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期間德國為什麼出了那麼多傑出的科學家
1. 發達的經濟,雄厚的科技基礎。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2. 國家十分重視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英法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有廣大殖民地。即使不發展科技也照樣能在殖民地賺取很多錢,客觀上限制了它們的進步。蘇聯就不說了,計劃經濟,無前途。至於日本,明治維新時還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而且起步晚,很難有大的起色。而德國則完全不同,因為只有發展科技,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勝出。
3. 嚴謹的作風,勤勞的天性,追求卓越的精神。德國人偏愛生產高檔且很貴的東西,比如賓士寶馬和虎王坦克。
4. 德國智商普遍比較高,據研究,德國人智商約107,東亞國家106,而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只有90—100左右。
5.高效有為的政府。無論是威廉時代還是希特勒時代。領導集團都十分注重與時俱進。敢於大膽引入新的科技新的思想。
6. 在戰爭在准備上十分充分,在新武器的研製上不遺餘力。
7. 尊重個人研究成果,德國很早就實行了專利保護法。
8. 德國自然人才輩出,但要說在美國和蘇聯的核心科學家都是德國的就未免過於誇張了。
② 二戰後納粹德國的 科學家去哪兒了
二戰前德國是被美國扶持去偷襲蘇聯的
二戰爆發前美國資本確實為納粹德國提供了大量資金技術。
1924年到1933年,通過華爾街的國際財團經手流入德國的貸款總額為330億馬克,其中的最大三筆款項,分別建立和幫助了三家大工業卡特爾(一種壟斷形式)。這三家卡特爾分別是德國通用電力(A.E.G),聯合鋼鐵,I.G.法本,它們分別控制了電力、鋼鐵和化工行業,把握了德國的工業命脈。到1937年,聯合鋼鐵和IG法本生產的爆炸物加起來佔全國總量的95%,著名的克虜伯軍火公司也在它們控制之下。這個不僅得益於美國貸款,還有美國的技術。
華爾街還通過所控制的德國寡頭企業向希特勒的競選提供了支持。希特勒上台後,1933年8月,美國銀行協會同德國就貸款問題進行談判。美國銀行同意德國延期償還以前的貸款,並且保證今後美國在德國的資本和產業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國使用,並用此來興建新的軍事企業或者改建原來的軍工企業。
從1933年到1939年,在德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准備的6年時間里,杜邦財團與化學公司、洛克菲勒財團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財團及它控制的電報電話公司、福特汽車公司(亨利福特本人由於與納粹的合作還得到了十字鷹徽勛章)爭先恐後跟德國簽下了巨額的戰略原料和軍工項目的訂單。僅僅飛機一項,1934年8個月中美國對德國的出口數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間,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機構中營業的美國公司超過60家。
在技術輸出貿易上也毫不含糊,杜邦公司通過I.G.法本把氯丁橡膠和飛機防爆劑的技術賣給德國;坦克潤滑油的技術是從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發展空軍的重要幫助來自於美孚在德國設立的一家飛機專用汽油廠;電報電話公司參加了德國新型飛機的研製。後來在戰爭中,連美國的海軍部長都承認是美國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進的飛機發動機。
③ 二戰後有德國科學家來中國嗎
沒有吧,
因為是分區佔領,好點的科學家都被美國蘇聯瓜分,另外,德國戰敗之前,通過中立國和潛艇,也疏散過一部分科學家逃亡南美比較親德的國家
④ 二戰有哪些著名的德國科學家幫助德國
奧托·哈恩Otto Hahn (1879~1968)
德國的傑出科學家,以研究元素同位素和放射化學著稱。
魏茨澤克(Carl Friedrich von Weizs cker,1912—)
德國物理學家、哲學家、天文學家。1912年6月26日生於基爾。1946年為格丁根大學理論物理學名譽教授。1937年提出恆星能源的機理。1944年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旋渦說。
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1912年——1977年)
德國工程師,在火箭技術和太空探測等方面都有光輝的成就。他先後為著名的V-1�1�0V-2火箭的誕生�1�0美國第一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貢獻,而美國太空梭的研製也是自他手中發端。
奧博特
1894年6月25日,奧博特生於羅馬尼亞的赫爾曼施塔。在第一次打戰服兵役時,奧博特就專注於宇航基礎理論的研究。1922年,奧博特提出空間火箭和脫離地球引力的方法。布勞恩的導師,參加V2導彈的研製。
⑤ 那位朋友可以告訴二戰中為德國研製V-1,V-2導彈的科學家的生平簡介及其貢獻
V2導彈之父----馮•布勞恩
韋納•馮•布勞恩(1912年——1977年),德國工程師,在火箭技術和太空探測等方面都有光輝的成就。他先後為著名的V-1、V-2火箭的誕生、美國第一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貢獻,而美國太空梭的研製也是自他手中發端。
1912年3月23日,韋納•馮•布勞恩出生於德國維爾西茨的一個貴族家庭,後隨全家移居柏林。馮•布勞恩的母親是一位出色的業余天文學愛好者。她循循善誘地培養小韋納的好奇心。她送給兒子的一架望遠鏡,激發了布勞恩對宇宙空間的興趣,成了一個大科學家成長歷程的開端。學生時代的韋納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探險精神。13歲時,他在柏林豪華的使館區進行了他的第一次火箭實驗,也因此被警察抓住,但這並未影響年輕的韋納對火箭發射的興趣。他的好奇心使他不斷地實驗自製火箭。然而也因此耽誤了復習功課,使他在一次考試中,數學、物理都不及格。一天,韋納讀到一本名為《通向星際空間之路》的書,正是這本書,使他毫不猶豫地選定了自己的終身事業:為人類征服宇宙空間貢獻一切力量。也正是這個遠大的理想,使頑皮的韋納開始專心刻苦地學習數學、物理等一切有助於達到目標的功課。不久,他便成了班上功課最好的學生。後來,他考入了夏洛滕堡工學院,再後來,布勞恩轉入柏林大學繼續學習,同時在那裡建立起了自己的實驗小組。1934年,這位22歲的學生科學家以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他寫的畢業論文論述了液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理論和實驗的各個方面。柏林大學把這篇論文評為最高等級——特優。這雖只是一篇畢業論文,但它對航天事業的發展意義重大。甚至在大約30年後,德國宇宙飛行協會還將該文作為其正式期刊的特刊重新出版。就這樣,馮•布勞恩為自己的學生時代畫上了一個閃光的句號,並開始迎接嶄新的工作歷程。
飛向宇宙是布勞恩畢生的理想。他為之所做的第一步努力就是研製大功率的液體推進劑V-2型火箭。工程是巨大的,難題堆積如山,亟待解決。馮•布勞恩以其對獨創性工程的巨大熱情,領導他的技術班子,最終使V-2成為現實。V-2誕生的意義可以與航空領域內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相提並論。
[編輯本段]
二戰後
二次大戰後期,德國納粹的V2火箭呼嘯飛越英倫海峽轟炸倫敦,雖然V2對英國的實質損害不大,但是不像V1導彈可攔截因此對英國的社會人心造成莫大影響。大戰一結束,美俄雙方都急著要掌握德國的火箭技術,但是按照雅爾塔密約,V2火箭生產工廠的主要所在地皮納蒙劃給了蘇俄託管,美國心有不甘,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美軍組成了一個突擊隊下令緊急展開一項代號「回紋針」的任務。在1945年5月22日到5月31日的10天之內,美軍挺進巴伐利亞區並佔領當地,動用了300節火車車廂和13艘輪船,把近百枚的V2火箭以及相關的一切設備和半成品搶運一空,蘇軍在第二天的6月1日抵達的時候,只看到一座座空盪盪的工廠。
美國雖然獲得了許多V2的半成品和製造設備,但最可貴的是美國情報單位成功地說服了包括德國軍方火箭計劃負責人瓦爾德·多恩伯格中將及開發團隊核心馮·布勞恩博士與相關的126位研究團隊成員前往美國,並分別安置在德州的福特布里斯的火箭研究小組以及新墨西哥新建的白沙導彈試驗場。1945年9月,馮·布勞恩抵達美國,時年33歲,自此以後美國的火箭工業和太空發展就扶搖直上。除了軍事用途,V2 火箭在研究高層大氣和電離層,以及對地球表面拍照等科學課題上也非常有用。
1946年,美國海軍實驗室發射了一枚V2火箭,射到數百公里的高空,用來觀測來自太陽的紫外線,這也是V2火箭第一次應用在太空研究,從此開啟了太空科學的新頁。此外V2火箭亦用來當作載人飛行試驗載具,並搭載過猴子一類的小動物升空。
⑥ 德國科學家名單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擁有著全球能力最強的科學家。其軍工水平也遠在美國之上,希特勒為了實現自己瘋狂的戰爭理想,更是命手下科學家們研製出了各種各樣先進的武器裝備。 曾有人說過,猶太人與中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但希特勒卻偏偏是一個強烈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二戰開始後,一些猶太科學家秘密逃往美國,而美國當然也欣然接受。大批德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到來,讓美國意識到了比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東西——德國的科技人才。 至此,美國開始發動一切力量「搶奪」德國的先進科學家。上世紀1945年三月,美軍攻入了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畔的重工業城市——科隆。在當地的大學中,美軍的情報人員竟然在一間不起眼的廁所中,發現了丟棄在下水道里的一份神秘資料。 這份資料上不僅記錄了德國正在研究的最新軍工技術,還包括當時德國近1500名先進科學家的名單。 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拿到名單後的美軍,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便逐步控制了這些德國科學家。二戰結束後,美國更是挖走了超過1500名先進的德國科學家。而這些科學家們,也不出所望的為美國創造了巨大的科技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