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價跟供求關系無關,只是那些不用住房的人佔了房子的大部分資源
宏觀調控之後,房價沒跌,但市場中的房租開始下跌了。大多數城市中房價都開始出現了房價的波動,於是經濟學家們又開始忽悠「房價下跌了,買方不如租房」。房價確實與房租有著密切的關聯,但房租下跌了真的就是不能買房了嗎?
房價與租金的一般關系
市場經濟的讓銷讓國家中,特別是發達國家中,住房是一個自由供給的市場,除社會保障體系之外,買與租是完全充分的市場調節。住房的私有化率水平較低(其住房私有化率低,則是因為稅收制度與生活習慣及文化的原因所造成的)。歐洲大部分國家的住房私有化率低於50%,美國也僅為不足70%的私有化率,其市場中的購買與租賃都是處於供給與需求相對平衡的狀態下。人員與就業是無限制而充分流動的。相當一部分住房(除私人自有住房之外)由基金、機構或私人組織(包括個人)所擁有。以便向市場提供充分的公寓式出租用房源。由於大量的房屋是用於出租獲取收益,因此租金的多少與房價直接掛鉤,影響著購買與建設。
當租金回報率高時,人們會購進更多的住房用於出租,房價會在購買需求增加時上升。如果由於房價的上升使租金回報率過渡下降時,購買行為就會減斗租少,使房價上升的幅度降低或下降。當房價下降到租金回報率提升到增加購買需求時,租金又影響著房價的上升,並靠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保持上升中的相對平衡。租金影響著房價,房價影響著租金,相互制約。但是總體的房租和房價都是在一個較長的周期中保持上升的趨勢,因為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是始終保持著上升而非下降的趨勢的,人們對生活享受的追求是只會上升而不會下降的。
中國的特殊性
中國的住房情況與發達國家和市場經濟國家完全不同,重要的原因在於長達50年的住房福利性實物分配製度和以限定租金標準的公房出租為主導的非市場化供給制度的基礎。
1)中國是一個人均GDP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但長期的住房實物分配製度和房改價售房制度讓中國城鎮的住房私有化率高達80%以上,私有化住房中80%是用房改購房方式取得產權的。如果按國際上不分城市對農村的住房合並計算的住房私有化率大約會高達94%。如果在扣除大量城市中的標准租金的公房出租之後,嚴格意義上說中國根本就沒有一個市場化的租務市場,其租房市場的總量是極低的(不超過總量中的5%)。這種租金對市場中的房價的影響也是極低的。
城鎮80%以上的住房私有化率說明中國家庭的實物資產量很大,而住房二次交易的流通量和出租量較低,住房市場價出租的市場量很低。全國城鎮中擁有第二套住房的比例僅為7%,而第二套住房用於出租的量不到50%,租金對房價的影響就更低了。
如果按30%的城市家庭為低收入家庭,這部分人群中坦局的住房私有化率也高達62%,高於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水平,而租房中租用國家公房,執行標准低租金的用戶佔80%以上,還有廉租房和傳統舊私房做補充,因此租金水平與市場中的房價無關。
2)中國城鎮中市場化租金的稅務市場大部分面對流動性人口和臨時性家庭完全是一種過渡性的租務市場,而不像大多數發達國家中許多家庭幾輩子都是租房。這些租用對象以外國人、外地人和未組成家庭的年青人為主(包括租用農民住房),絕大多數是統計中有住房的家庭(而非無房戶)。因此過渡性租房的標准則與完全市場化中的常態是有差別的。涉外的出租,房子好、地點好、租金高,白領住房、經商與辦公的出租(將住房用於辦公的出租占較大比例)也會租金略高,一般用於過渡性居住的則租金略低。住房的好壞與位置差別也巨大,城鄉結合部的租金和農村農民用房的租金就會更加偏低。
由於租務市場的對象與住房質量差別太大,又幾乎是相互隔絕、各自獨立的市場供求關系,導致租金信息難以統一成為影響房價的因素。
3)中國的商品房市場是以期房銷售為主的市場(期房銷售約佔64%),因此租金對購房的反映是一種相對滯後的信息,而非當期的信息。在連續十年的租金與房價的增幅升降關系的對比曲線中,多次出現的是房租向上行時房價向下行,而房價上行時租金下行的交叉。也許期房銷售有一個實際住房投入出租和使用的時間差有關。市場中的租金隨供求關系的變化不會與期房的銷售相關,而只會與住房的實際投入使用量相關,但期房的銷售供求關系卻可能與租金的變化相關。也許租金會成為先期指數,那麼要關心的並不是今天的房租高低,而是明天或一兩年之後的房租高低,因此今天的購房是為了明天的房租(如果用於出租)。
盡管房租與房價是相互影響和波動的,但其總體的趨勢是上升的。從總量關繫上看,供不應求仍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成為主要矛盾,畢竟這個租務市場還是太小了,以自有住房為主的比例仍是市場中的主流。房子如果不是用於出租,房價的上漲仍是一個長期的發展趨勢。傳統的擁有房產佔主導地位的文化,使人們更多的仍關心著房價而非房租。
4)市場中用於出租的住房本來並不多,租房難是全國各城市的普遍現象,也因此才有了少量市場化租務市場中的高回報,但嚴厲的宏觀調控措施,特別是一系列稅收征管規定讓未來用於轉讓的住房被突然抬高的門檻擋在了交易市場之外,被動的轉化成了用於出租的產品。於是一時之間因政策的特殊壓力市場中用於出租的房源迅速增加了。如果短時間內的供給大量增加而需求基本不變時,那麼租金一定會向下的。尤其是那些被銀行貸款逼的無處逃的「房東」,在有租金比沒收入強的心理壓力下,租金市場已經被政策扭曲了,租金下降就成為短期中的必然。
但這種租務市場中的租金並不能正確的反映長期的供求關系。這種房源會在一定條件下轉換成交易的商品,而非長期的出租房源。那麼這種變化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呢?一旦發生是否會將租金的水平拉高呢?
特殊政策下的變化也許是個短期行為的表象,但購房行為則是一個長期中的持有資產和居住享受的雙重行為。既不能用國際上發達國家有完善的租務市場的慣例解釋中國的短期行為,也不能用現實短期的租金(而非長期的租金趨勢)推導出長期的購房結果。
租金下跌就不買房子了嗎?
買房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租金,必須承認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租金的水平在一個正常的租務市場中長期的租金水平代表著房屋的價值。當租金收益合理時,房價會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價位,租金低房價會低,租金高房價高,租金低時不應購買高於租金合理回報的房價的房子。但在一個非正常租務市場中,現時租金的變化並不能代表一個長期的發展趨勢。基礎在於中國的城市發展正處於一個人們急於改善居住條件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階段,更不是僅僅解決有地方居住的房荒階段。
決定是否購房的主要因素是需求,這種需求的前提是有購房的能力。沒有能力的本不應過分的要求住房消費而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不管租金的回報是高與低。
需求分為擴大居住面積的改善性需求(包括形成獨立家庭滿足隱私生活需求的擴大居住面積)、提高生活質量的升級性需求、滿足精神享受的奢侈性需求、期待資產升值和取得租金收益的投資性需求,也有因拆遷等原因而形成的強制性需求和城市化過程中為就醫、就學、就業、經商、養老而向城市聚集的遷移性需求。這中間大多數需求是長期持有或居住的需求,除以獲取租金收益為目的的需求之外,都不是從投資角度考慮購房,因此租金的浮動即使在購買時機上而言也是影響不大的。尤其是地點、位置、戶型、建築本身的優勢並非租金能影響的,而是如不事先購買將失去永久資源的一種選擇權。
租金低而緩購房的前提條件是:一、當租金低時,居住需求有足夠的租房條件保障,減少購房的需求而使房價下跌;二、是居住需求所購房的產品在地點、位置、戶型、環境等方面能提供充分的選擇保證,並在延遲購買行為時有理想的選擇條件或替代產品,如果不能得到上述兩個條件的滿足,那麼除非購房是為短期收取房租的盈利行為的投資者之外,租金並不能影響其它的購房動機的選擇。
如果租金的降低是因為更多的人選擇了購房,而減少了租房的市場需求所造成的,或更多已購房的人短期將房屋供給市場租用,但並不能解決人們長期居住的問題,人們則更願意取得產權而活得更安全些。
中國的租務市場的非穩定性還在於中國現有就業的自由選擇性少於完全市場化的發達國家。與父母同居一地或在出生地,或成家地選擇就業條件的佔多數。有一套穩定的屬於家庭所有的住房的人群佔主導地位。租金的高低尚不足以讓這些人為了減少支出而放棄購房的行為。
預期與穩定性
購房是一種購置資產與解決居住並存的行為。租房則是為解決居住而沒有投資功能的行為。(如果不購房是為把資金用於其他投資而能有保障的獲取更多收益則於購房後抵押貸款再投資是相同的)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購房除解決合理的居住之外,還有投資功能和投資收益的可能(升值收益),而租房則只能是單純的消費,租房並不會增加收益。
這個差別所反映出的是人們的預期與穩定性。
預期是當選擇租房時,房租的長期預期是高是低,租用的房屋是否可長期適用有長期的穩定性。否則租用的房屋則成為即無法按個人的生活意願進行裝修,而且還要經常的為尋租和搬家而苦惱。
另外一個預期則是房價是否會下降,預期是升還是降。如果長期房價永遠是上升的(從全球的經濟發展情況看,如果把房價放在一個較長的周期中考察會發現只有升而沒有降),那麼為短期租金的節支會造成長期的房價損失。房價的增長最終會淹沒從租金中獲得的收益。
對預期的判斷不能脫離城市的發展現狀而獨立的談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國際發達國家的城市建設和住房已進入了一個相對的穩定期,城市的基本格局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也相對固定,城市功能布局相對成熟,房屋建造、裝修與配置的水平差異性較小,租務市場,歐洲的許多國家租金是社會、社團協商確定的(並非完全自由競爭和市場化的),其預期是相對可測與穩定的。
但中國正處於城市化加速的進程之中,城市功能與格局都在巨大的變化之中,基礎設施和交通系統的變化可稱是翻天覆地,房屋的建造水平與配置條件有天壤之別,城區的建設、建造與翻新速度不可同日而與,租房和購房就決不僅僅是用短期的租金水平可左右的。如北京明顯的居住用地向五環外轉移,二環之內政府已明確要減少和停批住宅建設,人口要向外轉移。類似這種將市政府一級的辦公向新區遷移的決非少數城市,那麼又如何確定人們的預期與穩定性呢?當你想購買北京城內的住房時,也許這個地區已沒有住宅可賣了。
制度與文化的差別
當購房比租房有更多的好處時,為什麼國外發達國家的住房私有化率會比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還低,而不是更高呢?重要的是制度與文化的差別。
文化上的差別在於中國傳統習慣於實物經濟。包括至今沿用的大陸法體系,習慣於擁有而非使用,習慣於子承父業,父債子還的血統沿承觀念,習慣於與他人攀比與炫耀財富、地位、生活的享受,習慣於用財富爭取話語權。更重要的是「一大二公」的貧窮讓人們記憶猶新。當改革開放從住房的實物分配向住房私有化過渡之後,擁有一套自有產權的住房成為當局向社會公眾所灌輸的夢,不但加大了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費,也大大膨脹了人們的住房消費慾望。超前和超能力的住房消費觀念讓租房與社會保障性住房成了社會中的附屬品。盡管我個人反對這種不分差別一定要擁有帶產權的新房才稱得上解決了住房問題的錯誤觀念,但卻無法改變這種消費的預期。於是中國剛剛開始富起來的人們會將購房擺在生活的第一位,而只將租房作為短期的過渡,並因此根本不去計算租金的收益對購房的影響。
制度上的差別在於土地的制度差別、產權制度的保護能力與稅收制度的差別、契約與信任保證的差別、以及由文化和制度而產生的消費差別。
中國沒有物權法,也沒有物業稅,擁有房產並不會增加保有與使用期間的費用。有產權證書總比租約更為可靠,沒有遺產稅就可以無條件的繼承……
沿美麗的尼羅河兩岸觀光,最大的遺憾是沿岸的大量建築是沒有完工但住滿了人的建築,許多建築暴露著沒有外立面裝飾的磚牆,許多房頂是上一層未建建築的鋼筋頭。原因在於蓋完了的竣工建築要收稅,而未完工的建築不收稅,於是大量的家庭寧願居住在未完工的房子里。
美國住房私有化率低於70%,其中老年人擁有房產的比例極低,而房屋每年的交易量約為中國的兩倍,其中70%-80%是二手房交易。一是制度上納稅人購房可以免個人所得稅(按家庭納稅人個數計算免稅額),於是不購房則無法享受免稅,因此有能力的家庭沒有不購房的。但住房要交物業稅和遺產稅,於是幾乎所有的家庭都不會考慮讓子女繼承住房,而是在老年沒有穩定的勞動收入時賣掉房子而換取消費、養老的資金(包括住房的反抵押保險)。大多數國家的遺產稅都成為住房私有化率的障礙。同時其市場化租務市場與契約的保護能滿足用租房的方式長久的居住(有大量的出租式公寓存在,而非以個人所擁有的住房出租為主,有很強的制度穩定性)。
還有許多文化與制度上的差別,也有許多經濟發展階段上的差別,因此今天的中國並不能套用外國的經驗與經濟學的一般關系去解釋。
最終決定購房動機的是制度環境與個人的偏好。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並不需要不出錢的人替出錢並有權決定財富使用和存在形式的人拿主意。任何人都可以講出無數購房不購房的理由,但房價的上漲讓更多已購房人增加了自己的財富,這卻是中國的社會現實
❷ 荷蘭、德國民居,窗里窗外有乾坤
居住在德荷邊界,開車幾分鍾就可出國。但德荷邊界沒有明顯的標志,只是在進入另一個國家前幾百米處,路邊豎著一塊界牌:歡迎你來德國,或者是歡迎你來荷蘭。荷蘭界內是荷蘭文,德國境內是德文。
手機漫遊到了國外,按理說應該有簡訊提示,國內的移動網路已做到無縫覆蓋,漫遊到外地都會得到簡訊提示,且異常敏感。但德荷的移動網路反應比國內慢不止半拍。當你在荷蘭境內返回德國的路上,可能會收到手機簡訊:「歡迎來荷蘭」。德國的移動網路索性收不到,德國人沒有這個「節目」,來去自由。你出國,不送;回國,不迎,迎來送往禮節全免。
沒有參照物,怎麼才能知道這是在荷蘭境內還是德國這旮?
初來乍到肯定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時間久了就看出了門道,發現了參照物。
這就是,民居風格和窗戶大小。
1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游歷荷蘭、德國交界處時,會對這句話有深切的體會。
就說房子,荷蘭和德國人居住的連排別墅、獨棟和兩戶連體的別墅等風格不盡相同,但荷蘭民居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窗戶出奇地大。
有多大?通常的情形是:窗戶占據四分之三或三分之二一面牆的面積。荷蘭的房子一般高度在2.5-2.7米之間。一層客廳的窗戶有三四米寬、一米五左右高,窗戶下面有一段不高的窗檯。碩大的玻璃窗外,可以清晰地看到屋內人的活動,或看書看電視、或吃飯、或朋友坐在沙發上交談——窗內的風景外人盡收眼底。
通常每戶客廳的大玻璃窗上會掛著白紗窗簾,就像舞台上的帷幕,有的半遮半掩,有的索性全露。在陽光和隱私之間做取捨,荷蘭人似乎不太在意暴露隱私,和德國人不同。每家窗檯前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無一例外地擺放著花盆。花盆和鮮花千姿百態,家家不同,戶戶爭艷。
民居是沉澱的歷史。民居的建築風格反映的是這個國家民眾的心態、習慣和特定的地理環境。可能你不禁要問:荷蘭人家的窗戶為什麼要造得這么大?
聽荷蘭朋友說:荷蘭人酷愛陽光,所以盡可能地造大窗戶,這樣室內接受的陽光才可能更多。荷蘭的天氣和德國相似,一年中有半年陰天下雨,陽光稀少,故異常可貴。荷蘭人希望撲捉陽光普照的每一個瞬間和片刻,盡可能地增加採光量,不讓陽光「擦窗而過」。
另一個原因是:荷蘭地勢低窪,三分之二的國土低於海平面,國內運河水道眾多,地基松軟,建築物下陷風險高,所以荷蘭人將窗戶造的盡可能大,用玻璃窗代替牆體,以減輕房子重量和對地面的壓力。
大窗戶還有一個實用功能——搬運傢具的通道。荷蘭民居通常有三層,房子里的樓梯狹窄、九曲十八彎,像山間羊腸小道,寬大的傢具很難搬運上樓。對此,荷蘭人有自己的辦法:傢具從窗戶搬運進房內。在荷蘭,我曾經親眼看到,吊車長長的手臂伸進大窗戶中,輕而易舉地將傢具送入二樓、三樓的房內。
近幾年,荷蘭興起建設更節能更環保的房屋,大窗戶雖然有利於採光,雙層玻璃,但冬季依然不利於室內保溫,不利於節笑悉能。相比老房子,一些新建的房屋窗戶面積稍小了一些,但相比德國房屋的窗戶面積,依然大很多。這顯然是兩國人性格差異使然。相比德國人,荷蘭人更開放、開朗和熱情,似乎更不懼暴露隱私。
荷蘭新建房屋的窗戶為了節能可能建得比傳統房屋小一些,但相比歐洲其他國家的房屋,依然很大。荷蘭房屋風格隨著環保的實施有了一些變化和改進,但不變的是荷蘭人的性格,這方水土養育了依舊是熱情、友善和寬容的荷蘭人。
2
我所在的德國小城,民居以獨立和兩戶連體別墅居多。
相比荷蘭民居,德國民居的窗戶要小一些。盡管這里的氣候、天氣和荷蘭相差不多,一年中至少半年陰天,但德國人的性格也像其窗戶尺寸,比荷蘭人內斂談態、深沉很多,或者說冷漠,遠沒有荷蘭人「大氣」,更注重住房的私密性和隱私保護。
德國人的窗戶上大多懸掛著窗簾,不像有些荷蘭民居,連含升源窗簾都不拉上。如果在陽光和隱私之間作取捨,德國人寧願犧牲點陽光也要兼顧隱私,與荷蘭人的習慣不同。
另外,德國民居相比荷蘭民居,更加講究和精細,更注重細節。德國民居牆體厚實,堅如堡壘,尤其是門窗質量不得不服,嚴實無縫隙,民居建築質量高,二三十年的房子看上去像新房。但與荷蘭一樣,夏天不需要空調。厚實的牆體冬暖夏涼,窗外30多度,窗內基本可以保持在25-28度。由此看來,窗戶過大的確不利於保溫,且德荷兩國電費價格不菲,不得不考慮節能問題。
不管是德國還是荷蘭,窗戶的設計有一個共同點:每扇窗戶除了兩層玻璃的窗戶外,還裝有金屬或塑料拉放式窗簾或者叫百葉窗、遮光簾,這種窗簾不僅遮陽還能防盜,全部放下來就像多了一層金屬或塑料窗戶,外觀簡潔且整齊。想起國內的居民樓,很多家庭的陽台和窗戶為了防盜,加裝了金屬護欄,家家都像是「鐵窗之家」。如果戶戶都安裝這種拉放式百葉窗該多麼美觀!當然前提是,內窗也就是玻璃窗必須是向內拉開的。向內拉開的窗戶在清潔時很容易,很方便,不必探出身體擦窗戶。國內曾經報道過,有些人就是因為清潔窗戶時不幸墜亡。
玻璃窗還有一個打開方式,也就是縱向小角度內傾,像開了一個大風斗,即便是窗外下大雨也不會漏雨。既通風透氣,又不會漏雨,這種開窗方式真是好處多多。
民居窗戶的設計思路、質量、風格等,從感官上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從中透露出很多信息,不僅可以看出這個國家民眾的生活水準、建築質量、習俗等,更能看出這個國家民眾的性格。如此看來,窗戶裡面的乾坤真是不少呢。
❸ 60年產權的房子弊端
有兩鍵信大弊端:1現在幾乎沒有小戶型了,所以買它首付比較高。2、使用時間久滲陸了,小區的稿喊輪設施到後面容易老化,要場面維修。
❹ 60年房齡的房子能買嗎
60年房齡的房子能買嗎
60年的房齡的房子能買嗎,這是有人曾問過的問題,現在為什麼有人會買那些幾十年房齡的房子,因為房子不僅僅是用來住的,在很多地方,買這些老房子就是為了能上一個好學校,那60年房齡的房子能買嗎?
1、可老空以上市交易的房產都是可以買的,根據你個人的需求而定,但是房齡上30年的房產,一般無法困含純向銀行申請貸款,需要全款支付。
2、一般來說,30年房齡的房子通常位於市中心交通方便、配套成熟的地段,在這樣的位置居住的話,一方面交通方便,可以搭乘的交通工具多。
3、房子建造的越久,使用的時間越長,其實多少由內到位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壞,可能需要維修,特別是廚房廁所等。而且以前的建築材料和建築工藝都較為落後,可能會存在安全隱患。汪咐
4、房齡對房屋價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價值增長空間,市中心的老房子雖然有著地段的優勢,但不要忘了,這些地段的房價本已十分高昂,缺乏新的概念刺激房價上漲了,只能隨行就市。
❺ 德國製造為什麼質量特別好
作為全球的工業品製造基地,我們的產品一直以價格低廉著稱。但要說到產品品質,那還得數人家日本和德國。不信你看看當下銷量和口碑最好的汽車品牌,無一例外來自這兩個國家。尤其是德國,賓利、奧迪、保時捷、賓士、寶馬、勞斯萊斯、邁巴赫這些世界名車,全是他們的傑作。
按說英國在搞工業革命時,德國還只是個農業國家,可為何德國僅用了短短幾十年,工業指數就全面超越英國,始終保持著工業強國地位,產品質量也一直雄冠全球呢?
(德國的匠人精神)
三、目光長遠持續發展。
德國人不打產品價格戰,不和同行競爭,也不搞同質化仿造,每家企業都靠自己的產品品質和個性特色吸引客戶。他們知道,價格戰只會讓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雖然他們也追求利潤,但也只是在成本核算後加上基本利潤,而不是像某些國家的私企那麼貪得無厭,甚至不惜犧牲質量降低成本。
在德國,所供3歲以下兒童的食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劑,必須是純天然的。奶粉也被列入葯品監管,只能在葯店出售,根本不可能出現含三聚氰胺這樣的毒奶粉。行業監管的到位,也是德國企業自覺提升品質的一個原因。
正是由於每一位德國企業家,都有著辦百年企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所以幾乎所有德國出產的產品,質量都非常過硬。
對於為什麼德國產品,動不動就以“能用100年”作為廣告詞,德國某媒體解釋道,德國資源匱乏,所有的工業原材料都依賴進口,只有把品質做好,延長使用壽命,才能實現對原材料的最大節約。
❻ 上世紀末的房子質量怎麼樣
上世紀末的房子質量還是不錯的,幾乎每棟新建立的中態腔樓房在抗震性和質量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而且90年末為了閉弊防止地震,基本賣衫新建的房子都加了抗震主梁,很結實。
❼ 只剩60年產權的房子可以買嗎
只剩60年產權的房子是可以買的,一般經過空置和開發以後商品房剩餘的產權也就六十多年,這樣是比較正常的。對於住宅而言,產權到期了以後是可以續期的,這一點不用擔心。
土地使用權和房屋產權有何區別
1、房屋所有權(即房產權)是永久的,沒有期限限制,只要房產沒有完全毀損滅失就能一直享有,「房產證里是沒有期限登記欄的」;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國家通過土地有期出讓方式,授予用地人40年、50年、70年不等的使用權。意思就是說:房子的所有權是永久的,只要房子不塌,這房子就一直是產權人的,但土地是國家的。根據項目的立項不同,租用國家土地的周期也不同:像住宅用地產權為70年,工業、科教文衛體綜合類用地產權為50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產權為40年。
2、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搜賀棗
到售樓處買房要注意什麼
1、貨比三家。有的購房者剛到一處售樓部就被置業顧問的話術拿下了,在實際看房的時候應該結合附近的幾個樓盤一起看,從中篩選合適的樓盤,而世拆不是只看一家。
2、看清證件。看房的時候五證二書必須要看清,沒有這些證件買房就沒有保障,有的開發商沒有預售證就開始賣房了,這樣簽的合同是沒有效力的。
3、了解規劃。選好地段後在實際選房的時候還要了解一下周邊的區域是干什麼的,將來會有哪些規劃,盡量避開不合適的配套。
4、留意價格。開發商宣傳的時候一般都是宣傳均價,但房子各有好歹均價只能用作參考,如果看中了某套房子一定要問清這套的價格,避免房子價格稍高,導致負擔有壓力的情況拍告。
5、問清物業。不只是要關注價格,還要關注物業公司是哪家,雖然物業公司可以換,但是前期物業是要陪伴業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物業公司的品質能顯著的影響生活質量。
6、慎看沙盤。做好沙盤成本很低,實際規劃難度很高,沙盤不能全部當真,在看沙盤的時候一定要理性,比起看沙盤規劃圖要更實在。
7、看清合同。如果決定簽約了一定要看清合同,合同的每一條都要看清楚,多出來的空白補充區域一定要劃掉。
❽ 德國買別墅產權多少年德國買別墅好處有哪些
在德國購買房產後,即擁有永久房屋產權以及永久土地產權,也就意味著在德國購買的房產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1.別墅房的綠化、景觀是一般多層難以相比的,這種低密度住宅的環境和空氣好。2.有些別墅房價格較為實惠,目前市郊的別墅價格較為合理。3.是路程不是距離,交通好。雖然一些別墅在郊外,在擁有一輛私家車後,交通方便不會給出入帶來多少困難。
❾ 在德國買房的流程是什麼有什麼注意事項
在德國買房,選擇好中意房產後,可以先請驗房機構對房產進行檢查,同時查看房屋相關文件。買賣雙方協商好價格後,賣家會出具購房合同交給公證處,由公證人對房屋信息、貸款情況等進行審查確認後將合同交給買家,此時可請律師解釋合同條款,簽字後返還公證人,由公證人完成過戶、產區登記等流程。
僅截圖購房合同一小部分,合同為德英雙語
4、房屋過戶
簽署合同後,公證人會到當地土地注冊局申請更改地契土地注冊,將產權轉給買家。更改完成後,賣家才會收到房款,在此之前房款都在公證人監管賬戶中,充分保證資金安全。此時房屋也完成交易,以後在土地注冊局就可以查到自己的房屋產權。
二、貸款買房與全款買房有什麼區別?
簽約之前買家就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公證人在之後環節會審查安排簽署貸款相關材料。
1.在哪裡申請貸款?最多能貸多少?
德國少部分銀行願意貸款給海外房產購房者,除了銀行買家也可以選擇合法的基金機構來操作貸款。在德國購房最多能貸6成,貸款利率也很低。目前中國的銀行還未能向德國的房產提供貸款,所以通常可由貸款中介來評估資質,然後推薦適合的德國銀行及相關機構。貸款是打到德國銀行賬戶上的,所以買家有必須開設德國賬戶。
2.申請貸款需要什麼材料?
有簽名的護照復印件、簽署的按揭貸款申請書、最近3個月工資單及銀行出具的資產證明。相對於工資單,德國銀行會更注重資產證明。資產證明上必須能有貸款部分之外的個人流動資產證明。比如房價為100萬歐元,貸款60萬歐元,那麼至少要有40萬流動資產證明。而工資單的收入要能支付起每月的利息還款,如果無法提供月收入證明,年收入也是可以的。
三、在德國買房需要注意什麼?
買房前正確預估購房成本,考慮好可能的支出;其次,德國百年老房很多,購置時也要考慮日後維修成本;如果全款買房,不親自去德國也可以完成購房。
1.怎麼正確預估成本?
在預估成本時,除房屋價格外,還要考慮到購買附加費,包括中介傭金、公證費用、土地局登記費用、房產購置稅。德國對中介傭金沒有統一規定,一般在柏林含稅傭金約為房價的7%,而在北威州或者慕尼黑約為房價的3.5%;公證及土地局登記費一般為房價的1.5%;房產購置稅各州不等,目前北威州、石荷州、薩爾州的房產購置稅已經達到了6.5%,而巴伐利亞州、薩克森州僅為3.5%。
除了購房時的一次性成本外,在德國持有房產每年需要繳納土地稅,實際繳稅比例與所在城市、房產新舊程度和房價相關。
2.選擇新房還是二手房?
在德國,百年老房很常見。很多德國人選擇進行維修、改造老房子,而不是拆掉重建。傳統的純木地板和高屋頂等建築特色,使得老房價格反而比新房更貴。所以如何選擇完全看購房者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但是值得提醒的是,老房子日後還是會面臨較高比例的整修費用。
3.不出國能不能買房?
無論全款還是貸款購房,不出國都可以買,只要委託律師代為辦理即可。律師會代替買家出席房產公證、簽署購房合同。
德國交易時間相對短,全款通常一個月左右,貸款需要一個半月,期房則需要參考開發商提供的計劃書。此外,在德國買到的房子除了廚房都為精裝修,因為德國人重視廚房的緣故,通常會選擇自己裝修。
該內容僅在北京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