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一戰德國怎麼勝利

一戰德國怎麼勝利

發布時間:2023-06-10 02:19:31

①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樣結束

1918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因此可以說1918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在薩拉熱窩被刺,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 線。一個月後,奧匈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相繼投入戰爭。
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土耳其、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 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國。
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關系,加入協約國方面作戰。日本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
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宣戰,並迅速佔領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 力范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
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這不能從根本上改變 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主要在歐洲戰場上進行。英、法、比軍隊同德軍對抗的西線,俄 國軍隊同奧匈、德國軍隊對抗的東線,是主要戰線,其中西線的戰爭具有決定作用。
這次大戰可分為三個階段:
1914年為戰爭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年裡,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進攻。馬
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軍隊的抵抗和俄軍在東線的進攻,使德軍速決戰的計劃破產。西線的交戰 雙方接著就修築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
1915-1916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交戰雙方都把1916年看作決定性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出現了 三次大型戰役: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的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戰場,日德蘭海 戰後英國人牢牢控制著制海權。這一階段的末期大戰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
日德蘭海戰是第一次世界大佔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
1916年,德國企圖突破英國的海上封
鎖,出動了北海艦隊。5月底,英德艦隊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西北海面遭遇,發生激戰,雙方都受到 嚴重損失。結果,德國沒有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直到大戰結束,德國艦隊始終不敢再度冒險出 戰。
1917年-1918年為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
1918年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牽扯到戰爭中,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
質和精神損害。它產生了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這次大戰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俄羅斯帝 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垮台;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國 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鏈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具有劃時代 的歷史意義;同時,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也出現了高漲 的新局面。

② 一戰中德國對法國的作戰情況是怎樣的 越詳細越好

原本是依照施里芬計劃快速突破,但威廉二世和小毛奇擅自改動計劃,導致突破力量不足,在法國西北被擋住,因為當時技術的限制,機槍陣地幾乎是不可突破的,所以就打成拉鋸戰了

③ 一戰中的德國

        19世紀末20年代初,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帝國主義國家圍繞著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的分贓斗爭,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紛繁復雜,基本矛盾有法德矛盾、俄奧矛盾和英德矛盾。

        從19世紀七八十年代至20世紀初,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建立了針對英國和法國的同盟,隨著英德矛盾發展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調整了同法國、俄羅斯的關系,俄羅斯考慮暫時與英法結盟,分別簽署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的建立,這樣,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此時,歐洲就像一罐火葯桶,只要一粒火星落入,火葯桶就會炸得遍地開花!

        在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時,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隨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美國等國。同盟國的義大利,知道了自己不禁打,後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

        當時的德國從基礎實力上看,本土面積約54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6000萬,海外殖民地259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殖民帝國。另外還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這是德國工業發展的保障,德國豐富的煤鐵資源完全可以支撐起德國的長期持續作戰。德國唯一的軟肋就是石油,不過當時工業對石油的依賴度還是比較低的,此時德國的油荒遠沒有二戰時嚴重,來自奧匈帝國的石油已經足夠德國使用。

        從工業實力上看,德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工業實力已經超過了英國,僅低於美國,其各項工業指標都名列前茅,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的15.7%。此外,德國的工業水平和技術革新能力比美國都高,穩居世界第一,德國當時號稱自己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這句話其實一點也不假!

        從國家發展上看,當時德國已經普及了初等義務教育,僅僅在校生就有1000多萬,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傑出的科學家和數量龐大的技工,人力資源極為豐富。此外,德國擁有完善的醫療、衛生、教育、金融等體系,擁有發達的基礎設施建設,僅僅鐵路里程就有6.1萬公里, 德國城市化率高達60%,德國的發展水平中國直到80年初代才勉強追上。當時的德國不管是發展水平還是發展潛力絕對世界一流。

        戰爭爆發初期德國是完全有機會贏得勝利的,因為根據《施里芬作戰》計劃,德軍主力將在俄國未動員前的「時間差」,集中兵力從比利時進攻法國,一舉擊潰英法比軍隊,佔領法國巴黎迫使西線結束投降,而後在回過頭來對付東線俄軍。但由於長驅直入,後勤補給得不到保障,在軍隊中不管將領還是士兵都驕傲自滿,自作主張改變作戰計劃,還有英法方面的積極准備很快就在馬恩河敗下陣來,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

        在東線,奧匈帝國對俄國開戰有所顧忌,德國為了緩解兩線作戰的壓力,支持奧匈帝國出兵俄羅斯,我支持你,不怕!過去抽他!俄國每次暴打奧匈帝國,德國就會出兵攻打俄國。德國同時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俄開戰,打是打不過!但牽制了俄羅斯!就這樣德國只是緩解了壓力,但不能擺脫困境!盡管俄國人頂住了德奧聯軍的進攻,但軍隊傷亡慘重,國內經濟蕭條,民生凋敝,國家瀕臨崩潰,最終引發了革命,導致了沙俄的崩潰。1918年3月,剛剛成立的蘇俄和德國妥協,簽訂了《布列斯特條約》,割讓大片土地給德國,退出了一戰。

        在西線,德國向英法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以及法國北部紛紛淪陷,英法只能憑借堅固的工事抵擋德軍猛烈的進攻。1917年,德國發動第三次攻勢,德軍一度突破了法國防線,前鋒距離巴黎只有37公里,差點幹掉法國。由於俄國退出一戰,德國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困境,德國差點在戰爭中翻盤!幸虧美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

        在海上,德國人同樣非常活躍。德國人主動對當時世界海上霸主英國發起了挑戰,德國的公海艦隊打的英國海軍焦頭爛額,在北海的海戰中英國人差點讓德國海軍得手。

        德國在西線打敗英法,在東線打廢俄國。一國之力單挑英法俄三大強國,而且打的不落下風,不得不說德國真厲害。即使美國參戰後,德國仍然表現的非常強勢,在幾大國的圍攻下幾次發動反攻,把英法美搞得非常狼狽。爆發的內亂加之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迫使德國退出戰爭,協約國想要幹掉德國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德國投降前,英法美聯軍剛剛打到德國邊境。德國之所以投降是因為美國的許諾,「投降後會寬大處理的」。

        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作為一戰的罪魁禍首,一戰後協約國對德國進行了嚴厲的懲罰。德國不僅損失了八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還要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同時,為了防止德國重新崛起,德國的軍事力量受到嚴重限制,軍隊數量僅能保持10萬人,很多工廠和軍事設備都拆除被英法拿去了。此外,還受到了英法的嚴密監視。

        盡管德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但德國保存了大部分實力。德國的人和技術還在,工廠和基礎設施也沒有遭到多大的破壞,這是德國能夠崛起的基礎。戰後,美國對德國進行了大力扶持,特別是美國向德國提供了大筆的貸款,使得德國很快恢復了工業生產,經濟發展迅速,到三十年代已是大國之列。三十年代初納粹黨上台後,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不僅經濟一枝獨秀,而且軍事力量急劇膨脹,到二戰前已經成為了歐洲第一工業和軍事強國,具備了挑戰英法的資本。重新走上了戰爭的老路。

       

     

       

     

④ 一戰中,德軍是怎樣發動西線強大攻勢的,戰況如何呢

胡蒂爾戰術,又叫做“突擊群戰術”或者“滲透戰術”,是德軍在1918年春季攻勢中使用的一種突破戰術 ,取得了很大的戰術勝利。而胡蒂爾是一位德國將軍,他指揮的德軍集團軍在東線和西線都成功的使用了這種滲透突擊戰術,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因此人們經常稱這種戰術為“胡蒂爾戰術”。他並非這種戰術的發明者,但卻是最擅長使用這種戰術的人。總的來說,“胡蒂爾戰術 ”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步炮協同進攻戰術,它有效的克服了當時盛行了塹壕防禦體系,這種戰術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不過時,因此本文將從炮兵和步兵角度來詳細解析這一突破戰術。


胡蒂爾將軍

德軍炮兵的徐進彈幕射擊戰術

以往的戰役中,炮兵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摧毀敵軍的塹壕防禦體系和炮兵陣地,為步兵進攻掃清障礙,然後事實證明,炮兵不能勝任上述任務,即便投入大量火炮集中轟擊數周也難以達成,而且隨著炮擊時間的延長,對方也有時間修復受損的支撐點並投入新的炮兵力量,等到步兵發起進攻時將再次遭到火炮和機槍的屠戮。

由於戰場地形各異,進攻步兵不可能完全按照計劃的速度前進,這樣為了保證嚴密的協同,步兵將使用信號彈來指引炮兵,加快或者放慢彈幕的移動速度。

⑤ 德國一戰獲勝的幾率比二戰大吧,具體該怎麼操作

是這樣的。
一戰的時候德國經過幾十年的備戰,准備充分,實力強大;而二戰時期德國實際上才准備了6年,實際上還是在吃俾斯麥時期的底子,而且之前一戰戰敗後被制裁得很慘,實力被削弱得很慘。如果不是一戰的慘烈使英法等國產生了強烈的綏靖主義傾向,加上蘇聯的崛起使英法企圖禍水東引縱容了納粹德國的實力增長,納粹德國是沒有機會的。
一戰時期,德國勝利的關鍵就是施里芬計劃,這可以說是德國滅亡法國的唯一可能性,而一旦滅亡了法國,德國就將在歐洲大陸取得決定性的優勢,再輔助一些手段,迫使英國不得不承認德國在歐洲的霸權(即使不承認,德國也將擁有與英國抗衡的基礎)。
施里芬計劃的核心是西線右翼,即將主要兵力集中於西線右翼,最大化的集中兵力,最快的速度擊潰法國。但施里芬計劃存在相當大的空想性,而且其制定的年代過早,也不完全適應一戰時期的軍事現實,所以在一戰時德軍統帥小毛奇對計劃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小毛奇違背了施里芬計劃的核心思想,不僅加強了東線兵力抵禦俄國,而且屈從於德國皇太子的壓力加強了西線左翼兵力,而這一切都是以削弱擔任攻擊主力的右翼兵力為代價的。最終的結果就是德軍右翼攻擊力不足,在馬恩河被法軍擊退,戰爭進入了長期持久的塹壕戰和消耗戰,德國虛弱的國力基礎就在此後的四年間被消磨干凈了。事實上,馬恩河戰役一失敗,小毛奇就像德皇威廉二世報告稱:「陛下,我們已經輸掉了戰爭。」

如果是我的話,從事後諸葛亮的立場,我認為小毛奇可以對施里芬計劃有所損益,但不能違背施里芬計劃的核心思想,應當最大限度的加強右翼。而面對左翼和東線的問題,應當分別對待。面對左翼皇太子的壓力,可以向威廉二世力陳利害,請德皇出面安撫皇太子,讓他正確認識他的作用。面對東線俄國問題,可以盡早聯系列寧的布爾什維克以及任何俄國內部的反對派,以金錢支持他們在俄國內部發動叛亂和政變,牽制俄軍。這樣,就可以最大化地加強德軍西線右翼兵力,一舉滅掉法國。
扶持布爾什維克勢力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養寇自重」。以德國的實力,即使消滅了法國,想擊敗英國也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最佳方案還是在消滅法國後與英國和解;而讓英國接受德國的歐洲霸權,除了通過兩國皇室的姻親關系努力外,為英國樹立一個比德國更可怕的對手是十分必要的。扶持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取得革命勝利,就可以將德國包裝成抵禦布爾什維克擴散至整個歐洲的堡壘,為德國鞏固其在歐洲的霸權創造合理性。二戰前夕,納粹的擴張就是這么乾的。

⑥ 莫斯科戰役中,德軍是如何取得勝利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的巨大勝利,也打破了納粹德國陸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然而,當我們在今天重新翻開這段歷史,仔細研究它的話,不妨做出一個假設,難道德國真的沒有機會贏得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嗎?莫斯科真的是不可攻陷的嗎?

一.蘇軍的實力

莫斯科的防禦實際上並不堅固,按照蘇軍統帥部的思路,他們計劃在莫斯科周邊建立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熱澤夫—維亞濟馬—布良斯克,第二道防線是在莫扎伊斯克防線,它建立在加里寧和卡盧加之間,是一道雙重防線,最後一道防線則是沿著莫斯科外圍構築的防線,這是三道防線組成的莫斯科防禦帶,也是莫斯科的最後一道屏障。

而德軍則只需要靜靜的守在防線里,坐等蘇軍進攻。此時已經瀕臨冬季,蘇軍無力發起大規模進攻,缺乏技術裝備和車輛的他們,發起進攻就如同自殺一樣。即便有這樣的勇氣,寒冷的冬天,泥濘的道路,惡劣的補給都會讓這場進攻變成一場徹頭徹尾的自殺。蘇軍自身的能力和糟糕的後勤都會讓他們的陷入非常可怕的境地里,而德軍只需要以逸待勞消滅蘇軍即可。

同時德軍可以抓住機會,集中力量奪下列寧格勒,奪取這個蘇聯的交通樞紐,從而保證己方運力的增強和穩固。列寧格勒一旦被攻陷,德軍就可以從另一個方向上威脅莫斯科,因為此時鉗制北方集團軍群的列寧格勒已經不存在了。整個北方集團軍群,此刻可以放開手腳對蘇軍展開進攻。一旦情況拖入1942年的夏季,德軍已經補充完畢,完全可以對莫斯科發動一次強有力的攻擊,將莫斯科這個在地理上不適合防守的城市攻陷,從而徹底結束蘇聯在歐洲國土上的戰斗。

結語

幸運的是,這只是一個假設,一個猜想。現實中的德軍並沒有這樣去做,而是將一切都賭在了可以在冬季前拿下莫斯科這一不切實際的希望上。狂熱的納粹德國忽略了他們所面臨的的實際情況,未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倘若他們冷靜下來,執行一個更務實和符合實際情況的戰略計劃,那麼蘇德戰爭的勝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⑦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起因是什麼最後誰獲勝

一戰爆發於1914年7月28日,一直持續到了1918年11月11日才結束,這場延續了4年的戰爭,對人類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其中包括了戰爭中的損失。

關於一戰爆發的起因有人說是薩拉熱窩事件,但其實這只不過是一戰的導火索而已。即使沒有薩拉熱窩事件,恐怕一戰的爆發也只是時間問題。

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時期,也參加了一戰,不過很可惜,在戰後沒有得到自己應得的利益。

雖然協約國打得很苦,中間沙俄還後院失火,退出了戰爭,但最終還是以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⑧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沒有打敗俄國,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打敗了俄國

這裡面的因素太多了,首先要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沒有打敗俄國。雙方是互有勝負。而兩次進攻失敗的原因大致有這些。俄羅斯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大,不怕領土的丟失。可以通過放棄領土的方式來將敵人的戰線拉長,造成對方的補給困難。同時進攻國需要分出兵力佔領城市,從而進攻的力量就減小了。然後進入冬季,老毛子充分利用自己抗凍的優勢跟敵人堅壁清野。由於戰線太長補給困難,進攻方禦寒的東西不充足,造成戰鬥力下降,然後俄國擊中兵力反擊,自然就贏了。

閱讀全文

與一戰德國怎麼勝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