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為什麼成為蘇聯的陪練品

二戰德國為什麼成為蘇聯的陪練品

發布時間:2023-06-01 00:02:04

Ⅰ 二戰時,為什麼德軍要侵略蘇聯

最重要的因素是石油。

德國的石油資源一向很緊張,因此大力發展了合成石油工業,巴巴羅薩之前德國燃料來源一半是自產(主要是合成),另一半是進口。進口的主要來源是羅馬尼亞,其次是蘇聯。

因此,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德國的石油戰略很自然就是確保羅馬尼亞在自己控制之下,以及跟蘇聯搞好關系弄多一點石油回來。

然而,1940年6月蘇聯入侵羅馬尼亞,吞並了比薩拉比亞。這一行動對希特勒的沖擊非常大,蘇聯威脅到自己的石油!之後的一連串外交交鋒,希特勒意識到斯大林已將羅馬尼亞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或者直接一點,將羅馬尼亞納為傀儡國直至最終吞並,像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芬蘭那樣。

因此,希特勒決心進攻蘇聯,如果達成,則除了可以保證羅馬尼亞的石油資源外,還可以奪取蘇聯豐富的石油資源。例證是法國戰役之後德國是准備縮減陸軍規模的,顯然跟一年後的巴巴羅沙矛盾,原因就在於比薩拉比亞。

1942年藍色計劃也反映了這一傾向,重點是石油資源豐富的高加索,斯大林格勒只是側翼的一個支撐點。但進攻方向的北側打的越來越不順,導致對高加索方向的放鬆。

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有誤解,源於:一、對蘇聯吞並比薩拉比亞一無所知;二、過高估計蘇聯的國力。

Ⅱ 二戰前蘇聯為何會為納粹德國秘密培養裝甲兵呢

奧倫堡公路是橫穿喀山市的主幹線,當車輛駛近卡爾戈波利軍營時,公路兩旁就會出現密實的金屬柵欄。當汽車來到一個檢查站時,附近的花崗岩石座上佇立著一些報廢的坦克。透過坦克間隙,可以看到不遠處幾座有著百年歷史的教學樓,那就是車里雅賓斯克坦克學院喀山分院,當地人將其稱作「喀山坦克學校」。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德軍裝甲兵司令古德里安也曾在喀山坦克學校進修多年,這期間的學習過程對他後來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最終幫助他在1941年夏秋之季成功組織了攻佔蘇聯大片領土的坦克戰役。

卡沙波夫說,事實並非如此,古德里安並未在這里進行過長時間的學習。喀山坦克學校成立時,古德里安已是德國摩托化部隊參謀長了。不過,他確實來過喀山,而且是以將軍身份來視察工作的。博物館內保存有格別烏記錄古德里安喀山之行的全程報告,報告披露古德里安除了參觀喀山學校外,還參觀了喀山的名勝古跡,其中包括彼得教堂和保羅教堂,還做了禮拜,並對教堂處於如此荒涼的狀態表示憤懣。

古德里安是個直率的人,他沒有隱瞞自己的想法,他對喀山地區許多歷史建築未得到良好保護而感到失望。此外,他對蘇聯人好大喜功的作法也非常吃驚,他看到許多地方都興師動眾地搞建設,可往往還沒建完就停工了,然後又在另一個地方建,結果前一個工程荒廢了,甚至被拆毀了。

古德里安的目光非常尖銳,作為德國高級軍官和機械化部隊的締造者,他絲毫不掩蓋自己對蘇聯政府的不滿,他對喀山學校的混亂狀況非常惱火。古德里安是納粹國防軍將領的典範,他見解獨特,性格倔強,敢於違背上級命令,對於高高在上的希特勒,他也不像別人那樣將其視為神靈,甚至還公開將德國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希特勒本人。

Ⅲ 二戰時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國為什麼會向當時的蘇聯發動戰爭呢

據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1.從經濟上考慮,蘇聯當時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其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相當發達,烏克蘭則是蘇聯的糧倉,高加索有歐洲最重要的油田,頓巴斯有最大的煤礦,這些生產能力及資源,是德國異常渴望得到的,德國希望通過佔領蘇聯而獲得巨大的戰略物質,可以成倍地加強德國的持續作戰能力,以應付將來可能的美英聯合對德作戰。
2.從更大的戰略方針考慮,擊敗蘇聯可以迅速和日本匯合,打通更有意義的亞歐大陸線,徹底切斷英國殖民主與本土的聯系,徹底突破英國現實乃至美國潛在的封鎖,將美國孤立在美洲,進行反封鎖。
3.至於說奪取生存空間等等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的說法,不過是一種宣傳報道,希特勒是個政客,政客的特徵之一就是不為情緒左右只為利益左右,他的野心只有在具體的利益驅動及利害關系的衡平下才有實現的可能,而且德國總參謀部、最高統帥並不僅僅只有希特勒一個人,實際上德國的將軍們在1941年也對進攻蘇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德國已經上了戰船,只有兩條路,勝利或毀滅,希特勒的賭徒心態只是加重了下注的籌碼而已。
4.希特勒曾經對他的私人醫生說過,他的畢生最大的目標就是要佔領蘇聯。(醫生的回憶錄)
5.那麼,德國不進攻蘇聯可以不可以呢?這對德國同樣是危險的,德國軍事指導思想就是速勝而不是相持,相反,英國的指導思想卻是相持,可以說,德英相持,對德不利,對英有利。作為蘇聯來說,尤其希望看到這種相持,當德國在相持中逐漸被弱化的時候,蘇聯必然會採取和德國一樣的方法: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單方面進攻,這一點,德國統帥部應該有共識,而且看得非常清楚,從蘇聯在波蘭戰役及其後的吞並波羅地海各國、芬蘇戰爭來看,蘇聯的胃口不亞於德國。
現實的危險是,德英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德國在空前的勝利下暗藏著致命的危機,就好比一個人練就了吸星大法但卻損害了心臟一樣。德國進攻蘇聯是看到戰勝英國無望而且有著非常現實的失敗危險時,不得已採取的賭博行為。
這才是德國在1941年進攻蘇聯的真正原因。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什麼要打蘇聯

原因如下:

1、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希特勒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卻一點也不簡單。德國占據蘇聯,才能和日本形成亞歐一體的地緣戰略聯盟。在1941年之前,德軍已經佔領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換言之,歐洲絕大部分國家都被德軍拿下了,就連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愛將隆美爾在非洲戰無對手。

2、要想稱霸世界,那麼必須要佔領蘇聯,唯有佔有蘇聯,既能聯合1937年攻佔中國的日軍,形成東線聯盟一體,成為亞非歐三洲一體的超級聯盟帝國。接下來,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稱霸世界指日可待。這一層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們下面要說的是一些很細節性的原因,其實蘇德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畢竟德國要惹的是一個超級大國。

首先,在德國看來,蘇聯是最不能讓人放心的「盟友」德國要攻打全球,離不開蘇聯的戰略資源。二戰打得就是現代化武器的戰爭,諸如飛機、坦克、自行火炮、潛艇、卡車等都離不開石油,而德國自己缺乏石油資源。希特勒當初之所以攻佔羅馬尼亞,是因為羅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德國的戰略供需都來自羅馬尼亞油田。而蘇聯的石油比羅馬尼亞更多。

(4)二戰德國為什麼成為蘇聯的陪練品擴展閱讀

希特勒的「海獅計劃」失敗,並且蘇聯當時用攻打芬蘭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機,最終選擇了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夥同同盟國義大利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2700萬人傷亡,其中1800多萬為平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戰爭還給蘇聯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蘇聯共有1710座城市、7萬多個村鎮和31850個工業企業全部或部分被毀。

德國則因為與蘇聯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義大利的作戰以及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戰後,德國被分割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兩個國家,被蘇聯和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的經濟也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得到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後才得以恢復。

東歐各國,包括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由於均受到了蘇聯紅軍不同程度的佔領,其國家政權被蘇聯清洗,換以聽命於莫斯科的共產黨傀儡政權,其政權形式完全仿造蘇聯,並且都留有大量的蘇聯紅軍駐扎在這些國家,因此這些國家從戰後一直到東歐劇變期間都是蘇聯的衛星國。

Ⅳ 二戰後西方普遍反俄,為什麼唯獨德國一直跟俄羅斯關系

看這篇文章

對二戰史有所了解的朋友,相信對法西斯德國戰敗會有所印象:1944年蘇聯紅軍發動了十次斯大林突擊,以英美為首的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德國在東西線的夾擊下,使得歐洲戰場的天平已倒向了反法西斯方。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最終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滅亡,也宣告了二戰歐洲戰事結束。
蘇聯對推動納粹德國滅亡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不過,時間往前推移幾年,也就是在1939年8月,蘇聯還與納粹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在此條約簽署一個星期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閃擊波蘭,拉開了二戰的序幕,而蘇聯也於9月17日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雖然,蘇德波三國在一戰時彼此便有很深的瓜葛,但蘇聯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多時間來應對西線,只是波蘭成為了犧牲品。
不過蘇德的同盟關系並沒有維系多久,直至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違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反對了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雖然,蘇聯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損失也是十分慘重,蘇聯死亡近3000萬,物質損失巨大,
許多工業設施被摧毀。不過,就在戰爭過去沒多少年,在蘇美爭霸期間,屬西方陣營的聯邦德國即西德的第一任總理阿登納及其代表團,於1955年9月訪俄,隨即,西德與蘇聯的關系回暖升溫。第四任總理勃蘭特上台後,在推行與蘇聯緩和合作的新東方政策做出了重大努力。
二戰後僅僅10年,西德便拋出橄欖枝,主動示好俄羅斯,這是為何?俄羅斯為何又會接招呢?雲石君將做簡要分析。
第一,德俄地緣關系緊密,面對強大的蘇聯,德國需緩和雙方矛盾,以維護自身安全。
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歐洲國家普遍衰敗,世界的焦點也由歐洲轉向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的身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在二戰後便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年的冷戰對峙。二戰後,戰敗國德國損失巨大,國家又被英法美俄佔領,甚至被劃分為東德和西德。而西德正處在東西方冷戰的前線位置,在美蘇的強勢夾擊下生存。
雖然,德國要承受美國的經濟、軍事重壓,可是美德間的地緣關系很疏遠,德國還有喘息的機會。而德國與蘇聯地緣關系相對密切很多,雖然,戰後德國在馬歇爾計劃等援助下,得以快速恢復國力,但蘇聯龐大的體量和強大的軍事力量足以震懾到德國,威脅著德國的國家安全德國在惶恐不安中,完全可以小心行事,向蘇聯示好
第二、德國本身的地緣實力有限,需要對外拓展市場,獲取更多的利益。而蘇聯地緣潛力非常大,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豐厚的資本來發展自己。德國和蘇聯是一種互補關系,合作可以共同獲利。
二戰後,德國國力一落千丈,工業基礎大部分被摧毀,還要承受巨額的賠款。原本,德國在19世紀末才實現國家統一,在第二次技術革命的加持下,依靠其歐洲大陸中心的位置,迅速實現崛起。兩次世界大戰雖然都遭受了重創,但還是有相當多的技術、人才的積累,二戰後,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扶持下,西德依舊可以憑借其地緣優勢,再度崛起。不過,它卻不再是一個自由之身,受到美國嚴格控制。德國要想擺脫美國的操控,就需得尋求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對象。
另外,德國雖是歐洲大陸的中心,不過這也限制了其向四周擴散影響力,地緣實力相對較差。而西德大多數國家與美國也脫不了關聯。德國要想挖掘更多的發展機會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最佳的合作對象非蘇聯莫屬。雖然,蘇聯貴為和美國並列的世界超級大國,但是蘇聯本身的文明質量並不高,工業技術發展也不完善,它的強大更多的是依託於其廣袤的領土發揮出來的地緣實力。而蘇聯要想充分挖掘其地緣潛力,就需要引入更先進的文明或者先進的技術、豐厚的資金來用於內部建設。而德國與蘇聯緊密的地緣關系,利於促成雙方的合作。德國和蘇聯彼此是一種互補的關系,如果能實現合作,將會是共贏的局面。
第三、與蘇聯保持良好合作關系,一定程度上,利於德國擺脫美國的牽鉗制,同時推動德國在歐盟中的領袖地位形成。
二戰後,德國在政治和軍事上受美國高度鉗制,沒有多少自主權。美國雖然給予了德國援助,不過,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利益當頭,美國的援助是帶有政治目的的,是想將美蘇爭霸的前線戰場德國,變得更強大以此來制約蘇聯。可以如法炮製,蘇聯也會積極爭取德國來制約美國。
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德國這種在美蘇夾縫中的地位,也可以提升德國自身的價值,大施縱橫之術,實現左右逢源。所以,德國為了少受美國鉗制,和蘇聯走得近一點,在與美國不平等的關系中,爭取更多有利於自己的籌碼。
歐洲與蘇聯的地緣關系比美國緊密得多,也就是說,受到蘇聯直接的軍事威脅更大。德國又將自身的前途和命運與歐盟的發展高度融合在一起,如果德國能同時平衡好與西方和蘇聯之間的關系,承擔起歐洲和蘇聯的橋梁作用,利於推動德國在歐共體的領袖地位,進而提高自己的國際話語權,同時增加了擺脫美國的底氣。
權衡之下,不難看出,德國拉近和俄羅斯的關系,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Ⅵ 二戰時期,德國為何非要和強大的蘇聯死磕蘇聯的野心何時暴露的

在二戰的歷史之中,蘇德戰爭無疑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德國為什麼要與強大的蘇聯時刻?一方面是由於蘇聯領土遼闊,物產資源豐富,在當時德國“稱霸世界”的野心地驅使之下,佔領蘇聯對於德國日後向世界的擴張將會是戚扮一個很好的助力。在當時蘇德兩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面對德國的一再擴張,蘇聯方面也起了警惕心理。在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冷戰期間蘇聯修正主義登台蘇聯妄想稱霸全球的野心暴露。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當時蘇聯的高官們有很大一部分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們的想法是聯合世界上所有的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支援,幫助其他國家國內的無產階級戰勝統治他們的資產階級,以實現世界上都插滿赤旗的偉大目標。雖然這一想法沒能實現,但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使得蘇聯能二戰結束之後成為能與美國並肩的超級大國。

Ⅶ 二戰時德軍靠什麼和蘇聯抗衡的

據樓主所問的內容,您應該是軍事歷史常識較為薄弱。
那麼請聽我講給您聽。(請您看完)

我先回答你的第一疑問:
蘇軍的炮兵遠沒有德軍的炮兵強,您所看的紀錄片不是客觀來講述歷史的,具有很明顯的偏向。
蘇軍火炮質量和炮兵的素質遠不及德軍,自戰爭開始至結束一直就沒有超越德軍,就以蘇軍的122毫米榴彈炮為例。它的性能一般精準度和炮彈威力只及德軍的105毫米榴彈炮。
那為什麼很多戰史資料和紀錄片都在宣傳蘇軍的炮火威力兇猛呢?
這是因為蘇軍每次火力覆蓋都會聚集數十個炮兵團,數百門的火炮。
例如:白俄羅斯方面軍在1945年1月30日進攻柯尼斯堡時一次就動用1000多門火炮發射了350萬發炮彈。我們想一想,就算M-30 型122毫米火炮再孬。1000多門同時發射,怎麼也能彌補威力和精準度的缺陷了。。。(蘇聯一直在走這種路線——以數量取勝)
不過按照歷史的眼光來說,蘇軍的火炮還是有一定的水平的。

第二,士兵的素質。
我們都知道,德國在戰爭末期病原嚴重枯竭,小孩子和老人都上了戰場,組成了人民沖鋒隊。但是,我們客觀的看,人民沖鋒隊在德軍作戰部隊中並不佔很大的比例。從戰爭初期存活下來的老兵成為了部隊中的骨幹。
在蘇德戰場上,軍事史學家一致認為一個德軍訓練有素的士兵可以換得3個蘇軍戰士。連蘇聯自己也承認二個蘇軍士兵在戰場上可以換一個德軍。不過在現實中,蘇軍的傷亡比例和德軍嚴重的不成比例。德軍的戰斗小組給與了蘇軍巨大的殺傷。(800:2000)在戰場,見到戰斗形勢不利於己方時,掉頭逃跑的大部分都是蘇軍,所以在蘇軍中政治委員的作用相當大,(逃跑就槍斃,當然,德軍也有類似於這樣的事)所以說,差距還是相當大的。不要輕信那些正史,那都是勝利者編寫的,歷史,還是要客觀的去看待。

第三,關於坦克的問題。
蘇軍的坦克的確是戰鬥力強悍,T系列的性能的確可圈可點。不過,你只要好好看看蘇德戰史就明白了。
關於蘇德的坦克戰史,是最具有傳奇性的。也是人們談論最多的。
T-34或者T-34|85,在德軍眼裡(戰爭末期)已經沒什麼大不了的了,虎式的神話我就不深談了,您自己也可查閱。就連四號H型坦克,也有許多坦克王牌。(魯道夫·馮·里賓特洛甫 等)斯大林自己都承認,兩輛IS-2踩能摧毀一輛豹式,更別提虎式了。德軍裝甲部隊一直都是以1:10對蘇軍保持優勢。

綜上所述,德軍為什麼可以挺那麼久,是靠德軍士兵的頑強鬥志、極高的戰鬥技術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德軍當時保持的空戰王牌,坦克王牌,海戰王牌。都是至今別人無法企及的...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為什麼成為蘇聯的陪練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