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動的
因為德國想「利用軍事擴張的手段來緩解資本主義德國內部的社會危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軍國主義。 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利用軍事武力強行奪取國外市場,以便自己國內經濟體制能跟得上世界經濟的大方向。
世界大戰是指對立的國家集團之間進行的全球性戰爭,為帝國主義的產物,因此它是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以來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
在帝國主義時代初期,已經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分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它們都是由帝國主義列強為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導致的。交戰雙方為了達成各自的戰爭目的,傾注國力,以武裝斗爭為主,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戰線上展開了激烈的大搏鬥,戰爭規模、消耗與危害,都是史無前例的,給世界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一共侵略了多少個國家又把那個國家侵略和打的最兇狠謝謝。
德國一共侵略了15個國家,損失最慘重的是蘇聯。
"白色方案",入侵波蘭.
"威塞演習",佔領丹麥,入侵挪威.
"黃色計劃",入侵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
"海獅計劃"(不列顛之戰),對英進行海空作戰
"楓樹計劃",計劃入侵瑞士,但在最後關頭取消.
巴爾干戰役,與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
"大力神計劃",計劃入侵地中海重要盟軍補給據點馬爾他,最後終止
北非戰役,入侵英屬埃及
"巴巴羅薩計劃",與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一起入侵蘇聯。
為抗擊侵略,蘇聯共有2700萬人傷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3.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
依靠什麼?我也不清楚。,
但我知道,這是一種民族凝聚力!二戰時期
他們飽受一戰條款的約束!這時候只要有個人站出來,就能號召群眾!
這就像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一般!也就是像拿破崙一樣,正所謂是時勢造英雄!
而希特勒就是當時的「英雄」
在戰爭前期,誰都是很強大的。但是強大的背後必須有個強大的國家做後盾!德國雖然強大!
但是和多個國家的實力比起來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還有後期你說德國很弱嗎?這不現實!您可以看下歷史揭秘就知道了!
我最近買了本書就是揭秘的!他講述了二戰時期的蘇聯!蘇聯幾乎是以人數多打圍殲戰為主的!
但是他們缺乏戰術!只會一顧得往前沖!等於就是當德國的靶子!
舉個例子給你:
在1944年的時候。蘇聯反擊!蘇聯當時動用1個營的兵力攻打一個碉堡!
但是德國碉堡里才有16人!他們一直沖,德國人是這么形容的!說:他們就像傻子一樣。一直向前
沖!這等於是讓我們徒手殺人一般殺蘇聯士兵!
這就可以想像了!但是就是這樣,硬是吧德國人搞的筋疲力盡,德國人後面還以為是他們憑借優勢兵力才會如此。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蘇聯兵並不會什麼戰術。而是只會沖!不是有句話嗎?蘇聯的勝利是拿眾多紅軍的鮮血實現了。朱可夫的元帥是拿幾千萬人的性命拿的!就是這樣。16人的碉堡,1個營硬是拿不下!
結果後來是只剩下2人!他們終於攻下來了,但是情況是如此的:一個機槍手,因為殺人過多而瘋了。而另外一個也累的不成樣子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擋住了一個營!那個營後面只剩下了36名紅軍戰士!可想一下!
而空軍更是如此!蘇聯的空軍是德國空軍的練靶場!因為蘇聯的空軍根本不堪一擊!蘇聯的飛行員在飛之前。不是保持戰斗速度,而是更擔心別弄壞了飛機。就這樣。雖然飛機和德國的差不多強大!但是素質不如德國。成了德國的練靶場!
陸軍:有著T34坦克。還不是德國的對手!你看下有許多介紹坦克歷史的。可以看到德國的奇跡。6輛虎式打30多架蘇聯的坦克。最後虎式就重傷一輛!而蘇聯的全部報廢!
德國可以再2公里外吧蘇聯的T34打爆!而蘇聯要拉近500M才能!可想下差距如何?
人家說庫爾斯克大會戰是蘇聯勝利!但是你對比下站果就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贏家了!
海軍:更別說了。蘇聯只有幾架進口的驅逐艦,而德國。。。。
廢話不多說了。德國是很強大的!
原創,s時間關系我不想打了
4. 世界大戰中德國輸在哪些方面
10 22:13 主要是德國低估了英國的軍事實力和攻打蘇聯,德國認為英國被逼出歐洲大陸後,再也沒有能力來阻撓自己統一歐洲大陸的計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英國皇家海軍從戰爭一開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國水面艦只無法通過日德蘭半島,皇家空軍也在海峽上空挫敗了納粹空軍,而德軍就是在這不分勝負的時候貿然去攻打蘇聯,設想一下,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也就不會有蘇美英三國聯盟,德國也不會在東線損失如此多的人員與裝備,如果把東線戰場的1094個師調至西線,或是義大利和北非,那麼戰爭的格局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即使是美國,與這么一個強大的對手作戰也是很費力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和書籍的參考和多個軍事愛好者的朋友的討論,總結出納粹德國十個方面的錯誤抉擇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A4即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程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鍾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國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V2一共生產了10000餘枚,用於實戰發射約5000枚。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
5. 關於世界大戰的德國
戰爭本來就是成王敗寇,為勝利者歌功頌德,失敗者落井下石,這種討論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大家立場不同,角度自然不一樣
6.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首先進攻的國家是``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國根據有關條約,為支持塞爾維亞,於7月30日宣布軍事總動員。8月1日,德意志帝國對俄宣戰。8月3日德意志帝國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意志帝國宣戰。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7. 德國向哪個國家宣戰,打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是同盟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8. 德國與世界大戰
德國普通百姓一戰後日子不好過。
希特勒是個政治天才。希特勒激發了德國人民的嫉妒,怨恨,憤怒,仇恨,鬥志,德國出現反猶浪潮,絕大多數德國人認同希特勒的政治理念:反猶,反共。而希特勒1933年當上總理後,德國的經濟有起色,老百姓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德國的戰爭潛力被激發出來,德國的軍事外交策略得當...
內部齊心協力,外部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分化瓦解敵人,威逼利誘...
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建議去看美國作家約翰.托蘭的<<希特勒傳--從乞丐到元首>> ,京東有的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