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超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鄉下到底有什麼吸引力
因為在德國的鄉下,和城市基本設施沒多大區別,但是卻多了許多城市沒有的內容。
德國的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市鎮三級。埃佩爾斯海姆和弗隆姆博恩的居民習慣稱自己住的地方為村,稱市鎮委員會為村民委員會。
據介紹,村民委員會承擔著諸多地方公共服務職能,如道路維護、幼兒園、養老、消防甚至土地規劃和地方稅收等。上級政府會對村民委員會制訂的發展計劃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村民團體舉辦的活動對豐富村民生活非常重要。至於具體採用怎樣的形式,村莊可以根據自身特點來決定。弗隆姆博恩沒有專門的活動場所,但搭建了官方網站用於發布活動信息。村裡有合唱團、足球隊、婦女協會、老年人俱樂部……甚至還有關於無線通信技術的討論小組,每月組織一次交流活動。
所以說,德國超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不僅是因為鄉下的環境好,很大程度上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完整也有很大關系。
Ⅱ 德國鄉村與義大利鄉村的區別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
近兩年,我國的鄉村旅遊蓬勃發展。圍繞鄉村旅遊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游居、野行、居游、詩意棲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
那麼,國外是怎麼搞的呢?
起源
印象派畫家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
鄉村旅遊最早起始於歐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1)組織貴族到郊區度假
早在1855年,法國巴黎市的貴族就組織到郊區鄉村度假旅遊。到 1865年,義大利制定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鄉村休閑旅遊。
(2)城市居民自發到郊區旅遊
到二戰以後,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和建築物的高度密集,以及城市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生活在城市的居民都要求到城郊鄉村休閑旅遊。
(3)郊區旅遊+休閑娛樂
到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旅遊大國西班牙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把農場、庄園進行規劃建設,提供徒步旅祥扒游、騎馬、滑翔、登山、漂流、參加農事活動等多種休閑項目,並舉辦各種形式的務農學校、自然學習班、培訓班等,從而開創了世界鄉村旅遊的先河。此後,鄉村旅遊在德國、美國、波蘭、日本、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得到倡導和大力發展。
(4)以「購、食、游、住」為主的觀光+休閑
此時,世界各國鄉村旅遊不再是對田園景色的觀看,取而代之以具有觀光休閑功能的觀光休閑農業園,旅遊活動以觀光為主,結合購、食、游、住等多種方式進行經營,並相應地產生了鄉村旅遊專業從業人員,鄉村旅遊也從農業和旅遊業中獨立出來,並且找到了旅遊業和農業共同發展、相互結合的交匯點,標志著新型交叉產業的產生。
(5)功能得到擴展:打造「生產、生活、生態」的休閑農場、度假農庄、教育農園、市民農園
到80年代,隨著人們休閑野宴磨度假旅遊需求的日益增大,觀光農業園由單純觀光性質向休閑、度假、操作、體驗、教育、環保等多功能擴展,於是就出現了具有生產、生活、生態多功能的休閑農場、度假農庄、教育農園、市民農園等。
(6)推出鄉村文化旅遊
到90年代,一些國家又推出了鄉村文化旅遊,包括民俗風情、民族文化、農耕文化、農舍建築、節慶活動等,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層次和品位進一步提高。
各國模式
(1)日本模式
日本都市農場的務農式旅遊極具代表性。他們組織旅遊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草原放牧,牛棚擠奶,捕魚撈蝦,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
(2)韓國模式
大城市周邊的「觀光農園」和「周末農場」,集食宿、勞動與文娛於一體,韓國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積極支持,並給予嚴格管理。
(3)美國模式
開辟大型郊遊區供游釣、野營、騎馬等郊遊活動;開展農場、牧場旅遊;每年參加農業旅遊的人數達到二千多萬人次。
(4)法國模式
成立休閑農業常設會議機構;在城郊建許多觀光果園專供遊客觀光、嘗鮮、品酒休閑;每年可以給法國農民帶來 700億法郎的收益。
(5)英國模式
英國在倫敦城郊沿綠環帶建有一大批公園和野餐地,供市民遊憩。頌斗
(6)德國模式
「度假農庄」主要是吸引遊客前往農場度假,亦能盡情欣賞田園風光,體驗農場生產與農家生活。遊客一次停留一周左右的佔60%,其中50%的每年有2~3次度假。「市民農園」出租給市民種花、草、樹木、蔬菜、果樹或庭院式經營。
(7)紐西蘭模式
充分利用豐富的牧場資源,圍繞綿羊舉辦「牧場之旅」;開展花園旅遊、花展等。
(8)義大利模式
義大利在 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義大利的「綠色假期」始於20世紀70年代,發展於 80年代,到20世紀 90年代已成燎原之勢。
(9)我國的台灣模式
台灣的休閑農庄種類繁多。觀光農園,休閑農場,市民農園,農業公園等。此外還有假日花市、教育農園、森林游樂區、屋頂農業等其他形態。
發展趨勢
在發展進程中,國際鄉村旅遊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1)把發展鄉村旅遊納入解決農村問題,推動農村持續全面進步的戰略范疇,從政策層面進行有效推動;
(2)突出強調保持鄉村自然人文環境的原真性;
(3)鄉村旅遊朝選擇的多樣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方向發展;
(4)鄉村旅遊客源從區域性向跨區域、國際化方向轉化。
主要類型
國外鄉村旅遊的主要產品類型有:
(1)觀光型鄉村旅遊
觀光型鄉村旅遊指以優美的鄉村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及獨特的農業生產過程作為旅遊吸引物,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參觀、參與、購物和遊玩。它主要有兩種形式:傳統型、科技型。
傳統型鄉村觀光旅遊
主要以不為都市人所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作為賣點,特別是特色農產品生產過程。觀光型鄉村旅遊產品要想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必須突出特色,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以塑造特色產品。澳大利亞將當地的葡萄酒產業優勢與旅遊業有機結合,開發出葡萄酒旅遊,允許旅遊者游覽參觀葡萄園、釀酒廠和產酒地區等景點,並且還可以參加包括制酒、品酒、賞酒、健身、美食、購物等一系列娛樂活動。村莊旅遊是法國人喜愛的一種旅遊休閑方式,每年有數百萬遊客到遠離城市的偏遠村莊,住進條件簡陋的農舍,讓家長帶孩子參觀農庄,看牛羊、看擠奶、觀看製作乳酪和釀酒過程,遊客還可以品嘗這些美味。
科技型鄉村觀光旅遊
主要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既可以生產農副產品,又給旅遊者提供了游覽的場所。新加坡將高科技農業與旅遊相結合,興建了十個農業科技公園。農業公園內應用最新科學技術管理,各種設施造型藝術化,合理安排作物種植,精心布局娛樂場所。養魚池由配有循環處理系統的「水道」組成;菜園由造型新穎的栽培池組成,裡面種上各種蔬菜,由計算機控制養分;田間林蔭大道的兩邊也種上了各種瓜果。美國則建立了多處供觀光的基因農場,用基因方法培植馬鈴薯、薯茄,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也在向遊客普及基因科學知識。
(2)休閑型鄉村旅遊
休閑型鄉村旅遊
指以鄉村旅遊資源為載體,以形式多樣的參與性旅遊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滿足遊客休閑娛樂、身心健康、自我發展等需求的旅遊類型。休閑型鄉村旅遊與觀光型鄉村旅遊的最大區別在於它主要滿足旅遊者的健康、娛樂、放鬆、享受等高層次需求,因此在產品特色上更加突出休閑度假主題,服務內容以康體、休閑、娛樂為主,產品表現形式更加強調創新、互動以及知識性。它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休閑娛樂型、康體療養型、自我發展型。
休閑娛樂型
鄉村旅遊是現代都市人為了緩解工作生活壓力、利用假日外出進行令精神和身體放鬆的一種較高層次的旅遊形式,娛樂需求成為旅遊者基本的旅遊需求之一。國外在開發鄉村旅遊時積極開發娛樂性強、互動參與性大、表現形式新穎的休閑娛樂項目以滿足遊客多層次需求。
日本各地的農場用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和各種具有特色的服務設施開發「務農」旅遊,旅遊者可以自由參觀園內的農作物,親自參與勞務活動,現場採摘農作物並做成美味的佳餚;在沿海地區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海帶的採集及加工等活動,給人以全新的勞動體驗。
在美國,每當瓜果成熟的季節城裡人就紛紛涌進各大農場參加摘水果的度假活動,以獲得別有情趣的度假享受,緩解工作壓力。德國的鄉村旅遊十分簡潔,不會因為旅遊開發而刻意改變鄉村的自然風貌,主要項目有瓜果採摘、集市體驗、親近動物、農家住宿、自租自種等。
義大利農業旅遊區則是一個典型的具有教育、遊憩、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生態教育農業園」,旅遊者可以從事各種農業健身運動,例如體驗農業原始耕作、狩獵、親手製作工藝紀念品、烹調學習活動等。法國為滿足不同偏好度假旅遊者的需求,開發了不同主題、種類齊全的休閑農場,包括農場客棧、點心農場、農產品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民宿農場、露營農場。
康體療養型
隨著旅遊者越來越關注旅遊產品的醫療保健功能,國外許多鄉村旅遊目的地針對性地強化了其產品的醫療保健功能,開發諸如體檢、按摩、理療等與健康相關的鄉村度假項目。這不僅能夠滿足遊客的健康需求,而且能為其帶來不菲的利潤回報。例如古巴的醫療旅遊、日本的溫泉旅遊、法國的森林旅遊、西班牙的海濱旅遊等都以旅遊服務項目的醫療保健功能而聞名。
自我發展型
自我發展型鄉村旅遊是鄉村度假地為旅遊者提供一個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通過團隊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學習等方式而不是專業人士做教練,讓遊客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熟練新技能,既享受了輕松的休閑,又學習到了知識。日本的許多地方為迎合人們關注野生鳥類生活的情趣而專門開發設計了觀鳥旅遊,讓旅遊者親臨野鳥棲息地觀察鳥類生活,隨行配備鳥類專家指導,使遊客在旅遊中既觀賞到了鳥類的生活,也學到了許多關於鳥類生活的知識。美國的農場、牧場旅遊不僅能使遊客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而且在專人授課的農場學校能夠學到很多農業知識。這種兼有娛樂和教育培訓意義的參與式的鄉村旅遊形式深受旅遊者歡迎,成為鄉村旅遊的發展趨勢。
(3)文化型鄉村旅遊
鄉村文化旅遊是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民族文化為主題,將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旅遊類型。它有助於深度挖掘鄉村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滿足旅遊者文化旅遊需求,提升產品檔次。匈牙利是鄉村文化旅遊的典範,其開發的鄉村文化旅遊產品使遊人在領略匈牙利田園風光的同時在鄉村野店、山歌牧笛、鄉間野味中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欣賞充滿情趣的文化藝術以及體味著幾千年歷史淀積下來的民族文化。西班牙開發的滿足遊客多種文化需求的文化旅遊線路很多就是鄉村旅遊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城堡游、葡萄酒之旅、美食之旅等。
Ⅲ 德意志帝國時期鄉土運動與中華民國時期鄉村運動的歷史背景
(1)德國側重精神層面和自然環境保護;群眾廣泛參與;旨在應對現代化危機;政府支持並取得成效。中國側重鄉村綜合建設;知識分子積極穗叢告倡導;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因日本全面侵華而中止。(2)德意志統一的完成,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鄉猜明村結構和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中國民族危機深重;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農村經濟的衰敗;對西方文明的反思。(3)與時俱進;關注鄉村建設;重視農村教育;鄭塵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和諧交融等。
Ⅳ 城鄉等值化是()農村發展的理念
城鄉等值化是德國農村發展的理念。
城鄉等值化也叫城鄉等值,即為城灶帆橋鄉居民的收入等值、公共服務等值、社會保障等值和生活便利程度等值。
2009年3月19日唐山市市長陳國鷹在市政府第十三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講道:在農村發展改革上,要大力推進新民居建設和舊民居改造,加快農村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同時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落實好農民素質提升計劃。
這一似乎具有一定理想主義色彩的計劃,自50年前在德國的巴伐利亞開始實施,後來成為德國農村發展的普遍模式,並從1990年起影響和改變了整個歐盟農村政策的走向。二戰結束後的德國(聯邦德國),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村地區隱猛偏遠的地理位置、薄弱的產業結構、連接並不順暢的交通,使其發展與城市相比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
而戰後恢復工業經濟的迫轎陵切要求,又以工農業剪刀差的形式迅速拉大著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造成了就業、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嚴重問題。賽德爾基金會所倡導的等值化思想此時開始發揮作用,它通過土地整理、村莊革新等方式,實現了「在農村地區生活,並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質量」、「與城市生活不同類但等值」的目的,使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得以均衡發展。
Ⅳ 超過一半的人居住在鄉下,德國農村到底有什麼吸引力
劇報道德國超一半人都居住在農村,他們德國地農村不僅是環境好,基礎設施建設也很完整。德國人地農村環境很優美,交通方便,空氣清新,所以這是很多人願意生活在農村地原因。他們國家地工業化和城市化並沒有使產業、資源、人口大規模地向大城市集中大家反而是更喜歡在農村。
中國近幾年發展繁榮迅速,在快節奏地生活狀態下,中國城市發展飛速,城市生活更加豐富,越來越多地農村人湧入城市。導致城市人口爆滿,農村人口稀少,出現天地無人耕種的現象,我國農村地發展緩慢,與德國地農村發展相比我們依然還是有很多不足,我想如果中國地農村也像他們地一樣,很多人都會選擇在農村生活。
Ⅵ 為什麼說德國的農村最令人嚮往
眾所周知,德國是一個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自從加入歐盟以來,德國也憑借其精良的工業水平和製造水平,成為了歐盟數一數二的強國,位居世界前列。
說起德國,最令人嚮往的便是德國的農村生活了。在德國,城鄉差距不大,農村也不是落後的象徵,而是如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般靜謐而美好。在德國的農村,家家戶戶都住在豪華別墅里,而且每一戶人家都有1-2輛汽車,還有地下停車場。而且,德國農村的綠化做得也是非常好的,一眼望去滿眼綠色,令人心曠神怡。
Ⅶ 德國農村有多好為何能被評為中國農村標桿
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真的很快,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也不覺得突兀和誇張。我們生活在一個很美好的時代,沒有紛爭,也沒有槍火,只需要面對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在這樣的進程中,中國逐漸邁向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排於全球前列,諸如此類的成績還有很多,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也還有很多。就現在而言,如何振興農村經濟是重中之重,富裕要擴散到全中國,才是真正的成功,而如今我們也為此正在奮斗中。
但其實我們也不用灰心,兩者之間的人口差距擺明了中國實施的困難,但終究有一天,中國的農村也會發展得十分亮眼,成為別人的榜樣。我們也希冀這一天能夠早些到來。
Ⅷ 發達國家們的鄉村振興是怎麼做的
發達國家走好鄉村振興這盤大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中心任務是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
第五,組織振興(保障安定有序)。發揮基層組織的「領頭羊」作用。完善鄉村自治機制,發揮農民主主體作用。注重創新發展農奴才能經濟組織,發揮強村富民作用。突出規范培育社會組織,發揮多元服務作用。
綜上所述,發達國家圍繞這5點內容展開進行鄉村振興,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舉措。
Ⅸ 德國超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他們為什麼喜歡住在鄉下
因為德國城市跟鄉村的發展相差並不大。並且德國政府對於鄉村的扶持力度特別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更願意住在鄉下,因為鄉下環境會更好。如果的基礎設施也是非常好的。城市和鄉村的基礎設施差別也並不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就更喜歡住在鄉下。然後去小城鎮裡面工作。即使住在鄉下去工作的地方距離也不會很遠。
村民委員會承擔著諸多地方公共服務職能,如道路維護、幼兒園、養老、消防甚至土地規劃和地方稅收等。上級政府會對村民委員會制訂的發展計劃給予一定資金支持。通過鄉村更新計劃等政策立法,聯邦和州繼續為村莊提供補貼、貸款和擔保,支持提升基礎設施水平,保護村莊景觀和環境。這使得在小城鎮工作、回鄉村居住成為理想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