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德國「閃擊戰」戰術源自戴高樂理論
戴高樂的著作《建立職業軍》(未來的軍隊)頂多算是裝甲兵應該如何組建,和德國人的閃電戰完全不是一回事。戴高樂的著作中,提倡的是建立一個10萬大軍,裝備3000輛坦克的部隊,強調機械化,強調坦克應該像以往的騎兵那樣到處跑。他對於未來的預見就是:未來的戰爭會以坦克部隊為主。
另外,在閃電戰中,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在於天上的飛機,德國人的閃電戰,天上是一定要有斯圖卡這類戰術轟炸機的配合的,在前面開路,替裝甲部隊清除威脅,取的制空權,打擊對方的要塞,打擊對方的重兵集團。沒有斯圖卡開路,閃電戰也基本打不成。而這一點上,和戴高樂也沒啥關系。
2. 陣亡2700萬人,打光一整代男性,蘇聯對二戰勝利貢獻有多大
蘇聯倒下還不到30年,美國就開端抹掉他存在的痕跡了。就在20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打敗法西斯德國的留念日里,美國假造了一條謊話:二戰中,是美國和英國共同打敗了法西斯德國。
不只只言未提蘇聯,還撤掉了這張全球知名的蘇軍攻入柏林後將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的照片。更過火的是,美國國防部還公開表態,將蘇聯與納粹德國一同定義為二戰發起國。為了留念二戰歐洲成功日75周年,美國國防部發表了題為《歐洲成功日:慶賀與考慮的時辰》的文件。文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抵觸始於德國和蘇聯「入侵」波蘭之時。而關於蘇聯為對抗法西斯主義所做出的奉獻,文件中卻並未提及。
但有什麼用?這篇文章不只沒能在西方得到普遍的傳播,以至在中國都沒能登上熱搜。更讓人唏噓的是,一國總統,居然淪落到需求到他國媒體去發文廓清,這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嘲諷嗎?
大多數人,都覺得美國爭光蘇聯和我們有什麼關系?但你認真想一想,假如今天,當美國爭光蘇聯的時分,我們選擇了緘默,那麼將來有一天,當西方爭光我們的時分,當美國說二戰中國毫無奉獻,死了1700萬人咎由自取的時分,又有誰站出來為我們說話呢?
3.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閃電戰的戰術是什麼謝謝!!
閃電戰
人們常用「晴天霹靂」來比喻閃擊戰。它是用優勢的戰略力量,實施戰略突襲和快速進攻,謀求戰略速決的一種作戰樣式。其基本原則是:秘密完成戰爭准備和戰略展開;不宣而戰,保障達成戰略行動的突然性 ;以戰略轟炸和空中突擊配合陸戰、海戰,實施快速進攻;把主要戰略力量用於首次戰略突擊,謀求初戰決勝;集中優勢力量於主要戰略方向,以雙鉗突擊,圍殲敵重兵集團;以外交活動、「友好」往來,隱蔽其戰略企圖。閃擊戰的目的是,迅速摧毀對方的抵抗能力和意志,求取戰爭速勝。希特勒吸收了施利芬的「速決戰」思想、魯登道夫的「總體戰」理論、杜黑的「空軍制勝」論和富勒的「坦克制勝」論,創立了閃擊戰略和閃擊戰的作戰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運用了這一戰法,先後在 106天的實際作戰時間里,滅亡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國,繼後又閃擊蘇聯,使蘇聯在戰爭初期被動挨打,損失慘重。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略的破產。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仍然企圖使用導彈核武器實施閃擊戰。做好防閃擊戰的准備,是積極防禦戰略的重要戰略任務
4. 德國「閃擊」蘇聯進展神速,最終卻功敗垂成,到底失誤在哪裡呢
1939年9月,德國地面力量大舉進攻波蘭。9月17日,蘇聯軍隊以保護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少數民族為由也開進了波蘭境內。在德蘇的兩面夾擊之下,波蘭很快全境淪陷。9月29日,德國與蘇聯簽訂一份關於瓜分波蘭的條約。希特勒取得波蘭大勝之後,立即著手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德國軍隊將分三個攻擊集群,使用閃電戰術,從西向東快速攻克蘇聯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西部領土。
從當時的情況看,蘇聯毫無准備,內部混亂,正是德軍出兵的好機會。可最終,功敗垂成,歷史改寫。
5. 二戰時期蘇聯閃擊德國的計劃叫什麼計劃
「大雷雨計劃」是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並吞並歐洲的計劃。
1993年初,俄羅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公布了1941年蘇軍總參謀部完整的戰爭計劃。該文件來自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中央檔案館。並且文件顯示,斯大林於1941年5月批准了大雷雨計劃。
1941年3月,蘇聯最高統率部制定了「西線擴張戰略計劃」,明確決定「6月12日開始進攻」德國,但由於准備不夠,只得推遲;5月15日,通過了7月開始進攻的計劃——紅軍主力在克拉科夫卡托維茲方向發動進攻,切斷德國與巴爾干半島的聯系,之後撲向波羅的海沿岸,包圍駐扎在波蘭的德軍。在主攻方向上,蘇聯准備投入絕對優勢的兵力,用152個師對抗德國的100個師。
6. 德國閃電戰進攻蘇聯的時候有沒有用 使用虎式p
如果說德國裝甲部隊有什麼明星單位,強大的虎式重型坦克絕對是德國諸多坦克中的明星單位。不同於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是為了閃電戰而准備的坦克,虎式重型坦克是純粹用於對抗T-34中型坦克的。在蘇德戰爭初期遭受了嚴重的「T-34中型坦克危機」之後,德國用虎式重型坦克狠狠回敬了蘇聯裝甲部隊,強大的虎式重型坦克碾碎了T-34中型坦克。只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虎式中型坦克項目早在蘇德戰爭前就已經展開,只不過當時德國國防軍沒有當回事罷了。虎式開發始末時間回到1935年,彼時德國剛剛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德國陸軍對於自己正在研發中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已經不再滿足了,原因是這兩款坦克相比於法國正在開發的索瑪S35中型坦克和B-1重型坦克以及英國的瑪蒂爾達Ⅱ型步兵坦克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為此,德國陸軍展開了重型坦克研發,也就是所謂的「突破坦克Ⅰ型」的研發,代號DW Ⅰ,後續又展開了「突破坦克Ⅱ型」,代號DW Ⅱ的研發項目。需要指出的是,德國陸軍有關於重型坦克的研發直到1940年法國戰役爆發都沒有任何結果,唯一的收獲就是積累了許多有關於重型坦克的開發經驗。當然,在贏得了法國戰役的勝利之後,德國裝甲部隊對於重型坦克的需求也沒有那麼明顯了。畢竟法國戰役的勝利過於輕松,德國裝甲部隊自從合圍了英法聯軍之後,剩下的時間就成了「環法飆車大賽」。這一結果給了德國陸軍以巨大信心,認為既然現在靠穿插、迂迴、合圍的戰術可以擊敗英法,那以後對付其他對手也是沒問題的。此時整個德國對開發重型坦克還上心的,就只剩下德國的小鬍子元首希特勒了。希特勒注意到德國裝甲部隊在面對英法坦克時的無力,德國現役的各型坦克均不能有效擊穿英法坦克的裝甲。因此希特勒要求德國陸軍為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更換長倍徑坦克炮,並且要加快有關於重型坦克的開發。可惜,被勝利沖昏了腦袋的德國陸軍將領反對希特勒的建議,他們認為靠現有的德國坦克就能贏得未來的所有戰爭,根本沒必要開發什麼重型坦克。德國陸軍這時候算是志得意滿,可惜老話說得好裝×遭雷劈啊,到了1941年的蘇德戰爭時期,德國裝甲部隊終於遇到了自己的對手——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中型坦克。德國裝甲部隊驚恐地發現自己裝備的所有坦克均不能對付蘇聯的新銳坦克,哪怕是頂到500米內都很難將其擊穿。要不是德軍在整體戰局占據絕對優勢,並且牢牢掌握著戰場上的制空權,而蘇聯裝甲部隊又只是零散地投入戰斗,那恐怕德國裝甲部隊就得遭遇一次前所未有的慘敗。可饒是如此,德國裝甲部隊還是被打出了心理陰影,這時候他們才終於想起來應該開發新的坦克,於是德國陸軍緊急上馬了「Ⅴ號中型坦克項目」,並重啟了一度被德國陸軍放棄的重型坦克項目,並命名為「Ⅵ號重型坦克」。所謂的「Ⅵ號重型坦克」,實際上就是虎式重型坦克,當時德國有保時捷「虎式」和亨舍爾「虎式」兩種競標車型,而最後獲勝並正式投產的則是亨舍爾「虎式」。(註:保時捷「虎式」走的是電傳動,先進但過於超前,被淘汰也是自然)虎式重型坦克正式生產的虎式重型坦克車體長度6.9米(不包括炮管長度)、車體寬度3.7米、車體高度3米,戰斗全重57噸。虎式重型坦克在誕生之初就是為了進行坦克對抗,所以它龐大的車體重量基本就都用在裝甲防護上了。虎式重型坦克的裝甲採用的是鎳合金鋼裝甲,車體首上裝甲102毫米,首中裝甲63毫米、首下裝甲102毫米,車體側上裝甲82毫米、側下裝甲63毫米,車體後部裝甲82毫米。而炮塔正面的裝甲也足足有102毫米,炮塔側後裝甲82毫米,另有一塊厚達135毫米至150毫米之間的炮盾(炮盾厚度和成產批次有關)。就憑這裝甲厚度,虎式重型坦克都遠不是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所能對抗的,其配備的76.2毫米坦克炮基本只能「望虎興嘆」。但如果僅僅是防護力優秀,那虎式重型坦克恐怕不能夠成為德國裝甲部隊的王牌,因此它的主炮才是它真正的可怕之處。虎式重型坦克配備的88毫米 KwK 36 L/56坦克炮是德國在二戰時期最為優秀的火炮之一,在發射PzGr39披帽穿甲彈時能夠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4毫米裝甲,500米距離上能擊穿111毫米裝甲。若發射PzGr40鎢芯穿甲彈時則能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110毫米裝甲,500米距離上能擊穿156毫米裝甲。需要注意的是,虎式重型坦克配備的88毫米 KwK 36 L/56坦克炮在彈道方面非常平直,如果搭配上其裝備的卡爾·蔡司TFZ 9b 瞄準器,那麼虎式重型坦克的炮手能夠輕松命中目標。在有關虎式重型坦克的測試上,其曾連續五次命中41厘米×46厘米的標靶,足可見其精準度的可怕。在實際的作戰中,虎式重型坦克也多有在1600米距離上擊穿T-34中型坦克的記錄,只要情況准許虎式重型坦克就敢給蘇聯坦克挨個「點名」。虎式重型坦克也存在有巨大的缺陷,其整體構造採用的仍舊是垂直裝甲而非傾斜裝甲,這導致裝甲防護只能單純地堆砌裝甲厚度,最終結果就是坦克的重量直線上升。另一方面,虎式重型坦克的懸掛系統也存在有巨大隱患,它使用的是交錯負重輪懸掛,本意是為了解決德國缺乏有色金屬,造不出高強度扭桿的問題,可實際情況確實讓虎式重型坦克的維修變得困難重重。而虎式重型坦克重達57噸的重量,也導致了邁巴赫HL230 P45高速汽油發動機不堪重負,早期型的虎式重型坦克常有發動機故障起火的毛病。可以說,虎式坦克的這些小毛病在戰場上讓德軍傷透了腦筋,包括在1942年8月抵達列寧格勒地區的第502重型裝甲營,他們配備的7輛虎式重型坦克在當時表現極差,有四輛在戰場上直接拋錨。當然了,他們配備的都是虎式重型坦克的試生產型號,問題多多也是正常現象。雖然說蘇軍也在此時成功繳獲了一輛虎式重型坦克,但顯然蘇軍對於虎式重型坦克的出現並不是多在意,而這也讓蘇軍錯過了提早做出應對之策的機會。德國的絕凶虎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里,虎式重型坦克的表現可就好多了,配備一個營的虎式重型坦克的黨衛軍第2裝甲軍表現優異,憑借虎式重型坦克獨自殲滅了蘇聯波波夫快速集群。在戰役中甚至有兩輛虎式重型坦克消滅蘇軍34輛坦克的戰績,足可見虎式重型坦克的強大。蘇軍雖然嘗試用T-34中型坦克和KV-1S重型坦克對抗,但結果都無一例外地被虎式重型坦克摧毀,最慘的莫過於T-34中型坦克,在88毫米坦克炮的攻擊下,連炮塔都被直接炸飛了,德軍戲稱這是在對虎式重型坦克「脫帽致敬」。而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戰役里,虎式重型坦克也是德軍的殺手鐧,面對這種近乎堅不可摧的裝甲怪物,蘇軍只能採取近乎絕望的防守。可是這並沒有什麼作用,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中央方面軍倒還能堅持,而瓦圖京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卻被打得節節敗退,從兩翼發起的牽制性反擊也全部失敗了。如果不是及時得到了來自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的支援,那麼沃羅涅日方面軍恐怕早就被徹底打穿了防線。而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里,虎式重型坦克的戰力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場被稱之為「史上最大規模坦克會戰」的裝甲戰里,許多文獻資料都認為雙方合計投入了1500輛各式坦克和自行火炮,但從現在的各種解密資料來看,雙方投入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合計在600輛左右。德國黨衛軍第2裝甲軍約有2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蘇聯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約有4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戰役的結果雖然是德軍撤出了普羅霍羅夫卡,但作為代價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幾乎打光了自己所有的坦克,而德軍仍舊保留有相當強勁的裝甲力量。在這場被載入史冊的坦克大戰中,蘇軍裝甲部隊遭遇到的虎式坦克並不多,主要遭遇的還是德國的黑豹中型坦克。蘇軍裝甲部隊為了能夠快速越過德軍的火線,採取了坦克「烏拉沖鋒」,試圖快速沖到德軍裝甲部隊面前打近戰。但結果嘛,蘇軍坦克在普羅霍羅夫卡這個狹窄的戰場上擠成一團,反而被德國裝甲部隊挨個「點名射擊」,蘇軍裝甲部隊付出了慘重傷亡才沖到了德軍面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蘇軍宣稱自己擊毀了70輛虎式重型坦克,可根據戰後解密來看,蘇軍並沒有擊毀多少虎式重型坦克,反而是錯把配備了長倍徑火炮的四號中型坦克當成了虎式重型坦克擊毀。可以說,從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開始,蘇軍就飽受虎式重型坦克的折磨,每次在戰場上遇到虎式重型坦克就是一場噩夢的開始。而另一個虎式重型坦克受害者就是英美盟軍了,在1943年2月14日的凱塞林山口戰役,德國第501裝甲營的虎式重型坦克把美軍打得大敗而歸。從此英美盟軍就患上了「虎式恐懼症」,許多士兵相信虎式重型坦克的裝甲有自我修復能力,還有人認為虎式重型坦克如非被徹底摧毀,否則絕不會喪失戰斗能力。哪怕是到了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後,盟軍還是被虎式重型坦克單刷了人頭——德國超級裝甲王牌米歇爾·魏特曼單車幹掉了英軍25輛坦克,捎帶腳還報銷了28輛裝甲車。結語事實上,雖然德國日後還推出了「虎王」重型坦克,但這種坦克的生產數量過於稀少,因此德國裝甲部隊的支柱力量還是虎式重型坦克。值得一提的是駕馭虎式重型坦克的車組最容易出王牌,除去米歇爾魏特曼之外,還有奧托·卡爾尤斯、庫特·肯斯佩爾、約翰尼斯·貝爾特等人。毫不客氣地說,虎式重型坦克當之無愧是二戰最優秀、亦是戰績最為輝煌的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