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吃飯時都要拿什麼

德國人吃飯時都要拿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1 09:50:04

①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他們在“吃”和“請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深思。以下便是我為大家所帶來的德國的飲食文化,希望各位會喜歡!

德國的飲食文化習慣

德國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豐盛的。在旅館或政府機關的餐廳,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麵包、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品種非常豐富,且色澤鮮亮悅目。麵包有精粉的、黑麥的、燕麥的、白面和雜糧摻和的等等。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牛油等,都裝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內,撕去表面軟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費。辦公室內大多都設有專門煮咖啡和茶的房間,職工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有20分鍾的喝咖啡或茶的時間,他們同時還要吃一些糕點。這種點綴,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飢餓而過量飲食,是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 德國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豬排、牛排、烤肉、香腸、生魚、土豆和湯類等。在德國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擔憂,因為酒宴上,德國人互不勸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為。即使喝啤酒,他們也是先問你是否要,若不要絕不會給你送來。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會用麵包將盤內的肉末或湯汁蘸著吃盡,絕不浪費。德國的飲食特點是營養豐富,方便省時,文明科學,吃飽吃好。

德國城市的街頭小吃攤點滿目皆是,車站廣場上出售煎香腸、比薩餅、漢堡包的,隨時可見。街上的大小餐館很多,還有義大利、法國、土耳其、希臘、西班牙餐館,當然中國餐館也可見到。不過在中國餐館里,中國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盤里夾菜,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國人請客,在我們看來,幾乎是吝嗇。德國的一個國家機構為中國一個學習班學員結業舉行的宴會上,宴請大菜不過3道,形式隆重。晚上休息時,一位去過中國的德國朋友說:”你們也許覺得午餐不夠豐富,但我們的國務秘書請客也不過如此。“在州里宴請,只有部長以上的官員有權因公事請客送禮,其他官員一律自費請客。德國有個規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飲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錢。

德國人招待客人講究節約、簡單,飯菜僅夠主客吃飽,營養足夠就可以了。例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技術工程部負責人為訪問學者舉行正式宴會。參加宴會前會見和商談的人很多,但宴會開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飯去了。宴會上只有一湯兩菜,剛好夠吃,一點也不浪費,主人也不覺得這樣做就顯得小氣了。

德國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們不僅本國社會福利種類多,而且還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精打細算真是令人佩服。

就以主食香腸、馬鈴薯、麵包及乳製品等為例,德國人充分發揮克勤克朴、理性務實的精神,將這幾種食物的應用變化發揮的淋漓盡致。

德國人的衣食住行

衣德國人不講究衣著,(不是他們不想講究,而是沒錢)老人往往穿著高檔十分考究,大多數人都很隨便,但也不至於破爛。德國人生活很節儉,中國人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的“買舊衣服穿”,在德國十分正常,每周一次的跳蚤市場上從內衣到床單被套都能買到,處於衛生考慮建議大家不要買。德國的新衣服也很廉價,尤其是每年兩次的“還季大減價”,通常幾十馬克就能買到合適的衣服穿。但身材嬌小的女性還是盡量多帶衣服吧!

食民以食為天在德國可是完全不對,德國人也不講究吃,麵包、黃油、牛奶、蛋糕、巧克力、啤酒構成了德國的飲食文化(簡直是給德國鬼子戴高帽子), 德國的飲食很便宜,只要你不下館子,自己做飯一個月200馬克就足夠了。但如果去飯館這些僅夠四個人一頓飯。 中國人在德國吃飯絕對是大問題,不僅蔬菜種類極少,就是肉也無滋無味,新鮮水果常見的只有蘋果,梨,橙子,香蕉和葡萄,好在價格不貴,多數3馬克一公斤就能買到。如果大家想改善伙食,必須要去亞洲店,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亞洲店,參考價格如下:豆腐1.5馬克半公斤,韭菜3馬克十幾根,青菜5馬克一公斤,空心菜8馬克一公斤,醬油,醋,味精,花椒大料,豆腐鹵,粉條,綠豆,紅豆都能買到。至於米,在德國超市就能買到,最便宜的反倒最好吃0。6馬克500克,(德國人煮米飯,連包裝盒都一起放進鍋里,狂煮半個小時)所以他們愛吃的大米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豬食,可笑的是,那種黃黃的大米竟然賣2馬克一公斤。選擇超市也很重要,ALDI,Pennymark,Plus, Lidl,Real和Walmarkt,是最便宜,最理想的超市。德國超市裡罐頭與香腸是主力軍,胃不好的同志可要小心了

② 德國的飲食習慣和見面禮節,我有急用

德國
德國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往往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紀律嚴明,法制觀念極強。
第二,講究信譽,重視時間觀念。
第三,極端自尊,非常尊重傳統。
第四,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須指出的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與德國人握手時,有必要特別注意下述兩點。一是握手時務必要坦然地注視對方,二是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則大都可行。與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你」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提起德國美食,不能不提起德國香腸,德國人喜歡肉食,尤其喜歡吃香腸。他們製作的香腸有1500種以上,許多種類風行世界,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個人幹掉它。

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藍格的桌布上擺著一筐麵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國麵包很有咬勁,牙齒好的人才能品嘗出味道。德式的湯一般比較濃厚,喜歡把原料打碎在湯里,這大概與當地天寒地凍的氣候有關。據說德國人生性比較儉朴,水煮香腸,一鍋濃濃的馬鈴薯豆子湯,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麵包,一頓飯便打發了。

此外,德國美食還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湯、德式生魚片、德式烤雜肉、德式肉腸、酸菜、德式蘋果酥、煎甜餅等。

一日三餐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不僅品種豐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論其家境窮富,其早餐的內容一般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各種果汁、牛奶等,主食為各種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德國人吃飯的效率很高,他們可以在短短的10分鍾內把這些豐盛的食品搭配完畢並吃完,為其一上午緊張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國的午餐一般多在單位食堂或快餐館就餐,是名副其實的快餐,如一個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幾塊肉組成的拼盤,外加一杯飲料。在有家庭主婦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較簡單,如一塊熟肉、肉餅配煮菜和麵包,或燉牛肉配米飯和生菜,再簡單的就像中國的打鹵面一樣,用肉汁拌義大利面條,飯後喝一杯咖啡或吃一個冰淇淋。德國人簡化午餐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節省時間。

德國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內容是很豐盛的:一盤肉食的拼盤;鮮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蘿卜、西紅柿、黃瓜;新鮮的水果,如葡萄、櫻桃。有的家庭主婦還擺出各種風味的於酪,主食是麵包。晚餐時間比較寬余,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邊吃邊聊。

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國人習慣在下午四五點鍾「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塊蛋糕或幾塊餅干。中上層家庭喜歡在此時邀請朋友來家裡品茗聊天。在這樣的聚會上,客人可以品嘗到飲譽四海的德國糕點,德國婦女一般都練就一手烤制點心的手藝。不過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這種午後清閑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時才有可能。

③ 德國用餐禮儀大有講究

用餐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是一個重要的社交方法,當你在與他人一起用餐時用餐禮儀就顯得特別重要。盡管德國人的飲食不甚講究,但一遇宴請,他們則表現出有素的飲食文明和就餐規矩,這期的 用餐禮儀文化 中我帶大家一起去了解德國用餐禮儀有哪些講究。

1、目的
除了日常用餐外,在德國不管是私人家宴,還是官方大型聚餐——最重要的都不是吃或喝,而是通過共同進餐的方式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交流。
因此,租譽不僅在宴會開始之前要有一輪問候寒暄(主人致歡迎辭、祝酒辭,賓客致答謝辭、互致問候等),整個宴會期間還非常講究所謂的「席間閑談」(或稱「席間小歇」)。理想的宴會應該自始至終都在談笑風生、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對主人來說,最難堪的場面絕不是碰翻酒杯、刀叉落地一類小「事故」,而是面對一群一聲不吭、只顧埋頭吃喝的「食客」!

2、坐相
德國人十分重視餐桌旁的坐姿。按照他們從小養成的習慣,坐在餐桌旁始終應保持上身筆直,除了「席間閑談」時外,身體不死靠在椅背上。
用餐時兩臂要盡量貼近身體,以免影響旁邊的人。胳膊肘不能放在餐桌上,一般只是手和手腕以上部分放在桌面上。
吃東西時身體可以略略前傾,但頭部應盡可能保持挺直,不能彎到盤子上面,應始終用叉子、湯匙將食物和湯送入口中。

3、吃相
在進餐過程中,吃相比坐相更加重要。
餐刀只是用來切碎大塊的食物,絕對不可直接以刀代叉送食物入口。要把食物切成大小適當的小塊——應以一口能吃下為宜,切忌叉起一大塊一口一口從叉上咬著吃。
但也不能把整塊肉或魚等全部切成小塊然後一一叉食。要用叉子叉住一邊角、用刀切下,切一塊吃一塊。叉子入口也不能太深,更不能把整個叉齒都送入口中。
盤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多太滿,而且一定要全部吃完之後再續添。如果吃不了剩在盤子里,在德國這意味著——你認為宴會的菜餚十分難吃!

4、吃湯
德國人和中國用餐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吃湯」,這不僅僅是語言表達上的差異,而的的確確存在根本性的區別。
德國人從不把湯盤端起來「喝」,而是用湯匙一勺一勺舀起來送到嘴裡「吃」,與使用刀叉吃食物時無太大差別。
德國人習慣勺尖先入口,手腕、湯匙和嘴基本構成90度角。如果湯十分燙,也不能用嘴去吹涼,只能放慢速度讓它自然冷卻。
吃湯時切忌發出怪溜聲或巴嗒嘴的聲音!

5、餐具信息
此外,還應懂得刀叉不同的擺放方式所傳達的信息:刀叉並排平行地放在盤上表示已經吃飽、停止進餐;刀叉相交放在盤中意味著你只是稍事休息、還將繼續用餐。
喝飲料也有講究:德國人的習慣是喝光了杯子中的飲料之後再續添,而不是隨時往杯子里添加。在德國沒有「乾杯」的習慣,互相敬酒碰杯後沒必要一次喝光。

6、席間閑談
「席間閑談」是德國人宴會早型拆非常重視的一環,也是展示個人口才和風度修養的好機會。
當閑談開始時,千萬不要嘴裡含著食物開口。即使有人向你提問,也要等咀嚼下咽完後再回答,而向你發問的人也會耐心等待。
如果在相互交談時抽煙,事前必須徵得在座的人,尤其是女士的同意!
交談的話題也要注意內容和分寸:不要涉及陸棗可能影響食慾或引起氣氛緊張的內容;也要避免滔滔不絕地談論專業問題,以免冷落其他客人。
最後不要忘記——這是「席間閑談」不時說幾句飯菜可口、女主人烹調手藝高超的話,不僅是對盛情好客的主人的最好回謝,而且可使宴會始終保持在熱情融洽的氣氛之中!

④ 德國飲食禮儀

德國的飲食有其獨特的特色,如果前去德國,一定要注意他們的飲食禮儀,以下是由我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德國飲食禮儀,歡迎閱讀!

一、飲食習慣

德國人是十分講究飲食的。

在肉類方面,德國人最愛吃豬肉,其次才能輪到牛肉。以豬肉製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

德國人一般胃口較大,喜食油膩之物,所以德國的胖人極多。

在飲料方面,德國人最欣賞的是啤酒。

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藍格的桌布上擺著一筐麵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國麵包很有咬勁,牙齒好的人才能品嘗出味道。德式的湯一般比較濃厚,喜歡把原料打碎在湯里,這大概與當地天寒地凍的氣候有關。據說德國人生性比較儉朴,水煮香腸,一鍋濃濃的馬鈴薯豆子湯,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麵包,一頓飯便打發了。

此外,德國美食還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湯、德式生魚片、德式烤雜肉、德式肉腸、酸菜、德式蘋果酥、煎甜餅等。

自助餐發明於德國槐前。在外出用餐時,德國人很愛選擇這一進餐方式。

在一日三餐之中,德國人最重視的是晚餐。用餐的時候,他們習慣於關閉電燈,點燃蠟燭,以朦朧的燭光烘托出優雅的氣氛。

二、飲食禁忌

其一,吃魚用的刀叉不得用來吃肉或乳酪。

其二,若同時飲用啤酒與葡萄酒,宜先飲啤酒,後飲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其三,食盤中不宜堆積過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風。

其五,忌吃核桃。

三、就餐禮儀

德國人十分重視就餐時的坐姿。按照從小接受的教育,德國人坐在餐桌旁始終保持上身筆直,兩臂盡量貼近身體,以免影響旁邊的人,一般只有手腕以上部分在桌面上。(聊天和抽煙時例外)

在進餐過程中,吃相比坐相更重要。在餐具使用上,德國與西方大多數國家的禮儀基本相同,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

切食物要大小適合,切忌叉起一大塊再一口一口從叉子上咬著吃,也不能把食物全都切成小塊再一一叉食。

另外,在德國吃飯,盤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滿,在一盤全都吃完後再續添。盡量不要剩食物在盤子里,這不僅不禮貌,而且還會令主人很尷尬。

飲料也是如此,喝完一杯再去續杯,不要隨喝隨續。另外,德國人也不流行“乾杯”,慢慢來,沒必要一口喝光。

與國內一樣,嘴裡有東西時不要開口說話,德國人會耐心等你咽下去。

在德文里,德國人稱喝湯為“吃”湯,因為德國人從不把湯盤端起來喝,而是用勺子一勺一勺的送到嘴裡“吃”。

如果湯比較燙,也不能用嘴去吹,只能等著它自己慢慢變涼。

另外,就餐時不要發出怪聲,不要吧唧嘴與國內沒什麼不同。而像剔牙、挖鼻孔、挖耳朵、抖腿、不停扭動身體也被視為有傷大雅甚至粗俗或缺少教養的表現。

在德國的觀芹毀念中,宴會即社交,令主人最難堪的不是碰翻酒杯或者刀叉落一地的情況,而是面對一圈埋頭吃喝,不吭不響的食客。

參加宴會可不僅僅是“一飽口福”,首先這是個聯絡感情、增進了解的社交場合,然後是展示個人口才與嫌明備修養的機會。

當然,談話的內容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涉及影響食慾或者使氣氛緊張的內容,比如誇獎女主人的手藝就是一個優秀的主題,席間不時應上幾句贊揚,絕對能讓宴會始終氣氛融洽。

⑤ 德國飲食

說起德國,大家都會想——啤酒!哈哈

德國啤酒因為種類繁多而聞名於世,大約有超過4,000種不同的牌子。 釀造啤酒的原則就是純。德國對於啤酒純度的要求因為有相關法令的配合,顧客大可放心。喜歡喝啤酒的人也許應該認識多一點啤酒的屬性與種類,即使是同種類的啤酒也會因不同的牌子而有不同的味道。

不過簡單來說,按照麥汁濃度可將啤酒分為以下3種:

1. SCHANKBIER:麥汁濃度為7%-8%,酒精濃度大約是2.5%,

2. VOLLBIER:麥汁濃度為11%-14%,酒精濃度大約是3.5%-4.3%,

3. STARKBIER:麥汁濃度為16%,酒精濃度大約是4.5%-7%.

葡萄酒類

由於採用長期吸收了礦物質成分的葡萄來釀酒,德國酒的味道高貴、獨特,85% 的白酒入口均甜美而色澤略深。烈性或半烈性字樣都會在酒瓶標簽上註明,沒有註明的,一般酒性較柔和。

具有代表性的葡萄酒區:

萊茵河-是酒味溫和的白酒與IESLING 有點相似。一般儲藏在茶色酒瓶里。 摩澤爾河-有濃郁的鮮果酸味,容易入口,儲在長長的綠瓶內。

----搞定了喝的,再來說說吃的------

香腸

德國人是名副其實的「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豬肉喝啤酒。德國人每人每年的豬肉消耗量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於偏好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德國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紅腸、香腸及火腿,種類起碼有1500種以上,並且都是豬肉製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銷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及火腿;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幹掉它。

德國香腸的種類多樣舉世皆知,主要的原料從豬肉、牛肉到蔬菜或動物內臟都有,也經常搭配各類香料而製作成風味獨特的地方口味,所以,大家會發現多數的香腸會以地區來命名,例如:法蘭克福香腸(Frankfurter)、維也納香腸(Wiener)、紐倫香腸堡(Nürnberger)等……在吃法上,德國香腸也呈現出多樣化,不僅可以水煮、油煎或燒烤,同時也可以做成沙拉、煮湯、或直接生吃。

德國的肉類料理除了香腸外,火腿和熏肉在口味上也不下百種,而這也是由於製作方式及加入香料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變化;大部分的肉製品,都是吃生冷的切片,直接沾些芥末醬就入口了。

麵包與馬鈴薯

德國人認為麵包是營養豐富、最利於健康的天然食品,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德國的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各種各樣的麵包就有1500多種。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據統計年德國人每人年平均吃麵包81.5公斤,居歐盟成員國之首。

德國人麵包的種類大概有三百種以上,常見的包括:黑麵包、酸麵包、全麥麵包、八字型麵包及小圓麵包,有時麵包夾上乳酪、火腿、香腸或塗些肉醬,非常美味。另外,馬鈴薯也自十八世紀起成為德國人的主食之一,在中午一餐熱食中配合著肉類、海鮮及蔬菜扎扎實實地填飽肚子。

德國人年人均食魚達6公斤。糖果、巧克力、糕點等的銷售量也十分可觀。

這些基本就是德國朋友們的基本飲食啦~

一日三餐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類漏型、沖仿蔬菜、飲料、水果等,不僅品種豐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論其家境窮富,其早餐的內容一般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各種果汁散搜纖、牛奶等,主食為各種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德國人吃飯的效率很高,他們可以在短短的10分鍾內把這些豐盛的食品搭配完畢並吃完,為其一上午緊張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國的午餐一般多在單位食堂或快餐館就餐,是名副其實的快餐,如一個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幾塊肉組成的拼盤,外加一杯飲料。在有家庭主婦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較簡單,如一塊熟肉、肉餅配煮菜和麵包,或燉牛肉配米飯和生菜,再簡單的就像中國的打鹵面一樣,用肉汁拌義大利面條,飯後喝一杯咖啡或吃一個冰淇淋。德國人簡化午餐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節省時間。

德國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內容是很豐盛的:一盤肉食的拼盤;鮮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蘿卜、西紅柿、黃瓜;新鮮的水果,如葡萄、櫻桃。有的家庭主婦還擺出各種風味的於酪,主食是麵包。晚餐時間比較寬余,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邊吃邊聊。

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國人習慣在下午四五點鍾「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塊蛋糕或幾塊餅干。中上層家庭喜歡在此時邀請朋友來家裡品茗聊天。在這樣的聚會上,客人可以品嘗到飲譽四海的德國糕點,德國婦女一般都練就一手烤制點心的手藝。不過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這種午後清閑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時才有可能。

呵呵,朋友們,有沒有得到一些平時沒有得到的知識呢?

⑥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德國人的口味較重,偏油,主食以肉類為主。他們烹調肉食的方法,有紅燒、煎、煮、清蒸,還有特製的湯等,他們一天的主餐是午餐,而午餐的主食大抵為燉的或煮的肉類,其肉食品以羊肉、豬肉、雞、鴨為主,但是,他們大多數人是不愛吃魚的,只有北部沿海地區少數居民才吃魚。他們還愛吃馬鈴薯、色拉等。德國人吃起馬鈴薯來簡直不厭其多。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味道之佳,有口皆碑。德國人之所以拿馬鈴薯為主食,原因就在這里。

⑦ 德國人怎麼吃飯

有人說天堂里最好的廚師是法國人,地獄里最好的廚師是德國人。此話雖過於誇張,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國人不會吃的事實。所以在德國,任何一個中國人做的飯都能香倒一片德國人,以至於「樑上君子」不偷財物「偷」食物。
有一次我把頭天晚上吃剩的雞蛋炒洋蔥放在桌子上。上課前我打電話給宿舍管理處,讓他們派個人給我換換地毯。當一個工人來以後我就去上課了。走在路上我想起書本沒帶,忙折回取書,推門一看,那位老兄正撅著屁股,一邊幹活一邊用嘴忙不迭地叼盤子里的剩菜。看見我進來,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沖我嘿嘿一笑,說了一句:「味道好極了。」看見德國人這么喜歡中國菜,見吃忘義,我雖然挨了「偷」,心裡還是美不嘰嘰的,忙給他個台階兒下,說:「很高興聽您這么說,請繼續享用吧!」說完我就走了。晚上回來一看,「掃盪行動」還真徹底,盤子給舔得能照人影。
德國人不會吃,首先表現在他們做飯上的「本本主義」。如果菜譜上寫著麵粉放200克,他們絕不放210克。所以德國人家的廚房裡配備著大大小小的量杯和天平稱,外加一個鬧鍾。你要進他們的廚房,還以為一不留神進了實驗室呢。煮個雞蛋吧,德國人也得上好鬧鍾,時間長了怕煮沒了營養,時間短了怕不熟,蛋要煮得黃軟而不稀,要恰到好處。所以德國人吃雞蛋不能像咱們中國人一樣剝皮吃,而是把蛋放在一個像小酒盅似的蛋杯里,先用刀把蛋攔腰「斬斷」,然後用小勺挖著吃。或者乾脆來個煮蛋自動化,買個煮蛋機,到時它會准時斷電。我做的餃子香,連樓下的德國同學都來找我「取經」。還沒等我「傳經」,她先跑回去拿來了筆和本,我告訴她餡里放什麼,面怎麼和,可這絲毫幫不了照「本」做飯的德國人的忙,她非問我面、肉餡、味精、鹽、油和菜到底放多少克,水放多少升,我說要那麼准確干什麼,你是做飯又不是搞科學配方,她說否則沒法做。
咱們中國人既要吃得有營養,也得講究個色香味俱全,而德國人只吃科學與營養,不但蔬菜常常生著吃,有時連肉餡也生著吃。他們從專門商店裡買來新鮮且衛生的生肉餡,往裡撒點鹽和番茄醬之類的東西,就有滋有味地吃起來了。菜花不能生吃,就放在白水裡煮煮,然後再放點什麼作料就算完了。因為德國人不怎麼做飯吃,所以學生宿舍的公用廚房差不多都是被中國學生「壟斷」著。德國人總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每天要花那麼多時間來燒飯,而且燒飯時間比吃飯時間要多好幾倍。他們寧願坐在飯桌旁邊吃邊侃,也不願意把時間花在鍋灶旁。
咱們中國人吃飯重「內容」而輕「形式」,只要味道好吃,管他盛飯菜的碗、碟是什麼材料什麼形態呢。德國人正經八百吃飯時吃的東西很一般,「行頭」可不能馬虎。喝啤酒有啤酒杯;喝香檳酒得換上香檳酒杯;飯前餐、正餐和飯後點心都各有各的盛器,吃頓飯還不夠看換餐具的。請客人吃飯,餐桌布最好是中國剌綉的,刀、叉最好是銀制的,主人的盛情盡在精美的餐具中。咱們中國人吃飯要的是氣氛,碗碰著勺,杯子碰杯子,觥籌交錯才透著股親熱勁兒。在德國人家裡作客您就得悠著點,刀子叉子您得小心拿,輕輕放,別奏「刀叉交響曲」。吃得香了您也別吧唧嘴或嘬牙花子,在德國人家裡吃飯得正襟危坐,吃的是規矩。我呢,在德國的飯局不多。因為老請吃,我財力不夠;老吃請,我「吃的修養」不夠。好在德國人做什麼事不以吃開道。

⑧ 德國的飲食習慣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而且,德國人喜歡肉食, 他定會對名揚海外的北京烤鴨贊不絕口。 送禮很受德國人重視。當他們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建義准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前年我家接待挪威客人時,我贈送的禮物是一對大紅色中國結。 希望我的經驗之談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

⑨ 世界各國吃飯用什麼餐具

1.筷子

世界上使用筷子的國家不僅僅是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也都是用筷子吃飯的。我國作為文明古國也是筷子的發源地,用筷子進食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了。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的銅筷子
雖然這些國家都用筷子,但是也有所不同。我國的筷子大多是用竹子製成,並且比其他國家的筷子都要長一點,因為我們經常圍著一個大桌子和很多人一起吃飯,盤子離我們相對較遠。我們進食也都經常只是使用兩根筷子,其他輔助餐具我們不經常使用。

而韓國的筷子則多使用不銹鋼,因為森林資源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他們筷子的長度相對中國的要短一點,而且韓國人比較愛喝湯,他們一般要和勺子一塊兒用。

日本的筷子就更短了,因為他們一般都是自己吃自己的,根本用不著那麼長的筷子。而且他們除了使用不銹鋼筷子之外更喜歡柳木筷子,因為他們相信柳木可以避邪,具有很好的寓意。

柳木筷子
2.刀叉

歐洲和北美用刀、叉、匙,幾乎每頓飯都要用到這三樣餐具。他們都是分餐制,並且都比較喜歡牛排之類的肉食,刀叉確實比較適合這樣的進餐方式。在進餐過程中左手拿叉,右手拿刀,用到把肉切成小塊再吃。這就和中國不一樣了,中國人是把食物都切好,再夾著吃。使用刀叉的國家當中,德國的的刀叉最為精緻,他們的刀叉都雕著花紋

⑩ 德國西餐禮儀知識

西餐是我國人平易近和 其它 部門東方國家和地域的人平易近對西方國家菜點的統稱,意義廣泛上講,也可以說是對西方餐飲 文化 的統稱。以下是我整理的德國 西餐禮儀 ,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德國的餐桌禮儀

1、不要越過餐桌拿取東西

在以西餐為主的德國,不似中國般喜歡圍著大圓桌一塊「共食」,比起一起吃菜一起喝酒的熱鬧,德國人更喜歡一人一道菜的飲食方式。西餐的烹調方式相對中餐的色香味俱全而言也比較的簡單,上菜後,人們還經常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各式的調味料,如鹽、胡椒、橄欖油等等。越過他人或者將手越過餐桌到另一邊拿取東西在德國人眼中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反之,通過詢求放置調料附近朋友的幫忙才是最佳的解決 方法 。

2、不要將手肘置於桌面

「無論是在進餐還是在餐後的聊天里,將手肘放置到桌面上都是一個不禮貌的行為。」一位在德國餐廳工作超過十年的領班Butler MacPherson說道。根據MacPherson的建議,即便在就餐時,也應該將手肘放在身側,而不是「立」於餐桌之上。

3、不要把餐巾當作「圍兜兜」

有許多人在吃西餐時喜歡將放置在刀叉等餐具下的餐巾塞在衣服領口處,將其當作「圍兜」來使用。事實上,這一做法並不禮貌,也不適用於正式的就餐場合,餐巾的正確擺放位置應是置於大腿上,當你需要的時候再拿起來使用。

4、不要在嘴被塞滿時說話

「嗷嗚嗷嗚,我想說……嗷嗚嗷嗚」這樣一邊說話一邊咀嚼的行為相信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不被認可,德國人也不例外。當你塞滿了一嘴的食物時,選擇沉默的咀嚼會比仍然「堅持」說話要禮貌的多,所謂食不言,寢不語,說的也是這樣的情況。

5、不要在餐桌上「擤鼻涕」

對於這條餐桌小貼士,德國人或許是最沒有注意到的。其實,在餐桌上清潔鼻子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不僅是因為有可能的細菌傳播,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大家就餐的心情。因此,當你需要「擤鼻涕」的時候,請到洗手間或者另一個區域,避免在餐桌上如此豪放的當眾清潔鼻子。

6、不要浪費食物

本著「光碟」行動的思想宗旨,不隨意浪費食物不止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德國傳統美德,即使是你不喜歡吃的食物,為了表示對食物以及對食物製作者的尊重,也要吃上幾口。之後,你可以選擇喝點水,或者點上一道自己喜歡的甜品來緩解沒有吃到好吃的主菜的失落。但是,一碰都不碰的行為是特別不禮貌的!

7、遇到突發情況,不宜有過激的反應

在不小心碰倒了杯子,導致杯內的酒水灑出時,不需要有過於激動的反應,這一說法,不僅適用於自己碰倒東西時,同樣也適用於別人發生這一情況時。在這一突發情況發生時,盡快的處理並清潔才是正確的行為。

8、不要「揮舞」著刀叉說話

如果在就餐時需要說話,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把餐具放下。吃飯不是比武,不需要舞動著餐具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的行為是很不禮貌的。

9、不要將食物「鏟」到嘴裡

當遇到比較難進食的食物如「滑溜溜」的意麵時,不要把叉子當作鏟子,將食物「鏟」進嘴裡,即使困難,也盡量是將食物置於叉子上再慢慢放入口中,端起碟子或者傾斜碟子的行為在德國人眼中都是不禮貌的表現。

10、不要將餐巾置於椅子上

在用餐完畢後,記得不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將其放在已經吃完的空碟中。將餐巾置於椅子上的行為將有可能會導致餐巾感染到椅子坐墊上的細菌。

德國的用餐禮儀

1、目的

除了日常用餐外,在德國不管是私人家宴,還是官方大型聚餐——最重要的都不是吃或喝,而是通過共同進餐的方式達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交流。

因此,不僅在宴會開始之前要有一輪問候寒暄(主人致歡迎辭、祝酒辭,賓客致答謝辭、互致問候等),整個宴會期間還非常講究所謂的「席間閑談」(或稱「席間小歇」)。理想的宴會應該自始至終都在談笑風生、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對主人來說,最難堪的場面絕不是碰翻酒杯、刀叉落地一類小「事故」,而是面對一群一聲不吭、只顧埋頭吃喝的「食客」!

2、坐相

德國人十分重視餐桌旁的坐姿。按照他們從小養成的習慣,坐在餐桌旁始終應保持上身筆直,除了「席間閑談」時外,身體不死靠在椅背上。

用餐時兩臂要盡量貼近身體,以免影響旁邊的人。胳膊肘不能放在餐桌上,一般只是手和手腕以上部分放在桌面上。

吃東西時身體可以略略前傾,但頭部應盡可能保持挺直,不能彎到盤子上面,應始終用叉子、湯匙將食物和湯送入口中。

3、吃相

在進餐過程中,吃相比坐相更加重要。

餐刀只是用來切碎大塊的食物,絕對不可直接以刀代叉送食物入口。要把食物切成大小適當的小塊——應以一口能吃下為宜,切忌叉起一大塊一口一口從叉上咬著吃。

但也不能把整塊肉或魚等全部切成小塊然後一一叉食。要用叉子叉住一邊角、用刀切下,切一塊吃一塊。叉子入口也不能太深,更不能把整個叉齒都送入口中。

盤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多太滿,而且一定要全部吃完之後再續添。如果吃不了剩在盤子里,在德國這意味著——你認為宴會的菜餚十分難吃!

4、吃湯

德國人和中國用餐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吃湯」,這不僅僅是語言表達上的差異,而的的確確存在根本性的區別。

德國人從不把湯盤端起來「喝」,而是用湯匙一勺一勺舀起來送到嘴裡「吃」,與使用刀叉吃食物時無太大差別。

德國人習慣勺尖先入口,手腕、湯匙和嘴基本構成90度角。如果湯十分燙,也不能用嘴去吹涼,只能放慢速度讓它自然冷卻。

吃湯時切忌發出怪溜聲或巴嗒嘴的聲音!

5、餐具信息

此外,還應懂得刀叉不同的擺放方式所傳達的信息:刀叉並排平行地放在盤上表示已經吃飽、停止進餐;刀叉相交放在盤中意味著你只是稍事休息、還將繼續用餐。

喝飲料也有講究:德國人的習慣是喝光了杯子中的飲料之後再續添,而不是隨時往杯子里添加。在德國沒有「乾杯」的習慣,互相敬酒碰杯後沒必要一次喝光。

6、席間閑談

「席間閑談」是德國人宴會非常重視的一環,也是展示個人口才和風度修養的好機會。

當閑談開始時,千萬不要嘴裡含著食物開口。即使有人向你提問,也要等咀嚼下咽完後再回答,而向你發問的人也會耐心等待。

如果在相互交談時抽煙,事前必須徵得在座的人,尤其是女士的同意!

交談的話題也要注意內容和分寸:不要涉及可能影響食慾或引起氣氛緊張的內容;也要避免滔滔不絕地談論專業問題,以免冷落其他客人。

最後不要忘記——這是「席間閑談」不時說幾句飯菜可口、女主人烹調手藝高超的話,不僅是對盛情好客的主人的最好回謝,而且可使宴會始終保持在熱情融洽的氣氛之中!

德國人飲食禁忌

其一,吃魚用的刀叉不得用來吃肉或乳酪。

其二,若同時飲用啤酒與葡萄酒,宜先飲啤酒,後飲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其三,食盤中不宜堆積過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風。

其五,忌吃核桃。


德國西餐 禮儀知識 相關 文章 :

★ 德國西餐禮儀

★ 德國人的西餐禮儀

★ 德國餐桌禮儀

★ 德國的餐桌禮儀

★ 德國人的餐桌禮儀

★ 德國餐桌上的禮儀

★ 西餐禮儀小故事

★ 德國人談判風格

★ 簡單紅酒知識普及

★ 德國人的飲食文化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吃飯時都要拿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