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高等教育的優勢
總所周知,德國的教育一直以嚴謹和先進文明,近年已經成為熱門留學國家,那你知道德國高等教育有哪些特色和優勢呢,那下面我就為你簡單介紹一下。
在2007年以前德國都是實行免學費的政策。直至今年,德國16個聯邦州中才有5個州的大學收取學費,但學費數量很少,進入大學正式就讀專業課年學費1000歐元,摺合人民幣不到8500元。其他11個州仍然實行免學費的政策。有鑒於此,德國高校和政府對外基本不做留學商業宣傳,也對國際學生有著嚴格的名額限制。現配慧則行中國學生留學德國的政策,除了一所大學能夠申請,絕大部分中國高中畢業生都沒有資格申請赴德留學,都必須在國內高校就讀一定年限才有資格申請德國留學。
德國高等教育
雙語人才好就業
德國高等教育以系統嚴謹和科學發達著稱,共培養了約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號稱諾貝爾獎的搖籃,文憑含金量極高,工程類專業人才在世界享有良好的聲譽。
德國經濟發達,國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很高,很多人掌握了好幾門外語,特別是英語的普及程度很高,所以留學德國不僅掌握德語,學生也無須擔心荒廢自己的英語,在掌握一門小語種的同時還系統地學習了培棚一門專業知識,因此,留學德國有助於培養自己成為國際化競爭中的復合型小語種人才。此外,德國是申根國家,有德國簽證可以免簽證游學歐洲20多碧嫌個國家,大大開闊視野。
Ⅱ 為什麼德國人的教育這么成功
德國教育投資占國民收入的20%,其增長速度要比國民收入和國民經濟投資的增長速度快。德國前總理科爾曾說:「我們德國人對大學教授的尊重遠遠超過對商業巨子、銀行家和內閣部長,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德國很早就建立了完善的大學教育系統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有機結合:表面上看,德國的中小學生在學習成績上並不特別突出,與中國的孩子相比甚至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德國學生的整體水平很高,在一個班級里很少有極優秀和很差的學生。他們的後發力量極為強大,到大學後這一優勢很快體現出來。
Ⅲ 德國的教育有什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嗎
德國,世界上唯一一個把教養兒童寫進憲法的國家。不是我們崇洋媚外,而是德國的教育確實值得推崇。
結語
贏在起跑線,真的就是勝利嗎?看起來並不是,多少早早被沉重課業壓垮了笑臉的孩子最後厭倦了學習?為什麼不嘗試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呢?讓孩子在無憂無慮中自己探索學習,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Ⅳ 探究德國的強大,從兒童教育開始
一說到德國,很多人會想到「賓士、寶馬、保時捷、奧迪、萬寶龍、西門子、徠卡、卡爾蔡司、阿迪達斯」等等各行各業的經典品牌。
又或者,想到「馬克思、叔本華、尼采、歌德、雪萊、海涅、巴赫、貝多芬、莫扎特、高斯、愛因斯坦、開普勒」等等各個領域的世界名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移民美國、加拿大的德裔算上,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超過200人。
為何如此多的優秀產品、世界經典在德國誕生並且長盛不衰?
為何只有8000多萬人口的德國,竟拿走了近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
為何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而起,而後德國經濟依然能引領歐洲,德國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
答案還得從德國的兒童教育說起。
不同的教育理念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如今眾多中國父母的共識。
在這種意識下,中國的父母要為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進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老師,孩子要預習,要考試,要復習,還有做不完的課外作業,參加不完的興趣班。
然而在德國父母眼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中國的觀念向來是孩子「越聰明越好」,早早學會識字算數,背詩詞,參加奧數班,父母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孩子考得好。
而德國的學前教育提倡的,卻是「「不要過度開發兒童的智力」」。德國的幼兒園不分大中小班,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孩子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他們「不過早開發孩子智力」的目的,是「避免讓孩子的大腦變成硬碟,以留給孩子的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和開發潛力」。
他們認為,過早的給孩子灌輸大量知識,會導致孩子的大腦僵硬,僵化孩子的思維,從而讓他們不善於獨立、主動思考。
德國的幼師們,會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讓他們做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比如學習社會常識和禮儀公德,參與到團體游戲、手工製作中,從「玩耍」中學會獨立思考、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和行動力。
以森林為教室
近年來,幼兒戶外活動明顯減少的現象愈發受到關注。
美國作家理查德·洛依就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詞,來描述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與大自然缺乏聯系的事實。
戶外活動成本、風險的增加,讓家長、老師「望而生畏」。可是在德國,一種以森林作為教室,讓兒童回歸大自然的「「森林教育體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效仿和學習。
超過1500家「「森林幼兒園」」覆蓋德國的各個區域,孩子們在「「放養式」」的森林幼兒園,沒有電子玩具,也不用算數和認詞,每天只跟爬樹和玩泥巴打交道,學會用「森林」里的雜物做各種工具,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到的結構化以外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在大自然中得到歷練,加強身體素質,培養合作精神和專注力。
在中國,大部分孩子接觸到這樣的環境,恐怕也只能在參加夏令營之時,而且中國的家長還無法接受簡陋的營地,心疼孩子遇到挫折。
德國家長和老師的思維是:「體驗式教育是必要的,將孩子放到可控的、有一定危險的環境中,孩子會建立起自己的「危險管理能力」」。他們在體驗中遭遇挫折也是在所難免的,挫折讓他們變得更堅強,更獨立自主。
德國的研究人員多年在森林幼兒園跟蹤調研發現,受過森林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心、注意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身體素質方面,都比傳統的幼兒園教育的孩子更為突出。
德國人普遍認為,德意志是從森林裡走出來的民族,在「森林幼兒園」成長的孩子,會熱愛森林,敬畏自然,充滿靈性,在單純質朴中快樂成長,從而內心善良、積極樂觀。
教育均衡,側重平等
德國的小學不鼓勵通過學業考試來競爭,他們認為讓孩子的童年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老師認為孩子不應該那麼辛苦,童年就該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
所以德國的小學在一、二年級不設成績,三、四年級才將成績劃分成1到6分,1為最高分,5、6分代表不及格。但1分的學生並沒有得到老師的「重視」,老師們反而重點「關照」不及格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理念就是「教育均衡」。
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達標文化」」,能把5、6分的學生提高到2、3分,對老師來說就是成功的授課;孩子能得到3分,家長就已經滿足了。
與中國的老師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不同,德國的小學不以培養精英為目的。他們認為孩子到了大學才是深造、精進的時候,小學教育的重點是幫助成績差的學生。中國的孩子就連業余的興趣班也要學好考好,這在德國人看來是謬論。
「寬松的教學方式並不等於放任自流」,老師會記錄每個孩子平時的表現,家長在期末會收到孩子的成績單,但這份成績單只有家長和老師知道。
這是德國教育側重「平等公平」的一種方式,他們不會以分數為導向,盡量讓所有的孩子都處在一個平等的水平線上。
德國的強大教育體系,除了學校、家庭教育層面,還有社會教育層面的作用。德國家長對待所有孩子都是一視同仁,每個公民都有義務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負責任,這個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社會所有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德國的未來。
中西方的思維模式向來存在差異:「我們認為知識很重要,考試成績很重要,但西方觀念卻認為,知識不是最重要的,獲取知識的方法,以及評價知識的維度,才是他們關心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德國的小學生這么「懶」,那他們平時在學校幹嘛呢?
以前的德國小學,實行的是半日制教學,上午學習基礎知識,下午自由活動。傳統的德國家庭,女性會帶孩子參加足球等各類俱樂部,孩子的教育一半交給學校,一半交給家庭。
後來,為了兼顧底層家庭,也兼顧女性的工作,德國小學開始逐步實行全日制,但下午的教學仍是課外活動。
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要更累很多,一天的課程之後,放學回家還要寫作業,周末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德國的孩子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他們不會用犧牲睡眠來學習。對他們來說,睡眠就是健康,沒有什麼比孩子健康和快樂地成長更重要。
「德國的小學教育重點不在於傳遞知識,而是傳遞「方法」和「道理」,包括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公德心」也包含在內」。
也因此,德國的小學教育沒有班級排名,運動、藝術、手工和自然科學,為孩子提供各種可能,比如足球踢得好、唱歌唱得好、電腦玩得好……都是他們的加分項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每個孩子也都很有自信。
在這些自我興趣的探索中,德國的孩子們往往形成一兩項自己的興趣愛好,或靜或動,或文藝或科學,個性鮮明,各有所長,形成後期「「教育分流」」的雛形。
從學齡前開始,到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德國的教育在每個階段都呈現鮮明的特色,但始終貫穿各個階段的理念,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重視家庭教育
說到人品的養成,就不得不提德國的家庭教育。
德國人尤為重視家庭教育,德國甚至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和准則明文寫入憲法。
比起傳授知識,德國家長更看重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高尚的人品和情操。在他們看來,「良好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人生」。
從家庭到學校,家長和老師都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養成,讓他們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如廁,獨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德國家長經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這類的詞掛在嘴邊,充分尊重孩子,帶頭讓孩子學會相互尊重;家長也會以身作則,答應孩子的事情絕不食言,告訴孩子准時、禮貌、謙讓,時刻保持自律和公德心。
也因此,守規矩、懂禮貌、講文明,成為德國人的素養;踏實做事、嚴謹細致、發揚契約精神,則是他們的處事風格。
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孩子會更自信,在與父母的談話中他們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德國的家長更不會用學校的成績丈量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是鼓勵和贊揚。
與「窮人家的孩子富養」相反,德國家庭反而是「「富人家的孩子窮養」」,德國家長會嚴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錢,或者讓孩子完成家務才能得到零花錢,避免不勞而獲,養成節儉和勤勞的生活習慣。
季羨林先生曾說,我讀了9年大學,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德國留學時學到的。季先生說的就是德國人搞學術、做科研的嚴謹態度,而這種態度也是他們從小養成的。
很多德國家庭都會養寵物,讓孩子親自照料,孩子在與這些生命的相處中學會尊重生命,充滿愛心和同情心。反觀國人的「看客」心態,德國人會主動幫助弱者,主動謙讓,沒人「碰瓷」,更沒人選擇冷漠地圍觀。
德國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閱讀,主動捧起書本為孩子作出榜樣。在德國,讀書應該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
德國有近8000家書店,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量超過1.3億冊。「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了他們不斷的閱讀」。德國的民富國強,背後少不了閱讀的力量的推動。
馬丁·路德·金曾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她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
戰後的德國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與他們「嚴謹」、「勤奮」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而德國人如今在世界上得到普遍的尊重,又與他們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息息相關。
這種品德、人格和民族精神的養成,是他們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從小就種下了美好的種子。
周末、小長假、寒暑假不妨多帶寶寶去體驗一下深林式的原著家庭生活,爬爬樹、和和泥、挖挖土、累累牆,回歸自然。來德聚秀庄園吧,這里有最原生態的環境和條件。歡迎您帶寶寶來。
Ⅳ 德國:為什麼德國在這么多事情上都做的很好
1德國教育其他地方沒得比,德國的學校,幼兒園非常優秀,而且全國都一個水平,且不收費或費用低,所以家庭不會因為交不起錢而無法送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德國的教育理念同樣先進,中國的填鴨式教學我們就不說了,把孩子全教成了沒創造力的人。而德國卻是把教育分成三大塊 社會 家庭 學校,而且會有大量的社會工作者從事孩子的社會教育,心理教育,同時,協助父母,幫助父母完成正確的家庭教育。(有人統計,發現在德國從事社會工作的人比工業人員要多,德國可是個工業大國哦!可見他們多麼重視教育)
而教育上這樣做,孩子們不僅學會了知識,還有了正確的價值觀,而這很重要,比方說中國人學習了知識,發明了地溝油,中國人聰明嗎?也聰明,但中國國家富強了么?中國人真正創造了有價值的東西,值得人們來學么?沒有。而德國人普遍素質(社會責任感)強於世界上大半國家,德國人就知道要做好工作,就知道要為國家創造價值,而不是窩里斗,自然你為國家創造了價值,有時也為世界創造了價值,大家都會來學。(事實上德國人看不起美國人,覺得他們就是鄉巴佬,只不過在二戰時發了筆橫財)
同時,德國的教育還讓孩子們擁有了哲學思考能力,所以德國人思維很理性,很全面(不像國內無腦憤青)做事也很細致,嚴謹,追求完美(當然我這么說不是崇洋媚外,只是中國現在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反思,現在邪教如此猖獗,不能不說是我國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失敗,現在中國留學生出去,大多數雖然專業知識豐富,但依然只能給別人打工,這又說明中國學校教育落後)我國科技跟不上,說到底不是技術問題,是理念問題,我們只抓專業知識,而忽略了整體(比如,你造車的零件造的天下第一,但你組裝不出車,那你就永遠給別人造零件去吧)
2我覺得這點不是關鍵,但既然我知道還是說一下吧,德國工作政府規定是五年換一次公司,這樣可以讓人們對工作環境保持新鮮,永遠有向上沖的慾望
Ⅵ 德國留學教育優勢解讀
德國留學教育優勢解讀
1.高等教育質量過硬
德國的學校和課程非常多,大約有450所國家認證的學校,其中設置了超過17500種課程,無論是想學習各類課程,還是想完成學士、碩士、還是博士學位,基本都能在德國受到相應的教育。除了提供強力科學導向的學習和多種學科種類的大學,德國還有傾向於實踐的高等專科學校和提供多種藝術類課程的藝術學院。可以說,德國的教育體系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2.德國教育廣受國際化認可,德國大學學位擁有良好的聲譽
德國的高等教育可以說是處在世界一流水平,無論何種專業,尤其是工程技術學和自然科學領域,都能從德國頗負盛名的教育中獲益匪淺。德國在全世界都是「高質量」的別稱,這不僅包括了製造行業,也包括了教育行業,因此,世界各國僱主都非常青睞於德國大學的學位。
3.留學成本低
大多數德國大學都由國家出資來支持運營,因此國立大學的本科專業和多數碩士專業通常不需要繳納學費,只有少數特定的碩士專業需要繳納低廉的學費。另外德國生活成本也較低。相比其它歐洲國家,德國在食品、住房、穿著以及其它活動的費用都處於平均水平,而且在多數活動中,學生可以使用學生證享受優惠價格。留學成本低是某些學生選擇德國的一大原因。
4.英語教學
很多人拒絕德國的原因是語言問題,然而目前德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課程開始使用英語授課,尤其是碩士課程。如果沒有德語基礎,或者德語水平不足以應對大學課程,選擇英語授課的專業無疑是一種的解決方式。
5.學習德語
德語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全球接近2億人掌握了德語。雖然不會德語也可以正常學習,但是如果想在德國生活甚至工作,德語一定是必要的,日常生活中德語能夠幫助你更快交到朋友,融入德國社會,工作中德語會讓簡歷加分。
6.國際化的學校
德國大學的學生中,大約有12%是來自國外的國際學生,在德國留學可以結交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豐富多彩的文化,開拓眼界。並且為了讓學生更快的融入校園,德國高校一般還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比如密友項目(Buddy-Programm)、語伴項目(Tandem-Programm)等輔助類項目。
7.多元化
歐洲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地區,不像美國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個體。德國幾乎是歐洲的中部,無論是巴黎、布拉格、羅馬還是哥本哈根,短短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其它地區。在德國留學,有非常多的機會去歐洲各個國家旅行、學習和交流,途中經過的每一個國家都有著不一樣的文化敏唯風俗。
8.完善的獎學金系統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是全球的學術組織之一,它擁有許多獎學金項目,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什麼專業,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獎學金項目。除了DAAD的獎學金項目,還有不少德國其它機構的碧拿春獎學金項目,為那些取得優秀成績的國際學生提供資金補助。
9.安全的國家
德國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國家,到德國留學不必太過與擔心安全問題,即便在晚上也可以自由活動,並且德國警方的工作認真負責,能夠解決生活中大部分安全性問題。
擴展閱讀:德國留學哪方面有難度
一、語言
德語其實是很難學的一門語言,因為它的單詞跟語法變化太多。如果學生想要在德國讀德語教學的悔耐課程,那麼德福成績只是要有16分,或者是在DSH考試中能有2級的證書,這樣才能直接入學。但想要一次性在德福考試中拿到16分很難,所以學生一般是在大二的時候就得開始去德語並且考德福了,這也是為了之後能快一些出分。
但方法也不止這一個,德國很多學校都會英語課程的,特別是在碩士階段。不過會有英語課程的一般是公立院校,而且大多集中在理工科跟商科等等這些專業,文科也有,只是數量比較少。當然讀這種課程也有好處,就是它們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學生會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到其他的英語國家去深造。它們的申請也沒有那麼難,雅思只要能到有6.0到6.5的分數就可以了,而且一般不需要去考DSH等這些考試。可能也有學生擔心自己在德國留學,但卻不會德語,是不是生活中會比較不方便,這也是確實是有的情況,對於學生拓展人際圈也不是很有利,所以大家在課余的時間還是盡量去學會德語比較好。
二、畢業問題
在留學生的圈子裡向來都有德國畢業很難這樣的說法,特別是碩士階段的。這是因為德國的學校在課程上設置得比較難,而且考試的難度也很高,所以使得很多學生都難以通過考試。而且留學生本來在語言上就有困難,想完成這些考試自然也更難了。所以這就需要學生在專業的選擇上要認真,別跟風去選專業,而是選自己有興趣的,這樣子學起來哪怕再難,自己也依舊能有動力去堅持。而且也要有好的學習態度,在課堂上其實可以多些發言,多些跟同學去交流,教授也會很希望看到學生有這樣的表現。
擴展閱讀:德國留學關於學習的指南
在德國,時間的合理安排是從小就被培養起來的,所以你一定會羨慕你的德國同學為什麼在學習、社團活動、打工、社會實踐等等方面游刃有餘的狀態。但其實只要你將時間合理的利用起來,你也可以像德國同學一樣輕松應對所有事情。而剛開始的時候,不要苛求自己,明確哪些是關乎成績的,而哪些是可以嘗試、參與即可的。
1、課堂筆記攻略
課堂上重點是聽懂而不是筆記。可能有的同學會說,不抄筆記,下課要怎麼復習?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同學這個詞的重要性——跟你的同學搞好關系總是沒有錯的,比如你想復印他的筆記的時候。班上總會有「大神」有著漂亮的書寫和整理清楚地筆記,而且你會發現,在德國,有些同學還會將整理好的筆記發在網上跟大家一起分享。
2、參加學習小組
留意學校的公告欄或是網站,很多同學會在上面公布學習小組的信息。參加學習小組不僅可以幫助你學習,你還可以認識一些不同學科的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范圍。這就像游戲中組隊做任務,大家一起打「BOSS」。
3、勤去圖書館
德國的大學都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喜歡閱讀和重視教育的德國人,大學圖書館在大學佔有重要地位。德國大學的圖書館都是24小時對學生免費開放的。這里不僅可以查閱到你課業上需要的資料,還為你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於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同學,去圖書館是非常好的選擇。
4、師兄師姐的重要性
一定要明白師兄和師姐都是非常有經驗的「打怪」隊友,你的升級之路一定離不開他們的幫助。他們有筆記、重點、往年的習題和考試題,還知道每個教授的特點和專業方向,關鍵時刻,聽聽師兄師姐的建議總是沒錯的。
擴展閱讀:德國留學生住宿指南
一、宿舍申請
一般學校的宿舍申請,是隨著專業的申請一起開放的,而且一直會持續到學校開學之前,不過提供的數量不多,需要早申請才有機會成功,入住後一個月的租金大概在1000元左右。
直接在學校的官方網站上找到申請的入口,完善個人的身份之後,直接提交入住的申請,如果名額還有的話,會很快獲取成功的通知,這時候直接確認然後繳納費用即可。
二、租房申請
1.訂房
租房一般需要通過中介進行,大家需要找到靠譜的中介,簽下合同之後會有專門的人員對接你的申請,大家將自己對房子的要求告訴給中介,就可以直接獲取大致符合要求的房源。
在進行硬體和軟體的對比,確認下自己比較滿意的房子,這時候先不要直接簽租房的合同,預付定金定下房子即可,後續還需要進行現場的考察,沒有其它問題之後才能夠簽合同。
2.看房
大家到了德國之後,要盡快的聯系中介看房子,這時候一般房東也會在場,要求中介配合自己進行房子的各項檢查,需要保證沒有安全的隱患,周邊的配套設施也要進行考察。
確認之後需要和房東簽下租房的合同,需要規定好雙方的職責,以及大家要交的房租具體金額和繳費的方式,以及需要負責的日常費用的分配,確認自己有使用房子的權利。
3.繳費
租房的費用會比大家住校貴一些,而且要知道的是單人間和和租房的價格也是不同的,整體上合租的價格會便宜一些,當然優缺點也是不一樣的,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大家需要確認自己每個月的房租是多少,水費、電費等的價格和繳費的方式,一定要提前將繳費人的名字切換成自己,這樣後續才能夠避免麻煩。
Ⅶ 德國高等教育發展優勢
我為大家帶來德國高等教育發展優勢,希望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留學精彩內容,為你詳細解答。德國作為留學目的國很受國際學生清早銷青睞。在中國,德國留學持續升溫,按留學生的來源國排序,中國位列榜首,在留學專業的選擇上有四分之一的外國學生選擇了工程類學科學習。中國學生選擇德國留學並非偶然。近三分之二的受訪學生稱,德國是他們留學的首選。82%的在德外國學生期待留學能帶來更好的工作機會。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德國留學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吸引力一:學術自由
學術自由(Academicfreedom)是德國大學的一個傳統,由洪堡(WilhelmvonHumboldt)於十九世紀初在柏林大學建立,後迅速擴展到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並跟隨著一場運動,將科學和教育的自由作為民主的一個基本原則。它包含了教育機構應具有自主權和個人(教師或學生)享有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權利兩個方面。
吸引力二:教學國際化
德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明顯趨勢是國際化,這不僅體現在鼓勵德國學生到國外求學,而且體現在不斷擴大外國留學生答游的招生人數。德國大學的外國留學生的比例現約為6%,現在很多大學要求放寬對留學生比例的限制,以彌補生源不足的問題,德國政府擬將留學生比例提高到10%。同時,德國的學位體制正逐步與國際接軌,在教育、電子電氣、機械、環保等專業對已獲得學士學位的外國留學生開設碩士學位課程,試行國際碩士培養計劃,也向已經取得本國碩士學位的留學生開設博士課程。
吸引力三:半工半讀兼職方便
外國留學生從事兼職的現象非常普遍。約一半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支撐自己的學業。
另外,從德國畢業的大學生工作能力很強,能夠盡快適應崗位的要求,這得益於德國大學對於學生在校期間社會睜純實踐的重視跟培養,德國所有大學有專門的部門為學生提供打工機會,每日更新各個單位的招工簡章,行業豐富。這也是為什麼德國留學越來越受到國內工薪階層歡迎澳的一個重要原因。
Ⅷ 德國真正強大的是教育
中國的教育、美國的教育、芬蘭的教育,每個國家的教育都有著代表著這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特點和追求,在這些特點和追求的熏陶下成長的孩子也各具特色。
一向以嚴謹出名的德國人,對於學前教育也有著自己的堅持。比起給孩子灌輸大量的知識,他們更願意陪伴孩子閱讀。德國的學前教育理念:品德、人格、好的習慣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是從小讓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懂得的因,才能收獲獲得的果。
記得很小的時候,父親從德國出差回來,帶回來一個八音盒。這個小玩意兒放在我手上的那一刻,我驚呆了——比我的小手指甲蓋兒還小的齒輪,緊緊地咬合在一起,每個邊緣都無比光滑整齊,就像一個微縮的精密儀器。扭動發條,流水般的音樂淙淙地流了出來,天籟一般。從那一刻開始,德國,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國家的名字,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十多年後,我考入了北大德語系,再後來,我真的踏上了這片孕育了無數奇跡的土地——璀璨群星般的哲學家與科學家,質量一流的產品和設計,引領整個歐洲的強大經濟實力。但在德留學三年,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而起,而事後德國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為什麼全球各國似乎對德國人過於「寬容」?而留學的後期,我和一個德國家庭生活在一起,而通過與他們的接觸,我也終於找到讓我醍醐灌頂的答案。
當時我還沒有結婚,對怎麼帶孩子也沒有概念。剛開始,在我眼裡德國人帶孩子特別隨意,孩子愛爬哪爬哪,愛吃土吃土,完全不管。但這些都是表面的,後來我對德國的家庭教育改變了看法。
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更注重傳授技能,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在德國家庭教育中體現在很多方面。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德國的國民素質普遍較高的原因:好的教育培養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
閱讀塑造了強大的民族
全世界圖書中有12%的語種是德語,而德國的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1.2%。德國也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在柏林,每平均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而這么密集的書店裡卻永遠不缺讀者。
去過德國的,你會發現,在機場候機、在地鐵上,玩手機的德國人很少,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手裡經常拿著本書看,還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大部頭。就算是五六歲的孩子,通常手裡也會拿著繪本,安安靜靜地閱讀。德國人很少看電子書,電子書的佔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們的書店裡和家裡都有大量的印刷書籍,給孩子看的書更是品種豐富。
在德國的公共場所,你看不到喧鬧、喊叫的孩子,安靜讀書的是大多數。在德國,從家庭到學校甚至到整個 社會 ,都很鼓勵孩子閱讀,那裡的公共場所,包括大型活動場所,都會辟出一個安靜的角落提供書給孩子讀。
德國不主張「學前教育」,不準教孩子學數學、認字母,但卻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們閱讀。我的房東先生說,他從幾個孩子剛出生就開始給他們讀書。他還經常把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用他的話說: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愛書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
健全的人格鍛造邏輯
德國人的很多好習慣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比如嚴謹、守規則、守信用、有公德。在德國,有一大套和兒童教育有關的繪本,書店裡到處都是,德國孩子幾乎都看過。它用一個個暖暖的故事,來教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培養好的習慣和好的品德,也來教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承諾:A Promise Is a Promise
德國有句諺語——Ein Mann, ein Wort(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承諾」被德國人看的很重,人不能輕易許諾,許諾後就要遵守約定,答應過的事,就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在德國生活,恐怕遇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Termin(預約)了,看醫生要Termin,約老師見面要Termin,去管理部門辦事也要Termin,而Termin定下的日期,雙方都會嚴格遵守,即使有更改,也會提前告知。這種重視承諾的品質,就是德國文化中的「契約精神」。對父母、對同伴,對同事、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是如此,這成就了全球對德國品牌的信任。
合作:One for all-All for one
在德國留學期間我發現,德國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真的非常強大,這也是許多中國學生來德之後,感到不大習慣的原因之一——中國留學生更習慣自己躲進小樓成一統,德國學生則不是這樣,他們非常習慣並善於團隊合作。研讀一本小說的時候,老師會布置讀書報告,而這個報告,常常是要求幾個學生一起完成的。比如一個人負責查找作家生平,另一個人則負責梳理小說的脈絡,這樣幾個人一起,互相幫助磨合,做出一份體例完整的報告。我想,這種團隊精神,應該也是德國足球與德國製造「戰無不勝」的原因吧,綠茵場上的德國隊,分工明晰的德國工廠,每個人都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崗位,團隊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公德心:A ball for all
德國對公德心的教育是從孩子抓起的,為的就是培養「與 社會 和諧相處」「有公德」「能幫助他人」的人。在德國,除了家庭教育層面,還有 社會 教育層面的作用,每個公民都有義務為下一代的 健康 成長負一份責任,這個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 社會 所有的孩子。
在德國,你絕對看不到車輛橫沖直撞、雜物佔領走廊的情況,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恪守 社會 公德,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努力不去打擾別人。每個人的家門口都收拾得乾乾凈凈,到了下雪的時候,鄰里之間輪班掃雪,為大家開辟道路,彷彿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車輛上路後,見到行人總是提前減速,偶爾還會停下來,伸手示意讓行人先走。每個人自覺規劃好自己的疆界,相互之間都有100%的安全感。
同情心:Sharing is fun!
德國有很多繪本,裡面出現的小動物或者主人公以及配角,並不是完整 健康 的,他們中的很多,或多或少地有點問題或是殘疾,這種人物設定在國產繪本中是沒有的。而事實上在德國,老人摔倒一定會有人來幫忙,遇到殘疾人時,會有人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遇到困難時,也一定會有來自陌生人的溫暖。
一個凌晨,下著雨,我一個人從柏林到海德堡,和當地的同學失去了聯系,就是在路上的一位年近60歲的老先生,給我傘,幫我找酒店,還默默地幫我付了房錢。如果問我德國最讓我贊賞之處是什麼,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這裡面泛出的無差別的同情心。
此外,比如規則、比如擔當、比如給予、比如嚴謹、比如禮儀、比如堅持、比如見解獨立、比如自我認知,也是德國家庭教育的各個要點。
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教育
網上經常看到「德國禁止學前教育」這種說法。其實,德國不是沒有學前教育,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學」的內容與我們不同。德國當然也有幼兒園,幼兒園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課,當然了,這也是在德國「教育假」的支持下才得以實現。
幼兒園老師會教孩子們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合不可大聲說話,甚至會對他們進行如何做垃圾分類等遵守 社會 秩序的教育。
德國人認為,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 情感 關系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礎。
在德國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大多數德國家庭都有家庭日,父母會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他們陪孩子散步、玩耍,一起騎著車去野外。而德國父母的陪伴並不只是陪孩子玩,教孩子規則,教孩子整理房間,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都是陪伴的一部分。所以6歲的孩子就已經有很強的自理能力了。
「一個國家的繁榮,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對一個國家而言如此,對每個孩子而言,這段話同樣適用。
精良的工業製造、美輪美奐的藝術設計、首屈一指的現代醫療,愛因斯坦、倫琴、馬克思、黑格爾、尼采、歌德,德國的世界名人群星璀璨,史上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多達102人。在德國人看來,品德、人格、好的習慣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是從小讓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懂得的因,才能收獲獲得的果。「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每個德國家庭教育的第一課。
Ⅸ 為什麼德國的音樂教育如此成功
從古至今,德國已經出了很多音樂天才,德國之所以在音樂教育方面取得如此的成功,與整個國家的文化氛圍是分不開的。
如果你去德國走一圈,你會發現德國有很多音樂補習班,幾乎每個補習班裡面都有很多學生,他們學習不同的樂器,但是他們報的這個補習班和中國的補習班是不一樣的。
他們都是自願報名參加的,家長和老師不會強加給他任何的壓力,因為只有讓他們自由發展,他們才能真正找到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種氛圍為德國的孩子學習音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
德國非常重視音樂的發展,在一些德國的中學和小學,就開設了各種音樂課程,而且還會定期舉辦音樂節和夏令營,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所以說,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從小就特別注重培養孩子關於音樂這方面的興趣,所以德國的音樂教育才會如此成功。
Ⅹ 德國中小學教育優勢盤點
德國的中小學教育,更為注重的是培鬧姿養兒童社會生存技能和社會道德素養。和出國留學的我來看看德國中小學教育優勢盤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自理能力
教會孩子自己吃飯、穿衣、睡覺、上廁所等等。
二、社會生活技能
教會兒童如何乘坐公共汽車回家,怎樣去銀行存錢取錢等。
三、愛心
讓孩子親自照料小狗、小貓等小動物,讓孩子學會如何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生命,培養他們的愛心。
四、堅強勇敢
在德國的教育中,兒童拓展是主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旨在幫助兒童客服怯懦、膽小、浮躁等不良品質,培養兒童堅毅勇敢、不畏困苦、積極進取等良好的精神品質。
五、遵守社會秩序
比如不能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在等待的時候要自覺排隊;甚至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等等。
六、承擔後果
比如上學如果忘記課本或者中午的便當了,孩子需要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沒帶課本,你可以選擇自己回家取或者向同學借;沒帶便當,那就餓著...
七、輪銀誠信
要遵守約定,不能輕易誓言,答應液桐絕過的事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到。
八、自信
孩子在某些方面取得進步的時候,老師會給與更多的鼓勵和贊賞,絕不以成績的好壞去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秀。
九、合作
學校會有意的去為孩子們組織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