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登戰役德國為什麼戰敗
說起阿登戰役,了解過二戰歷史的朋友們不會陌生了,這是第二吃世界大戰末期,德國人所發起的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形戰役。這場戰役德軍為何會失敗,其實有眾多原因。1944年戰爭到了最後階段,德國的軍事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已經不是40年代時期的德國了。
在這場戰爭中,美軍的軍事力量得到了顯著的體現,美國完全控制了制空權,因此美國在戰爭中擁有著絕對的優勢。曾經在歐洲所向披靡的德國空軍,在這次阿登戰役中被盟軍擊退,徹底以失敗而告終。在阿登反擊戰的最後階段德軍的軍力只剩一小支部隊繼續作戰。
1945年1月,美國將軍巴頓反攻德軍,將炮火對准德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德軍的反攻完全被巴頓攔截,1月底,阿登戰爭結束,這就是德軍阿登反擊戰為什麼失敗了的原因。
阿登反擊戰初期,美軍的傷亡還是較大的,由於初期盟軍戰前部署不足,就忙於應付戰滑友爭,並且參與戰爭的美軍缺乏經驗,因此戰爭的初期,希特勒認為他卻得這場戰役勝利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還寄希望於能取得這場勝利,從而專心對付蘇聯。但是,戰爭最終還是由盟軍取信侍槐得了勝利,德國最終失敗而告終。
阿登反擊戰如果德軍勝利——
阿登反擊戰如果德軍勝利,德軍會攻克巴斯托涅之後長驅直入,收復比利時,直到比法邊境,德軍獲得資源和補給,期間由於天氣惡劣,盟軍和德軍形成僵持階段。
盟軍在此戰中的慘重損失,內部出現不統一意見,和德軍達成停火協議,並且唆使德軍與蘇聯繼續戰斗。利於這段短暫的喘息,德軍完成了噴氣戰斗機的實驗並且利用重新獲得的資源,裝備了數百架此行戰斗機。此時盟軍內部爭論結束,很顯然,他們意識到東線的勝負已經非常明顯,如果做之不理,則蘇聯將獲取廣大的勢力范圍。
阿登反擊戰如果德軍勝利,德國國內的工廠會恢復相當的生產能力,新型的坦克和戰機以穩定數量生產,西線的戰事延期3年結束。東線的蘇軍利用美軍,德軍西線敖殺之際,加快了前進步伐。
德軍的戰略意圖是集中兵力給於西線盟軍大量沙傷,爭取和談後,再集中力量在東線發動反擊,最後實現體面地停火。
阿登反擊戰如果德軍勝利,1945年2月蘇軍會迅速跨過波蘭,4月攻克柏林,德軍指揮部徹底被殲滅。蘇維埃德國成立,西線殘余德軍向盟軍投降,並且和盟軍組成聯軍向蘇軍反擊。
蘇軍意圖統一歐洲,蘇聯攜擊敗德國之勢,在和盟軍的談唯較量中略據上風,此時蘇軍在戰術素養上已經相當出色。盟軍的海軍仍然對蘇聯形成包圍態勢,蘇聯和盟軍形成隔海相望態勢。47年,雙方簽訂停戰協定,冷戰形成。
阿登反擊戰的影響——
阿登反擊戰的影響是此戰中,德軍的作戰計劃雖然是是一個非常好的計劃,但是如果他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做後盾,如果不是兩線,或許能夠成功,但是他並沒有。德國在阿登地域進攻的失敗,某種意味上意味著希特勒德國領導集團妄想在西歐取得決定性軍事勝利的冒險企圖遭到破產。
Ⅱ 為什麼在二戰末期,德國要發動阿登戰役呢
1944年深秋,戰爭從東西南三面向德國本土逼近。一次大規阿登戰役中被俘的德軍模的戰役計劃從1944年9月底開始在德軍最高統帥部秘密地策劃。這個被命名為"萊茵河衛兵"的作戰計劃(主要內容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突破盟軍防線,強渡馬斯河,奪取盟軍的主要補給港口安特睜臘衛普,把盟軍一分為二,並製造第二個敦刻爾克,然後再轉頭來對付蘇聯),由希特勒親自設計,他試圖通過歐洲西線戰場的最後一次攻勢,迫使盟爛早拆軍從德國本土撤出,重新奪回西線主動權。
這幾乎就是1940年曼斯坦因計劃的小型翻版。飢棗1940年,被盟軍公認為德軍最偉大將領之一的曼斯坦因元帥(當時他只是一位少將)制定了全然不同於德軍傳統的西線作戰方式(那是自小毛奇和施里芬計劃以來德軍對法國作戰的傳統思維,即通過內線調動兵力上的優勢擊敗對手,再將獲勝後的兵力調動至另一條戰線再次獲得兵力優勢)。
Ⅲ 阿登戰役的簡介
阿登戰役中包含許多次作戰,如地板作戰和麒麟作戰等。此役美軍雖然取勝,但付出了近兩萬人陣亡的慘痛代價。此戰是西線規模最大的一次陣地反擊戰,消耗了德國最後的精銳部隊。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阿登戰役的簡介,希望你喜歡。
阿登戰役的分析
中文名稱:阿登戰役
參戰部隊:德軍、盟軍
戰爭結果:德軍戰敗,盟軍勝利
時間:1944年12月16日~1945年1月28日
地點:比利時東南、盧森堡北部和法國東北部阿登森林
人物:巴頓 海特 倫德施泰特 希特勒
阿登戰役的心情
戰前准備
1944年秋,美、英軍逼近德國西部邊境,多次進攻齊格菲防線受阻。希特勒錯誤估計形勢,決心在阿登地區美軍薄弱防線上反攻,企圖重佔比利時的列日和安特衛普,切斷美、英軍補給線,圍殲其主力,從而迫使英美與德國單獨議和。德軍參戰兵力為23個師,約27.5萬人(另外還有兩個師和兩個旅作為後備力量),在西線總司令倫德施泰特指揮下,於1944年12月16日拂曉在風雪中開始進攻。此時,美軍在阿登地區只部署了4個師,且無工事依託。1944年12月17日,美軍第106師和第28師的陣地被突破,兩個團投降。至1944年12月25日,德軍向西突入縱深達百餘公里,形成突出部。
在美軍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歐洲盟軍最高司令D.D.艾森豪威爾採取果斷 措施 ,將被切斷聯系的阿登以北的美軍第12集團軍群的兩個集團軍劃歸英軍第21集團軍群司令B.L.蒙哥馬利統一指揮。同時,急調大批增援部隊堅決阻擊德軍進攻,並積極准備反突擊。到1944年12月24日,美、英軍已有24個師60萬人參戰。天氣轉晴後,占極大優勢的美英空軍發揮了重大作用。南部交通樞紐巴斯托涅城解圍之後,第21集團軍群和布雷德利指揮的第12集團軍群於1945年1月初實施全線反突擊,1945年1月16日在烏法利茲會師。東線蘇聯紅軍也提前發動強大攻勢,配合美英軍行動。
由於德軍兵力不足,指揮失當,加之油料供應不上,不得不向東撤退。1945年1月28日,德軍退回邊境,阿登反攻計劃遭破產。在此次戰役中德軍損失6.8萬至10萬人,盟軍損失9.1萬人(其中美軍89500人)。德軍的這次反攻雖使美軍遭受重大損失,但嚴重削弱了它在西線的防禦力量和東線的機動兵力,加速了德國的失敗。
經驗 豐富的德軍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和B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元帥對希特勒的計劃深表憂慮,然而當1945年1月3日兩人從希特勒的特使約德爾手中接過“萊茵河衛兵”詳細作戰計劃時,上面有希特勒的氏絕親筆字跡:“不得更改。”命運已經 決定 了。
希特勒此時已經罷免了與他 意見 不合的曼斯坦因。他試圖從東線抽掉部隊形成西線的部分局部優勢,突破阿 登山 區美軍霍奇斯美軍第一集團軍和巴頓指揮的美國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之間85英里寬的薄弱防區。“現有部隊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線單薄,他們也不會料到我們會發起突襲。因此,充分利用敵人毫無防備的因素,在敵機不能起飛的氣候下發起突然襲擊,我們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為此德國發布了關於建立“人民近衛軍”的 命令 ,應征年齡從16~60歲,訓練時間只有短短不到兩個月。
德軍進攻
1944年12月16日拂曉,在密集炮火准備後,德軍兵分三路發動突襲:左翼是布蘭登堡指揮的第7集團軍(轄4個師);中路是曼特菲爾指揮的第5裝甲集團軍(轄7個師);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揮的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轄9個師)。總槐指攻前,德軍還實施了兩個特別行動以配合正面進攻。一是代號“鷹”的空降作戰行動,目標佔領美軍後方鉛核配的公路交通樞紐;另一代號 “格里芬”行動則由德軍特種部隊--第150裝甲旅執行。他們裝扮成美軍,在德國大部隊到來之前潛入盟軍陣地,盡可能地製造混亂和破壞,佔領戰略要地。
17日,美軍第106師的兩個團7000多人被德軍包圍後投降,成為美軍在歐洲戰場上遭到的最嚴重失敗。18 日,中路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逼進公路交通樞紐巴斯通;右翼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佔領了馬斯河渡口;左翼第7集團軍渡過奧爾河。至1944年12月20日,德軍已撕開美軍防線,形成一個寬約100公里、縱深30公里至50公里的突出部。
1944年12月17日早上,盟軍最高指揮部急調美軍第82和第101空降師火速增援;19日,又命令巴頓指揮的美軍第3 集團軍北上馳援巴斯通。堅守阿登地區的美第1集團軍則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價頂住德軍進攻,堅守到援軍到來。
1944年12月22日,德軍交給堅守巴斯通的美軍第101空降師一封勸降信。在信中,希特勒瘋狂叫囂道:要麼投降,要麼殲滅!第101空降師代理師長麥考利夫准將在給希特勒的回信中只回答了一個字,把希特勒氣瘋了:“Nuts( 神經 病)!”此事後來在二戰史上傳為美談(不得不佩服在這種緊要關頭上還沒忘了 幽默 感。此電文在盟軍中廣為流傳,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軍心。)二戰後還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世界簡訊之最,只有一個單詞)。
德軍撤退
1944年12月25日 聖誕節 那一天,德軍第2裝甲師與美軍第2裝甲師在塞勒斯展開激戰。德軍陣亡2500人,被俘1050人,所有坦克損失殆盡。美軍第2裝甲師由此獲得了“活動地獄”的綽號。1944年12月26日,美軍第4裝甲師先頭部隊終於殺開一條血路,沖進了巴斯通,加強巴斯通的防禦力量。由於天氣突然轉好,盟軍航空兵開始支援地面作戰,給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以致命打擊,德軍強渡馬斯河的希望落空。
1945年1月1日德軍出動1000多架飛機,對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的盟軍機場進行空襲,炸毀盟軍飛機260架。德軍地面部隊趁機向阿爾薩斯北部發起了進攻。1945年1月3日,盟軍也發起大規模反攻,巴頓的第3集團軍和堅守阿登地區的美第1集團軍同時出擊。德軍也在這一天對阿爾薩斯發動了最猛烈的攻勢,從而展開了阿登戰役中最激烈的戰斗。經過了整整5天血戰,德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
1945年1月6日,丘吉爾向斯大林求援。為了支援西線盟友,蘇聯紅軍比原定日期提前8天於1945年1月12日在東線發起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德軍被迫把准備派往阿登地區的後備兵力6個裝甲兵師調往東線。這使得德軍再也無力在阿登地區繼續維持進攻了。
1945年1月8日,希特勒終於下令德軍撤退。1945年1月12日,在德軍抽出兵力對付東線蘇聯紅軍後,英美盟軍趁機發起追擊。1945年1月28日,在盟軍的一路追殺下,德軍被全部趕回了阿登戰役發起前的位置。至此,整個阿登戰役結束。
阿登戰役的戰略意圖
阿登戰役中包含許多次作戰,如地板作戰和麒麟作戰等。此戰的計劃十分機密,無線電幾乎未發生任何作用。盡管盟軍破譯德軍無線電,但仍忽視了此次襲擊的可能性。
英國首相卡梅倫後來評價德軍的戰略意圖時分析道:“德國陸軍最高統帥部計劃穿過阿登山脈進行大規模的突擊,在肩胛處切斷盟軍北方集團軍的彎曲的左臂。這一行動除規模較大和速度與武器不同以外,很像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戰役突襲普拉贊高原,切斷和破壞奧俄聯軍的迂迴運動,並突破其中央陣地。”
遺憾的是,這些分析都是馬後炮了。在丘吉爾的偉大著作《二戰回憶錄》中,他表示,當時他對德軍的判斷是一場“我們明知危險而又甘冒這種危險”。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對於德軍的進攻還是缺乏關註:“德軍第6黨衛裝甲軍是一支大家公認的勁旅……1944年12月初那條戰線的戰斗沉寂下去時,他暫時逃脫了我方情報部門的監視。”而此時統領英國軍隊的蒙哥馬利則更樂觀:“目前敵軍在所有戰線上都在打防禦戰;他們的處境已不可能使他們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了。”
Ⅳ 阿登戰役的具體經過
阿登戰役的具體經過
阿登戰役簡介和阿登戰役的故事,阿登戰役(英語:Battle of the Bulge或Ardennes Offensive或Von Rundstedt Offensive,法語: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語:Ardennenoffensive),別稱亞爾丁之役,但盟軍將士依作戰經過稱之為突出部之役,而德國B集團軍群則稱之為守望萊茵河作戰。戰爭發生於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納粹輪森德國於二戰末期在歐洲西線戰場比利時瓦隆的阿登地區發動的攻勢。
此次戰役與一些次作戰協調進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動(Operation Bodenplatte)和獅鷲行動(Operation Greif)等。德軍此次作戰目標是突破英美盟軍戰線並將其一分為二、佔領安特衛普,包圍並消滅盟軍的四個軍,迫使盟軍在軸心國占優勢的條件下談判。此次作戰如果成功,希特勒就可以臘基畝集中全力應付東線戰事。
此次戰役的計劃是在極度秘密,幾乎完全處於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完成。雖然"Ultra"(盟軍破譯德國秘密無線電通訊的組織)和美第三軍的情報人員顯示有跡象表明德軍會發動進攻,盟軍仍忽視了此次突襲的可能性。此外,盟軍盲目自信、忙於進攻計劃、空中偵察不足、美國第1軍相對缺乏戰斗經驗,進一步為德軍的突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美軍傷亡主要集中在戰役的前三天,美軍第106步兵師三個團中有兩個被迫投降。整體而言,阿登戰役是美國在二戰所經歷最血腥的一役,美軍陣亡鋒宴人數達19000人,超過任何戰役。對美國陸軍而言,參與阿登戰役的美軍人數與敵軍人數皆超過美國在二戰前曾經參與的任何沖突。
納粹德國在1944年12月16日在西部戰線發起的作戰。此次作戰包含許多支持的次作戰,如地板作戰(Operation Bodenplatte)和麒麟作戰(Operation Greif)等。這些作戰的計劃中的目標是撕裂英美盟軍戰線、佔領安特衛普,並包圍和消滅盟軍的四個軍團,迫使盟軍在有利軸心國的條件下和談。阿登戰役的計劃是在極度秘密的情況下完成,幾乎完全無線電靜默,因此即使是"Ultra",盟軍破譯的德國秘密無線電通訊,也未對即將來臨的進攻顯示出任何跡象。
Ⅳ 二戰德軍應不應該發動阿登戰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時候開始,“阿登戰役”被說成了是“第三帝國”的垂死掙扎。其實總的來說,德軍在阿登戰役中整體表現還是可以的,相比之下,美軍被放的血要比德軍大得多,我們先來看兩組數據對比。
阿登戰役中,德軍一共損失20輛虎王、194靚豹式、182門突擊炮等,其實就一場高烈度的戰爭來說這點損失真的不多。反觀美國,阿登-阿爾薩斯戰役中美軍總計傷亡達到了10萬(美軍官方公布的數據,其中陣亡16000,且不包括非戰斗損耗)。
這便是為何德軍會輸得那麼慘的原因,主要的問題點還是出在希特勒的指揮上。
當然,希特勒本身也沒什麼錯,只是錯過了戰機希特勒將匈牙利認為是德軍的戰機這點本質上是沒錯的,只是希特勒應該早點下覺性,而不是等到這么“晚”。最終德軍一敗塗地,不但沒有進入布達佩斯,連維也納也丟了。按照現有公布的數據,德軍在維也納戰役中損失了坦克和突擊炮1345輛,可想而知,德軍的損失有多巨大,這也可能是對納粹德國致命的一擊。
Ⅵ 阿登戰役德國為什麼戰敗德國如果勝利會怎麼樣
阿登戰役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時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性戰斗。德國軍隊在這場戰斗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1944年戰爭時,德國的軍事實力比以前差得多。在這場戰爭中,美軍的軍事實力得到了顯著的體現。美國完全控制了制空權,因此美國在戰爭中擁有絕對優勢。曾經在歐洲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在阿登戰役中被盟國擊敗,並以徹底失敗告終。在阿登戰役的最後階段,德軍只剩下一小部分兵力繼續戰斗。
如果德軍贏得阿登反擊,德國工廠將恢復相當大的生產能力,新坦克和戰斗機將穩定生產,西線戰爭將推遲三年。東線的蘇軍利用西線的美軍和德軍絞殺之際,加快了前進的步伐。阿登反擊戰中如果德軍勝利,德軍會攻克巴斯托涅之後長驅直入,收復比利時,直到比法邊境。德軍將獲得資源和補給。
Ⅶ 二戰中著名戰役發生地系列文章:德法邊境的屏障——阿登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軍事資料整理多了,免不了手中就搜集了大量非常值得推薦的資料,怎奈手中積壓的文件太多,我實在沒有精力為大家在開辟新的專題,關於二戰各次戰役所發生地的地理位置、地勢對戰役的影響,二戰資料局的我其實一直想個大家單獨寫一個系列文章,可為了避免其他版塊的爛尾,只能一直在腦蠢羨海中構思,但我發現即將為大家介紹的二戰西線的一場著名戰役「 」色當戰役」的時候,卻不得不先行對法德兩國之間的夾縫之地——阿登地區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阿登地區地理位置圖 西起大西洋東岸,冬至萊茵河口的西歐平原,綿延萬里一馬平川,而占據這片優渥土地大部分面積的國家,則是歐洲大陸上的雄雞法蘭西。沿這片平原向東,則是歐洲大陸上另一塊面積廣大的平原波德平原,在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個同樣強悍的國家德意志,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本是同根同源,但是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法蘭西與德意志自分家之初,就相互征伐,欲致對方於死地而後快,怎奈相蘆數互纏斗數百年的雙方,最終都沒有實力徹底征服對方,而他們的身邊還存在一個竭力要維持歐洲大陸均勢大英帝國,就這樣在這三個強大國家的中心位置,最終陪檔首形成了由三個小國家組成的緩沖區——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而這三個國家,由於地勢平坦低窪,則被統稱為低地國家。 阿登地區的地勢地貌 今天文章所要介紹的阿登地區,大部分位於英法德三國夾縫的南部區域,也就是今天的比利時和盧森堡境內。而這片面積約為1.12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不足500米的台地,大部分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陡峭和河谷和湍急的河流貫穿其中,在法德之間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分界線。但也正是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的無險可守,使得阿登森林這片戰略要地成為了列強反復爭奪的對象。先是1793年法國大革命成功之後,國力蒸蒸日上的法國吞並了整個阿登森林和萊茵河西岸的富庶地區,1815年拿破崙的大帝國覆亡之後,被拿破崙所敲打的那些封建舊貴族們彈冠相慶,召開了意圖恢復歐洲封建舊秩序的維也納會議,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阿登地區的盧森堡大公國得以建立,1830年,法國新一輪的革命爆發並很快的波及到自己的鄰國, 阿登地區又來了一輪洗牌,最後英國、法國和普魯士三國達成了協議,比利時獲得了阿登地區大部分的統治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線戰場的邊境戰役 1867年,歐洲大陸上利益糾葛的各方又在倫敦簽訂了新的協議,將盧森堡劃為了中立國,作為代價,盧森堡需要自毀長城,拆除境內的各處軍事要塞。1870年普法戰爭中大獲全勝的普魯士為了最大限度的削弱法國,吞並了法國至關重要的工業區阿爾薩斯和洛林,而法國人,為了防止統一之後的德意志將自己徹底絞殺,則沿著法德邊境,由瑞士附近開始,一直到法國東北部地區的凡爾登,修築了一系列的堅固要塞,使得德國人從西部邊界突入法國境內變得困難重重,而阿登地區的防禦,則由於復雜的地形地貌被認為根本不適合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而被忽略。可軍事立國的德意志向來不缺乏優秀的戰略家和軍事家,德國人很快就制定出了繞道低地國家擊潰法國的「 」施里芬計劃」,取道比利時,利用高速機動,對法國防守最薄弱的地段施以最致命一擊。 1940年5月10日至16日的西線戰場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914年8月21日,德法雙方在阿登地區就有了交火,該戰役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線德法邊境戰役的附屬戰役,也是德法雙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揭幕戰,較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血流成河的其他戰役,1914年的阿登戰役並不為人所熟知。當然此次不大不小的戰役,並沒有讓法國人產生足夠的警覺,一戰結束之後,作為勝利者的法國,更加堅定了塹壕戰、防禦戰才是未來戰爭決定性因素的想法,也更加迷信只有堅固防線才能保護自己漫長的邊境,而對於阿登地區,法國的軍事決策機構的主流想法卻依然認為裝甲部隊在短時間內不可能通過該地區,根據法國人的推算,德國人穿過阿登地區到達法國東北部城市色當所花費的時間至少為五到九天時間,如日中天的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將軍甚至自信的表示:「 」阿登地區是歐洲最好的坦克屏障」。 1914年德國雙方的阿登戰役局勢圖 就在法國的軍事決策機構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的時候,法國依然有一些具有戰略眼光的軍事人才對德國人無法快速穿越阿登地區表示極大的懷疑,1938年的一次軍事推演中,法國的安德烈·加斯頓·普雷特拉特將軍,就用模擬的四個摩托化步兵師和兩個坦克旅加上其他三個師的部隊,徹底的擊潰了法國人的防線,然而,官僚氣息嚴重的法國軍事高層,竟然以該結果會影響士氣為由,將此次推演結果雪藏,而阿登地區的防禦也並未得到更多的加強,1939年秋,法國人最終批准了加強該地區防禦設施的建設計劃,但是嚴寒的天氣極大的影響了工期和材料的交付。至1940年3月,該地區的防禦仍處於一個遠不如人意的狀況。心急如焚的普雷特拉特將軍,此時早已經推算出德國人穿越阿登地區,至多隻需要60個小時到達馬斯河沿岸,實際上,德國人再一次穿越阿登地區到達馬斯河沿岸,只用了57個小時。 1944年12月15日,西線局勢圖 法國人為自己思想上的保守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德國軍隊穿過阿登地區突然出現在馬斯河沿岸,並在法國東北部城市色當又一次讓法國軍隊蒙羞之後,法國人在戰略上就已經基本上輸掉戰爭了。阿登地區所上演的最後一出精彩的戰略大戲則是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25日的突出部戰役,孤注一擲的德國人動用了能夠搜集到的一切資源,拼湊了20個師的兵力,意圖再現1940年德國橫掃西線的輝煌,然而已經不堪重負的德國實在沒有重現自己當年的金戈鐵馬席捲天下的能力了,曇花一現的放工最終被人員物資,後勤補給都遠超自己的盟國軍隊所擊退,阿登地區也成為第三帝國滅亡奏鳴之中重要樂章。下期文章預告《法國軍事史上的蒙羞之地——色當》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頭條號,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Ⅷ 為什麼在二戰末期,德國要發動阿登戰役呢
根據希特勒分析的形勢,他認為同盟國中美英之間、美英與蘇聯之間存在分歧,各有打算。如果分化瓦解加以利用,就能從中撈到好處。希特勒認為現在的英美也有同樣的心思,與其向蘇聯投降,不如與美英和談,然後集中兵力對抗蘇聯,說不定還能保住德國和納粹政權,這對希特勒的誘惑太大了。
這次戰役的計劃是在極度秘密,幾乎完全處於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完成。美第三軍的情報人員顯示有跡象表明德軍會發動進攻,盟軍仍忽視了此次突襲的可能性。此外,盟軍盲目自信、忙於進攻計劃、空中偵察不足、美國第1軍相對缺乏戰斗經驗,進一步為德軍的突擊提供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