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成為發起者

德國為什麼成為發起者

發布時間:2023-05-01 07:09:50

❶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誰發動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由奧匈帝國以及德國發起的。

事情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

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美國等國。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的關系,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

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國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范圍。

(1)德國為什麼成為發起者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和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集團,在主要戰區展開的生死搏鬥,這場戰爭,各方都大量使用現代化戰爭裝備,以給敵人最大的殺傷,戰況空前慘烈,人員傷亡慘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浩劫,給參戰各國帶來巨大的災難。大戰歷時4年,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傷亡人員3000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另一方面,戰爭促進了亞非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覺醒。

❷ 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動的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超過了英法兩國,尋求國際貿易的優惠,所以與英法產生了予盾。為重新瓜分世界(也就是瓜分經濟市場),而爆發的霸權地位大戰。

  2. 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經濟大蕭條,國內社會階級矛盾加深,無法正常實施的生產活動,利用軍事擴張的手段來緩解資本主義德國內部的社會危機。

❸ 為什麼兩次世界戰爭都是德國發起的

歷史老師告訴你
首先分析一下,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在爭奪「三地」(原料產地、商品銷售市場、資本投資場所),即殖民地問題上分配不均(老牌兒帝國主義與新興帝國主義之間)。而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與英法等國相比,德國作為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崛起的新興帝國主義國家,對於英國這個世界工廠的獨霸地位極其不滿,要求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瓜分世界的要求極其強烈。
第二,與美國等相比,1.德國國內市場狹小,對外國際市場要求強烈,2.沒有強大的國家實力足以通過國家調控經濟的方式度過危機,只有通過對外侵略擴張轉嫁和擺脫經濟危機。

❹ 二戰初期德國為何迅速崛起

    眾所周知,德國是二戰的發起者,是導致千萬人死亡的元兇。可德國是怎樣從一個一戰戰敗國,成為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的呢?

      1933年,希特勒掌權,魏瑪共和國滅亡,德國竟入第三帝國時期。德國先進軍萊茵蘭非軍事區,從這開始,希特勒開始了他的雄心壯志--征服歐洲。隨後英法未進行干涉,希特勒有開始試探性的擴軍。                                                                1939年,英國法國和德國義大利簽訂了《慕尼黑條約》。從這開始,英法的綏靖政策達到了頂峰。                                                              所以,德國的崛起,是英法兩國各懷鬼胎造成的結果,也為後來的二戰埋下了種子。

❺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能發動

1.對於世界霸權的爭奪2.德國政府和主戰人士的大力煽動3世界資本主義間的矛盾矛盾: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問題上的矛盾,是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矛盾,這是導致一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紀70年代以來英德關系的演變過程表明,英德沖突對於一戰爆發所起的作用雖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軍競爭和協約國的形成與發展是英德矛盾的兩個主要表現形式,二者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終於成為導致一戰爆發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從實際情況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說」並不全面。英國把德國作為主要對手,而德國沒有從國策方面把英國作為主要敵人,只是在具體政策和海軍競賽上把英國作為主要對手,因此,兩國之間的矛盾構不成主要矛盾。德國最大的敵人是法國,無論從歐陸的霸權地位或德國的發展來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說」是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一戰前英德之間在殖民地問題上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也不存在嚴重的沖突,俄德矛盾遠比英德矛盾尖銳、突出。如果說一戰是由於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斗爭引起的,那麼顯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❻ 為什麼一戰二戰都是由德國發起的

因為德國要爭奪大陸(殖民地)霸權或者世界的領導權。

矛盾的焦點就在兩個霸權,殖民霸權和歐洲大陸的霸權,這兩霸權一個在英國手裡,一個則在法國和德國手裡反復交替。

德國是資本主義後起的新興國家,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結束,德意志帝國建立的時候,他們發現世界上的殖民基本已經被分割完,歐洲大陸上的對手法國又逐漸恢復國力,更是一個殖民地大國,整個北非幾乎都被它掌握。

這時的德國經濟總量已經超越世界強國英國,而德國的工產品急需市場,工業需要原料。德國自然而然要向英國日不落帝國發起挑戰,加上法國,俄國都成了他們的目標。

至於二戰這和一戰有關,德國因為一戰是戰敗國,簽訂了條件極為嚴苛凡爾賽條約,這個條約幾乎扼殺了德國的未來。

德國失去八分之一領土和十分之一人口,16%煤產地和近一半的鋼鐵,所有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賠償1320億馬克,法國更趁機佔領了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區,直接導致了德國經濟的崩潰,這對德國打擊很大。

凱恩斯評價稱凡爾賽條約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殘的暴行之一。

加上1929-1933年那場波及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德國經濟更是陷入了人間地獄,這種情況下,激進民族主義抬頭,法西斯上台,戰爭不可避免。

(6)德國為什麼成為發起者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

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❼ 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為首的戰爭。下面就由我告訴大家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吧!

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戰遺留下一些無法和平解決的所謂對德國的不公平條約和待遇,作為第一次大戰的戰敗國,德國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強國瓜分,同樣只能是通過戰爭來索回失去的利益。

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問題,法西斯就是在經濟危機中上台的,但不是經濟的發展,正好相反,當時德國國內經濟正在走向崩潰,通過戰爭手段進行經濟掠奪是最佳方式。這種經濟掠奪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並且被某國發揮的淋漓盡致。

人性弱點——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探析

讀了艾米爾.路德維希的《德國人》,讓筆者了解到導致二戰爆發,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德國人所特有的性格。每個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性格,德國人亦不例外。眾所周知,德國一個性格多元化的民族。服從而不缺少浪漫,殘酷中又帶有溫柔。就是這樣的性格,一次次引爆了世界大戰。德國人的這種性格為什麼能夠導致二戰的爆發,二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系?下面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二者的關系:

1.服從性

在世人的眼中,德國人墨守成規和一成不變,其實這就是德國人所標榜的服從性。德國人是一向崇拜和服從權威的,這起源於古時條頓人作戰時養成的習慣。奧托.馮.俾斯麥就不無得意地稱贊普魯士的這種“美德”-“榮譽、忠誠、順從和勇敢貫穿於從軍官到年輕新兵的整個隊伍”。

路德維希在《德國人》中說到:“由於好戰的傳統和嚴格的訓練,服從性已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可見,從軍隊到人民,“服從”已成為德國人的主要性格之一,這也是條頓人所特有的性格。這種性格是導致二戰爆發的原因之一。因為“服從,責任感,樸素的生活方式,這一切保證了德國人能迅速的發展工業和進行戰爭。”德國人的絕對服從,包括下級對上級、人民對領袖的頂禮膜拜使得希特勒能夠利用這種性格迅速發動戰爭。

還有英法在二戰前對德國採取的綏靖政策,為什麼不僅未能阻止德國發動戰爭,反而導致二戰的加快爆發?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德國人的性格所致。路德維希在《德國人中》指出,“德國習慣於服從,他們甚至對征服者的冷酷無情,嚴厲苛刻也感到欽佩。

德國人具有神經質的性格,他們往往屈服於對手的威脅,而對對手所採取的和解態度,卻認為這是軟弱和膽怯的表現。那種認為如果採取溫和的和平方式可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傳奇式說法,只能出於從來沒有研究過德國人性格的人之口。緊跟在溫和的和平之後,而沒有全面裁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能會提前十年爆發。”因而一戰後英法等國對德國採取溫和 措施 加上德國人的欺軟怕硬性格,導致二戰的爆發。

2.不安全感

德國人的另一個性格就是他們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在俾斯麥統一德國之前,德國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有三百多個小國組成。這種四分五裂的局面容易導致外來入侵。因此統一之前的德國一直是鄰近大國侵略的對象。這樣就容易引起德國人內心的不安全感。

這種不安全感一直伴隨著德國人,即使是統一後亦不例外。德國人的這種不安全感使他們心胸狹窄,妒忌心和報復心重非常嚴重,尤其表現在對待猶太人方面。因為猶太人往往與金錢利益相聯系。德國的猶太人多數是金融家、銀行家或高利貸者,這引起了德國雅利安人的嫉妒心理和內心不安全感,他們想通過獸性屠殺來毀滅德國猶太種族。

某個編年史家曾指出:“猶太人的才幹是自己致死的原因。”但歸根結蒂這是德國人的獸性表現。路德維希針對這種現象一針見血的指出:“德國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這是使德國人無法享受生活,享受和諧的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使德國人的行為有時表現為獸性,有時表現為奴性。”因而這種不安全感在希特勒身上得以體現,由此找到了發動二戰的借口,即利用“民族主義”發動戰爭,挑戰世界,達到主宰世界的目的。

3.自卑感和恐懼感

德國人內心的這種不安全感,歸根結底是由對現實的自卑感和恐懼感而引起的,同時反過來它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安全感和恐懼感。路德維希說過:“他們一直擔心被人看不起。這種恐懼和自卑感驅使他們不斷行動…所有這一切並不是為了物質的目的;德國人並不因為生活富裕和輕松去征服別的國家,而主要是為了顯示他比別人優秀,強迫別人接受他們令人討厭的生活方式。”由於內心的自卑感導致德國人比別人更渴望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優秀,而證明的方式就是通過發動一次次的戰爭。而恐懼感則表現為對 文化 的恐懼,對社會的不滿和對種族的反感。

約阿希姆.C.費斯特在他的作品中說到:這種恐懼在19世紀最後幾十年裡,特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後的歲月里影響了德國的資產階級-這種驚慌來源於對正在掀起的共產主義革命的憂愁,但是更深固的原因是對現代事物的恐懼。而希特勒就是利用了德國人的這種“巨大的恐懼”,對那些把德國帶領到這個緊急關頭的人們進行猛烈的報復。

4.好戰性

最後,德國人的好戰性格也是導致二戰爆發的原因之一。德國人的好戰士古來就有之,則會種性格延襲了條頓武士的殘暴精神。遠古時候,條頓人生活在德國乾旱的北部,生活在原始大森林,寒冷的氣候、貧瘠的土地讓條頓人成為最強壯的民族,並且野心勃勃,一心想征服比自己富裕的地區。因此“好戰”成為條頓人的野蠻性格之一。這種性格不僅從未消失過,而且愈演愈烈。

路德維希在他的《德國人》一書中引用了海涅評價德國人的這種性格時的一段話:“基督教可以削弱,但不能扼殺條頓武士的殘暴精神。總有一天,這種用以約束條頓武士的基督教義會不起作用。出於原始狀態的殘暴無力精神將再度興起,北歐日耳曼人詩歌一再頌揚的殘酷無情的個性將受人崇拜。基督教義的信條徹底崩潰的日子行將到來。……而有一天,當你聽到世界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轟然一聲時,你就會知道,德國的雷氏終於達到了它的目的。這隆隆的雷神震得空中的飛鷹墜地而亡,非洲偏僻沙漠上的虱子將會夾起尾巴,畏縮地溜進黃家的密林中去…擺脫了束縛的德國要比整個神聖加上克羅埃西亞和哥薩克更令人震驚”。

海涅在1838年就預言了德國人的這種好戰性格將會引爆世界大戰,事實正是如此。路德維希針對德國人的這種性格也作了深刻剖析,他說:“這個國家(德國,筆者加)自古以來一直幻想主宰世界,現在這種幻想更加強了。他們這些人(新工業頭子和老一輩將軍或容客地主)一個個都是野心勃勃,渴望權力遠遠勝於追求金錢,甚至在今天,促使他們拚命的不是追求更多的財富和生活的享受。

一個好戰的民族從來不會在假日或周末閑情逸致的享受一番,相反,他希望剝奪別人這種享受。德國人認為,輕而易舉而獲得的東西都是沒有價值的。他們希望通過千辛萬苦,征戰攻取而獲得的,才是有價值的。”可見,德國人是善於作為征服者的,他自古以來的夢想就是能主宰世界。為了這個目的,它不惜本國人民而發動一次次戰爭,其中包括兩次世界大戰。

以上是從德國人的服從性、內心不安全感、巨大的恐懼感以及好戰性等方面來分析他們的這些性格是如何導致二戰爆發的,它們與二戰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關系。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發動的,這引起了世人的好奇,為什麼一個國家能三番兩次的引爆世界大戰?歸根結底是由德國人的這些性格決定的。法西斯頭子希特勒身上集中了德國人全部性格的弱點,它的出現順應了德國人的需要,因而由他發動世界大戰也就絲毫以不以為怪了。

在《德國人》這本書中,路德維希對德國人的這些性格及其弱點都作了深刻的解剖,讓人一目瞭然。

德國人具有雙重性格,一方面,它引發了世界大戰,導致世界陷入混亂,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產生了如此多的傑出人物,許多著名音樂家、哲學家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他們又一次次點燃和照亮了全世界。用歌德的話來講就是“它一方面向黑暗和混亂發展,直到它的國家政權稱為世界的罪人;另一方面,從個人來說,它又是德國人發展到如此成功的高度,以致全世界一而再再而三的驚嘆他們的成功”。一個民族的性格中,既有弱點又有長處,只有發揮它的長處,抑制它的缺點,世界才會向前發展,世界才會安寧。

二戰歷史德國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法西斯國家:

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

反法西斯國家:

中國、前蘇聯、美國、英國、波蘭、南斯拉夫王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臘、印度、法國等47個國家。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根本原因

由於一戰戰過後德國不甘心“凡爾賽和約”對其戰敗國的嚴懲和限制,暗中加緊恢復國力;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另一戰勝國日本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限制也充滿怨恨,在亞太地區與英美展開新的角逐,准備向中國侵略擴張。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則在如何處理德國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權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權的基本特徵就是對內極權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爭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為實現重新瓜分世界、擴大自己勢力范圍的企圖,不惜發動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事件

1929年10月29日,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這場被稱為“大蕭條”的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正是這種背景下,法西斯主義開始抬頭。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進攻中國沈陽,其後全面吞並中國東北,為以後的全面侵華戰爭做准備。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德國。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繼任了總統,成為了第三帝國唯一的真正擁有實權的最高領袖,在德語中稱為“元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並實行徵兵制,公開挑戰《凡爾賽和約》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後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並入第三帝國,捷克其餘地區也在不久後被德國佔領。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諾門罕戰役,日本關東軍和蘇聯紅軍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交戰。戰役結果以日本關東軍的慘敗而告終。此戰後,日本基本死了與蘇聯再戰之心,間接導致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4月9日攻佔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佔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了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侵略。

為了接著征服蘇聯,希特勒策劃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簽定完畢。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向英法宣戰,戰火燒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計劃)。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條約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還有其他20多個國家同時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蘇聯對日宣戰。

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

1945年8月9日,美國投擲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德國的兩次世界大戰

德意志帝國在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因戰敗而宣告崩潰,德皇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瑪共和國。

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行獨裁統治,建立了納粹德國。 德國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同盟國打擊下,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

德軍於1939年9月1日對波蘭展開入侵,後協同蘇軍迅速佔領波蘭全境,英國及法國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展開。隨著戰爭進行,德國及其盟國迅速控制歐洲大陸及北非,但迫使英國投降或停戰的計劃未能成功。1939~1940年,通過發動閃電戰,迅速佔領了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對英國發動了空襲。

1941年6月22日,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入侵蘇聯。德國於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19日的藍色行動遭受失敗而由東線戰場撤退,又陷入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國的盟國義大利於1943年9月投降,迫使德國須防禦義大利戰線。諾曼底戰役後增加了西線戰場,同盟國軍隊進一步進入德國領土。

❽ 簡答題兩次世界戰爭都是德國發起的,是為什麼呢

歐洲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源頭,原因如下。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歐洲有統一的現實需要。用武力統一歐洲的做法是有一定市場的!歐洲的政治環境制約了歐洲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了歐洲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嚴重沖突,從而導致了歐洲大規模戰爭的爆發。德國成為二戰發起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作為一個歐洲大陸國家,德國對歐洲統一的願望最為迫切。 歐洲的安全架構出了問題,這使納粹德國看到了用武力吞並歐洲小國的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過於強大,不希望歐洲統一。它想盡一切辦法破壞歐洲大陸的統一,想盡一切辦法挑起歐洲大陸內部的對抗,使歐洲大陸四分五裂。這也為納粹德國發動侵略戰爭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當時,西方世界太強大了,歐洲的外部力量無法制約歐洲大陸,這使得歐洲的極端分子肆無忌憚,橫行無忌!總而言之,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一方面是德國人的野心太大造成的;另一方面,歐洲的發展造成了統一歐洲的現實需要。此外,當時的國際社會缺乏對歐洲國家的約束能力。德國推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它向英國和法國發起挑戰,希望從它們廣闊的殖民地獲得更多的利益。
新航線開通後,西方國家開始崛起,首先受益的是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然後是英國和法國。說德語的日耳曼民族並沒有分享到西方崛起的早期成果。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普魯士作為德國的一個重要大國,在其鐵血首相俾斯麥的推動下開始迅速崛起。它先後打敗了北方的丹麥、南方的奧地利和西方的法國,趕走了這些外國勢力,德國終於實現了統一。

❾ 為什麼兩次世界戰爭都是德國發起的呢

俗話說,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都是德國,也都是有著必然原因。

在十七世紀-十八世紀的德國,一直都處在分裂的狀態之中。當時,盤踞在德國土地上是三百多個封建邦國,這些邦國各自為政,使得德國都是一片渙散,無法與歐洲的老派強國英國與法國爭高下。

由於戰敗使德國飽受了戰爭的創傷,可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給德國沖擊更加巨大,卻也為希特勒上台製造了機會。希特勒上台之後,也了解德國民眾對德國戰敗之後《凡爾賽條約》的壓抑情緒,於是藉此發動戰爭來重新獲得德國在一戰之前在世界佔有的利益。

再加上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希特勒也只能採取「以戰養戰」,大力發展軍備擴大就業,藉此推動德國經濟的復甦與發展。當德國擴充軍備製造的軍事武器如果不在戰場上,也是無用武之地,於是德國只能閃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樣爆發了。

❿ 為什麼有人說蘇聯是二戰的發起國

二戰德國作為戰爭的發起者,自始至終他的目標就是東歐以及蘇聯。

經濟是戰爭發動的根本,但是想要發展經濟,必然是以土地為基礎的,雖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廣袤的圖並不一定是經濟必要條件,但是在二戰土地就意味著生存空間。希特勒的認為“國土的面積不僅決定了國民糧食和原材料的來源,在軍事和政治方面也有重要的意義。德國從來不是一個世界性的強國,原因就是在於,他被限制在這現有的邊境內,並且德國的人口已經與國土面積嚴重不相稱,這樣下去德意志民族必將走向衰敗”。雖然說蘇聯是二戰的發起國之一有點太過絕對,畢竟在二戰期間蘇聯是損失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但是把蘇聯塑造成一個單純的受害者,這樣顯然也是不準確的。

對於國家來說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各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博弈中,是非常復雜的。可能今天你我是親密無間的好盟友,明天就打的你死我活。德國和蘇聯是其典型代表。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1939年蘇軍和德軍在波蘭勝利會師。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成為發起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