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抗戰德國賣了多少軍備

抗戰德國賣了多少軍備

發布時間:2023-05-09 13:41:36

『壹』 抗戰時期,為什麼德國願意出售武器給中國去抗日

抗戰前期德國願意出售給中國,但是德意日三國同盟簽訂後基本上就沒出售裝備了,再說德國出售的裝備都是一戰時期的淘汰品,賣給中國當時較先進的少之有少。賣給中國的主要原因:德國擴充軍事實力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屬,一些有金屬在德國的儲量很低,或者根本沒有。而中國這些資源儲量豐富,基本上事用資源去換的,而起換的還是一戰時期的裝備。太不劃算了。

『貳』 二戰德國援助中國多少物資為什麼

德國當局在抗戰初期對華有有限的援助行為,但是二戰期間則沒有。
一、區分時間段:
「抗戰」通常是指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中日雙方開始的全面軍事行動。
「二戰」是指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後開始的包括歐洲、非洲、亞洲和大洋洲地區在內的世界級軍事行動。德國宣布停止軍售應為1938年2月,軍事顧問團是6月撤離。

二、德國援助中國原因:
在抗戰初期,因為國民政府與德國簽有軍事物資購買和軍事人員培訓的協議,所以德國納粹當局派遣了大量的技術和軍事人員來華,輔導國軍進行戰術和技術的培訓。這里主要是國民政府付了錢了,而希特勒也需要錢來助其完成裝備德國武裝力量的計劃。

三、德國援助中國物資
1、 飛機:400架,其中短程轟炸機300架、戰斗機100架

2、 坦圞克:小型坦圞克或中型坦圞克合計1100輛,帶機圞槍的小型戰車200輛

3、 高射炮(37mm、45mm、75mm、90mm)連同彈圞葯:2700門

4、 反坦圞克炮(37mm、60mm)連同彈圞葯:2400門(義大利供應37mm炮756門)

5、 反坦圞克槍連同彈圞葯:2000支每支附彈200發
6、 偵察車:1000輛
7、 貨車:4500輛

8、 戰地電圞話:有聲感應電圞話6000部,自沖電源電圞話600部

9、 戰地電圞話用電線(七股絞線):200000公里

10、 水底電纜(古塔波膠):50公里

11、 粗鋁:4000噸
12、 碾軋硬鋁:500噸(德國提供)

13、 錫:1500噸(義大利提供)

14、 鉛:7000噸(德國提供)

16、 鎳:800噸

17、 鉬:300噸(德國提供)

18、 鈷:10噸(義大利提供)

19、 電解銅:3000噸(義大利提供)

20、 黃銅:5000噸(德國提供)

21、 鎂合金:300噸

22、 鋅:1500噸(義大利提供)

23、 復合金屬:3000噸

24、 銅管和其他銅製品:300噸

25、 鐵硅合金:7000噸

26、 鐵鉻合金:2000噸

27、 坦圞克用裝甲板:10000噸

28、 硬合金和刀具:50萬美元

29、 銀鋼:50噸

30、 高速鋼:300噸

31、 工具鋼:1500噸

32、 刻度鋼:13000噸

33、 熱軋鋼:7000噸

34、 短鋼條(鉻-硅-錳):8000噸

35、 冷軋鋼條:8000噸

37、 錫板:4000噸

——摘自帕多瓦大學Thomas Alberto Salvatore教授的

四、補充:
德國的資源有限.而其他的資源大國.美國俄羅斯等等都是德國的死對頭.但德國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屬.中國在這個時候,大量的出口這些金屬給德國.所以德國和中國成為了貿易上的夥伴。

蔣最佩服的人是希特勒.所以外交上,也和德國搞好關系.當時中國和德國的關系非常好.德國還派遣軍事顧問.向中國出口武器。在國民黨內部,還成立了半法西斯組織。
但後來中國和德國的政治立場不同,所以導致了關系決裂。

『叄』 德國為什麼出售武器給中國去打日本鬼子

淞滬會戰結束後,日本報紙和外電驚呼:這是一場「德國戰爭」!

很明顯,作為我軍的對手,日軍肯定是感覺到了我軍在作戰過程中的「德國因素」。

也難怪鬼子不好想。

在淞滬戰場上,中國士兵手中拿的傢伙是德國武器,打起來的步炮協同等戰術,一招一式都有點德國味兒,時不時地,還能在戰場上看到一兩個高大威猛、金發碧眼的德國軍官,這不是「德國戰爭」是神馬?

要說鬼子的眼神兒,還真不錯。當時確實是有一大批德國人,在幫我們中國人,打日本人。

而且,這些德國人來中國還挺早。最早的一批,1928年就被蔣介石請來了。

這些德國軍事顧問,幫助中國政府整頓軍備,逐步實現軍隊的現代化。顯著的標志就是,組建了第36師、第87師、第88師等完全按照德國步兵師標准編組和裝備的德械師。

只是時間來不及。中國軍隊還沒有準備好,日本鬼子卻打過來了。

德國人幫中國做抗日規劃

在打日本人這件事上,當時駐中國的德國人,正好幫得上忙。因為,當時的德國駐中國首席顧問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將軍,曾在1909-1912年之間長期擔任德國駐日武官,對日軍知根知底。

而這位出身貴族的法肯豪森將軍,利用自己對日軍的了解,幫助中國做了一個抗日規劃。

其實,別說法肯豪森他們幫了我們中國這么多,就是沒有幫助過我們中國什麼,他在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難之際,能夠有此一念,也足以令今天的我輩國人,心中一暖了。

國與國之間,自然是利益優先;但人與人之間,還是有感情存在的。

法肯豪森,這個德國爺們兒,對得起中國。

正如他後來擔任納粹駐比利時總督時,也對得起比利時一樣。

而他最後得以善終的人生結局,更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心存善念,必有福報。

『肆』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軍備情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
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
(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
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局的主戰場。海上則以北海為主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導
致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發展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階段,各國政府代表本國壟斷資本集團為獲取最
大限度的壟斷利益,積極推行對外擴張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爭奪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國英、俄、法佔據了世界絕大部分殖民地,而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實力急劇膨
脹的德、日、美等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所擁有的殖民地卻相對很少,這種經濟發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
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
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形成了侵略性
的軍事政治集團——同盟國。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國先後簽訂協約,逐步形成了與同盟國相對立的協約
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加速了雙方擴軍備戰和爭奪戰略要地的步伐。巴爾干半島和
地中海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從1905—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戰略要地製造了一
系列國際危機,甚至引起局部戰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加深,各帝國
主義集團迫切希望從戰爭中尋求出路。
戰爭爆發前,兩大軍事集團都加緊擴充軍備。交戰雙方總的經濟軍事力量對比,協
約國占優勢。1914年僅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就達7.045億人,動員完畢
時,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只有1.3億人,動員完
畢時,陸軍兵力為634萬人。在空軍和海軍力量上,協約國也明顯強於同盟國。英國有
飛機258架,法國有156架,俄國有263架;德國僅有232架軍用飛機。戰爭開始前,協約
國海軍編制內有各種水面艦艇762艘和潛艇74艘;德國和奧匈帝國有水面艦艇403艘和潛
艇35艘。
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
戰略進攻,輕視防禦;都企圖依靠一兩次決戰決定戰爭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
打短期戰爭,沒有挖掘經濟潛力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和進行持久戰爭的准備。反映在戰爭
計劃上,各國都把打一場速戰速決的短期戰爭作為制定戰爭計劃的前提。德國為避免東
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或稱施利芬一小毛奇計劃),准備在6-8周
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鑒於法國極欲奪回阿
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兵力牽制和吸引法軍
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遷回,從背
後打擊法軍主力。
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牽制俄軍。在海上,集中海軍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
以少量兵力牽制俄國海軍於波羅的海。
奧匈帝國的戰爭計劃受制於德國,准備以主力與俄國作戰,同時又對巴爾乾地區的
塞爾維亞、黑山作戰。法國的戰爭計劃是以主力集結於法國東北部地區,視戰局發展情
況進攻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反擊德軍入侵。法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並封鎖奧匈帝國海軍於亞得里亞海。俄國的戰爭計劃富有極強的進攻色彩,准備
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同時發動攻勢。英國計劃把戰爭中陸上作戰的
重擔推給法國和俄國,只派遣為數不多的遠征軍配合法軍行動。海軍則用於保障英國及
協約國交通線的安全,破壞德國的海上交通線,封鎖德國海軍,伺機與敵艦隊進行爭奪
制海權的總決戰。
綜觀各國戰爭計劃,各國都過分誇大了純軍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於爭奪本國
利益,各自為戰,各軍種也是單獨作戰。因此,各國沒有很好協調陸軍和海軍的行動。
盟國之間也沒有制定總的聯合作戰計劃。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為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亞檢閱部隊,在薩拉熱窩遇刺。
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
國根據有關條約,為支持塞爾維亞,於7月30日宣布軍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
戰。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在歐洲大陸首先點燃的戰火,迅速蔓延到中近東、遠東和非洲一些地區。其中歐洲
戰場是主要戰場,由西線戰場、東線戰場、巴爾干戰場以及義大利戰場組成。參戰國還
進行了多次海戰,並把空軍第一次用於實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按戰爭進程可分為以下幾
個階段:
1914年,雙方速決戰計劃破產,西線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大戰爆發後,德軍擔任主
攻的部隊和擔任牽制任務的部隊按計劃行動。8月21-25日,德軍同法軍和英國遠征軍
在法國東北邊境進行多次交戰,即「1914年邊境之戰」。德軍突破法軍防禦,向法心臟
地區進軍。9月,法軍組織了反擊德軍的「馬恩河戰役」,迫使貿然南進的德軍撤退,
瓦解了德軍的速決戰略。至此,西線大部地段的軍事行動開始形成陣地戰。
但9—10月,在法國北部地區,德軍和英法聯軍相互迂迴對方翼側而實施連續機動
作戰。在東線,東普魯士德軍挫敗了俄國優勢兵力進攻,迫使俄軍退守涅曼河和鮑勃爾
河一帶。但俄軍在加里西亞打敗了奧匈帝國的軍隊。德國為援助奧匈,對俄軍發動了大
規模進攻,德軍失利。德國對東線戰爭規模的擴大使其陷入了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遠東地區趁火打劫,於1914年8月宣布對德宣戰,乘機奪取德國在華利益,出現
了遠東戰場。土耳其於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國作戰,在近東開辟了新戰場。戰局更
趨復雜。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爭奪也非常激烈。在這一階段,英德海軍的海上軍事行
動,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兩次黑爾戈蘭海戰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戰。
雙方圍繞著封鎖與反封鎖,進行了一系列規模不等的海上戰役。
1915年,戰爭重心轉到東線,東部戰場進入了對峙狀態戰爭使雙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軍隊的後備兵員和後勤補給發生嚴重困難,迫使各國加緊國民經濟的總動員。英法
在西線基本上轉入戰略防禦,以便養精蓄銳,恢復元氣。為了減輕德軍對西線的壓力,
它們要求俄國在東線加緊進攻。德國改變了戰略方針,在穩定西線戰局的情況下,集中
兵力進攻俄國,企圖一舉擊垮俄國,爾後打敗英法。1915年1—3月,俄軍對德奧聯軍發
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均遭慘敗。德國抓住戰機,集中優勢兵力於5月初對俄國
戰線中部發動了著名的戈爾采戰役,迫使俄軍全線潰退,損失慘重。德軍乘勝深入俄境,
企圖迫使俄國退出戰爭。同年5月,原同盟國成員義大利轉而對奧匈帝國宣戰,在奧匈
東南部開辟了新戰區。9—10月,整個東線也從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同年10月,保加利
亞參加同盟國作戰,德奧保聯軍以優勢兵力佔領了塞爾維亞。
這一年,西線戰局相對平靜。英法聯軍利用德軍兵力東調之機,發起了幾次規模不
大的進攻戰役,企圖牽制德軍,減輕俄國戰線的壓力。德軍也發動過數次局部反擊。其
中在4—5月的伊珀爾戰役中,德軍首次大量使用毒氣。
1916年,戰爭重心再次轉到西線,協約國逐步取得戰略主動權。
1916年,德國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爭打敗法國。
從2月21日起,德法展開了歷時10個月的凡爾登戰役。由於兵力不足,德軍猛攻不
克,傷亡慘重,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為了減輕凡爾登所受的壓
力,對索姆河上德軍堅固防線發動猛烈進攻,史稱「索姆河戰役」。
此役中,英軍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戰。
東線俄軍按照協約國協調一致進攻的戰略方針,為策應西線英法聯軍作戰,對德軍
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突破了奧匈軍隊的防線。此間,意軍也對奧匈軍隊進行了數次規模
不等的進攻戰役。同年8月,羅馬尼亞參加協約國作戰。1916年的海上戰場,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軍主力在日德蘭半島以西,進行了整個大戰期間最大的一次海戰。
1917年,德國轉入全面防禦,俄國爆發革命,美國參戰。
經過兩年半戰爭,德國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協約國方面卻增強了實力,戰場形勢越
來越不利於德國。德軍被迫在東西兩線轉入防禦,同時寄希望於海上開展「無限制潛艇
戰」,企圖切斷英法海上交通線。在戰爭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的美國借
口德國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和德國密電墨西哥企圖結成德墨反美聯盟,於1917年
4月對德宣戰,成了協約國在財政和軍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參戰者。同時也使美得以參
與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線的主要戰役是4—5月法軍對德軍發動的「尼維爾攻勢」戰役。由於德
軍預有準備,法軍的進攻遭到慘敗,並引起法軍大規模騷亂。為配合法軍作戰,英軍也
單獨發動了數次有限進攻,均未取得重大進展。東部戰線,該年9月,德軍發起里加戰
役,這是東線最後一次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爆發了十
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國主
義大戰。
1918年,協約國發動總攻,同盟國土崩瓦解。
俄國退出戰爭後,德國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機。1918年,德國集中兵力於西線,企圖
在美軍主力到達法國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則決定在西線固守陣地,待美軍主力到
達後發動總攻。為實現統一指揮,法國將軍福煦被任命為協約國最高軍事統帥。7—9月,
英法軍發動局部進攻,取得進展。9月,美國遠征軍在總司令潘興率領下,發動了聖米
耶爾戰役。9月26日,英法美聯軍發動總攻。在協約國軍步步緊逼下,德國的興登堡防
線全面崩潰。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奧匈投降。11月
初,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
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
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
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
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和匈牙利等
國,也先後爆發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1920年召開的
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蘇俄遭到排斥和敵視;塞爾維亞等小國
受歧視。作為協約國一員參戰的中國,在會上非但未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反而成為列
強宰割的對象。日本勾結英法美等國,妄圖迫使中國承認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導致爆發偉大的「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後出現的總體戰、
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大戰經
驗的結果。

『伍』 抗戰時中國從德國購買了多少輛德制豪須式裝甲車

有的,主要型號有:法制 「雷諾」FT-17輕型坦克(機槍型), 法/波蘭制 「雷諾」FT-17輕型坦克(37炮型),英制 NC-27輕型坦克 ,美製 M-1917輕型坦克 ,意制 「菲亞特」 FIAT-3000輕型坦克 ,英制 「維克斯」 MK E型坦克,英制 「維克斯」 MK F指揮型坦克 ,英制 「維克斯 卡登·洛伊德」(VCL) M1931水陸兩棲坦克,法制 AMR33/35輕型坦克,意制 CV-33超輕型坦克,德制 PzKpfwI/A型(sd.kfz101)輕型坦克,德制PzBefwg.I Ausf.A指揮型輕型坦克,蘇制T-26b(1933年型)坦克,蘇制BT-5快速坦克,美製M3A3「史都華」(Stuart)輕型坦克 ,美製M4A4「謝爾曼」(Sherman)中型坦克 ,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數量並不多,有的型號坦克不超過5輛.還有的型號是抗戰後期美國援助中國駐印軍的.

日本當時也有坦克的,比如說:97式中型坦克,但是這種坦克戰斗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主要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作戰,因為當時我們的反坦克火力也較弱,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揚威..........

『陸』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出售武器給中

德國出口武器是在二戰之前,因為當時為了擴軍備戰,德國急需大量用於製造武器的鎢,故中國通過向德國出口鎢礦砂來換取德國的武器.抗戰開始後不久德國就停止了向中國出口武器,撤回了德國軍事顧問團.

『柒』 抗戰時期,為什麼德國願意出售武器給中國去抗日

願意個蛋。
中德軍事合作始於上世紀二十氏枝兄年代,受巴黎和約影響,德國在一戰後的軍事力量處處受限,同時也失去了大量海外殖民地,市場和原料供應大幅縮水,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尋求和中國這樣的國家合作,通過提供一部分軍事技術、產品,甚至幫助其改組軍隊,來擴大海外市場、換取原料和維持其軍事力量(在自己軍隊受限的情況下,教別人打仗練兵也是提升本國中高級軍官水平的一種方式)。
NC黨上台後,隨著德國對外擴張野心的增加,以及利益的考量,其與日本越走越近,但也不打算立即放棄經營多年的中國市場,因此仍暫時維持與中國的軍事合作。
但當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殲襲爭後,德國也加緊腳步准備對外擴張,這種情況下,與中國合作帶來的好處已經滿足不了德國的胃口,德國便拋棄了中國,從1938年起就禁止了對華武搭尺器出口,簽約尚未到期的情況下,撤回了對華軍事顧問,並承認了滿洲國的合法地位。

『捌』 二戰期間德國有沒有把虎式坦克賣給日本人

昭和18年(1943)年的7月,通過和德國高層頗有關系的駐德大使 大島浩的幫助,日本和德國進行了交涉,最後正式決定進口一輛虎式坦克。進口費用是一輛虎式的生產費用的兩倍,也就是640000馬克。

為了能夠在日本也進行虎式的生產,這個進口計劃中還包括了對藍圖,彈葯,維修用部件以及其他東西的進口。

這輛坦克本來是要打算拆成零件,通過德國潛水艇運到日本的。然而這個計劃由於戰爭局勢的惡化沒能進行下去。

購買虎式坦克的這筆款項,亨舍爾公司在1944年的2月28日就收到了。然而後來因為虎式運不到日本,這些錢就算日本貸款給德國的了。這輛坦克後來被送到比利時的第101黨衛軍重坦營使用。

以下照片是當時日方人員對虎式坦克的考察時拍攝的:

『玖』 二戰中德國為什麼賣武器給中國

德國之所以在日本侵華早期(注意!此時歐洲戰事尚未開始!),向中國提供了一些軍事援助,是因為在當時德國擴充軍備的生產中,嚴重缺乏鎳、鋰等稀有金屬資源。這些礦產在德國境內根本沒有,只能進口,但在中國儲量很大。中國又恰好迫切需要德國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指導。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分別用軍事援助和礦石進行互換。這是純粹的利益交換,後來德、日兩國簽訂條約成為盟友,德國立即應日本的要求終止了對華軍事援助。

『拾』 抗戰中中國購買了多少軍火

1937年底,從德國購買20門基本型sFH-18火炮(150mm),1936年前買了24門。
抗戰前夕,中國自德國購買和仿製了大量輕重武器,包括中正步槍,民24式防馬克辛重機槍,各種輕型火炮。抗戰逗磨爆發後,德國受日本制約,不再向氏鉛中國提供軍火。而西方各國基本上杜絕了與我們的軍火貿易。
直到美國參戰後,通過租借法案殲指好才從美國得到一部分武器。

閱讀全文

與抗戰德國賣了多少軍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