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口罩最早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德國
在公元19世紀末,德國的一位醫生萊德奇發現在動手術時呼吸或說話,容易使病人的傷口感染,於是,他在手術時用一塊紗布蒙住口鼻,這樣果然使傷口感染率大大下降了,就這樣口罩就流傳開來了。
Ⅱ 口罩的發明來源於誰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國。
古時候,宮廷里的人為了防止粉塵和口氣污染而開始用絲巾遮蓋口鼻。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衛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後來有人就用一塊絹布來蒙口鼻。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記述他生活在中國十七年的見聞。其中有一條:「在元朝宮殿里,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3世紀初,口罩只出現於中國宮廷。侍者為防止自己的氣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口罩
19世紀末,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
20世紀初,口罩首次成為大眾生活的必備品。席捲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奪走了大約五千萬人的性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禦病毒。
20世紀中後期,口罩的大規模使用次數明顯頻繁。載入史冊的歷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預防和阻斷病菌傳播方面數次扮演著重要角色。
1897年3月,德國人美得奇介紹給大家一種用紗布包口鼻以防止細菌侵入的方法。以後,又有人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縫在衣領上,使用時翻過來罩住口鼻就可以了。但是,這種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極不方便。後來又有人想出用帶子系在耳朵上的方法,這就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口罩。
1910年,中國哈爾濱爆發東北鼠疫,時任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醫生發明了「伍氏口罩」。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達到新高潮,一場「非典」幾乎令口罩一度脫銷,各大葯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爭相搶購口罩。
2009年,在繼2004年的「禽流感」之後,「甲型H1N1流感」讓口罩大軍再一次出現在全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鏡頭前。
2013年PM2.5空氣危害概念的出現,引發公眾對空氣污染問題的重視,使得口罩等防護用品在霧霾天氣期間甚為暢銷。
2020年2月7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30餘名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利用醫用包裝無紡布、器械用吸水紙、N95熔噴過濾布等材料動手製作口罩。
2021年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在出口的主要防疫物資中,中國口罩出口2242億只,相當於為中國以外的全球每個人提供了近40隻口罩。
質量監管:
2021年2月11日消息。為保障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春節前夕,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和國家葯監局四部門聯合發文,對深入推進口罩質量監管進行了再部署、再加強,要求各地堅持監管和服務並重,強化生產源頭控制,注重流通領域監督檢查,對制售假冒偽劣口罩等違法行為露頭就打,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加強口罩質量幫扶,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促進口罩質量提升。
四部門要求各地高度重視,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採取有力措施,為人民群眾提供防疫用品安全保障,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分類:
適合不同場景(2張)
N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無時限
R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及汗油性懸浮顆粒時限八小時
P系列:防護非油性懸浮顆粒及汗油性懸浮顆粒無時限
有些顆粒物的載體是有油性時,而這些物質附在靜電無紡布上會降低電性,使細小粉塵穿透,因此對於防含油氣溶膠的濾料要經過特殊的靜電處理,以達到防細小粉塵的目的。所以每系列又劃分出了3個水平:95%、99%、99.97%(即簡稱為95、99、100),所以共有9小類濾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口罩
Ⅲ 口罩是誰發明的
口罩是法國的化學家德羅齊爾發明,早期口罩多用於化學實驗室。
13世紀初,口罩只出現於中國宮廷。侍者為防止自己的氣息傳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種蠶絲與黃金線織成的巾做成口罩19世紀末,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
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為空氣過濾式口罩和供氣式口罩。平面口罩分為:棉布口罩、無紡布口罩、高分子材料口罩、活性炭粉濾芯口罩、活性炭纖維氈墊口罩。
(3)德國口罩哪裡來擴展閱讀:
口罩使用注意事項:
口罩應該堅持每天清洗和消毒,不論是紗布口罩還是空氣過濾面罩都可以用加熱的辦法進行消毒。具體做法是:
1、清洗。先用溫水和肥皂輕輕地揉搓紗布口罩,碗形面罩可以用軟刷蘸洗滌劑輕輕刷凈,然後用清水洗干凈。請注意,千萬不要用力揉搓,因為如果紗布的經緯間隙過大就失去了防阻飛沫的作用。
2、消毒。將洗干凈的口罩放在2%的過氧乙酸溶液中浸泡30分鍾或在開水裡煮20分鍾或放在蒸鍋里蒸15分鍾,然後晾乾備用。這種方法適用於紗布口罩和碗形面罩。
3、檢查。再次使用前,應該仔細檢查口罩和面罩是否仍然完好,對於紗布口罩和面罩都可以採取透光檢查法,即拿到燈前照看,看看有沒有明顯的光點,中間部分與邊緣部分透光率是不是一致,如果有疑問就要更換新的。
4、換新。不論怎樣,面罩和口罩在清洗3至7次以後一般就要更新,質量特別好的口罩可以清洗10次。活性炭吸附式口罩要注意定期更換活性炭夾層,如果活性炭夾層是不可更換的,用過7至14天就要更換,這種口罩是不能清洗後再重復使用的。
Ⅳ comfort口罩哪個國家的
德國。comfort口罩是來自德國的一款口罩,其符合進口標准,採用柔軟的聚丙烯無紡布製成,無皮膚刺激,無過敏,內置可調鼻片,可以使口罩與面部更加貼合。
Ⅳ 口罩的來歷簡介
古時候, 當人們遇到異味和粉塵時, 只知道用手或袖子捂住口鼻, 如《禮疏》記載: 「掩口, 恐氣觸。」《孟子·離婁》記載 :「西子家不潔, 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由於用手或袖捂鼻子很不衛生, 也不方便做事情。於是, 就有人用一塊絹布來蒙口鼻。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 記述了他在中國生活17年的見聞。其中有一處描寫道: 「在元朝宮殿里, 獻食的人, 皆用絹布蒙口鼻, 俾其氣息, 不觸飲食之物。」 這樣蒙口鼻的絹布, 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897年, 德國人美得奇向人們介紹, 用紗布包口鼻可以防止細菌侵入。此後, 有人做了一種六層紗布的口罩, 縫在衣領上。使用時, 翻過來即可罩住口鼻。但是, 這種口罩得一直要用手按住, 很不方便。於是, 有人採用帶子將口罩系在耳朵上, 這就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口罩了。
Ⅵ 口罩是誰發明的
口罩是伍連德發明的。
1910年一場震驚世界的瘟疫,從貝加爾湖向南傳播到我國東北地區,伍連德被任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為了防止疫情,他設計了一種用雙層紗布製作的口罩,以此阻止細菌的傳播,從而快速的阻止了瘟疫的蔓延。
這種在當時被廣為應用的口罩,被命名為「伍氏口罩"。憑借著口罩和其他一系列舉措,他僅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鼠疫,伍連德從此名揚天下。
注意事項
使用時長
從人的生理結構來看,由於人的鼻腔黏膜血液循環非常旺盛,鼻腔里的通道又很曲折,鼻毛構起一道過濾的「屏障」。
當空氣吸入鼻孔時,氣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旋渦,使吸入鼻腔的氣流得到加溫。有人測試表明,在將零下7℃的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其氣流已被加溫至28.8℃,這就非常接近於人體的溫度。如果長期戴口罩,會使鼻黏膜變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長期戴口罩。
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環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當然,在野外行走,為抵禦風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氣污染的環境中活動,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時間不宜過長。此外,在流感流行季節,去可能存在大量病原菌的公共場所,也該戴上口罩。戴口罩只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方法之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