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

德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

發布時間:2023-05-25 13:35:21

㈠ 德國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教育理念有多先進

最近,有很多家長私信我,想要學習一下德國的教育方法,於是我在網路上收集了很多資料,接下來分享給大家。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個僅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但是他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超過了200人,是我們中國的十幾倍了,根據調查,德國拿走了世界上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

為什麼德國會出現這么多優秀的人才?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引起,而後德國的經濟依然只進不退?這所有的答案都藏在德國的教育中!

在德國的教育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德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日,就像是給自己的家過了一個生日一樣,在這一天家長會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比如郊遊、野餐、玩耍等等,在整個過程中,德國的家長除了陪孩子玩之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規則,教會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德國6歲的孩子基本上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了,完全不會依靠家長。

3、學前教育內容,培養專注力和邏輯思維

你會發現德國的學前教育,幾乎沒有太多的時間好好學習知識的,為了給小學做准備,幼兒園的老師們會給孩子上靜坐的課程。

除此之外,幼兒園還會安排學前課程,而這些課程不是讓孩子學習知識,而是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和邏輯能力,就像是找不同的游戲一樣,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從中鍛煉這些能力。

㈡ 諾貝爾文學獎只有莫言獲得過,德國為什麼那麼多呢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所留下的遺產作為基金而創立的一項獎項。而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是當今文壇最高的一項獎項,對於很多作家來說,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他們終身的目標。而在東方文學裡面很少有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其中我國的作家莫言在2012年的時候憑借著《紅高粱》獲得了這一個獎項,但是之後就再也沒有了,而德國卻有11個作家獲得過這個獎項。

所以審美價值的不同以及翻譯的困難程度使得中國只有莫言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而德國這樣一個國家能夠出現11個文學獎的得主。不過我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作品能夠更多出現在西方國家,未來也能夠獲得更多的獎項。

㈢ 為什麼德國人承包了一半的諾貝爾獎

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

所謂」輸在起跑線上」是偽命題,提早讀的都是沒用的,最多給家長們樂樂,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會外語了、會背古詩了等等,沒用!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

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㈣ 為什麼德國人拿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諾貝爾獎

為什麼德國人拿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諾貝爾獎
普興投資圈2016-12-14 15:44:52教育 閱讀(195) 評論()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台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舉報

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春秋的都混在一塊兒;德國小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晝沒有課,只有課外流動;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小學4年級畢業,依據老師舉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者上之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china高……
但是,為何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謎底居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憲法制止學前教育
孩子在小學前「獨一任務」就是歡樂成長。原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由於他5⑹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瀏覽、書寫以及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於並說:您應當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維持同步。」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於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a、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b、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依據自己的興致介入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c、維護孩子情感胚胎,培育EQ,培育領導力。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斯奇怪的規定。其實,歐洲有關國家對於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損壞想像力
與德國相反,china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耽心,德國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經輸給了china的孩子。其實,這樣的耽心是過剩的。
德國人普遍認為,孩子有本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china的學前教育以及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他們的想像力以及思考能力已經經被損壞掉,由此造成為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氣。
3、殘暴教育
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遲早要退出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於挫折驚慌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於人生的勇氣以及能耐。因而,「殘暴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時尚驅勢。某學者為了深刻知道現在德國時尚的「殘暴教育」,走進了幼稚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流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流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混。老師們則站在遠處察看,不怎樣干涉。
我發現盡管天氣寒冷,然而在室外頑耍的孩子卻看不到穿棉衣或者禦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隻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者短裙。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樣子,陪同我的雅娜老師解釋說:「幼兒應當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近可以用來發電。流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活泛性。」
4、從不逼迫孩子
老師雅娜說:「德國人歷來不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蘇珊娜博士說:「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賜與言語或者者行動上的激勵以及暗示,大人不要逼迫他們做甚麼,也不包攬,由於那樣可能會按捺孩子獨立行動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事,往後他就只會做那些他人做過的事,而缺少創造性。」
5、大人向孩子認錯
蘇珊娜博士認為,家長必需擅長節制自己的情緒,賜與孩子盡可能多的愛而不是寵溺,尊敬孩子的自尊心。因而,家長要常把「對於不起」、「請原諒」以及「謝謝」之類的詞掛在嘴邊。
因為得到父母的愛惜以及尊敬,德國的小孩從小就介入家庭的各種流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甚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布置房間、處理家務等,孩子均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父母一塊兒切磋,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沛確定孩子正確的設法以及行動。
6、法律嚴禁父母嘮叨
在德國,愛惜兒童、維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經被納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匡助父母洗碗、掃地以及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氣;另外一方面,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者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敬或者遭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另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力。
7、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
德國人抱孩子法子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上,紅撲撲的小臉朝外,後違貼著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模樣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田雞。在瑟瑟的寒風中,「狠心」的家長不給小孩過量的遮蓋,還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兒園。
蘇珊娜博士說:「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節制,給孩子留下盡可能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以及大人的視線基本同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流動,全身能充沛地與陽光以及空氣接觸,有益於他們適應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㈤ 8千萬德國人卻承包了全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智商高低是否跟區域有關聯

其實我們會發現智商的高低,確實和區域有一定關系,也確實和區域之間的人種,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正是因為如此,智商高低確實和區域有一定的關聯,但並不是根本的。而且德國人天生喜愛學習,樂於思考,所以這就決定了這個民族確實適合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考慮問題。

3,不得不說是德國文化確實也讓人羨慕,而且德國人普遍喜愛閱讀,這就導致大多數人樂於思考。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德國人確實智商比較高,也正是因為如此,普遍喜愛閱讀,樂於鑽研。正是這種精神導致大多數德國人,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輝煌成績,這就導致大多數德國後裔承包了全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其實對我們來說,智商高低和區域卻有一定的聯系,這也是因為一些人的基因確實相對較高,所以這就導致先天性智商有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智商高低很大程度也趨於後天的學習。德國人確實喜歡閱讀,樂於鑽研,這就導致大多數德國人也會在科學領域有很大的成就。

㈥ 德國宰相俾斯麥獲得過諾貝爾獎嗎

沒有,沒有。
俾斯麥棗敗他老人家1890年就去世了,而諾貝爾獎是1895年設立,1901年蠢岩豎第一次頒發的,諾貝爾獎還規定只發給在世的人帶大,他老人家自然不可能得到了。

㈦ 諾貝爾獎得主一半是德國人,這是為什麼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件值得了不起的成就。

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家長們眼中,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就應該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那麼,德國人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孩子自信心最初的最重要的來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抓著那些一點一滴的小事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剛學洗衣服,盡管洗得不幹凈,也要對他說:「你真棒!」;孩子上次考試是59分,這次考了60分,也應該為孩子這1分的進步而感到高興……一點一滴的肯定,最終將累積成孩子強大的自信心。

與德國為什麼沒有諾貝爾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