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教育小學生放學干什麼

德國教育小學生放學干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22 03:02:21

㈠ 德國教育詳解

不少人會選擇德國移民,那麼作為家長,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德國教育如何呢?想必是出國人士比較關心的問題,別擔心,和移民欄目一起來看看德國的教育,歡迎閱讀。

德國的教育

到了德國,你根本看不到鋪天蓋地的教育公司和補習班招生的廣告,然而德國的教育水平卻是世界頂尖的,特別是它的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更是聞名世界。

這里有條法規讓我感到很奇怪:德國的《基本法》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就是說孩子們在上小學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對兒童進行所謂的學前教育,比如跳舞、體操、讀書、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等等都被禁止。

那麼小學前的孩子在幼兒園學什麼呢?根據德國經濟政策研究專家楊佩昌的總結,大致是如下3點: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二、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德國的小學生沒有什麼功課負擔,孩子們只上半天課,上午上課,下午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非強制性的,可以學習鋼琴、繪畫、手工和體育等有關素質修養的課。德國教臘櫻育界的普遍觀點:如果太早強行教授所謂知識,小孩子各方面並不成熟,沒有思辨能力,最後變成背書和讀書機器。

德國有8800萬人口(其中600萬為常住外國人),卻有公立大學300多所。任何人在德國都可以上大學,因為德國沒有高考,只有申請和推薦制度(老師推薦),通過了申請就可以上大學了,並且德國上大學是不用交學費的,這樣的福利也惠及外國留學生。在德國,老師和家長並不會緊緊盯著名牌大學。

初三和高中階段,學校、家長和學生會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制定進一步的教育,這樣,會有一部分學生進入技工培訓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這里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技校出來的畢業生的待遇不會比名校出來的待遇低,至少不會有歧視性的用工制度。因此,孩子們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學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獲得很好的收入,這正是德國有最好的職業教育的根源。

另一部分學生則可能讀名校進一步深造。但是,能進入大學讀書,並不意味著誰都可以順利地拿到大學文憑,在德國混文憑是絕對不可以的,你只有老老實實並且勤奮努力才能畢業。曾經有從事出版的人想引進德國的凱者大學課本,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德國的大學根本就沒有什麼統一的大學教材。

教你的大學老師,會在開學的第一堂課里,公布很多該學科的參考書,考試內容也在其中,至於教授教什麼,那是教授的自由和權力,教授只需按照自己的專業背景和操守來做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認真讀完那些參考書籍,還真沒法完成考試,千萬別指望有什麼考試前的盯局薯復習提綱。

老師除了告訴你參考書,還教你的就是學習的思考方式,自己獨立思考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德意志民族向來以理性、務實和邏輯性強著稱,我想,大概就是通過這樣的教育理念和體系培養出來的。

㈡ 德國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德國是印發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所幸的是,德國各階層能夠深刻地反思這段歷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視對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並將其列為德國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第一、愛護動物。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不少德國家庭就特意為孩子喂養小狗、小貓、小兔、小金魚等小動物,並讓孩子在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幼兒園也飼養了各種小動物,由孩子們輪流負責喂養,還要求孩子們注意觀察小動物的成長、發育並與它們游戲,有條件的還需作好「飼養記錄」;正式入學後,孩子們的作文中常常會出現有關小動物的生動描繪,其中優秀的篇章關於被教師推薦為範文的壁報發表。此外,小學生們還熱衷於利用自己積累的零用錢來「領養」動物園里的動物,或捐款拯救瀕臨滅絕動物。第二、善待生命。柏林一個13歲的男孩為一隻小鳥醫治創傷,後來又將其放回大自然。小作者以充滿愛憐的筆調,記錄了這一充滿愛心的過程,此文榮獲了該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賽」的一等獎。相反,虐待小動物的孩子,則會受到各種教育:輕則受到批評或訓導,重則可能受到大人懲罰。如果仍然不思悔改,就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療,因為在大人們看來,這是比學習成績滑坡更為重要的「品德問題」。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已有這樣的共識:小時候以虐待動物為樂的孩子,長大了往往更具有暴力傾向。第三、憐貧惜弱。在成人社會的倡導鼓勵下,孩子們幫助盲人、老人過馬路早已蔚然成風;為身有殘疾的同學排憂解難者比比皆是。法蘭克福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孩子粗暴地將上門乞食的流浪者趕走,全家人對此事極為重視,並且鄭重其事地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大人們嚴肅認真又耐心細致地啟發孩子:流浪者盡管穿著邋遢。但同樣享有人的尊嚴。這位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仰慕強者也許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靈的體現。第四、寬容待人。波恩一位7歲的小女孩雪麗,在自己的生日晚會上,遭到好友梅芙的無端搶白而感到大丟面子,因而試圖報復以泄心頭之恨。但後來在母親的勸說下,她主動和梅芙談心,才了解到梅芙由於自己喂養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喪,才「出言不遜」。於是,雪麗寬容地原諒了梅芙,兩個小夥伴的友誼更深厚了。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時,德國人還十分重視「反面教材」的作用。對這些中小學校園里出現的恃強欺弱的所謂「小霸王」,校方持旗幟鮮明的反對態度。據悉,經兩次記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立即果斷地予以開除,送交「不良少年管教部門」給予管教。對於影視節目中頻頻出現的暴力鏡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十分注意引導孩子以「批評」的眼光來審視。德國製造的武器之精良舉世聞名,但德國人並不贊成玩具商開發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別是男孩)與玩具槍炮坦克為伴,因為如幼時經常用玩具「模擬殺人」,難免會對其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孩子是世界的未來,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理所應當,尤其是在德國這個過度彰顯這一教育理念,讓人倍感欣慰。

㈢ 外國的小學生課余時間干什麼

美國小學生,一般在二三年級以前幾乎沒有作業的,即便有,也是很少的。課余時間干什麼呢?
美國孩子很少像中國孩子那樣去補習各種東西,補習的現象在移民家庭比較常見,美國家長比較相信歲返小孩子應該有足夠的時間來玩,從而積極保護他們的創造性不在重復的記憶和過重的壓力下面消失(這在美國的研究生院的博士項目裡面可以顯示出來,以後專門會介紹),業余時間美國孩子多參與一些體育訓練,如:籃球、足球、橄欖球、跆拳道、游泳、滑雪等 ;還有參與一些文藝活動,如:鋼琴、歌唱、畫畫、跳舞等。以下是我女兒的典型的周末活動。
X
1.書店
我乎腔飢女兒從兩個星期大的時候開始帶她去書店,美國有一個最大的連鎖書店叫Barnes & Noble,裡面有專門的兒童地區,有可以玩的玩具,另外每個星期都會有1-2次講故事的時間,在這里可以讓她自由地瀏覽各種書籍,她現在識字不是很多,基本讓她先根據圖畫編故事給我聽,然後我再念給她,這是鍛煉思維想像和組織能力的很好鍛煉,基本上我每周六都帶她去待一陣。

2.市立圖書館
市立圖書館是用納稅人的錢建的,因此只要能證明是所在地區的居民,就可以免費使用圖書館,圖書館有大量的兒童書籍、DVD、錄像、CD等可以免費出借,圖書館里還有裝有兒童智力軟體和游戲的電腦供兒童使用,這是我女兒在使用圖書館的電腦玩數字游戲。我基本上每個月帶她去2-4次。

3.博物館
當地有個兒童博物館,裡面有醫學、生物、牧業、農業、建築、繪畫、電影製作等的基本展示,孩子基本上可以動手操作,很受歡迎,我女兒一心想長大成為醫生,所以經常去看圓悶媽咪不敢看的骷髏等。這是一個私立的團體建的,大約75美金全家一年的會費,所以這也是我們經常去的地方,在這里她可以用類似於真正建材的材料動手建房子,可以坐進急救車感受真正的急救設備等,每次去走的時候都得連哄帶騙。

㈣ 德國小學生是如何從小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

網路上經常看到的「德國禁止學前教育」這種說法。德國的孩子並不是在上學前天天傻不啦嘰的就是玩,而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們也會學一些東西。他們的書包不比我們的小。

比如自理能力:如飲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訓練。
比如規則意識:盛入自己盤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須先吃完飯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愛心:很多家庭會在家中養小動物、如小狗、小貓,讓孩子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懂得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生命。
比如堅強:孩子摔倒後,只要不是很嚴重,父母不會馬上去幫忙,而是讓他們學會自己站起來。
比如尊重: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隱私。德國父母很多不會在未經過孩子同意時去翻閱孩子的東西。
比如禮貌:德國父母在尋求孩子幫忙時會說bitte(請),之後會說danke(謝謝)。
比如理財:德國父母會非常嚴格的控制零用錢數量,會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家務以獲得零用錢,避免不勞而獲。

比如承擔後果:有一個德國母親對自己總是起晚的兒子說「很遺憾,我不能開車送你去學校。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選擇是放棄早餐,還是遲到。」

比如承擔責任:有嚴厲的德國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臟衣服放進洗衣袋,他還得繼續穿臟衣服。

比如誠信:德國家長首先會以身作則,並經常會告訴孩子,要遵守約定,不能輕易誓言,答應過的事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到。

比如自信:德國家長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自信培養,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家長都會給與更多的鼓勵和贊賞,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從小的自信來源是父母。他們也絕不以成績的好壞去否認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秀。

比如合作:在德國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都會有意的去為孩子們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因為在德國有這么一句話叫做「Wer alleine arbeitet , addiert. Wer zusammen arbeitet, multipliziert。」(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㈤ 德國家長對待孩子的小學教育,何以如此從容

一、你跟德國小學教育目的和定位相關

做為處於幼兒園和中學間的教育階段,德國小學教育的一個重中之重是逐漸教導孩子從幼兒園環節的游戲式學習汽車轉向系統式學習。除開教給閱讀文章、撰寫、測算等基本的文化專業技能及其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每日任務以外,德國小學教育任務也包括維持和關愛「小朋友們對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求知慾和學習的樂趣」。因此,德國小學維持慢節奏課程教學,跟隨兒童認知水平的高速發展由淺入深。

五、小學教育的坦然與淡定從容也得益於德國客觀的社會環境和輿論引導

德國社會發展並沒有攀比之風,每個人安靜地過自己的生活。德國人人民性情偏向於實干,注重由淺入深,可以靜下來做事情。教育熱點問題在德國並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媒體上極少有宣傳策劃課外補習的教育廣告,也很少有生產製造緊張和市場競爭氛圍的文章。新聞媒體更多是向德國父母傳送科學合理的、健康的育兒觀念,包含抨擊過度關注和保護幼兒的「直升飛機父母」及其過度苛刻小孩分數的父母,讓父母們了解課外補習和課外作業對於大部分孩子起不上改進成績的功效,讓她們不盲目做事。正是在之上多種因素共同的作用下,德國的父母及其小學教育才能夠做到坦然和淡定從容。值得關注的是,這類「輕輕鬆鬆」的教育不僅讓德國孩子的心理更加身心健康,並且也沒讓她們日後因而但在知識和技能獲得層面處於缺點,更沒有防礙社會經濟發展與科技的進步。

㈥ 德國的學生作息時間是什麼

德國的中小學學制是非常復雜的,有數種類型的學校上課放學的時間,全國沒有統一規定,整體上分三種情況:

1、小學1到4年級是早上8點上課,中午12-1點左右放學

2、小學5年級開始到中學畢業,早上:30上課,也是中午12點-1點左右放學。

3、大學就全看各個專業的安排和自己選課,有可能一整天沒課,也有可能某天從早上7點上到晚上7點。

㈦ 德國移民需要了解的教育理念

不給孩子現成的財富

在德國,許多有錢人已經認識到,坐擁萬貫家財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讓年輕人輕易得到巨額財富,就有可能將他們推向墮落的深淵。基於這種認識,很多依靠自己奮鬥成為富豪的德國企業家改變了子承父業的觀念,紛紛表示不會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子孫,而是將絕大部分乃至全部財產都捐給慈善事業。絕大多數子女對其父母的這種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他們認為,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父母有處置的權利。作為子女,不應該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多少遺產。只要自己努力奮斗,就可能會和父母幹得一樣好,甚至更為出色。他們相信真正的幸福,來自自己的成功。

培養品德不靠教導

在德國人心目中,有這樣一個觀念:良好的品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體現在具體的品德修養中,就是不要求孩子去死記硬背道德准則,而是要求孩子從心靈深處、從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倫理道德。

德國中小學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稱為「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者「社會化過程」。其目的不是讓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或者爭當舍己為人的英雄,而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告游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四個核心觀念:熱愛生命、公正平等、誠實、守信。

德國的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品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而這,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修養培養至關重要的。

不僅如此,多數德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里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是非對錯。此外,集體游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在大家共同參與的游戲過程中,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德國學校還普遍鼓勵孩子飼養小動物,組織學生到養老院陪老人聊天、為慈善組織募捐及參加其他公益或環保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社會交往能力。在德國人看來,誠實不是一種孤立的品德,而是跟自重與尊重別人、對生命和大自然的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德國教育讓孩子能獨立思考

相對來說德國小學生輕松很多,只上半天課,一年級算術只要求認識1到20,看上去要求很低。但德國人特別認真,老師修改起作業來,小孩寫字母的位置放不對都要給糾正過來,在課堂上老師要求還是非常嚴的。他們有一門很重要的綜合課,相當於地理、歷史、人文、文化、宗教、常識和政治等的綜合體。涉及的范圍之廣讓人驚訝,短時間內竟然學了那麼多知識。有時還要在課上作報告,老師會給出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們自己找資料。因此,孩子們從小獨立性都很強,也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總的來說,德國小學的教育比較輕松,回家後作業最多也就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完成了,放學後有更多自由時間。看到他們小小年紀自己上圖書館,上網查找課堂作業資料,煞有介事地准備課堂講演,有模有樣,感到他們真的很成熟。

擴展閱讀:德國技術移民的條件和昌友備優勢

這些移民他們都會具有各自的本事,來到德國之後,就會在每一個領域裡面發展自己的事業,發揮著自己的特長,在這個技術類型裡面,很多都是一些學生們,因為父母們都希望孩子多學到一些不一樣的本領和知識,所以要自己的孩子出國深造,在德國這段時間,就可以學習到更多的本領,並且能在這個國家找到公司上班就業,隨著自己的努力得到相關人員的認可,慢慢地就會職位上升,擁有的資金也會越來越多。

申請條件:

1)無論是德國高校畢業或被認可的國外大學學位或一個等同於德國高校學位的的海外大學學位

2)工作合同(由我公司為客戶在德尋找工作,客戶和公司簽署工作合同),年薪至少4000歐元每月,在所謂的短缺職業如科學家,數學家,工程師,醫生和IT專家有為3000歐元每月。

項目優勢和福利:享受一切本國人的福利和權力(除選舉權,被選舉權和服兵役權),即一人移民全家享受福利和權力:

1.全家享受免費醫療保險,護理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意外傷害保險

2.兒童零花錢:根據大人的工資,工資越高領取越多。第一個和第二個小孩每個月從政府領取最低164歐元,耐毀第三個小孩170歐元起,從第四個小孩領取195歐元起。

3.對於未滿18個月的嬰兒,有奶粉補助錢約300歐元每個月

4.在德國出生的小孩出生時,政府給予約1000歐元的補助

5.免費教育

6.沒有資金審查即不要有資金來源證明,於不需要解釋納稅情況

7.擁有享受優良的生活品質,

8.辦理周期為3到9個月

9.不需要移民監

10.沒有語言要求(但是必須證明如何和當地人交流,有英語語言證明或者是B1的德語考試證明)

11.在德國滿兩年並且有B1的德語考試證明可以申請常居,或者是滿三年申請常居

12.8年入籍(7年零10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提出申請)

㈧ 探究德國的強大,從兒童教育開始

一說到德國,很多人會想到「賓士、寶馬、保時捷、奧迪、萬寶龍、西門子、徠卡、卡爾蔡司、阿迪達斯」等等各行各業的經典品牌。

又或者,想到「馬克思、叔本華、尼采、歌德、雪萊、海涅、巴赫、貝多芬、莫扎特、高斯、愛因斯坦、開普勒」等等各個領域的世界名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移民美國、加拿大的德裔算上,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超過200人。

為何如此多的優秀產品、世界經典在德國誕生並且長盛不衰?

為何只有8000多萬人口的德國,竟拿走了近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

為何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而起,而後德國經濟依然能引領歐洲,德國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

答案還得從德國的兒童教育說起。

不同的教育理念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如今眾多中國父母的共識。

在這種意識下,中國的父母要為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資源,進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老師,孩子要預習,要考試,要復習,還有做不完的課外作業,參加不完的興趣班。

然而在德國父母眼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中國的觀念向來是孩子「越聰明越好」,早早學會識字算數,背詩詞,參加奧數班,父母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孩子考得好。

而德國的學前教育提倡的,卻是「「不要過度開發兒童的智力」」。德國的幼兒園不分大中小班,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孩子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他們「不過早開發孩子智力」的目的,是「避免讓孩子的大腦變成硬碟,以留給孩子的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和開發潛力」。

他們認為,過早的給孩子灌輸大量知識,會導致孩子的大腦僵硬,僵化孩子的思維,從而讓他們不善於獨立、主動思考。

德國的幼師們,會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讓他們做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比如學習社會常識和禮儀公德,參與到團體游戲、手工製作中,從「玩耍」中學會獨立思考、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和行動力。

以森林為教室

近年來,幼兒戶外活動明顯減少的現象愈發受到關注。

美國作家理查德·洛依就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詞,來描述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與大自然缺乏聯系的事實。

戶外活動成本、風險的增加,讓家長、老師「望而生畏」。可是在德國,一種以森林作為教室,讓兒童回歸大自然的「「森林教育體系」」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關注、效仿和學習。

超過1500家「「森林幼兒園」」覆蓋德國的各個區域,孩子們在「「放養式」」的森林幼兒園,沒有電子玩具,也不用算數和認詞,每天只跟爬樹和玩泥巴打交道,學會用「森林」里的雜物做各種工具,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到的結構化以外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在大自然中得到歷練,加強身體素質,培養合作精神和專注力。

在中國,大部分孩子接觸到這樣的環境,恐怕也只能在參加夏令營之時,而且中國的家長還無法接受簡陋的營地,心疼孩子遇到挫折。

德國家長和老師的思維是:「體驗式教育是必要的,將孩子放到可控的、有一定危險的環境中,孩子會建立起自己的「危險管理能力」」。他們在體驗中遭遇挫折也是在所難免的,挫折讓他們變得更堅強,更獨立自主。

德國的研究人員多年在森林幼兒園跟蹤調研發現,受過森林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心、注意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身體素質方面,都比傳統的幼兒園教育的孩子更為突出。

德國人普遍認為,德意志是從森林裡走出來的民族,在「森林幼兒園」成長的孩子,會熱愛森林,敬畏自然,充滿靈性,在單純質朴中快樂成長,從而內心善良、積極樂觀。

教育均衡,側重平等

德國的小學不鼓勵通過學業考試來競爭,他們認為讓孩子的童年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老師認為孩子不應該那麼辛苦,童年就該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

所以德國的小學在一、二年級不設成績,三、四年級才將成績劃分成1到6分,1為最高分,5、6分代表不及格。但1分的學生並沒有得到老師的「重視」,老師們反而重點「關照」不及格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理念就是「教育均衡」。

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達標文化」」,能把5、6分的學生提高到2、3分,對老師來說就是成功的授課;孩子能得到3分,家長就已經滿足了。

與中國的老師把很大的精力放在尖子生身上不同,德國的小學不以培養精英為目的。他們認為孩子到了大學才是深造、精進的時候,小學教育的重點是幫助成績差的學生。中國的孩子就連業余的興趣班也要學好考好,這在德國人看來是謬論。

「寬松的教學方式並不等於放任自流」,老師會記錄每個孩子平時的表現,家長在期末會收到孩子的成績單,但這份成績單只有家長和老師知道。

這是德國教育側重「平等公平」的一種方式,他們不會以分數為導向,盡量讓所有的孩子都處在一個平等的水平線上。

德國的強大教育體系,除了學校、家庭教育層面,還有社會教育層面的作用。德國家長對待所有孩子都是一視同仁,每個公民都有義務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負責任,這個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社會所有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德國的未來。

中西方的思維模式向來存在差異:「我們認為知識很重要,考試成績很重要,但西方觀念卻認為,知識不是最重要的,獲取知識的方法,以及評價知識的維度,才是他們關心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德國的小學生這么「懶」,那他們平時在學校幹嘛呢?

以前的德國小學,實行的是半日制教學,上午學習基礎知識,下午自由活動。傳統的德國家庭,女性會帶孩子參加足球等各類俱樂部,孩子的教育一半交給學校,一半交給家庭。

後來,為了兼顧底層家庭,也兼顧女性的工作,德國小學開始逐步實行全日制,但下午的教學仍是課外活動。

相比之下,中國的孩子要更累很多,一天的課程之後,放學回家還要寫作業,周末要參加各種興趣班。德國的孩子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他們不會用犧牲睡眠來學習。對他們來說,睡眠就是健康,沒有什麼比孩子健康和快樂地成長更重要。

「德國的小學教育重點不在於傳遞知識,而是傳遞「方法」和「道理」,包括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公德心」也包含在內」。

也因此,德國的小學教育沒有班級排名,運動、藝術、手工和自然科學,為孩子提供各種可能,比如足球踢得好、唱歌唱得好、電腦玩得好……都是他們的加分項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每個孩子也都很有自信。

在這些自我興趣的探索中,德國的孩子們往往形成一兩項自己的興趣愛好,或靜或動,或文藝或科學,個性鮮明,各有所長,形成後期「「教育分流」」的雛形。

從學齡前開始,到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德國的教育在每個階段都呈現鮮明的特色,但始終貫穿各個階段的理念,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重視家庭教育

說到人品的養成,就不得不提德國的家庭教育。

德國人尤為重視家庭教育,德國甚至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和准則明文寫入憲法。

比起傳授知識,德國家長更看重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高尚的人品和情操。在他們看來,「良好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人生」。

從家庭到學校,家長和老師都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養成,讓他們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如廁,獨立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德國家長經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這類的詞掛在嘴邊,充分尊重孩子,帶頭讓孩子學會相互尊重;家長也會以身作則,答應孩子的事情絕不食言,告訴孩子准時、禮貌、謙讓,時刻保持自律和公德心。

也因此,守規矩、懂禮貌、講文明,成為德國人的素養;踏實做事、嚴謹細致、發揚契約精神,則是他們的處事風格。

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孩子會更自信,在與父母的談話中他們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德國的家長更不會用學校的成績丈量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是鼓勵和贊揚。

與「窮人家的孩子富養」相反,德國家庭反而是「「富人家的孩子窮養」」,德國家長會嚴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錢,或者讓孩子完成家務才能得到零花錢,避免不勞而獲,養成節儉和勤勞的生活習慣。

季羨林先生曾說,我讀了9年大學,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德國留學時學到的。季先生說的就是德國人搞學術、做科研的嚴謹態度,而這種態度也是他們從小養成的。

很多德國家庭都會養寵物,讓孩子親自照料,孩子在與這些生命的相處中學會尊重生命,充滿愛心和同情心。反觀國人的「看客」心態,德國人會主動幫助弱者,主動謙讓,沒人「碰瓷」,更沒人選擇冷漠地圍觀。

德國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他們閱讀,主動捧起書本為孩子作出榜樣。在德國,讀書應該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幾乎全民都喜歡的一件事。

德國有近8000家書店,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量超過1.3億冊。「他們認為讀書可以鍛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了他們不斷的閱讀」。德國的民富國強,背後少不了閱讀的力量的推動。

馬丁·路德·金曾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她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她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她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

戰後的德國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與他們「嚴謹」、「勤奮」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而德國人如今在世界上得到普遍的尊重,又與他們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息息相關。

這種品德、人格和民族精神的養成,是他們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從小就種下了美好的種子。

周末、小長假、寒暑假不妨多帶寶寶去體驗一下深林式的原著家庭生活,爬爬樹、和和泥、挖挖土、累累牆,回歸自然。來德聚秀庄園吧,這里有最原生態的環境和條件。歡迎您帶寶寶來。

閱讀全文

與德國教育小學生放學干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