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生活的弊端是什麼

德國生活的弊端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6-02 21:29:51

Ⅰ 德國移民有哪些利與弊

【 #德國移民# 導語】移民德國,就是要拿到德國綠卡,如德國籍。然而我們看待事情都要從多面角度去看,入籍德國真的如傳言中那麼好。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移民德國,有哪些利與弊的地方。以下是由 考 網整理發布!

1.德國移民有哪些利與弊?


1、就業幾率大

雖然說找工作的時候不許歧視,但是招聘員工的公司總是會為自己打算。招聘一名外國人,還得和外事局和勞工局打交道,有可能很麻煩,這對大公司來說不算問題,因為外事局和勞工局相信大公司有經虛余濟實力,而且做事情規范,不用審查就可以給員工工作簽證。但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就需要證明自己有這個實力雇得起這個人,有時候勞工局還會推薦幾個正在失業、有同樣資歷的人來應聘這個位置,繁瑣的程序都走完了,才能給工作簽證。有了德國國籍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2、德國福利待遇多

作為手持有限期居留許可的外國人,一旦失去工作,生活來源出了問題,那麼不管你之前給德國交了多少稅和保險,你也早晚得面臨不得不離開德國的問題。得到了長期居留,即使生活來源出現了大問題,德國社會也是不能拋棄你的,德國的高福利起碼可以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和醫療條件。但是仍然有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你手拿長期居留,那麼就不能連續離開德國六個月以上,否則德國政府會認為,你的生活重心不在德國了,長期居留就將無效。

若入了德國籍,則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住多長時間都可以,德國籍永遠有效,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隨時回來。

那麼不方便的地方體現在哪呢?

1、回國要更換國籍

前些年有此種顧慮的人比較多,就是日後中國發達了,說不定很多外國人都想移居中國了,那麼現在入德國籍的人,到時候不是還得換回中國籍嗎?不過這樣想的人似乎越來越少,特別是前一段時間中國很大一片地區兩次出現長時間的霧霾,空氣污染導致中國的生活質量下降到不能讓人接受的程度,迴流中國的想法也不太見諸於網上論壇了。

2、入籍不等於融入德國社會

沒有一個德國人會自動認為一個入了籍的外國人從此就和德國人一樣了。入籍只是紙面上的事情,中國人的面孔不會因為入籍而改變,成年以後才學習德語的人,幾乎命中註定這一輩子都無法說一口和德國人一樣純正的德語,思維模式也永遠無法變成純粹德國式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融入德國社會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如果德國人看到一個外國人努力地去學習德國的語言,不斷充實對德國文化的了解,積極參與到德國社會各方面的活動中,那麼德國人也會逐漸敞開心,接納這個外國人,外國人也可以交到知心的德國朋友。哪一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都是這樣的,中國人對待外國人其實也是如此。所以說,入籍不是融入的靈丹妙葯,關鍵在於外國人對德國文化、德國人和德國社會的態度。

2.德國移民的生活成本是怎樣的?


德國移民關心的問題做譽螞之一:德國的生活成本

2019年美世(Mercer)發布了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9個城市的生活成本排名。中純埋國有3個城市在前十名:北京,上海,深圳。總共9個城市在前50名。

美世生活成本排名調查了8個德國城市:慕尼黑是德國人公認的德國房價城市,排名67;法蘭克福金融業銀行業發達,排名74;柏林排名81;漢堡排在第88位。

作為對比,房價世界第一的香港生活成本也排名第一,住不起曼哈頓200刀一晚的酒店的紐約第九,去玩了一周覺得物價是德國120%的倫敦排在第23位。

每年4月,美世還會做對生活質量調查的報告。根據每個城市的39個方面來評估,包括政治、社會、環境因素、個人安全、健康、教育、就業情況、交通運輸、基礎建設及其他公共服務等。

2019年的美世生活質量調查中涵蓋了231個城市,每年的前30名一大半都是西歐國家的城市。報告中共調查了11個中國城市:上海排名103,北京排名120。8個德國城市:慕尼黑排名第3,北威州的杜塞爾多夫和法蘭克福分別排名第6和第7,柏林13,漢堡19,紐倫堡23,斯圖加特27,東德的萊比錫60。

慕尼黑市中心老城的精裝帶傢具的60平公寓,包了冷熱水費暖氣費,每月1800歐。不知道北京上海一環內的精裝公寓月租要多少錢?作為每月住房花費不超過800歐的非慕尼黑人,感覺生活待我不薄。

在比較物價的時候,大家總是會用牛奶,雞蛋,麵粉等基本生活用品來對比。我們也來試著看看:

按照目前(2019年9月)的匯率粗略的認為1歐元=8人民幣,北京市官方超市平均零售價和德國平價連鎖超市的價格沒差很多。聽說國內豬肉漲價了,不知道這個當下參考價是否還有代表性。

德國也許有些食品質量又好又便宜,但是你買不到春天的春筍,也買不到夏天的萵筍,好吃的大米要去亞洲超市買貴一點的泰國香米或是東北大米。但相對而言,你又能在德國平價連鎖超市裡買到物美價廉的帕爾瑪火腿和法國乾酪,德國白葡萄酒或是現烤的法國長棍。

德國移民項目推薦:德國法人簽證

本項目實施的依據為聯邦德國《外國人在德國境內居留、工作及融入法》(Gesetz über den Aufenthalt, die Erwerbstätigkeit und die Integration von Ausländern im

Bundesgebiet),尤其是該法第21條。

法條規定

在滿足下列條件時,外國人可以被賦予以在德國自由經營為目的的居留許可:

(1)滿足德國的經濟利益或地區需要;

(2)可期待該外國人的投資行為會對經濟有積極影響;

(3)該投資行為的實施所需資金有投資人自有資金或貸款許諾作為保障。

投資標准

投資人投資設立一家德國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執行董事,注冊資本10-20萬歐元,實繳資本5-10萬歐元,在兩到三年內聘用2-4名員工。

Ⅱ 德國人民最擔心氣候變化,氣候變冷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影響

德國人民最擔心氣候變化,氣候變冷會使人們的生活作息紊亂,也容易讓人滋生惰性,做事提不起興致。同時,氣候變冷也會影響人們的日常出行,比如:下雪天地面濕滑,上班族出行困難。室外活動減少,由於天氣寒冷,室外天寒地凍,人們都不想出門鍛煉身體。

盡管氣候變冷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影響,但也要記得安排好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提前做好保暖措施,准備好出行交通工具,避免受凍。


Ⅲ 留學生在德國生活哪些事不能做

1.在公共場所吸煙
在德國,尤其是北部德國,一般只能在室外(既抬頭是天空)吸煙,在室內不論有沒有禁煙標志,都不可吸煙。不過吸煙本身就是壞事,如果有這個習慣的同學還是快快戒煙吧。
2.垃圾不分類
德國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政策,一般分為:廚余垃圾、廢舊玻璃製品、可回收物品和廢棄紙張。如果同學們在住宿地點扔垃圾沒有分類,一旦被發現或舉報,會處以200歐元的罰款。
3.製造噪音
一般同學們在國內不太在意在自己屋裡唱歌、敲打、練習樂器等等。但在德國,如果你仍舊這樣,你也就離被驅逐不遠了,甚至有過一個人因說話聲音大而被鄰居舉報,不得不強制搬家的事情。
4.門口亂放傢具
在德國同學們如果需要搬家或者要扔掉一些不用的傢具,不要眼看著別的德國人都把舊沙發衣櫃什麼的放在門口然後等著別人來撿走。這些都是需要事先向德國傢具回收公司預約的,在成功預約之後,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擺放舊傢具。否則,你會收到一張罰款通知單。
5.鑰匙遺失
如果是單純自己家門鑰匙丟了,還沒有什麼,但是如果你是一串兒鑰匙,上面有樓房大門和樓道門的鑰匙的話,可能你就要面臨巨額賠款,因為房東(當然也有友善的房東不要求你這樣做)會要求你賠償整棟樓住戶換鎖的費用。避免這種事情的方法有二:辦理遺失險,或別丟失鑰匙。
6.黃賭毒
在德國雖然「黃」,「賭」,都是合法的,但是卻嚴格禁止「毒」。如果發現有人私藏毒品管制葯物,立即遣返,永久不得入境,嚴重的甚至要被關進監獄。
7.違反當地法律,觸犯條款
曾經有幾名中國留學生,晚上參加完朋友生日party之後散步回家,因為嫌路遠准備抄近道,便翻過隔離墩上了高速公路准備橫穿。雖然沒有出危險,但這幾名同學卻被永久驅逐出境且不得獲簽。相類似的比如外出逃票,欺騙政府機構,打黑工,簽證過期不延等等,都會遭到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法律責任。所以同學們一定不能投機取巧。

Ⅳ 在德國生活比在中國生活好還是不好,哪裡好哪裡不好比如政治啊環境之類的相比。

德國環境 福利好 但是要知道的是 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 德國的消費水平是全世界最高之一 很多額外的錢都用來買環境治理了 還有就是德國人比較嚴謹 刻板 當然 這是我個人感覺 也不能代表所有德國人的真實性格

Ⅳ 德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優缺點有哪些

人口老齡化社會沒有優點。
德國是歐洲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在65歲以上。在世界范圍內,其人口老齡化程度僅次於日本。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德國人口約為8180萬,其中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人口搭枯蔽年齡小於15歲,該比例為歐洲最低,全球也只有日本的這一比例低於德國。按照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德國未來的人口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40年之後人口數量將減少1200萬,低至7010萬人。

人口老齡化對德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不斷加深,社會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德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削弱;公共財政負擔加重;社會保障資金將面臨空前危機;並由此導致城鄉差距拉大、失業率上升、社會心理問題等不良後果。2009年,230萬德國人需要護理,而這一數字在2030年將增至330萬人左右。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系統應對老齡化的國家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福利國家典範;2012年生效的法律規定,退休者的年齡將由過去的65周歲逐步過渡到67歲;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德國執政黨還起草了一份議案,擬向25歲以上有收入的人群徵收一份額外的「年齡稅」,讓這些年輕的工作者幫助國家應對迫在眉睫的養老壓力。

德國重度老齡化

德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統計數據表明,1980年德國人平均年齡為37.1歲,比1970年增加了2.2歲(增6.3%)。而1970年的平均年齡34.9歲與1960年的平均年齡34.8歲相比之下幾乎沒有變化。1990年比1980年增加了1.7歲(增4.6%),2000年又比1990年增加了1.4歲。1980年至2000年平均年齡相對緩慢的增長原因,來源於外來人口和東西德統一。在這兩個因素消化之後,2010年比2000年再猛增了2.6歲。

德國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10年德國人平均壽命達79.80歲,其中男性達77.70歲,女性達82.74歲。據聯邦敗叢統計局2010年數字,60歲以上人口達2.17千萬,占總人口的26.6%,其中65歲以上人口為1.60千萬,占總人口的19.6%。2030年德國60歲以上的人口預測將達36.2%,2050年甚至將超過40.9%。現在德國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1%,預計到2030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由目前約1600萬人增加到2400萬人;到206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約34%。當前德國每5個人中有1個是超過65歲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到2030年每4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到2060年上升到每3個人中有1個。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德國采訪期間,曾在法蘭克福街頭看見一對中年夫婦帶著5個孩子過馬路的溫馨場景,大的有10多歲,最小的還躺在手推車里。但德國同行苦笑搖了搖頭,他告訴筆者一句格言——「You can imagine the opposite 」,用來說明眼前的情景只是特例。事實上,在德國,看到的也確實是「相反的情形」:漢莎航空的空姐是「大嫂」;酒店裡的服務生是耄耋長者;租來車輛的知州駕駛員也多數是老年人。

德國人口自2003年以來就不斷減少,人口結構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下。據統計,現在德國婦女平均只生育1.4個孩子,2006年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14.4萬人,預計到2030年,德國總人口將由目前的8250萬人下降到7800萬人。伴隨著人口數量的下降,德國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聯邦統計局負責人索美指出,19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德國婦女不再做母親。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德西的托兒所數量不足,很多小學午後就關門。2008年,60歲以上婦女中11%沒有孩子,而這個比例在40到44歲年齡層的女性中是21%。據聯邦統計局稱,從現在起到2060年,德國人口將減少到6500萬—7000萬。老年社會越來越嚴重的同時,出生率又不斷下降,德國社會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由於自然余額(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的差額)呈負值,德國經濟面臨來自勞動力市場的巨大挑戰,未來十年增幅可能出現明顯回落。經合組織發布的《2012年德國經濟報告》指出,長期來看,德國經濟平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5%的較低水平,10年後甚至可能降到1%,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老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潛在勞動力數量下降。

經合組織秘書長古里亞在報告發布會上說,德國未來要保持富足,需要在勞動力市場、稅制系統和能源政策上進行結構改革。

研究人員預計,2016年至2025年期間,經合組織每年就業人口平均增加0.5%,而德國同期就業人口將明顯減少。到本世紀30年代中期,德國15歲以下和64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從目前的51%上升到74%。

經合組織經濟學家要求德國政府進行改革,提高就業人員數量,通過讓更多婦女從事全職工作和延長退休年齡等方式獲得專業人才。為此,德國需要在稅收和社會保障體繫上進行改革。例如,減少對單職工家庭的稅收優惠,同時投資建立服務好而價格低廉的幼兒園。

古里亞說,2012年德國經濟增長率預計僅為0.4%。未來德國經濟增長的支柱是加強內需和提高勞動力潛力。經合組織建議德國放鬆建築師和律師等一些服務行業的苛刻規定,不僅直接資助而且通過減免稅等方式推動科研開發。

勞動力也將形成缺口。盡管目前人口老化的有害效應因越來越多的婦女和老齡勞工參加工作而得到抵消,但德國六大經濟研究所之一的基爾研究所(IFW)研究員科思預言:「就業人數的減少從長期看將削弱德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增長率今後每年應在1.2%上下,而2000年是1.5%。」聯邦勞工局預計,德國到2025年的勞動力缺口將達到700萬,必須大規模引入外來人才。

退休的老人日益增多,將對公共財政產生影響。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10年,德國大多數時候都處於人口負增長狀態。照此發展,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需要負擔更多的老人。目前德國需護理的老人約230萬人,其中150萬人以居家養老為主,另8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針對德國老齡化迅速的發展,世界著名的審計師機構Enrst&Young2011年9月的調查結論是,至2020年德國將有9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換句話說十年後需增加10萬個機構養老的床位,單獨此項投資就需177億歐元。

人口老齡化造成社保支出增加,社會保險體系的資金保障將面臨重大挑戰。位於柏林的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科林霍爾茨表示:「隨著德國嬰兒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齡,德國的社會保障資金將面臨空前危機,如今的社會保障體系將因為缺少資金而無以為繼。即使出生率能有所提高,但新生兒的絕對數量還是會持續下降,因為育齡婦女的人數正變得越來越少。」

德國聯邦議會工作組最近提出一項「年齡稅」建議,即每個年滿25周歲的德國人按照收入比例繳納一定金額以建立儲備金,保障未來不斷上升的養老金支出。工作組的理由是,出生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嬰兒潮時期的一代人將在2030年左右退休,屆時所需醫療和護理支出將大幅增加。

「年齡稅」的誕生來自於對老齡化社會社保支出不堪重負的擔憂,由於涉及復雜而敏感的政治和經濟公平問題,其可行性還有待論證。該提議還受到了來自執政黨和反對派的多重批評。

德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人口的老齡化不僅會導致國民經濟生產力下降,稅收負擔加重,帶來年輕人負擔加重、勞動力短缺等一系列問題,而且會加深社會代溝,出現更多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影響社會和諧。德國專業人才緊缺、養老院護理人員不足等現實問題表明,以老齡化為主要特徵的人口結構變遷已經開始對德國的社會經濟產生影響。有分析認為,德國今後幾年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歐債危機和能源短缺,而是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德國各部委正聯手制定一項「人口政策」方案,對德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進行長遠規劃。默克爾為此主持召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專家會議,邀請各界代表共同商討對策。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接受《商報》采訪時提出「2030議程」,指出要及時應對社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他堅持將退休年齡延至67歲,提高女性在領導層的比例,並支持外來移民政策。提出「年齡稅」的工作組不僅強調社保基金的穩定,還提出了創造家庭友好型社會氛圍、倡導外來移民、僱傭更多女性和老齡職工等多方面措施。同時,提高出生率及女性在家庭和職業之間的平衡等根本問題,需要政府制定家庭友好和鼓勵生育的政策。據認為,法國的生育率好於德國的原因就在於其家庭政策的鼓勵與配合。

有人口專家認為,人口發展從多子的農業社會到老齡的工業社會一般經歷五個階段,在最後階段應該重新達到平衡。從當前的情況看,全球的工業國家仍在朝著老齡化社會發展,是否能夠達到理論中的新平衡,還有待事實檢驗。

在新加坡的一個會議上德國綠色環保城市弗萊堡市市長迪爾特·薩羅門(Dieter Salomon)談起了城市的未來。當被問及未來30年德國城市將會如何之時,他微笑著說:「不會有未來」。

市長先生並沒有誇張。幾十年以來,歐洲的人口增長是全球最緩慢的,生育率遠遠低於人口替換率,且比美國低了50%左右。假以時日,這種人口趨勢將造成災難性的經濟後果。到2050年,歐洲現擁有的7.3億人口將減少7500萬至1億人,其勞動力人口也將比2000年時減少25%。

德國是歐洲大陸的超級經濟體,逃脫人口「寒冬」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到2030年,德國每100個人中就有53個退休者,相比之下美國為30人。如此,德國將面臨巨大的債務危機——老年人的社會福利成本將蠶食其現行節約/產出型經濟的成果。據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尼克·愛波施塔特(Nick Eberstadt)稱,到2020年,德國債務本息佔GDP比重將會是目前希臘的兩倍。

政府的對策

德國是世界上最先建立公共養老體系的國家。早在19世紀末,當時的宰相畢斯麥就設立了養老保險,在整個20世紀的過程中先後誕生了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及1995年的護理保險。總的來說,養老主要是由社會來承擔,公共養老金待遇也十分豐厚。自從護理保險問世以來,養老產業給社會提供了幾十萬的就業機會。

為了應對老齡化,德國在單一公共養老體系基礎上增加了積累性養老計劃。德國公共養老體系(GRV)採用現收現付制,所需資金來源於工薪稅和財政補貼,工薪稅稅率為19.5%,負擔約70%的公共養老支出。上世紀80年代後期,政府認識到老齡化將嚴重影響公共養老計劃的可持續性。德國於1992年啟動養老改革,主要政策包括修改養老待遇調整機制,避免養老待遇過快增長,控制提前退休,這些方法在減少養老支出的同時也降低了養老待遇。為了彌補養老待遇下降,德國建立了自願性質的完全積累養老計劃,個人繳費率為4%,政府給予稅收優惠。積累計劃的覆蓋面目前還有限。2004年,德國進一步修改確定公共養老金待遇的公式,新公式根據退休人口與繳費人口比例的變化自動調整公共養老金的待遇,在老齡人口比例上升時,公共養老金待遇會自動減少。

德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包括法定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三部分,後兩者又被稱為「補充養老保險」。隨著德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政府的養老負擔也在逐步增加。為此,德國政府在維持法定養老保險主導地位的同時,也採取措施鼓勵人們更多地參加「補充養老保險」。

在德國,法定養老保險的覆蓋面較廣,既包括一般的養老金,也包括職業康復待遇、職業能力或就業能力喪失後的養老金等。原則上,所有雇員都是法定養老保險的義務參保人,自由職業者如醫生、律師、藝術工作者等一般參加私人養老保險。

法定養老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僱主和雇員繳費,費率根據實際需要隨時調整,目前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的19.5%,由僱主和雇員各負擔一半,當雇員月收入低於某一限額時,則由僱主單獨支付。此外,法定養老保險每年還獲得國家補貼,總額約占當年養老保險總支出的五分之一。養老金根據退休者退休時的工資和工齡長短計算,但最高不超過退休前最後一個月工資的75%。

此外,德國還大力鼓勵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與法定養老保險不同的是,企業養老保險採取「直接支付原則」,即職工在工作期間積攢了多少企業養老保險,退休後他就能得到相應數額的養老金。職工繳納的企業養老保險占工資的比例每年由行業勞資部門和政府協商決定,且這部分養老保險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企業養老保險最初是作為福利向職工發放的。

從2002年起,德國頒布新法律,規定企業職工有權利要求僱主將一部分工資或者節假日獎金變成企業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的籌資方式、組織形式及受保人等均可自由選擇。目前,德國的企業養老保險對勞動力的覆蓋率已經高達65%,成為養老保險制度中最重要的補充部分。

盡管德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屬於自願性養老保險,並由私人公司經營,但政府並非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對其進行宏觀調控。為了防止僱主因宣布破產而無法支付養老金的風險,德國設立了僱主組織的養老保險基金會作為擔保機構,規定開辦企業養老保險的僱主有義務向擔保機構投保,如果企業破產導致無法支付本企業的補充養老金,則由該基金會支付。

私人養老保險也是自願的,並且也能得到國家補貼。目前,德國法定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所支付養老金的比例大約分別為70%、20%和10%。德國政府希望,私人養老保險支付的養老金近期能提高到整個養老金的15%,中遠期達到25%至30%。這樣,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將有望從現在的補充地位逐步提升到與法定養老保險相近的支柱地位。

生育率降低和人口老齡化,給德國19世紀創建的養老保險體制帶來極大沖擊。德國的退休保險體制實行的是「轉攤方法」,也稱「代際合同」。具體說,就是由當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用其所繳納的退休保險金來支付退休人員的退休金。

按照一般規律,最合理和有效的比例應該是每三個在職員工養活一個退休人員。而德國目前是每100個在職人員為44個退休者提供退休金。按照現在人口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進程,再過20年,每100名在職員工要養活78個退休者。到那時,想靠在職員工交納保險金來保障退休者的生活已不可能。

當德國19世紀初推行養老保險體制時,法定的退休年齡是70歲,而那時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1956年德國政府進行養老金改革時,把退休年齡定為65歲。這幾年,德國人的平均退休年齡是65歲,但平均壽命已達到80歲。因此德國政府決定從2012年開始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

歐洲社會已對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習以為常,一些福利國家更被視為歐洲大陸退休人士的樂園。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現行制度即將破產,但老百姓關心的往往是眼前利益,反對延長退休時間。記者的一位德國朋友就認為,這個決定不符合實際因為在德國企業里,有三分之二的人在65歲之前就已經因身體等原因被迫離開了工作崗位。

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推遲退休年齡會擠壓年輕人的就業和晉升空間,延遲退休就是延長國家的新陳代謝周期。德國工會也批評說,該項改革措施無益於德國的老年保障體系,是變相的「縮減養老金計劃」。不管老百姓如何反對這一措施,但人們必須認識到,對現有福利體制進行改革是德國必須面臨的「痛苦現實」。

為了解決老齡化的問題,德國聯邦教育和科研部制訂了一項專門資助有關人口老齡化各領域研究的綜合科研計劃。德國教育和科研部部長安妮特·沙范在介紹這項名為「德國政府人口變遷研究日程」的計劃時說,這是德國首次專門就人口老齡化制訂跨學科研究計劃。德國政府計劃到2016年總共為該計劃投入4億多歐元。這項計劃涉及的課題既有社會科學領域的原則性問題,也包括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的通訊、交通、建築新概念以及培訓、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具體技術問題。

沙范說:「我們要通過科研,推動有利於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的新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項目的開發。我們要為全社會的福祉去發掘至今仍潛藏的長壽社會的寶藏。」

德國教育和科研部在一份聲明中強調,德國未來不僅要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還應善於充分利用老齡化的機遇。比如面對未來年輕就業者逐步減少的現實,如何更好地發揮年長就業者的作用。研究計劃的一個資助方向就是促進企業界和教育界為類似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福利國家的養老楷模

德國實行的是社會市場經濟。和其它經濟領域一樣,德國聯邦政府原則上不直接介入「銀發經濟」的市場開發,但政策上給予充分支持:財政上支持需要護理的老人,稅務上支持護理企業。德國社會福利法共有十二卷,是名副其實的福利國家。

護理費用首先來源於護理保險,牽頭單位是衛生部。標准分別是:

居家養老:護理級別1,每月450歐元;護理級別2,每月1100歐元;護理級別3,每月1550歐元;

日間或夜間照料中心:護理級別1,每月450歐元;護理級別2,每月1100歐元;護理級別3,每月1550歐元;

短期托老所:護理級別1至3,每月1550歐元;

機構養老養老院:護理級別1,每月1023歐元;護理級別2,每月1279歐元;護理級別3,每月1550歐元;

老年痴呆症:每月2400歐元;

需要說明的是,護理保險的金額是建立在非全保基礎上。比如柏林的養老院對於護理級別2需每月3000千歐元費用,除去護理保險每月所付的1279歐元,自己必需交付剩餘的1721歐元。

如果個人無法交付如上所述的1721歐元,則國家根據個人收入的底線而作出相應的財政補貼。德國社會福利法第十二卷作出了財政補貼的規定,牽頭單位是民政福利部。

對於護理企業給予稅務優惠政策。德國目前企業征稅主要有兩項:銷售稅目前19%和贏利稅。企業贏利稅又分企業所得稅15%和企業營業稅約13%。對於護理企業則免銷售稅和營業稅,只交企業所得稅。

地方政府對於老年住區也會給予支持。由於德國聯邦制的特點,地方政府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政策上或財政上的支持。如慕尼黑地方政府針對地價極高的現狀,對建立小型老年住區給於政策上有力的支持,即所謂的慕尼黑模式——以建築指標換取相對便宜的地價用於公共事業。「慕尼黑圖得林老年住區」包含居家服務監護式公寓49套及108個床位的護理式托老公寓養老院,地方政府另給予每個床位16000歐元的一次性財政補貼。

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在德國是一個互補的關系。「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這一原則在德國基本上已實現。目前德國需護理的老人約230萬人,其中150萬人以居家養老為主,得到親戚朋友鄰居的幫助,他們的年齡平均在80歲以下。另8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通常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年齡一般在80歲以上。需護理老人的第一階段以居家養老結合社區服務為主,第二階段進入機構養老。

居家養老主要是以傳統居家上門護理為主,日間照料中心和短期托老所為輔所組成;居家上門護理,護理保險則按護理級別以固定的金額支持上門護理的服務。例如蕾娜范集團在德國許多地點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目前共服務顧客1600人。

通過上門護理服務的幫助,在洗漱早點完畢後,老人可去日間照料中心。在那兒通常有針對老年人的不同活動,如朗誦、剪紙、記憶訓練、下棋打牌和製作蛋糕等。回到家後的晚飯洗漱及上床,又由上門護理服務來完成。

在親戚朋友鄰居不在的情況下或自己剛從醫院回家需康復階段,老人可進入短期托老所。根據護理保險規定每年最多兩個月。

德國2010年有8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即進入養老院,十年後的2020年,預計有更多人進入養老院。老人普遍和子女分居,子女工作的壓力和對個人生活的追求以及出生率下降等,是機構養老在德國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據統計5年前平均每人在養老院的時間約2年,目前的停留期大大縮短了,估計在1年左右。換句話說,老齡化的發展對床位的需求應比預測的更大,只是周期性的縮短及上門護理服務業的發展才緩解了這一問題。

目前在德國共約12000養老機構,80萬個床位,也就是說每個養老機構不到70個床位。這與德國的人口密度和他們的生活品味有關。但出於競爭和成本壓力,現在新建的養老機構通常都在120床位以上,並且大多都建在城市。

養老院與居家養老的不同,在於24小時可以享受全包位服務:護理,日間生活和起居。例如蕾娜范集團把專業護理和酒店服務結合起來,在許多城市設立了以機構養老為主的「生活服務中心」。

近幾年來在德國又興起一種新型的居家養老模式——監護式公寓。因老人行動不便,新建的公寓無障礙,另附加一些服務老人的硬體設施,如電子信號器或電視監控器等,如需要護理則可預訂上門護理服務。

經驗表明,監護式公寓和養老院結合後,它受歡迎的程度更高,推廣也更快。老人們不僅所得到的服務項目大量增多,而且一旦卧床不起可直接進入鄰近的養老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8年開業的蕾娜范生活服務中心「柏林布赫」。其服務內容有護理式托老公寓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短期托老所,老年痴呆症護理中心及醫務精心護理中心。

由於人口老化和出生率降低的原因,據預測從2012年至2020年德國共需外加22萬護理人員。目前在護理行業工作人員約97萬人,專業人才極為缺乏的情形已有多年。針對廣泛的服務項目如老年護理、痴呆症護理、醫務精心護理等,通過舉辦專業講座,和保險公司或醫院進行交流,對護理人員不斷培訓和再培訓非常必要。

Ⅵ 德國收留了那麼多難民,難民對德國本國人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影響

德國收留了那麼多難民,對德國當地的居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影響,危險系數會大大提升,提高了犯罪案率、經濟能力也會倒退。其實收留難民是一件好事來的,但也要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來慎重考慮,不能單單為了幫助難民而犧牲本國人民,這樣只會引起民憤。德國一直都是個難民收留數最高的國家,每每有什麼大事發生,德國總是會有第一個出現收留難民的新聞。

三、本國人的失業率會升高。

難民對於找工作沒有多大的要求,頂多就要吃有吃有住就行了,對於薪資上不會有太高的要求。這就會讓一些商家辭退掉那些原本高薪資的人員,從來來聘請這些低價勞動力的難民。

德國是有了一個好的面子了,但是吃虧的就是本國人民了。

閱讀全文

與德國生活的弊端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