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的魯爾區為什麼能成為鋼鐵工業聚焦地採用的是什麼理論
水資源豐富。
拓展首先,它的地理位置良好,地處歐洲十字路口,在經濟最發達的區域。(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區域內魯爾河、利珀河、萊茵河,水源充足,河運便利。再者,魯爾區城市連片,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又臨近法國,荷蘭等其他發達國家,此時工業革命對鋼鐵需求大,國內國際市場廣闊。最後,早期工業發展依靠原料和能源,魯爾區的煤炭資源十分豐富,能源充足,德國早期工業再次聚集,這是也在煤炭資源枯竭後,魯爾區最終衰落的原因。綜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廣闊的市場、豐富的燃料資源是魯爾區能夠發展的原因。
鋼鐵工業早期是原料和能源導向型,如今是市場和能源導向性。早期魯爾區占據了能源這個優勢,又有市場的附加條件,能發展起來實屬必然。
② 魯爾區沒有鐵礦,為什麼鋼鐵工業發達
德國鋼棗早空鐵工業, 因為魯爾區是傳統工業,最先開始集中的工業區,傳統工業區最需要的是什麼 煤鐵礦,這是傳統工業 到了後面魯爾區開始工業結構調整 發展第三產業。 因為到了現代化,煤啊什麼的污染大,不環保,而且現在有新能源了。
你看 這個是我網路的
歷史上德國魯爾工業區煤炭、鐵礦石和鋼鐵生產廠位於同一地區,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以其為基礎,興起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凳瞎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期間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化學工業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德國是現代化學工業的發源地,其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德國是世界第三化工生產大國,約佔全球化工營業額的10%。德國化工原料已從以煤炭為主轉為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部門結構從以基本化工為主轉為基本化工、有機化工、化肥並重。在有機化工中,塑料、合成纖維與合成橡膠是三大重要部門,產睜基量居世界前列。魯爾區是德國和西歐重要的化工基地。休斯石油化工聯合企業是魯爾區最大的化工中心,有二十多個化工廠,生產三大合成產品。
說鐵礦主要是從法國采礦 然後就是從義大利進口 主要是煤 煉鋼的嘛 傳統工業煉鋼就要用煤
③ 為什麼法國二戰後想讓魯爾區國際化
魯爾區是德國的重要工業基地,交通便利,煤資源豐富。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現在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
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
從德意志帝國成立的那天其,法國就跟德國是生死仇敵(一戰二戰都是法國先遭殃)。
魯爾區國際化的直接後果就是剝奪德國戰後死灰復燃的可能性(二戰前已經證明)。而且當時國際環境不允許法國獨吞魯爾區(這也是法國一直都想做到的事),退而求其次將魯爾區國際化,不僅杜絕了德國擁有魯爾區的可能(想奪回就得得罪多個列強),而且法國可以方便的利用魯爾區的資源加快自身的發展。是個既打擊對手又壯大自身的妙招。
④ 德國魯爾區能夠走向繁榮的原因
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進行調整工業結構與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和優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綜合整治。
魯爾區的變革經歷了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其轉型大致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上世紀60年代。採取的主要措施有:制訂調整產業結構的指導方案,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對傳統產業進行清理改造,並投入大量資金來改善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興建和擴建高校和科研機構、集中整治土地,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為70年代。在繼續加大第一階段改善基礎設施和礦冶工業現代化的同時,重點通過提供經濟和技術方面的援助,逐步在當地發展新興產業,以掌握結構調整的主動權。
第三階段為80年代至今。德國聯邦和各級地方政府充分發揮魯爾區內不同地區的區域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行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多樣化。
經過綜合整治,魯爾區經濟結構趨於協調,工業布局趨於合理,經濟由衰落轉向繁榮,改變了重工業區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成為環境優美地區。魯爾工業區的振興計劃為全世界的舊工業區改造提供了範本。它的策略不是廢舊立新,而是舊物再利用。通過改變原有建築、設施及場地的功能,既再現了工業區的歷史,又為人們提供了文化、娛樂生活的園地。整個魯爾工業區已變成了一個博物館和休閑區。經過多年的不斷調整與改造,魯爾區早已不是一個衰落的工業區,而恰恰相反正保持繼續發展的勢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也是資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轉型的經典案例。對老企業的改造先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逐步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
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改造起始於1968年,他們首先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對傳統的老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對那些生產成本高、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效率差的煤礦企業進行關、停、並、轉,並將採煤業集中到盈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業中去,調整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對其他大型企業改革也採取了基本穩定的政策,盡量實行漸進的方式。對於大企業的破產相當慎重,以免引起社會震盪。
其次,加大開放力度,努力吸引外來資金和技術,在加快老企業改造的同時,大力扶持新興產業。
產業發展
這樣做至少可以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新興產業(主要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首的信息技術產業和以遺傳工程為首的生物技術產業)可以迅速的積累資金,為老工業改造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第二可以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此,魯爾工業區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倫州還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來資金。例如:凡是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到北威州來落戶,將給予大型企業投資者28%、小型企業投資者18%的經濟補貼。優惠的政策加上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興產業有了高速的發展。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北威州從事電子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企業超過了11萬家,各類電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絕大多數位於魯爾工業區內。
社會保障
築起「社會保障」的大堤。
魯爾工業區另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經驗是政府為每一個公民都築起了「社會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裡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魯爾工業區由於資源枯竭使得相當一大批工人失業,為了保障失業者能夠安定地生活,德國政府為他們建起了必要的「社會保障」。在這里,完善的保險制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德國保險業的基本險種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補貼)、以及公職人員退休金和職工病假工資等。在這個福利網中開銷最大的項目是養老金,年支出額達750億歐元左右,占直接支出總額的1/3。支出占第二位的醫療保險,占支出總額的1/5。目前德國國民中大約有88%都處在法定的醫療保險系統之中。占支出份額較大的其他開支項目依次為失業補貼的勞動就業促進措施、公職人員退休金以及職工病假工資等。
再就業機會
實施礦區生態恢復建設與環境保護,為失業職工創造再就業機會。
由於歷史上的原因,魯爾工業區的資源型城市在采礦開發過程中,對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氣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地質環境破壞誘發的各類問題日漸突出,因此一些礦區的環境修復已成為該
魯爾工業區
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首要任務。魯爾工業區在處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時十分重視礦區的環境修復。把煤炭轉型同國土整治結合起來,列入整個地區發展規劃,並為此專門成立整治部門,負責處理老礦區遺留下來的土地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當一個企業關閉後,他們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對關閉後的企業進行科學的環境評估,制定出周密的整改規劃,科學地對環境進行整體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礦區的痕跡,並在企業原址上建設城市居民住宅小區、娛樂中心、栽樹種草等。今日的魯爾已成為環境優美、景色秀麗,吸引外資最主要的地區,同時大量增加了就業。
⑤ 德國魯爾區與中國山西省(同是煤業主產地),為什麼經濟GDP差距,富裕程度的差距這么大請系統對比這兩地
呵呵,你的問題就像問大一學計算機的和大四學計算機的都是學計算機的,為什麼差距那麼大,經濟的GDP由很多因素構成,不單單是自然資源這一項,其實經濟學中自然資源不是很重要的一項,不然的話日本要什麼樣子啊?
原因分析:產業結構不是一個等級,魯爾區在很多年前也和山西是一樣的,但是畢竟經過了三次工業革命,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經過了慘烈的市場競爭,魯爾區的鋼鐵冶煉技術和是世界上非常出色的,而中國的鋼鐵確實不怎麼樣,山西往外賣煤礦,魯爾往外賣技術,賣經驗,兩個地區不是一個級別,不過以中國的發展速度,幾十年後,山西也有魯爾一樣的地位了,到那時就輪到印度啊,埃及啊問,為什麼同是產煤地,山西那麼富,這是發展時間上的問題,魯爾有先發優勢。
其次,國家不同,國情不同,魯爾的一個煤礦工人的收入和山西的一個煤礦工人的收入那就不是一個級別(這不是什麼剝削一類的原因,這是市場決定的,在魯爾,不給那麼多錢,就沒人幹活,在中國勞動力就是廉價!!沒辦法,人多唄),因為收入差距大,消費差距也大,加上山西鮮有高端產業(就是工作低級,工業附加值低,像中國廣東浙江那裡的產業就高端一點,不過也只是一點而已,和西方還有差距),產業低級就決定賣的東西廉價,所以進出口也不行,消費不行,進出口不行,GDP肯定就不行了
其他原因還有很多,但是關鍵的就是這兩點。
辛辛苦苦打了那麼多,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