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是哪三個國家干涉迫使日本還遼
19世紀末俄、德、法三國為了各自的侵略利益,聯合干涉,要求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的事件。
19世紀末,沙俄為爭霸遠東,開始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中國東北地區成為沙俄重要的侵略目笑臘標。日本在中日甲午吵升尺戰爭中侵佔了中國遼東半島,並在隨後簽升高訂的《馬關條約》中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沙俄得知後,立即聯合德、法兩國對日本施加壓力。1895年4月23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俄、德、法三國駐日公使分別向日本政府遞交了內容相同的聲明,指出:日本割占遼東半島不但「有危及中國首都之虞,同時亦使朝鮮國之獨立成為有名無實」,並「勸告」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佔領。在三國的聯合壓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同意「放棄對遼東半島之永久佔領」,條件是向中國增索賠款3千萬兩。11月8日,清政府派李鴻章與日本駐華公使林董在北京簽訂《中日遼南條約》,規定:1895年11月16日中國將庫平銀3千萬兩交與日本後,日軍即於3個月內從遼東半島撤走。
日本還遼後,三國以干涉還遼「有功」,向中國索取種種權益。沙俄誘逼清政府簽訂《中俄密約》,逐步使中國東北地區成為沙俄的勢力范圍
⑵ 遼東半島剛開始割讓給日本了,為什麼又轉給德國了
很簡簡皮單; 《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給讓給日本。原本日本迫於美國等國家的壓力是同意歸還遼東半島的,而後由於利益需要,在國際會議上將遼東半島劃給了德國。中國出奇憤怒(老蔣)。後期美國需要蘇聯加入太平洋亞洲的二戰戰區,便私下同意了將遼東半島劃給蘇聯,蘇聯果斷出兵,僅僅幾月就將日本軍隊全部擊潰,遼東半島又給了蘇聯。 而抗戰勝利後,老毛打敗了老蔣,共產黨的新外交方針有哪肢一條「另起爐灶」,即不承認任何不平等條約以及外交關系。東北在地圖上回到了中國,而蘇聯卻認為這還是他的實際控制區。知道一段時間後蘇聯國力削李咐世弱才有所收斂。
⑶ 中國清政府與德國為什麼簽訂膠奧租界條約
德國雖然在甲午戰後取得了借款權,並且在天津和漢口兩地取得了租界地,但是,它還沒有滿足。它一直希望能在中國的沿海地區取得一個穩固的據點。為此,它曾向清政府多次交涉,都沒有獲得成功。1896年8月,德國遠東艦隊司令、海軍上將蒂爾匹茨在中國的沿海進行考察,他得出結論,認為山東半島的膠州灣最宜於建立海軍基地,於是向德皇報告,請求出兵加以佔領。天津的德籍海關稅務司德璀琳附和於他的意見,他們向德皇威廉二世報告說,膠州灣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港灣良好、附近的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同時又是渤海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建議德皇拿定主意迅速佔領。於是威廉二世下定決心,製造事端,趁機佔領,然後再強迫清政府承認既成的事實。德國的首相霍亨洛也告訴威廉:「我們要想佔領中國的膠州灣,唯一可循的途徑是等待中國人給我們提供可資報復的借口,然後我們即抓住時機,強行佔領膠州灣,用它作為一個抵押,然後再同中國人交涉,割讓該地。而且根據過去兩年的經驗,利用在華傳教士和教官的問題,我們不難在不久的將來得到這樣的機會。」
霍亨洛果然沒有料錯。1897年11月1日,德國的兩名傳教士在山東曹州被殺,曹州教案發生。五天之後,消息傳到威廉二世的耳中,他喜不自勝地道:「中國人終於給我們提供了我們期待已久的理由和事件,我們現在可以理所當然地出兵了,我決定立即動手。」山東南部天主教德國主教安治泰這時也恰在柏林,他也向德國外交部建議說:「現在我們正好利用這一次機會佔領膠州,因為它對我們來說,在各個方面都是最好的、最能發展的據點。」於是,威廉下令德國遠東艦隊從吳淞口駛往膠州灣。同時,為了取得俄國人的支持,他還向尼古拉二世探詢道:「由於日前在中國山東發生了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的事件,我決定把本國的遠東艦隊派往膠州灣,不知您對此有何意見?」尼古拉做了模稜兩可的回答說:「對您派遣德國艦隊去膠州灣的命令,我不能表示贊成或者是不贊成,因為我不久前才知道,這一港灣曾在1895至1896年間歸於我們使用。」
14日,德國艦隊駛入了膠州灣,海軍陸戰隊強行登陸,砍斷了清軍的電話線、搶佔山頭要隘、挖溝架炮。膠州守將章高元要求抵抗,但是清政府卻命令道:「敵情雖迫,朝廷決不動兵。」要求中國守軍不可輕啟兵端。這樣德國人輕而易舉地佔領了膠州灣沿岸各地。
清政府既然決定決不動兵,只得同意就德國人提出的六項要求進行談判。總理衙門向德國公使海靖提出要求,要德國首先從膠州撤軍。海靖聲稱,撤軍是在全部要求之中唯一不能接受的一點,德國人需要把艦隊保留在膠州灣,以監視地方當局執行中央政府的命令。清政府對此表示拒絕,於是海靖即蠻橫地說:「在本國政府的要求得到滿足之前,我們將保持對膠州的佔領,以作抵押,並將建立臨時的行政機構。」
德國人心中早有打算,絕對不肯退步。於是,清政府便向「盟國」俄國求助。李鴻章在得知德軍於膠州登陸的消息後,立即跑到俄國使館,請求俄國出面進行干涉。此後的幾天時間里,他每天都派人前往俄國使館打聽消息。但是俄國雖然與中國簽訂了一個所謂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但是它從來就無意於對中國的事情提供真心的幫助。它正想利用這一機會,再一次向中國提出進一步的侵略要求。因此,對於李鴻章的請求,只是一味地搪塞。
德國人這時也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活動。威廉向尼古拉表示:他對俄國在歐洲和亞洲的政策都是支持的,只要俄國人同意德國佔領膠州灣,他就承認中國的北部是俄國人的勢力范圍。同時他還向尼古拉做出保證,德軍駐留於膠州灣,並不會對於俄艦在該處的停泊產生任何影響。俄國人此時也正有意佔領中國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自然願意德國人成為始作俑者,於是俄國政府向德國人表示,它願意與德國在遠東一道前進。於是兩國在共同侵略中國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同時德國人也花費了很大的氣力與英、法、日等國進行交涉,並向他們做出不同程度的保證,得到了他們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認可。
清政府指望俄國人出面干涉的想法註定是要破滅的,而列強各國卻對德國人的行動,在不同程度上予以縱容,清政府處於無所援助的地步,它只得再一次屈服。12月間,總理衙門接受了德國所提出的懲辦地方官吏、修建教堂、賠償被害教士損失以及答應由德國人修築由膠州灣到濟南的鐵路的要求。
但是德國的真正目的卻不僅僅是這些,它如此大動干戈,就是要最終霸佔膠州灣,對於清政府的表示,威廉二世未加理睬。12月16日,他派遣亨利親王率領增援部隊來華,並揚言要在一切必要的場合,運用鐵拳,向中國施加壓力。同時他還借口「在曹州地方又有驅逐教民殺害洋人」之說,正式向清政府提出了租借膠州的要求。清政府在德國人的咄咄威勢下,不得不屈服。1898年3月6日,李鴻章和翁同穌代表清政府與德國人簽訂了《膠奧租界條約》。通過這一個條約,德國終於實現了它在中國沿海取得穩固據點的夢想,把山東全省變成了它的勢力范圍。同時這一事件也拉開了列強各國在華強占勢力范圍、瓜分中國狂潮的序幕。
⑷ 俄、德、法三國為何逼迫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佔有
甲午戰爭後,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強迫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這引起了沙皇俄國的極大不滿。沙皇俄國一向把中國的東北看成是自己的禁窗,禁止別人染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直接威脅到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侵略利益。當沙俄得知日本要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之時,決心聯合英、德、法等國一起進行干涉。
就這樣,日本攫取了中東鐵路南滿支線,改稱為南滿鐵路。之後,日本強迫清政府承認在《朴茨茅斯和約》中攫取的中東鐵路支線的權益及其取得的其他權益,並且又擴大了《朴茨茅斯和約》以外的更多權益。1905年12月,日本依據《朴茨茅斯和約》與清政府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自此,日本攫取中東鐵路南滿支線被合法化。在這場戰爭中,日本打敗了沙俄,將南滿地區變為自己的勢力范圍,為日本全面侵華提供了條件,埋下了禍根。
⑸ 馬關條約中的遼東半島怎麼回來的
在俄德法的干涉下,日本又將吃進嘴裡的遼東半島吐了出來,其實是列強相互制約妥協的結果。
三國干涉還遼 (也稱為三國干涉) 之事件,乃發生於甲午戰爭後。清朝政府與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簽署《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予日本。六日後,俄國、德國悉隱與法國以提供「友善勸告」為借口,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中國。
4月23日,三國政府向日本政府發出以下通知:
「今日本國割占遼東,既有危害中國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讓朝鮮國之獨立有名無實,有礙維持遠東之和平,故今勸諭貴國確認放棄佔領遼東半島。」
三國要求日本歸還遼東予中國,並限定在十五日之內答復;三國甚至准備派出海軍艦隊前往旁銀東北。
俄國
俄國自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來,早已對遠東地區保有領土需求,先後佔領原屬清朝的外東北、奪得庫頁島,更興建西伯利亞鐵路,企圖在滿洲與朝鮮建立勢力范圍,奪取極具戰略價值的不凍港。因此,俄國與日本之爭端勢在難免。簽署《馬關條約》時,俄國曾多次暗示日本不得侵佔東北,然則日本要求清政府割讓遼東,令俄國有感利益受損。俄軍甚至打算遠赴東亞,不惜以戰爭解決問題。
德國
中日開戰初期,德國反應冷淡。但後來德皇威廉二世眼見日本快將打敗清軍,有感德國應該染指東亞。早前俄國與法國在1893年結成俄法聯盟,令德國在歐洲之地位動搖。因此威廉二世嘗試以干預中日議和,換取俄國支持其在東亞的擴張。
法國
基於俄法聯盟,德國拉攏俄國後,法國同樣想在東亞取得更多利益。得到印度支那後,法國開始覬覦台灣,因此支持與兩國一起干涉條約之簽訂。
英國與美國
睜啟廳俄國與德國嘗試拉攏英國,但英國認為馬關條約對己有利,因為它規定中國開放更多條約港。而且,日本在華得到利益,可以阻擋俄國向南擴張。因此,英國在最後關頭拒絕加入「干涉集團」。另一方面,日本也想尋求英美的幫助,召開國際會議解決遼東問題。但英美不敢得失任何一方,又恐怕日本或三國在華之勢力坐大,因此雙雙宣告中立。
⑹ 英法聯軍和德國在清朝末期共要了我國多少領地
清朝的領土總面積到底答宏是多少?有人說是1200多萬平方公里,有人說是1300多萬平方公里,如果把1860年前的清朝版圖和現在的中國相比較,現在的中國至少減少了300多萬平方公里,那就是沙俄於19世紀割占我國的超過160萬平方公里土地,再加上分裂的外蒙古約160萬平方公里土地,這個加起來就是320 多萬平方公里了,另外西藏先後被割去許多土地,比如那個「源陸麥克馬洪線」,起碼超過10萬平方公里,再加上西南失去的領土,如果還可以算上「尼布楚條約」中清朝放棄的貝加爾湖
以東的大片土地,至少有50萬平方公里,恰克圖條約放棄的薩彥嶺以北之地,清朝至少超過1400萬平方公里版圖無可爭議
我們從簡單的歷史讀本中都可以查到,清政府是怎樣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單舉領土的喪失--
一八四二年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
一八五八年中俄璦琿條約,割讓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領土;
一八六○年中英北京條約,割讓香港對岸之九龍;
一八六○年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烏蘇里江以東領土,約九十萬三千平方英里;
一八七四年中日和約,承認屬土琉球王國為日本領土;
一八八五年中法和約,承認安南脫離宗主國中國,成為法蘭西的保護國;
一八八六年中英緬甸條約,承認屬土緬甸劃歸英國;
一八九五年中日馬關條約,放棄朝鮮的宗主權,割讓遼東半島(後經俄法德三國干涉,雹舉頃歸還中國)、台灣及澎湖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