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中,英國是如何有效應對德軍空襲的
一方面,英軍用飛機裝載探照燈配合地面探照燈部隊為戰斗機照明,並在德機來襲方向大量施放阻攔氣球;另一方面,以無線電干擾德國空軍的夜間導航設備,破壞德機投彈命中率。他們還及時研製出了炮瞄雷達、戰斗機夜航設備和機載雷達系統等一批新武器裝備。
到1941年後,英國的「伯倫翰式」夜間戰斗機和「勇士」式戰斗機都裝備了名為「AI」的機載雷達。這種雷達能夠使飛行員發現數英里以外的敵機,並根據雷達信號的引導追擊幾乎是毫無防禦的德國轟炸機。
英國還將雷達用於防空炮火。10月份開始裝備高射炮指揮射擊的雷達,12月份將雷達裝備了探照燈射束。與此同時,英國的高射炮數量也增加到2400門,其中重高射炮1400門,輕高射炮650門。英國電子技術的發明和改進大大增強了防空炮火的威力。在德國夜襲開始後的最初4個月里,英國高射炮隊一共擊落約70架德國飛機;到1941年5月時,僅頭2個星期,就擊落敵機70餘架。
所有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納粹空軍的猖獗行動,從而減小了倫敦和其他大城市的損失。
B. 當年二戰後期英國是怎麼擊敗德國的「狼群戰術」的
所謂的狼群戰術也是無限制潛艇戰的一種,集合大量潛艇不斷的襲擊商船來消弱其海上運輸能力,最終讓英國缺乏補給導致國家被拖垮.
而導致其失敗的原因也有很多.
德國初期手上能用於遠洋作戰的潛艇數量遠遠不夠,無法形成狼群,鄧尼茨認為要做到徹底封鎖英倫三島起碼要准備300艘以上的潛艇,但二戰剛打響時德國手上僅僅才57艘潛艇,而能用於遠洋作戰的潛艇就更少.
德國無法奪取英國本土乃至近海岸的制空權,導致空軍無法支援潛艇作戰,英國卻可以派遣反潛飛機搜索潛艇,給德國潛艇獵殺運輸船進一步增加了困難,而德國水面艦隊也因為實力不夠強大,無法正面對抗英國海軍,德國潛艇狼群孤立無援,作戰難度大大提升.
隨著英國不斷加強反潛 護航力度以及美國的參戰,德國潛艇面臨空前巨大的壓力,一方面英美開足馬力大量製造運輸船來補充損失,打掉的運輸船沒有新造的多那就拖不垮英國,另一方面英美反潛護航實力的提升也讓德國潛艇蒙受巨大損失,德國在大西洋投入的1160艘潛艇中有780艘都被擊沉.
德國海軍當初之所以採取以潛艇為主的狼群戰術,終究是因為其海軍實力不夠只能採取劍走偏鋒的方式來應戰.一戰的失敗導致德國海軍瀕臨毀滅,想要在短時間內重建強大的水面艦隊是不可能的,只有潛艇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成型,然而面對英美這種海軍強國,單純的依靠潛艇戰還是敵不過全方位強大的海空力量.
C. 二戰時期,英國是如何准備與德國對戰的
英國前後兩任本土軍陸軍總司令艾恩賽德將軍和艾倫•布魯克將軍,指揮部隊在島山構築堅固的防線,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鋼筋混凝土掩體,還組建了直接打擊登陸敵軍的機動部隊。7月,羅斯福總統不顧許多人的激烈反對,給英國運來了50萬支步槍,8萬挺機槍,1億3千萬發子彈,900門75毫米的大炮,100萬發炮彈以及炸彈、烈性炸葯和無煙火葯。這些物資幾乎把美國軍火庫的家底搬空了。丘吉爾立即指示以「有計劃的軍事行動」組織分運,並立即發放給近100萬國民自衛軍。英國人本來准備用乾草叉和連枷來對付德軍,現在有了武器彈葯,更感覺自己不可戰勝。
比弗布魯克在飛機生產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績,「噴火式」和「旋風式」戰斗機從大撤退時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後備飛機從36架增加到289架。海軍也把大部分驅逐艦從執行護航任務中調回來對付德軍入侵。為了避免「打另一場戰爭的危險」,丘吉爾還不顧中國等國家抗日戰爭的需要,宣布關閉緬甸通道3個月。這一姑息日本的行動,實際上為英國後來在東南亞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丘吉爾對可能遭入侵的地區進行了一系列視察,在肯特郡和蘇塞克斯郡觀看了軍事演習,在哈里奇和多佛爾視察了防禦工事。他還到東北沿海一帶視察,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士氣。
丘吉爾還藉助於廣播,利用其前任從未用過的方式直接向全國軍民發表演說,以堅強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激發大家的戰斗勇氣。據估計,全國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聽了他於7月14日發表的廣播講話並被感動。
D. 二戰時,英國怎樣用海鷗對付德國的海狼戰術
由於被擊沉的船隻不斷增多,英國人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對付德國潛艇,如大力加強護
航運輸體系,實行新的繞道航行辦法,積極研製聲納等等。此時,這位英軍潛艇司令忽發奇
想:難道不能用這些海鷗來發現德國潛艇嗎?
於是,英軍開始用己方的潛艇經常性地在水下向海面施放海鷗喜愛的食物,引誘海鷗前
來聚餐,經過多次重復,海鷗們便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一看見水下潛艇的黑影,就把
它當作進食的信號,一齊圍攏過來,緊隨潛艇貼近海面盤旋。
從此,每當德軍潛艇在水下航行時,成群結隊的海鷗便緊追不舍,為英國海軍反潛部隊
指示目標。當德國的「海狼」剛浮上水面時,已作好戰斗准備的英國反潛部隊便靠近了它
們,使德國潛艇遭到猝不及防的攻擊,損失慘重。英國反潛部隊自從有了海鷗「偵察兵」指
示目標後,大大提高了反潛作戰的效率,英國及其盟國運輸艦船的損失也大為減少。
E.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單挑」德國,勝負會怎麼樣
2樓說的好,歷史不存在假設。但是我們愣是假設的話,假設別的國家都不管,假設德國也不打蘇聯了,只打英國-----那麼1樓就說錯了。德國肯定會攻下英國本土。
德國水面艦隊是不比英國,但是德國的近千艘潛艇會吃掉英國的物資船,英國拿什麼造武器?要不是美國支援英國驅逐艦,英國艦隊忙不過來四處分兵也得被德國狼群一掃光。德國空軍轟炸英國,雖然英國有雷達預警,英國戰斗機造成了德國空軍不小損失,但總的來看英國空軍只有招架之功。要不是希特勒戰略上的失誤,放棄轟炸英國戰斗機機場和工廠轉而猛揍倫敦(因為不列顛空戰期間英國曾派81架轟炸機夜襲柏林,惹惱了希特勒),英國戰斗機部隊早就窒息了。假如不再和別的國家開戰,希特勒不管有沒有這次失誤都能憑借龐大的空中力量(動輒動用上千架轟炸機轟炸英國,戈林親自指揮的幾次每次還都有600架左右戰斗機護航,德國在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一線集中了3000多架轟炸機和戰斗機,總數是英國本土上的4倍多)消滅了英國戰斗機部隊,英國失去了制空權,自然制海權也就沒了,德國空軍會把英國艦隊送進海底。英國航空母艦上那幾架老掉牙的雙翼「劍魚」式古董魚雷機在面對鋪天蓋地的德國戰斗機時能有什麼作用?
取得制海權,德國就可以把世界第一的陸軍部隊運上英倫三島,到時候,英國玩完。
不過要是不佔領法國、盧荷比,德國和英國因為接的太遠,誰也「挑」不著誰,因為除了艦隊誰的空軍都夠不著打對方,包括英國的蚊、蘭開斯特,德國的斯圖卡,容克什麼的。德國水面艦隊不是英國的對手,英國的潛艇部隊又太弱,德國艦隊不敢去英國近海,當然,英國艦隊可以在外海把德國艦隊轟回家,但在岸基空軍保護下,英國艦隊也不敢到德國近海,還得處處提防無處不在的德國潛艇。因為德國潛艇曾經跑道英國軍港擊沉皇家橡樹戰列艦、無敵號航母、鷹號航母等好些大艦。
F. 二戰中英國如何的反抗
1.首先在本土反擊德國的空襲
2.與美國組成英美聯軍,直接在非洲與義大利、德國作戰
3.和美軍一起諾曼底登陸,參與歐洲大陸的作戰
G. 英國在二戰為什麼能夠最後戰勝德國
在一個優秀的民主制度下,各個行業各個級別的每個崗位上都是本行業選出來的最優秀的人才,因為首相是民選的,他不擔心政變,不需要把絕大多數精力花在權鬥上,可以任人唯賢。在德軍這一邊不斷看到的就是希特勒一次次犯下戰略錯誤,而在英軍這邊,從首相、統帥一級級往下,一直到前線指揮官和工程師,到處都是人才濟濟,各盡其才,每個人都能創造出力所能及的奇跡。
當年德軍合圍敦刻爾克時英國議會裡面還在吵吵嚷嚷爭論不休的這段歷史,充分體現了民主體制在某些人眼裡看來的最大弱點,就是它反應慢,難以形成合力。但這其實恰恰是它的優勢。在這非常充分的討論里,全社會每一個階層每一個團體的代表都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反對任何自己不同意的提案。這樣一來,一旦通過一項議案,全社會必定全力以赴地擁護和執行。當初那些投票反對的人也會全心全意地去執行,因為他們知道議案的通過是因為多數人支持,所以是一個公平的結果,這項決議自己是少數反對派,另一項決議自己就可能是多數支持者之一,作為民主社會的一員,最基本的責任就是去全力以赴地執行公平通過的決議。所以,一旦英國議會通過丘吉爾戰斗到底的提案,英國人民就立即抱成一團,各盡其才,發出驚人的爆發力。
這就是英國可以以劣勢兵力戰勝德國的根本原因。
H. 二戰時期英國民眾是怎樣備戰德國進攻的,4
進行普遍性軍訓和戰爭動員,一切為了戰爭服務;
生活必需品,實行配給制;
成立大量的志願團體,輔助戰爭;
用油漆將所有指路牌塗掉;
報紙和廣播必須經過情報部門審查後,才能發行和播出;
清查間諜;
無論是民眾還是消防員,個個堅守自己的崗位;
倫敦等城市,施行嚴格的夜間燈火管制;
壯年男子都進行兵役登記,隨時准備上戰場,有經驗的水手和船長隨時被政府僱用,開動被政府徵用的商船為帝國運送物資;
I. 英國二戰對抗德國是如何反敗為勝的
1、英國二戰期間,本土只是遭受轟炸,未曾有地面部隊入侵。所以戰敗這個定義不準確。
2、英國反敗為勝主要是不列顛空戰。熟悉的人都知道,德意志斯圖卡俯沖攻擊機和一些戰斗機本就不是英國飛機的對手。況且德國本身也沒能堅持針對英國機場等軍事目標持續打擊,再況且德國是跨海作戰,很多飛機過了英吉利海峽就已經油料不足。
3、德國最終對於英國有兩次不太光彩的失敗。一次是不列顛空戰的被迫停止,一次是俾斯麥最終被擊沉。
J. 二戰時英國和德國打過嗎
打過,二戰時英國和德國交手的戰役有不列顛之戰、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敦刻爾克大撤退等。
1、不列顛之戰
不列顛之戰(Battle of Britai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動的大規模空戰。
而這次戰爭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空戰,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包括同屬英聯邦的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的空勤人員也投入英軍;
許多被納粹德國佔領的國家的流亡政府,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撤至英國的空軍,也加入了保衛英國的行列;
當時屬於中立的美國也有志願者組成了「飛鷹中隊」(Eagle Squadrons)與英國並肩作戰。同屬軸心國的義大利,則派出「空軍軍團」(Corpo Aereo Italiano)與德國空軍一起戰斗。
戰爭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國的失敗告終,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軍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開始制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2、阿拉曼戰役
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德國司令埃爾溫·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這場戰爭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致使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王國欲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佔有戰略資源豐富的中東的希望破滅。
這場戰役結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阿拉曼戰役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與瓜島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3、西西里登陸
西西里登陸開始於1943年7月9日晚上,而以盟軍獲勝於8月17日結束。登陸西西里島的行動代號為哈士奇,被視為進攻義大利的行動之一。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規模登陸行動之一。
從軍事策略上,進攻西西里的行動達到盟軍策劃者之目的,從島上消滅軸心國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及令義大利首相貝尼托·墨索里尼下台。此行動為後來進攻義大利揭開序幕。
1943年7月9日深夜,盟軍以空降登陸開始了西西里戰役。由於希特勒在判斷盟軍登陸地點時嚴重錯誤,德軍裝甲師的反擊被盟軍粉碎,意軍幾乎未加抵抗便倉皇撤退,海岸防線很快被摧毀。
美軍部隊和英軍部隊先後進入墨西拿,佔領全島。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宣告結束。西西里島戰役是盟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在敵領土上實施的一次重要戰役。
盟軍不僅在軍事上獲取了直接進攻義大利的跳板,而且在政治上強烈震撼了已經動搖的義大利政府,導致墨索里尼垮台和義大利投降,為盟軍打開從南部登陸歐洲的大門。
軸心國共傷亡29000人及有140000人被俘(主要是義大利士兵,據盟軍的記錄來看其實有不少人是主動逃離戰線,而不是被迫投降的)。
美軍共有2237人陣亡及6544人受傷及被俘;英軍共有2721人陣亡及10122人受傷及被俘;加拿大軍共有562人死亡及748人受傷及被俘。
很多美軍及全部加拿大軍第一次參戰。軸心國成功從西西里撤出超過100000人及100000輛車輛,而面對盟軍巨大之海空優勢,這是十分驚人的成功。
4、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英語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
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
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辟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
5、敦刻爾克大撤退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實力。
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志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被德國佔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列顛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諾曼底登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拉曼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敦刻爾克大撤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西里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