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的災難狀態代表什麼

德國的災難狀態代表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30 12:55:08

❶ 二戰德軍為什麼要殺猶太人 – 鐵血網

50年來,人們對希特勒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屠殺600萬猶太人這一歷史懸念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分析。現在歐洲頗見流行的觀點有二:一是「目的論」;二是「機能論。」然而,從他們分持的這兩種觀點的實質內容來看,在歷史邏輯上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存在與史實明顯相悖的現象。



「目的論」者認為,希特勒殺害猶太人是出於爭霸世界的目的,這是一種按常規邏輯的推論。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希特勒為什麼不反對其他反抗其爭霸世界的民族實行像對待猶太人那樣的滅絕政策呢?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清楚,二占期間,歐洲各國人民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為了反對希特勒爭霸世界的企圖及其法西斯暴行,進行了英勇不屈的半爭。歐洲各國民族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已經構成了希特勒橫行的嚴重障礙。但是納粹黨徒們自始至終卻沒有像對待猶太人那樣來對待這些歐洲當地民族,也就是說,希特勒自始至終沒有對這些當地民族採取種族滅絕政策和暴行。人們不禁要問,希特勒為了實現自己的罪惡目的,為什麼只對猶太人採取了這一慘絕人寰的暴行,反而對有礙於其目的實現的其它民族「網開一面」呢?顯然,「目的論」者的推論忽略了這一史實的特定邏輯性。

「機能論」者認為,數百萬猶太人慘遭殺害是法西斯在戰事失利之際一種報復心理及補償心理驅使的行為。這種推論更顯得乏力。二戰史實顯示,納粹德國在戰事上的真正失利,應當以1943年2月2日結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為標志。客觀地說,在此以前,德軍在
軍事
上一直處於進攻態勢,納粹德國領導集團內部在戰略思考上甚至連戰事失利的預感都不存在。但是,法西斯在戰事失利以前的時間里,早就開始了屠殺猶太人的罪惡。1939年9月,二戰爆發不久,德國法西斯佔領波蘭後,殘酷殺害了無數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其中絕大多數是波蘭籍猶太人。1941年6月23日,「旺湖會議」通過「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決議之時,納粹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軍事實力仍處於優勢。這史實無可辯駁地告訴人們,希特勒屠殺數百萬猶太人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逐步升級的暴行。

實事求是地講,不論是「目的論」還是「機能論」,均未跳出通常人們在社會歷史領域探討歷史事件的一般思維框架的束縛。人們在考察人的行為或歷史事件、探索其產生的原因時,往往首先考察其動機如何。至於為什麼產生如此這般的動機,而不產生如此那般的動機則探究得不夠。「目的論數嘩兆」或者「機能論」,雖然它們的具體內容各異,但就二者的實質而言都可歸到「動機論」之列。其實,尋得動機只是認識人的行為或歷史事件的入門。若能以此為契機,深入研究,就不僅能挖掘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可能證實自己原先發現的動機是否確切,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看法。實踐告訴我們,人的動機在很大的程度上還不是產生行為的原因,動機只是原因到行為的中介,原因是復雜的。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和消失,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現實原因。人的行為、歷史事蘆好件也莫不如此。人的行為具有目的性,但這不等於說目的性就一定是構成行為的原因,最多也只能權當原因的某一要素,甚至有的情形其目的就是其行為本身。就其全部內容而言,原因無一不是深沉的。希特勒殺害600多萬猶太人,其目的顯而易見,那就是要滅絕猶太民族,究其原因的話,那就是必須回答他為什麼要滅絕猶太人。



從史料上分析來看,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暴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互相聯系而又逐步升級。

第一階段:自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到1938年11月9日上演「砸玻璃之夜」丑劇的前夕為止。這一階段,納粹德國反猶的核心是從限制到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利,從形式上講,基本上保持著「君子動口不動手薯租」的「溫和」狀態,實質卻是為他們為最終消滅猶太人掃清經濟上和政治上的障礙。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當選為德國總理,此後,就開始了他瘋狂迫害猶太人的行動,從此,災難就降臨到猶太人頭上。最初,納粹德國採取抑制猶太人的措施。主要是禁止猶太人當公務員、法官、律師、醫生等;不許猶太人進入公共娛樂場所;不向猶太人商店購買商品。這一政策的實施,限制了猶太人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權利,使德籍猶太人的社會地位降為「次等公民」。

1935年9月15日,納粹黨在紐倫堡召開了代表大會,這次大會使抑制猶太人的政策進一步升級。希特勒在會上宣布了剝奪猶太人公民權新法律,使猶太人再次由「次等公民」降為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國家居民」,從此失去了作為公民應有的權利和一切法律保障。接著,納粹德國根據這個新法律,強行把這些「國家居民」驅趕出境,移民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而完成了從限制到剝奪猶太人權利的升級。

第二階段:自1938年11月9日的「砸玻璃之夜」至1942年1月20日的「旺湖會議」為止。這一階段,納粹德國反猶的核心是從基本人權上剝奪猶太人作為人的生存權利,形式上完成了對猶太人從財到命、從靈到肉的浩劫的一切准備,即守成了由「文」到「武」的浩劫的過渡,最後剩下的只是最終從肉到體上消滅猶太人了。

1938年11月9日,經過希特勒及戈培爾等人的精心策劃,由納粹領導集團的導演和慫恿,爆發了史稱「砸玻璃之夜」(又譯「水晶之夜」)的反猶慘案。這天晚上,德國各地以及奧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頭,揮舞棍棒,對猶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進行瘋狂地打、砸、搶、燒,公然迫害和凌辱猶太人。在這一慘案中,據統計有36名猶太人被殺害,36名重傷,267座教堂被焚毀,7500餘家猶太人商店被搗,3萬余名猶太男子在家中被捕,押往達豪、布痕瓦爾德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嗣後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經濟損失僅砸玻璃一項就高達600萬馬克之巨。

丑劇發生後的第3天,納粉德國的多名部長在戈林的召集下,召開了一個專門研究猶太人的會議,策劃著剝奪猶太人作為人應有的尊嚴和權利。迫使猶太人把焚毀的教堂清除干凈,修成停車場供德國使用;強制每個猶太人佩帶一個具有侮辱性質的標記;強迫受迫害的猶太人向納粹賠償10億馬克。正如有的史學家所說:「這次暴行和接著根據其目標所採取的措施使得沒有任何組織的猶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絕境。」

1939年9月,納粹德國侵佔波蘭,大肆殺害猶太人,從此,開始了大規模實施殺害猶太民族的行動計劃。次年春天,納粹德國領導集團在積極策劃對猶太民族的種族屠殺時,把這項罪惡的任務交由黨衛隊的保安處和秘密警察的特別行動隊執行。

1943年6月23日,蘇德戰爭爆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歲月,同時,希特勒擄殺猶太人的罪行進一步加劇。跟在進攻部隊後面的黨衛隊和特別行動隊採用了世界上最野蠻最殘忍的手段來消滅猶太人。這些被害的猶太人全是在毫無防範的情形下遭殺害的。據一名叫萊斯基的黨衛隊高級軍官、俄羅斯中部警察指揮官後來證實:「令人吃驚的事實是,他們毫無准備,完全被打個措手不及。先前製造的說法是猶太人正陰謀獨霸世界,有高度的組織。此事證明這全是謊言。沒有一個民族對自己的災難竟如此不加防範。什麼准備也沒有,絕對沒有。」滅絕行動按原計劃例行公事式地從容進行,到了一處,他們「立即從當地居民中得到拉比和知識分子的名字,召他們來,命令他們去召集當地所有的猶太人來登記、注冊,以便於重新安置。猶太人居民對納粹的計劃一無所知,往往信以為真。」證詞中所說到的「重新安置」就是指殘殺、活埋和押送集中營。這名指揮官還敘述了其中的慘景。由於當時蘇聯的傳播媒體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規定,沒的報道納粹的反猶罪行,使得大多數的蘇籍猶太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死神已經臨頭,而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束手待斃。在整個歐洲戰區,一場對猶太人的擄殺性浩劫全面拉開了。

第三階段:自1942年1月20日,臭名昭著的「旺湖會議」開始至二戰反法西斯戰爭使納粹德國的覆滅為止。這個階段,納粹德國反猶的核心是「最終解決」猶太人,形式是徹底的殘暴、駭人聽聞的殘殺,實質就是最終實現滅絕猶太人。

1942年1月2日,在納粹秘密警察頭子海德里希的主持下,召集了包括蓋世太保頭子繆勒在內的14個部門的高級官員,在旺湖(又譯萬湖)旁邊的一座別墅里開會,研究布置大規模系統屠殺猶太人的計劃,會議通過了「最終解決」的辦法是把猶太人運到東方勞動,「其中大部分毫無疑問是將通過自然減少的方式消滅」,「對於最後留存的抵抗最強的那部分人,必須以相應的方式處置」。說穿了,「最終解決」的辦法,一是把猶太人毒死或折磨致死,二是酷刑處死,一句話就是最終消滅。

「旺湖會議」後,納粹德國全面實施了大規模滅絕猶太人的措施。根據當時負責搜捕和消滅猶太人的黨衛隊一級突擊隊長艾希曼1944年8月的一次談話證實,那時死於滅絕營的人數有400多萬,被用其他方式殺死的人數有200萬。其中除了極少數其他民族的反法西斯人士外,絕大多數是猶太人。

追述歷史,是為了說明問題。上述史實表明:①在希特勒獨裁統治的12年多的時間里,他所推行的一系列反猶滅猶政策,都是旨在剝奪猶太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直至肉體上滅絕他們。所有這些,只是形式和程度上的差異,而不存在實質性的區別。當一個人被剝奪了作為人的各項生存權利時,從肉體上消滅就只剩下時間的問題了。所以,完全可以這么說,希特勒的殺機貫穿了其反猶滅猶的逐漸升級的三個階段之中。如果硬要加以區別的話,那麼,第一階段可謂是為殺機作各項准備;第二階段則是顯露殺機;第三階段應該定性為全面實施殺機。「旺湖會議後,納粹屠殺數百萬猶太人只能看作是希特勒「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最終一步。實際上,種族報復、種族仇殺早就開始了。②希特勒的殺機是針對滅絕整個猶太民族的,而對其他民族從未開啟此殺機。這絕不是他的仁慈。這裡面深藏著希特勒製造這個歷史之謎的特定邏輯性,這就成了我們解開這個歷史懸案的契機。



希特勒是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他在《我的奮斗》中寫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對立面就是猶太人。」他把猶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敵人,一切邪惡事物的根源,一切災禍的根子,人類生活秩序的破壞者。這些觀點成了希特勒後來屠殺數百萬猶太人,企圖滅絕猶太人的理論依據。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透視:

1、歷史的原由。在歷史上,歐洲人對猶太人持有成見。為了闡明問題,有必要對猶太民族的歷史作一個簡單的機關的回顧。猶太人的遠祖是古代閃族的支脈希伯萊人,公元前,他們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馬勒斯坦土地上。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攻佔巴基斯坦後,猶太人舉行過多次大規模反抗羅馬佔領者的起義,但都遭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血腥鎮壓。到公元135年的猶太人起義再義慘遭失敗為止,在這1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羅馬統治者屠殺了百萬猶太人,最後把還把余者全部趕出馬勒斯坦土地,使他們流散到西歐完全處於落後的小生產的農牧社會,土地被人們視為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猶太人逃往西歐後,當地的封建主們非常歧視他們,不許他們佔有土地,只許他們經營商業。不知是歷史過錯教育了他們,還是生死磨難砥礪了他們,或者說這本來就是歷史賦予的機遇,總之,由這一切所構成的歷史集合體,鑄就了猶太人的特質,使得他們聰明起來,堅強起來。他們不僅在困境中頑強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漸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當地新興資產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們,產生了利益沖突,噩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利益的沖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大批猶太人被迫流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開始了歷史上的猶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這種反對猶太人的意識,居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沉澱,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一直「遺傳」到現代。尤其是進入本世紀後的德及奧民族,反猶情緒與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隨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宗教的情結。基督教是世界上流傳最廣、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在歐洲,特別是西歐,人們普遍信仰基督耶穌。雖說基督教的經典《聖經》之一的《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兩教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但基督教教義認為,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的猶大為了30塊銀幣而出賣了上帝之子,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了基督徒們在情感上對猶太人的仇視。所以說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難接納猶太人。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又逐漸衍化成一種大眾化的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同樣,這種社會心態也作為一種文化沉澱。世代「遺傳」,並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與社會經濟政治相結合,使之成為一種隨時可以被利用的社會政治的潛在力量。當這種潛在的東西某個(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時,就會像火山一樣噴發,成為一種瘋狂的社會驅動力。

應該看到,當時的德及奧民族的內部,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緒在現實利益沖突的激化下,使人們本來已有的反猶情緒更加激烈,從而加劇了對猶太人的仇視。在這種社會氛圍的熏陶下,希特勒的「仇猶反猶」觀點逐步形成,並迅速成為了這股社會情緒的主導,一方面,當時德及奧民族仇猶反猶的社會情緒極大地刺激著他的政治野心,使其民族主義思想惡性膨脹,為其日後仇猶反猶滅猶政策和措施製造社會價值取向,培植政治力量。

3、現實的需要。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德國,使其工業生產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他們的理所當然。

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於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既感到仇恨,又覺得膽怯。在他們的心中,猶太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他們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這些,無疑加劇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加上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完全處在一種極端瘋狂的症狀之中,使希特勒的仇猶反猶觀點不僅有了適當的社會環境,且得以迅速瘋狂起來。

4、狂暴的病態心理。希特勒是奧地利海關一個小官吏的私生子,從小缺少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時代整天流浪於維也納和慕尼黑街頭,鑄就了他既自私又狂妄的性格。正如他小時的一位班主任老師後來回憶所說的那樣:「希特勒缺乏自製力,至少被大家認為性格執拗,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和脾氣暴躁。」加上他患有痙攣性的神經質,發起癲狂來甚至會趴在地上啃地毯邊。從有關史料上可以看出,狂暴是希特勒性格的典型特徵。例如,1942年的一天,納粹德國武裝部隊外科醫師扎爾·伯羅赫奉命去晉見希特勒,希特勒的愛犬就猛撲這位醫師,嚇得他魂不附體,醫師被迫與它細聲細語地說話,很快它就平靜地趴在醫師身邊,把前肢擱在醫師膝蓋上,兩眼溫順地看著他,並與他逗笑。希特勒見此情景暴跳如雷:「它是完全忠於我的惟一生物,可你把它騙去了,我要殺死它。」聲音越來越高,簡直到了嘶叫的地步,恕吼著威脅要監禁醫生,類似這樣的事,時有發生,狂暴如嫉恨,又造就了他的狠毒和殘忍,希特勒是一個有嚴重病態心理的政治狂人。

上述四大原因,如果孤立地看其中任何一個原因,都很難構成對猶太人的滅絕性仇殺。只有把這四大原因融合為一體時,才能產生確定性的使猶太民族在劫難逃的社會效應,而希特勒則是把這四大原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魁首。

首先,納粹黨打著當時在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宣揚德意志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為劣等民族。為了蠱惑人心,欺騙德國廣大民眾,希特勒對這種種族歧視理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周密的包裝。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會邏輯,怕斷章取義地摘取前人論述人口問題中的某些詞句,拼湊成一個種族優劣的理論,為把猶太人打入劣等人種製造理論依據。二是利用早就深植於德及奧人心中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大肆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經過希特勒的蓄意「嫁接」,使得這個理論再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他利用歷史的宗教的因素,為其滅絕猶太人而創設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得這一理論更加具有普遍的煽動性。希特勒一上台,之所以能夠順利推行一整套瘋狂迫害猶太人的反猶滅猶政策,無疑得益於他這個荒謬絕倫的理論。其次,納粹黨還利用當時德國國內廣大群眾痛恨凡爾賽和約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並把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

在這四大原因中,現實的需要是最直接的要素,其它兩方面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歷史的原因和宗教的情結作為先導性條件,那麼,即使現實再需要,也很難想像會達到如此瘋狂和殘忍的程度。只有當這四方面的原因聚合為一體時,才產生了那可怕可憎的充滿血腥的驅動力。

任何歷史事件都是社會各種相關因素合力作用的產物,或者說是時事造就的。二戰期間,600萬猶太人慘遭殺害,希特勒當屬罪魁。希特勒對猶太人特有的種族仇恨和政治嫉恨,是政治狂人病態心理的一種特殊反映。導致希特勒嚴重病態心理的「菌種」就是來自歷史成見和宗教情結,恰好又得到了當時德國社會環境的孕育。確切地說,希特勒的嚴重病態心理與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的瘋狂病態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瘋狂的病態心理正是歷史成見、宗教情結和現實需要三大原因的粘合劑;另一方面,這三大原因的聚合又把希特勒瘋狂病態的心理推向了極端,從而引發了那場人類歷史的大悲劇。

二戰勝利結束已經整整半個世紀了。人們在分析研究這場猶太人遭受滅絕性大慘案時,應當從中吸取以下教訓:①民族之間的恩恩怨怨應該斷然了結。寬容地審視過去,坦盪地迎接未來,祖輩的恩怨,後代不宜相繼。②宗教必須與政治相分離。宗教不得干預政治生活,政治生活也不得利用宗教情緒。宗教活動應該置於法度制約之下,使宗教信仰成為信教群眾的個人私事。③國家生活必須民主化、法制化,構建起防範任何形式專斷與獨裁的政治運行機制,使民眾關心國家事務,且又不狂熱和盲從。

❷ 德國人為什麼要殺害猶太人

二戰是金融危機引起的。確切的說是猶太人要負大半的責任。猶太人移民歐洲幾百年,基本掌握了歐洲的經濟命脈和眾多的銀行。

德國也有大量的猶太人,甚至德國中央銀行都是由猶太人掌控。德國一戰失敗不是戰爭打輸了,是因為部隊在國外打仗而猶太人在家裡搞政變,推翻了德皇。

然後,猶太人建立了「魏瑪政權」,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說德國的錢全在猶太人手裡。猶太人在德國的職業基本都是大商人 教授 高官等上流社會。當德國人民默默的償還戰爭賠償的時候,猶太人沒有任何損失。他們享受一切,這加深了德國人對猶太人的仇恨。

真正激化矛盾的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爆發是在英國的猶太人和英國政府策劃的。

德國的猶太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做了一件不可饒恕的事,德國中央銀行宣布德國馬克無限度貶值。一瞬間德國人民幾十年的勞動積蓄全部化為烏有。。然後國內猶太商人都大量囤積物資。高價出售。德國人集體被洗劫了一遍。。

所以,希特勒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殺猶太人。

(2)德國的災難狀態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作為當時逃離奧斯威辛僅有的5名猶太人之一,弗爾巴與其同伴維茲勒於1944年首次向盟軍領導人披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中的真相,讓毒氣室和焚屍爐等駭人聽聞的納粹殺人機器第一次為外界所知曉。

邁阿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一名女子凝神參觀記錄大屠殺慘狀的銅像。雖然盟軍方面對納粹屠殺猶太人已經有所耳聞,但在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之前他們還不知道這部殺人機器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有一個數據說二戰期間納粹屠殺的猶太人有586萬人,其中戰場上殺害的占不到二百萬。總之,如果不是採取隔離區+集中營+毒氣室這種有組織的殺人策略,被殺害的猶太人數量不會這么多。

參考資料:網路——猶太人大屠殺

❸ 軍事 | 西西里島大撤退:意軍甘當俘虜,德軍上演「 」敦刻爾克」

斯大林格勒崩潰後,漢斯·瓦倫丁·胡貝開始在烏克蘭重建第14裝甲軍,稍後來到法國接收軍屬單位。當時,第16裝甲師正在法國馬耶訥(Mayenne)重建,傷愈歸隊的西肯紐斯於3月5日就任師長,該師以倖存的東線老兵為基礎,接收了第890擲彈兵團和第7集團軍的若幹部隊,補充了大批「 」俄羅斯志願者」,新的坦克、大炮和半履帶車等裝備也陸續運達。 希特勒的盟友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可謂慘淡,曾有盟軍高級將領開玩笑說,如果說對德作戰可在6個月內結束,那麼對付德意聯軍也許只要3個月就夠了。此言雖然誇張,但對意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調侃和輕蔑盡在其中。 希特勒對盟友的戰鬥力心知肚明,他也估計到,一旦墨索里尼政權垮台,義大利就有可能倒向盟軍。在最高統帥部作戰部長約德爾的支持下,希特勒命令已從突尼西亞抽身的隆美爾籌建下轄14個師的B集團軍群,准備在必要時佔領義大利北部。奇怪的是,這個計劃是背著南線總司令凱塞林進行的,當然後者通過渠道還是獲悉了該計劃的內容。凱塞林頭腦清楚,手腕靈活,他只是不動聲色地與意方周旋,商談繼續增派德軍進駐義大利的事宜。5月22日,在充分顧及義大利人自尊的情況下,他成功說服了意軍接受胡貝的第搏卜沖14裝甲軍進駐,此外意方也同意再接受5個德國師的援助。 5月23日,胡貝在前往義大利的途中順訪第16裝甲師,參加了紀念三年前的斯托訥之戰的活動。西肯紐斯盛情款待了老師長,借機提出回歸第14裝甲軍建制的請求。胡貝滿口答應,作為希特勒信任和尊敬的將領,他提出的請求很快獲得批准。25日,齊裝滿員的第16裝甲師開始向義大利北部調動,6月初抵達錫耶納(Siena)一帶。 義大利的形狀在地圖上頗似一隻靴子,而距本土僅2英里的西西里島,就像是靴子腳趾部位旁的一隻撒了氣的足球。西西里島的歷史基本上就是一部軍事征服史,無論是古希臘人、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還是羅馬人、諾曼人和西班牙人,都曾在這座炎熱又充滿敵意的火山島上留下過血腥的足跡。 在1943年7月的炎炎烈日下,英美盟軍又將在這里展開到此刻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兩棲登陸戰。盟軍登陸西西里島的戰役代號為「 」愛斯基摩基殲人行動」(Operation Husky),以奪取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本土和迫使其退出軸心國為目標。盟軍計劃投入9個師,包括蒙哥馬利第8集團軍的115000名英軍和巴頓第7集團軍的66000名美軍;另外,約有3200艘艦只在4000架戰機的支援下展開登陸作戰。 西西里島戰役中,盟軍第15集團軍群推進與胡貝第14裝甲軍撤退路線示意圖(1943年7月24日至8月16日) 駐島德軍起初只有「 」赫爾曼·戈林」裝甲師和第15裝甲擲彈兵師等約3萬人,後來又弊橘增援了第29裝甲擲彈兵師和第1傘兵師。意軍可能多達315000人(也有一說是只有20萬人),統歸意軍第6集團軍指揮,還有相當數量的飛機和戰艦。紙面上看起來西西里島守軍的兵力相當雄厚,但意軍不僅裝備差,訓練水平也很低下,士氣更是低落。 研究西西里島戰史的美軍少校巴恩哈特(Barton V. Barnhart)曾指出: 「 」……對意軍士兵來說,防禦西西里就意味著捍衛法西斯,而他們很少有人真願意這么做。他們相信『正確的』一方是盟軍,而不是法西斯或者德國那一方,他們甚至把進攻自己的敵人視為朋友,因此有意尋找停止射擊的最佳時機。不過,由於盟友德國人和同胞中的一小部分法西斯分子堅持戰斗,所以多數意軍還是掙扎了一小段時間。他們認為西西里島早已無可救葯,所以覺得為一個自己並不相信的原因去苦戰或死去,實在是荒唐。大多數意軍在戰斗中不是簡單地棄守陣地或躲起來,就是任由盟軍俘虜自己。」 曾有美軍老兵在回憶錄里稱從未見過像義大利那樣的軍隊,「 」當了俘虜卻興高采烈地連唱帶跳還拉琴」。 7月10日,盟軍西西里島登陸戰拉開帷幕,登陸本身基本未遇認真抵抗,由於意軍隨意放棄陣地逃跑,頭幾天的戰事顯得極為順利。盟軍登陸後,胡貝奉命將第14裝甲軍軍部遷至與西西里島隔著墨西拿海峽相望的雷焦卡拉布里亞(Reggio di Calabria)。胡貝此時並不知道戈林、凱塞林和隆美爾正在較勁——戈林試圖讓空軍將領施塔赫爾(Rainer Stahel)出任駐島德軍總指揮,理由是駐島部隊主要來自空軍,但這個提議遭到了隆美爾的反對。 隆美爾強力推薦他所中意的胡貝,竭力說服希特勒相信胡貝就是那個能扭轉局勢的人。凱塞林對希特勒最後選擇胡貝有些不快,倒不是他懷疑這位大名鼎鼎的東線將軍的能力,而是出於他個人與隆美爾的恩恩怨怨。 在北非的歲月,凱塞林與隆美爾經常意見相左。凱塞林天性樂觀,有時對危在旦夕的局勢也持有一種令人惱火的樂觀。而隆美爾經常越過指揮層級,無視凱塞林的地位。在決定西西里島德軍總指揮一事上,隆美爾推薦的人選自然會令凱塞林心中存疑。他覺得隆美爾推薦胡貝並非出於真心,而是認為後者肯定會一敗塗地,等災難出現或局勢大亂時再由他隆美爾出馬收拾,這樣才符合他一貫的英雄形象。 姑且不論凱塞林是否真有此想法,也不管隆美爾是否真有私心,胡貝到任後沒過幾天就令人刮目相看——胡貝絲毫沒有隆美爾的悲觀情緒和獨立王國作風,他與助手們更沒有那種完全不顧現實的瘋狂。凱塞林覺得胡貝非常清楚西西里島的局勢,明白自己能做些什麼和做不到什麼。凱塞林戰後承認,他的南線總司令部與胡貝合作得非常好,這位獨臂將軍確是當時的最佳人選。 攝於1943年夏的西西里島戰役期間,胡貝當時統領所有德軍地面部隊和高射炮部隊。圖中他正與下屬交談,此戰之後他獲得了「 」西西里將軍」的稱號 7月15日,胡貝將軍部遷至西西里島,隨即與意軍第6集團軍指揮官古佐尼(Alfredo Guzzoni)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希特勒曾密令胡貝,在不聲張且符合外交禮儀的前提下,與駐第6集團軍的德國聯絡官森格爾將軍密切配合,把全島的防務和地面作戰接管過來。 胡貝剛到西西里島,就令盟軍感受到了他的存在——曾一度勢如破竹的蒙哥馬利集團軍,在114號公路上的卡塔尼亞(Catania)遭到了強力抵抗,進攻受挫後陷入僵局;沿東海岸前進的英軍和加拿大軍隊,也在胡貝裝甲軍的層層阻擊下於19日止住了前進的腳步。當日,蒙哥馬利放下自尊和傲慢,向盟軍統帥亞歷山大建議把主攻方向調整到巴頓集團軍一側。 盟軍將領們此刻已認識到,快速奪取西西里島的機會已在胡貝裝甲軍的頑強抵抗下溜走了。在島西作戰的巴頓原本扮演著輔攻角色,變成主攻後他重新調配兵力,於22日奪取了巴勒莫 (Palermo)。次日,美軍開始按計劃沿西西里島北部的海岸公路向東推進,而蒙哥馬利集團軍此刻還在東海岸與對手僵持不下。 攝於1943年7月11日西西里島的戈拉(Gela)港,英美盟軍已開始登陸,圖為美軍驅逐艦「 」羅恩」(Robert Rowan)號被Ju-88轟炸機命中後爆炸的情形 胡貝清楚自己的任務是延遲阻擊對手,隨著巴頓的快速推進,他把部隊重組為三個戰斗群,預備在聖斯特凡諾(San Stefano)防線堅守若干時日:左路為「 」赫爾曼·戈林」裝甲師和第1傘兵師,面對英軍第13軍和第30軍;中路為第15裝甲擲彈兵師,該師左翼面對加拿大第1師,右翼面對美軍第45和第1步兵師;右路是義大利第12軍。另外,第29裝甲擲彈兵師已搶佔了113號海岸公路上的要地。這種兵力配置使盟軍基本上無法包圍對手。 攝於1943年夏的西西里島戰役期間,德軍正在海岸進行頑強抵抗 就在島上激烈廝殺的同時,義大利政局果然出現了希特勒預感的重大變化——墨索里尼倒台了。雖然此事對島上的實際作戰影響不大,但希特勒認為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把德軍全部撤出。 7月26日,大本營指示凱塞林准備實施撤離西西里島的計劃。由於在聖斯特凡諾拖住了盟軍,胡貝得以從容地部署稱作「 」埃特納(Etna)」的下一道防線。其實這只是胡貝為撤退而設計的5條防線中的第1條,「 」埃特納」之後還有「 」托托里奇(Tortorici)」與第一、第二和第三階段等四條防線,中間更有多處過渡陣地。這些防線沿著大體上呈楔形的東北西西里島而建,每條防線漸次減少防禦正面,最後匯聚於楔形的底部墨西拿。胡貝要求部隊在每條防線固守一天,夜間可放棄陣地撤向下一防線。這種精密的安排使德軍每步後撤都能釋出約8000到10000人,最後一道防線上的部隊就可以到集結地點等候撤離。 事實證明,胡貝之所以能面對幾十萬盟軍堅守38天(7月10日至8月17日),除了德軍戰鬥力強悍、地形利於防禦等因素外,應該說,他設計的防禦體系和對戰場局勢的准確把握也是重要原因。 一路基本未遇重大挫折的巴頓集團軍,在胡貝的首條防線就栽了大跟頭。有著「 」大紅1師」稱號的美軍第1步兵師,再加上第9步兵師的2個團,整整5個團的美軍被羅德(Eberhard Rodt)少將的第15裝甲擲彈兵師死死拖住1周之久。羅德特在苦戰中曾幾度請求胡貝批准撤退,但後者認為時機未到,命令羅德特嚴防死守。到8月初羅德特獲准撤退時,不可一世的第1步兵師在這里丟下了1600具屍體,40%的士兵失去了戰鬥力,甚至都沒有力氣追趕撤退中的德軍。 艾森豪威爾的代表盧卡斯少將曾說,這絕對是「 」自一戰以來美軍經歷過的最慘烈的一次戰斗」。巴頓和布萊德雷對第1步兵師也極為惱火,解除了師長艾倫(Terry Allen)少將的職務,羅斯福總統的長子小羅斯福(Theodor Roosevelt, Jr.)准將也遭解職。巴頓集團軍在向墨西拿推進的過程中,也在胡貝的每道防線前都留下了不菲的「 」買路錢」。 攝於1943年7月的西西里島戰役期間,凱塞林(前左) 與胡貝(前右)正在前線視察 在島上的戰斗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胡貝也在另一個戰場上在爭分奪秒。根據凱塞林的指示,他召集各部進行了周密細致的撤退准備,命令墨西拿海峽指揮官貝德(Ernst Guenther Baade)上校和海峽水上運輸部隊指揮官利本施泰因(Gustov von Liebenstein)上校負責撤退的具體事宜。 這兩位精明能乾的軍官是整個撤退中極關鍵的人物。利本施泰因首先將現有船隻整合成效率極高的渡運船隊,將每日渡運人員、補給和裝備的能力提高了整整10倍。其次,他把主要路線從3條增加到5條,不管是從墨西拿這邊,還是從義大利本土那邊,都各有12個渡運點。他還在上下船地帶准備了高效率的裝卸設施和道路網。胡貝對利本施泰因的工作成效很滿意,相信很快就可以高效地把大批部隊和裝備渡過海峽。利本施泰因聲稱能在20分鍾里把12輛大卡車裝載的物資全部運送上船,能做到每24小時撤出12500人,並且還可以運出所有裝備。 據說,撤退正式開始後,曾有一天裝卸碼頭出現了難得的清凈,利本施泰因對胡貝開玩笑地抱怨說:「 」您沒交給我足夠多的部隊和物資讓我的系統充分發揮威力!」胡貝交給貝德上校的首要任務是防止盟軍空襲部隊集結地和海上運輸線,為此賦予他一切必要的權力,幫助他重組和加強岸防炮兵與高射炮部隊。除了部署150門既可防空、又能遏制盟軍艦載炮的大口徑火炮外,貝德在義大利本土一側還布置了82門重型和60門輕型高射炮,在墨西拿一側安排了41門重型和52門輕型高射炮。此外,貝德的任務還包括為部隊提供各種工具和給養,在此方面其工作也同樣高效出色,甚至還在本土一側准備了充足的食物、白蘭地和香煙。 這兩位軍官的出色工作,使胡貝能有機會把部隊撤出西西里島,當然前提條件是盟軍不能過快地穿越他所建立的5道防線,對手的空軍和海軍也不能完全封鎖海峽。幸運的是這些壞情形都沒有出現。希特勒曾電令胡貝,為免動搖軍心,禁止他事先通報撤退計劃。胡貝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預先通告不僅不會造成無心戀戰,反而有利於提升士氣。8月2日,他把撤退計劃和相關准備通告了部隊,果然如他所料,官兵們一掃之前對重蹈斯大林格勒或突尼西亞橋頭堡覆轍的憂慮。 在三軍十分賣命的情況下,各道防線的抵抗更加頑強堅決,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混亂和潰退。8月4日,胡貝更是置希特勒的命令不顧,自作主張地把所有非戰斗人員提前撤離了西西里島。 歷史學家布魯門森(Martin Blumenson)曾在《巴頓戰時文件》中這樣寫道:「 」胡貝在那一天 (8月2日)完成了詳細的撤退計劃,計劃准備得非常仔細,精確的防線、明確的渡運日程和准確的部隊運動方案都列得清清楚楚。他需要5個夜晚把所有軸心國部隊撤離西西里島。他面臨的挑戰是,他能阻止盟軍干擾他的撤退計劃嗎?他能避免出現亂哄哄的潰逃嗎?把部隊撤到(墨西拿的)角落裡當然有助於撤退,因為隨著防禦正面的縮短,胡貝能不斷地把部隊抽出來送到渡口上船。地形對防禦方來說真是再好不過了。」 正如巴頓後來了解到的那樣,胡貝主持的撤退確實堪稱傑作。8月11日晚上,他下令撤退開始,各階段防線上的德軍開始交替掩護後撤。到16日清晨時,除最後一道防線上的後衛外,所有部隊連同裝備和重武器都渡過了海峽。許多高級軍官曾認定的一團糟的撤退變成了井然有序、令人震驚的成功。17日清晨6點35分,胡貝隨最後一支部隊離開了墨西拿,抵達對岸後致電凱塞林:「 」撤退已全面完成。」 撤退過程中,盟軍空軍曾進行了強度極大的轟炸,但僅有一名德軍士兵在空襲中喪生,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令人印象極深的是,胡貝除了撤出4萬德軍和7萬意軍外,還帶走了1萬輛各型車輛、47輛坦克、200門大炮、1000噸彈葯、1000噸汽油,以及1.5萬噸以上的各種裝備。這些兵力和裝備在1個月後成為德軍防禦義大利南部的主幹力量。 關於西西里島大撤退,美國海軍歷史學家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曾做過如下精當的評價:「 」(西西里島)戰役的最後一章從未得到過應得的關注;這里既有資料不足的原因,也有盟軍方面根本無人介意的因素。軸心國軍隊橫渡墨西拿海峽、撤出西西里島的行動,是一次與敦刻爾克、瓜達卡納爾(Guadalc *** )和吉斯卡(Kiska)大撤退同等量級的、傑出的海上大撤退。」 雖然有一種逃亡叫勝利大逃亡,有一種撤退叫全身而退,但希特勒的字典里並沒有逃亡和撤退這兩個詞的存身之處。胡貝主持的完美撤退沒有得到感激和賞識,此刻的希特勒仍然不能理解成功救出行將覆滅的數萬軍隊是件多麼巨大的成就。不過,1943年的盛夏,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新敗,墨索里尼政權被推翻,再加上盟軍對德國本土的持續轟炸,整個德國都正處於士氣頹喪的狀態。胡貝成功地把西西里島的潛在災難轉化成一場勝利大撤退,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提升了德國的信心與士氣。 胡貝完成撤退後,其第14裝甲軍所屬的第16裝甲師被調至薩勒諾灣駐防,「 」赫爾曼·戈林」裝甲師則被派往那不勒斯(Naples)灣,這兩支部隊將在反擊盟軍的「 」薩勒諾登陸戰」中發揮關鍵作用。不過,在「 」薩勒諾登陸戰」打響之前,胡貝已在德國休假,他的裝甲軍交給了另一位裝甲名將巴爾克。胡貝雖未參與薩勒諾登陸反擊戰,但也沒有被閑置——10月29日,他從原第3裝甲軍軍長、老上級麥肯森手中接過了第1裝甲集團軍指揮官的職務。胡貝沒用多長時間就證明了自己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

❹ 國家進入災難狀態是什麼意思

由某些自然或人為的大災難導致的緊急狀態,是對國家或地區現階段狀況的一種評估

❺ 德國二戰失敗原因

二戰的失敗,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德軍一開始在西線的戰鬥打得非常神勇!戰無不勝,最突出的例子是隆美爾指揮的第七裝甲師,突入之神速,令英法聯軍吃驚,短短幾個星期就從德法邊境突入到法國大西洋海岸。打得法軍措手不及,這也是隆美爾在之後得到希特勒的信任的重要原因!可是到了後來,英法聯軍被迫被趕到了敦刻爾克地區,走投無路,四面楚歌!有三十萬之眾,這時戈林出來「搗亂」,非要讓希特勒看看德國空軍的神勇,最後,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順利實施!導致英法聯軍保存了實力! 另一方面,德國空軍空襲英國也是不明智的選擇!希特勒完全可以選擇德國海軍的潛艇來封鎖英國,使之成為一座死島。然後再養精蓄銳跟蘇聯打也不遲!但是,之後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英國空軍取得了「不列顛空戰」的最後勝利!德國空軍損失嚴重! 還有就是「諾曼底」登陸,德國首先在戰略上失去了主動權,導致整個大的「戰爭計劃」最後不了了之!德國低估了英國的軍事實力和攻打蘇聯,德國認為英國被逼出歐洲大陸後,再也沒有能力來阻撓自己統一歐洲大陸的計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英國皇家海軍從戰爭一開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國水面艦只無法通過日德蘭半島,皇家空軍也在海峽上空挫敗了納粹空軍,而德軍就是在這不分勝負的時候貿然去攻打蘇聯,設想一下,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也就不會有蘇美英三國聯盟,德國也不會在東線損失如此多的人員與裝備,如果把東線戰場的1094個師調至西線,或是義大利和北非,那麼戰爭的格局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即使是美國,與這么一個強大的對手作戰也是很費力的 \n\n\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n\n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和書籍的參考和多個軍事愛好者的朋友的討論,總結出納粹德國十個方面的錯誤抉擇 \n\n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n\n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n\n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n\n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n\n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n\n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n\n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n\n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n\n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n\n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n\n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nA4即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程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n\n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鍾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n\n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n\n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國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n\nV2一共生產了10000餘枚,用於實戰發射約5000枚。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

❻ 二戰納粹帝國

首先希特勒不光是個魔鬼更是個經濟沙皇。貨幣新政策的提出
在巴伐利亞的監獄里,希特勒就指出過:「黃金本位和貨幣對比是造成德國人民災難的根源。」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離開盈利飽和的本國市場,華爾街資本開始在德國大量投資,希望收回他們在希特勒身上下的本錢。而作為缺乏最起碼的經濟實力的德國總理的他則利用這些錢重振德國的經濟。從1924 年到1931 年,華爾街總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德國在此期間總共僅支付了8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所以德國實際上是得到了一筆美國資助的520 億馬克的巨額金融資助,整個德國軍事工業得以迅猛發展。金融巨頭們,除了在紐約商業票據貼現市場上對德國工業提供低息的短期融資,還不惜將大量的黃金儲備直接運往德國。而希特勒也實行了金融制度改革,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從德國私有中央銀行手中收回了貨幣發行權。在擺脫了以國債為抵押才能發行貨幣的低效率高消耗程序之後,在華爾街資本的幫助下,德國的經濟瘋狂上升。他說:「一個國家並不靠貨幣的表面價值來維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產,而生產才能使貨幣獲得價值。生產才是貨幣的真正准備,銀行保險箱中存滿了黃金並無意義。」
希特勒的貨幣新政策包括:1.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2.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3.停止所謂「外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4.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由於當時國際金融主要獲利的方式就是向經濟困難的國家放債營利,而這種政策就是將德國的經濟還款以物品出口為手段,用美英金融大亨們資本扶植起來的德國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去賺美英的錢,將振興德國經濟的經濟負擔巧妙地轉嫁到西方各國的身上,而西方各國則因為其擁有利用美英資本建立起的強大武力而無可奈何。經濟危機,希特勒廢除國際貿易中的黃金和股票兌換,只進行貨貨交易,所以受金融市場的沖擊,非常小。當時歐洲列強都驚呼,德國根本沒有收到打擊,反而工業生產上升了
(二)重建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社會福利政策
希特勒的演講功力是非常值得稱道的,他曾經承諾:「打破《凡爾塞和約》加在德國身上的枷鎖,讓每個人都有工作,讓每家每戶都有牛排和麵包,讓德意志民族重新振興起來!」,而且他的承諾在第三帝國初期(1933-1938)變成了現實,從而使更多人擁護希特勒。
他的社會福利政策是:1.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2.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納粹的屬下工會勞動陣線,在療養勝地魯根島等地,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使工人享有過去只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僅1937年一年內,全德就約有一千萬工人享受到了這項福利。3.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那麼德國嚴重的失業率是怎麼挽救的呢?在1933 年德國的失業率高達30%之多,到1938 年竟然出現了勞工緊缺。一時歸咎於經濟的飛速發展,二是一些希特勒聰明的政策。例如希特勒為了讓婦女為男子空出她們的工作崗位,實施了婚姻貸款政策:當兩個人結婚,而妻子放棄她的工作崗位時,這對夫婦就能獲得1000馬克的貸款來購買傢具和家庭用品。這項規定不僅導致了工作崗位的大量空出和結婚率的上升,而且還導致了出生率的上升,進而增強德國的軍事力量。在納粹當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國失業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國失業率為1.89%,英國為8.1%。
(三)用來恢復經濟發展的措施
當時的德國幾乎陷於停頓的經濟狀態,希特勒宣稱要盡快讓德國經濟發動機高速並持續地運轉起來,他採取的措施有:
1、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脹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國家稅收收入由65.6億馬克驟增到177億馬克,六年中實收稅款共增加了600億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國國債由115億馬克上升到371億馬克。帝國銀行和幾家最大的私人銀行是國債的主要持有者。勞動者的小額儲蓄存款也被強迫投入公債。帝國銀行以國債為擔保大量增發銀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銀行券由26億馬克驟增為110億馬克。
2、大規模的軍事采購和訂貨
932年,德國的軍費支出為6.7億馬克,約占當年國家總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國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備戰期間,德國全部備戰支出在400億馬克以上,約占同一時期國家預算總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國民收入的10.6%。巨額的軍事訂貨使德國壟斷資本集團獲得了高額利潤。以軍火工業康采恩克虜伯公司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從國家接受的軍事訂貨總值由930萬馬克猛升到1.45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時期,公司的純利潤額則由650萬馬克上升到1.22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剝奪猶太人資本
希特勒非常方案猶太人,而這個問題也引來了近代及當代無數學者的興趣,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後,大量開展「排猶運動」,幫助「雅利安」財團剝奪猶太人的財產。由於這一「運動」,共計約60-80億馬克的德國猶太資本,通過強力沒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轉到了「雅利安」財閥和納粹黨魁手中。
4、強制卡特爾化
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頒布所謂的「卡特爾條例」,規定帝國經濟部有權建立新卡特爾,而一切卡特爾則有許可權令局外企業合並起來。任何反對這種規定的局外企業,有關的卡特爾可以拒絕承認它們,從而剝奪它們得到原料和商品供應等權利。這實際上是在經濟上宣布了它們的死刑。在這種威脅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並如壟斷組織,受壟斷資本的直接統治。卡特爾的數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國已登記的卡特爾總數,由2100個增加到2500個。
5、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
1937年,希特勒頒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規定凡是資本不組10萬馬克的小股份公司應予淘汰;而新設立的股份公司,資本不得少於50萬馬克,此外,希特勒政府還強迫封閉大量手工企業和小型零售商號
6、政府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軍事化經濟調節機關,另外,1933年7月,在帝國經濟部下面還設立了「德國經濟總委員會」,它是由壟斷寡頭直接把持的備戰經濟總參謀部,擁有很大權力,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法令的制訂工作。有計劃的經濟使德國的工業發展速度超過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1933年-1939年,德國軍火生產增長11.5倍。但同時,德國的部門經濟卻出現了不平衡。在軍火工廠加緊製造武器的同時,德國的紡織及製鞋工業的半數設備被閑置起來。在農業方面,帝國糧食局及其下屬的數萬個基層機構,是希特勒政府幹預農業活動的基本工具。不過全部的農業事務,都受到國家的控制。希特勒政府時期的德國糧食產量基本停滯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糧食進口量與20年代差不多,約在400萬噸上下。
7、一方面加強和擴大國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將國有財產轉到私人壟斷資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時期,德國國家所掌握的股份資本絕對和相對額都增長。1932-1939年,「國有的」股份資本額,由29億馬克提高到36億馬克,它在全國股份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國國家壟斷資本共計248億馬克,佔全國總資本的五分之一。在擴大國有化的同時,希特勒政府還執行了國有財產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當時的德國政府為挽救一系列壟斷資本集團,以優惠價格收購了柏林各大銀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業公司的部分股票。隨著這些企業的扭虧為盈,希特勒政府把國家持有的巨額股票廉價賣給有關的私人壟斷資本集團。在德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壟斷企業同政府的結合也加強了。企業主職能與國家官僚職能達到了高度的融合。
8、擴大對外貿易
1932-1938年,德國在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羅馬尼亞及南斯拉夫等國的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分別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國對外投資急劇上升,由12億美元增加到40億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盧等國鋼鐵壟斷組織又聯合成立國際粗鋼輸出協會,從而恢復了國際鋼鐵卡特爾。在國際鋼鐵卡特爾和國際鋁卡特爾中,德國壟斷組織也分別擁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額或股份額。
9、興辦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頭兩年用於興辦公共工程的開支共約50億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築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億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築物與住宅(後來不少成為兵營)約7億馬克,開墾荒地與改良土壤等約7億馬克,整治河道、開鑿運河和架設橋梁等3.5 億馬克,修復和更新鐵路設備約5億馬克;對參加公共工程的私人發放補助金和減免稅金約6-7億馬克。但是納粹為了宣傳自己的成就,被作為元首具有獨創性的成就加以慶賀,並說高速公路是元首獨自一人發明的,而事實上,修建高速公路的計劃早在20年代末就已經擬定好了,只是由於世界經濟危機才阻礙了它的實施。
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這些實在的數據表明:納粹當局的確在不長的時間里,創造了德國經濟復興的奇跡。

❼ 一戰二戰為什麼德國都失敗了

一戰德國戰敗原因: A. 首先,從大的方面講,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敏物消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失道寡助。 B. 其次,一戰後期德國盡管在軍事上取得了一些戰術勝利,但沒有達到速勝的目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最終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這對資源有限的德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C. 美國的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終改變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力量對比和戰略形勢。盡管美國對參戰所作的准備很不充分。美軍對於1917 年的戰局還不能立即產生明顯的影響,但美國深厚的經濟實力和眾多的人力,使美國成了協約國集團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廠。到1918年,協約國不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經濟實力上都佔了絕對的優勢。
二戰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戰爭初期,納粹德國軍隊的進攻可以用「勢如破竹」四個字來形容,無論是閃電擊敗波蘭,還是佔領北歐的丹麥,挪威,瑞典。西歐的法國,荷蘭,比利時。佔領東南歐的希臘,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等國家也是易如反掌。可從「蘇德戰爭」開始,納粹德國就開始漸漸地走下坡路了,最後導致滅亡。是因為同時在東西兩條戰線開戰,戰線拉得過長,顧此失彼,還是因為在橋知戰爭初期所取得的那些戰果是因為盟國沒有防備,給德國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取得的? 如果當時納粹德國不與蘇聯開戰,而是與斯大林繼續遵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全力進攻英國,等打敗了英國,修身養息後再進攻蘇聯,是不是就可以螞燃取得最後的勝利

❽ 災難狀態什麼意思 什麼是災難狀態

1、災難狀態是指遇到如地震,火山爆發,海嘯和恐怖襲擊等之後的緊急,應急狀態。

2、其所以列為首位自然災難。還因為地質地貌災難群發生性和和特別嚴重的次生災難。地震、火山可以引發泥石流、滑坡、崩塌、風暴、洪水、海嘯、瘟疫等等次災難,他們的損失往往大於地震、火山本身帶來的損失。由此可知,地質地貌災難是同一系統的互為因果的災難,被列為世界首位的自然災難。地震盯汪是釋放能量最大、瞬間破壞最烈的自然災難。每年平均發生造成損失的地震約1000次,其中里氏7級以上的沒晌地震20次左右。20世紀已有260萬人死於地震,經濟損失數千億美元,其中死亡萬人枯則鋒以上的地震27次。

❾ 希特勒為什麼戰敗

問題一:二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1,德國在不列顛戰役初期取得巨大勝利,丘吉爾曾指出,針對皇家空軍的空襲如繼續,帝國將面臨崩潰的邊緣,後希特勒為報復英國對柏林的轟炸,下令轉為恐怖空襲,對倫敦進行轟炸,這樣使英國有了喘息之機,使德國空軍始終無法擊敗英國空軍,在美國加入後,以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和遠離歐洲的地緣優勢,盟國空軍得到源源不斷的補充,而德國陷入蘇聯戰場,工業實力要首先滿足蘇聯戰爭的需要,空軍飛機補充緩慢,自然就不是盟國的對手.
德國雖然佔領歐洲大陸,但工廠都已經癱瘓,只有德國本土的工廠還在全力運轉,以魯爾區為最,在戰前曾作出統計,美國的工業生產潛力是的國的3倍,再加上德國的裝甲生產有希特勒插手,德國的武器種類繁多也給武器的維修,零部件的補充,設備的更換帶來困難,加劇了德國的兵力劣勢,蘇聯自始至終始終生產T-34,積蓄多年的裝甲兵精銳已在蘇聯戰場上損失過多.
雖然德國控制的人口不少,但希特勒只相信德國日爾曼人可以為他效忠,所以他只徵召具有日爾曼血統的人參軍,而英國,美國,蘇聯本來人口就比德國多得多,又全國總動員,美國戰爭實力的85%,英國的99%,蘇聯的100%全用來對付德國,德國8000萬人怎能敵美國當時的2億人口和蘇聯的1.4億人口?還加上英國的5000萬.而德國盟國的軍隊的戰鬥力普遍低下,德軍吃了他的盟友的很多苦,斯大林格勒就因為羅馬尼亞的第3集團軍和匈牙利的第7集團軍不戰而逃,放棄伏爾加河防線,最終導致德第6集團軍的被圍.
二戰初期的德國空軍是世界第一,這是英國人承認的,但飛機質量並不先進,英國的噴火式戰斗機的性能完全超過同期服役的德國戰斗機,這也是英國皇家空軍能經受住德國空軍的一個因素.到1942年,德國空軍襲檔的劣勢已開始在東西線同時顯現,蘇聯空軍開始掌握制空權,美國研製的大批新式戰斗機被編入第8航空隊進入英國服役,而德國的ME-262則因為希特勒的干預而變成轟炸機,導致德國的軍工生產遭到盟國空軍的全面破壞,更加劇了德國空軍的劣勢.
德國海軍在初期就十分弱小,根據1935年的英德海軍條約,德國海軍只允許擁有英國皇家海軍的35%的噸位,而希特勒也不注重海軍的建設,開戰之初,德國只擁有戰列艦2艘,袖珍戰列艦3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22艘,潛艇57艘,而英國則擁有航空母艦8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數不詳,驅逐艦144艘,牢牢控制大西洋制海權,雖然俾斯麥是西方海軍中戰列艦的王牌,但單艦的作戰實力不能代表全體海軍的實力,而且航空母艦的誕生標志著大炮巨艦時代的結束,而德國竟沒有1艘航空母艦服役!海軍的劣勢也是德國失敗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認,鄧尼茨的狼群戰術是偉大的發明,但到1943年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聯手獵殺狼群後拍纖亂德國的狼群就走向窮途末路.
希特勒是一個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出色的演講家和政治家,經濟學家,戰略家,但性格怪異,孤僻,剛愎自用,蠻橫無理,在勝利時豎桐可以保持克制,但失敗時就完全喪失理智,疑心很重.這就是我眼中的希特勒.
當德國的裝甲兵生產由古德里安領導後,曾一度將坦克的月產量提高到800輛每月,但當時盟國的空軍已佔據優勢地位,德國的主要工業區完全在盟國空軍的空襲范圍之內,所以德國工廠被摧毀的速度遠在建造速度之上,而且當時德國人力危機也十分嚴重,大批技術工人和工程師都被強行徵兵服役,沒有工人的工廠還怎麼開工?所以德國的軍工生產在二戰後期可以說已是癱瘓.

問題二:德國元首希特勒戰敗後真的自殺了嗎 是的。
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希特勒得知此消息後,頓然又生出戰爭會出現轉折的希望,而且這種充滿希望的氣氛一直持續至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那天。4月22日,柏林已被蘇聯紅軍包圍了四分之三,這時希特勒才大夢初醒。
他悲鳴道:「戰爭打敗了,我將留在柏林,只要時刻一到,我就用手槍結束我的生命。」但同時他也痛罵國人:「武裝部隊拋棄了我,我的將軍們全是草包,我的命令沒有得到執行,一切全都完了,德國沒能完成我給整個民族提出的任務。」4月27日,整個柏林完全被蘇軍包圍起來。4月28日,希特勒的戰時盟友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游擊隊抓獲槍決。同一天,希特勒又獲悉,他的副手希姆萊企圖同西方列強進行談判;至此,希特勒完全泄氣,感到自己的未日已經來臨。他開始口授他的政治遺囑,但他仍然要痛罵猶太人,要求後繼者「必須竭盡全力恪守種族法律,無情地抵抗世界各民族的毒害者國際猶太集團。」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婦愛娃・布勞恩正式結為夫婦,接受洗禮。4月29日,蘇聯坦克向火車站附近的動物園推進。4月30日,蘇軍經過激戰,終於攻佔了國會大廈。此時希特勒的總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內。下午3點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彈房間,開槍自殺。愛娃・布勞恩則與此同時吞下了毒葯。兩人的屍體被侍從用軍毯包上,抬至總理府的花園里,澆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骨灰被埋進一個炮彈坑。

問題三:希特勒因為什麼戰敗…在那裡戰敗的…對手是誰…詳細 1945年,希特勒在柏林一個地下室自殺 1945年4月30日。 當蘇聯紅軍在一片廢墟中包圍了柏林,在斯大林的指揮下將紅旗插上德國帝國大廈以迎接5月的太陽時,阿道夫・希特勒還躲在他的總理府地下室里。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他時而對自己將領的背叛感到歇斯底里的憤怒,時而異想天開地想像著納粹取得的勝利。只有區區15人還留在元首的身邊。 4月29日 03∶30幾個星期以來都處於狂躁和歇斯底里的狀態。希特勒與愛娃・布勞恩結婚了――這是在眾叛親離之後仍對他忠誠的回報――就在執行了她叛逃的姐夫(妹夫)的死刑的幾個小時之後。喝完一兩杯香檳,希特勒把他的手指按在了他最後的遺囑上。他說德國在1939年沒有想到要發動戰爭,是那些「猶太裔的,或是為猶太利益工作」的國際政客挑起的戰爭。他將留在德國與他的人民共生死,堅持到面對斯大林軍隊「盲目指揮」的最後一刻,並堅信他們是自尋死路。 接著,他下令將戈林和希姆萊開除黨籍。罪名是「不可饒恕地讓國家和整個民族蒙羞」,秘密與敵軍勾結,試圖背叛和奪取政權。在錯綜復雜的感傷下,他將他的畫遺留給了林茨以建起一座藝術畫廊,並稱愛娃・布勞恩為一個「因多年真摯的友誼,自願來到這個被包圍的城市,與我患難與共的女人」。 04:00簽署完這些文件,希特勒開始就寢。約瑟夫・戈培爾,納粹的宣傳頭目還醒著。他退回到自己的房間,在希特勒的遺囑上加了一條,說第一次「我必須無條件地拒絕執行元首的命令」,他的妻子和孩子也一致同意了。出於一種「人道主義和忠誠」,他說如果他們順從元首離去,他餘下的一生都將背負可恥的叛徒和市井惡棍的罪名。 12:00地下室里召開了一個由希特勒、鮑曼、戈培爾和其他7人參加的會議。俄國軍隊迅速地逼近;會議達成一致,由3名軍官殺出重圍,沖破溫克將軍的封鎖,希特勒寄希望由此可以坐船順哈佛爾河逃到萬湖半島。隨後傳來了義大利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的死訊。希特勒給他的寵物阿爾薩辛、蒲隆地服下了氰化物,讓他的秘書吞下毒葯,以免被俘虜。 02:30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外面和他的女人告別。他的目光看起來既空洞又呆滯;他的秘書認為那是由帕金森病所致。他僵硬地沿著過道行走,靜靜地和每個人握手道別。沉默突然被打破,舞會開始,一直持續到凌晨。鮑曼仍在進行他的計劃,向鄧尼茨發了一封電報,命令他「立刻對所有背叛者行刑,格殺勿論」。並加了一句:「元首還活著,並將保衛柏林。」 15:00希特勒開始用午餐――一些義大利面條和沙拉。之前他已經命令司機取了200公升(44加侖)的汽油到花園。吃完午飯,希特勒和大家又做了一輪道別,之後和愛娃・布勞恩回房換了西服。突然一聲槍響:人們發現希特勒倒在了沙發上的血泊之中,太陽穴被擊中。愛娃・布勞恩也有一支槍,但她是服毒自殺的。蘇軍轟炸之後,發現這些屍體,堆積在戶外,澆上汽油捆進口袋焚燒,這趟搬運足足用飛機運了4趟。第二天,為防其他人逃跑,剩下的戈培爾的6個孩子被強行注射致死,行刑前被告知那是治病的葯劑;他們的父母上樓後在花園里被黨衛隊成員秘密槍殺了。他們的屍體也被焚燒了。

問題四:一站戰敗德國,為什麼希特勒一上台,又會變的那麼強? 因為希特勒是一名極為傑出的演講家、史上最幸運的超級投機分子,他的演講天賦使他能夠很好的調動國內民眾的 *** ,其實希特勒上台後德國並未立即變得極為強盛,當然他作為一名史上最幸運的超級投機分子還是有一定遠見的。德國之所以在二戰時強極一時,主要有兩點:
【從政治的角度他能打90分,種族清洗和歧視是他唯一的敗筆,但同時不失為增加日耳曼民族凝聚力的好方法】
1.作為投機分子的希特勒雖然是一個軍事 *** ,但他比任何一名其他國家的高級軍事統帥、軍事家(我是指有權決定是否更改國家軍備的人)都早得意識到坦克的重要性和作用,正是因為他的支持,德國才有了二戰時橫掃整個歐洲戰場的強大的坦克集群部隊和恐怖的坦克閃擊戰術,並且坦克集群作戰也成為了德國在二戰初期作戰的獨特亮點(二戰初,德國以外的國家坦克僅是步兵作戰的輔助工具且沒有相對成熟的熟悉坦克集群配合作戰的駕駛員和相應戰術,另外機槍也是德國先注意到的),總而言之是希特勒使德國的軍事在一戰之後二戰之前就遠比其他國家領先得多。二戰時其實德國也沒表面上那麼強大,不過希特勒這位投機分子好幾次在危機時刻投機成功才使其一勝再勝(我也搞不明白,我都懷疑那時的希特勒是不是和幸運女神有一腿,居然那麼走運,賭什麼對什麼,太厲害了)。
2.希特勒其無比高超的演講天賦使他所領導的德國在各處都占盡先機,一戰戰敗的德國被歐洲各國嚴格制約在軍事上的發展,在二戰正式爆發之前德國甚至於不被允許製造坦克,其坦克兵演練用得「坦克」只是用木板裝在普通車輛上做成好像坦克外貌的假坦克,不過希特勒通過與其他國家的私下談判以部分坦克研發過程中開發出的坦克技術共享為代價,令其可以在國外偷偷研發和製造坦克,二戰臨近時希特勒更大展其語言天賦,通過種種陰謀手段兵不血刃令多個國家將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出賣給了德國,至此德國才正式崛起(捷克斯洛伐克在當時擁有先進的輕、中型坦克製造技術和大量成熟的流水線坦克製造工廠全部落入德國之手,德國徹底擺脫了一戰戰敗受各國制約嚴重缺少成熟的流水線坦克製造工廠和工廠內熟練工的尷尬局面),之後二戰剛開始也是希特勒再次大展其談判演講的無上本領令歐洲各國沒有及時對其進行聯合打壓,致使各國醒悟之時已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再也遏制不住其發展之勢。
【本人總結一下,希特勒一上台,德國會變的那麼強主要就是因為以上兩點,無需多說。不過請注意德國橫掃歐洲其實也沒表面上那麼強,只是其先進的軍事理念打了別人個措手不及,而且歐洲面積實在不大,所以沒來得及等大家反應過來就被德國滅了,一旦和國土巨大的蘇聯交手,蘇聯巨大的戰略回轉餘地,使蘇聯有了足夠的適應時間組起新式坦克部隊再加上巨大的數量,即使質量稍差也把德國精銳的尖刀活活磨鈍了,拖垮了】

問題五:納粹德國戰敗後希特勒是自殺還是逃亡 應該是乘坐絕密飛行器逃走了,可能是飛碟。納粹的科學家研製了許多劃時代的飛行器,德國戰敗後盟軍收獲非常大,美國到現在仍然使用著盟軍清理收繳的當時第三帝國研製各種飛行器的圖紙,根據圖紙照貓畫虎的生產出合適自己的軍用飛行器。比方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也是出自第三帝國的絕密飛行圖紙,美國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也是根據納粹空軍BF190諸多型號的其中一種飛機參考設計。既然盟軍通過第三帝國研製的諸多飛行器用作自己的軍事裝備,第三帝國元首的座駕不可能比他們差,況且盟軍攻克柏林後沒有找到希特勒自殺的蛛絲馬跡,目前僅存世界希特勒遺骸根據DNA分析,結果是女性!這就更加驗證我的看法。

問題六:二戰德國為什麼戰敗?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德國戰敗
一、 戰前思想准備不足
在戰爭之初,希特勒認為戰爭很快就會結束(由於初期閃擊戰的成功),為使飛機產量增加,以至下令禁止研製四發遠程轟炸機,致使在不列顛空戰,及後期東線的蘇聯戰爭中,德軍轟炸機航程過短,無法飛到英,蘇後方,對兩國的軍工業實行轟炸,使兩國在戰爭時的武器產量更為巨大。
二、多個戰場同時作戰 , 戰線拉的過長
西歐戰場:德國在1939年閃擊波蘭後,接著橫掃了丹麥,比利時,荷蘭,挪威等歐洲國家,然後繞過馬奇諾防線佔領了法國,基本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在戰爭初期德軍創造了不可戰勝的神話。
西線:不列顛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首次空戰戰爭,證明了戰略性的大規模空襲將直接影響戰爭的進程,顯示出制空權在現代化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並證明了防空的戰略意義。由於不列顛戰役的勝利,英國得以保存下來,而英國的堅持抗戰,把德軍拖入了致命的長期持久戰,而且成為日後英美反攻歐洲大陸的跳板,使德軍陷入了兩面作戰的困境。
北非地中海戰場:北非的義大利軍隊節節敗退之時,果斷將隆美爾將軍的非洲軍團送上前線,卻未能將英國插到非洲軍團補給線的馬耳它攻陷,使非洲軍團的補給產生問題,並且由於撥給北非的兵力過少。直接導致了隆美爾不到5萬人的軍隊與蒙哥馬利將近20萬軍隊的遭遇,導致北非戰線失敗。
蘇德戰場:在北非與西線的戰爭未結束的情況下,急於執行巴巴羅薩的對蘇聯入侵計劃,導致戰線拉長,兵力不足,軍備供應不上。 更沒有預料到蘇聯嚴寒的冬季。
三、決策失誤
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也是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決策失誤的地方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指揮不當
敦刻爾克戰役中,希特勒在敦刻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約34萬英國遠征軍,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 ,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蘇德戰爭中,德軍在佔領明斯克後,(本來就因為在巴爾干戰役中耽誤了五周左右進攻俄國的寶貴時間)這時德軍又犯了一個可能是事關全局的錯誤。德軍分調部分進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主力進攻南方的基輔,以佔領蘇聯的糧倉――烏克蘭。基輔戰役從盛夏打到秋初,德軍雖然在南方和北方取得重大勝利,但在北路列寧格勒卻沒有完全得手,而中路卻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好時機,也錯過了一舉擊潰蘇聯的最佳機會。這是第一個錯,在古德里安及馮包克元帥把部隊調整好准備攻打斯大林格勒時,希特勒卻要他們拿下烏克蘭的油田,至使攻打斯大林格勒時拖後了兩個月而進入雨季使部隊進攻速度減緩,使得蘇軍贏得了時間,最後在斯大林格勒准備完畢,最終導致戰略的失敗而至使東線戰敗。 在德軍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時,德軍發動了對英國的空中轟炸,英國皇家空軍在接連不斷的轟炸中損失殆盡。但英國空軍也不時抓住機會對柏林實施轟炸,雖然英國空軍的轟炸行動對德國造成的損失微不足道,但卻在一次偶然的行動中挽救了皇家空軍。在一次夜襲行動中,英國空軍轟炸了柏林市中心,而這次轟炸恰是蘇聯官員訪問柏林的期間,希特勒大為惱火,發誓要十倍,上百倍的奉還,命令空軍停止對英國空軍基地的轟炸,改而轟炸倫敦等英國城市,雖然德國飛行員並不願意改變計劃,因為他們清楚不久之後就能成功消滅英國空軍,但希特勒此時的面子勝於一切。然而德國空軍雖然給了英國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但卻給了英國空軍以喘氣的機會。英國空軍得以壯大,在德軍後來的行動中,德國空軍損失嚴重,不得不放棄對英國的轟炸。
2、 用人不當
敦克爾克一役,希特勒過分信任戈林的承諾,起初並未將地面部隊用於進攻英法殘部。......>>

問題七: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懷著對這個問題的濃厚興趣,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與書籍,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思考,總結出了希特勒(或者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的十多個方面的失誤,然後在二戰專業論壇帝國師論壇,向眾多志同道合的專家或二戰軍事愛好者進行了請教或共同的探討。本文是根據最終的得票數統計,總結出來了二戰中納粹德國的十大錯誤: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者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問題八:二戰希特勒失敗的原因 希特勒的敗勢出現我認為首先是出在法國戰場,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英國日後反擊積蓄了力量。而不列顛空戰在最關鍵的時刻放棄了對軍事目標的轟炸改為對民用目標也是一大敗筆。而西線英國還未殲滅就迫不及待的發動對蘇聯的戰爭。開始進展很順利,但是分兵多路使三股攻勢在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被阻止,損失慘重,而庫爾斯克戰役的失敗更是導致了德國徹底喪失戰略主動權。美國的參戰給了風雨飄搖的第三帝國以滅頂之災。北非戰場因阿拉曼戰役而一蹶不振,卡薩布蘭卡登陸以及隨後的突尼西亞戰役使德國軍隊總共逃出了600多人。諾曼底登陸之後德國徹底喪失了取勝希望。寫了這么多字,希望你能接受!

閱讀全文

與德國的災難狀態代表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