饞,甚至有人開始飲用古龍水、洗甲水等含有酒精的有毒液體。最後,戈爾巴喬夫不得不放棄了他的禁酒令。在電視上,他給支持禁酒令的人講了一個笑話:人們排起長隊買伏特加,有一個人實在忍受不了了,便說:「我要去克里姆林宮殺了戈爾巴喬夫。」一個小時後,他回來了。仍在排著長隊的人問他:「你殺他了?」他回答說:「殺他?那邊排的隊比這兒還長!」

疏堵結合力爭去掉「心病」

近年來,俄羅斯雖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嚴格限制酒類生產和流通、嚴格限制酒類廣告、嚴懲醉酒駕車等,但「三嚴」換不來一醉。用梅德韋傑夫的話來說,「談不上任何改觀。」
「酗酒雖是個古老的、短期內不能根除的問題,但許多國家的反酗酒行動取得了成效。」在當天的會議上,梅德韋傑夫這樣表示。他同時批評說:「而在俄羅斯,卻還在重復著陳詞濫調,說什麼在我國根本不可能同酗酒作斗爭。」雖然正值俄羅斯包括總統在內的各級官員度假時期,此次會議除第一副總理祖布科夫到場外,二十多位部級、聯邦署負責人及州長也被召來建言獻策,可見酗酒問題已成了俄高層的「心病」之一。
梅德韋傑夫強調,國內外經驗表明,只要採取系統性和長期性的措施,反酗酒是可以取得成效的。一方面是要對酒類生產流通作出限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引導,宣傳健康、正常的生活方式。「最主要的是,人們應當有過正常的、有價值的、健康的、清醒的生活方式的願望並為他們提供可能性。這一切都應當有。」
梅德韋傑夫坦承,「反酗酒並非一紙行政命令就可以解決掉的」。他表示,應動員全社會力量,包括教育部門、媒體以及各種社會組織,來關注國民特別是年輕人的酗酒問題,同時也要考慮年輕人的心理和興趣,「以嶄新的、現代化的水平同酒精作斗爭」。

⑨ 德國的四季

      初來德國時,正是秋天。陽光比起盛夏時節要溫和了許多,而冬天的寒氣亦還未起。這時候最適合散步,只要披件開衫或風衣就可出門。走在路上,能看到路旁開始有大片大片金黃的落葉,德國人小院里的花花草草並未完全枯萎,仍在秋風中努力綻放最後的光華。有時候還能在家附近的七葉樹下撿到栗子,不過這是有毒的馬栗,吃起來據說又苦又澀。而香甜的板栗我未曾有幸撿到,只在超市或是炒栗子的小攤上見過。九十月份也是德國葡萄成熟的時節。在一些盛產葡萄的鄉鎮,德國人會舉辦Winefest(葡萄酒節)進行慶祝。人們通常在廣場上臨時搭建各種各樣的小店鋪,有賣烤腸的,賣糖果的,賣紀念品的,當然還有賣各色葡萄酒的。我嘗過其中一種,名字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那味道是清甜中帶著微微的澀味。正所謂「葡萄美酒烤腸脆」,再加上幾個民間樂隊在店鋪間穿梭演奏,讓節日的氛圍愈加濃烈,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到了十一月,一場場秋雨預示著寒冬的來臨。這時候氣溫逐漸下降,街上也變得越來越蕭瑟了。冬天的時候我不愛出門,雖然這兒的冷是乾冷,和江南入骨的濕冷感覺不同,但是在外面待久了,就算穿得很厚,還是會被刺骨寒風吹得瑟瑟發抖。還好無論住所還是學校都有暖氣,這讓我覺得北方的冬天比南方要好熬多了。想起以前在上海念書時,冬日的夜晚若是沒有熱水袋的陪伴根本無法安眠。期末時教室也沒有取暖設施,只能一邊發抖一邊寫試卷,寫完手都是麻的。難怪每年網上都會出現南北暖氣之爭,享受過暖氣的好處後,再讓我回到每天只能靠熱水袋和厚厚的羽絨服抗寒的生活我也是極不情願的。到了12月,德國人開始迎接西方最重要的節日,聖誕節的到來。很多人會早早在自己的房子上掛上一串串彩燈,在院子里擺放各種精緻可愛的雕像擺飾。平安夜和聖誕節這幾天,德國人一般都和家人呆在一起,街上冷冷清清的。而對於我們這些海外遊子來說,聖誕節的意義大概只在於放假和商店的大折扣了吧。冬天的大雪對南方人也極有吸引力,據說慕尼黑附近的新天鵝堡每當下雪之時,令人如入童話之境。可惜去年是個難得的暖冬,不要說鵝毛大雪,連小雪花似乎也不曾見。 

       很難說清,德國的春天是什麼時候到來的。彷彿是突然間,樹枝上冒出了新芽,草地上開出了零星的野花,陽光也變得漸漸溫暖起來。德國人是極愛陽光的。冬天的時候就算晴天,日照也常常不足八個小時,據說不少德國人因此患上抑鬱症。所以從春天到夏天,德國人開始成群結伴地到河邊,草地上曬太陽。我雖會嫌夏天的陽光太刺眼,對春日暖陽卻是很喜歡的。在溫和的春風里,可以去波恩的櫻花街看看落英繽紛,可以坐在路邊的長椅上一邊數鴿子一邊發呆。就算只是呆在房間里,看著窗外的蜜蜂圍著院子里的一樹繁花嗡嗡飛舞亦是其樂無窮。

       德國的夏天和國內不太一樣,除了少數幾天氣溫可能會攀升到30度以上,大部分時候溫度都在25度上下。雖然夏天的太陽很大,但是在蔭涼的地方或是太陽下山之後,完全不會有夏天悶熱的感覺,因此大部分德國人家中根本不會安裝空調。難怪海涅曾說,德國的夏天是一個綠色的冬天。這時候也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不少中國人喜歡飛到這兒來避暑。而德國人則樂於跑到西班牙,南法的海灘上把自己曬到全身發紅。和東方人不同,如今的歐洲人迷戀古銅膚色,覺得這是健康性感的象徵。這卻是苦了中國的姑娘們,若是想打陽傘便要有被路人用奇怪眼光打量的准備。

       德國的春夏秋冬,各有各的景緻,各有各的美,生活於此也的確頗為愜意悠然。然而午夜夢回之時,我總會想起江南,想起春天的蒓菜,夏天的蓮子,秋天的桂花還有冬天的竹筍。

閱讀全文

與德國投幣長椅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