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導語: 德國民族的守紀律講規矩舉世聞名,無疑這和德國孩子從小就接受系統、正規的「規則教育」息息相關。而實際上在德國人看來, 「規則教育」既是對孩子「意志力"的訓練,又是德國式的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正灶分。那麼,德國孩子又是如何在家長的引導下學「規則」的呢?
方法/步驟
早早開始。
德國大文豪歌德在一篇回憶錄中就提到,在他開始蹣跚學步之前,曾在床上違反了媽媽的「不準將小腦袋伸進床柵欄」的規矩,導致小腦殼尷尬地進退兩難——他還動情地聲稱,這可是他接受的由不守規矩引發的第一個教訓,實在是「永世難忘」啊!
深入淺出。
要求抽象思維尚不發達的`幼兒來正確「解讀」種種抽象的「教條」自然有相當的難度,由此家長輔以圖片、故事、演示、肢體語言等種種方式來加強孩子對「裂清模規則」的理解。如在引導孩子學「不能貪吃」這一「規則」時,就講講「貪吃麥苗最後被撐死的小馬駒」的童話故事。
從生活瑣事做起。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有關各種生活肆緩瑣事的「規則」,其中包括定時起床和上床,堅持早鍛煉、吃早餐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用餐定量,看電視每天不超過2小時,見到老人要有禮貌等等,其中強調的原則包括:按時起居、規律生活和自我控制。
Ⅱ 德國爸媽教寶寶去遵守規則的時候,都是如何做的
序言:不同的國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使用不同的方法,而德國的家長在教育寶寶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規則。在孩子剛開始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怎麼樣去遵守規則,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正確的引導自己的孩子,可以通過手勢或者是肢體語言來讓孩子明白,不能夠違反規定。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個性,當孩子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只要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漏渣也可以選擇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德國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會選擇體罰的方式,也會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很多中國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想讓孩子變得聽話,但是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享受自由的權利,所以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可以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Ⅲ 德國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參考一下德國人的教育方式, 或許有助我們的下一代。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德國家長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德國家長教育孩子方式「你並非一定要得第一」
知灶德國父母很關心孩子的成績,但是他們不希望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他們不會把分數看得比孩子、比實力更重要。從另一方面說,德國人比較注重從情感上渲染孩子,他們很關心孩子,從小就使孩子感受到愛,每次都會鼓勵他們去做,做得更好。當孩子成績不好或是行為不良時,他們會很認真地去和孩子探討原因,積極從孩子的觀點去考慮問題,而不會用給孩子施加壓力的方式去對待孩子。
來自德國,現在北京大學讀中文的里求中文名說:「我的爸爸很早就讓我知道:我並非一定要得第一。在我失敗時,他總是很平和地告訴我,他認為我比成績要重要得多,但是他的確很希望我能夠有好成績」。
里求說,「他們把孩子置於成績的上面,而不是成績要比孩子重要。」20多年裡,他發現德國人十分善於在家庭中營造一種教育的氛圍。就以里求來說,他的爸爸是一個司機,媽媽是一個公司里的職員。小時候,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但是里求父母並沒有因此而不再愛他。里求記憶最深的是,小學的第一次考試他沒有及格,到家後,他媽搭慧扮媽知道了他的成績後,並沒有罵他,更沒有打他,而是問他是不是感到功課太重了。碧褲她還去學校找了老師,從此之後她更關心裡求,如果里求有什麼問題,里求媽媽總是和里求一起解決而不是責罵。里求說:「我考試就像是我們一起去考試。」里求還說他的同學里很少有因為成績原因而遭到父母的責罵的。
德國家長教育孩子方式「從小讓我作決定」
特斯,北大哲學系的大三學生,來自德國法蘭克福。今年24歲的特斯成績優秀。特斯說:「我的父母自小就讓我作決定,他們總是告訴我說,我有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可以選擇一邊讀書一般學習音樂,也可以選擇去做運動員,反正我的人生是我自己決定的,他們只給我指導意見,有意無意之中向我灌輸責任感的重要性。而他們也會為他們自己的行為負責。媽媽在麵包房裡工作,每天都在家裡把黑面發酵,這么多年一直都很敬業,也從來不會占麵包房的小便宜。就是她的這份責任心感染了我。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
德國家長教育孩子方式「得給孩子做榜樣」
一位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說了一件讓他感觸最深的「小事」:「在德國過馬路,人們絕對是按人行橫道上紅綠燈的指示行事的,但是,有一天傍晚,我在萊比錫火車站發現兩個當地的年輕人違章過馬路。當時人行橫道的紅燈亮了,盡管馬路上一輛車也沒有,但人們都站在原地不動,只有那兩個人猶豫了一下便跑了過去。我甚至有點「興災樂禍」地對我的德國同學裴海麗說:「你看,德國也有行人過馬路不守規矩的。」然而,她的回答足足讓我回味了好半天:「其實,我有時候也會這樣做的,如果當時馬路上一輛車也沒有的話。不過,在一種情況下我是絕對不會違章過馬路的,不管當時有沒有車,這就是當我的身邊站著孩子的時候。我得給他做榜樣。」實在發人深省。
德國家長教育孩子方式「不會對我發脾氣」
德國父母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動性和自覺性,比如做作業,孩子不會,父母只會鼓勵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絕對不會輕易說出答案。里求說:「在我家,從我上學的第一天起,家裡就有一個書房,專門為我留著。由於工作原爸爸要到慕尼黑去打工,他從來不會因心情不好對我發脾氣。他常常告訴我:「你不需要每次都做到最好。但是要自立,不要過於依賴他人。」里求在德國讀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之後,考上了柏林大學,之後又來北大留學,他的父母一直都支援他。 里求說:「我有今天,完全是父母對我的家教的結果,父母一直都是我的榜樣。」
Ⅳ 父母應該如何與子女正確溝通呢如何讓溝通暢通有效
父母與子女正確溝通,讓溝通暢通有效:做為父母在溝通中一定要避免應用太激烈的詞。千萬不要在生氣的時候溝通交流,有些家長因為憤怒的情緒無法控制自己,造成語無論次,說許多損害到孩子內心得話。當父母陷入欠佳情緒中的時候,是很難對他們進行教學的。這時分的溝通,通常是父母宣洩了情緒,卻給小孩背上了精力的負擔型伍燃。爸爸媽媽對小孩的焦慮,經常讓孩子對自身擁有更多的負面反饋,危害孩子的自信心。保持一個優秀的心理狀態,是一個好爸爸媽媽相當重要的課程。絕大多數人的弱點是鍾愛抨擊人,但不鍾愛被抨擊;鍾愛被別人贊譽,但不鍾愛贊譽人;因而,拉開人與人的間距。
那如果把我們親切地眼光帶來另一方,冷酷無情便會因而而消失。好一點的贊譽起源於關鍵點,有關鍵點是因為你認真,細心,真正意義上高度重視小孩。因此,父母需在贊譽小孩的時候多放點一份認真和誠摯在房間里。父母對孩子成長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要在耳濡目染中間危害孩子性格的高速發展。在日常生活中想和小孩開展有效溝通心態,一定要柔和,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
Ⅳ 怎麼解決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問題有什麼方法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方法
1. 孩子說話時必須耐心畝埋手傾聽
表達希望被傾聽的願望是每個人的正常心迅嫌理需求。尤其是孩子,他們不說心裡話就會憋得慌,更需要有人傾聽。當孩子的情感表達得到足夠的傾聽後,家長可以發現,孩子只是想說,表達後就好了。
2、討論彼此之間的差異。
家長和孩子在想法和意見上常常有分歧。例如,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則認為他們已經長大了,可以更晚回家。如果不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將不可避免地失敗。
父母應該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提供了重要的機會,可以重新思考舊的養育方式和限制,並與孩子協商和制定新的制度,幫助他們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這種商討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因為青少年認識和辨別事物的能力不斷增強,並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
3. 無條件地信任你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終生的榜樣。孩子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和壞習慣基本上都來自於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因此液蔽,父母應首先做到要求子女做的事。他們應該欣賞孩子的優點,容忍他們的缺點,並允許他們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對子女的無條件信任是與他們溝通的重要基礎。
當兩個平等的溝通者完全順利和自由地表達自己,認真聽取對方的意見,並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與對方討論時,良好的溝通是有效的。
正確的問題是正確的處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別人請教,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
Ⅵ 德國媽媽的62條德式教養規則 ,讓中國父母汗顏!(收藏)
父母是一份職業性很強的工作,可是我們很多父母都不專業。
聽過一句話非常經典:父母是一份職業性很強的工作,可是我們很多父母都不專業。
看到了德國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總結,不得不令人驚嘆!德國人的嚴謹有目共睹,一個強大的民族,從何而來?
答案是:教育。各位可以結合您對家庭教育的理解,學習與參考。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
看看德國媽媽崗位說明書上的62條德式教養規則,教出自律好孩子吧,同時也反思一下,我們做到了多少?
德國媽媽崗位關鍵問題與對策
Q1: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辦?
→德國媽媽三「不」曲: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
Q2:孩子花錢如流水?
→給孩子的禮物——對帳本。多花的錢,就扣回來!教會孩子,多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
Q3: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德國媽媽的飢餓教育:不好好吃飯,就得挨餓!
Q4:小孩搶玩具,怎麼辦?
→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別玩!教會孩子, 社會 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Q5: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
→說定時間,絕不妥協!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Q6:我的孩子戀愛了?
→德國媽媽尊重孩子的愛情,因為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德國媽媽崗位的十條行為准則
德國媽媽的八大崗位任務及細則
崗位任務之一:能力大於成績。
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夢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
1、孩子像花也像大樹,需要呵護更要歷練!死知識和活能力,都是學習。
2、既要學業好,更要能力強,寵物是最好的老師──教會孩子熱愛生命、付出愛心和動物相處,就是一種學習。
3、從小能和動物相處,長大就能和他人相處,擁有柔軟的心,關懷弱勢,善良比金子更可貴!照顧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4、為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訓練邏輯思辨能力,動腦筋,就能克服困難,解決難題。
5、從餐桌上學禮貌,隨時隨地機會教育,培養孩子的禮儀。
6、放手,是學習獨立的第一堂課!自己能夠完成,就不接受他人幫助。
7、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8、環保,不只是口號!就從生活做起,讓孩子從小知道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環保教育,從日常生活做起。
9、相信孩子的感受與判斷力,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崗位任務之二:身教重於言教。
關於親子教育,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否則就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去做。
10、再怎麽富裕,都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人格養成:教育孩子:不必要的花費,就是浪費!幾塊錢也是浪費!
11、閱讀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12、跌倒了,自己站起來!負責的第一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責任!孩子出了問題,自己要負責。
13、以身作則,守規矩。從過馬路做起闖紅燈是小事嗎?再小的事都要以身作則!父母坐得直,孩子就行得正。
14、一分或一秒都算遲到,德國媽媽這樣教守時!遲到一分鍾,也要向孩子道歉!為了孩子,父母必須學會守時。
15、說到做到!對孩子守信,可不是隨便說說,媽媽,你說話不算話.……父母說話算數,孩子才會守信。
16、成為圖書館的常客──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為孩子打開知識的大門。
17、家裡彌漫美妙音樂,是讓孩子喜歡音樂最好的方式,潛移默化的音樂教育,父母喜歡,孩子就會喜歡。
18、家庭氣氛和諧,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崗位任務之三:尊重優於權威。
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成長。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願,然而許多父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場合地教訓孩子,全然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傷害。
19、愛無敵!愛孩子就讓他知道,我不是撿來的……媽媽愛我嗎?愛要大聲說出來,讓孩子知道。
20、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只會讓孩子充滿壓力,將孩子視為個體,平等對待、相互尊重。
21、不幹涉,多鼓勵,讓孩子自主學習。
22、即使孩子犯錯,也不能隨便訓斥,孩子也有尊嚴,不是孩子不成器,是教育出問題。
23、鼓勵孩子與大人爭辯。
24、尊重孩子的發言權,理解孩子的想法,對孩子說話時,要半蹲,眼睛相互對視。
25、應該給孩子的是愛,而不是傷害,愛與被愛是最可貴的能力。
26、尊重孩子的愛情。
27、缺少體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崗位任務之四:吃苦好過吃補。
適度磨難,是對孩子最好的鍛煉。和其他國家的孩子相比,德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強。德國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難營是他們的法寶之一──讓孩子參加一些近乎殘酷的訓練活動。或許你會覺得這么做很殘忍,德國父母卻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愛。因為,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懂得堅強。
28、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而不是在呵護中長大,磨練孩子非凡的勇氣和膽量,才能保護自己。
29、不讓孩子做家事,是害而不是愛!讓孩子體會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30、讓孩子了解 社會 的黑暗面,學會自我保護。
31、德國人的飢餓教育:不好好吃飯,就得挨餓!
32、給孩子的成人禮:嘗試一個人旅行。
33、孩子有十個缺點,父母要為其中五個負責,肯定孩子的優點,也別忘了檢討缺點。
34、讓孩子多吃點苦,長大後就不會受苦。
35、少量的衣物能保暖,大量的衣物是負擔。
崗位任務之五:規則大於寵愛。
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如何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許多父母的做法是不斷地說教,但是聰明的德國父母會為孩子立下規矩,從小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他們會和孩子協商,制訂一些規則,並且要求孩子遵守這些規則。
36、訂了規則,就要堅持下去,讓孩子按照協議行事,才是關鍵!
37、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長不要幫忙。
38、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會遵守規則。對待孩子,有兩個原則:事先約法三章,事後毫不妥協。
39、:建立「能與不能、可以與不可以」的概念。
40、 社會 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41、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42、禮貌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培養的。沒有人會因為表現得有禮貌而出錯。
崗位任務之六:放養優於圈養。
這個不行、那個不準,怎麼教出好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並且必然成為一棵大樹。而在長成大樹的過程中,園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好性格與好習慣、給予孩子鼓勵、培養孩子的自我及主動爭取表現的精神等。
43、教育孩子獨立,不能捨不得。
44、培養好習慣,就能培養好性格,從小教起,從小事入手。
45、告訴孩子,不要斤斤計較、鑽牛角尖。教孩子學會原諒,寬容待人,到底誰對誰錯呢?「原諒」就是解答。
46、十分是進步,一分也是進步,孩子,你不笨,只是還沒有學會而已。
47、鼓勵和肯定是成長必需的雨露和陽光,培養自我意識,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48、如果孩子大聲說「不」,應該為他開心,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於拒絕大人的要求。
49、不要將謙虛與表現自我混為一談,讓孩子學會表現自我、傳達熱情,教孩子敢於站出來、敢於唱出來、敢於說出來。
崗位任務之七:自由大於限制。
給孩子獨立空間,發展才會無限大。在德國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既不附屬於家長,也不依賴家長。他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也具備獨立的思維。所以,德國的孩子多以自我獨立發展為成長目標。而身為父母,只要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即可。
50、看到自己孩子的特點,也要看到別人孩子的特點,切記!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將兩個孩子的優缺點做比較,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51、不要把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相比,貶低孩子,會讓孩子的自信歸零!不要貶低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向他人學習。
52、避開父母主導的教育方式,避免比較式的教育方法,順著個性養,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
53、多給孩子自由空間,學會對自己負責,家長偷看孩子的日記,等於侵犯孩子的自由!親近大自然,放養的孩子,眼界更開闊!
54、孩子要放養,不要圈養。
55、做決定前要思考,做決定後要負責,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自己負責,讓孩子自己作主,培養主見。
崗位任務之八:自製甚於控制。
從小建立理財觀,教會孩子存到第一桶金。德國人富有,但是絕對不奢侈,所以德國每年的平均消費都不會很高,這主要得益於德國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在這樣的教育下,德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非常好的理財習慣:不亂花零用錢、隨時去銀行存錢,即便玩 游戲 的時候也很節省。
56、與其多給錢,不如學會如何用錢。
57、二手市集體驗,讓孩子學習交易常識,舉辦兒童舊貨市集,讓孩子體驗買賣過程。
58、在 游戲 時浪費,現實生活中也會浪費,「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嗎?」玩 游戲 也要抓機會教育!
59、擁有自己的帳戶,存自己的零用錢,為孩子開立銀行帳戶,從小學會金錢規劃,發紅包V.S對帳本的理財觀:教育孩子記帳力量大!
60、讓孩子知道,多花的錢是屬於父母的。
61、買東西前要想清楚,錢花完了不能再要,帶孩子去銀行存錢,感受儲蓄的氛圍,學習控制慾望,告訴孩子:花每一分錢都要考慮!告訴孩子:亂花錢是慾望的放縱!
62、小時候亂花錢,長大就不懂得節儉,帶孩子去銀行,關鍵不是存多少錢,而是擁有儲蓄意識。
Ⅶ 父母應該如何與子女進行有效溝通
1、學會傾聽,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這是溝通李消型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感覺或問題。
2、真誠地作出反應,表達父母的真實感受。
真誠地作出反應,而不是敷衍,真實地表達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訓導。哪猜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語調暗含著一種態度,它同談話的內容同樣重要,從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還比內容更重要。想一想我們是用怎樣的語調來同自己的朋友交談的,我們對孩子又是怎樣說話的,是否居高臨下了,生氣時是否對孩子叫喊了,漸漸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變成了你說話時的「正橋納常聲音」了,另外「身體語言」不可忽視,據美國人類學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所有的影響力中,語言佔7,,音調佔23,,表情及肢體動作各佔35,,可見其作為溝通工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