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自行車城是哪個城市

德國自行車城是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3-05-04 15:26:36

㈠ 德國是騎單車的天堂

最遲每年的4月,德國自行車愛好者就會將愛車請出地下室。德國是騎單車的天堂,所以出發前有幾件事自然要心知肚明。

1.騎行愛好者集體出動

如果艷陽高照,德國人會選擇騎車出行。德國有許多自行車道,所以每當有好天氣時,甚至會出現交通擁堵。如果您有機會在德國來趟單車之旅,有時會看到一些騎著相同款式的自行車,而且就連自行車服都一樣的“情侶黨”。

2.兒童自行車行車執照

德國的小學生如果上街騎自行車要參加駕照考試。考前警察會將孩子們帶到城市街道,向他們教授必要的交通規則。由於德國大部分孩子都很早掌握騎車技能,因此對大多數孩子來說自行車駕照並不難獲得。

3.城市裡的騎行者

2014年,德國明斯特市(Münster )被選為自行車友好城市。而在德國一些主要城市裡,大部分交通狀況並不適合騎車出行者:比如柏林在此次排名中僅列第30名。原因是:許多汽車都停在自行車道上。不僅如此,柏林還有很多建築修繕工地,到了冬天羨高自行車道的積雪也無人清理。

4.優美路線

在德國有很多適合騎車出行的旅遊線路,而且沿路能欣賞到很多悅人的優美風景。例如:巴伐利亞森林單車之旅或騎車探索魯爾區河谷的宜人風景。照片拍攝於德國阿爾山谷的葡萄園產區。人們騎車經過那裡休息時還可來上一杯當地酒庄自產的紅兄梁尺葡萄酒。

5.功能性騎行服

“功能性騎行服(Funktionskleing)”在德國單車愛好者中很受歡迎。人們稱之為緊貼皮膚的自行車騎車服。例如圖片上這種自行車緊身衣、緊身長褲或短褲。實際上只有專業運動員才需要這種騎行服,但德國自行車愛好者也很愛穿,即使沒有好身材。

6.行人要小心

自行車道只給騎車的人——德國騎行者非常重視這條交通規則。如果有哪位行渣核人一不小心進入了自行車道應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要盡快閃躲,否則就會聽到刺耳的自行車鈴聲,甚至有被撞上的危險。

7.電動自行車成新趨勢

在德國,騎車出行並不意味著買不起汽車。自行車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交通工具,而不只作為一個運動工具。因此,大部分人認為自行車再加上一個小馬達也未嘗不可,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電動自行車。如今這種車越來越受歡迎。

8.隨身攜帶

在德國自行車被允許帶上火車,前提是攜帶者要為自行車買票。雖然有這樣的規則,但其他乘車人的反應並不非常友好。如果需要經常帶著自行車坐火車,可能最好還是買一輛折疊自行車。這樣就不會有人再投來異樣的眼光。

㈡ 世界上最適合騎自行車的城市都在哪裡

世界上十大最適合騎自行車的城市:
第一位:阿姆斯特丹(荷蘭)
該市40%的居民都是靠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此外,旅碰襪這里也有公共自行車供人們租賃,目前,阿姆斯特丹打算在火車站旁修建一個超大型的存車建築。也許在將來,私家車將走下城市舞台。
第二位:哥本哈根(丹麥)
目前,32%的哥本哈根市民騎自行車上班,政府提供免費租車服務。
第三位:波哥大(哥吵陸倫比亞)
這座城市只有13%的居民擁有汽車,所以大部分人必須騎自行車代步。而且,每周都會有一天,市內長達110公里的公路,將針對汽車實行禁行,這樣騎車的、滑旱冰的、跑步的就可以放心地在馬路上「撒歡」了。
第四位:庫里蒂巴(巴西)
庫里蒂巴提倡自行車交通有40年的歷史,因此,該市的交通規劃考慮周全,自行車道四通八達。
第五位:蒙特利爾(加拿大)
兩年前,蒙特利爾投資1.3億美元重修市區的自行車道,而且,在汽車停靠的碼表旁拆激還設有自行車存放點,以防止人們把單車和碼表鎖在一起。該市也有自行車租賃網,市內有300多個自行車租賃站,所出租的自行車單價達2000美元,鋁合金打造,而且還有防盜系統,嵌入GPS晶元,如逾期未還,自行車將自行鎖住。
第六位:波特蘭(美國)
波特蘭是美國西北地區俄勒岡州最大的城市,享有「自行車之都」的美譽。波特蘭市一直都有自行車文化和基礎設施,從20世紀70年代這個城市就開始建立自己的自行車車道網路
第七位:巴勒(瑞士)
該市的馬路設有專供自行車用的車道,此外,這里也有完備的自行車租賃網,無論是遊人還是市民,都不用擔心存車的問題。
第八位:巴塞羅那(西班牙)
像其他歐洲城市一樣,巴塞羅那有專供自行車用的車道、信號燈和地圖,此外,該城還圍繞著市中心修建了一條自行車專用環線,市內有100個自行車租賃站。
第九位:北京(中國)
這個城市的汽車越來越多。盡管如此,還是有許多人喜歡騎車穿梭胡同小巷中,北京的交通擁擠不堪,騎自行車真的會讓你感覺自由得多。
第十位:特隆赫姆(挪威)
在挪威特隆赫姆,有一種專供自行車用的電梯,這樣你就不必氣喘吁吁地蹬上坡路了。
摘自廣州日報~

㈢ 德國自行車俱樂部(ADFC)的全部英文是怎樣的

全稱是:
Allgemeiner Deutscher FahrradClub

這是一個挺大的自行車俱樂部了,按照俱樂顫滑部官方的說法羨銀,該俱樂部在超過450個城茄派臘市都有分布;

俱樂部主頁:
http://www1.adfc.de/

㈣ 自行車風行的年代

在國外:著環保意識抬頭,自行車逐漸洗刷貧窮的形象,成埋氏為歐洲人健身和代步工具,尤其油價飆漲,很多環保和反全球化人士主張大家騎自行車。在中國大陸逐漸淘汰單車之際,德國人卻狂愛起騎單車這個休閑活動。

八○年代起,由於環保意識抬頭,自行車開始在歐洲風行,許多國家紛紛仿效過去荷蘭政府的做法,在各大城市馬路上規畫自行車專用道,騎自行車代步大為便利安全,這股潮流至今不衰,而且愈來愈熱門。

自行車 德國人發明的

自行車是德國人發明的,德國也是目前歐洲最大的鐵馬樂園。 德國人喜歡騎自行車,就算雨敏漏天或下雪的日子不騎,在家也會踩健身腳踏車。德國人愛自行車,根據早年德國大作家褚格麥雅的看法,和民族性有關,因為德國人習於低頭彎腰 (聽令)及踐踏別人。但褚格麥雅在大戰後點出這傳神但嘲弄德國人的譬喻,剎時把騎自行車打入冷宮。加上大戰前後,因為摩托車和汽車問世,自行車變成窮苦的象徵,只有窮人和外勞才會騎自行車,這點,在義大利當時的寫實主義大導演狄西嘉名片「單車失竊記」中可一窺端倪。

但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自行車逐漸洗刷悲苦的形象,成為歐洲人時尚的健身和代步工具,尤其油價不斷上漲,很多綠色環保和反全球化人士開始主張回到從前,大家騎自行車,既環保又健身,這是政治正確的交通工具。

環法賽 帶動騎鐵馬熱潮

由於每年環法自行車賽熱鬧轟動,歐洲人也開始重視自行車運動,德、義、法幾位歐洲選手也相對受歡迎,他們的頭盔、手套及印有名字的衣褲裝備也成為該國喜歡越野騎車者的最愛。雖然這些年來,美國人阿姆斯特朗已連續七年獲得冠軍,但大部分美國人對環法自行車賽毫不熱中,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城市也不適合騎自行車,因此自行車文化尚不普及,熱潮自不如歐洲。

目前德國自行車人口約六千五百萬,平均每年共騎兩百八十億公里以上,這個趨勢仍方興未艾,為人父母的自行車騎士不再把孩子放在後座兒童椅架,而是加裝有帳篷的小車;而愛狗人士則騎自行車遛狗,順便讓狗狗跑步健身。
過去十年,德國每年平均賣一百萬輛自行車,全國約七千萬輛自行車,四千家自行車行。車行除了賣車,也像早年台灣修自行車的地方為人修理和保養自行車。

新一代德國人喜歡騎鐵馬,都帶著那麼一點印地安牛仔的精神,也有族群意識和道義責任,他們在轉彎繞道時會打手勢,讓後面的人知道他們要往彎拿散左或往右行駛,夜晚有人忘了開燈,也有人會大聲提醒。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對地球做了功德。

穆斯特 推動騎車的模範城

德國是自行車騎士樂園,小鎮尤其是其中佼佼者。穆斯特的右派市長豪瑟上任以來,全力推動綠色交通政策,他要市民老老少少都騎自行車,官員全部以身作則,市政府只有兩輛公務車,用來接送外賓或運貨,他自己則騎單車上下班。

不僅如此,豪瑟在火車總站旁蓋了一棟大型停車場,當然是自行車停車場,有三千三百個位置,還有私人車位出租(一些昂貴的自行車甚至要價台幣幾百萬,當然擔心被偷);不但如此,停車場還附設洗車設備及維修站。豪瑟並規定所有大樓和公寓都得設單車停車場,他在穆斯特這樣的小城闢建了四千公里的自行車道,未來三年還要加築兩百五十五公里。

每個人 平均日騎15分鍾

現在穆斯特自行車道四通八達,單車人口比汽車人口多,平均每人每天騎自行車十五分鍾,百分之卅五的人平日都以自行車代步。

在歐洲一些大城如維也納,只有百分之五,巴黎更低,豪瑟的做法使穆斯特立刻登上德國自行車城市第一名,目前有很多城市起而效法,像維也納也開始大舉規畫自行車道,及鼓勵民眾騎自行車。豪瑟因為政治正確,也使他贏得不少中產階級的選票。

德國鐵路局幾年前起提供手機租單車的call a bike服務。早期,德國多數火車站都有自行車出租服務,現在自行車散置各火車站及地鐵站,任何人使用前只要以手機打通電話,便可自動開鎖,租金也直接記在手機賬單上。

一些旅行社看到德國人喜歡騎鐵馬,相繼推出外地鐵馬游,最熱門的團是到紐西蘭、義大利或法國,飛抵當地後,主要行程以自行車為主,既能健身又走遍天下。

德產品 最輕只有三公斤

八○年代起,台灣自行車廠商如捷安特等曾在歐洲締造銷售佳績,但這些年來,歐洲品牌又奪回市場,以德國最著名的品牌Hercules為例,共生產八百種以上自行車種,每年光是這家公司便在德國境內賣出廿萬輛。

在歐洲,自行車騎士相當注重個人品味,尤其很多人騎車上班,常要搬運自行車到捷運或辦公室,就斤斤計較起自行車的重量,目前最輕的自行車只有三公斤。

慕尼黑由於湖濱田園離市區不遠,且夏季各處啤酒園盛行,加上早在八○年代便開始規畫自行車道,目前市區已有七百公里自行車道,有兩萬兩千處自行車停車站,自行車也可上地鐵和捷運,因此慕尼黑的自行車人口眾多,一般在五公里內的行程,多數人都以自行車代步。

尤其南德人酷愛啤酒庄,許多啤酒庄位於城郊,適合騎自行車前往,因此在啤酒庄最熱賣的啤酒叫鐵馬仔(Radler),專門賣給單車騎士,因在啤酒中加了檸檬蘇打,降低酒精成分,就算一杯一公升,單車騎士一杯下肚,還是可以安全騎回家。

國內是這樣的:

從19世紀末自行車從西方傳入中國,成為宮廷貴族的玩具;到20世紀60、70年代自行車和縫紉機、手錶一起成為年輕人結婚必備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飛鴿」「永久」是人們理想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逐漸成為中國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那時每日上下班時壯觀的自行車洪流,更是讓中國成為外國人眼中的「自行車王國」。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自行車變成不再具有外表象徵價值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在百姓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悄然改變。伴隨著中國城市裡自行車洪流的消退,繼續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對自行車使用有全新的認識的中國人正在不斷增加。

社會學家預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並不意味著自行車將被中國人徹底拋棄,隨著中國人環保、健身意識的增強,一部分人還會重新選擇這種沒有噪音、污染和健康的交通工具;另外,自行車的運動作用和自行車極限運動的獨特魅力,都將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更加親近自行車。如今在大街小巷飛馳的樣式各異的自行車,不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們健身、休閑的好方式。同時,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給交通、環境、能源等方面帶來諸多問題,騎自行車出行更成為時下人們追逐的一種生活新時尚。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自行車自身地位、作用在中國的變化發展,記錄了中國人生活的變遷、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成就。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自行車,這個中國人最親密的朋友會用它自己的方式更好地為中國人服務。

自行車在我國流行,風行的年代主要是60至80年代
1964年當時最時髦的交通工具———自行車!能騎上一輛自行車行在大街上是一件很讓人驕傲的事情,擁有一輛自行車是當時年輕人的一個美好的願望。多數工人工資每月僅有不足50元,而一輛自行車往往要賣到200多元,並且當時自行車很難買。
70年代結婚三大件: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如果有了這三大件,那姑娘出嫁的時候是很有面子的。

㈤ 誰能給個德國柏林城市的詳細介紹 包括經濟政治旅遊等

柏林

德國首都柏林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
早在13世紀時,已成為貿易集鎮,17世紀發展成為地方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871年的柏林是普魯士"德意志帝國"的首都,而魏瑪共和國時代,柏林作為"二十年代黃金時光"的舞台迎來了它光榮歷史的頂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它是德國首都和最大城市。隨著納粹政權的上台。柏林的繁榮被籠罩上了陰翳,戰敗後城市被分裂成東西兩半。1961年8月13日一夜之間"柏林牆"築起來了,而且自那以後的28年間,人們一直以為它將不會倒塌。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上被開出一個洞,並且隨著第二年德國的統一,柏林再一次恢復首都的地位,盡管波恩還擔任著首都的大部分政治職能,但該職能的轉移已開始啟動,總統官邸也在柏林。柏林扼東西歐交通要道,往北距離波羅的海、往南距離捷克均不到200千米。
柏林於東西歐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意義。城市邊緣為森林、湖泊、河流環抱,有"森林與湖泊之都"的美譽。市內有電子、儀表、化學、電機、印刷、食品等多種工業部門。
柏林經濟、文化事業均非常發達。鳥瞰柏林,其周圍被森林、湖泊、河流環抱,城市彷彿沉浸在一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亞歷山大廣場電視塔,四周環以現代化的旅館、商店、會議廳、教師會館等大型建築,氣魄雄偉、造型美觀。庫爾費斯騰達姆商業街長3千米,商店、服飾店、畫廊鱗次。著名的菩提樹街,是歐洲最著名的林蔭大道。此外,用乳白色花崗岩築成的勃蘭登堡門、有800年歷史的聖母教堂、市政廳、博物館島上的古老建築群、「水晶宮」、共和國宮、洪堡大學等亦十分著名。古老的夏洛特堡宮周圍分布著埃及博物館、古董博物館、史前早期博物館和應用美術館等重要文化建築,其內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古老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一側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1957年落成的銀色、屋頂呈蚌殼狀的會議大廳是現代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柏林還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學術交流場所之一,是毫不比巴黎遜色的藝術之都,特別是表現主義的繪畫和德國電影的出色成就格外引人注目。建有現代化的國際會議中心。兩年一度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也吸引著世界級影星和電影愛好者的關注。

更詳細的介紹: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3/29/content_336874.htm (圖文並茂)

㈥ 德國有名的十個留學城市

德國有名的十個留學城市

德國的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類高等院校共有401所,分布在16個聯邦州,注冊學生總人數約260萬。德國有名的十個留學城市分別是什麼?下面是我整理的相關內容,一起看看吧!

1、慕尼黑(München)

慕尼黑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位於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部,是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漢堡和柏林),慕尼黑的啤酒節是慕尼黑最著名的節慶活動,拜仁慕尼黑足球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球隊之一。城市面積310.7平方公里,人口約145萬。

慕尼黑大學和慕尼黑工業大學是世界著名的學府,被稱為「慕尼黑雙雄」。慕尼黑大學(LMU),1472年成立,全稱是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為歐洲最著名的大學之一,以其雄厚的學術研究實力享譽國際,曾經培養造就過34位諾貝爾獎得主,德國的精英大學之一,約有學生5萬人。 慕尼黑工業大學(TUM),成立於1868年,是德國的一所全球著名的理工科大學,也是是德國最古老的工業大學之一,德國的精英大學之一,約有學生39000人。

2、法蘭克福(Frankfurt)

法蘭克福,全名為美茵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以便與位於德國東部的奧得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n der Oder)區別,它位於德國西部的黑森州(Hessen),是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萊茵-美茵國際機場為德國規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機場。城市面積248.31平方公里,人口約73萬。

法蘭克福大學,全稱為約翰·沃爾夫岡·歌德- 美茵河畔法蘭克福大學(Johann Wolfgang Goethe-Universitt Frankfurt am Main),研究型大學,約有學生46000人。

3、漢堡(Hamburg)

漢堡漢薩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簡稱漢堡,其行政級別等同於一個完整的聯邦州,是德國僅次於柏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歐盟的第七大城市,是著名的港口城市。由於漢堡的城市旗幟圖案是一座城堡的大門,所以漢堡也常常被形容為「通往世界的大門」。城市面積755 平方公里,人口約180萬。

漢堡大學位於德國漢堡市,1919年建校,是德國最大的大學之一。大學校區位於漢堡-愛斯布圖勒,約有學生41000人。

4、明斯特(Münster)

明斯特是北萊茵-威斯特x倫州北部的城市,是威斯特x倫地區的文化中心,以「自行車之都」聞名。城市面積302.91 平方公里,人口約27萬。

明斯特大學,是德國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大學目前擁有7所學院,15個系,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88年建立的教徒學校,約有43790學生。

5、杜伊斯堡-埃森(Duisburg-Essen)

杜伊斯堡-埃森是兩個城市的名字,均位於北萊茵-威斯特x州。杜伊斯堡(Duisburg)是杜塞爾多夫行政區里的一個獨立市,也是北萊茵-威斯特x倫州的第五大城市。城市面積232.82 平方公里人口約49萬。埃森(Essen)面積210.37 平方公里,人口約59萬。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簡稱:Uni DuE)是在2003年由杜伊斯堡大學(Gerhard Mercator Universitt Duisburg)和埃森大學(Universitt Gesamthochschule Essen)聯合組建,約有學生39000人。

6、波鴻(Bochum)

波鴻位於北萊茵-威斯特x倫州,有著名的德國礦山博物館、波鴻戲劇院何波鴻天文館。城市面積145.4 平方公里,人口約38萬。

波鴻魯爾大學是德國最大的學校之一,建立於1962年,約有學生38000人。

7、德累斯頓(Dresden)

德累斯頓是德國薩克森自由州(Freistaat Sachsen)的首府,德國東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經濟中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城市面積328.31 平方公里,人口約53萬。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成立於1828年,是德國最大、最古老的理工大學之一,設有126個學科,約有35000名學生。

8、亞琛(Aachen)

亞琛德國西部邊境的小城,北萊茵-威斯特x倫州的'一個城市,地處德國、荷蘭和比利時三國交界處。亞琛的溫泉特別著名,一直都是有名的療養地。亞琛大教堂是德國第一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城市面積160.83 平方公里,人口約25萬。

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是德國最大的理工大學和精英大學之一,也是歐洲著名的理工大學,同時是TU9、IDEA League、TIME、UNITECH等一系列學術聯合體的成員,目前大學生約有4萬人。

9、科隆(Kln)

科隆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北萊茵-威斯特x倫(Nordrhein-Westfalen)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萊茵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以其文化和建築遺產(如科隆大教堂)以及許多重要的國際性活動(如科隆展會)而聞名。城市面積405.15平方公里,人口約100萬。

科隆共有18所高校,是德國擁有最多高校的三座城市之一(另外兩個城市是柏林和慕尼黑)。科隆大學約有45000名大學生,經濟系享有很高聲譽。

10、美因茨(Mainz)

美茵茨是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Rheinland-Pfalz)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位於萊茵河畔,正對美茵河注入萊茵河的入口處。城市面積97.76 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

美因茨大學,全稱「美因茨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大學」,以西方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約翰尼斯·古騰堡的名字為大學命名,是美茵茨市最有名的大學。大學始建於1477年,具有500多年歷史,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擁有150個科系和研究所。

;

㈦ 哥本哈根建設低碳城巿主要採取什麼措施

  1. 75%的減排任務要通過能源改造來完成。推行風能和生物質能發電,這使得哥本哈根的電力供應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

  2. 嚴格的建築標准,推廣節能建築。通過提高新建建築物的設計標准和舊樓房的改造,達到降低能源消耗、更好地調節室內空氣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3. 推行高稅能源的使用政策,當前每度電支付電費所包含的陪談余稅額高達57%,如果不採取節能方式,用戶則會付出高額的代價。

  4. 推行城市綠色交通,除了電力車、氫動力車以外,大力推行「自行車代步,」建設自行車城。在哥蘆滾本哈根市內,所有交通燈變化的頻率是按照自行車的平均速度設置的。如果駕車行駛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總是會被一個又一個的紅燈所阻擋。如果騎上一輛自行車勻速蹬踏,倒是可以幾乎一路綠燈暢通無阻。政府對各種交通工具的重視程度:自行車居首、公共交通第二、私人轎車最末。

  5. 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通過他們的積極參與,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增設氣候知識網路,鼓勵市民參與氣候問題的討論和交流行動經驗侍啟;設立用電、取暖設施使用、交通方式選擇、垃圾分類等方面的咨詢機構,便利市民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減少垃圾和實行垃圾分類計劃;建立新的氣候科學模擬中心以提高青少年的氣候科學知識;鼓勵和支持公司企業減少碳排放等。

㈧ 自行車發源於哪個國家

1790年,有個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後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納衡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去吧。」馬車走遠了,他還獃獃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麼多,為什麼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復試驗,於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小車有前後兩個木質的車輪子,中間連著橫梁,上面安了一個板凳,像一個玩具俱似的。由於車子還沒有傳動鏈條,靠騎車人雙腳用力蹬地,小車才能慢慢地前進,而且車子上也無轉向裝
置,只能直行,不會拐彎,出門騎一會兒就累得滿身大汗。

剛剛出現的新東西總是不那麼完善的。西夫拉克並不灰心,他繼續想辦法加以改進。可惜,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1816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拉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製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可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德萊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崽」。一次德萊斯在騎車閑逛時開過來一輛馬車,車夫嘲笑他說他的車慢,於是他就和車夫說:「你信不信我的車比你的馬車還快」於是他們兩個打了個賭。路程是從村東到村西的一個來回,結果德萊斯比車夫整整快了1個多小時。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弄到了一輛破舊的「可愛的小馬崽」。他在後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並且前後輪都用鐵制的,前輪大,後輪小。當騎車人踩動腳蹬,車子就會自行運動起來,向前跑去。這樣一來,就使騎車人的雙腳真正離開地面,以雙腳的交替踩動變為輪子的滾動,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1842年,麥克米倫騎上這種車,一天跑了20公里,由於不小心,踩車的速度過快,撞倒了路上的一個小女孩,因此而被警察抓住,並處以罰款。其罪名是野蠻騎車。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並於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1869年,英國的雷諾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之後,覺得車子太笨重了,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做得輕巧一些。他採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製成車架,車子的前輪較大,後輪較小。從而使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一些。從西夫拉克開始,一直到雷諾,他們製作的5種型式的自行車都與現代自行車的差別較大。

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英國人羅松在這一年裡,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後輪小,看起來不夠協調,不穩定。

1886年,英國的約翰.k.斯塔利,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肆消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前後輪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的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利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斯塔利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中花園里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打足了氣,裝在自行車輪子上,前往參加騎自行車比賽,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增加裂茄知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震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減少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這樣,就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同樣是1888年,英國考文垂市的 約翰.k.斯塔利
生產出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其主要特點是採用菱形車架,使得車身有更高的剛度和強度,後輪用鏈條驅動,並通過前叉直接把握方向。

㈨ 德國的車城是那個城市

奧迪
英戈爾施塔特
寶馬
慕尼黑
賓士
斯圖加特
保時捷
斯告孝圖加特悉雹
大眾
沃爾夫斯堡
歐寶
呂塞爾海姆
車城襪陸稿是慕尼黑

閱讀全文

與德國自行車城是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