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容克為什麼統一

德國容克為什麼統一

發布時間:2023-05-18 17:42:04

❶ 什麼是德國的容克

容克是德語Junker一詞的音譯, 原指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
起源發展
起源於16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本消亡.在德國文獻中容克被分為作戰容克、宮廷容克、議院容克和鄉村容克等不同類型.在德國歷史上真正起過較大作用的是鄉村容克.鄉村容克指普魯士的貴族庄園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東地區並在那裡進行殖民的德意志騎士領主的後裔.他們集領主權與鄉村政權仿巧搭於一身.16世紀,容克為了擴大穀物生產,大量強占易北河以東農民的份地,以農奴的勞役經營商品生產性的大庄園經濟.鄉村容克具有粗獷、暴戾、眼光狹隘的特點. 年,勃蘭登堡大選帝侯腓特列·威廉賜予容克以"完全支配"農民的權力,並給予免稅等大量經濟優惠.在1807年開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中,容克受到重大打擊. 19世紀以來,普魯士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經濟基礎——封建庄園.為此普魯士王朝把重要軍官職位和政府官位賜給容克作為補償. 1848年德國革命後,容克的庄園經濟逐漸轉寬殲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大部分容克開始成為保留許多封建殘余的、資產階級化的地主.在容克庄園中,雇農仍然處於半農奴的地位.這種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條件下,用資本主義剝削逐漸代替農奴制剝削的方式被稱為普魯士道路.容克地主階級在政治方面屬於極端的保守主義,主張君主專制,崇尚武力,贊成對農業採取保護主義,其代表人物是O·von俾斯麥. 1871年普魯士"自上而下"統一德意備拿志,標志容克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後形成.帝國國會中的德意志保守黨和國會外的農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軍隊中的軍官也多出身於容克,從而使整個德意志帝國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瑪共和國時期,容克敵視共和政體,支持A·希特勒執政. 德國的帝國主義特徵被稱為是「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

❷ 曾被蘇聯瓦解的德國容克貴族,巔峰時期的他們到底有多牛

容克貴族們控制著德國的政權,尤其是軍權。容克貴族起源於16世紀,在德國文獻中,容克又被分為作戰容克、宮廷容克、議院容克和鄉村容克等不同類型。不過,在德國歷史上真正起到較大作用的則是鄉村容克。

在魏瑪共和國時期,因為容克仇視共和體,並且在當時容克甚至支持希特勒,所以容克也被稱為“容克帝國主義”。而容克貴族同時也領導了德意志統一的運動,並且在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中的普魯士王國的貴族們也是容克。因此,在德意志統一後,一直到1918年德意志帝國因為戰敗瓦解後,其實都是容克貴族控制著德意志帝國的政權,尤其是軍權。

❸ 為什麼德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由封建階級領導的為什麼說德國容克貴族很軟弱

首先德國容克貴族階級的力量並不軟弱,相反力量巨大,而德國完成統一也主要是依靠了容克地主的力量。容克地主在19世紀中葉開始資本主義化,成為半封建型的貴族地主,因此德國資產階級革命也可以看成有半封建型的容克地主領導的。

❹ 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

網路上說的是「作為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統一德國(剔除奧地利)的代表人輪銷物。」如果沒有絕桐歲別的問題的話,那就只能是普魯士錯了。正確的說法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麥並睜的領導下,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

❺ 是誰造就了容克制度在德國歷史上的輝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自然先要來了解何為容克制度。這個制度你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中國傳統的地主階級,容克本質上也代表了一個階級,官方地來說“容克地主階級原為普魯士的貴族地主階級。容克意思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16世紀起長期壟斷軍政要職,掌握國家領導權。”當然了,任何一個階級要想取得在本國歷史上的統治地位,都必然又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或者獨裁者。那麼德國作為一個歐洲新生國家,它的發家歷史也是我們有必要了解的。

❻ 容克階級對君主立憲制的作用

你好容克階級對君主立憲制的作用
及影響
德意志君主立憲政體的選擇、比較及影響
論文提要: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為統一的小德意志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在當時情況下,德意志何以選擇了二元制君主立憲制,這與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有何異同,這些異同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德意志的憲政選擇又在何種程度上影響了一段歷史的走勢。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德意志、君主立憲
俾斯麥這位德意志歷史上最精明的政治家,為統一的德國設計了一套別具特色的政治體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既有具有資產階級特性的享有權力的選民、議會、憲法,又保留了擁有莫大權威的君主。又由於其中蘊含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被後人稱為「半專制主義的君主立憲制」。
一、政體的選擇
當德意志歷經戰火硝煙終於統一,這個新生的國家何以選擇了二元制君主立憲政體?總體上應從國內局勢和國外局勢考量。國內局勢大體是指社會內部的政治力量的對比斗爭,而這種政治力量的對比無疑又是由於經濟發展現狀、歷史文化傳統、原有的政治體制帶來的。國際局勢則是由於各國國家利益的差異和沖突帶來的盟友、敵對或中立。
戴維·卡列曾講,在近代歐洲,對於任何一個文化民族而言,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化的民族國家是告別中世紀、邁進現代化社會門檻、維持穩定統治的唯一有效的過渡性政治方式。而對於身處歐洲大陸中央、與猛殲無數國家比鄰、時刻面對英法俄大國強權傾軋、自身卻邦國林立內斗不已的德意志而言,統一是維持生存的唯一途徑。而這些地緣因素使得德國的統一必然伴隨著國際利益的沖突,從而為統一造成了莫大的阻礙。正如哈根·舒爾茨所言:一邊是德意志人的民族期望,另一邊是歐洲的現實,而每一種想在1815年地歐洲和平體系的代價上建立德意志民族國家的企圖,都遭致了其他歐洲國家的斷然反對。正因為統一的巨大難度,我們可以說,任何一個邦國、任何一種階級,如果它能夠領導德意志完成統一大業,能夠抵抗的住歐洲其他國家莫大的反對力量行枯,它就將得到無上的民眾認同與政治威權。
普魯士的容克階級就是如此。俾斯麥作為容克階級的代表,其領導下的三次王朝戰爭也正是容克階級為主導下的德意志統一戰爭。對外戰爭的勝利以及統一帝國的建立,使得容克獲得了合法統治權。當容克階級的力量和聲望如日中天時,我們很難想像在容克具有合法統治權的政府下所確定的政體會壓縮這個階級的利益,因而與英國的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不同,德國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君主最為貴族階級中的最高上位者,其絕對權力的擁有即意味著對貴族權益的最好保障檔知洞。所以在德意志民族創造的君主立憲制下,皇帝掌握國家大權,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有權任免官員、召集和解散議會和決定對外政策等。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議會選舉產生,任期由皇帝決定並對其負責。
在容克貴族階級如日中天之際,資產階級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不動神色地增強著自己的力量。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大農業經濟上的成功,市民資產階級更加富有,內部也分化出更為強大的資產階級。當前工業時代的傳統權力精英認識到民主主義動員和社會現代化的不可抗拒,為了保障自身權力優勢,他們便試著接納,而非退回到原有的封建體制下對一切進行壓制。所以統一的德意志在政體選擇時,會在保障傳統權力精英政治地位的基礎上,兼顧到資產階級利益訴求。二元制君主立憲制便再自然不過了。
實際上,當時資產階級與貴族並非完全對立,二者的親厚體現於容克貴族的資產階級化傾向,這一點和英國類似。貴族們不但從傳統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得到收益,還投身於資本主義經濟原則下的工農業生產以及交易所事項,他們實際已經成為資產階級新貴族

❼ 德國統一的主要原因和過程是什麼

德國統一的主要原因是德意志內部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建立統一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統一的過程是三次王朝戰爭: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

1、普丹戰爭:在丹麥稱為1864年戰爭,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引起的第二場軍事沖突。沖突在1864年發生,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代表德意志邦聯,與長久控制該兩個公國的丹麥戰斗。雙方都希望控制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公國。

沖突的導火索,是丹麥國王去世,但沒有德意志邦聯接受的繼承人,造成兩地的傳承問題。結果,德意志聯軍勝利,丹麥放棄對兩地的主權。

2、普奧戰爭

發生於1866年,原因是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爭奪統一德意志的領導權。普魯士的勝利使其稱霸德意志,最後完成統一大業。在德國和奧地利,此戰稱為德意志之戰或兄弟之戰。在義大利統一運動中,此戰是第三次獨立戰爭。

3、普法戰爭

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在德國稱德法戰爭(德語: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王國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而告終。

俾斯麥憑一己之力發動三次王朝戰爭

俾斯麥,出生於勃蘭登堡的一個容克的家庭,從小便遺傳了容克的那種專橫暴戾的作風,好勇鬥狠,這種專橫的作風為他後來用鐵血手腕統一德國打下了基礎。

1862年9月30日,俾斯麥在普魯士議會上發表了著名的「鐵血演說」,他說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多數人的決定所能夠解決的,而是要通過鐵和血。」從這句話中看出,德國的統一,必須通過戰爭。最後,由俾斯麥領導並發動了三場王朝戰爭,開始了實現德國統一的歷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普丹戰爭、網路——普奧戰爭、網路——普法戰爭

❽ 當年東德和西德為什麼能和平統一

提到德國,許多國人的印象是一個歐洲乃至世界性的大國,但是就這樣一個有著世界影響力的德國在歷史上曾經長期是分裂的,康德曾經說過:「我熱愛德國,但是請問德國在哪裡。」19世紀70年代,德國容克資產階級通過王朝戰爭的形式在歷史上首次完全統一了德國,但是二戰結束後,德國因為東西方冷戰又重新分裂為東德(民主德國)和西德(聯邦德國),1990年,兩德又重新統一,形成了現在的聯邦德國,德國結束分裂的歷史不過也才二十多年。

其次,東西德巨大的生活和經濟發展差距是東西德再度和平統一的主要推動力。東德在冷戰後受蘇聯影響,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因此國民經濟發展嚴重滯後於西德,所以西德民眾的生活水平要明顯高於東德。冷戰初期,東西德之間的人員流動還是相對自由的,因此東德民眾在看到西德民眾(特別是在柏林地區體現的比較明顯)生活質量和水平明顯高於東德的時候,大量的東德民眾逃往西德,因此才有了後來的柏林牆。

在東西德統一的過程中,美國、歐洲、蘇聯三方之間進行了復雜的博弈,不過因為蘇聯的確實力不濟,加上蘇聯國內因為反對派的崛起已經自顧不暇,所以最終敗下陣來,不得不接受兩德統一的現實。

❾ 誰能告訴我一戰前德國統一的過程

過程「第一次王朝戰爭:對丹麥的戰爭
發生於1864年。當時,丹麥王國在其本土之外還佔領著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其中,荷爾斯泰因的居民主要是日爾曼人,所以加入德意志邦聯;而石勒蘇益格公國的居民除了日爾曼人外,還有大量的丹麥人,因此沒有參加德意志邦聯。丹麥國王一直企圖把這二個公國並入本國版圖。1863年頒布的丹麥新憲法規定把兩國歸入丹麥領土。此舉纖鬧在德國引起強烈反對,俾斯麥乘機挑起對丹麥的戰爭。1864年2月開戰,丹麥很快戰敗。根據當毀陵罩年10月簽定的維也納和約,普魯士佔有石勒蘇益格,奧地利則得到了荷爾斯泰因。
第二次王朝戰爭:普奧戰爭

對丹麥的戰爭結束後,他便積極籌劃對奧戰爭,因為德意志統一的最大障礙是奧地利。他首先在外交上拉攏俄、法、意,使他們在對奧戰爭時不予干預。1866年6月17日普魯士出兵荷爾斯泰因,發達對奧戰爭。7月3日,雙方主力在薩多瓦村(捷克境內)展開決戰,普軍大勝。此後,奧軍無力再戰,只得請法國調停。8月23日,雙方在布拉格締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普魯士不僅吞並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而且還佔領了其他一些土地,使普魯士佔有全德領土的2/5和人口的2/3。
第三次王朝戰爭:普法戰爭

普奧戰爭結束後,成立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這個聯邦已經具有統一國家的性質,它有統一的議會,普魯士控制著其軍政和外交大權。德國統一已經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還有美茵河以南、鄰接法國的4個小邦國(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得)。這4個邦國力圖保持獨立,因而靠攏法國,抵制普魯士。而法國擔心德國因統一而變得強大,所以竭力阻擾普魯士統一的步伐。早在調停普奧戰爭時,法國就提出,普魯士的勢力不能超越美茵河以南。1870年,普法兩國為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爭執。7月13日,法駐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證永遠不同意霍亨索倫族人繼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婉辭拒絕,並將事情經過電告俾斯麥,俾斯麥乘機竄改電文,以此激怒汪拆法國。電文公布後,法國於7月19日向普宣戰。戰爭爆發後,普軍優勢明顯,並迅速攻入法國境內,9月1日,雙方在色當展開決戰。普軍的數百門大炮輪輻轟炸,幾小時內法軍傷亡達2.5萬名。下午3點,法軍升起白旗投降,拿破崙三世當了俘虜。
普法戰爭後,巴伐利亞等4邦國加入德意志聯邦,德國統一全部完成。
長期分裂的德意志地區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有利於這個地區的穩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歐洲一個緊張源,有助於德國民族的統一和國內統一市場的建立,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其次是改變了歐洲的格局,在統一過程中,原來在德意志地區佔有首席地位的奧地利被排擠出德意志范圍,國力大大削弱開始走下坡路,法國戰敗,被迫割地賠款,實力被削弱,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下降,目標由原先與英國爭奪歐洲霸權變為與德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同時與德國結成世仇,直到二戰結束才化開。而相應地德國的地位大大上升。第三則是導致了新的矛盾即英德矛盾的爆發。在反對拿破崙的戰爭中英國和普魯士成為了戰略同盟,而統一後的德國為了進一步發展竭力對外擴張,爭奪殖民地,這不可避免的與當時擁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國發生矛盾,德國開始向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發起挑戰,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❿ 普魯士:原本並非德意志民族,為什麼卻最終統一了德國

1866年,普魯士擊敗德意志民族內部的主要競爭對手奧地利。1870年,又擊敗了企圖阻撓德意志統一的法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終於在1871年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跟英、法等老牌歐洲強國相比,德意志的統一顯得姍姍來遲,可誰也沒想到,此後的70年裡,這個年輕的帝國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改變人類的 歷史 進程。

普奧戰爭前的歐洲局勢,兩個德意志兄弟對德國的統一都有著各自的打算


然而,主導德意志統一的普魯士王國,其祖先卻並非德意志民族,在血緣上,古代普魯士人與立陶宛等波羅的海民族更為接近。古代普魯士的起源地也不在如今的德國境內,而是在以波蘭的格但斯克(但澤),和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為核心的地區。

普魯士的發源地如今已經成為波蘭的格但斯克市和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

既然如此,普魯士又是如何能夠統一德意志呢?從13世紀開始,由德意志貴族組成的條頓騎士團用武力征服古普魯士人,再通過聯姻方式成為德意志的一個邦國,進而統一了德意志。

條頓騎士團的徽章和團旗,最終演變為德國軍隊的「鐵十字」徽章


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的凱撒遠征高盧時,發現阿爾卑斯山以北、萊茵河以東地區居住著很多蠻族,他們處於原始的氏族 社會 ,勇猛好鬥,很難征服。凱撒把這些蠻族稱為「日耳曼人」。

公元前1世紀,日耳曼人的居住地區(黑色框線),紅色部分為後來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版圖


據現代考證,日耳曼人起源於北歐的南部地區,由於天氣轉冷而遷入中歐。古羅馬人沒有能力征服日耳曼人,便僱傭他們為自己打仗,日耳曼人則趁機吸收古羅馬文化,並大舉向帝國境內移民。

條頓森林之戰,日耳曼人頂住了羅馬軍團的進攻,因而沒有被征服


公元476年,日耳曼僱傭軍輕松滅亡了腐朽的西羅馬帝國,在其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這個王國在鼎盛時期囊括了今天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領土。歐洲 社會 也由此進入了中世紀。


相對於古羅馬帝國,日耳曼人初始的文明發展水平較低。但通過數百年的融合和學習,日耳曼人逐漸歸皈了基督教,並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軍事采邑制度,取代了古羅馬的行省制。


可好景不長,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成東、中、西三個部分,其中的東法蘭克王國便是德意志民族的前身。經過三百年的努力,東法蘭克王國得到羅馬基督教廷的認可,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在名義上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余暉。

法蘭克王國分成三部分,東法蘭克將演變成德意志


從國王開始的各級貴族領主,從上級領主獲取土地的使用權,並為上級領主服兵役,從而構成整個國家的統治秩序。這套封建制度非常類似於中國周朝的諸侯分封制,一直沿用到近代。


而為了保證貴族爵位和財產能夠得到完整傳承,封建領主採用了長子繼承製,其他兒子只能自謀生路,或給其他領主當兵、或參加各種軍事團體,這就使得中世紀歐洲 社會 的軍事化色彩十分濃重。


中世紀歐洲最重大的事情是十字軍東征,1095年,羅馬教廷號召歐洲的基督教徒發動東征,目的是從穆斯林手裡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由於基督教軍隊以十字徽章為自己的標志,因而被稱為「十字軍」。


在此後的兩百年時間里,十字軍先後十三次東征,總兵力超過三百萬。從貴族到農民的歐洲各個階層都深度參與其中,英國、法國、德意志等國的國王都曾親自領兵前往中東征戰。

十字軍先後發動十三次東征,總兵力達300萬,但只有第一次東征的戰果較大


對於那些無法繼承爵位和土地的貴族子弟來說,參加十字軍東征是攫取財富和榮譽的好機會。德意志的貴族子弟對此也非常熱衷,他們在前幾次東征的十字軍中,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


十字軍在初期取得很大的戰果,一度奪取耶路撒冷,建立了若干個十字軍國家,但也暴露出一個嚴重的問題。留守在中東的十字軍太少,遭到攻擊時,很難堅持到歐洲援軍趕來,也無法保護前來朝聖的基督徒。於是,武裝修士會應運而生。


武裝修士會既是基督教修士,又是全副武裝的騎士。在十字軍東征期間,最有名的三個武裝修士會分別是「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

1241年,條頓騎士團與波蘭、德意志聯軍慘敗於蒙古軍隊


12世紀末的第三次東征中,來自德意志的十字軍戰士們在中東遭遇到敵軍和酷熱的雙重打擊,損失慘重,很多人返回了德意志。而留在聖地的一部分人仿效其他騎士團的模式,在1198年建立起條頓騎士團。在遙遠的東亞,蒙古帝國差不多與此同時開始了崛起的進程。


條頓騎士團一開始以救治前往聖地的德意志人為主要使命,隨著規模的擴大,軍事功能得到進一步增強,變成一支強大的武裝團隊,其首領的名稱叫「大團長」或「總團長」。他們以白底黑十字徽章為自己的標志,在中東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條頓騎士團的驍勇善戰很快引起了一些歐洲國家的注意。1211年,匈牙利請他們去鎮壓庫曼雷人的反抗,並封給他們一片土地作為報酬。當條頓騎士團完成任務後,想在封地上建立自己的國家時,卻發現自己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自然不能建國。

20世紀60年代重建的馬爾堡,條頓騎士團征戰普魯士之前,以此堡為總部


吸取教訓後的條頓騎士團在接到下一個任務時,要求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頒布黃金詔書,將即將征服的這片土地賜給自己,並享有一切權利。這片土地的名字叫作「普魯士」。


古代普魯士位於波羅的海沿岸,在維斯瓦河與涅曼河之間,距離神聖羅馬帝國的東部邊境約三百公里遠。古普魯士人與拉脫維亞、立陶宛人同屬於波羅的海民族。


古普魯士人的早期 歷史 到現在仍無法完全考證,他們沒有文字,有自己的語言,處於部落 社會 時期,以原始農業為生。由於土地貧瘠、缺乏海港和海貿,生活較為艱苦,也造就了古普魯士人的剽悍作風,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外來者的反抗。

1300年條頓騎士團在歐洲的分布,藍色區域為普魯士和立窩尼亞


正因為如此,波蘭雖然將該地區劃入自己的版圖,卻沒有實施過有效的統治。波蘭通過神聖羅馬帝國請條頓騎士團來征服古普魯士人,並答應將這片土地的所有權益送給條頓騎士團。


從1230年起的五十年前里,條頓騎士團源源不斷地從德意志派來軍隊,鎮壓了古普魯士人的三次大規模叛亂,才征服整個普魯士地區,逼迫他們皈依基督教。


條頓騎士團一邊忙著征服,一邊還要排除周邊強國的干擾。波蘭和立陶宛雖然較為強大,但對該地區的興趣不大。俄羅斯當時還無力向這里擴張,波羅的海對面的強國瑞典則只能以侵襲為主。


普魯士處在多個強國之間,但這片土地不夠肥沃、也沒有良港,吸引力不強


1285年,條頓騎士團終於征服整個普魯士地區,並根據神聖羅馬帝國的黃金詔書,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騎士團國。波蘭雖然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允許條頓騎士團建國,但此後一直與他們處於敵對狀態。


條頓騎士團國由上層的騎士和被統治的古普魯士人共同構成,據現代學者考證,古普魯士的人口在被入侵前應該有17萬左右。騎士團國鼎盛時期的疆土范圍包括東普魯士、西普魯士(今波蘭格但斯克市及附近地區)、愛窩尼亞(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大部分地區)。

1400年波羅的海周邊的局勢


條頓騎士團的成員既是戰士,也是修士,因此,他們建立的國家與傳統國家有著很大的不同。騎士團的大團長兼任國家元首,各級行政長官同樣是騎士團成員。他們沒有私產、不能結婚、只能從騎士團內部選擇接替者。


為了幫助騎士團成員戰勝人性之中的私慾,騎士團著力宣揚「勇敢、紀律、節儉」等美德,使這個與眾不同的國家能夠長期維系下去,這些美德日後將成為普魯士精神的一部分。


來源於德意志的條頓騎士們積極從德意志吸收移民,占據當地的經濟命脈,推行德語和德意志化。而周邊的斯拉夫人、立陶宛人等等也大批湧入進來,與當地人混居在一起。

條頓騎士團的鼎盛時期,占據著波羅的海沿岸很大一片區域


在這個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古普魯士人漸漸失去自己的語言和習俗,開始與各地移民一起形成新的普魯士人,德語成為當地的通行語言,古普魯士語言徹底消亡。


經過長時間的開發,普魯士土地變得肥沃起來,加上相對寬松的統治,使得普魯士在隨後的兩、三百年裡,得到很快的發展,超出了周邊地區。畢竟條頓騎士不能擁有私產和窮奢極欲,對民眾橫征暴斂等情況比其他貴族領地要少得多。


經濟大發展的同時,條頓騎士團的統治卻走上了下坡路,不斷地與波蘭發生戰爭。1410年的坦能堡會戰中,條頓騎士團慘敗於波蘭。1466年,西普魯士被割讓給波蘭,東普魯士淪為波蘭的采邑,騎士團國喪失了獨立。

最後一任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左)和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右)


面對騎士團國江河日下的形勢,第37任大團長、來自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拒絕承認波蘭的宗主國地位。武力反抗失敗後,他逃到德意志,認識了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1525年,在馬丁·路德的影響下,阿爾布雷希特宣布改信新教,辭去大團長職任,自立為普魯士公爵,東普魯士因而變成霍亨索倫家族名下的普魯士公國。

深黃色區域是普魯士公國,該時期的疆域面積最小

條頓騎士團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分崩離析。一部分不願意改信新教的條頓騎士團成員,回到德意志繼續征戰了三百年。直到1809年,法國皇帝拿破崙迫使德意志臣服,條頓騎士團才被宣布解散。


拿破崙失敗後,條頓騎士團得到重建,但不再具有軍事職能,只是一個宗教團體,從事醫院等慈善事業。1929年,條頓騎士團改名為德意志騎士團。目前,德意志騎士團仍然有約一千名成員,總部設在奧地利的維也納,五個國家有其分部。


條頓騎士團沒落了,普魯士公國依然存在,但它臣服於波蘭王國,甚至沒有與德意志地區接壤。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下去,這個公國很有可能變成今天波蘭的一部分。而這個趨勢在1618年被打破了。


由於第二任普魯士公爵死後無子,他的女婿繼承了普魯士公國。這個女婿同時又是霍亨索倫家族勃蘭登堡的繼承人,這樣便形成了一個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這個時代的德意志正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邦國多達上百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是由七個「大選侯」選舉出來的,勃蘭登堡侯爵便是「大選侯」之一。

霍亨索倫城堡,位於今天的德國巴登-符騰堡州


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的成立,是普魯士歸屬德意志的開始,但此時兩者的聯系還不是很緊密,普魯士仍然是波蘭的采邑。1660年,霍亨索倫家族通過幫波蘭打仗,換取了普魯士公國脫離波蘭,完全成為德意志的屬國。


1701年,霍亨索倫家族的腓特烈三世,又趁著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向法國開戰,得到了普魯士國王的稱號。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加冕稱王。

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的疆域,德國首都柏林就位於其領土上


15至18世紀的歐洲一直動盪不安,各國之間頻繁發生戰爭,德意志各邦國紛紛捲入其中。普魯士卻因為處於德意志的邊緣地帶,而長時間免遭戰火的侵襲。再加上他們信奉新教,使得這里成為新教徒和戰爭難民的避難所。


由於普魯士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民族,對各國移民都保持著開放態度,也不強迫任何人改變自己的信仰和習俗,因而受到全歐洲難民的青睞,使得普魯士人口和經濟得到了快速增長。


在普魯士王國的內部,各等級領主基本上都是條頓騎士團成員的後代,不但享有自己的封地,還延續著騎士團尚武和遵守紀律的精神,年輕的貴族子弟都會上軍校,成為普魯士的軍官。他們有一個特定的稱謂——容克貴族。

從1230年起,普魯士人口和領土面積的增長情況


跟傳統的歐洲貴族相比,容克貴族節儉得讓人感到寒酸,有一些甚至還會自己參加勞動。他們像當年的騎士團那樣,信奉「勇敢、紀律、節儉」等美德,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只效忠於國王和軍隊本身。


普魯士軍隊按照地域進行徵兵,既能組建一支龐大的軍隊,又加速了來源於各地移民的德意志化。18世紀是普魯士不斷擴張的時代,吞並多個德意志邦國,普魯士已經完全融入了德意志。


正是憑藉由容克貴族組成的軍官團,以及竭盡全國之力供養的龐大軍隊,小小的普魯士王國才能在歐洲政治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到18世紀末,這個充滿「鐵和血」精神的普魯士已經躋身於歐洲強國之一。


直到普魯士王國成立時,勃蘭登和普魯士之間只有波羅的海沿岸一狹長地帶相連,這種局面顯然很難讓人滿意的。1772年,普魯士聯合俄國、奧地利瓜分了波蘭,將西普魯士重新歸於治下,勃蘭登和普魯士終於連成了一體。


經過數百年持之以恆的擴張,尤其是1815年打敗拿破崙後,普魯士王國擴張到德意志的西部和北部,成為德意志地區兩個最大的強國之一。另一個是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稱號的奧地利。

藍色為普魯士統一德意志後的疆域,面積遠遠超過現在的德國


1862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在普魯士傳統的「鐵和血」精神下,俾斯麥和國王威廉一世拉開了統一德意志的進程。他們首先排除了與奧地利合並的可能性,選擇成立一個相對較小的德意志國家。


1864年,普魯士擊敗丹麥,確定了德意志的北部疆域。1866年,又擊敗奧地利,迫使其退出德意志。次年,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成立,包括有22個德意志邦國和3個自由市。


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中,普魯士王國的領土(綠色)


1870年,法國向普魯士宣戰,企圖阻撓德意志的統一進程。由條頓騎士團傳襲而來的,歷經無數次改革提升的高效軍事體制,使普魯士比法國更早完成動員,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不但一舉擊敗法軍,還俘虜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1871年1月18日,也就是普魯士王國成立的170周年紀念日,威廉二世在法國凡爾賽宮鏡廳加冕成為德意志皇帝。如果上溯到條頓騎士團1230年首次進入普魯士,這個稱帝的過程花費了642年。


這個本非德意志的普魯士,經過五個世紀的同化,完全成為德意志的一員,乃至兩強之一,最後終於實現了德意志的統一,「德國」正式登上了 歷史 舞台。

德國空軍戰機上的「條頓鐵十字」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閱讀全文

與德國容克為什麼統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