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羅馬推行塑料瓶換地鐵票計劃,國外還有哪些垃圾回收的政策
在垃圾回收、垃圾利用分類方面,往往人們認為日本做的是最出色的,其實德國在垃圾回收和分類方面做的也很不錯。
在歐洲,德國人口是居於第2位,僅次於俄羅斯。每年每個德國人能夠製造617公斤的生活垃圾。如此之多的垃圾,如果僅僅是靠著傳統的手段來進行處理,遠遠不適合德國這個國家。基於這個原因,德國建立了全世界最成功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
在德國的街頭,你會看到很多有著閃亮顏色的垃圾桶,而且上面的標語宣傳,都是非常有創意的內容。
在德國消費者喝完飲料之後,會把瓶子扔進塑料瓶回收機,就可以獲得瓶子的押金。一個飲料瓶押金在0.15-0.25歐元之間。
② 德國實施垃圾分類政策有什麼奇招
德國:靠押金制度回收飲料瓶
作為目前世界上垃圾回收的模範國,德國與日本一樣,也有近乎繁瑣的垃圾分類政策。居民需要了解以顏色區分的垃圾分類,得知道垃圾必須投入哪種顏色(有藍、綠、黃、灰色和黑色)的垃圾箱,還要知曉當地垃圾處理公司收集不同垃圾的日期。
這里要重點介紹的是德國為飲料瓶子分類回收而設計並施行的押金(Pfand)制度。
早在1991年,德國政府就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包裝廢棄物的法律《避免和利用包裝廢棄物法》。按照該法要求,生產商需要履行回收廢棄產品的責任。為此,德國自2003年起立法通過了押金制度,即在買飲料時顧客要多交一點押金,當顧客喝光飲料後將瓶罐扔進回收箱後就可以自動取回押金。具體而言,根據瓶子材料的厚度和能夠反復使用的次數,押金數額從0.08歐元到0.25歐元不等,一箱啤酒瓶子(20瓶裝)的押金高達3.1歐元。
德國幾乎所有的超市都安裝了能夠精確辨識飲料瓶罐的回收機,識別范圍很廣。在德國很多超市裡,一個常見的歡樂場景就是,孩子們把一堆各式各樣的飲料包裝塞進回收機,興奮地聽著塑料瓶在機器內部被壓扁發出的咔嚓聲,看著小票被列印出來,然後小票被孩子們拿走換成現金或其他心儀的商品。由於德國在包裝物分類回收方面的成功,歐盟參照德國的模式制定了歐盟包裝准則,並將類似的押金模式加以推廣。
德國隨處可見的飲料瓶罐回收機,右下角正在吐出小票,消費者可以用來在櫃台換成現金。
內容引自:《環境與生活》雜志《快遞大國撞上包裝垃圾》一文,作者:劉國偉。
③ 德國精神——德版「我們不一樣!」
Forest Wang 2011.11.02
有這么一個小故事: 一百多年前, 德國人在山東修建了膠濟鐵路,包括立在淄博八陡鎮的一座鐵路橋。 在那座橋使用了近百年後的2004年,濟南鐵路局收到了那座橋德國建造方發來的傳真,大意是說,那座橋設計壽命只有一百年,現在時間已到, 建議立即拆除, 否則因為橋過期使用所造成的事故, 德國方面不負任何責任。。。 。。。
德國人做事就是這么有點與眾不同, 給好多人留下的印象是慢條斯理,不急不忙,按條條框框來,過於認真,有點死板。。。 但在人類近代歷史上, 德國的發展與成就卻是非常出眾, 在世界各國中屈指可數的。
德國的工業革命起步比英國晚不少, 而且剛開始時,德國還是四分五裂, 在當時只是個地理概念上的名稱。 在19世紀30年代德國工業化革命開始後, 大部分邦國之間先逐步實現了經濟領域的統一,到50、60年代, 工業革命進入了高潮時期。 之後「鐵血宰相」俾斯麥憑借著其超人的才能和膽識以及強硬的武力政策,於1871年最終實現了德意志統一, 結束了德國長達九百多年的長期分裂狀態。 完成了統一後的德國經濟騰飛的力量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用短短30年的時間走完了英國差不多200年走過的路程,迅速崛起而成為當時世界第二經濟軍事強國, 震撼了整個世界。 後來德國先後經歷了一戰和二戰, 走了兩段很大的彎路。 二戰後西德又一次從滿目瘡痍的廢墟上迅速崛起, 東西德也能在分裂幾十年後走向了統一。 直到今天,德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
除了在經濟發展方面的成功, 德國在科學技術, 哲學, 文學,音樂等等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德國孕育出來的巨匠級傑出人物數不勝數,有黑格爾, 康德, 馬克思, 恩格斯, 歌德, 席勒,巴赫, 貝多芬,愛因斯坦。。。 自諾貝爾獎開始頒發以來,已經有超過76位德國人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德國先後歷經了三次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之後卻都能在很短時間內重新站起來, 並迅速崛起, 不是一般國家,民族所能做到的。 那靠的絕對不是偶然因素,肯定離不開這個國家,民族長期積淀下來的深層次的某種很特別的精神,德國精神!
德國是典型的後崛起的工業化國家, 其驚人的崛起速度和力度, 使得德國成了許多國家探索自身發展道路過程中努力研究和學習的成功典範。 早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日本就奉德國為學習的榜樣, 在經濟發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那時中國和德國也有些接觸, 但上面提到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這么一位歷史強人,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那時通過自己銳利獨到的眼光,切中要害的分析比較,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必勝,中國必敗。因為日本到歐洲來的人,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回國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國人到歐洲來的,只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買了回去就算了。」 也許中國人不服, 但之後的甲午戰爭,以及20世紀上半葉發生的日本對中國的全面侵略, 讓後人不得不佩服這位德國偉人的精準預言。
當今中國經過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 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尤其是在經濟領域,我們現在的經濟總量已超過德國(但德國國土面積只是我國江蘇省的三倍左右,總人口則和江蘇省差不多)。了解德國精神的內涵,研究和學習德國精神, 對於一個企業, 一個國家保持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
大約十年前, 我有機會在德國呆過一段時間,期間也游覽了德國中南部大大小小不少地方, 這里我結合我在那裡的所見所聞, 簡單地介紹一下德國,德國社會和德國人都有些什麼特別的地方。
那一年, 剛到德國不久, 就趕上了南方的狂歡節。 那年當地的狂歡節恰好和我們的春節是同一天。 狂歡節快要結束的時候, 剛好是我們春節午夜敲鍾時間。 德國朋友們熱情邀請我們一起喝啤酒狂歡,喝的過程中,我發現朋友家不到8歲的小女兒一直站在一堆正在狂歡的大人旁等著收集大人們喝空的啤酒瓶, 先是不解,後來問了才知道,退空的啤酒瓶是能拿回錢的。 德國人不差錢,但這么小的小孩就已經從小養成了勤儉節約,不浪費的好習慣,而且有實際行動。
在德國, 很多飲料瓶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以回收再用。 德國人習慣於買整箱整箱的飲料運回家或者放到辦公室, 喝完後再整箱整箱地退回空瓶。
在德國, 五十多萬人的城市已經算得上是相當大的城市了, 而且城裡高樓不多, 遠遠比不上中國的城市。 很多人都住在郊外, 甚至很偏僻的地方。 為了節約費用, 住在郊外的不少德國家庭都是自己建房屋。 一般是請上幾個有建築, 電工資質的專業人員保證質量(多為朋友或熟人介紹),施工則主要由朋友,親戚一起幫忙完成。 如果資金跟不上,或者時間不夠(因為幫忙的人多數只在周末空多點), 一般蓋好第一層後先住進去, 然後有時間, 有錢了, 再慢慢往上加蓋, 前前後後歷時好幾年是很常見的。 如果條件允許, 還要盡量利用上多餘的房間賺點錢,比如開成家庭旅館。 我住宿的地方就是這樣的,房東擁有很多的奶牛, 和大片的綠草地, 樹林, 據他介紹, 他家那棟房子就是他家人和親戚朋友一起慢慢建起來的,前後斷斷續續一共花了有五年時間。
在德國, 主人招待客人哪怕是喝白開水, 都常常是要先問清楚是要倒一杯還是半杯,如果你要了一杯, 卻沒喝完是很不好的事情。
德國人平時飲食很簡單, 最常見的是就是麵包,似乎只要填飽肚子就行了, 不像中國有那麼多的美食。德國人差不多隻是為了生存而吃, 不像很多中國人幾乎可以說是為了吃而生存。
在德國人有業余愛好, 有專長的比較多, 有的喜歡開飛機, 有的精於滑雪, 有的喜歡帆船, 有的喜歡獨木舟, 足球就不用提了。 實用一點的, 不少男人會自己搗鼓汽車, 有的人會理發, 有的人會裁縫等等。 這樣,朋友, 親戚之間就會利用各自專長互相幫忙, 節省費用。 有一次正漫步在一片非常開闊的綠草地里欣賞遠處雪山美景呢, 碰到一對朋友夫婦正開車經過, 他們停下車來打招呼, 一問才知道他們正開車去親戚家, 就是為了去請親戚幫忙理個發。
德國提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垃圾分類回收開始得比較早, 而且做得非常好, 家家戶戶都很自覺。 比較特別的是,除了一般紙類和玻璃類可回收垃圾要分類放外, 還有有機垃圾分類, 主要包括果皮之類的, 可以收集起來當很環保的有機肥料。
據說是為了照顧周末大量去外地看德甲球賽的球迷, 德國火車運營公司推出了周末優惠票價, 可以五個人共用一張票, 全境內火車都有效(除去部分快車), 價格非常優惠。 有一次我們坐上斯圖加特往北的列車, 剛坐下來一會兒, 就先後有兩個人過來問我們是不是用的周末票, 希望能和我們共用,這樣他們就不用另外花錢買票了,可以省錢, 我們很爽快地答應了。 後來通過交談了解到,他們一個是來自牙買加年輕男孩,另一個是趕去波恩上班的年輕德國女孩, 這樣一來,是來自三大洲,三種膚色的人共用了一張周末票。 後來車箱里來了個列車員查票,我說我們幾個是朋友, 買的一張票,他看看我們, 笑了笑說:「 哈哈,我知道你們是朋友」。
美國的著名大超市沃爾瑪店開遍全球, 靠的是量大, 以較低價格擠垮世界各地眾多本土競爭對手,它在很多國家都很成功, 但在德國卻是失敗的, 據說後來乾脆退出了。 在德國, 全國從大城市到小鎮,到處都可以見到德國本土的阿迪超市。 阿迪更知道精打細算,節約經營成本, 既幫顧客選好的商品,同時又能提供更低的價格。 華麗的裝飾, 布置,貼身周到的服務不是阿迪的特色,迎合德國人不求華麗只求實在的口味才是阿迪成功的根本, 據說阿迪裡面的員工很少, 但要求每個人卸貨, 上貨,收銀什麼工作都要能做, 為了節約,商場里對暖氣, 照明的使用有詳細的規定。
其實德國人勤儉節約的習慣不是現在才有的, 也不分貧富貴賤,是傳統美德。 十八世紀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的父親威廉一世就非常節儉,他平時飯菜非常簡單, 幾乎食不果腹,節儉已到了慳吝的地步,有「乞丐國王」之稱。 而腓特烈大帝在節儉方面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時他工作也非常勤奮, 每日只睡四個小時。 他號召全體國民節儉並以身作則,絕對禁止宮廷的奢華排場,他本人平時只穿士兵服,畢生只有一件禮服。 他只希望國家能夠強大。 在他逝世二十年後, 拿破崙率領法軍大敗普軍, 之後拿破崙來到他墓前,用馬鞭指著墓碑對手下的將領們感嘆道:「要是他還活著,我們今天就不可能站在這里了」。
在德國街頭甚至很偏僻的地方,深夜雖然很少有車來往了,往往還能看到有行人孤零零地站在人行道旁耐心地等綠燈。 在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附近, 車子看到有行人等著過馬路,是要主動停下來, 揮揮手, 示意行人先過的。 而中國只是仿製了西方馬路上的紅綠燈, 斑馬線,卻沒人在乎其准確定義。有些人行道綠燈,斑馬線對行人反而成了危險信號。 好在最近幾年已經有個別城市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有一次領著一大幫德國同事一起拜訪中國客戶, 他們大多是第一次來。 看到中國城市裡人車交匯,汽車鳴笛聲此起彼伏的混亂景象他們很驚奇, 很是看不懂交通規則,邏輯,只感覺眼花, 說在中國他們根本不敢開車。 還開玩笑說, 他們來過中國才終於想明白一件事:F1方程式賽車中最傑出車手有德國的舒馬赫,卻沒見過有中國車手參賽, 難怪呢,恐怕就是因為賽車上沒有裝喇叭!
德國的火車站, 地鐵站入口見不到檢票閘口,也沒有工作人員檢票,月台是可以隨便出入的。 只在火車上偶爾有人查票。 據說如果沒票,給查到後, 罰款會很重, 也會記到個人信用記錄裡面, 以後想貸款等等就麻煩了。 在德國社會里,誠信很重要, 沒有信用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與德國隔鄰的法國就明顯不同了, 巴黎地鐵有比人還高的自動檢票門, 世界聞名的埃菲爾鐵塔前的草坪是由人隨便踩踏的,一大塊一大塊的土都露了出來, 大風吹過, 空中滿是塵沙, 路邊也不時有小販突然沖到你面前兜售小商品。
在德國公共場所,大家交談時一般盡量壓低音量, 力求不影響周圍的人。 在火車上,安靜地看書學習的人也很多。有一次在火車上碰到一幫中國留學生,他們帶著小電視機等家當轉去新的學校上學, 幾個人席地而坐, 圍坐在電視機紙箱旁打牌, 很有中國特色, 但與周圍的氛圍卻顯得極不協調。
德國人做事喜歡講原則, 凡事總是力求在法律條文, 規定等等里找到依據。
有個小笑話:一次有個德國官員在大街上被人用柿子砸了, 證據確鑿,打人者被抓了起來。 按法律規定, 用柿子打人的話, 用青柿子砸要罰重些, 而用紅柿子罰得輕些, 主要是考慮兩種柿子軟硬不同, 被打者疼痛程度不同。 後來經過認真調查, 那次用來砸人的既不是青柿子, 也不是紅柿子, 而是黃柿子。 因為法律條文沒有寫明用黃柿子砸人該怎麼處罰, 於是砸人者又被釋放回家了。
十八世紀領導德國統一的皇帝威廉一世,就曾經因為強行拆遷問題,吃過他行宮旁的磨坊主的官司,而最後法院判下來,竟然是皇帝輸了, 還要賠錢。 現在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 中國還在為拆遷鬧騰著呢, 不知道150年前德國的那樣的事何時也能在中國發生。
前任德國平民總理施羅德在任期間,如果要選擇住政府提供的豪華別墅,需要按規定付房租, 但實在太貴了,他付不起,只好花少點的錢和妻子一起租住在辦公室旁的一套兩室的小公寓里。 如果是周末或因私事外出, 他是不能隨便用政府給他配的防彈車的, 要用就得付費。 如果因公外出, 妻子隨行用車或者搭乘飛機, 妻子也是需要付費的。 這樣太麻煩了, 所以施羅德自己出去經常寧願開著自己破舊的大眾車,讓保鏢們坐在那輛豪華防彈車里跟在後面。 真是有些不可思議。 就憑這樣的規定, 估計德國總理這樣的職位對中國的小村長們絕對沒有吸引力。
德國人的嚴謹認真是全世界有名的, 這樣的態度不僅僅體現在重要的事情上,可以說事無巨細都力求以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有一次下班後路過附近一個村莊, 看到一家子正好在給自己家院子草坪的安裝圍欄,那點事看起來很簡單, 就是在地上豎幾根木頭柱子, 然後在柱子之間拉上繩子。 但男主人立柱子的時候, 不是用錘子猛砸幾下了事, 而是蹲在地上,用一些專業的儀器,仔細校準每一根柱子的垂直度!
如果一根針不小心掉到草地上, 很難找, 德國人會先確定一個比可能有針的地方更大的搜尋范圍, 然後將此范圍用垂直線隔成一個個小方格, 逐個找(可能用放大鏡), 找過的區域就做個記號, 直到找到針為止。 聽起來似乎有點誇張, 其實一點也不, 德國人工作中就是這樣, 不是依賴小聰明,而是更講究系統化的科學方法。
煮雞蛋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日常事,德國人煮起來不是靠感覺,估計時間差不多就行了,而是往往根據個人口味, 確定好火力大小,以及需要煮的時間, 精確到秒,比如三分三十秒,然後每次遵照執行,有的還要用個小定時鬧鍾來協助控制。煮的時間短雞蛋不夠熟, 時間長就是浪費了。
在德國公司里, 你經常可以看到工程師們端著咖啡杯聚在一起閑聊, 顯得悠閑自得,不急不忙,其實大家工作起來都很賣力,而且重要的是很講究工作方式,都是按計劃,流程走,一步一步有板有眼。 這樣開發出來的產品一般很難在其中找到哪個零件是多餘的, 哪個是缺失的,為什麼這么做, 為什麼不那麼做, 總是有根有據。
以前陪德國同事見國內客戶, 聽到最多的抱怨就是嫌德國人做事慢,對此德國人往往一笑了之, 他們相信項目結束後好好比較結果,質量, 客戶會慢慢明白德國人是不是真的慢, 或者這樣的慢是不是值得的。
德國人一般是不怎麼喜歡平凡跳槽, 更不會隨便換工種,在德國公司你會見到不少年齡偏大的人, 在同一家公司一干就是十幾二十年,而且工作變化不大。 很多人經過多年的專業積累,能在某一方面鑽研得很深, 成了這方面的專家,別人很難替代。
德國人的認真態度,還體現在幫助別人方面。
有一次坐火車去德國南部小鎮菲森游覽著名景點新天鵝堡,在一個中途小站要換乘另一趟火車。 一列火車到了, 但由於廣播通知講是德語, 我不太肯定是否就是我們該上的火車, 我就趕忙去問站台上一個等車的年輕人。 他非常熱心, 說就是這趟火車。 但他害怕搞錯了會耽誤了我們的行程, 就要我們稍等, 然後飛快地跑到車頭去問司機, 確認了以後再跑回來告訴我們。 怕我們時間來不及,他還讓司機等了我們幾十秒,等我們上車了才開。我們很感激這位德國小夥子, 但可惜的是恐怕永遠也無法找到這位曾經熱心幫助過我們的人了。
還有一件事我一直都不會忘記,一天晚上颳起了大風,我們放在住處陽台上已看過的半張中文報紙給風從陽台上颳了下去。 因為不準備留了, 自己也沒怎麼去多想。 但第二天下樓時, 發現房東已經幫忙從院子撿回了報紙, 疊得整整齊齊, 放在我上樓必經的樓梯口了。看到那半份報紙時,我心裡滿是慚愧和震撼! 細心處事, 盡力幫人同時又盡量避免擾人, 堪稱完美!
好多人對德國人的印象是做事非常死板, 其實也不全對。除了前面提到的小伙讓火車司機等我們一會兒之外, 還有一次, 我坐火車時第二次碰上了住在同一小鎮上的一位退休老人,兩人聊得很多, 等我准備下車轉車的時候, 她發現我轉車時間可能來不及, 就要幫我聯系車站管理人員, 要求下一趟火車等我一會兒, 我怕麻煩, 謝謝她了。 到現在我都不明白, 這樣的事在德國怎麼會經常可能發生的。 另外還有一次是我們坐夜車去盧森堡, 中途要多次轉車,天黑前過了美因茲, 沿萊茵河北上, 河兩岸風景很美, 有不斷跳出來的古老城堡。 後來很夜了, 要在一個無名小站轉車, 沒看清, 上錯了一輛國際長途火車,火車方向到是對的, 只是我們手上的周末票不能用, 應該另外買票。 我就跟列出員做了解釋, 他了解清楚情況後, 答應我們不需要另外買票, 到下一個停靠站下車就行了。 下車了, 列車員還友好地跟我們打招呼, 祝我們旅途愉快。
德國人確實也有些習慣, 或者思維方式我們比較難理解。 有一次我混在一大批同事浩浩盪盪的隊伍里去大教堂開工會會員大會, 輪到「領導」演講了, 在演講者走上台的時候, 我照習慣准備鼓掌歡迎, 但發現大家都沒有任何反應。 我不解, 問同事為什麼沒人鼓掌歡迎。 同事回答說, 我們還不知道他要說什麼呢,怎麼好鼓掌呢? 等他講完了說不定我們不滿意,還要給他喝倒彩呢。 還有個小笑話, 有一次在公司里和同事聊天的時候,有一隻大蒼蠅叮在了同事的咖啡杯上。他好像看到了,卻沒見有什麼反應,過了一會兒還是沒有,我愣住了, 用手一直指著他的茶杯,想提醒他,卻愣得講不出話來。他還是沒反應,後來我終於喊出」蒼蠅。。。」。 只見他朝茶杯撇了一眼,又輕輕地撥了撥手,說道:「隨它去吧, 蒼蠅只不過是肚子餓了而已」。
只有事事都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 才可能有德國製造, 才能出德國質量。
全世界都知道,現在的德國製造就是質量信得過的代名詞。 而就是在19世紀80年代, 在英國市場上,德國產品還是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名詞,質量很差的德國貨是靠低價格占據市場一角。 後來英國不得已強制要求所有產品必須標示原產地。 德國企業無法再混下去,痛定思痛, 下大決心提高產品質量,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 終於徹底改變了德國產品質量, 重新樹立了德國製造的國際形象。
有一次受邀到當地一位有名的電子技術專家家裡做客, 吃過飯,老人領我們參觀了他引以為豪的房子。 整棟樓是他自己設計, 自己家人和朋友們一起幫忙搭建起來的,他的愛妻是電腦軟體工程師,同時也是建造這棟樓的主力。 樓內所有燈都是節能電子自動開關, 是老人自己設計裝配的。 地下室是他的私人實驗室, 排放著很多高級電子儀器。 而在頂層閣樓, 擺放著老人酷愛的業余無線電台, 他玩了幾十年了。 他介紹說, 那個主電台是電子管的,體積比較大,是二戰期間德國軍隊戰場上用過的。 雖然歷經戰火, 之後又差不多過了六十年, 電子技術也早已進步了好幾代, 那電台卻一直工作得很好!
也就在那段時間, 有一位德國朋友向我抱怨他剛剛在超市裡買了雙中國產的塑料拖鞋, 雖然價格很便宜, 但他只穿了三天就壞了, 搞得他很後悔, 很郁悶。
德國人做事喜歡在行動前先做好詳細周密計劃,做好各種應對准備, 計劃時間精確到分鍾甚至更短。
有了計劃就堅決執行。 德國人的恆心和執行力是令人驚嘆的。
坐落在德國南部的烏爾姆有個大教堂, 不是世界最大的, 卻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 教堂始建於1377年,經過166年的時間,教堂才開始投入使用。這時的教堂高度為七十多米。到了19世紀後期,人們才開始修建教堂的塔尖。最後完工是在1890年, 這樣從設計到最後完工, 前後有五百多年的時間。 工程本身並不算十分巨大,比我們的高鐵差多了, 但其工程的時間跨度以及延貫性很是令人吃驚,很能提現德國人的「慢」, 這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城市的街道經常是今天挖了明天填, 後天再挖,這樣練就出的修建路橋的本領屬世界一流確實是沒話說的。 房子,建築情況也差不多,建成短短幾年後換個市長什麼的, 前面一屆的規劃就要改,工程也要給拆掉一些重建了。 而在德國哪怕是個小鎮, 鎮中心的路多是用石塊鋪建的,很牢,估計人家的規劃就是用幾百年。
德國人很講究團隊合作。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上,德國戰車先在1/8決賽中橫掃英格蘭, 後又在1/4決賽中4:0羞辱阿根廷,靠的就是團體作戰, 比賽中球員互相配合,有大批人專門輸送炮彈, 不會只為自己出風頭浪費更好機會。 足球比賽比的就是團隊配合。 德國歷屆世界盃成績穩定, 而中國不太可能進得了世界盃決賽圈, 並不讓人覺得奇怪, 在體育賽場上,中國人出成績的項目多集中在單人項目上, 人一多就搞不好了, 男足就是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在德國周末街上是很少有人的,尤其是周日, 所有店鋪關門。 我住在風景秀美的小村裡, 窗外就是偌大的鋪滿綠草的山丘(比我們電腦上常見的大片綠草的背景圖片還要漂亮許多), 而遠處就是阿爾比斯山脈, 可以看到山上皚皚白雪。 晚上天黑後, 大家基本上都閉上門窗,安靜地呆在自己家裡,只不時從遠處的教堂傳來報時的鍾聲,在這樣遠離喧囂的環境中你自然會放鬆身心,只剩下思考, 再思考。。。。。。 寧靜致遠,身在其中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德國能孕育出一大批偉大的哲學家,音樂家, 思想家, 諾貝爾獎獲得者, 而近代中國。。。
德國詩人海涅這么形象地形容德國哲學家:「戴一頂小睡帽,睡帽下面的頭腦里卻醞釀著翻天覆地的思想 」。
我們仰望康德,而康德仰望星空 - 這是對偉大哲學家所處高度的最恰當的描述了。 康德曾經連續11年沒成果發表,這期間他頂住了好多來自各方的壓力,成日望著遠處的教堂頂獨自沉思,在芸芸眾生難以企及的高度孤獨地探索著哲學問題,最後一蹴而就寫成哲學史上的不朽巨作《純粹理性批判》。
不可迴避的是,德國法西斯在二戰中犯下了滔天罪行,不僅給其它國家, 人民帶來了嚴重傷害, 也給德國人民自身帶來了深重苦難。 該怎麼對待這段歷史問題呢? 1970年, 西德總理勃蘭特在波蘭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突然下跪, 並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 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 同時, 時任西德總統的赫利也向全世界發表了著名的贖罪書。 勃蘭特一跪, 讓受害民族淡化了心中的憤怒, 並轉化為感動的淚水,也讓德國後人放下了心頭沉重的包袱,贏得了自尊,能夠抬起頭來, 重返世界, 回歸到正常的發展道路。 勃蘭特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德國總理的下跪謝罪,是日本人怎麼也學不到的,也是不願意學的,那是日本人到達不了的境界。 日本戰敗投降後,戰犯一直被供奉在「靖國神社」, 不少屆首相和內閣都高調前去參拜。 而在中國就有點可悲了,1937年日本在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30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或者沒有武裝的軍人被日本人殺掉, 這么駭人聽聞的慘案發生後過了快半個世紀, 直到1985年當地政府才在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建成一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而在2004年之前老百姓還是必須要先交錢買了門票才能被放進去的, 門票錢去了哪裡也不知道。
二戰期間, 位於柏林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被盟軍炸彈擊中,教堂頂部被削掉一大截。 德國人沒有因為其有礙觀瞻而拆除,而是保留炸毀後的原樣,連教堂外的時鍾至今還停留在被炸時的時刻,只是在其旁邊新建了一座教堂, 以此時刻警示著後人。
法蘭克福市中心的教堂和廣場二戰中被夷平, 之後德國人在重建過程中,盡量使用原來的磚頭, 所以現在還能看出重建的痕跡, 那簡直是個奇跡。 法蘭克福剛被炸毀後的教堂和周圍街區的珍貴黑白照片還被做成了明信片, 我自己也買了一張留著紀念。
德國和德國人, 有點不一般, 甚至有點怪怪的, 但德國的近代成功崛起的歷史告訴我們, 重視教育,科學為上,團隊合作,不屈不撓,開拓進取,嚴謹細致,勤儉節約,服從執行, 實而不華等等構成了德國精神的內涵,是推動其不斷進步的動力。
④ 新加坡將推行飲料瓶罐押金制,買飲料需給瓶子付押金,這項舉措有何意義
買飲料需給瓶子付押金,這項舉措的意義其實就是想要讓人們最大程度上的能夠愛護環境,不要亂丟垃圾,尤其是這種對生態危害比較大的垃圾。
新加坡將推行飲料瓶罐押金制,買飲料需給瓶子付押金
買飲料的時候飲料瓶也要收押金了!當然這不是我們國家推出的相關政策,這是新加坡當地要在2023年實行的一項政扒扮策,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將要在明年開始公布關於飲料容器的押金退費製法律框架,並且要求當地的飲料生產商和銷售商負責回收飲料瓶罐的責任。
大家都知道,很多包裝類的垃圾都是有鋁製品或者是塑料製成的,這些垃圾對生態環境有著很大的污染,有些甚至無法降解,但是總有些人會將這些無法降解的垃圾隨意的丟棄,這給我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出台這樣的規定,就是從根本上控制人們隨意丟棄垃圾的行為,只要將這些包裝類的垃圾退回到生產商或者經銷商那裡,就可以拿回春源灶自己的飲料瓶押金,收押金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讓大家愛護環境,這是在為我們未來的生態環境做常遠的打算,這種政策是非常值得推廣的。
⑤ 用空瓶賺120萬歐元!德國環保措施如何變為斂財工具的
動用一些小聰明,鑽空子。
這樣的賺錢方式應該是非常令人羨慕了,雖然肯定他們不是為了賺錢主要目的。肯定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環保來的。所以不能扭曲了這個措施本來的目的是真的。
所以可以看到,雖然這樣的方法可能很聰明,可是聰明用錯了地方,本來這個措施是為了更加環保的一個非常好的措施,這樣的話就變了味道,不利於這個措施長久持續的發展下去。
⑥ 德國旅遊小常識
隨著天氣的回暖,歐洲旅遊季又即將開始了,各種出境游的廣告鋪天蓋地在做好出行功課的同時,尊重當地文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非常重要。如果安排來德國玩,需要知道哪些常識呢?下面文章由我所整理,希望能幫助到您。
1飲料瓶都有押金
在德國,大多數塑料瓶和易拉罐飲料都有「押金」,這是德國政府出台的強制回收這種垃圾的一個方法,按照瓶子材質的不同有15歐分以及25歐分的押金,玻璃啤酒瓶也有,一般為8歐分(萌呆的德國人居然還為此開發了App,輕松算出能退多少錢。。。)
一般超市都可以回收,有專門的回收機器。如果覺得比較麻煩,放到地鐵或者垃圾桶邊也會有專門以此為生的流浪者收集。
這是禪褲可回收的標志:
這是回收的機器,一般回收後退出小票,可以購物的時候使用,也可以直接去收銀台換錢。
2吃飯要給小費
我們中國人講究入鄉隨俗,德國在外面吃飯,喝咖啡,理發等一些服務性消費是習慣給小費的。這和中國截然不同,沒有搞價抹零一說!切記!一般大約給5%-10%左右的小費即可,服務比較滿意可以多給些,服務一般湊整也可以。
3開門要注意後面的人
德國公共場合的門基本上都很重,去商場、景點等,要注意給你身後的人留門,推門出去不顧後面的人是非常不禮貌的做法。尤其身後跟著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更要注意撐門啦。
4過馬路先按信號燈
在德國過馬路要注意先按信號燈,路燈才會變綠。一方面也是從車流人流較少從而節約能源的角度考慮的。
5公廁要收費
德國車站或者商場里的廁所都是收費的。火車站的公廁一般都是連鎖的,對的,你沒看錯,連鎖廁所。收費1歐元,退回50歐分代金卷可以在購買火車站內各大麵包店等地方的東西使用。商場內的廁所一般是有保潔人員收取小費,不做硬性規定,10歐分,20歐分隨意,也有強行規定50歐分的。Damen是女士廁所,Herren是男士廁所。
6公交、地鐵要按「停車鍵」
以前大家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公交車上柱子扶手邊的突起是按鈕嗎?
來了德國之後,才發現德國的公交車和電車、地鐵上真的有按鈕!除了每根柱子上之外,老幼病殘孕專座旁邊的車身上也有按鈕,需要下車時茄襲余提前按一下按鈕,表示有人要在這站下車,否則司機很有可能會以為沒人下就直接開走了哦~
7火車站不用安檢
第一次來德國的人肯定會被驚到:這里的火車站根本不用安檢,隨時就能進站台,隨時都能買票上車!
8公共交通很少會被查票
不少朋友都表示:來德國玩幾天,從來沒遇到查票的,交通票那麼貴,早知道就不用買了!
不過,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當遵守的責任和義務,雖然沒人查票,每次坐車都要買票哦~萬一被工作人員查到時沒票或者票和當前行程不符,就是60歐元的罰款!
買了票之後別忘了去打票機插進去打一下哦,否則被查到沒打票也算逃票……
打票機一般張這樣:
9白開水要收錢
如果你在德國餐館里向服務員要白開水,他們肯定是一臉懵逼……德國人一般只在喝茶時會用到白開水,他們是絕對不會只喝熱水的,而且即使給你倒熱水,也會按一杯茶的價格收費。
顫滾祝大家旅途愉快!
⑦ 你遇到過的最大的文化沖擊是什麼
美國總是讓人飽含著夢想,對於很多人來說,美國夢似乎是他們的一個目標。在美國你會發現很多,但作為一個來自完全不同文化的個人,有許多方面第一次就一定能打動你。
美國很有趣,充滿活力,這里是一個融合多種文化的地方。在這個國家我們能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美食、風俗等等。美國是移民匯聚的土地,因此美國更具包容性。但是,美國也並不是十全十美,因為像任何其他國家一樣,美國也有讓人不禁吐槽的一面。
對於沒有保險的人來說,醫療成本真的很貴。免費或慈善的項目少之又少,因此貧困人口在醫療方面會面臨許多問題。一些人甚至參加葯物試驗以獲得醫療照顧,就像一部美劇中,竟然有人裝病看急診!現在理解了吧~畢竟門診你是壓根在數月內排不上隊的~
在美國的時間久了你就會越來越適應這里的一切,很多真實一定要自己去發掘~無論是留學生,又或是第一次涉足的旅行者,任何新文化的沖擊一定會帶給你更多的挑戰~同時,我也相信,這種文化沖擊一定會帶給你更多的挑戰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