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養老制度
法律分析:國養老金體系具有高度福利性,主要體現在高替代率方面。一直以來,德國的替代率保持在70%。德國的職工退休後,每月還可以領到養老金,而養老金的多少主要取決於職工投保時間的長短和原先工資的高低。比如,一個退休職工有40年的投保時間,平均每月就可以領到相當於凈工資的約63%的養老金;有45年的投保時間,平均每月就可以領到相當於凈工資的約70%的養老金。德國福利主要包括失業救濟、退休金、傷殘撫恤金和向配偶子女支付的遺囑撫恤金。當被保險人滿足工齡要求並達到標准退休年齡,或因殘疾無法工作時,可獲得養老金。若退休職工去世後,其配偶一般可以繼續領取60%的養老金,配偶及子女可享有遺囑撫恤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第六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職工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本人。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直接向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繳納社會保險費。
⑵ 每周只工作28時,工資還高,那為何德國工人還總是頻繁罷工
眾所周知,德國的工作節奏慢,工資還高,那為何德國工人還總是頻繁罷工呢?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引起的:
一、特殊的人文風情
德國工會的號召力強,有穩定的社會地位。德國工會是站在工人這一邊的,工會總是想辦法為工人們謀取福利,縮小工作時間,還有漲薪資等,因此工會的人如果不能和企業談攏,他們就會號召工人們全體罷工。
總之,德國工人罷工的一切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保障他們的工作福利與提高他們的待遇。
⑶ 德國這次漲工資,雙元制會漲嗎
是的,雙元制會漲工資。雙元制是指一種由企業和工會共同制定的工資制度,它將企業和工會的利益結合起來,使雙方都能從中受益。在德國,雙元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工資制度,它由企業和工會共同制定,以確保工資水平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因謹旁團此,當德國政府提出漲工資的政策時,雙元制也會漲工資。
解決雙元制工資漲幅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調整工資結構。企業和工會可以通過調整工資結構來確保工資水平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從而達到漲工資的目的。此外,企業和工會還可以通過調整工資結構來提啟沖高工資水平,從祥橘而提高員工的收入水平。另外,企業和工會還可以通過調整工資結構來改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⑷ 德國企業靠什麼留住員工的心
一、重視人力資源的優良傳統
在德國,很多人進入了一家他們認為很棒的好公司之後,服役 20 年以上是很常見的事,甚至有些終身不換東家。
在寶馬工廠,就有很多不足 60 歲的工人,卻在寶馬幹了 40 年左右。隨處可見的員工高忠誠度是德企的特色。當然,員工們認為這是因為老闆先對他們好,因為任何 " 忠誠 " 都是雙方的。
德企有重視人力的傳統,國際化後也會把 " 德國式 HR" 搬到海外公司或是工廠,四處俘獲員工人心,效果卓著。德國化工製造企業巴斯夫 ( BASF ) 集團人力資源總裁 Wolfgang Hapke 博士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確認:全球來看,巴斯夫全球員工在入職後的前三年,自願離開公司的比例平均為 1.3%。歐洲的員工流動率為 0.6%,北美為 1.5%,亞太為 3.6%。
另一家德國大型企業高管透露,在德國,他們公司在部門總管級別的員工流動率只有不到 1%,當然,因為在中國和印度,人們比較樂意跳槽,所以這個比率要高一些。即使如此,德國公司員工流動率依然比當地市場的同行們低得多。
對於 " 德國式 HR",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及監事會主席羅蘭 - 貝格 ( Roland Berger ) 點評說:德國企業,或者說歐洲企業對員工的尊重,已經成為歐洲特色,主要體現為關懷普通員工的身心健康。但在美國企業看來,股東價值可能更重要。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中國企業家接下來該怎麼走,可能需要找一條最合理的路。未必是歐洲模式,也未必照搬美國模式。
二、讓法國人眼紅的勞工政策
德國聯邦政府雖然很專注保持就業增長率和提升生產力,但首要前提是公民實際收入必須增加。
這個原則一直十分明確。哈佛商業評論之前發評論說,德國人的薪水和各項福利比美國高出 66%。更重要的是,美國收入差距的不斷加大,這在美國社會很具爭議。
2015 年,德國政府開始發福利,其中一條就是最低工資定在大約 1.1 萬人民幣。
若與西歐國家做一個比較,德國的工資並沒有高得很離譜。從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德國逐步推行稅前每小時 8.5 歐元 ( 約合人民幣 62 元 ) 的最低工資標准。這低於盧森堡最低時薪 11.1 歐元 ( 人民幣 81 元 ) ;法國 9.53 歐元 ( 人民幣 69.6 元 ) ;略高於英國 ( 6.5 英鎊,約合人民幣 61.38 元 ) 。
但事實上,在現實操作中,德國這輛工業戰車對公民待遇保障又著實令人望塵莫及。德國經濟被定義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經濟。是不是 " 最健全 " 很難說,但德國式福利的確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例如,如果德國工人不想兩地分居,勞動局可以支付行李搬運費。又例如,父母雙方雙職工又要帶孩子,二人可以有一人申請帶薪假在家帶孩子,薪水為原工資 65%。若一方無業,則可申請每月 300 歐元的補貼。這份福利叫 " 父母金 ",是很多國家聞所未聞的。
在過去的十年間,德國政府針對勞工市場,進行了多項改革,其中除了對有孩子的家庭,或單親父母有很多特殊政策,政府還催生了很多 " 迷你工作 " ——即以短工形式存在的工作,工資低但僱主繳納社會保險。
這種工作時間靈活的小零工大大豐富了德國的就業市場,保證了就業率,減輕了很多企業的負擔。法國曾有官員公開指責德國大量 " 迷你工作 " 的存在對法國的就業市場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三、出手闊綽的德國企業
先不說德國聯邦政府的態度,從企業層面來說,與寒酸的最低工資相比,大多數德國企業給工人發工資時出手其實都很大方。
EM Motive 主席 Alex Humpert 坦言,他們在德國 Hildesheim 工廠一線工人的薪資按小時計,時薪大約在 36 歐元到 40 歐元之間。一周工作時間大約為 40 個小時。這樣計算下來,一名熟練技工的月薪約為 6400 歐元。
采訪中還有德企的管理層對新浪財經私下說:寶馬車的一條生產線可能就價值幾百萬歐元甚至更高,這些生產線上的工人也待遇豐厚。德國產品售價高,背後的人力成本真是不容小覷。
德國化工製造企業巴斯夫 ( BASF ) 集團人力資源總裁 Wolfgang Hapke 博士解釋說:" 除了按照市場水平設定工資,巴斯夫承諾應有的福利、個人發展的機會以及舒適的辦公環境。在很多國家,員工除了享受養老保障,還有補充醫療保險,以及股份項目,也就是投資公司股份享受收益——這都是為了鼓勵員工做巴斯夫的『老兵』。"
" 那些讓員工感覺沒有歸屬感的企業,我覺得是公司把錢看得太重了,對員工不夠好。一家企業要辦得長久,關注的重點就應該是公司的長期目標,而不是盯著短期利潤。當一家企業發展到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規模,所謂企業的『中央集權』式慣例已經很難奏效了,每名員工必須都要能得到驅動力、薪水、福利和公司氛圍同等重要的待遇。" 一位不願具名的德企高層對新浪財經坦言。
四、獨有的員工關懷文化
在對寶馬的采訪中,我學會了一個新英文單詞,叫 " 人體工程學 "。對於如何關懷工人,寶馬的廠房一直有口碑。
在寶馬德國 Dingolfing 工廠,對於一些年齡大的工人更是貼心,從廠房設置到醫療護理,甚至理療師都有一條龍服務。
" 人體工程學 " 這個詞在寶馬的生產部門出現頻率很高,主要因為他們認為工廠生產線的設置和安裝必須考慮到適合人體結構。
這些符合人體工程學基本原理的零部件和生產線,都體現都在細節中。
例如特殊的木地板,可以顯示更大字體的旋轉架顯示屏;為防止工人站立過久而隨處提供的舒適板凳;為防止員工閃到腰所做可調整高度的貨架;為視力不好員工加強照明度。在交班的間隙,工人們甚至可以在廠房內休息間里提供的便利床上小憩。
寶馬集團生產部發言人 Saskia Ebbauer 解釋說:" 自動化可以很大程度解放人力,一些需要不斷重復,又消耗體力的簡單任務以後都可交給機器人,由他們承擔所有繁重勞動,這也是未來工廠的特徵。即使如此,人力依然是工廠運營的重要組成。"
所以寶馬一直朝著把員工照顧好的方向努力。
寶馬集團有 70% 的員工都在德國工作。寶馬集團的用人原則和人力資源計劃,基本可以與德國的情況相匹配。據寶馬的分析數據顯示:到 2020 年,德國工人的平均年齡 50 歲以上的比例將從 15% 增長到超過 35%。
2004 年,寶馬集團發起了一個全面的 " 今天為明天 " ( Today for Tomorrow ) 的項目,主要就是探究如何在工人年紀變大的同時,還可以保證工人們的創新力和生產力。
" 簡而言之,我們要創造適合各年齡段的工作環境。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老年生產線』,更沒有『輕量級工作站』,只有可適合各年齡層的生產線。即使是年輕的工人,也要保證他們在歲數增長的同時身體健康,可以長期保持生產力。"Saskia Ebbauer 說。
五、捨得對員工的未來進行投資
再來說說弗朗茨 - 菲潤巴赫 ( Franz Fehrenbach ) 的故事。他在 1975 年大學一畢業就進入博世公司做培訓生,理由是博世的工人待遇好,投入研發和設備都很闊綽。28 年後,菲潤巴赫從培訓生升至博世公司主席,並在 2014 年 7 月受任為公司監事會主席,成為博世工業信託公司 ( RBIK ) 合夥人。
" 為什麼我會一直在這家公司工作,因為這家公司的國際化程度相當高:350 個國家的生意運作,不同的業務板塊,意味著不用換公司,就可以學到很多,給每個人的機會巨大。我曾經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又在不同的生意板塊都有工作經歷。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這間公司,事實是,我都找不到要離開的理由。對於其他忠實的員工,我覺得他們是對於我們公司的運作模式很滿意。"
我問菲潤巴赫:" 假設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應聘博世公司的職位,可他三年內換了三家公司,你是否會聘用他?"
菲潤巴赫笑答:" 他根本不可能從我這里獲得面試的機會。"
" 『持續性』對於我們公司是十分重要的。所有作出的承諾,都要去履行,而且不能中斷。" 他說。
菲潤巴赫不跳槽的理由和戴姆勒的 Robert Frederick Veit 何其相似。Robert Frederick Veit 是德國戴姆勒卡客車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 CEO,當被問到為什麼德國企業員工對老闆很忠誠的問題時,這位身材高大、語速飛快、語鋒犀利的戴姆勒 " 老兵 " 拍拍自己胸脯說:" 看看我就知道了。我在戴姆勒工作了 22 年,從學徒做起,之後很幸運的參加了管理培訓,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崗位,難道還不是個好例子?"
Robert Frederick Veit 進一步解釋說:" 公司的發展很穩健;國際化程度很高;給員工很多機會——我自然不會跳槽。"
戴姆勒卡車中國合資項目總裁兼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史蒂芬 ( Stefan Albrecht ) 坦言:" 德企的員工忠誠度很高,是因為企業文化的問題:公司肯對員工投資,讓員工開心。員工自然也會付出更多,對老闆忠誠。這是雙向的。"
當然,所謂 " 投資 ",不止是薪酬那麼簡單。給員工不斷學習提升的機會,是很多德企的留人秘訣。
進一步培訓看起來是鼓勵員工 " 終身學習 ",可在巴斯夫 ( BASF ) 集團人力資源總裁 Wolfgang Hapke 看來,保障員工有終身學習的機會也是對巴斯夫未來的投資。對員工持續培訓是為了未來的人力需求有所保障。
與很多優質德企一樣,巴斯夫集團在金融危機時也沒有裁員,這是因為他們為了渡過難關採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減少超時工作,控製成本,更靈活調動人員。在 Ludwigshafen,有 600 名雇員轉做臨時職位或者是調動到其他崗位。
" 事實證明,在金融危機期間,要避免企業裁員是完全可能的。"Wolfgang Hapke 說。
⑸ 德國移民工作的薪資待遇
【 #德國移民# 導語】移民德國以後尋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技能恰巧是國家急缺的少數工種,那薪資更為豐厚。下面 就給大家介紹下德國移民工作的薪資待遇,歡迎閱讀!
【篇一】德國移民工作的薪資待遇
平均年薪:81246歐
電氣工程師作為電力專業工程技術人員,要具備足夠的電氣工程技術和應用知識理論,主要負責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製造、系神橋統運行等等。
2.冶金行業工人
平均年薪:35961歐
冶金技術涉及到機械、力學、傳輸、凝固、金相、儀表檢測和自動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識。該行業的工人熟練應用各種加工方法將金屬製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屬材料。
3.機電工程師
平均年薪:83669歐
該崗位主要負責機電產品、零部件的開發、設計,負責設備的開發設計,設計相應的電子原理圖以及線路板圖等。具備機械和電子工程知識必不可少。
4.廚師
平均年薪:23836歐
德國現缺具備專業資格的廚師。西班牙,中國都是世界上烹飪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之一,這對專門從事該領域的人們來說是一個的機會。
5.護士
平均年薪:63432歐
在德國,護士的平均工資比擁有10年經驗的西班牙護士高2萬歐元。
6.護理老人的護工
平均年薪:30509
人口老齡化已引起德國*警惕,社會現狀導致對這類護工的需求不斷增加。30509歐元的年薪,可以說是非常可觀了,因為在西班牙,護工的平均工資可能還要低三倍。
7.IT專家
平均年薪:94941歐元
IT專家主要從事設計用於計算設備的信息系統,規劃並開發具有收集,輸入,傳輸,加工處理,協調資源等功能的系統工具。
8.軟體開發人員
平均年薪:74303歐
軟體開發人員是全球最需要的專業之一。對於一個軟體產品或者一項軟體工程來說,軟體開發具有復雜和明確的分工和組織,主要包括高級經理、產品經理或項目經理、開發經理、開發人員、測試人員等。
【篇二】擴展閱讀:德國移民喜歡的城市
一、慕尼黑
位於漢堡的世界經濟研究所最近對德國30個城市的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一次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慕尼黑一如既往繼續名列榜首。
二、萊比錫
調查結果表明,萊比錫是繼慕尼黑之後擁有發展前景的城市。一個東部城市能夠獲得第二的排名還是首次。
三、法蘭克福
在城市發展方面法蘭克福曾多年遙遙,後來被慕尼黑取代。此次該市的排名有所提升,調查結果顯示,法蘭克福著重加強了城市的國際化建設,改進了通訊交通和教育領域,加強創新,從而提高了其經濟效益。而且法蘭克福作為歐洲的金融中心也會從英國脫歐中受益
四、德累斯頓
德累斯頓的城市發展也很有起色。據稱該市的兒童出生率在全德國,因此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五、柏林
與萊比錫和德累斯頓相比,柏林是進入排行榜前5名的的第3個東德城市。作為人口迅速膨脹的德國首都,柏林算得上全德快速發展的城市之一。
六、漢堡
漢堡也面臨著圓好很好的發展前景。調查結果顯示,這個位於易北河畔的城市發展穩定。此外,科隆、威斯巴登和斯圖加特等城市的情況與漢堡類似,都屬於中上水平。
七、斯圖加特
巴登-符騰堡的首府斯圖加特因其地理位置而斬獲高分,而且在施瓦本的企業都有豐富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斯圖加特還匯集了許多高智商的精英,是繼慕尼黑之後第二個擁有眾多高學歷人才的城市。
八、杜塞爾多夫
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杜塞爾多夫憑借魯爾和萊茵良好的銜接擁有不錯的成績。而且還有一個國際機場為它加分。
【篇三】擴展閱讀:德國投資移民福利
1.全民免費教育福利
所有德國境內所有孩子,不管其父母是不是德國公民,都享受公立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免費教育。進入大學階段(包括本科和碩士),根據父母收入情況,可以申請助學金,一個月有從200到800歐不等的教育補貼。進入博士階段,和僱主簽訂正式合同,根據專業和合同的不同,可以拿到每個月1000-2000歐不等的補貼。
無論是以法人橘瞎鉛簽來德國注冊公司,員工簽還是歐盟藍卡德國移民者,在有家庭的情況下,應為家人孩子盡早辦理家庭團聚簽證。一方面德國公立幼兒園位置緊俏,應趁早申請;另一方面德國幼兒園會優先讓給年紀更小的孩子。如果孩子年滿16周歲,則不能以家庭團聚的方式前來德國,只能通過留學的方式,而留學成功率沒有家庭團聚成功率高,周期短。
2.醫療保險
所有在德居居住的人都必須投保醫療保險。德國的醫療保險體制是一種公共保險體制,根據個人的收入情況確定公共保險費用。德國的醫療保險分公立保險和私立保險。在校學生,公司職員必須投保公立醫療保險。其中公司職員的醫療保險費用由僱主和職員共同承擔。醫療保險機構支付治療費用,此外還有葯品、輔助工具、住院醫療費用及衛生預防措施,看牙醫時補牙拔牙等大部分費用也由醫療保險機構承擔。此外,保險機構還承擔療養的全部或部分費用。
無論您是持有歐盟藍卡、法人簽證、員工簽證或者家團簽證,入境德國之後都應該立刻加入德國保險,否則無法在德國進行延簽,而達到移民的目的。會根據申請人的不同情況,建議申請人參加性價比的醫療保險。
3.養老保險
法定養老保險是德國社會福利保障的支柱,保障職員退休後有一個安詳的晚年生活。德國根據法律規定,所有受雇員工都必須參與養老保險,而自由職業者(包含自主創業,企業經營者和自主經營者)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參與養老保險。
移民德國後,累計繳納滿5年可在退休年齡後按月領取養老金。准備在德國永居者,建議積極投保養老保險。
4.護理保險
一旦投保人生病在家休養,需要專業醫療人員護理,醫療保險公司將派遣護理人員在投保人家中提供全面護理以及基本生活護理。
長期護理保險費為收入的2.35%,由公司和員工各支付一半。年齡滿23周歲且沒有子女的員工的長期護理保險費為收入的2.6%。由於德國高昂的人工成本,建議申請人積極參與護理保險,投保人的年齡越小,保費越低。
5.失業保險
所有受雇員工都必須參與失業保險,失業保險費用由雇員和僱主各承擔一半。領取時長和金額根據申請者失業前交保險的年限和具體的工資情況。失業金通常為在職薪水的60%(如果有1個孩子則為67%)。失業金獲取時限視年齡而定。
當獲得永居後停止工作,可向德國當地政府提出申請失業金。提醒通過在德國注冊公司移民德國的中國投資者:參與失業保險,每月支付少量失業保險保費,若將來企業運行狀況不良,則也可像雇員失業一樣領取失業金。
6.生育金
生育津貼是政府給產婦的補貼。一般可以拿到休產假前三個月稅後工資的平均值,其中保險公司每天支付13歐元,剩下的由僱主補足。
如果懷孕時未成為法定醫療保險的成員,如私立醫療保險成員,家庭主婦,自由職業者,個體戶,學生,公務員等,可以申請一次性補助210歐元。
7.家長金
在德國生小孩的父母可以從德國政府領取家長金,用來彌補照顧小孩期間損失的工作收入。如果申請人在寶寶出生前沒有工作,則寶寶出生後每個月可以拿到300歐的基礎家長金。如果是父母雙方申請,則最多可以拿14個月,可以分別休或者一起休。若父母一方申請,最多可拿12個月。母親可以在產後領取生育金),若媽媽們生產前有工作,產後拿到的生育金超過父母金則不能重復領取,父母金要等到生育金結束後再開始拿。若從事一定時長工作,則改為領,領取時間為兩倍,即4-28個月。
通常為孩子出生前的凈收入的65-67%,最低為300歐/月,為1800歐/月。相比於國內高昂的生育和養育成本,德國移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如果是家庭團聚德國移民的,妻子可以選擇生育後先做全職家庭主婦,一方面由於德國托兒所及保姆人工費用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申請家長金的條件,享受德國政府給予的福利。
8.兒童金
在德國境內的每個孩子每月可從政府領取180歐元的兒童金;第四個孩子開始,每個孩子每月可領取200歐元。這筆錢至少可以領到孩子年滿18歲;如果年滿18周歲,處於上學或職業培訓狀態,則最長可以領取到25周歲;若年滿18周歲處於求職狀態,則可以領取到21周歲。
⑹ 德國最低工資標准2023
從今年10月開始,德國的法定最低時薪漲至12歐元。2015年時,最低工資法(MiLoG)生效,德國由此推出統一的法定最低工資,即在繳納所得稅和社會保險之前的法定最低毛薪水。從此,德國的最低工資界限經歷了從最初的毛時薪8.50歐元,到2017年第一次提升至8.84歐元,而接下來的幾年中,最低工資每年都有保持一定的漲幅,2021年則經歷了兩次上漲,今年甚至會出現三次:1月1日起的9.82歐元,攔核枯7月1日起的10.45歐元,再到10月1日起的12歐元。
12歐元最低時薪(以下稱「12歐元」)是執政黨社民黨在去年大選中最重要的主張之一,也是交通燈聯合政府在升級德國作為社會福利國家設想中的一個重要措施。今年4月,聯邦政府公布了關於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和改善兼職工作狀況的法律草案。6月,聯邦議院通過了這項新法律,今年的「三級跳」,比較符合工會界認定的——德國最低工資起步時過少,應當一步到位的主張。其實,在一般情況下,由工會、僱主和學界代表組成的最低工資委員會員工的保護情況、就業和效率等方面進行觀察和評估,並根據工資和勞資協議發展狀況,定期對最低限度做出調整。除了10月起的12歐元,對最低工資的下一次調整操作將會發生在2023年6月30日,最低工資委員會到時將在評估2024年1月1日起的標准。除了法律規定的適用於所有行業和地區的最低工資,有些行業還存在著自己的勞資協議和最低標准,這些標准高於統一的法定最低工資。以職業培訓和進修行業為例,據聯邦統計局今年8月數據,教職人員今年最低時薪為17.18歐元,有額外學歷和技能的則為17.70歐元。
在德國,法定最低工資究竟代表了怎樣的薪資水平?據聯邦統計局數據,以今年1月1日起的最低9.82歐元為例,該界限意味著全職崗位(周工作時長38小時,平均每月4.345周)最低毛月薪1621歐元,相當於整體毛月薪中位數水平的48%。據eurostat最新數據,在有法定最低工資的歐盟成員國中,金額上排在德國前面的有盧森堡(月毛薪水2313.38歐元)、愛爾蘭、荷蘭和比利時。等到12歐元得到最終實施,德國則會躍居亞軍的位置。在27個歐盟成員國當中,有21國存在著法定最低工資。歐盟層面已經正在進行將最低工資提升至薪資水平中簡洞位數60%的推進工作。而12歐元時薪也恰恰相當於德國薪水整體水平中位數的60%。
聯邦勞工與社會事務部部長、來自社民黨的海耳在解釋12歐元法律草案時稱,德國最低工資的進展每一步都邁得過於「謹小慎微」。他還將德國基本法作為法律依據,稱按照公平要求,全職工作者需負擔得起其生活開支,而無需接受社會救濟,而且,目前飆升的價格也讓提高最低工資更加緊迫。社民黨在推動12歐元計劃中,著重強調「對勞動的尊重」,它意味著就業者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而承擔得起生計。目前,德國有620萬就業者時薪低於12歐元,其中超過11萬的人盡管進行全職工作,但仍然不得不領取基本保障金。能從12歐元中獲益的尤其是女性群體和在因勞資協議覆蓋面不夠而帶來薪資相對處於低位的德國東部地區。新的最低工資還能積極影響到養老金,緩解老年人貧困問題。
德國勞動市場和職業研究所(IAB)今年7月發布的研究表明,即將推出的12歐元最低時薪將影響到21.9%的就業者群體,規模是2015年剛剛實施該法律時的約兩倍,受影響大的尤其是迷你工作(免繳納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的兼職工作,該新法律將金額限度由原來的450歐元增至520歐元)。具體說來,2021年,毛時薪低於12歐元的就業者佔21.9%,在低薪行業氏姿中低於12歐元的則佔70.7%,而達到繳納社會保險義務的新崗位中,有20.6%低於12歐元時薪,它們主要集中在酒店、餐飲、農林漁業等。至於12歐元能如何影響到就業者的月薪、多大程度上減少領取失業金人群數量,或者減少貧困,尚不明確。報告還指出,研究並沒有將疫情和俄烏戰爭的影響沒有納入考慮范圍之內。鑒於目前德國的高通脹可能會帶來漲薪,10月份12歐元生效時,獲益群體的比例可能會比研究中的數據更低。
法定最低工資在德國社會中的接受度一直比較高。其原因在於,人們認為,該法律能產生正面的收入分配效果,也能改善低收入個體的經濟狀況。「公平」是其中的關鍵詞。從1991年以來,德國出現了更多的低收入兼職工作、勞務派遣等。在工資公平的語境里,往小里說是標價是否公平,對某份勞動的報酬是否合理;往大里說則是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經濟狀況,縮減社會的不平等;往更大的說還能涉及自由,工資待遇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勞動者能否「我的人生我做主」。
於個體而言,公平在某種程度上是建立在自身經驗和認知上的感受。德國經濟研究所DIW曾於2018年時就法定最低工資的公平效應對低收入就業人員進行了訪問和研究,結果表明,就自身情況而言,失業者和低收入就業人員覺得就業前景渺茫,尤其是年齡更大和需要照顧小孩和家人的人群,覺得自己在勞動市場上沒有得到公平對待,那些在獲得工作報酬之餘仍然需要領取政府保障金的人群也更感受到不公平。不同的公平體驗還體現在地區差異上,和德國西部地區相比,薪資水平更低的東部地區更傾向於認為自己獲得不公平的薪資待遇。在德國引入法定最低工資問題上,大部分受訪者給予了正面評價,但也反映了現實中的相反效果,比如企業在員工的其他福利方面進行縮減、壓縮工時,或在記錄存檔上做手腳,而不同技能的就業人員之間的薪資差別也有拉近的情況,從而引發了矛盾,導致了另一種不公平。
不過,有人認為,在沒有提高行業和企業勞資協議覆蓋率的情況下,12歐元最低工資並不能改善工資水平的不平等狀況。據聯邦統計局數據,2019年,約44%的就業人員的薪資水平有行業或企業勞資協議的「保駕護航」,然而,勞資協議覆蓋率在德國呈萎縮的趨勢。
除了就業群體里不同薪水的比較語境下的公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對高福利的德國,如果沒有合理的最低工資界限,就有可能拉不開勞動者和領取失業金失業者的收入差距,或者差距不夠大,可能會讓勞動顯得沒有意義。以德國今年的失業金Ⅱ標准為例,單身人士能每月領取449歐元用以常規開支,而包括房租和供熱在內的其他基本開支也由政府支付。然而,低薪群體有可能在每月辛苦工作之後,錢包剩下的錢比前者不見得多出很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高最低工資標准也是還給選擇工作的人一個堅定的理由,而不是使得他們選擇在福利之上躺平。
⑺ 德國勞動法的優點
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產生於19世紀,與產業革命的出現及工人運動的聲勢日益壯大密切相關。
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逐步興起,工人階級強烈要求廢除原有的「工人法規」,頒布縮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資、禁止使用童工、對女工及未成年工給予特殊保護以及實現社會保險等。資產階級政府迫於上述情況,制定了限制工作時間的法規,從而促使了勞動法的產生。英國在1802年通過《學徒健康和道德法》,這就是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到1864年,英國頒布了適猜稿用於一切大工業的工廠法。1901年英國制定的《工廠和作坊法》,對勞動時間、工資給付日期、地點以及建立以生產額多少為比例的工資制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德國於1839年頒布了《普魯士工廠礦山條例》。法國於1806年制定了工廠法,1841年頒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護法》,1912年制定了《勞工法》。進入20世紀以後,西方主要的國家大都相繼頒布了勞動法規。從1802年以後的百餘年間,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勞動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際無穗昌孝產階級斗爭的高漲,西方國家陸續制定了不少勞動法。德國1918年頒布《工作時間法》,明確規定對產業工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頒布了《失業救濟法》、《工人保護法》、《集體合同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的利益,對資本家的權益作了適當的限制。
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勞動立法出現了兩種不同傾向:一種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不僅把已經頒布實施的改善勞動條件的法令一一廢除,而且把勞動立法作為實現法西斯專政、進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另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它們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工人採取了一定的讓步政策。英國於1932~1938年間,先後頒布了縮短女工和青工勞動時間,實行保留工資年休假以及改善安全衛生條件的幾項法律。美國在1935年頒布的《國家勞工關系法》(《華格納法》),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工會有代表工人同僱主訂立集體合同的權利。1938年又頒布了《公平勞動標准法》,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標准和最高工作時間限額,以及超過時間限額的工資支付辦法。
俄國十月革命後,在1918年頒布了第一部《勞動法典》,1922年又重新頒布了更完備的《俄羅斯聯邦勞動法典》,體現了工人階級地位的轉變和國家對勞動和勞動者的態度。它以法典的形式使勞動法徹底脫離了民法的范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勞動立法 戰後,資本主義總危機進一步加深,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一批現代的反工人立法。如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塔夫脫-哈特萊法》,把工會變成一種受政府和法院監督的機構,禁止工會以工會基金用於政治活動;規定要求廢迅此除或改變集體合同,必須在60天前通知對方,在此期間,禁止罷工或關廠,而由聯邦仲裁與調解局進行調解;規定政府有權命令大罷工延期80天舉行,禁止共產黨人擔任工會的職務等。又如1947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保衛共和國勞動自由法》,同樣是鎮壓工人運動的法律。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出現了新的趨勢。在工人運動的壓力下,各主要國家相繼頒布了一些改善勞動條件和勞動待遇的法律,如法國頒布了關於改善勞動條件、男女同工同酬、限制在勞動方面種族歧視的法律,日本於1976年重新修訂了《勞動標准法》,還制定了關於最低工資、勞動安全與衛生、職業訓練、女工福利等方面的法律。
70年代以後,蘇聯的勞動立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1970年頒布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勞動立法綱要》,其後,各加盟共和國又根據這一立法綱要頒布了自己的勞動法典。東歐國家在50年代先後頒布了勞動法典,到60~80年代,除有的國家如保加利亞,對他們的勞動法典進行了修訂和補充外,大部分國家如羅馬尼亞、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波蘭、南斯拉夫等,都曾再次頒布了勞動法典。經過近2個世紀的歷程,勞動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在世界各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中國的勞動立法 中國的勞動立法,出現於20世紀初期。中華民國時期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暫行工廠規則》,內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齡、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對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資福利、補習教育等規定。國民黨政府則沿襲清末《民法草案》的做法,把勞動關系作為僱傭關系載入1929~1931年的民法中;1929年10月頒布的《工會法》,實際上是限制與剝奪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為了維護工人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1922年發動了大規模的勞動立法運動,並提出《勞動法大綱》19條等等。這一代表工人利益的《勞動法大綱》並未得到當時政府的確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才產生了真正代表職工利益的勞動立法。1931年11月7日,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抗日戰爭時期,各邊區政府也曾公布過許多勞動法令,如晉冀魯豫邊區1941年11月1日就曾公布過《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職工運動當前任務的決議》,對解放區的勞動問題提出了全面的、相當詳盡的建議,對調整勞動關系提出了基本原則。各個解放區的人民政府,也曾先後頒布過不少勞動法規。這一切,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勞動立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⑻ 德國工人終身都不換東家,他們的公司是如何管理員工的
眾所周知,德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所以在德國,各種企業也非常多,而其中甚至有非常多的員工在一家企業工作20年以上,所以除去工業工藝的精湛和嚴謹之外。德國企業最強大的名片就是員工的忠誠度非常高。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德國企業文化中老闆對員工是非常尊重的。其次就是國家的勞工政策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說德國勞工的制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最後就是工資非常高,基本上所有的德國企業對工人的工資出手都非常大方。
最後就是德國企業對工人的工資非常重視,往往出手非常闊綽。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德國企業往往以給員工高工資為榮。比如寶馬工廠的工人薪資按照小時進行計算,一個小時工資為40歐元,一周工作40個小時,這樣一來,一個熟練的工人的月薪基本上為6400歐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