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前的英法遠強於德國,為何卻不敢制止納粹的崛起和擴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敗國德國遭受了經濟崩潰、嚴厲的軍事制裁、領土割讓、巨額賠償、國力大幅下降和經濟崩潰。後來,它受到了經濟危機的打擊。失業率達到新高,社會階級沖突加劇,全國充斥著「衰落」這個詞為何不制止是因為人民的反戰情緒嚴重和國力受損。 第三,英法把恢復經濟發展放在首位,軍事變革步伐緩慢。納粹掌權後,在極端集權下,他們實行了國家軍事化。國民經濟也被納入戰爭軌道。經濟也在短時間內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英法是民主機制,當權者必須考慮人民的反戰情緒。然而,如果一個人想為戰爭做准備,龐大的軍費開支仍然必須被消滅,這肯定會加劇社會沖突。然而,民主機制在決策甚至執行方面的效率遠不如中央集權下的德國。
⑵ 二戰前期德國剛剛開始法西斯化的時候,英法等老牌國家為什麼不壓制它德國要支付一戰時期大量的賠款,為
經歷了一戰,歐洲各國從民眾到執政者,都普遍產生了厭戰情緒,人們習慣了安寧的日子,公務員習也慣了朝九晚五的上班,大家都擔心戰爭會毀了這一切,同時英法也實行綏靖政策。當時,在他們看來德國所謂的法西斯化並不可怕,反倒認為蘇聯是洪水猛獸,但他們並不與蘇聯接壤,所以想讓逐漸崛起的德國制衡蘇聯,也就是「禍水東引」,而德國則狡猾的利用了英法的這一心理,打著反共反蘇的旗號不斷擴充軍備。因為一戰,德國的確要支付大筆賠償,除了實物,還要支付1320億金馬克的賠款(這個金額相當於今天4500億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筆賠款是分期付款,到2010年10月3日,德意志聯邦銀行嚴格按照《凡爾賽條約》規定向戰勝國支付了最後一筆6990萬歐元的賠償金,賠款的總金額為3000億金馬克(類似中國庚子賠款:中國要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於是一共要還九億兩),所以賠款在當時並不會成為德國擴軍的負擔。
⑶ 在第二次電氣革命時期,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為何沒有能阻止德國迅速崛起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起國是德國,而且由於德國人西門子發明了電機,隨後一些與電機有關的發明,都推動了德國的崛起。此外,德國對教育的重視,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
另外,德國非常重視教育的發展,比起英國只為少數精英提供教育的做法,德國開設職業技術學校就明顯要明智的多。大批量有手藝的工人參與到勞動中,當然會大幅度提升生產力。綜合各方面因素,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