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方式各是什麼兩國走上法西斯道路道路個標志著什麼
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德國和日本盡管在法西斯政權建立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即德國納粹黨是以逐步奪權的方式,日本則是以控制內閣的方式),但兩國的法西斯勢力都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危機的打擊下發展起來的,它們都是為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而建立起法西斯專政,它們所實行的對內、對外政策也正反映了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兩國在法西斯政權建立及對內對外政策方面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典型性。第二,德、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贊同
⑵ 德國如何走向二戰之路
1\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被凡爾撒條約榨乾鮮血,恰逢魏剛德國政府無能。人民需要有鐵碗政府來帶領德國走出困境。
2,希特勒上台後。大力發展高速公路和運輸行業,使德國的經濟有了顯著回復,家家不在為吃飯發愁,工人有了工作,小孩有學上了。人民凝聚力空前高漲。
3,希特勒擁有人心後,開始鼓吹種族優勢論,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復仇心裡,積極備戰。與此同時,英法2國對於希特勒的擴軍工作未加干涉,也就是綏靖政策。
4.奧地利維也納本身就是由大量德意志民族組成的國家。奧地利被德國兵不血刃的佔領不過是人心所向和時間問題。
5,德國在東擴張完畢之後。開始正是攻擊法國。法國因為和英國都過於缺乏准備,同時綏靖政策濃烈,導致1周後法國崩潰。攻擊發起後,德國意識到現有裝備不能滿足攻擊強度。開始研發重型武器(虎)
6.德國打掉法國後,開始東征。與此同時。在攻擊俄國前,德俄2國都先後做好了互相進攻的准備。德國先下手自然得到了極大優勢。但是隨時間推移,俄國一方面積極反撲,積極防禦,同時英美利用地理條件在本國不受地面佔領攻擊的前提下,出物資支援俄國。最終使德國沒能完成對蘇聯的徹底滅亡。
⑶ 德國是如何走向法西斯侵略道路的
德國的「法西斯」是藉助民眾對於社會革命的需要開展的。德國是由於一戰中損失慘重。因此德國單靠經濟手段都不足以擺脫經濟危機,再加上德國歷史上軍國主義嚴重,故走上了對內獨裁對外擴張的法西斯道路。希特勒也是一位偉大領袖,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幫助中國很多。
⑷ 希特勒德國是如何走向戰爭的
當時正值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危機,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無可避免地遭到毀滅性的經濟打擊。當時的美國由羅斯福執政,實行了「羅斯福新政」,使美國走出金融困境。而德國則不同,那時希特勒的納粹黨抬頭,利用各個階層對現政權的強烈不滿,打著當時流行的「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旗號,煽動復仇主義和種族主義情緒,發動強大的蠱惑宣傳活動,在混亂中擴大了自己的群眾基礎。1933年希特勒上台,最後把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轉嫁到戰爭身上,夥同日本和義大利,一起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我記得應該差不多是這樣了吧,有錯可別怪我哦~
⑸ 論述近代德國統一為什麼走王朝戰爭道路並由普魯士完成
如果你問的是中學的問答題,那歷史課本上有標准答案。
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
當時德國四分五裂,國內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隨著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隨著列強殖民活動進入高潮,統一德國便成了德意志民族生存發展的客觀歷史潮流。但在當時,不是所有德國人都這么認為的。只有較強的邦國才會有這種統一訴求。因此,德國的統一一定走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而不可能走自下而上的群眾運動。
統一戰爭一定由最具實力的邦國來進行。當時最強的便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以條頓騎士團起家的普魯士是一個強悍的軍事王國,而奧地利則擁有廣闊的土地、多民族的人口和繁榮的市場經濟。但奧地利犯了一系列的錯誤。例如聯普攻丹,從丹麥手中奪取北方的2省,但這北方2省距奧地利遙遠,中間還隔著普魯士,丹麥戰爭的結果是奧地利勞師襲遠,自己破壞了它親手建立的維也納體系;而普魯士吞並北方二省之後實力大增,也免去了北方丹麥的威脅,同時增強了他在邦國中的威信,結果丹麥戰爭結束後,普魯士軍隊攜丹麥戰爭之勇揮師南下,奧軍一觸即潰,奧地利退出了德國統一的舞台,也宣告了普魯士將完成德國統一的歷史使命。
⑹ 德國是怎樣走上法西斯侵略道路的
一戰後,義大利經濟衰退,物價飛漲。大批工人失業和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困苦不堪。工人奪取工廠農民奪取土地的事情不斷發生。1992年10月,義大利國王授權墨索里尼組閣,法西斯專政在義大利建立。 德國也是歐洲受經濟危機打擊最嚴重的國家,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打著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招牌,騙取了民眾的廣泛支持。他們加緊同統治集團勾結,極力爭取軍隊。在1932年的國會選舉中,納粹黨一躍為第一大黨。1933年初為國家元首。 經濟危機對日本的打擊也同樣嚴重,日本的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農民大批破產,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以軍部為核心的法西斯勢力迅速抬頭。軍部要求在天皇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實行對外擴張。
我們可以看到,一戰結束後,戰勝國對戰敗國德國的處理,也就是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規定:重劃德國的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區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岸50公里以內德國不得設防;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不得同它合並;承認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把原屬波蘭的領土基本上歸還波蘭。②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戰勝國以「委任統治」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東部分歸英法等國,太平洋上的島嶼大多被日本佔有。②在軍備上,德國要接受嚴格的限制。④德國須對協約國支付大量賠款。凡爾賽和約實際上解除了德國的武裝,從而——至少是暫時——排除了德國在歐洲稱霸的可能性。但是,卻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帶來了空前的經濟大蕭條,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得到緩解,而德國的希特勒藉助德國人民對現狀的不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⑺ 德國統一為什麼只能走王朝戰爭道路
內部分裂,外部干政。所以必須武力統一,
18世紀初普魯士崛起,根據1815年維也納會議,組成了德意志邦聯。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艱苦卓絕的內政、軍事和外交斗爭。普魯士於1864年聯合奧地利擊敗丹麥,收回北方被丹麥佔領的土地;1866年的「七星期戰爭」中擊敗奧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邦聯;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德國南部多個邦脫離法國統治,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統一並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⑻ 英國、德國、美國是怎樣走上近代化道路的
英國、德國、美國都是通過工業革命走上現代化道路的。
1、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
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2、德國
19世紀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區開始了工業革命,從此以後,德意志的紡織業、冶金、採煤、農業化學和鐵路運輸等部門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嚴重阻礙了德意志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
直到普法戰爭時,德國尚未實現國家的統一,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還存在著不少落後地區。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後,資本主義工廠工業在德國全境得到普遍發展並取得了統治地位。
3、美國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涌現出許多的發明成果,如砸棉機、縫紉機、拖拉機和輪船等,特別是採用和推廣機器零件的標准化生產方式,大大促進了機器製造業的發展,推動了機器的普及。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的時間里,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8)德國是如何走上戰爭道路的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意義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4)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6)帶來了工業污染。環境問題在19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成了嚴重的問題。
(7)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8)使弱小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進程。
⑼ 二戰前,德國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各自特殊的原因是什麼
德國的特殊原因及其侵略的必然性: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過分懲處造成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視心理.希特勒利用這一矛盾,煽動起民族復仇主義,從而獲得了廣泛支持.另外,德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強國,始終缺乏海外殖民地,希特勒擴大生存空間的宣傳迎合了資產階級的要求,因此德國法西斯發動對外侵略戰爭是必然的.
日本的特殊原因及其侵略的必然性:明治維新後日本在發展資本主義的過程中,遇到資金短缺,資源不足,國內市場狹窄等問題.因此,日本始終把侵佔朝鮮和中國東北,繼而獨霸中國做為既定目標.在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日本很快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與日本爭奪東亞的主要是美國,華盛頓會議只是暫時平衡了日美矛盾,而日本要獨霸東亞也必然會與美國發生戰爭.
⑽ 德國是通過什麼方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德國通過戰爭方式使國家統一的.是由被德國人稱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先後打敗了丹麥,奧地利,法國,最後在1871年1月普魯士國王在凡爾賽宮加冕成皇帝,標志著統一的德國成立.4月頒布了《帝國憲法》標志德意志帝國基本原則(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度)確立,使德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補充:普魯士國王當時是威廉一世.第二次分裂是由於二戰後分裂成了東德(蘇聯管)與西德(歐洲國家管).最後是由於蘇聯分裂,東德與西德才合並,德國又一次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