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製造為什麼質量特別好
作為全球的工業品製造基地,我們的產品一直以價格低廉著稱。但要說到產品品質,那還得數人家日本和德國。不信你看看當下銷量和口碑最好的汽車品牌,無一例外來自這兩個國家。尤其是德國,賓利、奧迪、保時捷、賓士、寶馬、勞斯萊斯、邁巴赫這些世界名車,全是他們的傑作。
按說英國在搞工業革命時,德國還只是個農業國家,可為何德國僅用了短短幾十年,工業指數就全面超越英國,始終保持著工業強國地位,產品質量也一直雄冠全球呢?
(德國的匠人精神)
三、目光長遠持續發展。
德國人不打產品價格戰,不和同行競爭,也不搞同質化仿造,每家企業都靠自己的產品品質和個性特色吸引客戶。他們知道,價格戰只會讓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雖然他們也追求利潤,但也只是在成本核算後加上基本利潤,而不是像某些國家的私企那麼貪得無厭,甚至不惜犧牲質量降低成本。
在德國,所供3歲以下兒童的食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劑,必須是純天然的。奶粉也被列入葯品監管,只能在葯店出售,根本不可能出現含三聚氰胺這樣的毒奶粉。行業監管的到位,也是德國企業自覺提升品質的一個原因。
正是由於每一位德國企業家,都有著辦百年企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所以幾乎所有德國出產的產品,質量都非常過硬。
對於為什麼德國產品,動不動就以“能用100年”作為廣告詞,德國某媒體解釋道,德國資源匱乏,所有的工業原材料都依賴進口,只有把品質做好,延長使用壽命,才能實現對原材料的最大節約。
⑵ 相同條件下,為什麼德國工人生產出來的零件比中國的要精密
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比較好:
①德國機床先進。以壓力式機床為例,數控機床相比傳統的機械式的精度、效率都要高;送料機代替人工手動送料,效率提升很高;而且德國機床多是多維加工機床(如三維、四維甚至更高),國內很多都是一維、二維的;維數越高,工序越少,而工序的減少帶來的好處就是不良風險下降:
例如一個沖壓件,在國內分為落料沖孔、3次折彎等4個工序,德國機床可以將3次折彎變成2次甚至1次;
②模具;國內很多模具生產廠家由於材料、加工工藝不高,導致模具壽命短,經常出現損壞等問題,而導致不斷返修;而國外模具不論是材料硬度、強度、打磨精度都優於國內,同壽命周期內,返修次數少;這個你可以和現實做個比較,如同家裡買了一台彩電,一開始是好的,後面顯像管多次燒毀,反復更換,其畫面效果就往往不如原廠原裝的了;
③5S管理;國內很多企業不是發展起點低就是管理模式落後,不注重5S(西方稱5C)管理,現場多是「臟、亂、差」,不利於6σ品質管理;
④現場管理;現場作業中的核心除了5S外,還有JIT(Just in time准時生產)、目視化、標准化,這是很多國內企業往往缺乏的;
⑤嚴謹;德國人以「嚴謹」著稱(往往會被說成是死板),對於品質、效率、交期等都十分注重;以前有個例子,說同樣一個零件要擰上一個固定螺栓,要求是正轉3圈,反轉半圈;德國工人會嚴格按照標准作業書要求的動作、時間等進行操作,而中國工人直接正轉2圈半。
其它方面還有很多,但個人認為除了設備、模具等物質方面的差距外,最主要的是思想和管理上的差距。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些IE工業工程方面的書籍,看下日本(豐田)的TPS、TPM等有關內容,再對比下現在的國內企業,就有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