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為什麼會與德國聯合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社會根源
經濟危機激化內外矛盾
兩大政治軍事集團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二十年間,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力量發展處於不平衡的狀態:德國和日本的工業發展比較突出,經濟實力出現明顯的增長;英、法、美等國則先後出現了停滯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資本主義世界先後發生兩次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擺脫經濟、政治和社會危機,德、意、日三個法西斯統治的國家走上了國民經濟軍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請您點擊添加騰訊游戲迷你門戶:
游戲:與女人的戰爭 TGS2005酷游美女
[迷你游戲]黃金礦工 QQ幻想內測號等你拿
鐵爐堡變成了死亡之城 驚人效果[戰爭機器]
乙肝能接吻過性生活嗎 疤痕 粉刺坑怎樣祛除
不吃葯-治高血壓-真神 快樂避孕 享受激情
一戰之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凡爾賽條約》對它的軍事力量作了嚴格的規定,其目的是為了讓德國在將世界捲入災難而遭到懲罰後,永遠不能再對任何國家產生武裝威脅,德國不甘心這些嚴懲和限制,特別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以後,開始暗中加緊恢復國力;作為戰勝國的義大利,因為沒有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另一戰勝國日本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限制也充滿怨恨,在亞太地區與英美展開新的角逐,准備向中國侵略擴張.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則在如何處理德國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由於以上問題的存在和本國利益的驅使,逐漸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兩大政治軍事集團.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權迅速崛起
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
法西斯政權的基本特徵就是對內極權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爭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為了實現重新瓜分世界、擴大自己勢力范圍的企圖,不惜要發動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大戰.
在亞洲,日本經過精心策劃,於1931年用嫁禍於人的手法製造了「九一八」事變,緊接著出兵佔領了中國的東北.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盧溝橋事變」後,中國成為亞洲反法西斯的主戰場.由於侵華戰爭曠日持久卻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的結果,日本決定利用歐洲列強忙於歐洲戰場而無暇東顧的時機,來奪取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在歐洲,德國從1933年希特勒獲得獨裁權力後瘋狂地進行擴軍備戰.1936年,德國進軍萊茵河軍事區,並夥同義大利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8年至1939年,德國先後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義大利吞並了衣索比亞,1939年又佔領了阿爾巴尼亞.
1937年,德、意、日三個法西斯政權國家結成政治軍事同盟,即三國軸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對法西斯的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企圖通過局部地讓步和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來維護和鞏固本國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圖把戰火引向蘇聯.1939年9月1日,德軍用閃電戰的方式入侵波蘭,義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參戰」的態度.9月3日,英國和法國被迫倉促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② 二戰的日本為什麼發動侵略戰爭我知道德國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原因如下:
1、日本自豐臣秀吉時代起就有吞並東亞的野心。
2、國內經濟的崩潰,強烈需要轉嫁矛盾。
出於對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原材料和廉價的勞動力,而中國資源和勞動力眾多並且成本低廉,同時還打開了海外市場;日本進過明治維新後,雖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但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實行法西斯專政,對外侵華。
,當時的正處於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時期.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對於建立在經濟和商業基礎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更加明顯.那麼基於這樣的原因,國內的各種矛盾激化,勢必導致社會動盪,政局動盪.在這樣的形勢下,就有兩條路線擺在政府的面前. 一是在本國內部化解矛盾,羅斯福採取的就是這樣的方法,具體做法不用細說. 二是轉嫁危機,而發動戰爭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拉動工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穩定這回.另一方面,可以獲得巨額的戰爭賠款來緩解經濟上的危機.德國,日本正是採取的這樣的方式。
3、軍國主義作祟,稱雄世界的野心
4、中國積貧積弱,地大物博,給日本帶來了很大的物質誘惑
5、宋明滅亡於少數民族,使中國天朝上國的高大形象崩潰。元清等少數民族統治中國,讓日本覺得自己更有資格、能力統治中國。
6、甲午海戰中滿清的失敗,使日本知道了中國可以被戰勝。
③ 為什麼德國和日本會發動二戰呢
德國和日本引發戰爭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利益的關系。德國發動二戰可以說是既有利益的目的,也有復仇的目的,但日本人發動二戰,純粹是野心使然。日本人的侵略天性是深刻在骨子裡的。在加上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其野心自然難以抑制,直到後來終於爆發了出來,開始對周邊國家進行侵略。具體詳細原因我們下面簡單分析一下。
一戰時期日本也同樣是協約國一方,它也同樣屬於戰勝國。當時協約國在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和利益的時候,只把當時中國的青島交給了日本。這讓日本非常不滿,因為日本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很強大。但顯然英美法沒把自己放在眼裡。所以日本沒有獲得更大的利益後,它一直憋著想要侵略吞並。二戰之前德國和日本關系實際上並不好,但由於德國擔心美國強大的海軍,所以舉目尋找盟友,此時遠在亞洲和自身沒有利益沖突,而且海軍強大的日本就印入了德國的眼簾。也因此德國和日本結成了聯盟共同開始了侵略戰爭。日本方面自然也需要盟友遏制西方國壓力,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實現了狼狽為奸的局面。
④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打仗
二戰中,德日兩國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戰區,再加上兩國勢力范圍沒有重疊,很難說兩國有什麼大的矛盾。如果要說的話,個人認為無非是以下兩點:
1,膠東半島問題:一戰中,日本在戰爭末期趁著德國無暇東顧,出兵佔領了膠州灣,而後又以戰勝國的身份簽訂了《凡爾賽合約》。希特勒執政後首歷知先就是要打破凡爾賽合約的枷鎖,所以膠州灣的歸屬問題一定會讓德國人心懷不滿。但一戰戰敗德國丟失的海外殖民地非常多,但二戰開始後,德國對這些遠離本土的殖民地好像毫無興趣,一心發展臨近的版圖,可以說這個問題兩國在結成軸心國時,一定以某種方式達成了和解,因此不會如我們想像的嚴重。
2,對蘇作戰問題:二戰前,日本基本上確立了以東三省和派沒山東為基地,並基本控制了華北和中原地區的戰略態勢,在中國有了穩固的基礎。但在接下來的戰略方向上有了兩種完全不同意見,一派是海軍主張的南下,一派是陸軍主張的北上,同時也是對未來兩個主要戰略對手美國,蘇聯的選擇。現在看來,德國在38~40年間一定是陸軍北上戰略的幕後支持人之一,因為這會大量吸引蘇軍主力到西伯利亞,從而削弱西歐的蘇軍防禦為閃擊蘇聯創造機會,並在兩線作戰中拖垮蘇聯。日軍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突然籌得大量戰爭資金或許就是德國暗中支持的佐證。這也是為什麼北上戰略可以迅速得以實施的原因之一,但迫於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關東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損失慘重,並收效甚微,碰壁的軍部終於下定決心支持海軍的南進戰略。諾門坎戰役結束後蘇軍主力又迅速回防,剛好趕上了德國對波蘭的閃擊。雖然在二戰期間,關東軍始終在蘇蒙邊境製造摩擦,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相信德國對於這樣一個出兵不出力的盟友頗有微詞,否側以關東軍的數十萬的兵力,可以吸引蘇軍的很大精力,大大緩解德國在肢羨消蘇聯戰場的壓力。不至於日後兩國都被打入萬丈深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