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晚清時期的官員為什麼爭相出國留學,他們究竟有什麼目的
1793年,自恃天朝上國的乾隆皇帝,斷然拒絕了前來請求通商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繼續執行閉關鎖國。直到鴉片戰爭,英國人的艦炮轟開了清帝國大門,腐朽的清王朝對外戰爭屢戰屢敗、一次次割地賠款,從天朝上國墜落為列強持刀待宰的獵物。即使是弱國,也要與列強進行正常的交往來維護國家利益,清王朝遂決定向國外派出外交使節。
作為贏弱清朝的外交官員,王承傳的《日記》自然也提到了清朝當時的內憂外困和無奈。如日俄戰爭,兩個強盜在中國土地上放肆爭斗。其中一段這他這樣寫道“閱報載:俄黑海歐德薩海口及俄東海黎堡海口均有兵艦作亂犯上。艦官被戕,民房被焚,商民驚愕異常,援兵尚未至成亂黨矣。近來,地球東西安靖土甚寥寥。俄日之役,關涉中國、朝鮮,又摩羅克之事,德、法、英、日(司巴尼亞)皆與,而瑞典、那威解盟之事,尚難安然了結,馬加國已影尤而效之。由是以觀,環球從茲無相安之日矣,可奈何!總之,首恨中、朝不能自強自立耳! ”
清朝備受列強欺凌,卻無力改變,對於國家命運,王承傳是痛苦和無奈的。但他身上缺少郭嵩燾等第一代清末外交官的家國情懷,公務人員貪戀沉迷於海外奢靡的生活,也是清朝氣數已盡,必然滅亡的縮影。
❷ 為什麼晚清的時候中國人可以到西方國家留學
西方列強跟大清又不是長期處於戰爭狀態,更多的時候雙方是和平的。
而19世紀晚期孝孝絕是自由貿易的極盛時代,商人文化人很有點超越國界的感覺,沒有絕對對抗的國家,各大列強之間雖然相互競爭但貿易都是開放的,直到一戰前德國的挑釁讓兩大集團成型後自由交流的大門才關閉
舉個例子,這個時代人幾乎沒有護照(類似護照的玩意兒東西方很早就有了),更沒有簽證他們認為人口自由巧姿流動能加強交流,這個時代的移民數字高得可怕,美國人就慎擾是因為瘋狂湧入的中國移民才提出了《排華法案》,反倒是外國人來中國不易,清政府對外來人員有嚴格控制,他們能去多少省份都是有規定的,19世紀末有兩個外國傳教士想去新疆,就在甘肅滯留了3個月,而西藏乾脆是絕對封閉,沒有合法渠道讓外國人進入
❸ 晚清留學生為何能出國列強們不擔心他們會報復嗎
在我國的歷史上,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統治的末期,清朝政府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大清王朝,開始推進一系列改革。
從興建工廠,到建立北洋水師,其實都算是改革的成果。但其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清政府安排了很多學生出國留學了。
不過,應該看得出來,列強的願望是落空了的。因為中華民族有強大的向心力,那些出外留學的學生,絕大多數雖然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但是並不接受被殖民。而後來,當這些留學生回國,並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時候,他們真正地掀起了一場民族解放運動,逐漸地把列強趕出了中國。
❹ 清朝末年,為何會向西方國家派出大量軍事留學生
既然派出的是軍事留學生,那至關重要的肯定就是要學習西方先進軍事技術。而清廷正是要通過派遣這些留學生用來壯大自己的統治實力,畢竟在清朝末年時期,國家已經是內憂外患,再加上前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的打擊以及閉關鎖國的影響,清朝已經沒有實力來與西方列強抗衡,不大灶得已發動洋務運動,提出「師夷制夷」 、「中體西用」的思想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派出大量的軍事留學生正是在洋務運動時期所產生的。
總的來說,清朝末年清廷派出這些軍事留學生的首要目的就是為了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思想以及軍事能力,從而在歸國過後可以維護清廷的統治。其次在清末軍事方面上這些留學生也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以及清朝近代化陸軍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清廷當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但也還是盡力在維護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