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時期蘇聯有一位狙神,他叫什麼
叫瓦西里·扎伊采夫。
瓦西里·扎伊采夫上尉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陸軍的一位著名狙擊手,他因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於11月10日至12月17日之間共擊斃了225名德意志國防軍和其他軸心國的士兵與軍官而一戰成名。在二戰期間共擊斃德軍400名。由他培訓的狙擊手共斃敵約一萬名。戰後他被提升為陸軍少將。同時也是美國拍攝的反映蘇聯衛國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
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是蘇聯英雄、海軍少將。年輕時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純潔而又充滿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堅毅。誰都很難想像,正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擊手,在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中,一共擊斃了309名德軍,創造了巾幗不讓須眉的狙擊神話。她也是在射殺人數超過300人的25名著名狙擊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
瓦西里-扎西采夫,蘇聯著名狙擊手,在電影兵臨城下里有其故事。其以打死德國狙擊學院校長而聞名,殲敵400餘人,後來不幸踩到地雷,雖然性命得以儲存,但是被傷到眼睛,所以以後再也做不了狙擊手,否則殲敵絕不僅有400人。你說的可能是他
布瓊尼式軍帽 也有船型帽
蘇聯二戰時期出名的女狙擊手有:
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婭
阿塔莫諾娃
祖布辛克
維諾格拉多娃
布羅索娃
馬林齊娜等
以下照抄自環球網,詳細內容為:
今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德國《圖片報》最近發表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中,具有傳奇色彩的12名蘇聯女狙擊手微笑著面對鏡頭。這張照片拍攝於1945年,他們是二戰中的蘇聯的最佳女狙擊手。在1941到1945年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她們共擊斃775名德軍士兵。
1941年6月,納粹德國突然對蘇聯發動進攻。許多蘇聯年輕女性響應莫斯科號召,自願投入戰爭。專家估計,二戰期間共有約80萬女性參加蘇聯紅軍。當她們離開家時,大多數還是未婚女子。至1943年,她們中的2000多人已成為出色的狙擊手。有些人戰前曾在蘇聯各地的許多航空俱樂部及射擊俱樂部參加過訓練,掌握射擊技術。再經過培訓,加入狙擊手隊伍後可謂如魚得水。
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當時剛剛從一所射擊學校畢業:「當聽到戰爭的訊息後,我們都感到憤怒。年輕人都非常愛國,渴望捍衛自己的祖國,將侵略者阻擋於國門之外。」不久,洛伯科夫斯卡婭的家人接到噩耗:她的父親,機槍手阿列克謝·洛伯科夫斯基在俄羅斯西南部城市沃羅涅日的戰斗中不幸犧牲。「失去親人的痛苦造成了對敵人的仇恨。仇恨激勵我決心參軍,但這也不是那麼容易。」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婭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1942年10月,她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她被送到莫斯科附近新成立的女子狙擊學校學習,成為300名參加培訓的年輕女孩之一。培訓結束後,她與其他49名女孩被分配到加里寧前線。在狙擊學校學到的觀測、射擊等技術被證明是非常有用的。她和小分隊大膽突襲到敵人後方。第一個月,洛伯科夫斯卡婭就打死6名德軍士兵和軍官。至1945年5月,她一共殲滅89名敵人。蘇聯戰時報紙在一篇報道中寫道:「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婭具有敏銳的眼光和穩健的雙手。她的槍法從不會錯發。數十名納粹已被這位無畏狙擊手小姐送往地獄。」與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同樣列入這張黑白照片的其他11名女子狙擊手也個個戰功顯赫:阿塔莫諾娃殺敵89人,祖布辛克和維諾格拉多娃各83人,布羅索娃80人,馬林齊娜79人,其他人各殲敵20到70人。在蘇聯女狙擊手隊伍中,最著名的當屬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她於1916年7月出生在烏克蘭白采爾科維的一個小村莊。青少年時期,她常參加一家射擊俱樂部的活動,很快成為一名神槍手。戰爭爆發時,24歲的帕夫里琴科正在基輔大學研讀歷史。她隨即報名參軍,加入蘇聯紅軍第25步兵師,紅軍軍官本來想讓帕夫里琴科擔任戰地護士,但她明確拒絕,終於成為2000名女狙擊手中的一員。
1941年8月,第25步兵師奉命保衛在巴亞耶夫卡附近的高地。在附近的一個村落,帕夫里琴科取得最初的戰果,她使用一支帶瞄準鏡的莫辛-那甘7.62毫米狙擊步槍,擊斃兩名敵軍。此後兩個半月,她隨軍在敖德薩作戰,期間擊斃187個德軍。德軍攻佔敖德薩之後,蘇軍撤往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帕夫里琴科在此戰鬥了八個月。到1942年5月,她累計擊斃257名德軍士兵。次月,她被迫擊炮擊傷。最終,帕夫里琴科在二戰中斃敵人數為309名,其中包括36名敵軍狙擊手。這個數字不但震驚了蘇軍,甚至連德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試圖用高官厚祿收買柳德米拉。發現收買不成後,德軍又百般恐嚇,稱要把她「撕成309塊碎片」。1942年下半年,蘇聯 *** 安排帕夫里琴科訪問加拿大和美國,宣傳其戰爭事跡。在白宮,她得到羅斯福的接見,成為美國總統接見的第一名蘇聯公民。回到蘇聯後,她繼續為紅軍培養和訓練狙擊手,直至戰爭結束。
1976年,蘇聯以她為主題發行了紀念郵票。女性特有的耐心以及細致、精確射擊、隱蔽能力,讓這些女狙擊手獲得顯著戰績。記載顯示,2000名蘇聯女狙擊手一共殲滅1.2萬名德軍。納粹德國更是將蘇聯女狙擊手視為「洪水猛獸」,在宣傳里將她們描述為「擁有美貌,但都有一顆冷酷的心,躲在暗處,一槍一槍射殺德軍士兵」。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女狙擊手都能在殘酷的衛國戰爭里倖存下來,2000名女狙擊手裡,僅有500人在戰後生還。尼娜·佩特洛娃是一名狙擊學校的教師,戰爭期間,她志願加入步兵團當了一名狙擊手,當時她已48歲。在波蘭等地,她帶領小分隊,殺敵數十人。她還親自培訓了500多名狙擊手,被稱為「尼娜媽媽」。士兵們欽佩她的毅力和勇氣,她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在蘇軍中參戰。1945年5月,尼娜被敵軍殺害。
「好姐妹」納塔利婭·科維索娃和瑪麗·波麗凡諾瓦,是同一個研究機構的研究生。戰爭爆發後,她倆也參加訓練,並最終成為528步兵團的士兵。自1942年1月開始,兩個女孩在北西線的戰斗里共殺死約300敵軍。1942年8月,倆人與敵人同歸於盡
克格勃(KGB),全名好像是即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是1954年3月13成立的! 克格勃前身為「契卡,1917年12月成立,是全俄肅反特別委員會的俄文簡稱,二戰期間應該就是這個名字,其實也就是後來的克格勃
蘇聯在二戰期間,方面軍的編成是不固定的。蘇聯的方面軍與西方國家的集團軍群最大的區別是編有隸屬於方面軍的戰術空軍。
1、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時,蘇軍總兵力只有537萬人。這時的方面軍基本由蘇聯的各大軍區組建而成,一個軍區的軍隊組建一個方面軍。
蘇軍編制:西方方面軍,負責抵抗中央集團軍群
西北方面軍,負責抵抗北方集團軍群
西南方面軍,負責抵抗南方集團軍群
開戰一個月到兩個月內,又組建如下方面軍:
北方方面軍,負責列寧格勒和芬蘭方向的防務
預備隊方面軍,負責加強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務
開戰大約三個月內,又組建如下方面軍:
北方方面軍撤消,劃分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
布良斯克方面軍,負責加強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務
以上在戰爭初期,蘇聯共組建了七個方面軍(不包括遠東地區的三個軍區部隊),另有少數由大本營直接掌握的獨立集團軍。
如:西南方面軍:1941年6月22日由原基輔特別軍區組建,1942年7月12日撤消;1942年10月22日重新組建。1943年10月20日改名為烏克蘭第3方面軍。
曾編入該方面軍的部隊有第21、第63、第6、第12、第46、第57、第62集團軍,第5、第3坦克集團軍和空軍第17、第2集團軍。
駐守在烏克蘭的是蘇聯西南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一部及南方方面軍的右翼部隊,統帥是西南方向總司令布瓊尼元帥。共有86個師一百多萬人,其中包括3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共有各類坦克5000多輛。
西方面軍(衛國戰爭時期): 蘇德戰爭時期西部戰略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1941年6月22日由西方特別軍區(見白俄羅斯軍區)改編而成,最初轄有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團軍。爾後陸續編入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50、第61、第68、突擊第1集團軍,近衛第10、11集團軍,坦克第3、第4集團軍,空軍第1、第4集團軍。
2、由於戰爭持續,衛國戰爭前期的巨大犧牲,蘇聯軍隊的數量大量減少,1941年10月-1942年4月『台風』行動和蘇軍反擊期間,蘇聯新建了以下方面軍:
加里寧方面軍,負責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禦
南方方面軍,負責羅斯托夫附近的防禦
沃耳霍夫方面軍,負責列寧格勒南方的反擊
克里木方面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負責克里木的防禦
1942年夏季到1943年夏季
蘇聯新建了如下方面軍:
沃羅涅日方面軍,負責頓河中上游的防禦
北高加索方面軍,負責高加索北部的防禦
外高加索方面軍,負責高加索南部的防禦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負責伏爾加河下游的防禦
東南方面軍,負責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區的防禦
期間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名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中央方面軍,負責對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
預備隊方面軍被撤消
克里木方面軍被全殲
以上共計十五個方面軍,及大本營直接掌握的獨立集團軍。
如:在1943年著名的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時,參戰的兩個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將軍,弗羅茲尼方面軍——司令員戈利科夫將軍。兩個方面軍總兵力共約60萬人。
3、1944年至1945年戰爭結束期間,蘇軍的實力逐漸恢復,1945年初,僅在蘇德戰場上,蘇聯軍隊(包括約34萬人的波﹑羅﹑保﹑捷的軍隊和法國空軍團)總兵力670萬人(西線除卡累利阿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外編為8個方面軍),擁有10.73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21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這時蘇軍的編成內有卡累利阿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2、3方面軍,烏克蘭第1、2、3、4方面軍,以及超過60個師的大本營預備隊。
為在遠東對日本關東軍作戰,組建了遠東第一、第二方面軍。
如:1)、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1個近衛集團軍、6個集團軍、1個突擊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
烏克蘭第1方面軍:2個近衛集團軍、3個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和波蘭第2集團軍。
上述兩個方面軍在戰爭結束時兵力都達到一百萬人以上。
2)、柏林會戰時,蘇軍調集3個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共計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共約250萬人,42000門火炮和迫擊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衛國戰爭期間,蘇軍的方面軍同期最多達到16個(歷時4年的戰爭期間,蘇聯的方面軍的數量與組成發生過很大的變化)。個方面軍的編成差別也較大,少則3至4個、多則8至9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至3個坦克集團軍,1至2個空軍集團軍,數個坦克軍、機械化軍、騎兵軍,數十個兵種(如炮兵、裝甲坦克兵、工程兵、航空兵、防空兵、通訊兵和步兵等)、專業兵兵團(部隊),在沿海地區作戰的方面軍還配備海軍艦隊或空降兵。兵力少則10至20萬人,多則上百萬人。
方面軍名稱 組建時間 撤銷時間
遠東方面軍 1940年7月 1945年8月5日
西方方面軍 1941年6月22日 1944年4月24日
西南方面軍 1941年6月22日 1942年7月12日
西北方面軍 1941年6月22日 1943年11月20日
北方方面軍 1941年6月24日 1941年8月23日
南方方面軍 1941年6月25日 1942年7月28日
後備方面軍 1941年7月14日 1941年7月25日
莫扎伊斯克防線方面軍 1941年7月18日 1941年7月30日
中央方面軍 1941年7月24日 1941年8月25日
預備隊方面軍 1941年7月30日 1941年10月10日
布良斯克方面軍 1941年8月16日 1941年11月10日
列寧格勒方面軍 1941年8月23日 1945年7月24日
卡累利阿方面軍 1941年8月23日 1944年11月15日
外高加索方面軍 1941年8月23日 1941年12月30日
外貝加爾方面軍 1941年9月15日 1945年9月10日
莫斯科預備隊方面軍 1941年10月9日 1941年10月12日
加里寧方面軍 1941年10月17日 1943年10月20日
莫斯科防區方面軍 1941年12月2日 1943年10月15日
沃爾霍夫方面軍 1941年12月17日 1942年4月23日
布良斯克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1年12月24日 1943年3月12日
高加索方面軍 1941年12月30日 1942年1月28日
克里木方面軍 1942年1月28日 1942年5月19日
外高加索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2年5月15日 1945年8月25日
北高加索方面軍 1942年5月20日 1942年9月1日
沃爾霍夫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2年6月9日 1944年2月15日
沃羅涅日方面軍 1942年7月7日 1943年10月20日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1942年7月12日 1942年9月28日
東南方面軍 1942年8月7日 1942年9月28日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2年9月28日 1943年1月1日
頓河方面軍 1942年9月28日 1943年2月15日
西南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2年10月22日 1943年10月20日
南方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3年1月1日 1943年10月20日
北高加索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3年1月24日 1943年11月20日
中央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3年2月15日 1943年10月20日
預備隊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3年3月12日 1943年3月23日
庫爾斯克方面軍 1943年3月23日 1943年3月27日
奧廖爾方面軍 1943年3月27日 1943年3月28日
布良斯克方面軍(第三次組建) 1943年3月28日 1943年10月10日
預備隊方面軍(第三次組建) 1943年4月10日 1943年4月15日
草原方面軍 1943年7月10日 1943年10月20日
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 1943年10月10日 1943年10月20日
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2月24日
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4月1日
白俄羅斯方面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4年2月17日
烏克蘭第1方面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0日
烏克蘭第2方面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0日
烏克蘭第3方面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5日
烏克蘭第4方面軍 1943年10月20日 1944年5月16日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 1944年2月17日 1944年4月5日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 1944年2月17日 1944年4月5日
白俄羅斯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4年4月5日 1944年4月16日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二次組建)1944年4月16日 1944年6月10日
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 1944年4月21日 1944年10月16日
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第二次組建)1944年4月24日 1945年6月10日
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 1944年4月24日 1945年8月15日
烏克蘭第4方面軍(第二次組建) 1944年8月6日 1945年7月9日
濱海軍隊叢集 1945年4月20日 1945年8月5日
遠東第1方面軍 1945年8月5日 1945年9月10日
遠東第2方面軍 1945年8月5日 1945年9月10日
有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庫塔霍夫、伏羅希洛夫等人。
蘇聯:伏羅希洛夫元帥,朱可夫大將,羅科索夫斯基大將,科涅夫元帥,瓦圖京大將,鐵木辛哥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
㈡ 二戰蘇德之戰的時候克格勃大概情況是什麼
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會戰是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蘇軍為保衛斯大林格勒並粉碎該方向上的德軍集團而進行的一次會戰。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按蘇軍作戰性質,會戰分為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兩個階段。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頓河大彎曲部以東的60公里處,是蘇聯歐洲部分東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水陸交通樞紐、歐亞兩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在軍事上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斯大林格勒會戰是在頓河西岸的遼闊草原到伏爾加陡峭河岸之間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行的。
1941年6月22日拂曉,法西斯德軍及仆從軍不宣而戰,背信棄義地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入侵蘇聯國境。德軍沿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基輔三個方向大舉進攻。蘇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防禦作戰。經1941年夏、秋戰局,德軍的進攻基本上被阻止在列寧格勒、莫斯科和羅斯托夫一線。在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戰局中,蘇軍的主要任務是消除德軍對莫斯科、列寧格勒和高加索的威脅。12月初,蘇軍在莫斯科城下開始反攻,消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被迫放棄全面進攻計劃。德軍統帥部趁歐洲尚未開辟第二戰場之機,繼續增強蘇德戰場上的德軍洞蠢蘆兵力,並於1942年夏在蘇德戰場南翼實施重點進攻,企圖迅速攻佔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後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灣。在夏季戰局中蘇軍失利,7月中,德軍進抵頓河大彎曲部,威逼伏爾加河和高加索地區,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形成了復雜局勢。
針對德軍企圖,蘇軍最納帶高統帥部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7月17日開始了斯大林格勒會戰。
蘇軍先後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和斯大林格勒市及其以南實施了兩次防禦作戰,共持續了125天。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基本力量集中於頓河大彎曲部,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團軍防禦德軍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
從7月17日起,蘇軍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團軍與德軍第六集團軍進行激烈戰斗,開始了方面軍主要防禦地帶的爭奪。德軍企圖對頓河大彎曲部分的蘇軍兩翼實施突擊並將其合圍,從西面突檔櫻向斯大林格勒。蘇軍的頑強防禦和反突擊打破了德軍的企圖,並遲滯了德軍的進攻。至8月10日前,該部蘇軍退到頓河東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層防禦圍廓,阻止了德軍前進。在斯大林格勒的西南方向,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也實施了突擊,但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被迫暫時轉入防禦,至8月17日前,也被阻止於外層防禦圍廓南部地區。為便於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分成斯大林格勒和東南兩個方面軍。
8月19日起,德軍再次發起進攻,從西面和西南面同時實施向心突擊,力圖攻佔斯大林格勒,並出動幾千架次的飛機對城市進行了密集的轟炸。德軍一部分兵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逼近伏爾加河畔,企圖從北面沿伏爾加河實施突擊奪取該市。撤到西北方向上的蘇軍部隊由北向南實施了反突擊,將該部分德軍阻止於西北郊區。蘇軍最高統帥部又從其戰略預備隊調集兩個集團軍,會同斯大林格勒地域蘇軍的一部分兵力再次對進到伏爾加河畔之德軍實施了一連串的突擊,這就迫使德軍第六集團軍的大部兵力調向北面,大大削弱了其對斯大林格勒的突擊力,在9月13日前該部德軍被阻擊在內層圍廓之外。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接近地,德軍坦克第四集團軍與蘇軍進行了激戰,德軍突破了防禦,對蘇軍第六十四、第六十二集團軍後方構成了威脅。這兩個集團軍奉命撤至內層防禦圍廓。這里的激戰一直持續到9月12日。至此,德軍統帥部以第六集團軍和坦克第四集團軍同時出擊,從行進間奪取斯大林格勒的計劃破產了。
當德軍從西面和西南面逼臨城區時,固守斯大林格勒的蘇軍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團軍與德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從9月13日到26日,德軍向市中心的第六十二集團軍各兵團反復發動沖擊,第六十二集團軍與第六十四集團軍的聯系被切斷。27日德軍又發動了第二次強攻,開始了爭奪紅十月村的戰斗和巷戰。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稱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改稱斯大林格勒方面軍。10月中旬,德軍第三次企圖攻佔斯大林格勒,向拖拉機廠、街壘工廠和紅十月工廠實施了突擊。德軍攻佔了拖拉機廠並在2.5公里寬的地段上抵近伏爾加河畔。蘇軍第六十二集團軍的處境極端復雜起來。固守每條街、每幢房屋、每寸土地的戰斗展開了。此時頓河方面軍為了援助斯大林格勒保衛者,在該市以北實施了連續反突擊,第六十四集團軍由南向德軍進攻部隊的翼側實施了反突擊。頓河方面軍和第六十四集團軍的反突擊減輕了第六十二集團軍所受的壓力。11月11日,當蘇軍已充分做好反攻准備時,德軍雖已突入市中七個區中的六個區,但最後一次強攻,仍未能佔領整個城市。通過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和市區的激戰,德軍的進攻力已消耗殆盡。
蘇軍最高統帥部在防禦戰役過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計劃。戰役由西南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共同實施。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區之德軍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由三個階段組成:合圍德軍集團;發展進攻和粉碎德軍解救被圍集團的企圖;殲滅被圍德軍集團。11月19日,經過猛烈的炮火准備,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發起了進攻,揭開了反攻的序幕。次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開始進攻。經過兩天戰斗,蘇軍各方面軍都突破了德軍防禦,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得到了向戰役縱深發展進攻的機會。23日,西南方面軍坦克第四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機械化第四軍在蘇維埃農社會合,封閉了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中間地區對德軍第六集團軍及坦克第四集團軍一部共33萬人的合圍圈。繼而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一邊逐步壓縮包圍圈,同時建立了合圍的對外正面工事,以保障順利地肅清被圍之敵。
德軍統帥部為了給被圍德軍解圍,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司令官原打算在托爾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建立兩個突擊集團以解救被圍德軍。但預感到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滅亡的希特勒,催促司令官不等部隊全部集中完畢就發起進攻,於是科捷利尼科沃德軍集團沿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鐵路於12月12日向蘇軍發起進攻,但進展緩慢,隨後被迫轉入防禦。24日,蘇軍對德軍科捷利尼科沃集團發起堅決進攻並粉碎了該集團。16日,西南方面軍和配屬部隊發起了進攻,粉碎了頓河中游地域的德軍並進到德軍托爾莫辛集團的後方。德軍統帥部為制止西南方面軍的迅猛突破,被迫耗盡了用於進攻斯大林格勒的預備隊。這一進攻迫使德軍最高統帥部最後放棄了解救被包圍於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的企圖。
1943年1月初,壓縮在包圍圈中的德軍態勢急劇惡化,已經沒有任何解決的希望。為了停止流血,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頓河方面軍領導人向德軍第六集團軍發出最後通牒,要德軍根據慣例條件投降,但遭到德軍拒絕。10日,頓河方面軍開始了旨在分割並各個消滅被圍德軍的進攻,德軍被分割成兩部分。31日德軍南集群被消滅,以第六集團軍司令為首的殘部投降。2月2日德軍北集群殘部投降,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蘇軍消滅了德軍在蘇德戰場總兵力的四分之一約150萬人。由德軍及仆從軍所組成的最大軍隊集團徹底遭到覆滅。
蘇聯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取得的勝利具有重大的政治、軍事意義。這次勝利,對爭得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作出了決定性貢獻。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使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保持到戰爭結束,同時它鼓舞了各國人民同法西斯佔領者進行更加堅決的斗爭。
㈢ 蘇聯的情報組織克格勃,到底有多厲害
提起前蘇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特務?大清洗?秘密警察?烏鴉、燕子?007?蘇聯的軍統?的確,在普通人的印象里,蘇聯的克勃格的確是太神秘了。這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以色列摩薩德並成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的情報機構,在許多人的口口相傳中,傳奇到幾乎都有了玄幻的色彩。
原子彈爆炸
這其中功勞最大的,就是潛伏在美國曼哈頓計劃中的克勃格特工。早在1941年,也就是蘇德戰爭剛剛爆發之時,雖然蘇聯面對德國的進攻,一潰千里,但克勃格依然極有遠見的派遣特工到美國搜集曼哈頓計劃的情報,並成功的策反了大量的科技人才。
正是克格勃特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並因此獲取了美國原子彈研製過程中的大量核心機密。才使得蘇聯僅用四年成功試爆原子彈,也為蘇聯成為是世界上唯二超級大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㈣ 蘇聯的克格勃非常厲害,為何卻臭名昭著
歷史上前蘇聯的克格勃非常厲害,無孔不入,有很有歷史名人就是他們的成員,他們刺探情報,反間諜,令敵人聞風喪膽。然而,像克格勃這樣厲害的組織,卻是臭名昭著,然而普京卻以此為榮。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雖然克格勃有其不光彩的一面,但是它存在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並且她組織之嚴密,辦事效率之高,令人瞠目結舌。因此,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像克格勃這樣一件「利器」,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殺敵,也可傷己,就看大佬們怎麼用了。
㈤ 二戰德國的幾個主要戰犯都是怎麼死的
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絞刑)、威廉·凱特爾(絞刑)、赫爾曼·威廉·戈林(自殺)、阿爾弗雷德·約德爾(絞刑)、A.羅森貝格(絞刑)。
1、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
烏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德語:Ulrich Friedrich Wilhelm 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年4月30日-1946年10月16日),納粹德國政治人物。
希特勒政府時曾任駐英國大使和外交部長等職務,對促成德日意三國同盟起過重要的作用,此外,里賓特洛甫直接參與了閃擊波蘭,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的戰爭。
二戰後被英軍抓獲,1946年10月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
2、威廉·凱特爾
威廉·鮑德溫·約翰·古斯塔夫·凱特爾(德語:Wilhelm Bodewin Johann Gustav Keitel,1882年9月22日-1946年10月16日),曾任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資歷最老的指揮官之一 ,戰後在紐倫堡審訊被判絞刑處死。
3、赫爾曼·威廉·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德語:Hermann Wilhelm Gö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是納粹德國的一位政軍領袖,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系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
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國會議長、沖鋒隊總指揮、經濟部長、普魯士邦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並曾被希特勒指定為接班人。
戈林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有著擊落22架敵機的紀錄,並獲得了德國最高級別的軍事勛章——「大鐵十字勛章」,戰爭後期還擔任曾為「紅男爵」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所領導的第1戰斗機聯隊最後一任指揮官。
戰後戈林加入了納粹黨,為該黨最早的一批成員,並參與了1923年失敗的「啤酒館政變」,期間身中槍傷。為此,後來他一直靠注射嗎啡來減緩痛苦,結果終生麻葯成癮,體型也從健壯轉為肥胖。
1933年,戈林創立秘密警察機關——「蓋世太保」。1935年,戈林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空軍總司令,並憑借他個人的政治影響力為空軍取得大量預算與獨立地位,令其快速建軍。
二戰結束後,戈林被盟軍抓獲,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犯「密謀罪」、「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反人道罪」,並處以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4、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Alfred Jodl),納粹德國陸軍大將,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局長。成為威廉·凱特爾的副手,負責制定二戰德國許多軍事行動。
在紐倫堡審判中他被判為戰犯,處以絞刑而死;卻在行刑六年後,被撤銷了在紐倫堡被指控的主要罪行,宣判無罪。
5、A.羅森貝格(絞刑)
A羅森貝格(Alfred Rosenberg)1893年1月13日出生,1940 年,希特勒以保護文物為名,委派羅森貝格設立「羅森貝格特別工作處」,負責徵收法國和其它佔領國的藝術珍品。
據羅森貝格的報告,從1940 年10月至1944 年7月,該機構徵收的各種文物共21903件,其中繪畫10980幅,手工藝品 5825 件,雕像數百尊,17—18 世紀的傢俱 2477 件。
僅從法國擄掠的文 物就價值 10 億美元。這些文物中的精品歸納粹頭目私人佔有。納粹德國政府核心幕僚之一,任命為教育部長、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部長。
1946年10月16日, A.羅森貝格在紐倫堡判處絞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A.羅森貝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赫爾曼·威廉·戈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爾弗雷德·約德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廉·凱特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
㈥ 德國為什麼輸掉不列顛之戰
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在德國空軍服役時擊落了一百多架敵機。1940年夏季和秋季的不列顛戰役中有25個。後來他甚至被任命為戰斗機監察長。毫無疑問,他有能力評估德國在不列顛之戰中失敗的原因。
在全球沖突結束不到十年之後出版的《第一與最後》一書中,阿道夫·加蘭(Adolph Galland)(該書的同名王牌和同一作者)非常關注英格蘭的空戰。加蘭德還解釋了為什麼德國飛機無法擊敗英國。
梅塞施密特Bf 109如圖所示1940
結果,從位於加來海峽省(Pas-de-Calais)部門(法國盡可能靠近英國的部分)和Cotentin半島上的機場起飛的飛機只能飛(安全返回)英格蘭南部。
根據德國王牌飛行員的解決方案
阿道夫·加蘭德(Adolf Galland)感到遺憾的是,當時的指揮官並未決定使用額外的可移動油箱。它們並未安裝在戰斗機上,盡管事實上該想法已經由Condor Legion與西班牙的Franco General一起戰斗使用。
根據第三帝國戰斗機的未來監察長的說法,額外的燃油箱可以將飛行距離再增加200-300公里(大約增加45-70%)。反過來,這將導致德國飛機大量滲透到敵方領土。
“不咬狗”
但是,英國司令部並不會為敵方任務提供便利,並將其已經耗盡的中隊置於敵方無法觸及的地方。僅在緊急著陸或需要補充燃料或彈葯的情況下,才使用靠近海岸的基地。結果,根據Adolphe Galland的說法:
“德國戰斗機飛行員發現自己處在拴系的狗的位置,准備向敵人猛撲,但由於鏈條太短而無法咬傷他。”
同時,德國空軍的“王牌”宣稱:“在公開戰斗中,由於英軍密集,我們比英軍擁有明顯優勢。”
在不列顛戰役中被擊落的Messerschmitt Bf 109
總的來說,這位德國退伍軍人想知道為什麼希特勒“不想要”英國人,因為這里有所有資源。大多數歷史學家指出,除其他外,德國不可能(即使在空域可能取得勝利)將陸軍降落到英國。
但是,包括我們的研究人員在內的一些人認為,還有更多令人信服的理由停止與島民作戰並打擊蘇聯勢頭強勁。在解密後的克格勃檔案中,發現了數個計劃,表明蘇聯積極准備進攻德國。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們列舉了不合邏輯的(出於防禦目的)大量的部隊,坦克(進攻性武器),飛機場和陸軍基地的集結地。在德國人對盟友的恐怖襲擊之後,大部分這種物品被摧毀並造成了可怕的人員傷亡。
當然,現在很難說誰在試圖勝過誰,但是許多人(包括德國王牌,那場戰斗的參與者)都確信德國可以為英國贏得戰斗。
㈦ 蘇聯的克格勃如此強大,為何落得個臭名昭著的下場
蘇聯的克格勃(KGB)曾經和美國的中情局(CIA)、英國的軍情六處(MI6)、以色列的摩嫌則告薩德(Mossad )齊名,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情報組織。強大的蘇聯克格勃之所以落得臭名昭著的下場,有內外兩個原因:內因是克格勃在蘇聯內部做了很多臭名昭著的事情,外因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黑化。這兩個原因最終讓大家認為克格勃是一個邪惡的情報組織。
二、外因——西方勢力的刻意抹黑
蘇聯一直都是西方陣營最大的敵人,克格勃給西方國家造成的傷害和損失,不計其數。美國、德國等過去,可謂深受克格勃之害。這是西方勢力刻意抹黑克格勃的主要原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只好有機會,都不會放棄抹黑克格勃。西方的影視作品裡面,克格勃從來都是邪惡反派的存在,就是西方社會抹黑克格勃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