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末,德國希特勒為什麼不投降蘇聯像日本一樣
要是德國希特勒投降了那他就要被送上軍事法庭,最終要被審判殺死…這樣死還真不如打到底自殺。
而日本不一樣,二戰日本最大的是天皇而非首相東條英機,看看結果東條好幾次在審判時要自殺都沒成功,而天皇卻沒審。要是東條是最大的那估計他也不投降。
2. 德國投降時還擁有數百萬軍隊,為何德國沒有繼續抵抗呢
在蘇聯紅軍攻破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之後,根據希特勒遺囑,被任命為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的海軍元帥鄧尼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並1945年5月8日24:00,在柏林正式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隨後,各個戰線上的約400萬德軍向蘇聯、英國、美國投降,歐洲戰場以盟軍的勝利宣告結束。
成為戰爭廢墟的德國城市
而顯然,此時即使有冥頑不靈的德國人想繼續抵抗,也不過徒增德國人的傷亡而已,沒有充足後勤和精良的裝備,德國的抵抗不過是無謂的自殺,根本毫無意義,只會將德國進一步拉進亡國滅種的深淵。
3. 二戰德國投降時還有700多萬人,為何不繼續抵抗,而要選擇投降呢
准確來說,在1945年德國宣布投降的時候,德軍的人數在750萬,日軍的人數在719-826.3萬之間。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1939年,德軍的人數為140—323.2萬之間;1940年的時候,為560萬人;1941年為720—725萬人;1942年為860萬人;1943年在950—1016.9萬人之間;1944年在760.7—910萬人之間;而到了德軍投降的1945年,其人數為750萬;
所以這樣看來,德軍在投降時,也還是擁有不少的軍隊的,那為何會選擇投降呢?此外,日本軍隊數量與德軍差不多的情況下,為何也會選擇投降呢?篇幅有限,我們本文暫時先來分析一下德軍為何在擁有700多萬軍隊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投降的原因!
蘇德戰役開始之後,德軍的中央集團軍迅速攻克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殲滅蘇聯西南方面軍60餘萬人,此時莫斯科門戶大開,此時便有人建議趁機一舉攻克蘇聯首府,但是希特勒並沒有同意。希特勒當時還是認為,獲取資源比消滅敵軍更為重要,於是就在這樣的戰略思維引導下,德軍的中央集團軍被迫將主力部隊兵分兩路,試圖在烏克蘭基輔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從戰術層面上來看的話,德軍的「包圍戰術」已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效果非常之好。
但如果從戰略層面上來看的話,德國卻已然失去了取得最後勝利的機會,相比於殲敵來說,取得最終勝利才是最終目標。如果當時希特勒真的能夠將戰略進攻的重心問題解決的話,那麼歷史很可能就會改寫。當然了,歷史沒有如果,德軍的失敗是必然的。
綜上所述,德軍失敗的原因,也是投降的原因,簡要點來說的話,那就是德軍此時已經無力再支撐起如此大規模的戰爭,不論是財力還是人力,更何況當時德軍中已經出現反戰情緒了。再者來說,軍隊數量龐大,實際上裡面的水分也不少!
4. 二戰蘇軍攻克議會大廈為什麼幾千德軍寧可戰死沒有一個投降的呢
因為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不是這些德國士兵寧可戰死,而是無法投降美英盟軍的情況下,他們這些德國士兵落到蘇聯士兵手中只會生不如死。
要知道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蘇軍兵臨城下之際,能夠逃跑投降的早就逃跑了。能夠往西邊投奔西線美英法盟軍的,也早就跑了。
在整個攻擊過程中德軍防守及其頑強,蘇軍只得一層樓一層樓的與德軍展開爭奪,即便是一個角落,一個廢墟都成為戰場,直到德軍全部戰死後,蘇軍才在晚上21時50分將象徵勝利的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的樓頂。
5.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擁有700萬大軍,為何輕易投降了呢
眾所周知,柏林的失守標志著德軍的最後崩潰,旋即從“狼穴”中傳來領袖希特勒自殺身亡的消息,而殘余的德軍也悉數投降。
實際上,德軍雖然宣布投降,但他們的勢力仍然不可小覷,在庫爾蘭島、義大利北部地區以及捷克和奧地利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德軍集團軍的勢力,如果把這些林林總總的兵力加起來,竟然多達七百萬人!
屆時整個德國以及日耳曼民族可能會毀於一旦,既然如此,還何苦去做那些毫無意義的抵抗呢?
出於上述所說的這些原因,德軍選擇投降,毫無疑問,這樣的選擇是他們所能選擇的最好的一條路。事實證明確實如此,靠著這些所保留的有生力量,德國在二戰後迅速實現重建,再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得不說,確實也多虧了那七百萬人沒有熱血上頭蠻干。
6. 二戰末期的德國人在首都柏林被攻下以後的沒幾天就投降了,為什麼不繼續打下去
因為元首自殺了,況且德國已經窮途末路已經沒有實力繼續打下去,德國民眾與將軍也都希望停止戰爭便無條件投降了
7. 二戰結束時,德國明明還有七百萬大軍,可為何要選擇投降呢
從1943年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蘇德戰場的形勢就發生了逆轉,對於德國來說局勢越來越不利了,1944年開始,蘇聯紅軍開始進行戰略性反攻,與此相對應的是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諾曼底登陸,對於當時的德軍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很多明眼的德國人明白,德國已經輸了,現在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如何結束戰爭,很多德國軍官想要發動政變炸死希特勒來結束戰爭,包括隆美爾在內的德國陸軍統帥也在勸希特勒結束戰爭,希特勒一意孤行,下令毒死隆美爾,由此可見,對於德國來說,投降是最好的選擇。
可以說,盡管在整個德國范圍內可能還存在700萬編制的部隊,但是精銳部隊都打的差不多了,並不屬於那種被斬首行動了,而是經過最頑強的抵抗,最終在首都被攻克,元首自殺的情況下才選擇的投降,德軍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
8. 為何二戰中德國國防軍不向蘇軍投降,而希望向美軍投降
兩種意識形態和兩種社會制度的結果。
納粹黨雖然號稱實行的所謂「國家社會主義」,但德國從本質上仍然是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與英美同宗,在美國的德裔也不少,他們之間戰爭的更大原因是勢力范圍和殖民地糾紛。而希特勒對蘇聯的仇視是政體,對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刻骨仇恨,所以到戰爭後期納粹某些高官寧可跟英美秘密媾和,也不會與蘇聯談判,政治體制的根本不同,讓國防軍對蘇聯充滿未知的恐懼。
事實說明,德軍向西線盟軍投降才時明智選擇。
9.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700萬大軍,為什麼不打了
德國打到後期的時候,他們物資已經供應不上,特別是戰爭中必不可少的石油和一些礦石。而且海上的交通已經被英國掐斷。為了保存自己國家的實力,他們就投降了。
10. 二戰 德國投降,日本為什麼不跟著投降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垂死掙扎和最後的瘋狂而已。
一方面,大和民族性格堅韌且又狂妄,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死不屈、寧折不彎的悲壯基因。關於這一點,可以從神風敢死隊員的「壯舉」和「一億玉碎」計劃的命名得到證明。天皇已經在日本存在了上千年,天皇不僅是統治者,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宗教的力量是無窮的,日本國民願意為天皇付出生命。
出於這兩方面的考慮,所以日本在德國投降之後,依然咬著牙硬撐了三個月,直到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蘇聯出兵東北之後,所有的幻想全部破滅,才只好宣布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