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的孩子怎麼樣

德國人的孩子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5-17 13:03:47

A. 寧可少工作也要帶娃,德國人究竟有多重視育兒

我有兩個學生在德國留學,對德國人的重視教育的情節非常佩服,經常給我講,我現整理如下:

我的學生說,有了小孩的家庭,父母把陪伴孩子就放在了第一位,工作僅限於上班時間,下班時間絕不再工作,他們和孩子一起的教育有玩游戲、整理房間、冬天在公共區域鏟雪等。

在學校里,小孩學習的功課都是以實踐為主的,都需要上述精神。

B. 二戰德國戰敗後,被「生命之泉」培養的孩子最後結局如何

這些孩子最後都被寄養在軍官家裡,並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在生命之泉計劃中,產生了非常多的嬰兒這些嬰兒多數是被寄養在德國軍官的家裡,但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誰,親生父親是誰,雖然德國專家認為他們是純中的雅利安人,但是事實上並不是。

可以說這些培養的嬰兒在當時受到待遇都非常好,他們吃的東西用的東西都是非常好,都被寄養在上流社會的家庭中。他們擁有最好的教育他們吃的東西也非常好,就是為了以後成為軍人以後,有更強大的戰鬥力。

C. 中國爸爸和德國人生的孩子長什麼樣

現在不同的國家因為文化碰鬧的互相吸引力會出現越來越多異國的交流,而且不同國家和種族的人結婚的事例也變得非常普遍。因為有著各種文化和溝通的傳承,在婚姻中反而會能夠更加體諒互補,隨之而來的混血兒也越來越多。
提起混血兒人們想到的都是大眼睛、白皮膚,往往感覺混血兒要比一國血統的孩子長得更為標志。來看看幾個混血家庭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混血兒一直都是處於顏值頂峰呢?

擁有五國混血的斯諾德格拉斯一家
爸爸是標準的美國人,但是直系家族中有德國和愛爾蘭的混血基因。媽媽雖然是中國人,但是直系親屬中卻是中國和韓國的混血基因。這一家五口可謂是集齊了多個國家的基因,夫妻兩個人育有三個孩子。但是三個孩子的長相各不相同,不過可以看出兩個女兒的顏值要比哥哥略勝一籌。

同樣是擁有五國混血的瓦爾特一家
這個家庭也是來自美國,笑敏罩但是爸爸的家族中可謂十分優秀,有著德國、法國和西班牙血統,看的出來爸爸也繼承了白種人的基因。而媽媽是非洲和印第安的混血基因。夫妻倆現在育有一個孩子,不過孩子看的出來爸爸的三國混血基因是佔了「上風」的,孩子的顏值和皮膚和爸爸如出一轍,和媽媽的對比還是很明顯的。
7國混血的詹姆士一家
不得不說說這個「王者」家庭了。這個家庭中的爸爸是擁有中國、德國、荷蘭和菲律賓四國混血基因的血統。而媽媽是擁有日本、英國和法國三國混血基因的血統。而他們的孩子可謂是集齊了7國血統妥妥的混血兒。看得出來他們的女兒顏值比較可人,小小年紀擁有的氣場也是很強大呢。
為什麼混血兒普遍比較好看呢?
1、多國的基因互相結合,能遺傳給孩子的選擇性較多
如果是一個國家的基因的話,能遺傳給孩子的選擇性大都是雷同的,所以孩子的長相也就只能是中合父母的長相。但是多國混血基因的話遺傳給孩子的選擇性較多,因為各種基因都在父母體內存在著,所以混血的孩子顏值也就能更勝一籌了。
2、因為地域不同,父母身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尤其是作為國外混血兒的顏值要更為明顯好看,因為外國人的五官本身就生得比較立體,而且白種人的基因是更為明顯的,如果是體內有白種人的基因,那麼出生後的孩子皮膚上就已經完勝了,顏值更是不在話下的。
除了顏值之外在別的方面混血兒也同樣具有先天優勢嗎?
1、混血兒的顏值是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的
因為每個地區和國家都會有一些當地的特徵,長相也是一樣,所以說混血兒的顏值是集合了多個地方的特色,這就可以作為一個先天優勢。但是這並不代表先天占據了一切,後天的保養也是有著一定明顯優勢的,所以不是混血兒的話也不代表顏值都不好看。
2、混血兒其他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混血兒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是具有一定優勢的,比如說現在孩子初學英語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困難,如果是作為中英混血的話那麼孩子在語言方面就具有先天優勢了。因為夫妻雙方來自不同的國家,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拿判是能夠互補的。
作為混血兒有優勢但是也會有劣勢,因為家庭教育會出現多種方式,很有可能導致混血兒性格比較偏激等。所以說凡事都會有兩面性的,不能一概而論。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D. 德國的教育有什麼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嗎

德國,世界上唯一一個把教養兒童寫進憲法的國家。不是我們崇洋媚外,而是德國的教育確實值得推崇。

結語

贏在起跑線,真的就是勝利嗎?看起來並不是,多少早早被沉重課業壓垮了笑臉的孩子最後厭倦了學習?為什麼不嘗試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呢?讓孩子在無憂無慮中自己探索學習,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E. 德國人承包了諾貝爾一半的獎,德國有哪些育兒方式呢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後的德裔)獲得諾貝爾將的人數接近諾貝爾獎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承包了諾貝爾一半的獎,全球60多億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另一半。

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育兒教育,看看德國的育兒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幼兒園重視實踐

對於一個德國孩子而言,他們將在幼兒園中度過4000個小時,一般來說孩子會做很多與社會實踐相關的活動,比如說參觀警察局,了解如何報警,警察是做什麼的,參觀郵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從家裡寄到全球各地的,去市場,拿著錢學習如何買東西,去花圃,圖書館,去商場,去採摘。

一個孩子長到了6歲,就能自己去商場,自己整理東西,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時間,自己找警察,生活能力已經非常強了。

對於德國人來說,過早的開發智力是並不提倡的,提早學到的書本知識其實並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多時候,贏的意識是家長的虛榮心在起作用。

德國甚至禁止對孩子提早開發智力,留給孩子更多成長和想像的空間,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在幼兒園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畫畫,拼圖,讀書,老師會幫正在工作的同學完成自己的項目,然後讓其他小朋友學會安靜等待。

3. 父母敢放手

當孩子會走路了之後,父母就會放手讓孩子去體會周圍的環境,不會頻繁對孩子說“no”,因為每一次說不都是對孩子的打擾,做父母要敢於放手。

規矩要提前做好,預防提前做到,孩子要做的就是遵守規矩然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安全的范圍內,只要孩子沒有安全危險發生,家長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好好玩耍。

4.培養專注力,正常環境即可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專注力,會特意給他們創造一個沒有聲音沒有打擾的環境,其實大可不必,正常的生活環境就可以了。

不管是孩子寫作業還是睡覺,父母該做什麼做什麼,只要不特別大聲就行。德國父母一般就是不打擾孩子,讓他們專注就夠了。

有的時候越從形式上強調,越對孩子的專注是一種打擾和限制。

孩子在幼年階段,家庭和幼兒園教會他們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獨處,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承擔責任,獨立解決問題。

F. 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是「德國」

每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都會有一定的比例與規定,而有一個國家在全歐洲乃至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那麼您知道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是哪裡嗎,人口出生率低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下面不妨快來了解看看吧!

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國家是「 德國

德國(2005年時為千分之8.33)
德國的出生率已經低於日本,成為全歐洲乃至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撰寫報告的作者警告稱,這種狀況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
研究人員稱,女性參與勞動將成為德國未來經濟的關鍵。據德國BDO設計師事務所和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數據,德國過去5年裡平均每1000位居民才會出生8.2個孩子。而日本在同一時期的出生率為每1000位居民出生8.4個孩子。
在歐洲,葡萄牙和義大利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出生率的這一數字分別為9.0和9.3。法國和英國的出生率都在每1000位居民出生12.7個孩子。與此同時,最高的出生率在非洲,尼日的出生率位列第一,達到了每1000人出生50個孩子。
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負責人Henning Voepel稱,德國下降的出生率意味著德國處於工作年齡的人群比例在2030年就會從61%下降到54%。BDO一位董事會成員Arno Probst稱:「德國的僱主們將因此面臨更高的工資成本。沒有了牢固的勞動力市場,德國將無法維持長期的經濟發展勢頭。」
專家們對德國出生率降低的原因爭執不休,同樣也對扭轉這一形勢的方法各持所見。德國擁有世界上最高的移民率,但是德國發展署也一直對海外移民持反對意見。Probst稱:「德國將需要年輕的海外勞工來填補嚴重的技術短缺。而且更多的女性將成為避免經濟問題的必要勞動力。」

德國的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德國總人口8110萬,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26人,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主要是德國人(德意志人),有少數丹麥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語。另外有721.4萬名外籍人,占人口總數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萬(2011年底數據
德國聯邦統計局網站)。居民中29.2%(2389.6萬人)信奉新教,30.2%(2465.1萬人)信奉羅馬天主教(2012年底數據)。(算命)

德國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目前人口老齡化嚴重,與此同時出生率也在不斷下降。為此, *** 積極鼓勵民眾生育,根據相關統計,德國每個孩子每月撫養費用大概在550多歐元, *** 補助殲彎就達到了184歐元,佔到三分之一。即便這樣,很多德國人還是不願意要孩子。
得益於德國健全並且運轉良好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以及優質的生活環境,德國人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而與此同時,由於受現代生活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德國人的婚齡不斷往後推遲,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
一方面,他們認為婚姻會限制自己的自由,增加很多義務,德國人對婚姻看得非常重,不會隨便結婚,也不會輕易離婚,一旦離婚就必須負擔起法律上的義務,贍養弱勢的一方,主要是女方。另一方面就是組建一個家庭經濟上的負擔,尤其是有了孩子之氏吵悶後,各種花銷很大,讓小家庭難以承受。而如果夫妻雙方都去工作,又會面臨孩子沒人照看的問題,德國幼兒園位置比較緊張,而且孩子三歲以後才能進入公立幼兒園,之前要麼父母一方留在家裡照看孩子,要麼花高價去私立幼兒園。
德國人不願意要孩碰顫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養不起。根據相關統計,一個孩子平均每月撫養費用大概在550多歐元,到18歲成人的各種必須費用加在一起,最少要花費12萬1千歐元,這對於一個普通德國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支出,一個很沉重的負擔。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那麼在沒有其他幫助的情況下將會非常困難。
其實,德國人非常喜歡孩子,但是同時他們也認為,如果自己條件不具備,尤其是在經濟方面無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優良的成長環境,那麼就不應該要孩子,否則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輕率行為,所以德國人雖然喜歡但不願意要孩子。
德國的出生率得不到保證加劇了社會老齡化的問題,比如1965年德國有132萬個孩子出生,到了2011年就只有66萬3千,出生率降低了近一半。由此可見,德國社會老齡化的形勢有多麼嚴峻。
為了緩解老齡化問題,德國 *** 不得不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將退休年齡延長到67歲,再比如提供稅務上的優惠鼓勵生育,甚至直接發放兒童撫養金。孩子從出生到18歲成人可以獲得國家提供的補助,如果是上大學一直到大學畢業,目前每個孩子每月為184歐元;而且從第三個孩子開始,孩子越多獲得的補助越高。
除此之外,為了解除年輕父母工作上的後顧之憂,近幾年德國還推出了父母補助金項目,孩子出生後除了正常的產假之外,父母還可以享受一年的育兒假,在這期間由國家按工資的67%發放生活費。同時,德國還逐漸取消了法律上一些關於孩子身份不平等的條款,例如非婚生孩子和普通孩子在福利以及入學等方面享有同樣的地位和待遇。德國前家庭部長兼任勞動部長馮德蘭女士還以身作則,共生了七八個孩子,為此還經常被德國媒體拿來當笑話講。

G. 德國教育孩子的方式與中國有何不同

德國孩子對於事物的理性反映能力在各國的同齡人當中顯得非常突出,一位久居德國的美國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實踐,也對此予以確認。例如面對雨過天晴窗外的迷人景色,正在讀書學習的一位德國少女和一位美國學生的反應會截然不同。典型的美國孩子式的作法是:情不自禁地起身跑到外面玩上一會;而德國孩子很可能就會想到:我應該先做完作業再出去玩。熱愛玩耍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為什麼德國的孩子會有如此強烈的意識來約束自己,是與他們所受到的教育分不開的。
幫助孩子培養理性的品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也像種樹一樣,需要對其悉心栽培,需要有適宜生長的土壤,在某些時候甚至還需要綁縛以實行限制。德國的孩子在學校里可以有較自由充分的空間來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但在另一方面,他們也有必須嚴格遵守的准則。如學生不上學?除非不想活!起床太晚,便面臨放棄早餐、或是遲到的選擇;忘了將臟衣服放進洗衣袋中便意味著得繼續穿臟衣服;人人都有記事本。
一、「學生不上學?除非不想活!」
曾有人問過德國的學生關於逃學的問題,那些孩子的回答是:「學生不上學?除非不想活!」在這一點上德國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只要有一個孩子不接受教育,社會將來就會多一個禍根。所以萬一真有孩子逃學,成年人看到後會對其嚴厲呵斥,警察會將他扣留,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此的態度非常嚴格,會令孩子馬上返校,而家長還要受到罰款或加稅的處分。所有這些都是讓孩子意識到,在上不上學的問題上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
德國人的教育也異常關注孩子的文明修養,他們認為孩子在行為舉止上遵守規范,不僅可以促進他們具備高雅的趣味,高尚的品德,為其日後的成功打下堅固的基石,也能為全社會創造一種團結合作的美好的人際關系,——這在德國引起了全民的重視,報名參加專門的禮儀講座、禮儀講習班的做法已經蔚然成風。
而家長從細微之處起就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個德國孩子在餐桌上都會受到嚴格的教育,盛入自己盤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由此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觀念意識,同時這又是一種磨練。比如德國人在午餐後有吃一些冰淇淋、巧克力和水果的習慣,對孩子來說很具有誘惑力,但這時父母更不會通融,前提是必須先吃完飯菜。
隨著父母對正確行為的反復訓練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時間一長成為自然,孩子就會把遵守這些規則當作自己的本分。於是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把維護公共紀律,愛護公共環境,在各種場合講究文明和秩序成為無可置疑的事情。在德國常可以看到人們在耐心地排隊等候,或是為他人、為公眾著想的舉動,全社會形成一種高度自覺、井然有序的文明道德風尚。
二、「是放棄早餐,還是遲到?」
對於孩子的獎懲,,賽里希先生的建議是,「盡管獎與罰都不宜太頻繁,但它們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我知道有一些家長常用物質獎賞來激勵孩子獲得好的成績,或是以此讓孩子做些家務事。但是這樣會使孩子前進的動力僅停留在外部獎賞上,而體會不到奮斗與創造的真正喜悅;同時他們也會產生錯覺,以為不論主動干點什麼都能得到錢的報酬。孩子必須懂得上學讀書、品學優良是為他自己,而家務活本身也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履行的職責。當然如果孩子有相當出色的表現,或是作出了如清理花園、油漆房屋等分外的貢獻時,也應當享受獎賞的快樂。可以給他們發獎金,也可以帶孩子去一個他很嚮往的地方。
對孩子的懲罰也要講究原則,否則懲罰不能令孩子心服口服,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懲罰之前應該先對孩子予以警告,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犯錯以後就一定要言出必行,而且一定要對他講清楚家長的要求和實施懲罰的原因,懲罰的開始和結束要明確,不要讓家中一整天都彌漫著怨憤的氣息。」
他們的孩子菲力克斯曾有幾次起床太晚,但隨之賽里希夫人一次巧妙的懲罰便糾正了他的錯誤,她告訴菲力克斯,自己不能開車送他去學校,「我很遺憾,但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作出選擇,是放棄你的早餐,還是想遲到。」明確適當的獎懲原則和方式是讓正直、誠實、盡職盡責等觀念深入孩子的心靈,讓它們確確實實成為他們的行為准則。
三、很遺憾,你還得繼續穿臟衣服
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下,在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熏陶下,無論是父親忠於職守的敬業精神,母親一絲不苟的勞動態度,還是老師和社會其他階層的高度職業道德感,這些都令孩子的責任意識不斷增強,並把恪守信條、盡心盡責當作一種榮譽。德國的法律上還有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茨格拉夫人教育孩子的做法很具有典型意義,「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他們不同的一舉一動能產生不同的後果,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一定會學得很有責任感的。」一次她的兒子從學校回家晚了半個小時,母親對此予以了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確地告訴孩子,「你玩的時間自然也就少了半個小時,這個時間我們可要遵守。」茨格拉夫人認為在生活細節上尤其能夠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家庭教育對此採取了很多措施,譬如讓孩子自己保管自己的儲蓄存摺,在鍛煉了孩子自我管制的能力以外,也讓他們懂得了勤儉。
茨格拉夫人承認,「有時候作父母的內心也會在愛與公平之間搖擺猶豫,但是不能因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遷就他的喜好,讓他逃避責任。於是,如果孩子忘了把自己的臟衣服放進洗衣袋中,這只能意味著他還要繼續穿臟衣服;而如果沒有按規定整理好他的書櫃,那麼面對他喜愛的電視節目,我們也只能作出很『遺憾』的決定。」
四、人人都有自己的記事本
在德國同時還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人人都有自己的記事本,甚至連家庭主婦和中小學生也不例外,德國人把近期和遠期的大大小小的約會,計劃,公事私事等生活日程都預先記錄在其中,所以有人也把德國稱作是記事本的社會,人們在作出決定之前多半會參閱一下自己的記事本。也許有的人認為按部就班的生活太過枯燥呆板,可能還有的人認為沒有必要人手一本,但是德國人卻認為這不僅可以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同時更關繫到對待生活的嚴肅態度。
德國人認為與時間形成的散亂的關系反映出其自身的雜亂無序的狀態,所以很早就會鍛煉孩子過一種有計劃的生活,孩子學習分配他的零花錢、支配他的時間,完成他的學習任務,發揮他的興趣愛好,其間形成一種井然有序的關系。而他們認定,筆記本有助於孩子更加准時、守秩序、愛清潔和准確,同時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採取一種鑒別的態度。
孩子在周密地設計自己時間,同時也就開始了對其自身的周密設計。由此可見德國人幫助孩子確立面對生活的理智觀念,並非是要把他們限制在條條框框之中,而是要讓他們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更高境界。

H. 德國人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教育問題是他們最頭疼的。而令我國家長最頭疼的就是讓孩子適應我國的應試教育,能夠看到各種試卷時都能精準作答,並且在這種選拔方式中脫穎而出。

而在這種教育觀念當中,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只是考試的工具,他們並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以,我們才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很多孩子在大學畢業之後,步入社會,卻什麼都不會,甚至連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

其實,我國父母的這種教育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們歷史的文化所導致的。而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在一方面強迫著父母這樣做,雖然這種教育觀念有很多弊端,但是他還是適用於我國社會發展的情況。只是我們要充分了解到我們固有的教育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所帶來的影響,在注重成績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在其它方面的發展。

所以,家長們不要再一味地只看孩子成績了,我們可以借鑒德國父母的這種教育觀念,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I. 德國11歲兒童在干什麼

德國是發達國家實行的是十二年制教育,即小學、初中、高中,那麼11歲的德國小孩正是在上小學的年紀。所以他們正常的上課時間應該是在學校里,而德國人又對於教育是比較開放式的,所以孩子們放假的時候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他們可以選擇踢球、過萬聖節、體驗職業等。
德國的教育是中國沒法比的,德國的孩子也比中國孩子壓力要小很多,雖然中國的學生成績是最好的,但是在創造力這一塊,比德國的孩子是要缺失很多的。

J. 德國人為什麼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德國更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閱讀習慣,動手能力,而不是知識量的積累,沒有題海練習和抄寫練習。會讓孩子參加各類運動協會,舞蹈,繪畫,音樂等才藝培訓,鼓勵獨立思考。遵循兒童教育和心理及生長發育規律。 沒有升學壓力,大學寬進嚴出。沒有中考,小學沒有入學考試。中小學無重點非重點之分,就近入學。。德國小學階段作業很少,下午沒有課,老師經常組織學生踢球、看電影、參觀博物館或到野外散步。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掌握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小學里注重培養小孩的動手能力和注重開發小孩的想像力和創意。手工課是德國小學最注重的,每家每戶每個地下室,幾乎是一個小工廠,每個家庭男主人都是「天然」的電工、鉗工、汽車修理工。 孩子到了5歲的時候,幼兒園都會給這些學前班的孩子進行一些單獨的輔導課程,學習的內容不多,主要是認識一下字母、單詞、數字等內容,目的是讓准備上學的孩子知道上學大概是個什麼樣子。輔導結束的時候也會有個測試,看看孩子是否具備上學的能力。這個測試可不像中國考孩子背唐詩,做數學題,認識多少字。這個測試不是看孩子學了多少知識,而是看是否具備上學的能力。比如,孩子能不能聽懂大人講話?會不會表達自己的意願?會不會畫個圓圈?認不認識各種顏色?能不能專注地聽老師講故事?幼兒園老師也會給孩子的行為做一個評價,比如是否能和其他孩子正常交往,是否具有自理能力,等等。孩子們還要到醫生那裡做一個檢查,證明身體發育都正常。這些東西基本就是入學測試的內容了。一般情況下,智力正常、滿6歲的孩子們都能順利入學。 在一個孩子是否能上學的考核中,德國家長和老師比較重視孩子的表達能力,德國人認為表達能力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數學能力。因為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運用語言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而復雜深奧的數學題目卻不是日常生活所必須面對的。如果一個人數學不好,也沒有關系,只要將來工作的內容不和數學打太多交道就行了。但是語言不好,和別人溝通有障礙,卻容易被別人當「傻子」看待。所以如果幼兒園老師發現某個孩子的發音不夠准確,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都會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專門的語言治療師那裡進行訓練。這種訓練是一對一的練習,語言治療師可以觀察孩子的發音,用各種方式進行糾正和強化,陪孩子閱讀,增加詞彙,創造條件讓孩子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不讓孩子在語言上「吃虧」。當然這種訓練也不需要父母掏錢,幼兒園老師推薦,兒科醫生同意,醫療保險公司就付費了。 理論上分析,生長發育規律就是教育規律。年齡越小的孩子,兩者的相關度越高,特別是在學前教育階段,應該把生長發育規律視為普遍的教育規律。但現實中大量教師缺少對孩子生長發育規律的了解。因此教師職前培養的師范教育課程體系必須做重大調整,在幼兒師范的課程體系中需要引入兒童生長發育和兒童營養的教學內容,促使未來的幼教從業人員形成科學的早期教育以及保育兒童理念,掌握必須的知識,具備必需的能力,奠定他們今後實踐的基礎。 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即教育規律還可以找到許多旁證。以數學學習為例,我國兒童的數學計算和思維能力一般優於外國孩子,國內並不是很優秀的學生,去國外讀書都會是成績很好的學生,尤其在數學方面往往可以名列前茅。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孩子數學概念發展的規律是一樣的,一般從幾何圖形的識別和歸類開始,其次是讀數、寫數。讀數和寫數開始,到進位是一個難關。我們現行教育教學體系從寫數開始,先給孩子們來個「下馬威」,然後很快進入到時間進位換算和數字貨幣換算等,由於孩子缺乏生活實踐,認知水平達不到,強制記憶很容易讓孩子有挫敗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再比如培養語言學習能力,盡管各個國家文化背景不同,文字不同,但是語言發展的規律基本趨同,掌握並運用好這些規律有利於提高語言學習的效果。兒童醫學中心兒保科的研究顯示,學中文的孩子最早了解的五十個詞彙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寶寶……這是個規律。若是違反規律,教他們其它詞彙,雖然能學但效率低,需要花成倍的時間。從詞彙分類曲線來看,孩子掌握的10個詞彙中,有7個是人物詞彙,2個是動物詞彙,1個是其他詞彙。掌握的50個詞彙中,大概有近20個物品詞彙、14個人物詞彙,其餘的是動物詞彙和其他的詞彙,這是孩子掌握詞彙的基本規律。在孩子語言學習的過程中,17-18個月是語言學習的爆發期,但因人而異,有人會提前一點,有人會推遲一點,但千萬不要期望孩子12-13個月就提前進入語言學習爆發期。在語法結構的學習過程中,當詞彙量達到80-90個時,孩子才可能說出名詞、動詞結構,才會說代詞、形容詞、名詞。比如學會說「孩子跑得很快」中的「很」字,大概要到四歲至四歲半的時候才可能。還有若詞彙量積累到40個以上,孩子會了解「和」這個連接字的涵義。詞彙量達90個以上,孩子能理解「……著」的涵義,如「凍著了」「打著了」等。若將這些生長發育中的規律很好地運用到語言教學中,語言教學效果將會大幅度提升。如果不遵循規律則要付出很大代價,如犧牲孩子的時間、快樂與興趣等。 如何認識並且運用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去設計教育活動,課程、教學改革是否能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目前缺少足夠的關注及必要的研究。從發育兒科醫生角度看,能不能通過研究發現更多的生長發育規律,而且更多地去宣傳這樣的規律?現實中醫生可能對研究更感興趣,而對其宣傳、推廣和應用研究結果則不夠用心。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的孩子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