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輕機槍多少公斤

德國輕機槍多少公斤

發布時間:2023-05-27 09:31:27

① 世界最先進的輕機槍

德國產的這個MG4型機槍,採用全自動射擊模式,供彈能力也非常迅速,不但在重量上沒有劣勢,而且相比其他機槍,可靠性也高。

該槍,是HK公司推出的最新的彈鏈供彈式機槍他於2001年9月11~14日期間,在英國國際防務展上首次展出綜合性能優異,代表了德國人嚴謹的精密機械工藝,全槍長1030mm不含彈夾和支架重7.9千克,理論射速750~850發/分鍾。

彈鏈從左向右送入機匣,而空彈殼則會通過機匣底部的拋殼口拋出其導氣裝置在槍管的下方,槍管可以快速拆卸和更換,表尺射程可達1000米曾經在測試中,4名射手在6天內在一把MG43上。

用兩條槍管打了102000發子彈。性能堪稱殘暴,目前德國國防軍已經在2003年正式裝備HK MG43,並正式將其命名為MG4。

世界輕機槍排名:

評判一架機槍的好壞要從它的重量、精準度、射速、子彈口徑等入手。

第5名,Utimax 100輕機槍

Utimax 100輕機槍,由新加坡的新加坡技術動力製造,定位為班用機槍是新加坡軍隊的制式輕機槍,作為支援武器使用,採用氣動開放式槍機,發射北約5.56×45毫米彈葯。最特別之處,它採用恆定後座機匣運作原理。槍機後坐行程大幅度加長,令射速和後坐力比其他輕機槍要低。

相對地精度也較高。Utimax 100重量極輕,槍支本身重量不過4.9公斤。重量和當時突擊步槍相當,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輕機槍,該槍在1982年開始裝備新加坡棗沒汪武裝部隊至今,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隊和以色列國防軍的特種部隊及南非都有少量使用。

第4名,俄羅斯RPK165.45mm機槍

RPK165.45mm輕機槍,是俄羅斯最新推出的一款班用輕機槍,其主要目的是計劃替代RPK74輕機槍,用作班組支援武器。它的全稱RPK-16LMG5.45x39毫米輕機槍。

是卡拉什尼科夫公司自籌資金研製和生產的在俄羅斯軍隊-2016國際軍事技凳仔術論壇會上首次展出該槍托、機匣、護手,甚至瞄準鏡全部為沙漠色外觀,這款機槍可進行單發射擊,並能擊中300米至400米外,直徑20厘米的靶標,而且5.45毫米子彈的射速,足以摧毀800米外的敵人有生力量。

RPK-16,配備急診室全重只有4.5千克,使用95發彈鼓供彈,既能架設在地面射擊,也能端起來射擊,甚至一邊沖鋒一邊射擊也毫無問題,目前俄羅斯軍隊已經在2018年2月份正式裝備RPK-16機槍。

第3名,FM米尼米5.56MM輕機槍

比利時FN米尼米5.56MM機槍,是一款輕型直接支援武器,由比利時國營赫斯塔爾公司,於70年代初研製成功,主要供步兵、傘兵和海軍陸戰隊使用。米尼米輕機槍作為班用自動武器,具有質量小,結構緊湊,體積小,操作方便,勤務保養簡單等特點。

該槍的獨特之處是供彈機構,可以用彈鏈或彈匣供彈。彈鏈箱為盒形,有兩種型號,容量分別為100發或200發。彈鏈盒用塑料製成,成本的堅固耐用,目前該槍現已裝備美國、比利時、加拿大、義大利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美國要求FN公司在此基礎之上。

進行了進一步優化,簡化了更加先進的M249班用機槍,美國M249式5.56MM輕機槍,是美國陸軍主力制式輕武器之一,其實這款機槍也是FN米尼米機槍。

第2名,賽特邁阿梅利5.56輕機槍

賽特邁阿梅利5.56輕機槍,是一種班用自動武器,只能進行察跡聯合設計,該槍採用半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閉鎖機構為滾柱閉鎖,由可散彈鏈供彈。槍管靠空氣冷卻,早期設計使用余MG42機槍相似的T型拉機柄,由西班牙軍事裝備技術研究中心設計。

並由西班牙國營聖.巴巴拉兵工廠製造。全面繼承了MG42、MG3機槍的變態殺傷和高射速。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650m,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西班牙陸軍,目前該槍仍在生產。

② DP輕機槍的結構裝置是怎樣的

DP輕機槍即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型虧,曾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大量裝備,也被稱為「轉盤機槍」,因其大彈盤得名。

1926年,蘇聯工兵中將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設計出一種結構獨特的輕機槍,1927年定型並開始製造,1928年正式裝備蘇聯紅軍,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主要輕機槍,軍隊稱號為DP機槍,國際輕武器界一般通稱捷格加廖夫輕機槍。

捷格加廖夫輕機槍結構簡單,全槍只有65個零件,製造工藝要求不高,即便是學徒工也能把它造出來,適合大量生產,而且槍的機構動作可靠。該槍全長1270毫米,槍管長605毫米,槍管內有4條右旋膛線,火線高276毫米,全槍質量為9.1公斤,質量仍嫌太大。

該槍為前沖擊發模式的導氣式工作原理,閉鎖機構為中間零件型閉鎖卡鐵撐開式,閉鎖時靠槍機框復進將左右兩塊卡鐵撐開,鎖住槍機;採用彈盤供彈,彈盤由上下兩盤合攏構成,上盤靠彈簧使其回轉,不斷將彈送至進彈口,該彈盤可容彈47發,平放在槍身的上方。

發射機構只能進行連發射擊,有經常性的手動保險。槍管與機匣採用激租鍵固定式聯接,不能隨時更換。槍管外有護筒,下方有活塞筒,內裝活塞和復進簧。槍身的前下方裝有兩腳架。

該槍瞄準裝置由柱形準星和帶V形缺口照門的弧形表尺組成。準星上下左右均能調整,兩側有護翼。表尺也明巧有護翼,該護翼兼作彈盤卡筍的拉手。槍的表面寬大而平滑,不管弄得多臟,對射擊性能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DP機槍是一挺操作極其簡單,動作十分可靠的機槍,該槍發射m1908R型7.62毫米帶底緣槍彈,槍口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論射速600發/分,戰斗射速80~90發/分。

在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期間,捷格加廖夫輕機槍伴隨蘇聯紅軍參加了每一次重大軍事行動,得到士兵們的贊譽,號稱是德國mG42機槍的「剋星」。

德國人將繳獲的大量捷格加廖夫輕機槍改稱mGl20(r)型輕機槍,轉給仆從國軍隊和「俄羅斯解放軍」使用。不過與戰場上繳獲的ZB-26、mG34/42等西歐先進機槍比起來,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連續射擊後會因槍管發熱致使槍管下方的復進簧受熱而改變性能,影響武器的正常工作,且前重後輕,所以不太適用於腰際射擊或運動中射擊。

1944年蘇聯又開發出捷格加廖夫輕機槍的改進型,稱DPm機槍,但仍採用彈盤供彈,但是在機匣後端配用彈簧緩沖器,加裝厚管壁重型槍管,並採用可長時間射擊的金屬彈鏈。捷格加廖夫系列輕機槍的其他變型槍還有DA航空機槍、DA-2雙管航空機槍、DT坦克機槍、DTm改進型坦克機槍等。整個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家族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被淘汰。

配用彈種——1908年式7.6254

③ 介紹二戰德國MG42機槍參數性能

MG42式7.92mm通用機槍原稱為M39/41式標准機槍。1942年德軍開始裝備該槍,命名為MG42式機槍。它是1939年由德國的格魯諾博士根據波蘭設計圖紙研製的。格魯諾博士的主要貢獻是大量採用沖鉚件,大大地提高了腔畢武器的生產效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該槍已生產100萬挺。
50年代,聯邦德國將該機槍改進成使用北約7.62×51,mm槍彈,並重新命名為MG1式。該型號與原型不同之處僅是槍機結構和供彈機構作了些改變。一些原型MG42式7.92mm機槍也改成使用北約7.62mm槍彈。MG42式機槍的另一重要改型槍是MG3式,它的供彈機構不僅使用標準的DM1式彈鏈,也使用DM6式和美國的M13式彈鏈。
在義大利生產的MG1式改稱為MG42/59式7.62mm機槍,同時裝備義大利軍隊。前南斯拉夫仍生產7.92mm口徑原型MG42式機槍,並命名為納斗M59式7.92mm機槍。
該槍可作輕機槍使用,也可作重機槍使用。作重機槍使用時,安裝在與MG3式機槍同一類型的簡化槍架上。
性能數據

口徑----7.92mm
初速----755m/s
理論射速----1200發/min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閉鎖方式----中間零件(滾柱)式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方式----彈鏈
容彈量----50發
全槍長----1219mm
槍洞圓磨管長
533mm
膛線----4條,右旋
全槍質量(含兩腳架)----11.05kg
瞄準裝置----機械瞄準具
配用彈種----毛瑟98式7.92×57,mm槍彈

④ 二戰德軍為何只有MG34和MG42兩種通用機槍呢

相信二戰迷們對德國兩種最為著名的機槍,MG34 型和MG42型機槍都是耳熟能詳。作為二戰德國的兩種主力機槍,這兩種機槍在德軍中的使用相當普遍,也是德軍步兵火力的基幹與來源。Maschinengewehr 34, 簡稱為MG34輕機槍,被尊稱為現代最早的通用機槍,德國人的武器設計思想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國7.92毫米MG34輕機槍由設計師路易斯·斯坦格(Louis Stange)設計,這位設計師設計過MG13和MG29輕機槍,並在MG29的基礎上發展了MG30輕機槍。其設計極為簡潔,從槍口到槍托全部採用直線造型。後來,在MG30的基礎上發展完成了MG34通用機槍。雖然軍方於1934年批準定型裝備部隊,但直到1936年才開始進行生產。

MG34通用機槍採用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的空冷式機槍,作輕機槍使用時,34型兩腳架固定在機槍槍管套筒前箍上;做重機槍使用時,機槍安裝在輕型Dreibein34型三腳架或Zwillingsockellafette 36型高射雙聯托架式槍座以及折疊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較重的MG-Lafette 34型可調三腳架上。供彈有彈鏈或鞍形彈鼓兩種供彈方式。彈鏈為開式金屬彈鏈,作輕機槍使用時彈鏈容彈量為50發;作重機槍使用時用50發彈鏈彼此聯接,容彈量250發;鞍形彈鼓的容彈量為75發,發射7.92毫米×57毫米毛瑟槍彈,射速900發/分種,槍支全重11.42 公斤。


MG34機槍可以採用彈鏈或鞍形彈鼓供彈。圖中展示了兩個50發彈鼓採用M1934型彈鼓攜行具一起攜運

這樣MG3https://www.peelesse.com4就比MG42更適合在碉堡、野戰工事、裝甲車輛等狹小空間內使用。特別是當使用彈鼓時,MG34的瞄準基線可以進一步降低,而且不需要副射手送彈,不會發生彈鏈纏繞等影響設計的情況。

2.套筒

德軍的車載機槍還大量使用MG34,其原因還有:MG34的套筒是圓形的,更方便在車輛殼體開孔,而MG42的套筒是方形的,不利於開孔和保證強度。

3.工藝

MG34不但使用大量的貴重金屬,而且其散熱器、機匣、和很多零件都是用整塊金屬切削出來的。不但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藝復雜、加工時間長。而MG42在MG34的基礎上,將大量零件改為沖壓件,成百倍地提高了產能、降低了成本,使得MG42對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比MG34跟高。

⑤ 走向通用化,二戰前的德國機槍發展歷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MG08型馬克沁重機槍始終是德國步兵最重要的火力支柱,以索姆河戰役第一天屠戮六萬英軍的誇張戰績聞名於世。 MG08火力很強但極其笨重 但是這種武器在使用上有先天的不足,那就是太過笨重。當己方步兵發起進攻後,機槍難以伴隨運動,無法提供持續的支持。因此德軍需要一種可由少數步兵攜帶,並能在進攻中持續發揮火力的輕型機槍。 一戰前德軍中裝備了少數的麥德森輕機槍,但氣冷式輕機槍火力持續性較差,德軍對這種機槍並不十分滿意。且開戰之後天下圍攻,麥德森機槍的補充全靠戰場繳獲,太不可靠。德軍遂決定自行開發一種輕型機槍。 德軍裝備的麥德森 當時各交戰國開發的輕機槍幾乎都是氣冷式,因為尚無快速更換槍管的概念,這些機槍在射擊幾百發後槍管就會紅熱而無法繼續使用。德軍認為輕型機槍需要兩方面的特點,一是可以長時間連續射擊,二是要結構可靠,不易發生故障,這樣只配備少量人員的輕機槍組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根據這個思路,德軍對其成熟可靠的MG08型馬克沁進行歷信輕量化改造,縮短機匣,縮小冷卻水套直徑並加裝兩腳架、前握把、肩托和手槍型握把後開發出了MG08/15型輕機槍。 水冷輕機槍MG08/15 MG08/15加水後重達20公斤左右,但勉強還是在人體可接受的重量上限之內。MG08/15的機槍手都是挑選出的強壯大漢,才能端著這支槍隨暴風兵沖鋒陷陣。但德軍的初衷還是實現了,MG08/15的結構是成熟技術,不易發生故障,並且只要冷卻水不斷,它就能長時間打下去。 正版 --機槍/帝國 帝國科普書 課外知識讀物 各國機槍細致科普網路全書少年兒童大百 ¥17 購買 MG08/15的作用當然不單是發給突擊隊沖鋒,它的重量只有MG08的三分之一,造價也更便宜。現在每個德國步兵連都可以配備4挺機槍,後期更增強到6挺。步兵連長不需要再向營、團級申請機槍火力支援,步兵班排戰術也隨之變化。在索姆河向著慢步前進的英軍散兵線狂射的德國機槍中不少就是MG08/15。 一個MG08/15機槍組 MG08/15和MG08很多零件通用,受過MG08訓練的士兵可以很快掌握MG08/15。MG08/15同樣可以架在三腳架上射擊,當然此時射速、精度和持續性都比不上正版的MG08。但這種能力啟發了德軍高層,即可以設計一種通用型機槍,既可以架在重型腳架上當重機槍用,又可以安上兩腳架當輕機槍用,這個設想的第一個嘗試就是伯格曼MG16。 這里不得不說個德國機槍肢遲輪發展中的支線。當時德軍中尚有一種伯格曼MG10型水冷式重機槍,當這種機槍被移植到飛機上使用時,因為冷空氣可以有效冷卻,沉重的水套就成了負擔,於是改用氣冷槍管。後來伯格曼將這種氣冷式機槍加上兩腳架改為地面使用,就是伯格曼MG15型輕機槍。這支槍重量只有12公斤,使用全金屬彈鏈,外觀上非常現代化,但由於不能快速更換槍管,射擊持續性差,沒有得到德軍高層青睞,只有少量裝備,可謂生不逢時。 外形很潮的伯格曼MG15 MG16採用了MG08/15的散熱水套和簡化機匣,同時配用輕型三腳架。但測試結果讓德軍高層頗為失望,MG16裝架射擊火力比不上重機槍,取下來當輕機槍仍嫌太重。本是想兩邊都占,結果兩邊不靠,MG16就此無疾而終。 第一次通用性嘗試的MG16 前面說過MG08/15的產生是德國總參謀部的奇思妙想,並沒有考慮前線士兵的實際需求。前線真正青睞的還是戰壕對面的劉易斯機槍,旦塵重量輕得多,火力持續性也並不是不能接受。氣冷式畢竟是大勢所趨,所以臨近終戰時,MG08/15也推出了氣冷式槍管的改進型MG08/18,但為時已太晚,起不了什麼作用了。 劉易斯機槍被暴風兵一直用到星球大戰 MG08/18已經開始有二戰范了 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告終。受《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不允許自行開發和製造新型機槍。但德國軍方始終賊心不死,而通用型機槍的思路也一直延續下來。當時庫存武器多被收繳,十萬大軍中機槍數量並未達到和約限定標准,可以采購一部分機槍充實編制,德國就在這個幌子掩護下開始了新型機槍的研發。 德國萊茵金屬於1929年入股瑞士蘇羅通,即以萊茵的團隊在瑞士進行研發,推出了MG30型輕機槍。從外形上看,MG30和後來的MG34已經非常像了,甚至可以說就是插彈匣的MG34。但當時由於條約限制,德國國防軍並不能裝備這種槍,因此該槍只能由瑞士蘇羅通和奧地利施泰爾生產。德奧合並後,奧地利的MG30落入德軍手中,但由於這批MG30使用8毫米子彈,因此只能配給二線部隊使用。 ​MG30外形頗似MG34 為防止MG30研發出現意外,萊茵金屬在國內也做了一個備份方案。就是在MG08/18基礎上修改供彈機構開發出的MG13型輕機槍,該槍改為25發彈匣供彈。MG13編號則是故意以一戰武器編號蒙蔽協約國檢查。當河北省來的小鬍子上台後,大量老式MG08/15和MG08/18被改造成MG13。後來隨著MG34投產,步兵型MG13也逐步撤裝,但車載型還繼續裝備了相當長時間。抗戰時期,國軍所用德制「 」克虜伯」坦克和「 」豪須」裝甲車,就是把原配MG34撤除改裝MG13的型號。 MG13採用杠桿閉鎖,機匣較大 順著MG13這條線發展出了兩種航空機槍,活動型的MG15和固定型的MG17,這兩種機槍借鑒MG30的成果,將傳統的杠桿閉鎖改為旋轉槍機閉鎖,機匣尺寸大為縮小。而在空戰中使用25發彈匣完全是搞笑,因此這兩種槍又改為金屬彈鏈供彈。後來由於航空武器發展,MG15和MG17被從飛機上撤下來,裝上兩腳架和肩托作為步兵武器使用。 作為航空機槍MG15更多考慮的是減輕重量 河北省來的小鬍子上台之後,德國也開始重新武裝。MG30這條線也就得以繼續研發下去,由毛瑟公司對其進行改進,開發出了MG34。MG34閉鎖位置改為槍機前端和槍管尾部,這就使其能夠在不開機匣蓋的情況下快速更換槍管,提供了持續射擊的能力(此前幾種型號都需要打開機匣蓋,取出復進簧和槍機總成才能倒出槍管,比較繁瑣)。MG34的孿生型號就是航空機槍MG81,就是把MG15和MG17兩兄弟踢下飛機的型號,MG81研製稍早,換槍管略麻煩些。 MG34是最終定型的通用機槍 當時德國又從丹麥引進了麥德森輕機槍的三腳緩沖槍架,這種槍架比傳統三腳架輕便,但能很好地吸收後坐力,使用效果很好。新型機槍配上緩沖槍架,這就是世界第一種通用機槍MG34型。 麥德森輕機槍的三腳架非常優秀 說到這里可能就有問題了,為什麼MG34才是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槍呢? 從一戰開始,輕機槍大多能配各種槍架,三腳架、高射槍架、車載槍架和炮塔環,可以車載甚至裝上飛機作為航空機槍用,就連MG34用的三腳架都是原來麥德森輕機槍用的,那為什麼它們就不是通用機槍呢? 這就是「 」通用」二字產生的誤解,通用並不是指廣義上的多用途。我國給出的定義其實更准確些,通用機槍就是指輕重兩用機槍,比如67式就叫輕重兩用機槍。也就是說通用機槍架上三腳架就要能乾重機槍的活。 重機槍首先就要求火力密度高,火力持續性好。MG34採用彈鏈供彈,理論射速800發/分,比馬克沁都高。MG34能快速換槍管,一個MG34機槍組一般帶3根備用槍管,輪流替換就能保證火力不間斷。 拿當時其他優秀的輕機槍來說,比如捷克式,用二十發或者三十發彈匣供彈。對付一個典型目標,採用二到三發點射消滅。而MG34則是十發點射,不但能打固定目標,還能對快速目標進行追射。對遠距離目標,MG34有瞄準具,有測距機。憑著200發金屬彈鏈,可壓制,可覆蓋,對集群目標可勻速轉動槍身掃射,這些都是捷克式無法做到的。 配用三腳架及瞄準具的MG34重機槍狀態 可快速更換槍管的捷克式尚如此,那些設計上偏近自動步槍的輕機槍就更不具備可比性了。所以當時其他輕機槍即使架上三腳架也幹不了重機槍的活,只是三腳架更為穩定,可以提高精度而已。當然捷克式的後續型號布倫式要好些,但也到不了MG34的水平。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德國機槍的發展有很強的遞進性和繼承性,可以說通用機槍的基本設計從一戰後期就已經定型了,其後就是逐步改進完善的過程。 從MG08/15—MG08/18—MG13—MG30—MG15/17—MG34/81乃至戰爭中開發的MG42,德國機槍都具有以下特點: 採用槍管短後座原理,可靠性高;槍管有復進簧,傳遞到人體的後坐力較小;後坐力小加上槍托一般與槍管同一軸線,理論精度較高;在槍機加速器作用下槍機回復速度快,射速較高。MG34和後來的MG42對戰後的機槍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至今中型機槍領域仍是通用機槍的天下。 ​ 說到最後我忍不住還是要說一個有點跑題的故事。 話說我大中華民國,用了幾十種國外機槍,實踐經驗和見識那可算豐富無比。 二戰結束後,民國兵工署突然醍醐灌頂,發現如果將水冷式重機槍改為氣冷式,去掉水套,豈不可以大大減輕重量?且便於在缺水的北方使用(抗日名將張靈甫淚目)。 於是重慶的第21兵工廠於1947年在民二四馬克沁機槍基礎上改裝氣冷式槍管,配以麥德森輕機槍的三腳槍架,此即為民三六型重機槍。 民國三十六年型氣冷式重機槍 說來有趣,民二四馬克沁機槍正是授權仿製的德國MG08型。 三十年後,中華民國終於成功地再次發明了輪子。

⑥ 二戰時德軍使用了哪些機槍性能如何

二戰時期德軍使用MG42式7.92mm通用機槍。
MG42式性能數據
生產廠商——德國毛瑟公司
口徑——7.92毫米
初速——755米/秒
理論射速——1200-1500發/分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閉鎖方式——中間零件(滾柱)式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方式——50發或300發彈鏈
容彈量——500發
全槍長——1219毫米
槍管長——533毫米
膛線——4條,右旋
全槍質量(含兩腳架)——11.05千克
瞄準裝置——機械瞄準具
配用彈種——毛瑟98式7.92×57毫米槍彈
有效射程——800米(輕機槍);1000米(重機槍)

MG42這個德國陸軍經典強權代表之一的特徵就是在所有機槍中(不包含多管式機槍)就屬它的射速最瘋狂,可高達每分鍾1500發。MG42同時也是難得的可靠、耐用、簡單、容易操作以及成本低廉的德國武器。MG42另一個特點就是它射擊時發出的槍聲噪音,在普遍聽起來「咑……」或者「啪……」的槍聲中,MG42有著獨樹一格「撕裂布匹」的槍聲。

⑦ 一挺輕機槍有多重

5.56毫米輕機槍一般也就是6公斤而已。

⑧ 馬克沁機槍的資料

馬克沁機槍
馬克沁機槍

Maxim machine gun

H.S.馬克沁發明的機槍。馬克沁1883年進行了原理性試驗,1884年獲得專利。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葯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其口徑為 11.43毫米,槍重 27.2千克,採用槍管短後坐 (19毫米)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採用容彈量為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 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分。馬克沁機槍結構復雜,採用水冷槍管較為笨重,帆布彈帶受潮後可靠性變差,但在近代戰爭中曾被普遍使用。

馬克沁重機槍——美國工程師海勒姆·斯蒂文斯·馬克沁出身貧寒,通過勤奮自學而成為知名的發明家。1882年,馬克沁赴英國考察時,發現士兵射擊時常因老式步槍的後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這說明槍的後坐具有相當的能量,這種能量來自於槍彈發射時產生的火葯氣體。馬克沁正是從人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後坐現象中,為武器的自動連續射擊找到了理想的動力。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溫切斯特步槍上進行改裝試驗,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葯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並減輕了槍的後坐力。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後來,他根據從步槍上得來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他的槍管短後坐自動射擊原理。他還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方式,製作了一條長達6米的帆布彈鏈。為機槍連續供彈。為給因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熱的槍管降溫冷卻,馬克沁還採用水冷方式。馬克沁在1884年製造 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鍾600發以上。

馬克沁重機槍獲得成功後,許多國家紛紛進行仿製,一些發明家和設計師針對馬克沁重機槍的原理和結構進行改進和發展。1892年,美國著名械設計家勃朗寧和奧地利陸軍尉馮·奧德科萊克幾乎同時發明了最早利用火葯燃氣能量的導氣式自動原理的機槍,這種自動原理為今天的大多數機槍年採用。美國槍械設計師B·B·霍奇基斯所設計的1814型機槍是最早的氣冷式機槍,這種機槍取消了水冷式機槍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機槍較為輕便。.

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它的自動動作是利用火葯氣體能量完成的。在子彈發射的瞬間,槍機與槍管叩合,共同後坐19毫米後槍管停止,通過肘節機構進行開鎖,同時槍機繼續後坐,通過加速機構使槍管的部分能量傳遞給機槍,使其完成抽殼拋殼,從而帶動供彈機構,使擊發機待擊,壓縮復進簧,撞擊緩沖器,然後在簧力作用下復進,將第二發子彈推入槍膛,閉鎖,再次擊發。如此反復,每秒10餘次,每分鍾可發射600餘發子彈。

這種機械的運動描述起來復雜而抽象,但要是親自看上一眼,人們會立即嘆服於它的精巧與妙思。為了保證有足夠子彈滿足這種快速發射的需要,馬克沁發明了帆布子彈帶,帶長6.4米,容量333發。彈帶端還有鎖扣裝置,可以連接更多子彈帶,以便長時間地發射。

機構製造完成後,馬克沁本想秘密地進行射擊試驗,卻不料走漏了風聲,英國劍橋公爵殿下聞風趕到小作坊參觀,而皇室一動,舉市跟隨,大批名流要人接踵而至。在眾目睽睽之下,馬克沁機槍的肘節機構像人的肘關節一樣快速靈活地運動,子彈颶風般呼嘯掃射。觀者無不目瞪口呆。從此,馬克沁和他的機槍名揚世界。

此後,馬克沁又發明了一種後來被廣泛效仿的油壓緩沖器,使機槍可以單發、或10發20發點射、或調節到100發/分鍾的慢射速。馬克沁甚至設想在槍上加一種機構,使機槍在手指離開扳機後仍能繼續射擊,直到彈帶上的子彈打完。這樣,機槍手在陣亡後仍能做出悲壯的貢獻。1891年,馬克沁又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導氣式自動步槍。56歲時,以馬我沁的名字命名的機槍後坐式自動手槍問世。從此,自動武器的淵藪大開。「馬克沁」成了機槍和自動武器的代名詞。

今天,我們應該牢牢記住的是,正是馬克沁機槍中,人類第一次運用了復進簧、可靠的拋殼系統、彈帶供彈機構、加速機構、可靠調整彈底間隙、射速調節油壓緩沖器等機構。至今,專業的槍械研製人員依然遵盾著由馬克沁首創的火葯氣體能量自動射擊三大基本原理——槍管後坐式、槍機後坐式和導氣式。英文版《武器裝備網路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崙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

橫行疆場

馬克沁機槍一誕生,立即在戰場上顯示出卓越的性能。1893年,羅得西亞50名步兵使用4挺馬克沁機槍擊退了5000名祖魯人的猛烈進攻,結果戰場上留下了3000具屍體。1895年,阿富汗奇特拉爾戰役和蘇丹戰役中,馬克沁機槍也使進攻的敵人死傷累累。1898年,蘇丹的恩圖曼之戰,2萬名伊斯蘭教托缽僧被英國侵略軍屠殺,估計有15000人倒在馬克沁機槍的陣地前。1899年開始的布爾戰爭中,布爾人在沖鋒時遭到了馬克沁機槍的毀滅性打擊。

但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俄雙方激烈的機槍對射才使機槍的運用受到主流戰場的重視。那次戰爭中,俄軍使用馬克沁機槍,日軍使用另一種著名的機槍——哈齊開斯機槍。前者威力和可靠性均優於後者,特別是在鴨綠江附近的大戰中,俄國人首次使用帶防盾的索科洛夫低輪架馬克沁機槍射擊,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機械的強大威力使當時許多著名的機械設計師都投入到機槍的研製之中。手槍設計的泰斗、美國人勃郎寧也不甘人後,先後推出了多型機槍。其中,勃朗寧M1901機槍的改進型在一戰後期隨美國軍隊進入歐洲主戰場,但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因為質量問題,它的機匣後坐板強度不夠,以至於連續射擊時後坐板斷裂。後來,勃朗寧將機匣後坐板加了兩個支耳,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

開戰初期,比利時軍隊靠著軍犬的力量拉著機槍匆忙撤退。馬克沁機槍的重量,使它不易於機動。

曾經與馬克沁機槍在日俄大戰中打得旗鼓相當的哈齊開斯機槍在一戰中也被廣泛應用。當時,由於射擊頻率太高,摩擦產生的高溫很容易使冶煉和金屬材料技術尚不成熟的槍管變形,開始,人們想到了更換槍管,後來便發展出一戰時廣泛流行的水冷式機槍。這使槍管在外觀上看起來又粗又圓。哈齊開斯機槍的典型特徵,就是水冷式槍管前端有一條細水管,以便於水的循環。後來,為了擴大散熱面積,人們還在冷卻管上加了一些褶皺。

當時,每挺機槍普遍需要4人來完成操縱與射擊。一個瞄準,一人供彈,一人進行觀察瞭望,一人協調指揮。但這種配置並不是絕對的,必要的時候,3個人2個人也可以完成射擊。

一戰中,坦克、裝甲車、飛機、軍艦,甚至「齊柏林」飛艇上都裝有馬克沁機槍。人們將機槍安裝在摩托車上,以便機動地進行對空射擊。這顯示出機械化部隊發展的趨勢。與此相反,比利時部隊的狗拉機槍,則是畜力戰爭沒落的一個證據。大戰剛爆發時比利時軍隊在德國的攻勢下節節敗退時,正是一大群忠實的軍犬,拉著機槍完成了撤退。但不論是摩托車還是軍犬都反映出馬克沁機槍機動性能較差的缺點,當時,馬克沁機槍重達27�22公斤,哈齊開斯機槍重達14�97公斤,一戰中最著名的德國馬克沁MG08機槍則重達26�54公斤。對於火炮而言,這一分量無足輕重,但對於以營連為基本作戰單位的機槍,士兵就不勝負荷了。於是人們開始嘗試製造單人使用的輕機槍。

從重到輕

當時,一個叫麥克蘭的美國認設計了一種能單人攜帶、用彈盤供彈、使用兩腳支架的輕機槍。但事後出於種種原因,他將這個設計方案轉讓給軍官兼發明家路易斯。1911年,路易斯機槍在美國誕生。

但這種機槍並沒有得到美國軍方的青睞。路易斯於是轉赴歐洲,在比利時找到了知音,得到定單並開始批量生產。這種機槍重12�25公斤,槍托抵肩,可以較方便地供單人攜帶和使用,彈盤里有97發子彈。路易斯機槍最顯著的特徵是又粗又圓的槍管,其中充滿金屬薄片。這種散熱方式是比不水冷更方便的空氣冷卻。後來,正是這種冷卻方式的推廣,淘汰了水冷式在一戰後期哈齊開斯槍族也推出了依靠氣體冷卻的MK�1輕機槍。這種機槍也重12�25公斤,最初是為騎兵設計的,後來也被用於裝甲車。

路易斯機槍首先在比利時批量生產,其作戰效能也首先被比利時軍隊所認識。一戰開始時,德軍前線士兵初次聽到路易斯機構連續射擊的嗄嗄聲時,稱之為「比利時的響尾蛇」。

路易斯機槍在世界空軍史和飛機史上留下了更顯赫的聲名。世界輕武器界公認,路易斯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挺航空機槍。1912年6月,美國的錢特勒上尉將路易斯機槍裝載到一架推進式萊特飛機上。這架飛機飛臨目標上空後開始向地面開火射擊,數以百計的記者迅速將這一消息發往世界,成為當時頗為轟動的新聞。

1914年8月,大戰剛開始不到一個月,兩名英國飛行員擅自將一挺路易斯機構帶上飛機,在1524米高空向德國飛機射擊完一個彈盤,但沒有射中。這次行動是機槍在空戰中的首次應用。但當這兩名飛行員將此事向上級匯報後,卻換來英軍當局嚴禁往飛機上攜帶機槍的禁令,英國人害怕因此觸怒德國,引來報復。但僅一個月後,隨著戰局發展,英軍正式下令在飛機上裝備路易期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路易斯向美國財政部捐獻100萬美元。這些錢都是美國政府購買路易斯機槍向他支付的酬金。

在一戰爆發的時候,真正認識到機槍重要性的只有德國,當時,德國陸軍裝備的馬克沁機槍超過12500挺。索姆河戰役是機槍史上最令人驚心動魂的戰例。1916年7月,德國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馬克沁MG08機槍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進攻正面上的14個英國師瘋狂掃射。一天之內就使6萬名英軍士兵傷亡。機槍的殺傷力和血腥氣在這一天達到了頂點。當年11月,當索姆河戰役結束之際,自動武器的始作俑者馬克沁以76歲的高齡在英國斯特雷瑟姆去世。去世時,他既有英國國籍,又被賜封了英國皇室的爵位。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對馬克沁機槍的敬畏之情。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機槍真正變成了戰場上的主流。法國平均每個步兵師裝備機槍684挺(包括輕機槍576挺)、英國400挺(包括輕機槍336挺)、德國324挺(包括輕機槍216挺),大大超過了戰爭爆發時每個師只有24挺機槍的數字。而機槍在戰爭的暴發戶美國發展最快,從戰前的每個師18挺發展到1000挺(包括輕機槍775挺)。

⑨ 二戰德軍輕武器有哪些

WALTHER P38 手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9mm
彈夾:8 發
WALTHERP38手槍代替LUGER P08作為德軍的標准配製,並於1939年投入生產。LUGER P08手槍相比,它設計簡單、安全可靠、易於大批量生產。P38是一種雙重製動的武器——在裝上彈葯、豎起擊鐵後,你可以再松下擊鐵,然後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迅速的扳起擊鐵並摳動機打出槍膛內的子彈;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開火比瞄準更重要,該槍僅須簡單的摳動扳機就可以完成豎起擊鐵和射出槍膛里的子彈這一系列動作。到二戰快結束時,生產了超過一
百萬支該槍。1957年,WALTHER公司開始恢復生產一種輕便型的P38手槍,稱為P1型,直到1980年該槍一直是德軍的標准輔助武器。在一些國家,P38一直服役到90年代。

毛瑟 1898式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5 發
毛瑟1898式步槍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槍。它使用的7.92mm毛瑟彈從1888年開始生產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槍性能優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變形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軍廣泛用。KARABINER98 型卡賓槍比標準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戰中,裝備了大多數德軍部隊。

GEWEHR 1943式 半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兩個5發彈倉

幾乎每一種武器德國都生產出了世界一流的產品,但在半自動步槍上他們始終不如美國的M1型步槍。該槍在性能上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可靠性也不太好,所以始終沒能取代毛瑟1898式步槍。

MP40沖鋒槍
MP40沖鋒槍,及其原型槍MP38沖鋒槍,是具有沖鋒槍特點的第一種沖鋒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帝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沖鋒槍。

1938年,德意志帝國埃爾馬兵工廠為滿足德意志帝國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對近距離作戰的自動武器的需求,定型並生產了MP38沖鋒槍,列裝德軍,採用自由槍機式原理,管狀機匣,彈匣供彈,握把護板為塑料件,折疊式槍托使用鋼管製成,向前折疊到機匣下方,方便於攜帶,槍管座鉤狀形狀可由裝甲車的射孔向外射擊時鉤住車體,避免因後座力使槍管退回到車體內。該槍結構簡單設計精良。由於MP38的簡易保險不可靠,受到大的震動時,容易走火,改進保險機構,命名為MP38/40。

在戰爭期間製作精良的武器簡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是軍方考慮的主要問題。為了進一步簡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1940年再次進行改進命名為MP40,用大量沖壓、焊接工藝的零件代替MP38的機加工工藝的零件,零件在各工廠分頭生產,在總裝廠同意裝配。容易大批量生產。在1940年至1945年間,共生產了1,037,400餘支MP40沖鋒槍。

MP38/MP40沖鋒槍是受到作戰部隊歡迎的自動武器,不但裝備了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在步兵單位的裝備比例也不斷增加,總是優先配發給一線作戰部隊,並不象人們印象中那樣廣泛。

操作 全自動
口徑 9X1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Parabellum)
容量 32發/彈匣
重量 8.7磅
全槍長 槍托打開833mm/槍托折疊630mm
槍管長 251mm
射速 500發/分
初速 380米/秒
有效射程 200米

MP44突擊步槍

工作方式:全/半 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30 發

射速:600 發/分

本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德國陸軍設計師LOUIS SCHMEISSER開始研究利用短葯筒的全自動步槍。實驗證明普通的步槍彈葯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使其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此後,自動步槍一直使用短葯筒彈葯,並且開始取代普通步槍、輕機槍。SCHMEISSER設計的原型槍MP43非常成功。1944年,該槍定名為MP44型,一年後改稱突擊步槍。該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聯很快就生產出了他們自己的MP44——聞名世界的AK47突擊步槍。

FG1942式 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全 自動,氣動
口徑:7.92mm
彈夾:20發彈鼓
射速:750 發/分
1941年生產,FG1942式最初是專為傘兵部隊設計的,是一種優秀的全自動步槍,不過,對地面部隊來說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輕機槍使用。在配上了刺刀和可折疊的雙腳支架後,使它的應用更靈活。和美軍中相應的勃朗寧自動步槍(BAR)一樣,它可以在半自動和全自動方式中進行選擇,但它的重量卻僅有前者的一半。

MG42輕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口徑:9mm
彈夾:20 發
射速:750 發/分

MG42是世界上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的變形槍至今仍在廣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為很具威脅的武器;那些面對過它冰雹般打來的子彈的人,都會對那「 撕油布」一樣的聲音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槍管可快速更換;槍身使用沖壓鑄件,利於批量生產。該槍非常可靠,而且使用廣泛,可以配備兩腳支架、三腳支架等,並大量取代應用廣泛的MG34輕機槍。但由於它的方形槍管,使它不適於作為坦克的輔助武器。該槍的突擊型配有75發的圓形彈鼓。由於原型槍的設計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現它的改進型。

極高的射速帶來恐怖的火力,其撕油布般的聲音令盟軍士兵無不心驚膽寒。1943初突尼西亞的凱瑟林隘道戰役中,MG42首次投入實戰就令2400名美軍士兵立刻投降,被俘的美軍士兵不停地說:「這挺槍好厲害!」該槍的供彈系統極其優秀,如此高的射速仍能平滑輸彈,美軍後來的M60通用機槍便仿照了該機構。該槍彈鏈為50發一節,可自由組合補充一點,MG42並非完美,它也有缺陷:MG42採用的是槍管短後坐自動原理,滾軸閉鎖方式,當連續射擊時,槍管會在護套內劇烈地前後往復運動。讓槍管反沖的射擊燃氣會從槍口四周呈星形噴出,這種情況在夜間就會形成很大的射擊火焰,暴露射手的目標,這是它的大缺點;它僅能自動射擊;射擊後更換槍管,一定要戴上專用的耐熱手套才行。

PANZERFAUST 反坦克手雷發射器

工作方式:一次性使用,沖擊點火
口徑:44mm
穿透力:240mm

同美國的反坦克火箭一樣,德軍的「鐵拳」反坦克發射器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在戰爭期間,生產了一系列的型號,從PANAERFAUST1到PANZERFAUST100。所有的型號都由一個裝有發射葯的鐵筒組成。與美軍反坦克火箭等不同,發射葯靠沖擊點火,從筒內點燃44mm的反坦克手榴彈。手榴彈離開發射筒後,鋼制的彈簧尾翼展開,穩定其飛行。早期的型號需要較靠近坦克——大約30米左右,以後逐漸提高到80米,最後到了150米。盟軍的坦克手常常到到他們的坦克被擊中時才知道「鐵拳」戰斗小組的存在。

PANZERSCHRECK 反坦克發射器:

工作方式:電子點火
口徑:88mm
穿透力:230mm

該發射器被稱為「坦克殺手」,它發射比「鐵拳」更大、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手榴彈。同美國的火箭發射器一樣,它利用電子點火發射帶火箭推進的手榴彈。該發射器有一個鐵筒和一套干電池供電的電子點火裝置組成。88mm帶火箭推進的手榴彈由尾部裝入,可發射3.2公里。

手榴彈:
工作方式:摩擦延時引信
重量:0.51千克
同其它武器的研製一樣,德軍也研製了許多不同型號的手榴彈。不過,有兩種最初的原型:直柄的M24型和橢球形的M39型。
直柄手榴彈從一戰起就開始廣泛使用,並得到不斷的改進,它比球形手榴彈更易於投擲,威力更大些。

火焰噴射器:
工作方式:自動
容量:40次
一戰後德軍曾放棄了火焰噴射器,但當1935年,義大利軍隊在衣索比亞戰爭中使用火焰噴射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促使德軍重新裝備了它。德軍在早期的戰斗中使用過,不過在1941年後,就很少看到它的身影。

魯格P08手槍
1908年被德軍選作制式武器的魯格P08手槍,是當時最具魅力的半自動手槍。P08手槍的超凡魅力在於其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與肘節式槍機閉鎖機構,結構獨特,外觀優雅,加工精良,且其動作的可靠性、安全性與同期的手槍相比,屬於上乘。

一般來說採用肘節式槍機閉鎖機構的半自動手槍屈指可數。僅有魯格手槍的原型——博查特手槍(美國人雨果·博查特於1890年研製的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手槍)、1970年代毛瑟公司再次生產的魯格手槍以及德國埃爾瑪公司的一種半自動手槍這幾種而已。

P08手槍造型優雅,生產工藝要求高,零部件較多,成本也較高。該槍在 1938年被德國卡爾·瓦爾特武器製造廠生產的P38手槍取代,但在德軍採用P38 手槍為制式武器之後,該槍的生產並未停止,直到1942年底才正式結束其批量生產。據資料記載,P08手槍共生產約205萬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消耗,剩餘極少,這更提高了其收藏價值。

P08手槍有多種變型槍。從口徑看,有7.65mm和9mm兩種,9mm是德軍為了迎合戰時對大威力手槍的需求,於1936年增設的口徑。該口徑的P08手槍使用9mm巴拉貝魯姆彈,這種彈直到現在仍被各國廣泛用作軍、警制式槍彈。另外,從槍管長度看,P08手槍有標准型(槍管長102mm)、海軍型(槍管長 152mm)、炮兵型(槍管長203mm)、卡賓槍型(槍管長298mm)和商用型(槍管長有89mm、120mm、191mm、254mm和610mm這5種)5種。
其中,炮兵型是P08手槍中的寶中寶,極其珍貴,由德國DWM公司於1914~1918年生產,僅2萬支。炮兵型P08手槍是DWM公司於1916年生產的,其射擊精度較高,可以100%命中200m處的人像靶。其準星為三角形斜坡準星,可調風偏。帶 V形缺口照門的弧形表尺,分劃為100m,最大表尺射程800m。

http://tieba..com/f?kz=111302657
http://bbs.tiexue.net/post2_2183220_1.html

⑩ 世界10大輕機槍及期相關內容

比利時「米尼米」輕機槍
比利時「米尼米」5.56mm輕機槍,理論初速:用美國生產的M193槍彈965米/秒,用北約的SS109彈速度915米/秒。供彈方式為彈鏈供彈。 中國95式輕機槍
中國95式5.8mm口徑機槍。全槍空重3.95千克,長840mm,射程600m,由30發彈夾或75發彈鼓供彈。 德國MG4輕機槍
德國MG4 5.56mm口徑機槍。全槍長1030mm,不含彈夾和支架重7.9千克。彈鏈供彈,理論射速750/850發/分鍾。 奧地利AUG輕機槍奧地利AUG 5.56mm輕機槍,射速680發/分。不含彈夾重和支架重4.9千克。由30/42發透明塑料彈夾供彈 英國L86A1輕機槍 英國L86A1 5.56mm口徑機槍,全槍長900mm,射程800m,理論射速850發/分。重5.4千克,由30發彈夾供彈。 俄羅斯RPK-74式輕機槍俄羅斯RPK-74式5.45mm口徑機槍,全槍長1060mm 理論射速600發/分。射程600m 不含彈夾重5千克由45發長彈夾供彈,也可由AK-74式沖鋒槍的30發彈夾供彈。 西班牙「賽特邁阿梅利」輕機槍 西班牙「賽特邁阿梅利」5.56mm機槍,此槍不能打單發,全長970mm,理罩碧論初速875m/s,理論射速900發/分,不含彈鏈時全重5.2千克,配有100發和200發彈箱。可發射美國的M193或北約的SS109彈葯。 新加坡「阿爾蒂馬克斯100式」輕機槍 新加坡「阿爾蒂馬克斯100式」5.56mm口徑,長1024mm,理論射物睜舉速600發/分早告,不含彈夾和支架重4.53千克。 義大利弗蘭基LF23/E輕機槍義大利弗蘭基LF23/E式5.56mm口徑機槍,長1000mm,理論射速800發/分。全槍空重5.34千克 以色列「內格夫」輕機槍
以色列「內格夫」5.56mm口徑機槍,可在800發/分、950發/分和在發射槍榴彈三種狀態之間互換,長1020mm,不含彈夾重7.2千克,可由彈夾、彈鏈、彈鼓供彈。

閱讀全文

與德國輕機槍多少公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