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39年8月15日,德國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目的是什麼
希特余畢勒認為:只有使蘇聯置身於事外,才能放心大膽地進攻波蘭,而無須豎喊芹害怕蘇聯的干涉。那樣的話,英國和法國就會不寒滲租而栗,納粹德國的版圖就會無限膨脹。
B. 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目的是什麼
1939年8月21日,柏林的電台忽然中斷正常的音樂節目,改播一條重要新聞:「德國政府和前蘇聯政府已經協議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德國外交部長將在8月23日,星期三,到莫斯科完成這項談判。」
這一消息立即震撼了世界,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在前蘇聯與英法談判締結反對納粹德國聯盟的關鍵時刻,前蘇聯和德國這兩個誓不兩立的死敵,為何卻走到一起來了?人們不知道,他們為了這個條約已經走過一段漫長的道路。
在《慕尼黑協定》簽訂後,納粹德國和前蘇聯更加視對方為死敵。但是,希特勒知道,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它兩線作戰,在新的世界大戰中德國必須避免兩線作戰。希特勒認為,德國要恢復大國的地位,必然與英法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的沖突不可避免。尤其在德國對波蘭提出領土要求後,英法公開站在波蘭一邊,支持波蘭對抗德國。他確信,德國與西方國家的最後攤牌的時刻已經來臨。為了確保這場決戰的勝利,德國有必要調整對蘇政策。1938年底,德國開始緩和對蘇政策。
斯大林清楚地看到納粹德國的本質就是戰爭,就是侵略擴張,前蘇聯和德國最終必將發生戰爭。但他也知道,英法並不準備與前蘇聯締結地位平等的聯盟,他們希望把德國這股禍水引向東方,讓前蘇聯和德國兩敗俱傷。斯大林決心挫敗西方國家的這種企圖,保持前蘇聯的行動與選擇的自由。
1938年底,前蘇聯駐德大使開始與德國官員在柏林就改善兩國經濟關系進行談判。雙方都知道,經濟貿易談判將為兩國改善政治關系鋪平道路。
1939年春,英、法、蘇在莫斯科舉行締結反法西斯聯盟的談判,盡管談判遲遲沒有取得進展,但仍引起希特勒的焦慮。希特勒知道,這一聯盟一旦形成,德國將再次面臨兩面受敵的困境。希特勒決定,立即採取行動,以阻止這一反德聯盟的形成。
隨後,德國開始頻頻向前蘇聯伸出「橄欖枝」。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表示,德國願意為前蘇聯提供一筆條件優惠的長期貸款。德國報紙也表示,德國謀求生存空間不意味著向前蘇聯擴張。
前蘇聯並沒有立即做出反應,斯大林需要德國採取改善蘇德關系的進一步行動,他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英、法、蘇莫斯科談判的進展。
希特勒決定採取新的行動。1939年6月,他通過義大利外相齊亞諾轉告前蘇聯駐羅馬的外交官,德國願意幫助改善日蘇關系,並希望與前蘇聯簽訂一項互不侵犯條約。幾天後,義大利駐蘇大使又向前蘇聯政府表示,德國願意為改善德蘇關系做出更大的讓步。
斯大林清楚希特勒此舉用意在於破壞莫斯科談判,但他仍同意在7月22日恢復在柏林進行的「貿易談判」。為了迫使德國做出實質性的、更大的讓步,前蘇聯有意放慢談判節奏。
希特勒的「白色方案」將進攻波蘭的最後期限定為9月1日,離這一日期已不到40天了。希特勒心急如焚,頻頻致電駐蘇大使舒倫堡,要求他立即採取行動,會見莫洛托夫,立即將貿易談判轉入政治談判。
8月3日晚,舒倫堡前往克里姆林宮,拜會前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雙方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會談。莫洛托夫有意對德國的「熱情」保持冷淡態度,指出前蘇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德國態度改變的跡象,並繼續譴責德國過去的反蘇行動。他列舉了德日訂立《反共產國際協定》、德國支持日本向前蘇聯尋釁、德國反對前蘇聯參加慕尼黑會議等事實。
8月14日,舒倫堡再次與莫洛托夫會談。在會談中,他告訴莫洛托夫,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將以希特勒的名義訪問莫斯科,與斯大林談判。他暗示德國願意與前蘇聯劃定兩國在東歐和波羅的海地區的勢力范圍。
莫洛托夫表示,歡迎里賓特洛甫訪蘇,但建議在來訪之前,雙方應先達成原則性的協議。
8月16日,舒倫堡正式提出,德國准備與前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期限可為25年,並准備與前蘇聯一起為波羅的海各國做擔保,它還願意發揮它的影響,說服日本改善日蘇關系。
斯大林不急於同德國達成協議,有意繼續採取拖延策略,迫使希特勒進一步做出讓步。
8月18日,希特勒明確表示願意與前蘇聯簽訂協定,劃定各自在東歐和波羅的海的勢力范圍。翌日,前蘇聯表示,同意邀請里賓特洛甫訪問莫斯科,日期為8月26日或27日。
希特勒不能等到8月26日,他放下架子,親自致電斯大林,請求斯大林同意立即邀請里賓特洛甫訪問莫斯科,電文稱:「鑒於我們兩國都有建立彼此間新關系的願望,最好不要浪費任何時間,我因此再次建議你在星期二(8月22日)接見我外交部長,至遲星期三(8月23日)。德國外交部長有最充分的權力來擬定並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和議定書。」
在發出這份電報後,希特勒寢食難安,他無法判斷斯大林會做出何種反應,離發動戰爭的最後時刻只有11天了。直到午夜,他還打電話給戈林,問戈林如何判斷斯大林的反應。希特勒的擔憂是多餘的。8月19日,斯大林在蘇共政治局會議上已表示,他決定中斷與英法的談判,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在看到希特勒的電文後,他在回電中表示,同意里賓特洛甫在8月23日訪問,並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8月21日晚上10時30分,度日如年的希特勒終於收到斯大林的回電。看完電文後,他欣喜若狂,立即下令戈培爾通知德國電台,以最快的速度向世界播出這條消息。他擔心斯大林會反悔,想先造成既成事實。其實這是多慮了。
8月23日中午,里賓特洛甫飛抵莫斯科,在機場上受到前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波將金的歡迎。在德國大使館吃完午飯後,里賓特洛甫立即驅車前往克里姆林宮,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門口迎接里賓特洛甫。
會談隨即開始,出乎斯大林的意料,希特勒同意做出的讓步甚至超過了他的想像。雙方迅速達成協議,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秘密議定書的條款取得一致意見。
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雙方約定,雙方不得進攻對方,不加入任何針對對方的國家集團,條約有效期10年。這就徹底摧毀了一切締結歐洲反法西斯聯盟的希望。
在秘密議定書中,雙方確定了各自在波羅的海、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協定規定,一旦波羅的海國家的領土上發生領土或政治變動時,芬蘭、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為前蘇聯勢力范圍;立陶宛為德國勢力范圍;在波蘭,蘇德以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作為雙方勢力范圍分界線;德國承認前蘇聯在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的利益。
當晚,克里姆林宮燈火輝煌,里賓特洛甫和莫洛托夫正式代表兩國政府,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和秘密議定書上簽字。隨後,雙方頻頻舉杯,慶祝條約簽訂和蘇德關系進入新時代。
在這個條約和秘密議定書簽訂後的半個世紀中,前蘇聯一直矢口否定秘密議定書的存在,直到若干年以後,前蘇聯政府才正式承認它的確與德國簽訂了這個踐踏弱小民族權力的議定書。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在歐洲各國引起強烈的震撼,許多人認為,這個條約將會使歐洲立即陷入一場新的世界大戰。
果然,在這個條約簽訂僅僅8天後,納粹德國的大軍就發動了對波蘭的大規模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C. 蘇聯和德國劍拔弩張,為什麼還要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德國與蘇聯簽署該條約有其自身的利益。當時,德國正計劃對波蘭發動閃電戰,不願與蘇聯過早爆發戰爭,從而使自己陷入雙線作戰的困境,因此它想與蘇聯簽署某種非戰爭條約。至於斯大林要簽署改條約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也是他出於國家利益做出的選擇。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歐洲到處都是彌漫這綏靖政策。面對崛起的德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國家過於軟弱。蘇聯希望聯合英國和法國對抗德國。也曾與其進行過談判,可是以失敗告終。不僅如此,英法還一味地想把禍水東引,這么一來蘇聯的壓力就非常大了。
D. 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要和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當時歐洲主要有三支力量,英法,德國,蘇聯,而且相互之間都有矛盾。英法,蘇聯,都希望另對方於德國發生沖突,德國入侵波蘭之前,英法與蘇聯曾經試圖簽訂協議共同防禦德國,但是相互不信任,斯大林覺得英法還是和以前一樣試圖將禍水東引。而德國為了避免與一戰一樣兩線作戰,先打英法,在打蘇聯,也拉攏蘇聯,最後蘇聯便於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E. 蘇聯為何要與德國簽互不侵犯條約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嗎
我覺得這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蘇聯打不過德國。
德國和蘇聯可以被認為是非常兇猛的,但是配態為什麼在如此激烈的形勢下,德國仍然必須擊敗蘇聯。一方面,當時英國佔領了該島極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德國企圖突破海洋與領空之間的封鎖無疑會造成巨大損失。此外,面對這兩個強大的力量,不僅英軍,而且英軍大多數撤退的法國軍隊都不確定。
F. 什麼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為何要和德國簽約呢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實就是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的一份秘密協議。因為斯大林不想讓蘇聯那麼快就捲入戰爭。
G.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俄國十月革命及蘇聯建立後,由於意識形態等原因,以英國、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蘇聯的矛盾激化。
到20世紀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戰略對手是蘇聯,而在東歐地區的問題上又與納粹德國發生沖突。而納粹德國向來仇視共產主義,要向蘇聯採取軍事行動,也必須經過東歐。
對蘇聯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意識形態沖突顯而易見,而納粹德國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脅到蘇聯的國防安全。
而斯大林為了保護蘇聯的安全及利益,決定放棄與英、法共同對抗納粹德國,反而與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關系,一方面保護自己在東歐的利益,另一方面爭取時間及空間應對納粹德國在日後可能進行的軍事行動。
另一方面,希特勒為了執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閃擊波蘭的「白色方案」,避免過早地與蘇聯發生沖突,陷入兩線作戰的困難境地,所以也願意與蘇聯簽訂非戰條約。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就是這種背景下簽訂的。
(7)德國為什麼和蘇聯簽訂條約擴展閱讀: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主要內容:
1939年8月23日,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在莫斯科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有效期為10年。主要內容包括:
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在彼此間進行武力活動、發動任何侵略行為或任何攻擊;如果締約一方成為第三國敵對行動的對象,締約另一方將不給予第三國以任何支持;
雙方都不加入直接或間接旨在反對另一方的任何國家集團;雙方永久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一切爭端。該條約還包括一項「秘密附屬議定書。它主要劃分了德蘇之間的利益范圍界限。
其中規定:雙方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陶宛北部邊界、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
同時,德國還默許了蘇聯在比薩拉比亞的利益。二戰初期蘇聯建立的「東方戰線」,大體上就是根據這個邊界完成的。這個條約的簽訂使當時歐洲局勢頓時明朗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H. 二戰期間,蘇聯為什麼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呢
而1939年的8月里,希特勒已經作好軍事計劃:在佔領波蘭之後,回師進攻英法。
為了避免使德國重新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希特勒迫切需要同蘇聯簽訂和約,防止蘇聯對德國的進攻。
而蘇聯方面,經過與英法的多輪談判,斯大林已經摸清了英法的底牌。他明白一旦德國進攻蘇聯,英法只會幸災樂禍,絕對不會提供任何幫助。
恰在此時,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帶來了希特勒願意與蘇聯簽訂和約的意向。
斯大林清楚地知道:由於意識形態的強烈對立,納粹德國同社會主義蘇聯遲早會有一場你死禪罩橘我活的大決戰。
但是,為了贏得寶貴的時間,加強戰備,充分作好戰爭准備,斯大林決定接受德國的提議,與德國簽訂和約。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結語:《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為蘇聯贏得了加強戰備的寶貴時間;同時,它也宣告了英法綏靖政策的破產。
英法兩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犧牲了同盟的小兄弟們的利益,企圖禍水東引,讓希特勒去進攻蘇聯。結果卻是事與願違,他們自己卻首先被德軍打得慘敗,法國投降,英軍狼狽逃回不列顛群島。
I.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的意義是什麼
意義:
1、《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不僅打破了英德勾結起來反對蘇聯存在的企圖,而且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反蘇聯盟約和戰線,使蘇軍在軍事上避免了兩線作戰。
2、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蘇聯的手腳,不利於充分利用帝國主義矛盾,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推遲世界大戰的爆發。
擴展資料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的一份秘密協議。蘇方代表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為里賓特洛甫。
該條約劃分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范圍。 這個條約造成日後蘇德對波蘭的侵略,蘇聯為了應對來自西線的可能的戰爭威脅、爭取備戰的時間,於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間,以保衛「西部邊界安全」為目的,在東歐建立的戰爭防備緩沖帶。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英法等國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引的必然結果,條約的簽署為蘇聯爭取了更多時間備戰,但也使波蘭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J. 蘇德條約簽成原因有哪些
然而大島浩萬萬沒有料到德國卻在暗地裡跟日本人玩花招。里賓特洛甫一面叫嚷著與日意結成神聖同盟,一面暗暗與蘇聯的莫洛托夫多次舉行了蘇德秘密會談。原因在於:德國是一個欲壑難填的貪婪國家。1938年德國吞並奧地利;1939年,又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為了滿足其急劇膨脹的哪激貪欲,它的下一個目標便是波蘭。精明的大島浩卻對此情報一無所知。這不能不說是對他的一大諷刺。然而,德國的這一舉動卻引起英法等國的警惕,使得英法對德的態度強硬起來,並想通過與蘇聯結盟,孤立德國。可是,德國也想到了這一點,選擇蘇聯作為靠山或盟友以對付英法。這使蘇聯處在一種即可選擇英法為友,又可選擇德國為友的地位上。而日本,竟對此毫無察帶斗覺。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及其附件秘密協定。由於德國突然與日德共同的假想敵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使日本政府和陸軍的處境極為尷尬。8月28日,平沼內閣留下一份」歐洲局勢復雜莫測」的聲明後,便宣告了總辭職。恥辱球留給了大島浩自己踢。大島浩確切得知蘇德簽約的消息是在8月21日夜裡11點鍾。里賓特洛甫打電話告訴大島浩蘇德將要締約時,大島浩大吃一驚蠢緩磨,這種通告簡直是突然襲擊。大島浩一面向里賓特洛甫提出抗議,一面連夜叩響德國副外長巴伊圖澤卡的家門,要求對方說明事情的原委。22日傍晚,里賓特洛甫正要啟程前往莫斯科,大島浩在柏林機場截住了他,再次提出了強烈抗議。里賓特洛甫狡猾地回答說:」因為日本外務省常常走漏消息,考慮到你的立場,所以我才沒有告訴你。」說完,里賓特洛甫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班機,留下了悵然的大島浩孤單單地煢立在柏林機場。23日,蘇德條約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