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錢不花 德國經濟陷「完美風暴」
世界第四、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正遭遇著經濟分析師們所說的「完美風暴」。
「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是金融市場常用詞,人們會將一些潛在經濟危機與1991年美國天氣系統未能及時預報的那場大風暴相比,那場風暴曾在美國東北部引發了一場特大暴雨。
據《彭博商業周刊》10月8日報道,德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波動起伏高度敏感,經過10年幾乎不間斷的擴張後,德國經濟瀕臨衰退。
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德國經濟便不斷萎縮,這種局勢在2019年並未扭轉。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德國GDP環比下降0.1%。這是繼2018年三季度衰退0.1%、四季度零增長之後,德國經濟又一次出現萎縮。而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和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9月11日發布的報告均顯示,德國經濟第三季度極大可能將再度萎縮。
如此,德國進入技術性衰退似乎已經「板上釘釘」。
製造業受挫嚴重
德國經濟的頹勢中,製造業表現尤為慘淡。德國9月馬基特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表現,同時也已連續9個月低於榮枯線。
據德國《經濟周刊》報道,英國國際咨詢機構IHS馬基特公司對800多家公司進行的月度調查結果顯示,德國9月PMI出人意料地下跌2.1 41.4,低於路透社采訪的經濟學家此前曾預期的指數44.0。該指數只有高於50時才意味著經濟擴張。
內部經濟而言,目前作為德國製造業心臟的 汽車 業危機四伏。因為柴油排放作弊,德國 汽車 工業被全世界批評,隨後又引出了五大 汽車 企業涉嫌壟斷的丑聞。這個一直被認為主導世界工業趨勢的國家,在路徑選擇上也一直搖擺不定,應對純電動車的挑戰顯得乏力,被特斯拉代表的美國甩在了身後。再加上來自矽谷的 科技 公司對無人駕駛和人工智慧的領導地位,德國傳統 汽車 業受到極大的沖擊。
總部位於斯圖加特的戴姆勒賓士公司近日宣布,今年第二季度虧損16億歐元,而去年同期該公司盈利為26億歐元,此消息震動 汽車 製造業。此外,受貿易緊張局勢和氣候危機影響,作為全球最大車展之一的法蘭克福車展,在今年迎來了創展以來「最冷」的一屆。
從外部看,出口導向的德國製造業受到極大的外部國際不穩定經濟局勢的影響。在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增加、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依賴出口的德國經濟前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在特朗普政府宣布自10月18日起對數十億美元的歐盟產品徵收新關稅,給德國的出口業務帶來了更大的不穩定因素。
德國工商大會主席埃里克 施偉茨表示,2019年上半年,德國出口零增長,與2018年同期(增長4%)相比下滑明顯,貿易順差減少130億歐元。
德國著名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每月公布的「商業景氣指數」被認為是德國經濟的「晴雨表」。2019年以來,該指數一直低於樂觀和悲觀的分界線100,且逐月下降,7月已降至95.7。另外萊布尼茨經濟研究所發布的「經濟情緒指數」也降到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顯示前景趨惡,民眾悲觀情緒較高。
面對內外交困,德國五家領先的研究機構大幅下調經濟增長預測,他們預計德國經濟今年將增長0.5%,2020年增長1.1%。相比之下,他們4月份對這兩項指標的預測分別為0.8%和1.8%。
「黑零」政策爭議
總理默克爾承認德國經濟正處於「困難時期」,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認為必須採取正確的措施予以扭轉。
對於如何提振經濟,各方呼籲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政府放棄一直以來秉持避免大規模財政支出的原則—俗稱「黑零」的以收支平衡為目標的財政政策。
2014年,時任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 朔伊布勒完成了德國當代經濟史上的一個奇跡:在「經濟奇跡」的1969年之後,德國財政再現收支平衡,俗稱「黑零」。 自2014年以來,得益於其異常長的增長周期,創紀錄的高就業率以及強勁的稅收收入,默克爾政府一直保持在不增加新債務的情況下保障公共支出。
然而,近來,面對經濟下行危險,各界針對德國政府「有錢不花」的批評與日俱增。當前德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跌至近-0.65%,政府借債成本顯著下降。8月,德國工業協會(BDI)開始呼籲聯邦政府「盡快放棄」嚴苛的財政政策。該協會總經理約阿希姆 朗格認為,德國曾經有條件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德國經濟在過去的十年表現強勁,就業率很高,公共財政 健康 」,但如今,此政策在景氣不振的情況下必須重新審視。德國現在必須制定新的財政政策。
BDI工業聯盟常務董事阿希姆 朗稱,「明年仍堅持『黑零』預算政策的決定絕對不能成為一項教條,」他補充說,「『舊觀念』在面對當前經濟挑戰時,起不到任何作用。」
雖然國內大部分經濟學家和歐洲央行都希望德國當局政府打開「錢包」,平衡貿易順差、增加公共支出,防範經濟陷入衰退,然而目前德國當局似乎並沒有準備推行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
據德新社報道,德國經濟部長彼得 阿爾特邁爾表示,德國還沒有遭遇真正意義上的嚴重經濟衰退,目前還不存在經濟危機,因此沒有必要放棄避免增加新債的「黑零」預算政策(聯邦預算達到完全平衡的狀態)。「我堅持我的立場,現在討論『黑零』,是在錯誤的時間爭論錯誤的主題,」阿爾特邁爾說。
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的中右翼政黨也誓言堅持平衡預算、不增加新債的政策,盡管國內外要求政府借貸和投資的壓力不斷增大。
德國對於收支平衡的財政政策的「執念」有深遠的 歷史 淵源。兩次世界大戰後,為了解決債務問題,德國都頒布過禁止大量舉債的法律條款,強調原則上債務額不得多於「長期和普遍促進增長的投資額」。2008年歐美多國爆發債務危機之後,在基本法中,德國再次規定了對於聯邦和聯邦州的債務限制。
10月2日,德國財長肖爾茨表示,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將有能力應對經濟危機。他補充表示,預計經濟下滑不會像2008年、2009年那樣嚴重,政府會通過減稅和對 社會 保障體系做貢獻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本文源自時代周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㈡ 為什麼德國沒有成為發達國家
德國工業革命晚於英、法、美,這主要因為德國政治上長期分裂,以及16世紀以來農奴制的再版和連綿不斷的戰爭,造成國內經濟一直處於落後狀態.直到19世紀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業革命的道路.但在最初20年,德國工業革命進展緩慢.1848年革命後,德國工業革命才蓬勃開展起來.到60年代末,工廠制度已在各先進工業區佔了主導地位.1871年普法戰爭後,國家實現了統一,並從法國手裡獲得大量土地、資源和賠款.這些都大大增強了德國的政治經濟實力,進一步加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到70年代末,德國工業革命完成.
長期政治分裂使德國無力開拓海外殖民地,工業革命所需資金主要來自國內的掠奪,主要方式是在進行農奴制改革時向農民索取贖金.據統計,僅易北河以東地區的容克就掠奪農民贖金10億馬克.貴族地主們除利用這筆贖金把原來的封建庄園逐步改造為容克-資產階級農場外,還投資於工業.除少數人上升為富農外,贖免了封建義務的農民絕大多數走向破產,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自氏衡由勞動力.德國還成立投資銀行和股份公司,引導資金流入工業領域.德國工業落後及工業利潤豐厚也吸引英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向德國投資.
國家分裂使德國工業革命面臨的市場問題特別尖銳,這個問題通過關稅同盟的建立得以緩解.後來,又相繼成立中德和南德關稅同盟.1834年,這幾個關稅同盟聯合組成德意志關稅同盟.農奴的解放也擴大了國內市場.
在德國工業革命中,以鐵路建築為中心的交通運輸業革命處於領先地位.19世紀30年代中期,工業革命剛剛起步,德國的第一條鐵路——富爾特-紐倫堡鐵路便建成通車了.從40年代起,鐵路建築業迅速發展,到1872年就超過了法國和英國.德國還大力修公路,開運河,建港口,發展內河航運和海上運輸.
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帶動了其他工業部門的變革,促使德國工業發展的重心較早地從輕工業轉向重工業.這與當時德國的政治形勢和軍國主義傳統也有密切關系.普魯士正大力推行「鐵血政策」,政府大量訂購軍事物資,鼓勵軍火生產,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由於較早實現了工業重心的轉殲伍做移,德國迅速建立起雄厚的工業基礎,保證了其他行業技術改造所需要的物資及裝備能夠得到及時而充足地供應,從而推動了工業革命的全面發展,這成為德國工業革命的一個顯著特點.
國家政權積極干預是德國工業革命的另一突出特點.德國各邦政府充分發揮了國家政權干預經濟的作用,大力推進工業革命.其主要措施有:實行高關稅政策;興辦國營企業,資助私營企業,派遣官員出國考察,學習先進經驗;招聘外國工程技術人員,組織科學研橘游究團體,及時介紹國外新技術和科研新成果等.
國家干預對於工業革命影響最為深遠的還在於積極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進新技術的開發研究.工業革命初期,德國就努力發展教育.1825年,普魯士實行義務教育制度.到60年代,基本實現了普及教育.各邦政府還興辦了多種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和職工補習學校.在普通中學中,增設了自然科學課程,在高等學校中,貫徹教育、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的方針.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國民科學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培養出一大批像西門子那樣的優秀人才,獲得一系列重大發明.到70年代末工業革命結束時,德國不僅在生產技術上消除了與英國的差距,而且在電氣、化學等新興工業方面超過了英國,走在了世界前列.正因為如此,德國工業革命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並取得了遠比英、法等國更大的成就.
㈢ 德國是怎樣崛起和衰落的
二戰時,作為法西斯的德國可以說是被炸得滿目蒼夷。整個人都充滿了垃圾,有人說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過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迅速成為全世界第二大資本主義國家。那為何德國能夠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國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國內法西斯主義的分子
首先德國政府推動歐洲統一建設,緩解法國的矛盾,並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徹底打通整個歐洲,而且德國對於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並制定一系列的經濟政策。
㈣ 2021年一季度,德國和英國的GDP都是下跌,為何法國經濟卻是增長呢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實際大漲18.3%,美國經濟也實現了同比0.4%的增長,預示著:全球經濟已經在東亞、北美地區實現了局部地區的率先復甦,並將對全球經濟整體的復甦起到非常明顯的推動作用。
第三個重要原因是一季度法國的建築業表現突出,環比提升了4.2%。整體來看,一季度法國內需克服了疫情的影響,延續了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復甦態勢,最終促進經濟的升溫——環比和同比皆增長。
對此,法國央行法蘭西銀行行長弗朗索瓦·維勒魯瓦·德加約樂觀地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表現出了積極跡象,尤其是消費者、企業主和投資者信心得到恢復,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有利於歐盟和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㈤ 為什麼歐洲國家的經濟增長這么慢
1、內部因素是歐央行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自2014年歐央行推出量寬以來,歐元區的通脹率已經達到1.2%—1.3%,正在向2%的目標水平接近。
歐央行通過量寬改善了歐元區的流動性,推動了經濟復甦。尤其是歐央行購買歐洲南部國家的債券,減輕了這些國家的壓力,為它們進行結構改革贏得了時間。但隨著歐央行准備逐步退出量寬,給歐洲南部部分國家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特別是義大利和西班牙。大潮退後,誰是「裸泳者」,目前仍要打個問號。
2、外部因素則是美國內向化的貿易政策。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對美國貿易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不僅退出了一系列貿易協定談判,同時還高舉單邊主義大旗,對主要貿易夥伴施壓。
歐盟是美國最大的商品貿易夥伴,2017年歐美貿易總額高達6320億歐元,其中美方逆差1197億歐元。對此,特朗普深為不滿,以國家安全為由發起對歐盟的鋼鋁產品加征關稅。此舉在歐盟引起了憤怒。
3、歐盟對美貿易順差主要聚焦在三個領域:農業、化工和汽車。這三個領域也是歐盟的出口強項。2017年歐盟對美貿易中,農產品順差82億歐元,化工產品順差278億歐元,機械交通工具類產品順差達552億歐元,其中交通工具順差361億歐元。
4、農業領域美國和歐盟都有巨額補貼,雙方勢均力敵。化工領域歐美雙方利益交融。汽車則成為雙方主要的關注點。德國因汽車產品首當其沖,賓士、寶馬和大眾在美國均投資設廠,所生產的汽車構成了美國向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
(5)德國經濟為什麼沒增長擴展閱讀:
貿易是歐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佔GDP的比重從2005年不足40%提高到2017年的50%。
美國對歐盟發起的貿易制裁顯然將給歐盟經濟增長前景帶來不確定性。這也是為什麼歐盟在近日發布的預測報告中把美國列為經濟增長不確定的主要動因之一。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歐盟為了應對來自華爾街的危機傳導效應,出台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進而導致一些歐盟成員國財政不可持續,歐債危機爆發,歐洲因此失去了近十年的發展機遇。
㈥ 德國、日本是經濟、工業大國,為何它們的GDP十餘年間徘徊不前
主要是因為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的經濟和工業已經到了極限,想要往上發展很難。
因為日本那麼小的地方就有將近一億多人,人口密度可想而知有多高。而在日本的資源也只能養那麼多人,多了的話,國民的生活水平就會有些下降。
㈦ 為什麼德國gdp難以超過日本
與其自身發展有著很大關系。
德國作為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本來就來到了相對緩慢的時期。據世界銀行公開的最近十幾年的經濟數據顯示,德國GDP在26年就已經達到了3萬億美元左右。
但在之後的十幾年時間里,德國基本上也都是在3萬億-4萬億美元區間波動,始終無法實現新的突破,只是總體上處於增長態勢。
㈧ 進入20世紀後歐洲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給後人留下什麼樣的啟示
文化不統一、發展不均衡,留下的啟示就是凳褲喚想要發展就要團結一心。
歐洲各國經濟增速有快有慢,總有拖後腿的國家,平均下來就快不起來。2010年德國經濟增長率是4.08%,wonderful!但剩下四個國家經濟增長率不足2%,義大利甚至接近零增長,因此由於剩下四個國家的拖累,使得歐盟經濟增長率掉到了2.1%。2011年也類似,德國經濟增長率3.66%,但受到了其他四個國家的拖累,歐盟經濟增長率仍然只有1.7%。
所以大家看到了,2010年和2011年德國增速很快,但受到了英國等國家的拖累;2013年和2014年英國增速最快,但受到了德國等國家的拖累;2015年西班牙增速快,英國增速也不錯,但受到了德國等國家的拖累。此外還有豬隊友義大利永遠陪著他們,你看義大利這條淺藍色的曲線一直位於最下面。
歐洲國家體量太小。歐洲各國之所以成立歐盟,是因為歐洲單個國家無論從領土面積還是人口都太小了,他們的領土面積純襪還是人口都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省。
因此我們可以說世界十強里發展最快的3個國家就是獨角獸企業最多的三個國家——中美印。同時中美印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三個國家,看來人口多的國家更容易發展新興產業,也說明大者恆大是自由競爭最可能出現的結果。
歐洲如果真的成為一體,人口規模和經濟能力足以與已抗衡。所以,二戰後歐洲共同體發展到歐盟,美國時時提防,看準了就打壓一下,毫不手軟。當年順水推舟轟炸南聯盟,其中隱藏的意圖就是打壓歐元。還有支持英國脫歐等,就是要使歐洲始終麻煩不斷,難以一統。美國從中的遏制破壞顯而易見!
歐洲沒落的內因,在於自已內部的爭斗不止、鉤心斗角和一盤散沙,加上英國離岸平衡策略的不斷攪和,更讓歐洲難成一體。而美國從一戰開始介入插手加遏制破壞,更使撲朔迷離的歐洲各國長期分裂,難以形成合力,只能在這種框架下艱難前行,走向沒落。
歐洲經濟:
自17世紀以來,歐洲逐漸成為世界經濟中心。18世紀,歐洲爆發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歐洲成為當時世界經濟中心。但經歷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歐洲逐漸衰落。歐洲推動人類歷史進程貢獻巨大。現代文明的一切均是由歐洲人奠定。
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在世界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學技術的若干領域內也處於世界較領先地位。這與歐洲是近代工業發源地,以及15~16世紀地理發現棗凱和對外殖民掠奪分不開的。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洲,工業生產水平和農業機械化程度均較高。生產總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業生產總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不足。西歐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主要為英國、德國、法國,其次為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均居前列。
㈨ 為什麼現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都很慢了
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慢下來有四點原因:第一,基數大經濟的增長速度低,但是絕對值很大。比如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2010年是34650億美元,2011年德殲嫌國的經濟增長率是2.1%,再加上美元大約4%的通脹率,那麼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2011年約為36765億美元。增量是2115億美元。非洲201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約為8500億美元,2011年全非洲的經濟平均增長5.0%,算上通脹因素非洲今年的經濟總量可達9200億美元,增量僅700億美元。
第二,發達國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對生產力的束縛因素越來越大,因為資本是逐利的,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資本是不會投資的,賣改腔現代社會的經濟服務性和公益性越來越強,資本的狹隘和貪束縛了經濟的發展。
第三,當前全球面臨2008年經濟大危機的後危機時代,西方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且深陷債務危機之中。
第四,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實行產業轉移,本國的產業空洞化,輸出資本賺取利潤而本國的資本中衫積累貧乏,經濟發展的動力缺乏,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在萎縮而虛擬經濟泡沫瘋狂的膨脹,造成經濟增長越來越虛幻,而潛在的危機和破壞性且在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