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資料
德國地圖目錄
自然地理
歷史
政治
經濟
軍事
文化教育
外交
體育
飲食
德國啤酒節
禮儀
德國製造業概況
飲蘆啟食
德國啤酒節
禮儀
德國製造業概況
[中]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英]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德]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釋義:「人民的國家」
漢語中的德國、日耳曼,來源於英語里Germany和Teuton,這個兄好稱呼大概是從公元前90年開始,指稱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南部移居中歐的民族。而「德意志」則是這些部族使用的語言,最後才演變成居住地的稱呼,更羨嘩鉛由此衍生成「德意志帝國」、「德國」。
詳見http://ke..com/view/3762.htm
B. 德國的資料
德國民俗,風俗
婚禮傳統————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埋頭苦幹,講求踏實,重實惠而不尚浮誇的民族,這些特徵從他們的婚禮習俗中也可明顯地反映。
小伙求愛姑娘家 扛來一株白樺樹
德國人選擇配偶的方式別句具一格。在波恩地區,小夥子愛上一位姑娘,便於4月30日或5月1日將一株白樺樹放置在姑娘的家門前。如果姑娘對小夥子有愛慕之意,便將白樺樹放到家中的客廳里。小伙於得知後,立刻給姑娘送一枚寶石戒指,姑娘收下戒指,並親吻小夥子,以表示對他的謝意,接受他的求愛。當雙方情投意合、難分難舍之時,便互相贈送一枚銀戒指,表示訂婚。舉行婚禮時,雙方互贈金戒指,表示雙方感情永遠象金子一樣純真。
位於柏林西南面有一個名叫希喬貝克的城鎮,因全鎮酷愛國際象棋比賽,素有"棋鎮"之稱。在這個地方,棋藝高強者,倍受人們敬重。年青小夥子們總是刻苦鑽研棋藝,千方百計地讓自己的棋藝能夠更勝一籌,以此討取姑娘的歡心。小夥子欲向某位姑娘求愛,便捎信給姑娘,希望能同她的父親對弈一盤。姑娘如果對小夥子懷有好感,便約定一個時間,邀請小夥子到家裡來。當小儀子同未來的"泰山大人"比賽時,姑娘及全家人都在一邊觀戰。小夥子使出自己十八般武藝,"泰山大人"認認真真地對待。經過一番較量,小夥子取勝了,"泰山大人"不但不會生氣,反而表示祝賀。於是,伙子會受到姑娘全家的厚待,求愛的事情也就大功告成了。
婚介旅館住40天 未婚男女來聚首
在福爾島上,有一座設備豪華的旅館,所接待的對象是未婚男女,其目的是為這些對婚事羞於啟齒的人提供接觸機會,在旅館登記住宿者必須具備為人忠厚、作風正派、孤身一人的條件,居住時間不超過40天。在這期間,旅館工作人員利用各種機會讓男女接觸,彼此相識。居住者也可以通過房間里的專線電話向陌生者通話求愛,以避免出現面對面求愛遭到拒絕的情景出現。許多人在這里居住期間,能達到喜結良緣的目的。
姑娘拍徵婚電影 缺點當然不暴露
電影擇偶深受德國女性歡迎。一些姑娘因種種原因在解決婚姻問題方面存在困難,於是花錢拍一部徵婚電影。在導演和攝影師精心安排下,姑娘的烹調、縫紉、住房以及容貌、身材等方面的優勢和才能活靈活現地在銀幕上表現出來。即使是一位很平常的女子,在銀幕上也會變成秀麗可愛的姑娘。至於姑娘有哪些不足之處,只有婚後他的丈夫清楚。
如同其他歐洲國家的情況那樣,德國青年男女大多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在家裡舉辦結婚宴會。男方支付教堂里的費用,參加婚禮的賓客名單多由新娘的父母擬定。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新娘的父母總是同新郎的父母共同商量,各自提出一半的賓客姓名,這樣可以避兔在喜慶的時刻出現不愉快的事情。一般規模的婚禮,賓客名單通常包括兩家的家庭成員,雙方父母的朋友,新郎和新娘的朋友,大體上按相等的比例擬定。
在德國的一些地方,至今依然沿襲著某種古老婚禮的習俗,例如波恩地區流行的婚前摔盆砸碗的"普特阿班"儀式便是一例。
砸碗盆以圖吉利,新婚夜不得安寧
莊重喜慶的氣氛中,身著筆挺禮服的新郎和身披白色婚裙的新娘手挽手,在男女儐相護送下,進入婚禮現場,賓客們向新婚夫婦表示祝賀,新郎新娘一一向客人表示謝意。突然間,"叮叮咣咣"的砸盤、摔碗的聲音響起,而且接連不斷,持續很長時間,猶如中國春節除夕之夜的鞭炮聲一樣。原來,按照當地傳統習俗,新婚之前要舉行辭舊迎新的儀式。應邀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們,每人都帶著幾樣破碗、破碟、破盤、破瓶之類的物品。儀式上,人們競相摔盤砸瓶,此起彼伏,響聲不息。客人們帶來的破爛物品被摔得滿地,新娘的父母笑嘻喀地將這些碎片破紙掃成一堆,裝進一隻破舊的鐵皮箱里,在院子中央點燃,眾人圍著唱歌跳舞,歡呼雀躍。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喜慶的日子裡是忌諱打破東西,德國人的傳統觀念恰好與此相反。他們認為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可以幫助新婚夫婦除去昔日的煩惱、迎來甜蜜的開端,在漫長的生活道路上,夫妻倆能夠始終保持火熱的愛情、終身形影相伴、白頭偕老。更為有趣的是,新婚夫婦不能享受靜謐的初婚之夜,而是精神高度集中,密切注視四周的動靜。左鄰右舍總有人隔一會摔碎一件瓷器,新婚夫婦聽到後,必須立刻砸碎一件物品響應。彷彿對方砸一件物品是對他們恭喜祝賀,他們砸一件物品則是表示謝。
德國傳統服飾 ————
德國人在穿著服飾上其民族特徵並不明顯,只有在少數幾個地區,那裡的居民還保留了一些本地獨特的服飾風格。比如巴伐利亞地區,那裡的男人多戴一種有羽毛的小氈帽,身穿皮褲,掛著背帶,腳穿長襪和翻毛皮鞋,上衣外套沒有翻領,而且顏色多半是黑綠色。巴伐利亞的婦女著裝多以裙裝為主,上衣敞領、束腰,袖子有長有短,領邊、袖口還鑲有花邊,並以白色為主。裙子的樣式類似圍裙,以顯示勞動婦女的氣質,裙子的顏色有的鮮艷、有的素雅、還有的則深沉莊重。在裙邊多用刺綉、挑花來點綴,腿部再配上以白色為主的長襪。傳統的女裝常常要佩有帽子,帽子的樣式多種多樣,有的婦女乾脆用鮮花編成花環帶在頭上,十分嬌艷。巴伐利亞的這種民族服裝除了在偏僻的山村常見外,其他地區的人們平時很少穿用,它們被作為寶貴的民族遺產而小心地珍藏著,只有在遇到節日、喜慶活動或表演傳統節目時,才被拿出穿在身上。人們用這五彩繽紛的傳統服裝為歡樂的氣氛塗上艷麗的色彩。
在德國北方的港口城市漢堡,人們愛戴一種小便帽,這種小便帽已成為漢堡人服飾上的一個顯著特徵。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就是漢堡人,他的頭上常戴著漢堡小便帽,以致這種小便帽成了這位德國總理的一個顯著特徵。
在德國,男人們一般喜歡蓄連腮大鬍子,而且樣式還多種多樣。人們根據自己的臉形、發式及胡須的疏密長短經常不斷地修整和梳理胡須,通過不同樣式的胡須來體現自己特有的風度和氣質。
柏林傳統節日————
一月 國際綠色周
其實是一個國際農業博覽會,但是成千上萬的柏林人湧入了展廳,目的是品嘗一下其他國家的飲食。
自行車比賽
來自各國的自行車運動明星在起點上准備好了,參加比賽。「六日自行車比賽」在蘭茨貝格林蔭道邊嶄新西伯利亞雲杉鋪成的橢圓形自行車運動場上開始。運動員並非日夜兼程。不過使古老的體育傳統得到了延續。
二月 國際航船展覽會
柏林傍水而建,有許多水戶,因而國際航船博覽會有天時、地利的優勢。
國際電影節
從1951年開始,1956年起變成二年1次頒發金熊獎和銀熊獎,遺憾的是多次都在冬季。電影節的影院里播放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影片,雖然來柏林的明星並不多,但是為此趕來的觀眾依然不少。
三月 國際旅遊交易會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博覽會,參展者來自各國,有些國家的名字也許還沒有聽過。有許多彩色的紙頁可以帶回家,同時許多專家在一起討論,怎樣刺激旅遊城市的更大發展。
五月 文化狂歡節
來自世界各國的民族服裝。傳統風格和舞蹈風格——這個節日於1996年首次舉行,克羅依茨貝格因此變成了人們想像中的樣子:移民和外來客人的五彩斑斕的混合。
六月 爵士樂節
國際爵士音樂節,在世界文體大廈舉行。
戲劇節
評審團從所有的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戲劇中選出大約10部作品後在施普雷河畔作為德語精華戲劇上演。閉幕時有引人入勝的佳作匯演。
七月 露天古典音樂會
在柏林最美的露天舞台上音樂、音樂、還是音樂:音樂會是在音樂廳前的集市,在森林裡,在英式花園(蒂爾加股區)里,甚至在最美的霍普花園里舉行的。
柏林巴赫紀念日
來自各國的獨奏和合奏——只演奏巴赫的樂曲。
德國賽馬周
在馬林多夫賽馬場舉行的比賽,獎金高達50萬馬克。
鄉村音樂會
露天音樂會,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藝術家演奏古典音樂和爵士樂。
宮廷音樂會
古典音樂和爵士樂,在柏林的宮廷里輪流演奏。
國際手風琴節
每兩年一次,在圍繞著庫達姆大街的節日遊行後,美麗至極的大風琴演奏,是國際手搖風琴節的高潮。
八月 國際無線電展覽會
娛樂電器和通訊電器的世界最大的博覽會。無線電發射員和電視發射員在「透明」的工作室里,明星比坐在第一排看還近。
國際舞蹈節
國際舞蹈先鋒的頂尖舞者在喜劇歌劇院、赫貝爾劇院、哈勒什河畔劇院以及波德威爾劇院翩翩起。
德國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德國大大小小的民間節日有一千多個,平均每天就有三個節日。節日慶祝得范圍小到村鎮,大至全國乃至全世界。象全國性的聖誕節、狂歡節、復活節、射手節等;地域性的有慕尼黑的啤酒節、斯圖加特的感恩節、巴伐利亞的民間服飾節;行會之間也有很多的節日,象五朔節、漁民節、牧羊人節、廚師節、葡萄農節等。
狂歡節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從每年的11月11日11時起就算狂歡節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復活節為止,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是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前三天,在這發狂的三天,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他們進行化裝大遊行,進行大型的狂歡集會和舞會,還有「星期四女人節」,這一天許多的婦女手拿剪刀上街,專門去剪男人的領帶,特別是一些漂亮的領帶,她們把剪來的領帶作為戰利品訂在牆上自我欣賞。
世界盃城市漢諾威的射手節就是在世界盃決賽期間舉行的。每年七月初舉辦的下薩克森州漢諾威的射手節是德國規模最大也是最為隆重的射手節,有近萬名射手參加。節日期間,由近萬名射手、120個樂隊和無數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的市民組成的遊行隊伍浩浩盪盪,一輛輛彩車花團錦簇,鼓樂齊鳴、旌旗翻舞,美不可言。節日會持續十天,其盛況並不亞於狂歡節。
德國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229人
語言 德語是通用語言
宗教 三分之一的人信仰新教,三分之一信仰羅馬天主教,其餘信仰其他或者不信教
時區 歐洲中部時間,比格林威治時間早一小時。時差:比北京晚7個小時。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到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實行夏時制,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貨幣 歐元
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100:931
度量衡 公制
電力 220伏,兩相插座(圓形),到德國需要帶轉換插頭。
國際直撥號 0049,在德國的大城市通信信號一般都不錯,在中國入139網的手機在德國同樣可以使用。
國旗 自上而下黑紅金三色條形旗
特產 Zeiss望遠鏡, Rolleiflex和Leica相機, Zwilling刀具,Mittenwald瓷器,不來梅附近的Wedgewood手工藝品,Schwarzwald布穀鍾,Birken-stock拖鞋,還有皮製品、羊毛製品、手錶、木刻的小提琴、各種品牌的巧克力、葡萄酒、糖果等。
旅遊咨詢處
在德國最主要的旅遊管理部門是德國旅遊協會,在各個城市都設有咨詢處,一般都在火車站或者市中心,遊客可以在耐力得到工作人員耐心的幫助,並且可以得到免費的地圖、名勝介紹和一份當地旅館指南、市內交通路線圖和時刻表等。
C. 哪裡可以找到納粹德國的資料!
納粹目錄
簡介
《二十五點綱領》
標志
納粹黨
納粹:從字面上解釋,其實是一個褒義詞:「收納精華」。不知道什麼原因,前人把「Nazismus」譯成了「納粹」。而納粹成了一個忌諱的貶義詞。
[編輯本段]簡介
以下是政治上關於納粹的相關解釋:
「納粹」的稱呼來自德語的「Nazi」,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zi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納粹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是德國內外矛盾尖銳的產物。當時的德國面臨承擔戰爭責任和戰爭賠償,以及遷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問題,經濟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絕佳時機,將民族主義演變為民族復仇主義,使納粹主義得以形成。德國納粹主義首先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猶太人,宣稱雅利安—北歐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應予淘汰和滅絕。反猶主義得逞後,納粹主義又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將全世界引向戰爭和災難。
納粹主義是政治投機者可恥地偷換了社會主義的概念,操縱病態的民族主義,演變成的極端化、惡質化的民族主義。納粹主義自我標榜為「社會主義」,卻與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背道而馳,主張通過對內獨裁和對外侵略謀求發展,實質是極端野蠻的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和恐怖主義,必會對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第三帝國為(1933.1--1945.5)德國納粹政權的正式名稱。1923年由德國民族主義作家布魯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帝國》中首先提出,後被希特勒採用,1933年1月納粹執政後正式命名。其含義有二:
(1)表明納粹德國繼承"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即第一帝國962-1806 )和"德意志帝國" (即第二帝國.1871-1918),系德意志民族歷史上可以延續千年的最大國家;
(2)因在中世紀神話傳說中,"第三帝國"被視為持續千年的太平盛世,所以以此來美化納粹政權。
[編輯本段]《二十五點綱領》
《二十五點綱領》是於1920年2月制定並公布的,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的綱領性文件,是納粹的行為指導!在此綱領中,只是由於迫於形勢,希特勒才給納粹黨打著批判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旗幟,並在這面旗幟上圖上了民族主義的色彩,以適應戰後德國要求變革、要求振興民族的願望,從而欺騙了不少德國人。「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兩面旗幟掩蓋了希特勒代表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本質面目。在希特勒上台後,才徹底暴露出了納粹黨的本來面目,適合壟斷資產階級利益的條文則幾乎都實現了,而反映工人、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條文則被拋到九霄雲外。
第一條,我們要求基於民族自決的權利,聯合德意志人為大德意志帝國。
第二條,我們要求德意志民族應與其他民族享有平等的權利,廢除凡爾塞條約和聖日爾曼條約。
第三條,我們要求國土和領土(殖民地)足以養育我們的民族及移植我們的過剩人口。
第四條,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資格;凡屬德意志民族血統,不管其職業如何,方能為德意志國民。因此猶太人不能為德意志國民。
第五條,凡在德國的非德意志公民,只能視為僑民,應受治理外國人法律的待遇。
第六條,只有德意志公民,才能決定德意志國家的領袖和法律的權利。因此,我們要求一切公職,不管何等種類,不管它是聯邦的,還是各邦的,或是市區的,必須由德意志公民擔任。我們反對腐敗的議會制度,因為議會政治只根據黨派利益,任用私人,而不顧及品德和能力。
第七條,我們要求國家應供給公民工作及生活為其首要任務。如果國家不能養育其全部人口,則應驅逐外國人(非德意志公民)出德國國境。
第八條,禁止非德意志人遷入德國。我們要求將1941年8月2日以後遷入德國的一切非德意志人應驅逐出境。
第九條,一切德意志公民應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條,每個德意志公民的首要職責是從事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個人的活動不許損害全體的利益,而應受全體的制約並對所有人有利。
因此,我們要求:
第十一條,取締不勞而獲的收入,廢除利息奴隸制。:
第十二條,鑒於每次戰爭都給人民帶來生命財產方面的巨大犧牲,必須把戰爭橫財看作對人民的犯罪。因此,我們要求完全沒收一切戰爭利潤。
第十三條,我們要求將一切托拉斯收歸國有。
第十四條,我們要求分配大企業的利潤。
第十五條,我們要求大規模改組養老設施。
第十六條,我們要求建立並維持一個健全的中產階級。我們要求立即將大百貨商店收歸國有,廉價租賃給小工商業者,要求國家或各邦在收購貨物時特別要照顧一切小工商業者。
第十七條,我們要求一種適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制度,要求制定一項為了公益而無代價的沒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廢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機活動。
第十八條,我們要求嚴厲鎮壓那些危害公共利益得人;對於危險的民族犯罪、高利貸者、投機者等,不管其信仰及種族如何,必須處以死刑。
第十九條,我們要求用德國的教材代替為唯物主義世界秩序服務的羅馬教權。
第二十條,為使一切有能力而又勤奮的德意志人有高等教育、並能有機會走上領導崗位的機會,我們要求改革現存的教育制度。一切教育機關的課程設置,必須適應實際生活的需求。兒童一到有理解能力時,即應啟發他們的民族觀念。我們要求貧寒子弟特別優秀者,不論其父母職業及社會關系如何,應享有國家免費教育。
第二十一條,國家必須保護母親和兒童,禁止僱傭童工,制定獎勵體育運動和進行體格鍛煉的法律,大力支持一切增進青年體力的團體,以提高國民的身體的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條,我們要求取締僱傭軍,建立國民軍。
第二十三條,我們要求制定法律,禁止惡意的政治謠言及其在報紙上的宣傳。我們要求德意志機關必須做到:
1.凡德文報紙的編輯及工作人員應為德意志公民。
2.凡非德意志報紙,應經德國的特別許可,才能發行,但不許其用德文印刷。
3.凡非德意志人,而參與了德意志報紙的財政,或企圖使德意志報受其影響,必須依法禁止,違犯者應關閉這類報社,並且立即驅逐與該報紙有關的非德意志人出境。違反公共利益的報紙,必須堅決取締。
我們要求制定法律,堅決禁止對於我國人民生活有不良影響的藝術與文學,並封閉與此種要求相沖突的機關團體。
第二十四條,我們要求在不危害國家的生存,或不違背德意志民族的風俗道德的范圍內,承認一切宗教、信仰的自由。本黨主張積極的基督教,但不為任何宗教所約束。本黨反對國內外的猶太人的唯物主義的思想。本黨深信只有以「先公後私」為原則,才能致力於我民族的永久的復活
第二十五條,我們要求在聯邦內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以便實現本政黨所主張的一切;中央和國會對於整個及其各種機關,應有絕對的權威;為了實施聯邦所頒布的法律,應創設各種職業會議。本黨的領導者,誓為完成上述目的而奮斗,必要時,即犧牲征途,也在所不惜。
納粹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指1933年至1945年間統治德國的獨裁政治,即「第三帝國」。盡管納粹通常聲明支持極權民族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形式(與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相反),但納粹主義通常與法西斯主義有關聯。
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成為國家社會德國工人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縮寫為NSDAP)這一政黨的領袖。這一時期的德國也稱為納粹德國。納粹主義也稱為國家社會主義(德語Nationalsozialismus)。納粹主義的信徒稱為納粹。當代德國已取締納粹主義,盡管有少量的殘余份子仍在德國和其他國家活動,即新納粹。一些歷史修正主義者仍然散布否認和淡化大屠殺及其他納粹行徑的宣傳,並努力美化納粹政權的政策和行為。
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zi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納粹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是德國內外矛盾尖銳的產物。當時的德國面臨承擔戰爭責任和戰爭賠償,以及遷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問題,經濟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絕佳時機,將民族主義演變為民族復仇主義,使納粹主義得以形成。德國納粹主義首先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猶太人,宣稱雅利安—北歐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應予淘汰和滅絕。反猶主義得逞後,納粹主義又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將全世界引向戰爭和災難。
納粹主義是政治投機者可恥地偷換了社會主義的概念,操縱病態的民族主義,演變成的極端化、惡質化的民族主義。納粹主義自我標榜為「社會主義」,卻與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背道而馳,主張通過對內獨裁和對外侵略謀求發展,實質是極端野蠻的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和恐怖主義,必會對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編輯本段]標志
「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志。
隨著古代印度佛教的傳播,「卍」字也傳入中國。這個字梵文讀「室利踞蹉洛剎那」,意思是「吉祥海雲相」,也就是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它被畫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國佛教對「卍」字的翻譯也不盡一致,北魏時期的一部經書把它譯成「萬」字,唐代玄奘等人將它譯成「德」字,強調佛的功德無量,唐代女皇帝武則天又把它定為
「萬」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右旋(「卐」),—種是左旋(「卍」)。佛家大多認為應以右旋為准,因為佛教以右旋為吉祥,佛家舉行各種佛教儀式都是右旋進行的。這個被佛教徒視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號,竟被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用來做了他的黨旗標志。當然這與佛教毫無關系。希特勒親自設計的黨旗為紅底白圓心,中間嵌一個黑色「卐」字。希特勒對他們設計非常滿意,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象徵」。他在《我的奮斗》一書中說:「紅色象徵我們這個運動的社會意義,白色象徵民族主義思想。
『卐』字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斗爭的使命。」後來,希特勒還為他的沖鋒隊員和黨員設計了「」字臂章和「卐」字錦旗。
D. 關於德國的資料
國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國慶日:10月3日(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日)
納粹受害者紀念日: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納粹德國設在波蘭境內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紀念日,1996年1月3日確定)
民主日 :5月7日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自上而下由黑、紅、黃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
國徽:為金黃色的盾徽。盾面上是一頭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黑鷹,黑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
國歌:「德意志之歌」
國花:矢車菊
國鳥:白鸛
國石:琥珀
國家政要:聯邦總統霍斯特·克勒(Horst Koehler),2004年5月當選,7月任職;聯邦議院議長沃爾夫岡·蒂爾澤(Wolfgang Thierse),1998年10月26日當選;聯邦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Angela Merkel) ,2005年11月就職。
人口:8250.1萬(2004年底),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數丹麥人和索布族人。
首都: 柏林 (Berlin) ,人口:338.7萬(2001年9月)
德國統一的象徵: 勃蘭登堡門,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林市區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
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地區三級,共有16個州,14808個地區。
E. 德國的資料
德國簡介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分別與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瑞士、奧地利、捷克和波蘭接壤;面積為357000平方公里,南北相距876公里,東西相距640公里;人口總數8200萬.德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人口343萬,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德國河湖眾多,水利資源豐富.德國氣候分明,夏季北部平均茄敗數氣溫大約在18℃,南部大約在20℃,冬季北部平均氣溫大約在1.5℃,南部大約在-6℃。德國貨幣為歐枯游元.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其主要經濟支柱為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化學工業、機械工業、電器工業、醫葯工業、汽車工業交通運輸。主要工業企業有:戴姆勒-賓士股份公司(汽車、航空)、大眾汽車股份公司(汽車)、西門子股份公司(電子、電器)、費巴股份公司(顫首能源、化工)、RWE股份公司(能源、建築)、巴斯夫股份公司(化工、制葯)、拜爾股份公司(化工、制葯)、蒂森股份公司(鋼鐵、機器)等,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巨型公司。經濟總能力居世界的三位,進出口貿易佔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占歐盟外貿易的一半以上,在西方七國經濟強國中德國穩座第一把交椅,僅從德國的經濟狀況而言,足以成為眾多學子前往德國留學深造的主要原因之一.
F. 關於德國的資料
走近德國風俗,了解並知道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者訪問的人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無所知,到時免不了會鬧出笑話,或者給自己帶來不便。所謂 入鄉隨俗 ,就是這個道理。但怎麼才能 隨 得好呢?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G. 關於德國的資料
德國 germany 簡稱GER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悔李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071萬人,是歐洲聯大弊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
德國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參加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兩德實現統一。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申根公約》碧仿遲、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H. 求德國的資料
德國基本資料
名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8,119萬,居民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數丹麥人和吉普賽人。有750萬外籍人,占人口總數的9%,通用德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
首府:柏林,約人口330萬。
總統:約翰內斯·勞為德國現任總統,總理為施羅德。
簡況: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北臨北海和波羅的海,處於涼爽的溫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部和西北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如春,而東部和東南部則大陸性氣候較明顯。德國境內主要河流有萊茵河、威悉河、易北河和多瑙河。礦物資源較貧乏,在工業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進口,僅煤和鉀鹽比較豐富。
德國於10世紀形成封建國家。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1945年法西斯德國敗降後,美、英、法及原蘇聯根據波茨坦協定,分區佔領德國。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1949年5月23日正式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並於1972年10月11日同我國建交。1949年10月7日,在原蘇聯佔領區內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同年10月27日與我國建交。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
政治:
聯邦德國實行三權分立,國家權力由立法、行政和司法各自獨立的機構來行使,通過互相監督和限制來調節權力,保護個人自由。
【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由聯邦大會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以連任一次。總統有權向聯邦議院提議總理人選,經議會選舉後任命。聯邦各部部長、聯邦法官、高級聯邦官員先由總理建議再由總統任免。總統有權簽署和頒布法律,但是法令、命令須經聯邦總理或有關部長簽署後才能生效。
【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每4年選舉一次,任務是立法、選舉聯邦總理和監督政府。聯邦參議院是16個聯邦州的代表機構,參與聯邦的立法與行政,其議員由各州政府成員或其全權代表組成。
【司法機構】由五部分組成,即:普通法院(包括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行政法院、財政法院、勞工法院、社會福利法院。
經濟:
德國重工業占重要地位,輕工業也極為現代化。褐煤開采量位居世界前列。機械製造是工業的核心部門,主要產品有機床、電機、重型機械、汽車、光學儀器等。電子工業和化學工業位居世界前列。農業生產高度現代化,畜牧業在農業中佔主導地位,牲畜主要有豬、羊、牛等。主要農作物有甜菜、葡萄、油菜、小麥、黑麥、花卉、馬鈴薯等。交通運輸業發達,公路、鐵路、航空、管道、內河、海運組成了便捷的綜合運輸網路。對外貿易是經濟的重要支柱,主要貿易對象是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家和美國等。
I. 德國資料短一點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納擾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110萬人[1] ,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2] ,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3]
德國人的祖先為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唯喚耳曼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曾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指茄凱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2] 。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德國在基礎科學與應用研究方面十分發達,以理學、工程技術而聞名的科研機構和發達的職業教育支撐了德國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J. 德國的相關資料
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 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為冬季,阿爾卑斯山區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傑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和君特·格拉斯分別於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德國有3000多座博物館,收藏內容十分豐富。此外,每年都舉行各種藝術節、博覽會和影展等。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是德國圖書出版業中心。德國圖書出版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占第二位。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教堂、宮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德國聯邦政府迄今評出九所精英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弗萊堡大學、哥廷根大學、海德堡大學、康斯坦茨大學、卡爾斯魯厄大學、慕尼黑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並對上述大學進行重點資助。德國人時間觀念比較強,無論是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注重准時。德國人重視商業信譽,一般不輕易更換合作夥伴。德國的教育和文化藝術事業由聯邦和各州共同負責,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教育規劃和職業教育,並通過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協調全國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進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權歸屬於各州。全國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由聯邦政府予以資助。德國對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負責協調。大、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教科書等學慣用品部分減免。小學學制4-6年,中學學制5-9年。高等學校享有一定自主權,原則上實行自由入學,對部分學科採取名額限制。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業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中的實踐相結合,成人教育和業余教育普及。教師為終身公職人員,必須受過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